第一篇:环保部公布2011部门支出预算 21739万用于水专项
环保部公布2011部门支出预算 21739万用于水专项
http://.cn2011年05月12日 10:49环保部网站
环境保护部:2011年部门支出预算192188.46万元环境保护部2011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职能
环境保护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负责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开展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组织环境保护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推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交流,研究提出国际环境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的履约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环境保护事务;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等。
(二)机构情况
纳入我部2011年部门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单位(含本级)共计38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机关本级),其他二级预算单位(含事业单位及社团等)37个;京内单位24个,京外单位14个。
其他二级预算单位有: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规划院、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会议与培训基地、全国环境保护职工疗养院、国环北戴河环境技术交流中心、化学品登记中心。
(三)人员情况
2011年预算单位人员情况如下:
1、行政单位人员编制352名(含两委人员编制4名、援派机动编制2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3名)、纪检监察编制12名、其他编制2名。上述共有人员编制366名,编制内实有333人。
2、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参公单位”)人员编制646名,编制内实有512人。
3、其他单位人员编制2316名,编制内实有2239人。
4、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817人,其中离休人员49人,退休(职)人员768人。
二、财政预算支出情况
2011年我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92188.4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2987.1万元,项目支出169201.36万元。分科目情况说明如下:
(一)202外交支出
2011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643.24万元,其中:
1、基本支出142.17万元,为驻外机构的基本支出,其中人员经费66.17万元,公用经费76万元。
2、项目支出1501.07万元,共安排3个项目,包括:
(1)国际组织会费项目752.5万元。
(2)国际组织捐款项目486.88万元,重点安排联合国环境署环境基金的捐款。
(3)国界环境合作应急处理项目261.69万元,主要用于国界河流应急合作以及中俄界河水质监测等。
(二)206科学技术
2011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57403.62万元,其中:
1、基本支出2090.0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784.51万元,公用经费305.51万元。主要用于“一院两所”科研人员相关经费。
2、项目支出55313.6万元。其中:“水专项”21739万元、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4129万元、大型修缮购置专项6815万元、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663.6万元、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经费17万元、科技业务管理费158万元、非营利科研机构改革专项启动费842万元、重大科技专项管理费250万元、环境保护遥感动态监测信息服务系统先期攻关700万元。(三)208社会保障和就业
2011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848.83万元,其中:行政单位离退休964.26万元、事业单位离退休847.29万元、离退休管理机构37.28万元。
(四)211环境保护
2011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27412.77万元,其中:
1、基本支出15026.08万元,其中:人员经费8630.14万元,公用经费6395.94万元。
2、项目支出112386.69万元,共安排61个项目,其中:基本建设项目1个,安排投资3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项目60个,安排预算支出108886.69万元。重点项目预算安排情况:
(1)国家环境监测与信息2200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136个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759个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655个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点、14个国家空气环境背景监测站以及440个国家酸雨监测点、82个沙尘暴监测点、301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等开展自动监测、现场对比监测、分析报告、数据传输的运行维护及相关管理工作以及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而集中开展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管专项工作等。
(2)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10000万元。重点用于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国辐射环境监测、重点设施电磁辐射监测以及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管技术支持等内容。
(3)核与辐射安全技术审评 5000万,主要用于核设施的安全技术审评相关工作。
(4)环境监察执法6000万元。主要用于我部环境监察局以及环境保护部6个督查中心相关执法工作,包括承办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查办,协调处理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进行应急响应等工作。
(5)国家环境保护规划3295万元,主要用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及环境保护部26个项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与报批工作。
(6)环境影响评价50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7)环境国际合作及履约行动5500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国际合作以及履行环境国际公约的相关工作,包括: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履约行动与运行管理、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环境合作及履约项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的环保合作、国家领导人机制下发展中国家环境合作项目等。
(8)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调查及评价5185万元,主要用于全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与健康调查及评价工作。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3650万元,根据“十二五”环境保护标准规划思路,拟安排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新立项项目42项,以及“十一五”期间需要增补经费的项目和开展延续性工作项目约200多项。
(10)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3500万元,主要按照国务院《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
(11)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及配套名录制定1743万元,主要用于环境经济政策制定、环境税收制度制定及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制定与实施、环境经济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制定等工作。
(五)221住房改革支出
2011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3880万元,其中:住房公积金1700万元、提租补贴280万元、购房补贴1900万元。
2011年部门预算批复表共12张,我部公开了10张,其余2张因我部无数据,故未公开。
第二篇:浙江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财预字〔2007〕11号
省级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和加强省级各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工作任务完成,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浙江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日
浙江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和加强省级各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工作任务完成,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与省财政厅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第三条项目支出预算是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项目支出计划。
第四条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财力,综合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省财政厅对部门申请安排的项目根据部门向财政申请的预算拨款数、投入项目的预算外资金和项目的其他资金来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审核确定安排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
(二)量力而行,合理排序。在对部门申请安排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省级财力及部门收入状况,优先安排省委、省政府己经确定的项目以及本部门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项目。
(三)严格管理,追踪问效。省财政厅和省级主管部门对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从立项、执行、完成全过程进行审查监督。在立项阶段,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效益进行评估论证;在执行阶段,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并督促项目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项目完成后要开展决算审查和绩效评价,以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项目分类
第五条项目按照其支出性质分为专项公用类项目和发展建设类项目。
第六条专项公用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而发生用于商品和服务支出、人员类支出的特定项目。具体包括:
(一)大型会议、培训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围绕中心任务和业务工作召开全省性的工作会议等项目。
(二)重大宣传、活动类项目:是指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宣传、活动项目。
(三)重大课题调研、规划类项目:是指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课题调研、规划等项目。
(四)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是指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和业务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而必须支付的硬件设备维护、软件维护和数据更新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有线网络信息服务、零配件费用支出项目。
(五)执法办案类项目:是指政法部门和具有执法依据的专设执法机构,为履行职能在基本支出范围外支出的执法服装费、罚没物品的仓储保管和销毁费用及举报奖励等。
(六)大宗印刷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专业职能,需印制数量大、同一用途的印刷项目。
(七)房租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无办公业务用房,确需承租办公业务场所的房租项目。
(八)物业管理费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聘请社会机构进行办公业务用房的保安、公用区域卫生保洁、基础设施的日常养护和小修等涉及物业管理方面的项目。
(九)其他专项公用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在上述项目之外发生专项公用类项目。
第七条发展建设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一次性或阶段性发生的属于基本支出外的项目。具体包括:
(一)房屋建筑物购建类项目:是指用于购买、自行建造办公业务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教学科研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物(含附属设施,如电梯、通讯线路、水气管道等)的支出及前期费用。
(二)大型修缮类项目:是指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允许资本化的各类设备、建筑物、公共基础设施等大型修缮的支出。
(三)信息网络购建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电子政务工程、信息化网络改造等支出。
(四)设备购置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或开办时所发生的交通工具购置、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及储备物资购置项目。
(五)其他发展建设类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上述项目之外发生的发展建设性支出项目。
第三章项目库
第八条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动态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第九条项目库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由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省级部门项目库管理的规章制度、项目申报文本,统一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
第十条项目库分为省级部门项目库和省财政项目库。省级部门和省财政厅按照规定对各自设立的项目库实行管理。
省级部门项目库,由省级部门按照申报项目支出预算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特点,对所属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立。
省财政项目库,由省财政厅根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需要,结合财力可能,对省级部门所报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立。
第十一条省级部门项目库由省级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财务主管机构进行具体管理。省财政项目库由省财政厅负责总预算的机构进行具体管理。
第十二条项目库中的项目应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实行滚动管理。首先应保证省委、省政府既定的政策规划安排的项目;其次是安排好经常性项目;第三是其他项目。
第四章项目申报
第十三条省级部门按照省财政厅编制预算的要求,统一汇总向省财政厅申报项目支出预算。
第十四条省级部门向省财政厅申报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中央、省有关方针政策;
(二)符合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财政资金供给的范围;
(三)属于本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
(四)要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第十五条省级部门要根据履行行政职能的需要、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项目的立项,要从立项依据、可行性论证、项目绩效目标等方面对新项目进行编制和严格审核。第十六条项目申报要根据省财政厅规定要求,按照政府收支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科目编制预算。
第十七条对列入部门预算的专项公用类项目一般应列支商品和服务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特殊情况经省财政厅批准也可以列支其他经济分类科目;发展建设类项目,不得列支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经济分类科目。
第十八条项目申报属性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
新增项目是指本新增的需列入预算的项目。
延续项目是指以前已批准并已确定分预算,需在本及以后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延续项目必须明确项目的起止年限,未经省财政厅批准部门不得自行变更项目
名称、内容、金额。
第十九条项目申报口径分为经常性、阶段性和一次性。
经常性是指每个财政需要安排经费的项目。
阶段性是指一个财政以上且在一定年限内需安排经费的项目。
一次性是指在一个财政内经费安排完毕的项目。
第二十条项目申报重要程度分为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
重要工作是指省委、省政府确定安排的项目,须提供文件依据。
一般工作指履行工作职能所需安排的项目。
第二十一条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分专项公用类、发展建设类进行类别申报。第二十二条项目申报文本由项目申报书、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及相关材料组成。第二十三条项目申报文本的填报要求:
(一)省级部门申报当年预算时,应按照省财政厅规定填写项目申报材料,其中:房屋建筑物购建类项目、大型修缮类项目、信息网络购建类项目、设备购置类项目、物业管理费类项目须按要求报送相关补充材料。
(二)新增发展建设类项目中金额在300万元以上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应当填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专家咨询意见。
(三)省级部门申报的项目包括上年延续项目和当年新增项目。当年新增项目必须填写项目申报文本;上年延续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没有变化的,省级部门应当在项目支出预算总报告中予以说明;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发生变化的,须重新填写项目申报文本,并附项目调整依据;
(四)省级部门应当按照省财政厅规定的时间报送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四条项目申报程序
(一)项目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
(二)省级部门对申报的项目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级部门项目库;
(三)对进入省级部门项目库的项目,省级部门择优排序后汇总向省财政厅申报。第二十五条按照规定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当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项目审核
第二十六条项目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项目单位及所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的申报条件;
(二)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相关材料是否齐全等;
(三)项目的申报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四)项目的规模及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五)项目排序是否合理等。
第二十七条省财政厅对省级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排序纳入省财政项目库。
第二十八条对于纳入省财政项目库的房屋建筑物购建类项目、大型修缮类项目、信息网络购建类项目、50万元以上设备购置类项目、物业管理费类项目,以及其他专业技术较复杂的项目,须先由省财政项目预算审核中心进行审核,其审核意见作为预算安排的必要依据。
第六章项目核定与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省财政厅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省级部门行政工作任务、事业发展目标,确定当年省级部门项目安排的原则和重点,并根据省级财力状况和项目排序,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列入省级预算。
第三十条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省级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项目变更、终止的,必须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规定的程序报批,并进行预算调整。对于在项目支出预算额度内的经济分类科目金额,执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通过编制用款计划调整。
第三十一条省级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
第三十二条省级部门和省财政厅应按照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章项目清理与滚动管理
第三十三条为推动项目滚动管理,在当年部门预算批复后下一部门预算编制开始前,省财政厅将对上预算批复的项目进行清理,即从上预算已批复项目中确定下预算需继续安排的延续项目。
第三十四条省财政厅将对当年部门预算中一次性项目和执行年限到期的延续项目予以取消;对到期后需继续安排预算的项目,视同其他项目类的新增项目,省级部门须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十五条对延续项目要严格按照立项时核定的分预算逐年编报。编报延续项目预算时,项目的名称、编码、项目的使用方向不得变动,如发生变动视同其他项目类的新增项目,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申报。
第八章机动经费项目的管理
第三十六条机动经费是为解决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零星支出和临时性开支,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而按年初预算布置要求设立的专项经费,列入专项公用类项目。第三十七条机动经费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可用于基本支出,主要用于编制内增人、增编等支出,但不得擅自用于提高人员待遇;机动经费也可用于其他项目支出。
第三十八条机动经费动用时应按以下顺序安排支出:编制内增人、增编增加的支出,当年执行中新增不可预见的项目支出,当年预算已安排项目执行中出现的缺口等。第三十九条动用机动经费须按预算申报程序报批。
第四十条机动经费规模较大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单独制定本部门的机动经费管理办法。
第九章项目监督与绩效评价
第四十一条省财政厅、省级部门以及项目单位等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报省级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总报送省财政厅。
第四十三条对预算安排的项目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具体评价工作按照我省绩效评价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四十四条省财政厅和省级部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评结果分别列入省财政项目库和省级部门项目库,并作为以后省级部门项目审批立项和省财政厅安排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参照本办法申报。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财预字〔2002〕1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行政工作任务完成和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二○○三年四月二日
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行政工作任务完成和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中央、省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支出预算是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项目支出计划。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由行政事业费开支的项目,主要包括大型修缮、大型会议和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
大型修缮是指连续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上的房屋维修,或者是按照有关规定,经鉴定属于危险性房屋的修缮。
大型会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召开的一、二类会议。
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除大型修缮和大型会议外,为开展某种专项业务活动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项目。
第四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预算的原则。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结合当年财力状况,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
(三)追踪问效的原则。市财政部门和市级各部门对财政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追踪问效。
第二章项目库的设立
第五条项目库是指由财政部门设立的对申请预算的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第六条项目申报文本和项目支出预算报表以财政部制定的统一格式为准。
第七条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实行滚动管理,项目分为上年延续项目、上年结转备选项目和当年新增项目。
上年延续项目是指以前财政预算批复确认的本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
上年结转项目是指上财政预算未安排、供本财政预算选择安排的项目;
当年新增项目是指本新增的供财政预算选择安排的项目。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市级各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汇总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后,统一向市财政部门申报。
第九条市级各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申报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符合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范围;
(二)属于本部门行政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
(三)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第十条申报材料及相关要求:
(一)市级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文本和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各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包括上年延续项目、上年结转备选项目和当年新增项目。当年新增项目必须填写“项目申报书”。上年延续项目和上年结转备选项目,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没有变化的,在报送项目申报文本时,可以不再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发生变化或撤销的,各部门应当在项目支出预算总报告中予以说明;变化较大的项目,需重新填写“项目申报书”。
(三)各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报送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一条申报程序
(一)项目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
(二)市级主管部门对申报的项目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向财政部门申报的范围,在汇总本部门所有项目并进行择优排序后统一向财政部门进行申报。
第四章项目审核
第十二条项目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资格审核:项目单位是否属于市级财政预算单位;
(二)形式审核:申报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相关材料是否齐全。
(三)内容审核:申请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真实可靠,项目预算是否合理等。第十三条市财政部门对市级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排序,并纳入财政部门项目库。
第十四条对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市财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审。
第五章预算的核定与项目实施
第十五条市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市级部门行政工作任务、事业发展目标,确定当年市级部门项目安排的原则和重点,并根据财力状况和项目排序,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列入部门预算。
第十六条市级主管部门要按照核定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
第十七条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核定,原则不得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终止、撤销、变更、追加预算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项目完成后,结余的资金报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后,可结转下一使用。
第十八条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和本办法执行。
第六章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十九条市财政部门、市级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等要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总报送市财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对预算安排的项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办法由财政部门制定,考评工作由市级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基本建设投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中列入各部门预算的项目,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进行管理,并纳入市财政部门项目库。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完善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定额管理的研究
完善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定额管理的研究
——以杭州市本级为例
金翔
2012-12-19 10:39:52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年第16期
杭州市本级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具有杭州特点的制度和操作程序。从2000年起,为强化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定额标准,在有力保障各单位正常运转和重点工作支出需要的同时,有效压缩了行政成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有定额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适应新的支出要求。
一、现行基本支出定额体系概况
基本支出定额体系是指财政部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体系。现行杭州市本级部门预算基本支出中主要的定额包括一般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车辆燃修及保险费、专项会议费、物业管理费、行政补助工会经费、编外用工经费、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工作经费等十一类定额项目。其中最基本的是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体系。两者均采用“定额×系数”的方式。定额定期进行调整,系数根据单位类型确定,确定后保持不变。
二、基本支出定额体系取得的成效
(一)提升了预算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本级采用财政部推行的E财软件信息系统,并陆续出台了部门预算编制业务规范和预算编制范本,提高了定额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的随意性大大减少,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不断细化各项基本支出预算定额,并压缩项目支出中一些经常性项目支出的规模,改变以往项目支出口径过大过宽的问题,减少财政部门对项目支出审核的自由裁量权,使预算定额涵盖的内容更加准确、全面,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促进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二)促进了政府购买机关后勤服务的规范化
通过改革物业管理费预算定额,扩大后勤服务物业管理范围,推进市本级行政单位在后勤工作上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即通过公开招标或其他方式,将机关部分或全部后勤服务项目交由社会专业化公司承担。政府购买服务将单位从“花钱养人”变为“花钱办事”、“花钱买服务”,从而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有效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财政性资金效益,降低风险。
(三)深化了职务消费改革
2009年杭州市本级正式启动市级机关公车改革。通过制定完善的车改方案及合理的车贴标准机制,推进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成效显著。一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据统计,公车改革可节省财政公务用车开支约14%。二是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杜绝公车私用的不正之风,改进机关干部形象。三是有利于加快淘汰高污染公务用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四)推进了节约型机关建设
通过对部分定额预算实行“零增长”和压缩机制,并单列部分经济科目,对其实行专项管理,厉行节约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时,主要在定额中列支的行政经费也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控制。从2007年起杭州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等一般性支出实行从严从紧控制。定额标准也相应按照厉行节约的要求,2006年,压缩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5%。2008年,为支援抗震救灾,同时为积极应对供给金融危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又将两个定额再压缩5%。
三、现行基本支出定额体系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来,基本支出定额体系有力保障了各单位日常工作,以2011年部门预算中的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为例,杭州市本级目前有财政拨款(含参公事业)和财政补助单位共393家,现行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实际共列基本支出4.76亿元,用于开支各相关单位日常公用支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部门职能不断新增和细分的内部因素,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等外部因素,当前定额体系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一)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已基本统筹使用
现行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经费类型相似,均为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预算编列时,采取各自“定额乘系数”的方式,分别填报;预算执行时,除单列的支出(公务接待费、公务出国(境)费用)外,其他经费在实际操作中已基本统筹使用。
(二)定额体系需跟上预算公开、“三公”经费管理需要
随着预算公开、“三公”经费管理等工作的逐步推进,社会各界对财政预、决算和行政成本控制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近年来,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公开的文件,行政成本尤其是“三公”经费基础数据的统计也在不断夯实。而目前,杭州市本级各部门的“三公”经费,以经济科目的形式,分别列支三个方面,包括基本支出的经常性业务费、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和大专项各个项目等,既不利于“三公”经费的统计及预决算,又不利于“三公”经费的进一步细化管理和公开。
(三)定额体系垂直压缩率较大
通过对兄弟省市的考察学习,发现杭州市本级的“一般公用体系和经常性业务费”体系与他们相比有如下区别:一是从定额模式来看,区别于杭州“定额×系数”体系,目前相关地区大都采取“定额”管理模式,且均只设立一个“公用经费”项目。二是从公用经费分类来看,相关地区公用经费根据单位性质分为多档,远少于杭州市将“一般公用体系和经常性业务费”归并后的档次数量,而杭州市现行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体系类别较多,以2011年为例,将两类归并后共有19类。三是从公用经费垂直压缩率来看,相关地区垂直压缩率较低(最高档次人均每年公用经费是最低档次的3倍以内),相对而言,杭州市部门间差距较大。垂直压缩率较高,达3.43。特别是处在较低档次单位相关经费较为紧张。
(四)物价水平和政策变化使公用支出成本不断上升
随着物价持续的上涨和经费支出标准的提高使得部门对提高定额标准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自2004年以来,杭州市本级部门预算一般公用经费定额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标准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甚至有所下降,一方面,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引起行政成本支出刚性增长。另一方面,按照中央、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杭州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会议费、差旅费、夜餐费的标准和管理办法,这类经费均在一般公用经费中列支。物价水平的提高和定额标准的调整,客观上造成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已无法满足单位日常工作需要,进而挤占部门预算项目经费。
(五)公用支出已大幅度挤占部门预算项目经费
实际预算编列中,公用支出大幅度挤占部门预算项目经费。为了解单位实际公用支出情况,我们选取杭州市公安局、农业局、旅委等十个部门主管局,对近年来实际公用支出的执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单位的公用支出均远超于目前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合计,其差额则大量挤占项目经费,其比例已几乎达到一半。
四、现阶段完善基本支出定额体系的实施方案
基于对上述因素的考量,在完善基本支出定额管理体系要与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已全面实行车改的实际情况,经过五十余次的方案测算,多次专题讨论,提出现阶段完善定额体系和强化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管理相衔接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定额和强化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管理相衔接
具体做法:一是保持各部门原有系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原一般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二是一般公用经费定额与经常性业务费定额可统筹使用,不再按原定的经济科目严格划分;三是部门预算项目中的公务接待费和因公出国(境)费,按上级控制要求,在定额中单列控制。
方案特点:一是在财力水平下,统筹考虑社会物价增长水平并兼顾实际支出现状,适当调整基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二是原有定额系数保持不变,各个部门均有相近幅度调整,实现平稳过渡;三是与“三公”经费控制相结合,贯彻上级有关厉行节约的工作要求,有利于行政成本的控制。
(二)完善定额和强化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管理相衔接
具体做法:中央“三公”经费公开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指“公务用车购置”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由于杭州市已全面实施公车改革,其车改单位的车改经费列支于“个人公务用车补贴”和“公共交通专项经费”。非车改单位分“公务用车购置”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两个科目,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包含杭州市目前的“机动车燃修及保险费定额”、“经常性业务费(补助)”。公务用车购置:对于非车改的单位,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发办[2011]2号)文件精神,在车编范围内,按“1.8升、18万元”的双控标准,统筹安排、按需购置。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根据财力和物价水平调整“机动车燃修及保险费定额”标准。
方案特点:配合车改工作,实现前后经费支出和管理制度的衔接。
五、下阶段完善基本支出定额体系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基本支出定额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定额,是指财政部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定额标准的出台实施均需有法定的流程,要求在其执行范围内任何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任意调整和更改。不同于工程定额的“标尺”作用,基本支出定额(特别是“三公”经费额度)具有“粮票”性质,规定了上限,不容许突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强制性。
同时,在保证定额统一性的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方面,要建立动态的行政成本控制管理标准,增加现有定额标准的弹性,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成本控制标准应“与时俱进”,尤其是单项定额(如:车辆燃修费等)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物价指数、消费水平等挂钩,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尽可能减少、避免公用经费挤占项目经费。另一方面,扩大定额的统筹范围,目前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对商品和服务支出中的非控制项目如办公费、水费、电费等已经统筹使用,但是,如单位需要用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来消化“增人增资”带来的对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相关经济科目支出的增加,仍需要通过预算调整。建议提高灵活性,结合进一步完善定额体系,探讨对人员经费的增人增资如何纳入统筹范围问题。
(二)正确处理基本支出定额的多样性与专业性
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为政府机构日常运行费用,涵盖了多个类别、诸多经济科目;涵盖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等多种性质的机构团体;覆盖了财政拨款、财政补助、财政适当补助、经费自理等多种经费形式,因此,不可避免地会设立多类别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但在实现定额多样性的同时,要确保各类定额的专业性,避免定额间的重复和交叉。
因此,建议及早明确基本支出定额体系的发展方向,建立以资金规模大且通用的“公用经费”定额为主、各类资金规模较小的“专项”定额为辅的定额体系,分年逐步研究分析并完善各类定额;注重定额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衔接,重视定额与各单位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的匹配;强化前后政策的衔接与过渡,及时做好资金测算,尽可能地减少定额变化给单位带来的影响,有条不紊地推进定额体系的建设。
同时,除了进一步研究人员为参照定额外,还应进一步深化探索以实物数量和资金规模为参照的实物定额与资金定额。逐步建立预算资金定额与实物资产定额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实现公务用车各项费用、计算机普通机房电费、信息化项目日常运行维护费(占项目总概算的百分比)等的预算支出同实物定额的有效衔接。
(三)正确处理基本支出定额与“三公”经费管理的衔接
将规范管理“三公”经费作为完善基本支出定额体系的出发点,把完善定额体系与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结合起来。
在预算编列原则上,基本支出定额中对“三公”经费实行单列管理。“三公”经费从严控制,确保“零增长”。对于因公出国(境)经费,经费审批前移,将“三公”经费额度审核作为外办、台办、外专局等部门审批时重要的前置条件。对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和购置费用,进一步推进公车改革,通过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和车辆燃修费定额的调整,从制度上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对于公务接待费,推进政府采购定点饭店的管理,加强额度控制。为下一步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做好准备。
在预算编列方式上,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切实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文件和会议要求,建立健全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规范基本支出“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中可列支的经济科目。同时贯彻有关预算公开的工作要求,以厉行节约为原则,及时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探索各类控制项目以人员为参照的人员定额标准,托底限高,实现部门间的平衡,有效地将强化“三公”经费管理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财政局)
第五篇:《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填报说明:
附1-2:
《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一)本表适用于预算部门在申请项目支出预算时填报,作为项目绩效目标审核、预算资金确定和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预算部门项目支出是指预算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项目支出计划。每需填报《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出政策、政府工作重点等自行确定。
二、填报说明
(一):填写编制部门预算所属年份或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年份。如:2011年编报2012年部门预算,填写“2012年”;2011年申请本使用专项资金,则填写“2011年”。
(二)项目基本情况。
1.填报单位(盖章):加盖具体填报单位公章。
2.项目名称:按规范的项目名称内容填报,与部门预算项目名称一致。
3.项目属性: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在选项“□”中划“√”。
4.主管部门:填写项目主管部门(一级单位)全称。
5.主管部门编码:按各级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码填列。
6.项目实施单位:填写项目用款单位。
7.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用款单位负责人。
8.联系电话:填写项目用款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
9.项目起止时间:填写项目整体实施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完成时间。
10.项目资金申请:填写项目资金总额,并按资金来源不同分别填写,包括财政拨款、自有资金、其他等。
11.单位职能概述:简要描述项目实施单位的职能。
12.项目概况:简要描述项目的内容、目的、范围、期限等基本情况。
13.项目立项情况:分别描述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申报的可行性、项目申报的必要性等。
1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按进度描述本项目具体细化的实施内容,分别填写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完成时间。
(三)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绩效目标:描述实施项目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1.长期目标:概括描述项目整个计划期内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延续项目)。
2.目标:概括描述项目在本所计划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四)长期绩效指标:是对项目长期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一般包括:
1.产出指标:反映预算部门根据既定目标计划完成的产品和服务情况。可进一步细分为:数量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完
成的产品或服务数量;质量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时效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情况;成本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所需成本,分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等。
(1)指标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细分的绩效指标确定为具体内容。
(2)指标值:对指标内容确定具体值,其中,可量化的用数值描述,不可量化的以定性描述。
(3)备注:其他说明事项。
2.效益指标:反映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的、财政支出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等。
(1)指标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细分的绩效指标确定为具体内容。
(2)指标值:对指标内容确定具体值,其中,可量化的用数值描述,不可量化的以定性描述。
(3)备注:其他说明事项。
3.服务对象满意程度指标:反映服务对象对财政支出效果的满意程度,根据实际细化为具体指标。
(1)指标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细分的绩效指标确定为具体内容。
(2)指标值:对指标内容确定具体值,其中,可量化的用数值描述,不可量化的以定性描述。
(3)备注:其他说明事项。
4.实际操作中确定的长期绩效指标具体内容,可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需要,在上述指标中选取或做另行补充。
(五)绩效指标。是对项目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具体内容填写参照“长期绩效指标”。
(六)其他说明的问题:反映项目绩效目标申请中其他需补充说明的内容。
(七)其他:
1.填报人:填写具体填报人员姓名。
2.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签字。
3.填报日期:填写申报的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