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县域突破的核心是经济突破,关键是工业突破。在贯彻落实县域突破战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突破的主体,咬定工业不放松,换人不换思想,换班子不换战略,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总结敦化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一、确立工业兴市指导思想,及时转移工作重心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敦化经济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农为主和突出工业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八十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农为主,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农村,长期沿用传统的农村组织方式发展经济,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的思想观念始终束缚着我们的手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985年撤县改市后,我们通过走出去参观考察、下基层深入调研、坐下来集中研讨,在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敦化以农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发展要求,必须把以农为主转向突出工业,把工业经济作为强市富民的主体,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突出发展壮大。不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敦化丰富的资源优势就得不到开利用,就不能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经济优势;不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农业就不稳、商业就不活、财力就不强、群众就不会富裕;不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就难以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适时调整发展思想,转移工作重心,突出工业主体地位。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为敦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此以后,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主要经历了四次战略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1985年,以撤县改市为契机,及时果断地把经济发展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实施了“突出工业,大办工商”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遍地开花,形成了群体办工业的发展格局。第二次调整是1989年,学习借鉴山东诸城经验,开展“商品经济大合唱”,实施“多轮驱动”发展战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弥漫型群体发展格局。第三次调整是九十年代初,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采取聚集优势资本、实施政策扶持、加大科技投入等倾斜政策,重点培育制药、木制品、食品三大骨干行业和华康药业、力源药业、福敦木业等22户骨干企业,形成骨干行业和企业支撑经济运行发展格局。第四次调整是九十年代中期,以特色农副产品资源精深加工为重点,食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城乡经济相互依存、并重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推动了敦化经济逐步从以农为主转向突出工业、从群体发展转向骨干支撑、从城乡分割转向城乡一体、从计划封闭转向市场开放,确立了工业经济在敦化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到2000年底,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3.4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2%,工业经济实现税收1.7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8.6%。
二、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速工业化进程
发展工业经济,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各地有各地的成功经验,核心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放手发展中小企业上,工业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以创立工业开发园区为突破口,努力壮大三大产业。经过市场筛选和改革重组,我们把药业、木业和食品加工业确定为敦化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把资本投向和发展重点逐步向药业、木业和食品加工业三大优势产业转移,医药工业以敖东药业、华康药业、力源药业为主体,建立三大药业园区。木材工业以福敦木业、敦林家具为主体,建立福敦木业园区和家具工业园区。食品工业以开发区为主体,建立食品工业园区,迅速壮大了三大优势产业的发展规模。依托中药材资源开发,做大做强制药工业。立足实现中药现代化,加快GMp标准改造,相继对制药生产企业进行资本重组和体制创新,敖东药业、华康药业、力源药业三大药业集团迅速崛起。到2000年底,制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570万元,占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5.5%,实现税收7054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7.3%。依托林木资源开发,做大做强木材工业。我们着眼于木才资源的精深加工,对木材工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相继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建成了中纤板生产线、模压门生产线、胶合板生产线、家具生产线、高档复合地板生产线、集成材生产线,迅速提高了木才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福敦木业、敖林家具、乾康木业、华田木业、敦新木业、德昌木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到2000年底,全市木材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3813万元,占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42.4%,实现税收4439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8.11%。依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我们把食品工业作为振兴敦化经济的新兴产业,按照“群体发展、民营为主”的工作思路,制定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力求把机制做新,把基地做优、把加工搞大、把流通搞活,正在开发玉米方便面、关东煎饼、山野菜、果仁、小粒豆、食用菌、糯玉米、江豆宽豆角等特色食品,食品工业正在向深层次推进。到2000年底,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269万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9.43%。
二是以技术改造和资本重组为突破口,努力培育扶持骨干企业。我们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努力聚集生产要素,推动骨干企业规模扩张。为满足制药企业技改和新上项目用地需要,我们重新修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提交市人大常委审议批准,为敖东、力源、华康三大药业集团新增发展用地25公顷。三大药业集团充分利用政府创造的优越环境,加快医药企业GMp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敖东药业集团通过上市融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1999年,实现产值42919万元,实现利税17699万元。2000年投资13000万元,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四期改造工程。华康药业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共同创办了长春高新华康制药有限公司,实现强强联合,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2000万元,实现利税5100万元。与长春高新共同投入3546万元,正在建设中药生化针剂车间。力源药业先后兼并市彩印厂、市东北亚制药厂、珲春制药厂后,规模不断壮大,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0万元,实现利税3100万元。现正在投资12000万元进行GMp改造,建设冻干粉针车间,开发中药镇痛产品。三大药业集团通过技改和新上项目,年产值可增加到20亿元。为扩大福敦木业建设规模,我们剥离有效资产,与香港大福集团先合作后合资,投资2.4亿元,以木材三剩物为原料,新上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和模压门生产线。把市林综合厂整体划拨给福敦木业公司,投资500万元,改造成年产150万平方米高密度强化地板生产线。2000年,福敦木业实现销售收入18000万元,实现利税3050万元。以此为带动,在全市形成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成为敦化经济发展主力军。到2000年底,全市22户骨干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提供税收----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三是以民营经济和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口,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通过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培植税源,提供就业机会,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几年实践,我们主要创造并形成了三种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第一种是以整体出售为主的国退民进发展模式。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把长期不能达产达效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资产剥离出来,面向社会整体出售,使一大批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制成为民营企业,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脱颖而出,逐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到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459户,民营工业经济实现产值11.8亿元。第二种是以社会筹资为主的股份制改造模式。围绕建立多渠道资金保障体系,我们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广泛筹集社会资金,使企业逐步成为投资扩张的主体。福敦木业公司通过高级职员股份筹资500万元,组建了大福门业公司。禾丰有机肥厂通过股份制改造,吸收社会资金1118万元,创建禾丰有机肥股份有限公司。为开发天蛾精口服液产品,通过股份运作筹集社会资金200万元,创立天蛾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东北亚药厂现有设备进行生产,产品已投放市场。第三种是以产业化龙头建设为主的发展模式。成立产业化办公室和产业化联合会,组建各类企业和龙头公司,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投资3100万元建成烟叶复烤厂和烟叶公司,烟叶公司通过服务每年创利税300万元,烟叶复烤厂通过加工每年创利税150万元,市乡财政每年增收600万元,农民垧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投资2700万元,建成年产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投资950万元,建成菊花造粒加工企业,2000年开始运作投资4500万元,新上菊花色素提取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色素300吨,年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税1800万元。大山镇以小粒豆为主导产业,组建“雁鸣湖工贸有限公司”,募集股本300万元,公司1999年实现利税200万元。
三、凝聚群体发展合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近几年来,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合力兴工”思想,坚持不争论、争议论,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创造广阔发展空间。一是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我们以招商引资为主旋律,以优势产业和企业闲置资产嫁接改造为主攻方向,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各项保障体系,广泛开展招商活动。从1998年开始,我们坚持“群体招商要氛围、重点招商要成果”的工作方针,开展以上项目为重点的招商活动,成立了项目开发管理中心,强化项目储备和项目包装,对市级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包保和负责人制度,每位市级领导包保一个重点项目,并面向社会招聘重点项目负责人,组成项目班子专职抓项目招商,从域外引入了大量资金,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九五”期间,累计引进域外资金20亿元,“三资”企业发展到53户,全市投资200万元以上技改和新上项目79项,计划总投资11413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83195万元,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计划新增产值213306万元,新增利润36820万元,新增税金21929万元。二是通过企业改革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九五”期间,我们加快企业改造步伐,以股份制改造和资本重组为重点,先后完成改制企业449户,盘活资产3.2亿元,使企业逐步成为投资扩张的主体。仅去年就完成企业改制46户,盘活资产1.05亿元,为企业卸掉包袱5444万元,支付各项改革费用2580万元,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三是注重把人才向工业经济倾斜。几年来,我们先后选派25名具有经济专业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局级领导干部到企业任职。每年选派一大批机关干部投身经济主战场。每年从企业和机关中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到清华、北大、吉林工学院等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努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通过改革外部发展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九五”期间,我们大力弘扬和实践敦化精神,全面创新敦化精神形象,先后完成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任务。在软环境建设上,逐步从整顿治理新老“三乱”转变为机制创新,投资200万元,建立了集收费、办证、审批和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办公政务大厅。成立退休职工管理服务中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维护稳定、推进改革和发展经济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硬环境建设上,我们按照“政府策划、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九五”期间,全市基本建设规模达到1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亿元,比“八五”增长21亿元。发展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依靠工业带动,形成竞相发展格局 几年来,敦化走的是一条工业带动的路子,依靠工业带动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依靠工业带动第三产业,靠工业增长带动商贸繁荣,依靠工业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工业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大批龙头加工企业相继建成,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到2000年,全市粮经作物比调整到25:75,农村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5:35:30。烟叶、小粒黄豆、万寿菊花、参药、马铃薯、甜菜、柞蚕等13项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总收入86198万元,占第一产业总收入的94.5%。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98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8%。工业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商贸流通业异常活跃。流通企业逐步摆脱困境,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各类专卖店和精品店、连销店、小型超市应运而生。到2000年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75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8%,城乡集市贸易额实现5.02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1.4%。工业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敦化向强市富民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到2000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33.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1.6%,财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8亿元,年均增长10.5%,城镇从业人员年货币工资达到66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8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41个县市中名列第3位。
各位领导、同志们,敦化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才刚刚起步,与先进发达地区差距还很大,面对新世纪,寻求新发展,我们对“十五”期间敦化经济如何跨越式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敦化建设成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核心任务是把敦化经济总量做大,把经济实力搞强。我们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决不辜负省、州委领导和全市人民对我们这届班子的殷切期望。
第二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关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创设适合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在本次课内比较学活动中,我们八年级语文教师总结出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能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力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不是学生单人的学习行为,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交流,共同探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像一篇文章的字音、词义,必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认知,尤其是词义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知,并且标注在书上,养成习惯,自己动手去做。文学常识让学生利用工具自己书查阅。对于课文内容自己要能概括,要有自己的感知领悟。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对于重点词语、句子、精彩部分等有自己的所得,简要的批注在字里行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认知、感悟、思考,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就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一部分学生自己通过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还有一部分需要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启发,才能解决。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在合作交流启发中求得问题的解决。理解课文重点如学习《三峡》一文时,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后进入重点段落的合作学习。教师梳理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写山、写水,反复朗读全文,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景物?为什么?
步骤1 先指定小组读——“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诵
步骤2 分组读,每组一段接龙形式朗读
步骤3 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或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时弄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
步骤4我们组觉得感受较深的景是水。因为水是长江的灵魂,如果没有水哪来的三峡之景。而且从“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读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水在流动,在变化。
师:讲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与我真是“心有灵犀”啊!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把学习的眼光聚焦在三峡之水。请同学们再读写水部分(2-3段)。分析三峡之水有什么特点,并且能说说理由。(学生合作学习,待小组示意合作已有结果后,进行小组交流)
步骤5 各组学生讨论,争先回答分析水的特点:
生1:三峡的水急,流速快。从“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以看出。生2:三峡的水清。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
生3:三峡的水绿。从绿潭中看出,虽然水本身没颜色,但由于绿树的倒影使水变绿了。
生4:三峡的水深。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素湍绿潭”的“潭”中可以看出。
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后归纳综合,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认识也加深了。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施语文口语训练“生活化”。新教材构造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摆在突出的位置。要讲究口语训练的“生活化”,就是做到训练应面对生活的实践,着眼于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重心点,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说的内容、说的方法,给学生以充分说的机会,给学生创设语文“生活化”的情境。例如进行语文课堂内的各种朗读和表演实践,可以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的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音乐化、故事化,从而达到对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另外,还可充分利用课
前三分钟的演讲,引导学生评论发生在身边、周围的人和事,或评论校园生活。
实施创新作文训练“生活化”的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述。强化作文训练“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它每天每时每刻或多或少会生发出些许的感动,正是有了这些许的感受因而使我们能捕捉瞬间的灵感,从而点滴成文。因此,语文教
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求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写实感;要指导青少年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注重捕捉生活小事中点滴;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伟大文学家茅盾说:“应该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的警觉,把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如果把这些与本身已有的感知素材融化,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开流掘源,把握其内涵,从而获得写作灵感。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从教材中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可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以“生“为本,注重优质高效。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课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就一定找到更多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让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更明亮。
第三篇:突出班主任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
突出班主任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
抓好班级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德育教育特别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大工程,也是一个较难的工程,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要坚持不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渠道进行,潜移默化地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班风、校风。学校德育工作建设需要三支队伍:管理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而班主任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级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而班会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树立健康舆论,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阵地。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组织好各种形式的班会,发挥好班会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班会一般有三种形式
1、班务会:班级日常事务性工作安排、部署、研究、讨论与总结,表扬与批评等。
2、民主生活会:学生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手段进行自我教育。
3、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主题班会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寓教于乐,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是班级德育活动很有效的集体教育形式。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我们强调推行的形式。下面主要明确一下主题班会的环节、和组织形式。
主题班会的环节一般有以下几个:确立主题—设计方案—组织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在整个组织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积极的参与,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受到教育。
主题的确立的依据
1、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如: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责任教育、励志教育、自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节日适合作为主题班会的主题,像父亲节母亲节、植树节、禁毒日、学雷锋纪念日、512纪念日等等。
3、根据突发事件,时事热点确定主题班会。
4、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点。
5、阶段性主题。阶段性的主题是根据初中各学段学生的课业特点、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确立主题。如:初一入学、初二新学期开始、中考临近等。
根据以上主题确立的原则,政教处、团委结合各级部确立各年级每个月教育主题,写入学期德育计划,各级部再根据教育月主题每月确立2-4个活动主题,上报政教处,由政教处、团委检查、考核落实情况。各班也可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组织本班主题班会。
主题设立的原则
主要坚持三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
1、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例如,针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模糊或错误,可以组织《为什么而学习》、《以优异成绩向家长汇报》等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可以组织《人生路怎样走》、《生命的价值》、《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品质方面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2)端正好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教育;(3)争先教育,爱集体教育、爱劳动、比贡献教育等。
2、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要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练、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初一时,学生因为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们大多数都希望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学校中的新教师、新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而表现就比较好。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地对学生们进行点拨、引导,组织诸如《要珍惜学习的好时光》、《向童年告别》、《我爱我的班集体》等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健康状态、舆论、班风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学生状况,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促使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部分学生成绩突然下降的情况,班主任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原因,然后召开“改进学习方法和时间赛跑”的主题班会。使同学在讲座和交流中明白苦学和巧学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的道理。
3、主题班会必须有计划性,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三者是统一的。首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把整个初中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出一个总体方案。其次,每学期的班会活动有一个总的计划。第三,对组织每一次班会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如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采用哪些内容和形式,达到什么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计划,主题班会就会目标明确,进行顺利,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比如临清民族中学就是这样做的----。主题班会的形式
主题确立和策划好之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形式和实施问题。
班会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要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溶为一体。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富于幻想的活动,而对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适应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多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活动之中。初中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1)主题报告会;(2)演讲和竞赛;(3)座谈和辩论;
(4)野外活动;(5)社会调查成果汇报;(6)文艺表演;(7)技术操作,实物交流;(8)经验介绍等。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能发挥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义的形式,以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智慧的启迪,人生道路的选择发生影响。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发动学生,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发动学生想办法、出主意、做决定、办事情,自主策划设计、自主主持实施、自主总结评价、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班主任要善于深化主题的巩固成果。班主任除认真考虑主题班会的选题、组织形式外,还要认真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怎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并在总结中善于“借题发挥”,点到实质,“举一反三”,以教育多数学生。同时还要搞好“追踪教育”,以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1、班主任要善于总结、集中和提炼 做好总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主题班会当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有些发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本质;有些仅凭个人好恶来判别事物的善恶,美丑、尚缺乏客观的标准;有些发言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利用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使同学们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认识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班主任要善于“借题发挥”,“借题发挥”是班主任必须掌握和经常运用的手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适时的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借题发挥”要用在班会总结中,班主任要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主题班会发挥出多种教育作用。
3、班主任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成果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后要进行“追踪教育”。一是在主题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二是班会做出的决定,班委会要认真监督执行,并付诸行动,从现在做起。例如,在召开了一个《你为集体做了些什么》主题班会后,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对于差的,要批评指正,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成果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用。
组织一个主题班会远比准备一节文化课复杂得多,辛苦得多,但这是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从现在起,要规范班会课,抓好班级教育,要求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班会,丰富班会内容和形式。政教处、团委要负责引导,督促,考核班主任的班级教育,检查主题班会落实和开展情况,要经常组织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希望政教处、团委各级部共同抓好这项工作,加强班会课管理,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附: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样表
主题班会范例
第四篇: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沱江市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西汉元年始置县治,因“蜀江自此如乔木分枝”而得沱江之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96年撤县设市。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8万亩。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总人口50.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9万人,农户9.8万户。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努力把沱江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促进了市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1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26.1%;实现外贸自营出口439万美元,增长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增长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3.7亿元,增长12.1%。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元至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80万元,增长34.3%;完成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增长5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亿元,增长13.3%;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56元,同比增加290元,增长15.5%。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域经济的强力支撑,2003年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516家、1131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58家;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2%;全市民营企业实交税金12143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64.9%;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9070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2%;全市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拥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1、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我们按照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要求,从1997年开始,在三峡市率先对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全市原有4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通过实行“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而转制为民营。在2002年全省发展民营经济暨县域经济现场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其作法和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一是依法破产,盘活一批。对技术落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和民营化重组。近几年来,先后对市针织内衣厂、市床单厂、市汽修厂等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彻底解决了其债务、人员包袱。二是股份改造,转让一批。特别是对原有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通过经营者回购职工股、国有股的方式,由经营者集中控股经营,实现经营者高持股、高风险、高回报。酒业公司、三宁公司总股本的60%以上转让给了经营层,助力公司国有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经营层。三是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对既无当家产品、又属传统产业、重组盘活困难的企业,采用整体拍卖、一次卖断的方式彻底改革。
4、发展外向型工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落实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已发展到14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我市外贸出口企业的个数和品种在三峡市各县市区中居第1位。2003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出口439.1万美元,同比增长2.4倍;今年元至8月,完成外贸自营出口678.23万美元,同比增长1.84倍;其中,三峡大江实业、三峡鸿新食品公司元至8月完成外贸自营出口分别达到214.3万美元、208.6万美元。
(二)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农协调互动发展。
1、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牵引力。我们立足丰富的粮、棉、油、水果、水产等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全市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计划投资总额1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先后有香港奥美、稳健、台湾鸿新、江苏洪森、浙江隆华、湖南湘宜、湖北天颐等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6家,涉及粮、棉、油、果、菜、畜禽、水产等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和领域,1至9月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占市属规模企业总产值的62%,带动农业生产基地50多万亩,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700多人,网络农户6.9万户。
2、建设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前置车间。引导农民树立“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农业就生产什么”的新理念,推动农产品生产向加工主导型转变。坚持以“一江两河三线四区”为轴线优化基地布局,全市形成了西北丘陵岗地以水果为主,中部平畈以粮油、水果、畜禽为主,东南平原以棉花、沙梨、水产为主,四湖地区以水产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60万头生猪、6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0万亩沙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3万亩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先后颁布了优质稻、柑桔等大宗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有近30件农产品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培育出了“百里洲梨”、“白洋柑桔”、“七星台大蒜”等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农户按合同生产,企业按合同收购,既使龙头企业有可靠的原料保障,又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我市鸿新、隆华、天颐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均分别与农户签订了协议,承诺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以合同形式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市粮食加工购销企业今年已和农民签订订单16万亩,定购粮油6万多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农村经纪人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经纪人典型的宣传表彰等措施,全市涌现出农村经纪人1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其经销的农产品涉及水果、生猪、粮油、水产、蔬菜、家禽、苗木、棉花等各个产业,年经销额达10亿元以上。依靠农村生产能人、技术能人、营销能人牵头兴办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大力发展,全市共组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营销联合体等组织86个,网络市内外农户5万多户,网络外地经销客商1万多人。
(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打造经济发展的集聚平台。
1、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工业园区。我们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并确立了园区主导产业,即把“楚天工业园”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规划面积9.24平方公里,并完成了园区内城东工业园和城北工业园的详细规划编制;抓住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乡村工业园区的机遇,努力把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建成农产品加工密集园区、湖北最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可接纳工业企业15-20家。
2、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我们坚持多渠道筹资,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建设、滚动发展的方针,每年由市财政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对园区建设的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近几年全市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项目的配套建设。为与楚天工业园建设相配套,我们按照城市道路要求,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江汉大道、迎宾大道马家店至董市段改造工程,投资1600万元修建了110kv城北变电站,并完成了电信设施扩容改造和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改造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园区与外部联接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全市先后投资1.4亿元完成了以境内318国道、鸦来省道、雅澧省道和马窑省道为重点的公路路网建设工程。我们还在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内按照投资者要求,建成了标准化的厂房,采取先租后购的方式提供给投资者使用。两大工业园区正逐步朝着道路硬化、设施配套、环境美化的方向发展。
3、创新体制,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聚集。我们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谁招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划分项目收益,引导各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市政府对各镇统一政策,同等支持。2000年以来,落户在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的项目达到59个。楚天工业园已形成食品酿造、纺织、化工、电子材料四大产业,其中,以奥美、稳健、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企业就已聚集11家,使我市成为全省有名的卫材生产基地。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成功引进了一批外向型、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落户龙头企业投资总额近2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7000万元。
(五)坚持不懈优化环境,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1、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结合沱江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一是鼓励政策。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按照“无歧视”原则和“放胆、放手、放开”的要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经营范围上除国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外,一律放开,对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发展形式,不限经营方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持“五个鼓励”,即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和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济、领办民营企业;鼓励国有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或买断企业产权;鼓励外地民营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并视同外资企业对待;鼓励现有民营企业上规模、搞技改、开发新产品;鼓励个体业主购买、兼并、租赁国有集体企业。二是扶持政策。对于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之后,不再定税收目标任务,实行依法征税;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费一律按下限收取或者给予减免,对新开办民营企业实行一定时期的扶持政策;对于下岗职工兴办民营企业坚持按有关政策给予税费优惠,等等。三是保护政策。坚决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企业收费实行定项目、定标准、定时间,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两证两卡一书”(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缴费登记卡、企业缴费明白卡、进企业收费批准通知书)制度。
2、优化服务环境。从组织制度创新入手,成立了“沱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和“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督查中心”、“保护投资环境法律服务调解中心”(简称“一组三心”),形成政务质量找领导小组、投资报建找服务中心、投诉举报找督查中心、矛盾纠纷找调解中心的全方位宽领域的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组建“四个中心”(即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招投标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发展环境。对于引进和新办的企业,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代为办理各种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市级领导定期到联系点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企业在办理纳税手续、开拓市场、企业管理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与协商,由事后查处改为事前指导,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及时免费为投资者提供国家产业政策信息、行业发展信息、市场销售信息和技术信息等。
3、优化金融信贷环境。着力构建企业、政府、银行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建立项目推介制度,定期举行推介会和银企座谈会,成立了企业信贷担保公司,运用财政贴息贷款,引导银行投资讲诚信、有效益的项目。2003年,全市确定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红名单企业21个,重点调查项目12个;今年,全市确定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红名单企业25个,重点调查项目29个,初步建立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4、优化社会保障环境。大力抓好社会保险扩覆征缴工作,引导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使之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等部门分片划段,责任到人,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先进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沱江酒业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公司总经理蒋红星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湖北省、三峡市和沱江市人大代表,公司副总经理曹生武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
第五篇: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沱江市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西汉元年始置县治,因“蜀江自此如乔木分枝”而得沱江之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96年撤县设市。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8万亩。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总人口50.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9万人,农户9.8万户。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努力把沱江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促进了市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1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26.1;实现外贸自营出口439万美元,增长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增长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3.7亿元,增长12.1。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元至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80万元,增长34.3;完成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增长5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亿元,增长13.3;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56元,同比增加290元,增长15.5%。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域经济的强力支撑,2003年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516家、1131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58家;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2%;全市民营企业实交税金12143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64.9;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9070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2%;全市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拥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1、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我们按照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要求,从1997年开始,在三峡市率先对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全市原有4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通过实行“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而转制为民营。在2002年全省发展民营经济暨县域经济现场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其作法和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一是依法破产,盘活一批。对技术落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和民营化重组。近几年来,先后对市针织内衣厂、市床单厂、市汽修厂等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彻底解决了其债务、人员包袱。二是股份改造,转让一批。特别是对原有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通过经营者回购职工股、国有股的方式,由经营者集中控股经营,实现经营者高持股、高风险、高回报。酒业公司、三宁公司总股本的60%以上转让给了经营层,助力公司国有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经营层。三是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对既无当家产品、又属传统产业、重组盘活困难的企业,采用整体拍卖、一次卖断的方式彻底改革。
民营化改革的彻底推进,极大地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过去那种企业依附政府、安于现状的局面被打破,企业经营者主动迎接市场挑战、求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困难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重现生机。通过全面改制重组,全市近3亿元的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被盘活,安置职工再就业1万余人。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酒业公司改制后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3,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41亿元、利税1.3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五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今年正在实施的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2亿元。三宁公司改制后企业积累全部投入发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651万元,分别增长21.3、45.5。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监利、重庆等6地投资办厂,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2、培植优势产业,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群。大力实施“511”工程,即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5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化肥、水泥、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优质米、优质棉产品、优质白酒、啤酒、精炼食用油、食品罐头等11大类优质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沱江酒业、天颐食用油、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年产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