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促进工业发展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2 08:3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促进工业发展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促进工业发展经验材料》。

第一篇:某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促进工业发展经验材料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核心地位

强力推进县域工业大发展

(____年_月_日)近年来,我们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发展思路,突出工业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和盘活本地资源,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营造“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工业企业XX万家,其中年产

销额过亿元的企业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____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达XXXX亿元,增长XXX;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并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存量资源,促使工业经济活力大增强。近年来,我们针对全县工业企业存量资源充足的实际,运用多种改革形式,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换资本,以改制增活力。一是主攻重点,盘活国有工业企业存量资源。我们以县属国有企业和市里交办的XX集团作为改革重点,在积极筹集改革成本、努力拓宽资产处置渠道、加快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支持企业拿出场地、设备、技术对外招商,催生了一批工业企业。到____年底,__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已全部完成,化解债务_._亿元,滚动安置职工_._万余人。通过改革,催生和引进了__家上规模的工业企业,新增年产值_._亿元。二是因企施策,整合集体企业存量资源。对长期瘫痪,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对不符合破产条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职工置换成股东,变公有为民有民营;对有利于做大做强本县支柱产业的企业,实行合理作价、协议出让或限制竞买范围拍卖,促其长远发展。先后完成___家集体企业改革,变现资金_.__亿元。如由__个股东出资____万元整体购买原黎海微电机公司,组建了XXX有限公司,并收购县天龙机械厂、县轧钢厂、市塑料二厂,____年完成销售收入_._亿元,是改制前的_倍。三是用足政策,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后,我们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从严控制用地增量,将__的用地指标集中发展工业,处置土地出让收入__用于安置职工,_用作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保证民营企业用地。

二、开发优势资源,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大扩张。我县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有着发展资源型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依托这些资源,积极与沿海产业转移对接,优先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财源优势转化”的发展之路。____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税收____万元,其中规模工业实现税收____万元,园区工业对财税贡献率达__以上。一是打造平台“聚”。通过进一步加大对XXXXXX工业开发区、XXX科技工业园和XXXX等_个工业发展重点镇的扶持力度,全县__以上的工业企业均在园区和重点镇落户,年总产值达__亿元。产业的高度集中和企业的连片发展,使全县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全县的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水泥建材、冶炼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烟花爆竹、玻璃制品、水电、轻纺八大支柱产业,共开发系列产品___余种,__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星火计划,__个产品获国家专利,__个产品分别获得国际、国内新产品优质奖。同时,加快形成了___国道沿线的XXXXX镇建材工业产业带,初步构建了矿产资源工业的“旗舰”。二是重点项目“带”。____年,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___个,实际到位内资_._亿元,增长__._;新批外资企业__个,到位外资____万美元,增长__._。目前,投资____万元的xxx电机扩建生产线、投资___万元的华新水泥环保治理及煤矸综合利用项目,均己竣工投产;投资____万元的金诚化工新建甲醇生产线,正在加紧施工;投资____万元、年产_万立方米的宏源木业杉木芯板生产线,投资____万元、年产_._万吨宝达食品果蔬罐头生产线已正式投产;投资__亿元的XXX水电站已于去年__月动工建设;投资_._亿元、日产____吨的某省泓栗建材集团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可望今年投产。三是优惠政策“扶”。先后出台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改造提升一批、引资嫁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____家,产值过___万元以上的企业__家,___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__家,过亿元的_家。其中,XXX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十大大米加工企业之一,XXX公司、XXX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开拓公共资源,确保工业发展环境大改善。在充分利用存量资源、优势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政府调控、生产要素等公共资源的开发配置力度,为工业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推进工业化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__个

第二篇: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

德国科技园区的起步较晚,到1983年才建立第一个科学园区——西柏林革新与创新中心,但后来发展速度很快,是西欧科学工业园发展最快的国家,到1992年已有101个高新科技园区。其中1984年创建的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高新科技园区是德国电子、微电子和机电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中心,被称为“巴伐利亚硅谷”。

(1)慕尼黑的兴起

二战结束后,作为前联邦共和国最大的两个工业中心之一,慕尼黑在柏林遭到战争的破坏后迅速超过柏林,成为德国新的工业和技术中心。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度重视嘎科技企业,在制定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就特别强调发展民用电子机械产业比发展更重要。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为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电子工业部门迅速发展,更多地集中于慕尼黑走廊一带。1984年,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投资成立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园区面积当时为2000平方米。科技园区十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并且扶植传统产业,是园区内企业数目不断增加,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园区管理也不断完善发展。在巴伐利亚联邦州,于80年代未期,德国人所称的电子技术工业,从业人数达到24.5万人,占人全部劳动力的25.5%.因而在全国名列榜首。在1990年以前,每四个受雇于电子工业的工人就有一个是在巴伐利亚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企业之一,德国最大私立企业西门子公司,在80年代有一半的德国劳动力都来自巴伐利亚州,而其中50000人工作在慕尼黑地区。

到1990年,园区面积扩展2倍。1992年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大楼建设。为使企业在较小的空间创建大的科技公司,并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降低科技孵化成本,创业大楼每个单元都安装了100兆的电信网络,微机、电视机、传真机、电话机等都集中在一个盒子里面。科技人员在这里完全可以了解整个慕尼黑市的产业领域和科技研究动态。

(2)慕尼黑的高新产业和科研力量

巴伐利亚州是欧洲半导体产品重要的制造中心,几乎所有大型半导体产品制造厂商都把它们的欧洲总部或市场销售部设立在巴伐利亚州,而作为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更是聚集了该州75%的半导体企业。慕尼黑科技园区建设主要集中于工业产业、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是全国高科技产业的孵化中心,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当前的信息技术。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一个新的企业、新的领域开始时,首先是在这里进行试验,成功后,移植到其他地区,再创一个工业园区。在慕尼黑聚集着600多家公司生产电子原件和电子系统,2400家公司使用这些产品。如国际知名的西门子、日立、摩托罗拉、宝马、欧罗西尔(Eurosil)等公司都聚集在慕尼黑。电子工业公司从1975年的287家增加到1985年的3008家,创造了28000个就业机会。自1975年建立的电子工业新公司中,近一半生产软件,另一半生产工业用电广系统相设备。[1]世界名校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等名校都为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这些学校的教学研究机构与科技工业园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又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慕尼黑市所属的许多研究机构,如位于

加尔青的迈克斯普朗克等离子研究所,位于纽伦堡的辐射与环境研究会,位于奥伯法芬霍芬的航空航天研究所等都在慕尼黑的近郊,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会所属的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部也都聚集在此。

第三篇: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依托资源优势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陈彩能潘连公(执笔)

(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天水市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分类指导,促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水平;广泛宣传普及,增强全民绿色农业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拓宽国际、国内市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绿色农业投资力度;等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途径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以石油化学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极大地促进了化肥、农药、激素、塑料薄膜、农用液体能源等技术手段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而且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世人瞩目,但这种以大量石油化学物质投入为代价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得影响。因此,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石油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与现代生物工程农业的转型,充分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系统地解决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农业综合效益较低的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天水市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1有利条件

1.1.1自然条件优越,为绿色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天水古称秦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度地带,介于东径104°35'~106°45',北纬34°05'~35°10'之间。总土地面积14325km2,耕地以山旱地为主,全市土壤归属黄绵土、黑垆土等13个土类,26个亚类,67个土属,104个土种,平均有机质9.05mg/g、全氮5.8mg/g、全磷5.8mg/g、全钾17.5mg/g,表现为缺磷、少氮、钾较丰。天水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0.2℃,无霜期141~200d,年平均降水量480~610mm,年均日照2100h,日照百分率在46-5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

1.1.2农林土特产品数量多,动植物种类丰富,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种

1资源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生物资源丰富,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森林总面积43.2万hm2,林木覆盖率为30.2%。市内有林木资源2500多种,众多的农林土特产品资源,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生产基地之一,为发展种植业和深加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近年来,天水农业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林果、畜牧、蔬菜三大产业,形成了规模大、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为绿色农业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1.3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为绿色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1.1.3.1农业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全市已有水平梯田27.8万hm2,保灌面积2.422万hm2,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7.28亿元,农业增加值6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4.7元,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104%、137%和82.2%,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农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1.3.2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断健全,绿色农业生产能力逐步增强

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武山、甘谷、秦安、麦积、秦州五县区检测中心逐步建立,并以生产过程控制为核心,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甘谷的“全录王”牌辣椒丝、蒜苗、春萝卜,武山的胡萝卜、洋葱、蒜苗、韭菜、番茄、马铃薯,秦州区的太京大蒜、秦州双苞菇、马铃薯、胡萝卜等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3.3市场信息体系不断完善,产品销售范围进一步拓宽

通过积极争取和主动建设,全市已有天水瀛池、武山洛门、甘谷冀城、麦积东部、泰安北大五个以蔬菜、果品为主的农业部定点市场,成为全市农产品销售的龙头;甘谷县磐安蔬菜批发市场、甘谷县新兴蔬菜批发市场、秦安县西川蔬菜批发市场和清水县综合商贸中心综合市场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较大,已成为当地农业品营销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随着蔬菜、果品等产业的发展和设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全市在蔬菜、果品主产区逐步形成了一批田间村头市场、微型市场和季节性市场,成为当地中大型批发市场的有力补充。

1.2制约因素

1.2.1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农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土地资源承受压力大,水资源

缺乏。农业主导产品粮食(小麦、玉米)、油料、蔬菜优质专用品种和名优产品少,竞争力较弱。

1.2.2劳动者素质低,技术水平不高

我市大部分地区处于贫困山区,文化落后,劳动者技术素质低。尽管市、县区近年来加大了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力度,但仍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广大群众因文化素质限制,接受高新技术能力不强,一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应用范围较小。

1.2.3基础设施差,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我市农村人口大多数分布于山区,一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较差,制约着农产品的对外销售,致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由于坡耕地面积较大,保水保肥力差,产量低而不稳,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较慢,粗放经营,农民增产增收门路少,应有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很好发挥。

1.2.4发展水平低,城市带动力弱

我市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还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较低层次。七县区中有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川、麦积六县区为国扶贫困县,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出农业经济比重大、传统农业比重大、农产品商品率低的特征,农业还没有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圈子里解脱出来,城市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力较弱,工业对农业经济的带动力较差、促进作用不强。

1.2.5资金有限,投入不足

我市各县均为财政赤字县,资金回拢有限,无力向农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多的资金,广大农民又因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发展潜力

2.1气候资源:天水属西秦岭以北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属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区,气候条件又适宜小麦、玉米、洋芋、油料、蔬菜、药材、林果等多种农作物和干鲜果生长,极有利于通过设施栽培和立体种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特色农产品资源:花牛苹果、甘谷辣椒、武山蔬菜、张家川皮毛、清水的大麻等一大批名、特、优产品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前景看好,一些名优蔬菜、水果还远销东南沿海及东南亚等国,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具有良好条件。

2.3劳动力资源:我市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不仅是发展技术密集型农业的有力

支撑,也是发展二、三产业的良好基础,更是外出务工,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证。

3.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绿色消费是目前主要的消费趋势,绿色需求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人们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及农产品的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安全性,而且是质量上的高品位。因此,我市应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努力实现《甘肃省天水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目标,用先进的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1分类指导,促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立足我市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扶持发展绿色粮油、绿色蔬菜、绿色苹果、绿色密桃、绿色畜禽为主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地方名优产品。在产品结构上,由追求产量、质量向追求优质、高产、绿色名牌产品发展。在区域布局上,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模式,川水地区要以设施栽培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反季节绿色蔬菜;浅山地区努力提高绿色油菜和绿色水果生产规模;高山、二阴地区以绿色马铃薯、中药材为重点,扶持发展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空间。在产业化经营上,加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扶持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形成绿色产业链及产业群,促进产品生产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2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水平

把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人才优势,内引外联,集中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建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加强绿色食品相关技术的研究,尽快推出一批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配套的先进栽培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立体复合型、物质循环型技术,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实施名牌战略,拓宽国际、国内市场

积极扶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努力增加绿色食品数量,扩大生产规模,争创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市场占有率,加快“一城两园一集团”建设,大力发展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切实推进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花牛苹果、武山、甘谷蔬菜、航天育种的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备,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依托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新建和扩建一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城乡、省内外的市场网络,并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经济洽谈会和因特网等途径,全方位展示我市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渠道。

3.4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绿色农业投资力度

以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市、县区要把绿色农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生产基地建设和技术开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各级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广泛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绿色农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企业的资金向绿色农业流动,全方位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陈彩能,女,19653年生,甘肃秦安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和农村能源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公园路63号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政编码:741000

第四篇: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2004年,我县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工业的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全年实现GDP10.48亿元,比增23.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6亿元、5.72亿元、2.4亿元,分别比增3.5、45.6和

1.5;财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总收入1.607亿元,比增70.92;实现工业总产值20.12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4亿元,比增65.9,实现增加值5.2亿元,比增87.8,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比增62.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4.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0.14。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工业主导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工业发展。一是推行工业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抓好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5个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制度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制度,34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县内34家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全方位支持和保护,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6次常委会、10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工业工作,40多个各类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加快工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投身到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列中来,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的合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促使企业家及老板安心生产经营,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要不断提高为他们服务的水平、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连接*乐镇、*潭镇、**镇三个重点工业重镇的花民公路一期改造工程、三条矿山公路改造工程和虎渡口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污染事故纠纷12起,解决各类投诉案件21件次;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电问题,争取优惠电价,在全省取消目录电价和超基数电价优待的情况下,年内仍为工业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近3400万元;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困难,先后向铁路部门争取增加运输车皮200个以上,并有5户工业企业纳入全州铁路运输重点保障企业行列,占全州重点保障企业总数的55.56;积极为企业协调核销银行债务,先后为**、铁合金、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企业核减债务1.9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困扰企业生产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促进了企业达产。全年生产硫酸13.29万吨、电解锰7.23万吨、电解锌6.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9.5、27.5和40。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县独立核算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42亿元,比增80.16,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65.99。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育规模优势加快工业发展。2004年,与我县相邻的**省**县、**市**县凭借其低电价、低税费、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等优势,加快工业开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老板纷纷到**、**去兴业发财。为应对竞争,我们一是营造总量优势。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鼓励矿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使我县矿业经济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矿业企业100余家,其中电解锰企业11家、电解锌企业3家、铁合金企业3家、硫酸企业4家、铅锌浮选企业45家,具有年产电解锰11万吨、电解锌18万吨、硫酸26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县、全省较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县。二是着力营造企业优势。一年来,县财政共投入35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内引外联,加大融资力度,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5千万元、税利过5百万元的企业6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一批锰锌下游产品项目正在抓紧开发和实施。三是大力营造外向优势。积极为矿业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平台,鼓励矿业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企业6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83亿元,比增24.5;完成出口创汇4095万元美元,同比增长7.76。

四、强化持续发展意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工业发展。针对县内工业经济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等实际,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一是以科技创

新为手段,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12亿元,比增6.9。鼓励企业开发锰锌下游产品和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年内纳入省规划产业项目笼子的5个工业产业项目有3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东锰集团公司年产2万吨无硒高纯电解锰项目完

成投资96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50个,年新增产值2.6亿元;振兴公司年产4千吨微细球型铝粉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湘源公司天然药用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二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年内启动改制企业19户,目前已全面完成2户,其余17户2005可全面完成。年内共置换职工身份785人,安置职工174人,企业资产变现后上缴县级财政3370万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工业企业17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户,从业人员1.2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9,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7130万元,比增26,民营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8以上。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调整工业布局结构。以县城高新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工业基础好、区位条件好的**、**、**等工业产值亿元镇为轴点进行重点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通过努力,目前县城高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已有**公司、**公司2个高科技项目入园建设,2005年意向入园的高科技项目5个,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第五篇: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速壮大经济规模,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我县在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快速崛起。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工业振兴靠项目”的意识,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抓投入,大办项目,全面掀起一轮又一轮抢上项目的浪潮。一是重抓大项目。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规模大、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上,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主抓投入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集中精力为这些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对已在建的过亿元项目,例如今年在建的家有家私、水泥粉磨站、威泰力等项目,千方百计督促企业加快后期投入,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在手在谈的项目,力促早签约、早开工,为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备足后劲。二是重抓推进进度。坚持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制度,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确保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在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继续落实领导挂钩推进制、项目建设责任制和会办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大在建项目督查力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全力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和完善工业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考核重点是开工过千万元项目数、项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率等指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高项目当年投产率,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二、以两大园区开发为立足点,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举 全县之力加快东海开发区和浦南开发区建设,不断增强“两区”的集聚功能、承载功能和产出功能。截止到2004年底以县开发区、浦南开发区为主的,包括平明、张湾、白塔、驼峰、房山、石榴等产业集聚区在内,全县共有八个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6.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4亿元,企业总投入18.6亿元,入区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现有职工21565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1.84亿元,税收5753万元。一是加快项目集聚。坚持落实“共建共用”举措,每年都对全年进区项目进行再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积极鼓励乡镇和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或筹集资金,在开发区内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全力引进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用地集约的项目进入两区,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今年两区力争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50个,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增长50%以上,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对园区水、电、路及美化、亮化等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园区整体形象。在建的晶都热电、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初竣工,确保早日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房地产、餐饮、娱乐、商业等服务业项目进区的承载能力和吸聚力。针对东区项目用地存量不足的现状,积极引进资金,进一步拓宽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壮大开发区的发展规模。三是加快推进包片开发。坚持走市场化开发道路,大力推进“区中园”开发。东海开发区、浦南开发区先后规划并建设了江浙工业园、水晶工业园、苏源工业园、专利工业园、浙江民营经济工业园。

下载某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促进工业发展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促进工业发展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工业

    发挥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工业 我谈6个观点。一是对信阳工业发展未来态势的评价。信阳工业薄弱,但是要看到薄弱是信阳的劣势,更是信阳的优势。信阳虽然工业不发达,但是高污染、高......

    县乡镇企业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全文5篇]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精选五篇)

    县域突破的核心是经济突破,关键是工业突破。在贯彻落实县域突破战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突破的主体,咬定工业不放松,换人不换思想,换班子不换战略,走出了一条“......

    突出主导地位 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突出主导地位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孟君近年来,我县始终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要求,坚持用新型工......

    县促进工业发展经验交流(优秀范文5篇)

    近年来,紧紧掌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主线,创始了以毛织、制鞋、电子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加工产业发展的新场面。县劳动保证部分依照“劳动者......

    县乡镇企业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大全五篇)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

    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发挥财税职能作用 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办公室课题组2003年,丽水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之实际,不失时机的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