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2:1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重视技术改造 促进转型发展

技术改造是依托现有企业,依靠增量投入,引导质量调整的投资方式。以改善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等为主要目标,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的管理方法,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流程进行改造升级的投资行为。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污染少、消耗低、集约利用土地等优势和特点,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更能体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要求我们要重视技术改造。胡锦涛,温家宝始终强调把技术改造作为实现工业科学发展、推动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作为推动我国工业转入内生发展、创新驱动轨道的强大动力。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形势、新任务对技术改造提出了新要求。实现科学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新任务,都离不开技术改造这一重要抓手。从江宁区情况看,江宁工业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决定了必须坚持走技术改造之路。江宁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

如此规模的工业经济,加之江宁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资源禀赋严重不足的特点,决定了江宁工业经济不可能再延续铺摊子的外延式发展方式,必须走内涵式的技术改造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也是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型、发展动力转型的需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提升我区区域竞争优势,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新型、多元、稳固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

2011年我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2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为118.1亿元,占比为26.5%。2012年1-6月我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5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为149亿元,占比为53.7%。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增长的趋势推动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技术改造。

二、当前我区技术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技术改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新建,轻技改的倾向比较严重。一些部门领导和负责人对技改在企业技术进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对技术改造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技术改造见效慢,费力不讨好。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对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认清技术改造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2、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部分企业投资的意愿较低,对技改投入的经济效益处于观望状态,部分投资项目

虽然已经开工,但建设进度不够理想。例如南京宁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MW硅切片项目,其厂房主体已竣工,但由于项目投资方调整投资方向,而导致项目至今处于停滞状态。另外,部分企业确实是由于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资金短缺造成技改项目投入不足。

3、用地难影响投资项目建设进度。随着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步伐的加快,工业用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土地征用手续不断规范,前期投资项目消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土地征调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大,各大园区普遍存在项目用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技改项目的实施。

4、关键技术来源单一,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薄弱

经走访企业我们发现,我区制造业关键技术来源单一,成套设备的系统集成能力十分薄弱,缺乏关键和核心制造技术,一些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将近2/3的份额主要从国外引进,如生产数控机床所需要的高精度滚珠丝杠、轴承等零部件,生产精密齿轮的数控加工中心绝大多数仍要依靠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另外,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尽管被走访的一些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活动,并因此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市场地位,但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较强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缺乏,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并没有成为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此外,产品的开发周期比国外同类

产品的开发周期要长。

再者,技术引进中存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问题。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刚引进的高技术设备没用多久就被新技术更新所淘汰,而技术没有消化,不能进行改造,只能再去引进新设备。究其原因,科研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的主要障碍,大幅度降低了技术引进的成效。

5、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国家技改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尚处于空白状态。国家、省、市、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技术改造奖励扶持政策,但在走访企业时我们发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这些政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有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一点从区技改总投资和技改项目备案总投资的差距中就可看出,2012年1-6月我区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为149亿元,而2012年1-6月,我局才备案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1项,总投资11.9亿元,对奖励扶持政策的不了解使得许多企业在上技改项目时并不备案,从而导致其在引进、购买设备和申报项目时不能享受税收减免和国家奖励扶持资金,加大了技术改造成本。

三、下阶段我区技术改造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1、下阶段技术改造工作重点:

(1)、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航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先进制造业。坚持科技创新、实施重点项目、提升品牌质量,推动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促进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引导企业加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产业发展新亮点,努力实现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

(3)、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围绕发挥市场支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

(4)、两化融合。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集成创新能力。

2、工作措施:

(1)、创新发展理念,做好工业转型发展的统筹规划

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工业转型发展,关键是要创新发展理念,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业结构结构调整,要突出抓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就是要以较小投资激活存量资产,实现工业内涵式增长。要按照淘汰关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做大做强一批的工作思路,制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切实依托项目抓技改、通过技改促转型。要加强各重点行业转型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在推进技术改造工作中,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

(2)、强化技术创新,培植新项目技术来源

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要切实解决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问题。引导企业加大企

业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抓住机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专利。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促进有机结合,以两化融合推进技术改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施技术改造,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而技术改造也将带动信息技术的革新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一过程就是“两化融合”。在技术改造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作用。南京市确定了钢铁、石化、建材、机械、汽车、船舶、医药、纺织、食品和电子等10个行业为进行信息化改造的重点行业。对于区内上述重点行业,区各部门要采取各项工作分头负责、相关领域合力推进的方式,明确要求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等推进过程中,优先支持“两化融合”相关项目,使“两化融合”成为落实国家战略、推进全区技改工作的有力支撑。

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对符合政策、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技改项目,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政策资金支持。

5、加大引导力度,积极创新技术改造方式。

创新技改投入方式。针对当前我区部分传统企业和在建项目

面临着用地紧张、资金紧张,影响技改投入与企业发展的情况,精心包装、推介、引进一批项目,重点对以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方向的项目开展针对性招商。引导企业主提高合资合作积极性,充分运用企业现有的厂房、设备等存量产权,寻找投资合作方。通过整合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提升存量,扩大增量。在当前工业用地越来越紧张情况下,积极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零土地”技术改造。利用“三高两低”整治的契机,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培育产业集群,优化工业布局和发展循环经济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施技术改造的重点领域。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集群内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拉长产业链,使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实现集约化发展,发挥技术改造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集群档次水平,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不同产业的联产结合,做到产业集群内原料产品互联、能量统筹利用、三废集中处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7、加强技改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要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的产业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优化投资结构,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从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资源平衡、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统筹考虑项目的建设。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杜绝“三高两低”

项目的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把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结合起来,为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环境资源空间。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及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督促推进项目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严格审查把关,强化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土地、环保、安全、节能等方面的管理,全面提高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8、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合力推进技术改造工作

项目建设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载体和抓手,加快推进项目的实施,一定要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要建立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选择一批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改造项目,集合有限资源优先用于这些项目,特别是在项目核准备案、资金信贷和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要认真落实技改投资扶持政策。国家、省、市、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技术改造奖励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内外资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扣企业新增所得税、国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政策、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南京市创新转型20条鼓励政策、江宁区扶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政策等。这些政策都有利于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技术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向内涵式方向转变。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用足用好这些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成本,为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优质的政策环境。要实行

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重点技改项目实施目标管理,把项目工程进度任务分解到各街道、园区和项目单位,明确任务要求和目标责任。建立跟踪联系制度和定期调度检查制度,随时掌握项目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这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尽早达产达效。

江宁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2-7-16 9

第二篇:企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狠抓干部队伍能力转型 助推广钢集团转型发展

一、背景和形势分析。

**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钢铁厂,是**市属大型企业集团。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广钢集团将在**市退出钢铁冶炼产业,从2012年开始进行转型发展。

广钢集团转型发展方向和框架已经确定,制定了《广钢集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并获得了市政府批准实施,转型中的广钢以工业与贸易相结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为指引,大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钢铁深加工业、工业气体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五种业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目前广钢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相关业态充盈和发展急需提速,资产盘活、内部结构优化、经营创效、企业分类处置、人员分流安置、合理清偿债务和转型项目投资建设等各项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要转型跨越发展,干部是决策执行的保证,干部是决定因素,如何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再创新优势,这是新的发展形势对于广钢集团干部队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没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纵然有再好的工作思路、再好的工作决策,也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效果。因此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干部队伍的能力转型问题,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是关乎广钢集团科学转型跨越发展的成败所在。

二、企业转型时期干部队伍现状和问题

企业现状是:一方面随着集团产业结构转型,属下部分企业、生产工序相继关停,如钢管公司、焦化、高线等工序,导致工作岗位减少,大量人员需要进行分流安置,一些干部面临再就业的问题,企业无法全部提供内部岗位,干部队伍表现出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集团存续企业扩张发展,以及新产业、新业务的开发,带来了一批崭新的岗位,急需招聘管理和技术人才,包括很多领导干部岗,如**钢铁博汇、岭南V谷等,新的岗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符合素质条件的人选,干部队伍表现出供不应求。以上两方面的情况反映了集团当前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即大量员工急需分流安置而同时新产业所需专业人才高度匮乏的矛盾。

集团党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重点抓好了新一轮任期中层干部的配备工作。通过换届调整,使中层干部队伍人数得到精简、结构得到优化、素质得到增强,新任期中全集团中层干部比换届前减少28人。但从客观上来看干部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素质能力、知识结构与所担负的责任不相适应,在党性修养、群众观念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上存在差距;二是干部队伍改革创新精神有待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增强责任感和工作激情,开拓创新,务实进取方面还有待提高。三是各级领导班子对战略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驾驭新业务运营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队伍的结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转型和新业务经营的要求,部分核心专业岗位(如物流贸易、新能源开发、房地产经营等)骨干人才短缺、渠道人员配置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五是传统的钢铁生产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需要加快向支撑新业务运营的模式转变,当务之急是要建立适应企业战略的新业务岗位体系,将战略要素细化到具体的岗位。

三、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对干部队伍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企业的转型发展迫切要求干部队伍在以下几方面转型。

1、思想观念要转型。

思想观念转型是推进干部队伍转型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干部的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再好的思路、再宏大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要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要树立机遇意识。广钢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机遇也是前所未有,能不能转型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这一机遇。必须彻底丢掉等、靠、要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主动出击、创造条件,乘着国家和省市政策的东风,顺势而上,全面激活现有生产经营,加速推进转型发展项目。二是要树立紧迫意识。形势在变化、时机不等人,广钢发展必须超出常规、快马加鞭。要迅速行动,摒弃按部就班的老套路,争当锐意改革的急先锋,只要对推动转型项目建设、充实五大业态实力有利的,看准了就要大胆试、加快干。三是要树立使命意识。把广钢大旗扛下去、打造一个新广钢,是每一个广钢人的神圣责任。要把“抢抓新机遇、打造新广钢”作为历史责任,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党委和行政的决策和要求上来,一起奉献、一起拼搏,一起加速推进转型发展进程。

2、素质能力要转型。优秀的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是企业转型的强大

动力,领导干部要率先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本领,提升转型发展的能力。

一是提升学习能力。要勤于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领导干部带头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贯穿到终身学习的理念中;要精于学习,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有所“专”,使领导干部向“专才”转型;要善于学习,即学习要注重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仅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立足企业转型和新业务经营这个实践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结合、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结合的本领,提升干部的才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在当前企业经营压力大、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学会弹钢琴,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尤其是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帮扶的关系,经营控亏创效和转型发展的关系,转型发展和改革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好资产盘活、内部结构优化、经营创效、企业分类处置、人员分流安置、合理清偿债务和转型项目投资建设等七项工作。

3、工作作风要转型。领导干部要率先转变工作作风,要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把公司员工紧紧凝聚在一起,提高战斗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换届之后的重要内容,树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良好形象。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新变化、规划新任期、创造新成就”。认识新变化,强调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认清企业面临的新形势、自身的新挑战,放下老一套、寻找新路子;规划新任期,强调的是使命意识和责任感,要求创新地思考问题,尽其心、谋其政、履其责;创造新成就,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和执行力,要求出实招、干实事,用工作成效来检验对转型发展的贡献。要形成“空谈误企、实干兴企”的作风,做到“五讲五戒”:讲执行、戒空谈,讲务实、戒浮夸,讲效率、戒拖拉,讲拼搏、戒懒散,讲负责、戒推诿。要通过领导示范带头,展示工作热情、工作进度、工作成果,从而宣示广钢存续发展的决心,树立转型发展事业必胜的信心。

四、干部队伍能力转型的实现途径探索

1、构建良好的学习培训体系

领导重视是前提,集团党委创新思维,高度重视,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层领导带头学习新理论、新思维、新知识,广大干部积极参与,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培训内容是重点,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找到当前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与企业转型发展的差距,明确培训方向,据此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并对培训进行动态过程控制,最后进行学习效果反馈评估。

培训形式要灵活,做到定期培训与特别培训相结合,组织培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考察、经验学习实践相结合。

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是保证,建立培训、考核、待遇、使用相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激励机制,规范的员工培训体系,要将干部培训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通过培训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对反复培训不能提升能力的干部进行淘汰,对进步快、学习能力强的员工进行晋升,保持一定的工作和学习压力,有利于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在潜力和动力,从根本上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和创造力。

要促使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广钢转型事业,必须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具有激励性的薪酬福利制度。企业转型发展期,暂时还不具备支付高额薪酬的能力,但是应当用有限的资金在福利上有所创新,可以根据业绩和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福利系统,如给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企业发展的功臣增发一个月的特别奖金,组织优秀干部疗养、旅游等。

努力营造适宜干事创业的软环境。集团正努力打造五大业态,投资建设新项目,如岭南V谷•**国际智能科技园、南沙钢铁综合物流园、高端钢结构制造项目等,不仅仅为广大干部员工提供了大量新的岗位,在项目定位上打造了多个吸引各方才俊干事创业的平台。

充分发挥精神激励作用。以精神激励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企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支撑,提振各级干部“精气神”。精神激励包括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奖励等,精神激励不仅可补偿物质激励的不足,而且本身就有激励动力,可采用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

3、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各级干部,要建立和倡导以业绩驱动和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业绩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配套以各种软硬约束措施,确保使企业经营班子切实担负起经营责任;加强业绩目标实现过程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财经纪律,强化业绩审核、评估和激励,形成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长效机制。

进一步建立起干部的竞聘机制、问责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起真抓实干、做实事、见实效的氛围。真正做到强化“分配”,以实绩论英雄,所有岗位都采取按岗设酬、绩效挂钩的分配原则。集团主动适应形势需要,结合重组和转型发展总体工作部署,出台了组织架构、职位序列设计、各种职位配置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搭建了新任期组织管理转型改革的制度框架,做到真正淡化“身份”,靠竞争显活力,对履行岗位能力差,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干部要进行问责,调整出相应岗位,对考核结果在前的干部给予晋升或加薪,对考核结果在末位的干部进行降岗或降薪,综合能力较弱的,淘汰出岗位。

第三篇:关于徐州市贾汪区工业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徐州市贾汪区工业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之路,一批企业逢勃发展,历经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拥有电力装机容量200.4万千瓦、钢铁390万吨、焦化550万吨,水泥孰料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至2014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17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43.29亿元。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城乡面貌的巨大改观和民生民计的显著改善。但随时间的推移,其中部分产业的技术含量、生产规模等逐渐暴露出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弱点,主要体现在能耗高、污染重、环保压力日益增加;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全区工业再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此我们采取深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工业经济如何转型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工业企业现状

当前贾汪区产业属于重化工业主导阶段,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下:

(一)产业能力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招商、狠抓项目、规模工业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从企业规模看:2014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84个、超5亿元企业22个、超10亿元以上168个,20亿元4个,最大规模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3.5亿。按行业分:冶金企业13个、建材31个、电力能源4个、化工企业24个,纺织企业19个,分别实现产值106.86亿元,55.71亿元、24.26亿元、198.84亿元和11.59 亿元;总体上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少,中小项目多,大项目和可持续发展工业项目少。

(二)研发情况

2014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4家;市级176家。建立校地合作机构 30家,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29家,全区列统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永鹏科技、凯尔机械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建平化工、中宇石油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在全区企业中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创新的30 家。

(三)投融资情况

2014年累计实施新建、扩建亿元以上项目达 27个,实现投资额约 68.79 亿元。融资手段单一,渠道不畅,大部分来源于企业银行贷款、企业自身积累,企业上市招股、发行债券和设备租赁等融资方式几乎还是空白。

(四)排污处理情况

我区工业企业大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工业“三废”和粉尘排放较多。近年来,我区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增长,严格执行《环保法》,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但由于污染治理费用较高,一些企业受利益趋动,可能存在着排污处理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时有超标排放的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层次较低

我区现有工业主导产业主要还是以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和纺织为主,都属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到目前几乎还是空白。产业层次导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很脆弱。

(二)新兴产业短缺

全区新兴产业产值增幅等指标都较快增长,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只有40%,在全市总产值中只占2.7%,对全市贡献额比较低。全区1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兴企业76家,其中部分企业严格讲不是高新技术项目。

(三)研发投入不足

一是资金,全区全社会科技研发(R&D)投入预计3.67亿元,占GDP比重1.5 %,是五县二区最后一个突破1%关口的区,绝大部分县区都超过了2%。二是研发人才、团队引进。近年来我区已和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签约,引进智力人才,创新团队,但形成生产能力的不多。

(四)市场竞争乏力

企业创建自主知识产权或品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固有产品的生产阶段,对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重视不够,效益的获得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的投入,无形资产的贡献份额还明显偏弱。

三、今后发展建议

从全区产业水平和经济总量来看,在未来的时间内仍须坚持“工业强区、科技强企”战略,毫不动摇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工业放在全区经济工作主要位置,以建设重大项目和壮大骨干企业为抓手,以加大投入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载体建设,推动园区集聚集约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依托“一园二区一走廊”实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修复,公共配套服务提升,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一)招强引大

要围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把与贾汪资源环境有关联、适宜发展的企业,排队研究,创新招商方式,一个领导牵头、一支队伍运作、一笔经费保障、一套政策激励,积极主动、锲而不舍进行招商引资。

(二)建链补链

进一步提升宝丰特钢、成日钢铁等企业发展水平。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高煤化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焦炉煤气为原料合成甲醇、煤焦油深加工和粗苯深加工制苯、甲苯、二甲苯等产业链条。促进生产要素向大型企业集中,加快循环利用,应用水泥深加工、建筑节能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环保建材、新型板材和特色装饰装潢材料等项目。

(三)引才引智

要积极主动地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对接合作,最大限度地扩大传统产品对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加工技术的应用。加大对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有效投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装备技术水平。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质量性能,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市场美誉度的品牌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创新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跨越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区工业应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加快培育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勇立产业发展潮头,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第四篇: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现状。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8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分布在工业硅冶炼、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硅冶企业7户、木材加工企业14户,茶叶加工企业3户、精制大米加工企业3户,电力企业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业9户。目前主导产业是工业硅冶炼和木材加工,生产比较正常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企业是##公司、##公司和##米业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781万元,同比增长20.4%,其中200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656万元;同比增16.3%,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的50.13%;完成工业用电量21570万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9.27%。完成工业投资上报192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86%,同比增长34.22%。

2.生产情况。从今年来看,主导产业硅冶企业生产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台炉子开炉;受木材指标减半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泥企业生产量大,但由于市场销售不足、运输道路不畅、采矿证及生产许可证未办妥等问题,造成产大于销,水泥囤积,企业未能持续生产,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酒业等企业生产比较正常。

3.项目建设情况。目前续建项目有年产4300吨山茶油

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有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有##多晶硅9×16500KVA冶炼炉异地升级改造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6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92800万元。

4.工业园区情况。2011年我县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对##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围绕“七通一平”重点打造,2012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园区形象初步显现,吸引产业、集聚项目能力逐步提升,为企业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来,我县的产业一直围绕着木材加工,工业硅冶炼,农副产品初加工三大类来发展,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立体产业未形成。我县2013年工业总产值仅有42.89亿元,缺乏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结构单一,主要是木材和硅冶企业,在层次上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精深加企业。并且各企业间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带动不起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主要原因:一是我县长期凭借资源优势,依赖木材加工和工业硅冶炼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支撑经济增长,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二是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2

企业安于做产品初加工及半成品的现状;三是受资金、用地指标等限制,新培育的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业效能尚未发挥;四是产业规划滞后,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尚处在规划引入阶段,距真正撑起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极还相去甚远。

3、产业转型升级难。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硅冶炼产业是保持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若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势必下滑,影响目标任务;二是长期形成了对现有产业的依赖,如何就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在定位和作力点上不明朗;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停留在工作报告的层面,在推进落实上缺乏实质的内容;三是产业升级,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企业生产线的扩建,设备配套,高科技人才引入等需要投入巨资,我县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四是基础设施滞后,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弱,新兴产业项目引入乏力,新兴产业培育进度缓慢。

4、新兴产业难。一是大部分企业获取新兴产业市场信息不足,产业链不清晰,无法做出基本的市场预测,难以找到进入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二是新兴产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三是新兴产业市场不明朗,尽管从长期看,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期内存在风险;四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项目建设,企业投资新兴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一旦投资新兴产业,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3

五是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缺乏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缺少营销渠道。

(二)建设资金缺乏。一是县有财力薄弱,无力支撑项目建设所需扶持资金;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投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县财政无法承受;三是部分招商引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由于新落户,缺乏抵押贷款担保物,融资困难,造建设资金不足。

(三)基础设施滞后

1、对外设施。一是道路交通设施滞后,我县与外界连接的路网密度小,通达水平低,道路的等级低,质量差,(目前,仅有一条过境##的夏蓉高速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均为普通的省道,县道);二是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使我县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衔接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2、对内设施。一是县城至各产业园区的道理交通状况不理想,二是产业园区内部,在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建设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未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弱,吸引项目入驻园区能力不强。

(四)缺乏人才

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754人,其中管理人员226人,技术人员180人,大专以上181人,工程师人数80人,科研人员3个。

1、在工业管理人才上。由于我县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在管理上不重视,我县的管理人员仅有226 4

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

2、在科研技术人才上。因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的初产品及半成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导致对专业技术人才不重视,科研技术人才严重欠缺,目前我县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80人。

3、产业人才。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对工业重视力度不够,在工业管理领域,没有专业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从企业层面上来看,产业发展人才也严重欠缺。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中的核心产业,是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县尚没有建成专业的物流市场,在长春堡高速公路出口、汉寨高速公路出口建立现代物流园区的计划尚在论证阶段,专业物流市场尚未形成给工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三、发展工业的思路

(一)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

1.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技改扩溶,努力将我县工业硅冶炼做大做强。以####集团9×16500KVA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加快##现代硅冶产业园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达到总装机规模在250000KVA以上,加大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度,发展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复合铁合金产品。

2.不断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培育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主导产业。发挥##米业有限公司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大米加工、植物油加工、茶叶加工、优质白酒、特色食品等为重点推进精深加工,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致力于打造成为省级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3.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培育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天香谷”植物香油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作用和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大力推进“天香谷”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企业总量和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镇为依托,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出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让新的园区发展模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财政增收及农民就业的增长点。

4.以红色文化发展为依托,加快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及轻工产品加工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旅游产业优势,着重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幅度,挖掘具有民族内聚力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强城市软实力,进一步鼓励发展民族服装、小五金、日用品等轻工产品,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结合县情实际,加快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推动加工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2.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项目向园区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3.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本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现有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方向发展,达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目的。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新兴产业产品的比例。

4.优化工业区域布局。以“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链条化、布局聚集化”为方向,立足实际,采取“一区三园”的规划建设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带动城北生态工业园、####循环产业园、##现代硅冶产业园发展的格局。

5.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始终把加快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硅冶炼技改升级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整合木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旅游产品等产业,确保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优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强在产业配套、上下游产品对接、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对正在实施的##集团9×16500KVA冶炼炉技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达产。

(三)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新兴产业

1.依托我县区位、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下大力引进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2.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园区,提高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工业园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3.重点加强在农林产业精细加工及新兴电子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广泛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积极与省市经信委对接,加强对引进项目发展引导,力争每年引进1-2家大型支撑性产业项目入驻,年平均协议引资40亿以上,实现到位资金10亿以上。

4.加快物流中心的招商和建设,促进物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加大园区主干道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园区“七通一平”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加快园区路网建设,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1号工业大道8.1公里、2号工业大道3公里、环线道路3.2公里,2016年底全面建成园区主干道。

2.加快园区电力设臵建设。积极对接##供电局,协调解决园区电力设施建设,力争2014年12月前完成##35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并投入使用,2015年底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6年上半年完成##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

3.抓好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努力解决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资金难问题,到2014年低,完成标准厂房建设 9.23万平方米,2017年平均每年完成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25万平方米。

4.做好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主动对接省市住建和环保部门,争取资金投入建设园区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力争2014年底完成园区供水水源工程施工及蓄水池建设,完成供水管道铺设13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设施 1个,完成排水管道铺设9.6公里。到2016年底,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五)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等融资性平台建设,推进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资金制约,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好用电服务,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专业展会信息,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商品展销会,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开拓新市场。

2.完善服务制度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完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实现规模企业服务全覆盖。建立问题排查制度。督促各单位切实开展为企服务活动,建立干部服务企业月报制度,排查突出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完善督查推进制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强化落实解决情况的督查推进,需 9

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会商研究解决,切实形成优化环境强大合力。

3.强化工作作风提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强效能监督,强化责任追究,规范行政部门的涉企检查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和建设项目的“零干扰”,让政府工作人员更新市场理念,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县工业经济营造依法行政,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致力于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

第五篇: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 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亿元,占全市的%,同比增长%,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个百分点,增长面为%,高出全市面上个百分点。

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万台,销售万台,实现开票销售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年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华盛变压器等10户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长虹汽车等12户为省重点培育企业,认定数均列全省第一。

4、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0个(含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化工集中区2个。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亿元,增长%;24个特色产业完成开票销售1700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达%。

5、推进绿色制造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到20**年底,我市万元gdp能耗为吨标准煤,同比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我市万元gdp能耗应达到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超十二五目标序时进度。

二、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盐城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

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企稳向好的态势,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驱动内需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得益于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深,抓得早,抓得紧,抓得主动。具体地说,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政策引导到位。

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且,我市还高度重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盐城实际,制定出台了《盐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盐城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产品导向目录》等。二是抓好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分两次发放市区千百十工程和中小企业专项资

金近4000万元,涉及项目121个。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有9个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国家专项资金9679万元;争取省财政补助项目47 个,补助金额达2157万元。

(二)帮扶措施到位。

一是做好三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开展三服务活动,及时会办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难题。市经信委组织委领导班子同志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和进百企、解难题、促转型活动,积极帮助市区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20**年,三服务挂钩干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445个,争取资金亿元,招聘工人9094名,增加技改投入亿元,协助新上项目131个。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跨采会、服装节、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产品覆盖范围。合计参展企业达200多家,帮助企业达成销售和意向协议1亿

多元。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盐城市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20**年,新建和认定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18家、四星级4家,建立市、县、镇、园四级服务中心60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直通车、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暖冬行动和银企对接活动,全市43户融资性担保机构20**年累计为7010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8亿元。

(三)重点工作推进到位。

一是抓项目推进。把项目推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节点化。对竣工项目建设和挂钩服务情况开展督查,作为干部年终考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抓新特产业。市里抓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市、区)抓24个特色产业,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快抓猛推,强力突破。并出台专门政策,提供集成服务,推动人才、资金、土地

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三抓千百十工程。排出了千家升级企业、百家重组企业和百家上市培育企业名单,出台了7份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形成十企忙上市、百企忙重组、千企忙升级、万企忙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抓培植大企业。召开全市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动员大会,出台了专门的培育意见,提出围绕千亿元企业为龙头、百亿元企业为支撑、50亿元企业为骨干、10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培育目标,大力实施30家大企业培育工程。五抓智慧盐城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意见、盐城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草案。推动市政府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与市开发区结成战略联盟,建立了市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功申报省级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园区、项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三、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转型升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外部看,主要有资源、能源、土地、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从工业经济自身看,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目前全市拥有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6户,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69户,但超10亿元的只有23户,超百亿企业仅2家,50-100亿的企业还是空白,大企业数全省靠后。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我市产品多为大路货,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化工中的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上靠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偏重产业多,偏轻产业少。近几年我市工业主要依赖汽车产业以及重化工业拉

动,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沿海项目多,市区项目少。得益于沿海发展战略,近几年沿海项目推进势头较好,20**年计划实施的30个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沿海地区有18项,但市区仅有7项。投资总量多,实际产出少。近三年我市投入产出比仅为1:,远低于全省1:2的平均水平。

2、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低。

一是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足1 %,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我市实行的千百十工程及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财政优惠政策看,财政资金支持新特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还不大,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以及创新投资风险大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怕烦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三是企业创新缺乏

人才智力支持。盐城本地的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与上海等大城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较为落后,也很难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盐城。

3、要素制约突出。

一是工业用地制约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二是用电紧张状况加剧。我市当前沿海开发势头强劲、高耗能行业有抬头迹象,完成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20**年我市工业用电量增幅较20**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任务艰巨。三是人才资源匮乏,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4、政府各部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要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成效也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转贷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建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使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行业,发挥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二是要求政府部门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以及银企、校企对接等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部门要大力营造转型升级舆论氛围,积极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

四、下阶段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

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产业集聚拉动。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四有标准,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形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每

年实施100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突破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放大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大力推进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城西南物流园区、大丰港区现代物流园区和滨海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115计划,即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到国内外招聘领军人才;分批组织企业家赴海外和国内著名高校培训,拓展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培育国际思维;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实施。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围绕沿海开发、新特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突破一批超10亿元乃至超30亿元、50亿元的龙头型、基地

型项目。在继续抓好工业三百工程的基础上,滚动实施30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期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新增长点培育333工程,全市30个新增开票销售3亿元以上的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开票销售300亿元。引导国家级开发区瞄准打造千亿元级园区,推动各县(市、区)省级开发区打造500亿元级园区。大力实施3030工程,在全市重点发展3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和30个中小企业园。二是突出龙头企业培植。深入推进千百十工程,督促千家升级企业滚动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力争实施技改覆盖面达到70%以上;着力推动6-8户企业完成战略重组;滚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0家,启动上市工作10家,进入上市流程5家。全力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组织30户重点企业做好战略规划修订工作,完善大企业(集团)培育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大企业工作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扩大百亿元企业梯队,打造千亿元级的规模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

步伐,抓紧出台盐城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划,瞄准韩国、港台开展国际化招商,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境重组上市,引进和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三是突出智慧盐城建设。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重点完成智慧盐城顶层设计方案,明确智慧盐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研究制定智慧盐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目标。加快实施一卡一中心一平台工程。大力实施信息产业倍增工程。加快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南新区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加大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助推td-lte等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研发和规模应用。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范围覆盖65%以上的行政村。四是突出绿色制造推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一批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在

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整体能效。继续深化节能执法行动,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主动提前淘汰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和相对落后产能。

下载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特点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11~12月,市委督查组牵头开展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情况督查调研活动,并形成《关于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情况的督查调研报告》(见附件)。2013年1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同......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杨家圪坮镇“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 ”活动的调研报告日期:2012年4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奋力开创杨家圪坮镇跨越崛起新局面。也为了全面......

    转型发展理论调研报告

    推进河南煤化集团和义煤的战略重组,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产业发展的规律,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

    关于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讨论稿)6.10

    关于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讨论稿) 万企转型升级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打造天津经济升级版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企......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百色市铝工业发展情况,根据办公室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3月17日至18日,在陆永儒副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人调研组到德保靖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