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五篇

时间:2019-05-13 02: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第一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多种多样的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孙福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江苏双良集团是江阴市有着30年发展史的民营企业,已经从单一的中央空调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业、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同时,双良集团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冷机诞生地,拥有全球最大的溴化锂制冷机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氨纶丝和包覆纱生产基地,国际先进的包装材料及苯乙烯化工材料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之源。

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哪?孙福全认为,企业创新的最大动力是追求盈利。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产品发展受阻,就必然迫使企业改变原有思路或改进原有产品性能质量,争取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机械制造业是双良集团的主业,但在机械制造这个产业里,市场空间有限,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对《经济》记者说,“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这类大宗工业产品很少有回头客。二是主要客户是工业企业等。三是以质量保证等为由拖款现象较多。”去年双良集团人均产值为250万元,而机械制造这一块人均产值不足100万元,仅2010年底就有2.5个亿的尾款被拖欠。

行业发展受限,企业要做大做强,“穷则思变”。双良集团提出“创新发展老产业 健康发展新产业”的发展理念,在开拓化工新材料的新产业时,不忘自身机械制造产业优势,结合国家鼓励企业上节能减排项目的政策,把目光瞄在了余热利用设备级系统和空冷设备项目上。过去,我国火力发电厂主要用水冷却热流体,这样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特别是在我国内蒙古、山西等水资源稀缺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适合建设火力电厂。从2003年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空气冷却火力电厂的技术,国家发改委要求水资源紧张地区新建电厂要使用空冷技术。这项技术利用空气把热量带走,可以减少85%左右的用水量。

双良集团看到这个市场前景广阔。2004年他们开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空气冷却技术研发,为此项研究拨出数千万元的研究经费,建成我国第一个1000MW级空冷岛单元热态实验装置。2006年他们的大型空冷设备终于试车成功,并和山西一家新建电厂谈成第一笔生意。这第一笔生意对双良来说并不那么轻松,由于以前没有实施空气冷却的成功商业案例,山西这家电厂对民营企业不放心。

“当时,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假如我们提供的空冷设备不合格,他们要拆除我们的设备,再买国外设备再安装上,这些加上各种损失一共达2亿多元。”双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薛海君说,“谈到最后,他们提出让我们提供2亿多元的商业保函。”为了8000多万元的项目,公司要承担2亿多元的风险金。双良集团最终决定开具2亿多元的保函,接下了空冷项目的第一单。随后两年公司在此项目上效益斐然,按照双良集团的科研奖励政策,技术部门的提成就有100多万元。

双良集团另一个创新发展的案例是利用发电余热用于城市供暖。

这两年,双良集团也正在积极推广他们的城市供暖项目,这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国火力发电厂多在北方地区且靠近城市,另外这些地区每年要消耗大量煤炭和天然气给城市居民供暖,双良集团正是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把火力电厂发电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城市供暖。

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介绍,“未来两年,我们计划在山西至少做到600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利用我们的技术可以使电厂余热达到最大化利用,使他们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左右。如果没有利用,一般电厂能源使用率只有40%左右。”“十二五”期间,双良计划将这种城市供暖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北方地区,争取做到3亿平方米的供暖面积。

技术人员市场化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双良集团的核心支柱企业,也是双良集团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下属公司之一。

《经济》记者在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注意到公司三楼的技术部入口处有这么几个大字——技术人员市场化。“企业的研发还是要跟市场联系起来。以前我们新进的技术人员,他们在技术上可能比较专,但是一谈到市场并不熟悉,我们提出这个口号主要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双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薛海君对记者说,“我们以前吃过这样的亏,技术很先进但忽略了市场需求,因此丢了很多单子。”

企业要联系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常识。企业的技术人员联系市场,增强了企业活力,减少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周期。企业如果技术再好而不能跟市场联系起来,也不能为企业创造出好的效益。只有结合市场需求生产出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些道理,在双良集团已经深入每一个研究人员心中。

双良技术主管的工作时间主要分成三份:三分之一跑市场,三分之一下车间,三分之一搞管理。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有的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运营总投入的10%以上。孙福全认为,除了资金投入保障以外,要重

视人才的培养,对高端人才引进需要给予相应的待遇,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实力定薪酬

早在1994年,双良集团技术研究中心就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是第一批批准成立国家级企业研究中心名单中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这也标志着双良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年支出额不低于1500万元、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150人、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等。

在双良,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对其他同级岗位的员工是最高的,每次调薪幅度也是最大的,这样也有助于技术人员的稳定。薛海君对《经济》记者说,“机械行业的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工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做些辅助工作,5年才能在技术方面独当一面,如果待遇没有保障,就很难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队伍。”

论功劳不论苦劳,这是双良的唯一奖励原则。

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说,“人才的流出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企业要发展还是要靠人,特别是核心骨干团队的建设。我们注重奖励,包容和鼓励员工,创造一个大家庭文化的工作氛围。”

对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通过加薪和考核奖励凸显优秀人才的价值。双良就是依靠这种用人机制来留住人才。薛海君说,技术部门用人市场化,也不依靠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主要是以实力定薪酬,加薪在这里是一种激励的手段。

双良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有技术部,两者既有关联又分开作业。前者主要负责研发新产品,后者主要是把前者研发的新产品与市场对接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薛海君说,“技术中心相对于技术部的研究难度和风险要大很多,技术中心还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一些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博士后毕业后来我们这做实际的项目,我们给博士后一个实践的平台,我们共同完成有关的课题。”

这种和高校共同管理合作的方式,一方面为高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也获得了最为前沿的科技动态。

企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是双良技术人员工作的保障和动力。在科研政策上,双良集团对科研资金不设限制;对项目研发失败不追究技术人员责任;项目研发成功有奖励等一系列政策保障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力进行。

“我们研发一个新产品成功后,公司会把这个新产品利润的2%-3%用来奖励这个研发团队。”薛海君自豪地说,“双良集团每年获得国家专利30多个,建厂以来共获得国家专利500多项,发明专利100多项。”

第二篇: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

本文由0kggbylokb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新能源发展

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又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实现全球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都离不开能源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调 整。为此,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不仅将影响今天的发展,更关 乎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能源科技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类能源开发和 利用再次进入了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 需求,将使未来的能源结构、利用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 源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正成为各国的新目标。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 机影响,能源价格下降,但许多国家还是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这必将催生新的能源产业,加速能源转型进程,开启人类能源利用的新纪元。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视新能 源的开发利用。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系统部署了“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风能和太阳能”“清洁煤利用”和“高温气冷堆”等一系列有关新能源的重大、科技项目,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推动照明节能、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 探索。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大批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得到应用,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都得到规模化推广示范,有力支撑了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10 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也将推广应用一 大批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而周密的部署。2006 年中 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 地把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作为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把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作为降低污染的重要选择,把建筑、交通以及工业流 程领域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给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 重大决策和部署,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作为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发展新能源科技和产业作为应对危机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框架下,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相关部 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十城万盏”和“金太阳”等节能和新能源示范工程。、“十城千辆工程”计划在十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规模化地推广应用混合 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到 2012 年推广应用 6 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十 城万盏计划”将在 21 个城市的公共照明领域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技术,预计用 3 年时间推广使用 600 万盏半导体功能性和景观照明产品,年节电 10 亿 千瓦时。到 2015 年,半导体照明将进入 30%的通用照明市场,年节电可达 1400 亿千瓦时。“金太阳工程”计划到 2015 年实现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 250 万千瓦,国内光伏市场形成年产值 200 亿元,创造 9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风电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 4 年翻番。2008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超过 600 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 1217 万千瓦,位居世界第 四,其中新增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已涌现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南 高齿等一批整机和零部件骨干企业,总的生产能力已接近1000 万千瓦。此外,海上风电场建设成功迈出第一步,上海东海等近海示范风电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 推进中。在节能减排中,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国能源 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中 69%靠煤,发电量的 80%以上来自火电,优化能源结 构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国家已相继颁布 《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和方向。此外,还将发布能源产业振兴规划,2020 到 年将逐步降低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

和核电等 清洁能源的比重。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划,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太阳 能和核电等,并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 氧化碳捕获、资源化利用和封存技术。我国已启动了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和“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大型油气田及 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的实施,将提升中国油气装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油气田 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水平,实现油气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煤层燃气的规模开

发,为保持中国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实 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将带动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核电比重和产业创新能力。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核能发电效率高,但动态性能不足。因 此,保障多种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安全运行问题,需要我们现在就开始认真研究。一方面要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提高对电网的监控和调控能力,研发高效储能 机制,为灵活应对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增强电网的 内部调峰能力。在此情况下,燃气发电便是最佳的区域性调峰发电形式之一。通 过调节燃气轮机机组的负荷能力和速率,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需求,提高供电 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天然气具有高效、洁净、传输方便的特征,是一种较理想的能源,然而中国 是一个富煤、少油、贫气的国家,目前一次消费能源中天然气仅占 3%。但市场 对天然气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 2010 年需求缺口将达到 200 亿立方米以上,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大。在满足日常需求尚嫌不足的情况下,重视发展和积极利用 清洁燃气资源将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选择。生物质制气以及煤基合成气都可以作 为天然气的有效补充。中国制取生物质气的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全国目前农 村户用沼气利用每年将超过 120 亿立方米,可利用的禽畜粪便、城市有机排放物 等的潜力达 1200 亿立方米。为此,我们将加大对厌氧发酵、生物脱硫等关键技 术,以及集中式沼气成套装备、沼气提纯、质量检测及储存输运等系统集成的研 发投入和应用示范。中国的能源特色在煤,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清洁高效利用好煤。现阶段要大力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也就是 IGCC 技术。相对于各类煤 制液体燃料,煤基合成天然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耗水量低、运输损耗小且成 本低、废弃物处理成本低等优势。应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大煤基合 成天然气在气化甲烷化、二氧化碳的搜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发。面向未来,一些新能源的技术正在丰富着人类对于各种能源的利用,特别值 得关注——

(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通过聚集太阳光聚焦所产生的热 能,推动发电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的效率较高,且可以通过热量的存储,在晚 上继续发电。目前各国已在此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我国也在进行试点。(二)高效节能电机技术。稀土永磁体具有磁性能优异、轻量化等优势。中国 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利用稀土材料开发永磁直趋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永 磁直驱电机可以用于风能发电、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等方面,进一步简化传动变速 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转基因生物能源技术。发展生物能源,对于减少石油依赖、保持碳的循 环利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农业经济都具有积极意义。一些转基因藻类生 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高,是极好的生物能源来源。这些作物可以吸收消化大量二 氧化碳,还能够生产绿色油料,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四)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可高效清洁地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 能,是比常规热机更为先进的转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能源动力 的变革带来重大契机,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后化石能源时代主要的车用动力 能源。与电能一样,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可以通过各种一次能源的转化获取,成 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换、从碳的低排放向碳的零排放的桥梁。(五)热核聚变技术。作为面向未来的热核聚变技术,也许需要 30 年到 50 年 以后才能够成为稳定的能源供应。我国正积极参与到国际能源科技合作项目 ITER 计划中,同时还超前部署国内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纵观近代史,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催生

新的技术 变革。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能源动力系统的每一次变迁,都将带来社会的、生 活的巨大变革。钻燧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蒙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使 用的燃料由木材过渡到煤,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 从煤到石油的过渡,造就了现代工业文明。纵观工业文明,各个时代主体燃料的 转变,也就是一个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燃料的转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能源 隐含着“减碳加氢”的演变规律。与此相适应,动力设备的发展遵循了“高效能、低排放”的技术路径。每一次能源变革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果,改变了产业的 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可以断定,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将认识和 掌握新的能源形式、能源载体和能源利用的手段。因此,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要有面向未来的勇气和稳定的支持,要认真地把握规律,超前部署,坚持创新,真正 做到引领与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已处在从化石能源时代向可再生新能源时代的转折点,从工业文 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关键点。一场深刻的能源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迸发之中,我们 需要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把各种能源开发好、利用好,为今天的人们创造更 加清洁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篇:推进科技创新,助推企业转型专题

持续科技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际华3536

马勇

近年来,国内服装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服装企业发展战略向两大方向分化越来越明显,一类企业是以突出品牌营销、国际贸易与文化创意的时尚都市型方向发展,另一类企业则是转向以科技创新和研发为导向的产业专精型方向发展。际华三五三六公司的发展战略偏重于后者,即产业专精型。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实施科技强企战略,通过“强市场、强科技、强生产、强服务”,达到“制造成本低、产品质量优、生产效率高”,逐步实现企业由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变的目标。

一、企业简况

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三六工厂),是世界500强企业——新兴际华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全国服装百强企业,四川省优秀职业装生产企业,长期专业从事军需被装产品、各类职业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国家规定的14个统一着装行业服装供应保障的骨干企业,国家特种劳动防护服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民政部应急救灾产品定点生产单位,四川省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全国质量诚信示范单位。

二、企业科技创新基础建设情况

1、持续抓科技创新体系、机制建设。公司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专利管理办法》、《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管理办法》、《研发经费管理制度》、《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技术人才特殊津贴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15项管理、激励制度与办法,形成了公司健全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支撑机制和运行机制。

2、抓硬件设施建设,公司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投入一千余万元,规划并修建了研发大楼、服装展示厅、模板设计制作中心等功能完善的科技创新场所和环境。

3、加强科技创新机构和科技人员的配置,积极搭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公司成立了科技创新管理领导小组,先后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公司于2009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3年又成为首批“四川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公司在两个中心下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技术部、质量部、成品质量抽查组等职能部室,同时还建立了“马勇设计工作室”“青军模板工作室”、“友双工艺工作室”、、“春儒维修工作室”等各科技创新专业工作室,配置科技人员140人,其中专职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团队成员近70人,保证了企业科技创新目标的实施。

4、加强产学研合作,多途径推动企业创新工作。公司利用两个省级中心为平台,分别与成都高等纺织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共建“际华职业装研发中心”等企校合作共赢协议,实施服装设计、工艺等科技创新课题的研究,共同设计、开发高性能、高功能和特种防护职业服装,开展科技人才培训与技术交流活动。

三、持续科技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1、以市场为导向,本着贴近市场、贴近生产、贴近成本的原则,坚持效益为中心,科技创新项目为纽带,公司每年超前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版型及新产品20多个系列,举办两次新产品推介会,推出功能职业装、商务及休闲系列外装、衬衣、裤装、户外服等新产品品种,推动企业产品升级。

2、落实高新技术改进传统产业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设备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公司研究和实施重大设备技改项目与大型技术装备最优化引进方案,并先后投资近三千多万元(其中政府项目资金近300万元),引进瑞典ETON服装智能吊挂线,美国格柏服装CAD设计制版系统。CAM服装裁剪系统等先进装备,经过技术消化和论证,寻求劳效提升、产品品质保证、技术设备利用最优化。

3、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企业专有技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技术发明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形成公司的专有技术和核心技术,每年申报专利十余项,目前公司共拥有专利成果33项。

4、积极推行生产组织模块化,生产制造工艺模板化的“双模化”生产组织模式,推进企业向管理精细化转变。开发和推行服装“双模化”技术,一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10%以上,助推企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二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订单交期保障能力及执行能力,以帮助企业适应多变的市场,应对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实现快速联动;三是提高产品品质,为公司追求完美质量,打造职业装第一品牌、高级定制高端品牌奠定基础;四是可形成标准化工序,使复杂工艺模板化、标准化、简单化;五是通过设计开发服装工艺制造模板专用技术,积累公司知识资产,保留职工的技能与经验。

5、实施员工智能考勤系统、财务核算ERP、协同办公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升级。

第四篇: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模版)

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新誉集团参加此次高峰论坛。

新誉集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公设备业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紧握时代先机,瞄准前沿产业,持续创新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发展成为总资产80亿元、集20家子公司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产业基地骨干企业、铁道部机车车辆配套重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路走来,新誉集团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轨道交通、风电等行业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领导积极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使我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品。

一、立足企业科技创新

大力建设研发平台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新誉集团按照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比例,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着力提高风电装备设计及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研究、设计、开发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装备。目前已实现1.5MW产业化,完成2MW设计及发电机制造、3MW设计。预计今年完成3MW制造并实现产业化,2013年完成5MW及以上机组设计,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二)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新誉集团将自主创新和巧借外脑相结合,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GH联合开发1.5MW、2MW、3MW主控系统;与德国沙尔兰大学联合开发2MW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德国EUROS公司联合开发37.5米、39米叶片;实施强强联合,引进先进的风电技术和设备,共建风电技术研发联合体。努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风电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引进、消化、吸收”的自我风电开发之路。

(三)加快产学研对接

新誉集团积极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进行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发3MW永磁发电机;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50.5米、55米叶片;与南京14所合作开发风电场综合监控SCADA系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3MW齿轮箱;与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5MW双馈变流器、3MW变流器,重点攻关风电整机设计、风电控制及关键部件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设计的关键技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建设研发平台

新誉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以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积极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大力整合集团各类研究力量,加快研究院研发中心、集成中心和试验中心建设,广泛吸收国内外优势资源,构建一个面向国内瓶颈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多学科综合交叉、汇聚一流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科研环境的“新誉风电技术研究院”,担纲我国未来风电技术创新核心平台的重任。依托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3.8兆瓦机组出厂地面全性能检测试验台等技术平台,针对未来近海及海上风电场需求,着力于重点开发3MW近海/海上半直驱风电机组、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心技术研究,实现自主设计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产业化。

二、应对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多元化能源产品

(一)调整新能源产业结构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大,可供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达10亿千瓦以上。但由于我国风电技术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仍然面临一些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础技术研究、创新实力不强,在整机设计上仍主要依赖国外。

2、2011年在风场并网上,国家电网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风电机组的技术门槛,加强对产品技术的要求。

3、在资源的开发区域上,趋向于多样化风场,沿海、高原、低风速区域是2011年的开发重点。

为应对目前国内风电市场的变化,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誉集团将建立一个服务于全国风电企业的技术、信息和测试服务平台。通过联合风电企业、相关院校,共同打造系列化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通用设计开发平台,同时设计建设大型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和10万kW试验风电场,形成我国自己的设计体系、准则和标准,加强测试技术与设计的开发研究,建立标准检测的认证体系,为全行业提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大力建设位于武进高新区、总投资达23亿元的风电工业园,确保年内集团制造业全部搬入风电工业园。建成风机总装、电机生产、大部件机加工、叶片及树脂生产四个核心制造区,形成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1000套并实现叶片、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配套的生产能力,打造较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二)大力发展分步式能源

新誉集团在发展风电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拓宽新能源产业,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开发,我们对原有的风电产业做了新的延伸,开始涉及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开产和分布式能源的项目开发、投资。

分布式能源是指天然气能源的梯级利用,采用先发电后供热、供冷的技术,分布式能源站是靠近用户端如工业园区、楼宇、社区的中心地带等直接向用户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中小型终端供能系统。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分布式能源站已经颇为流行。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分布式供能正在悄然走俏,已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闵行中心医院、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飞奥、老港垃圾场(沼气)等一批分布式供能项目。

“十二五”期间,新誉集团将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五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将在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目前我们已经与英国罗罗公司(罗伊斯罗尔斯公司,空客A380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引进罗罗公司航空发动机技术,在新誉集团生产组装燃气轮机组发电系统,这将是对航空发动机民用化的重大突破,也将是机械工业最为高精尖的飞跃。预计到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程应用,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将成为新誉集团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又一亮点。

新誉集团将一如既往的立足科技创新,促进多元发展,以实施创新战略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创新体制,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完成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逐步成为国内著名的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将新誉集团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集团,真正的实现“实力新誉、百亿新誉、百年新誉”。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五篇: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新誉集团参加此次高峰论坛。

新誉集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公设备业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紧握时代先机,瞄准前沿产业,持续创新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发展成为总资产80亿元、集20家子公司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产业基地骨干企业、铁道部机车车辆配套重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路走来,新誉集团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轨道交通、风电等行业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领导积极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使我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品。

一、立足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建设研发平台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新誉集团按照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比例,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着力提高风电装备设计及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研

究、设计、开发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装备。目前已实现1.5MW产业化,完成2MW设计及发电机制造、3MW设计。预计今年完成3MW制造并实现产业化,2013年完成5MW及以上机组设计,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二)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新誉集团将自主创新和巧借外脑相结合,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GH联合开发1.5MW、2MW、3MW主控系统;与德国沙尔兰大学联合开发2MW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德国EUROS公司联合开发37.5米、39米叶片;实施强强联合,引进先进的风电技术和设备,共建风电技术研发联合体。努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风电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引进、消化、吸收”的自我风电开发之路。

(三)加快产学研对接

新誉集团积极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进行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发3MW永磁发电机;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50.5米、55米叶片;与南京14所合作开发风电场综合监控SCADA系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3MW齿轮箱;与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5MW双馈变流器、3MW变流器,重点攻关风电整机设计、风电控制及关键部件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设计的关键技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建设研发平台

新誉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以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为核

心,积极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大力整合集团各类研究力量,加快研究院研发中心、集成中心和试验中心建设,广泛吸收国内外优势资源,构建一个面向国内瓶颈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多学科综合交叉、汇聚一流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科研环境的“新誉风电技术研究院”,担纲我国未来风电技术创新核心平台的重任。依托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3.8兆瓦机组出厂地面全性能检测试验台等技术平台,针对未来近海及海上风电场需求,着力于重点开发3MW近海/海上半直驱风电机组、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心技术研究,实现自主设计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产业化。

二、应对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多元化能源产品

(一)调整新能源产业结构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大,可供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达10亿千瓦以上。但由于我国风电技术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仍然面临一些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础技术研究、创新实力不强,在整机设计上仍主要依赖国外。

2、2011年在风场并网上,国家电网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风电机组的技术门槛,加强对产品技术的要求。

3、在资源的开发区域上,趋向于多样化风场,沿海、高原、低风速区域是2011年的开发重点。

为应对目前国内风电市场的变化,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誉集团将建立一个服务于全国风电企业的技术、信息和测试服务平台。通过联合风电企业、相关院校,共同打造系列化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

通用设计开发平台,同时设计建设大型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和10万kW试验风电场,形成我国自己的设计体系、准则和标准,加强测试技术与设计的开发研究,建立标准检测的认证体系,为全行业提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大力建设位于武进高新区、总投资达23亿元的风电工业园,确保年内集团制造业全部搬入风电工业园。建成风机总装、电机生产、大部件机加工、叶片及树脂生产四个核心制造区,形成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1000套并实现叶片、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配套的生产能力,打造较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二)大力发展分步式能源

新誉集团在发展风电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拓宽新能源产业,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开发,我们对原有的风电产业做了新的延伸,开始涉及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开产和分布式能源的项目开发、投资。

分布式能源是指天然气能源的梯级利用,采用先发电后供热、供冷的技术,分布式能源站是靠近用户端如工业园区、楼宇、社区的中心地带等直接向用户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中小型终端供能系统。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分布式能源站已经颇为流行。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分布式供能正在悄然走俏,已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闵行中心医院、奥特

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飞奥、老港垃圾场(沼气)等一批分布式供能项目。

“十二五”期间,新誉集团将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五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将在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目前我们已经与英国罗罗公司(罗伊斯罗尔斯公司,空客A380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引进罗罗公司航空发动机技术,在新誉集团生产组装燃气轮机组发电系统,这将是对航空发动机民用化的重大突破,也将是机械工业最为高精尖的飞跃。预计到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程应用,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将成为新誉集团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又一亮点。

新誉集团将一如既往的立足科技创新,促进多元发展,以实施创新战略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创新体制,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完成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逐步成为国内著名的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将新誉集团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集团,真正的实现“实力新誉、百亿新誉、百年新誉”。

下载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创新发展演讲稿:科技创新发展[推荐]

    企业创新发展演讲稿:科技创新发展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个企业的发展亦与创新息息相关,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要高度重视“创新”,理解了创新的根本......

    企业创新发展演讲稿:科技创新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一个企业的发展亦与创新息息相关,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要高度重视“创新”,理解了创新的根本意义,不断在企业中实施创新的手段,企业就会......

    推进科技创新 争当转型发展领跑者

    推进科技创新争当转型发展领跑者 ——xxx煤矿技术革新助力煤矿发展纪实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xxx煤矿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将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回顾过往的五......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企业转型发展

    从营造矿区和谐氛围的角度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抑制消极作用,发扬积极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转型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

    浅谈企业转型发展

    企业转型发展系列谈(一) 加快向能力转型的工作坐标 董事长、党委书记XXX在院党委十届五次全委会上提出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特征”,包含九项指标:一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高精尖......

    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

    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支持新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集聚,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

    强化作物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强化作物科技创新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工作。今年2月1日,正式出台了《中共申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

    2017年海淀区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

    2017年海淀区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 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海淀区金融发展环境,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根据《海淀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支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