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工业的经验材料及启示

时间:2019-05-15 10:1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发展工业的经验材料及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发展工业的经验材料及启示》。

第一篇:县发展工业的经验材料及启示

长期以来,山区县由于受区位、交通、资源、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发展步履艰难。可以说,工业化水平滞后是影响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前不久,我率县委办、招商局有关同志应邀到浙江省遂昌县进行了一番考察,深切感受到该县发展工业全新的观念、浓厚的氛围、过硬的举措和显著的成效,其经验对于加快我县工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情况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隶属丽水市,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327万亩,稻田20万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全县辖9镇11乡,总人口22.5万。与会同一样,该县也是全国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蓄积量达592万立方米,居浙江省第三位;森林覆盖率达81.3%,居浙江省第二位。遂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粟裕同志曾率领红军挺进师在境内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游击战争。

近年来,遂昌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带动”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龙头来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该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达65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10家,1亿元以上的5家,10亿元以上的1家,基本形成了金属制品、特种纸、木制品、化工产品、矿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涌现了元立、凯恩、绿源等一批龙头企业。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黑色金属制品企业,也是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企业之一,年产值达23亿元;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生产特种纸为主,目前已成功上市;绿源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纤板为主的大型企业,已进入全球同类企业20强。在丽水市工业企业“五朵金花”中,遂昌就独占其四,足以体现了该县工业的份量。工业产业的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了该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壮大了县域经济总量。近3年来,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XX年增长21%,总量达到24.8亿元。工业总产值由XX年的22.5亿元迅猛增长到XX年的45亿元,年均增速达42%。二是促进了财政增长。由于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该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XX年已突破5亿元大关。该县财政供养人员仅6000余人,按人均年收入3万元计算,工资发放仅需2亿元左右,除去1亿元的办公、运转经费开支,尚有2亿元资金可投入各项建设,真正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吸纳了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城市人口,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目前,在遂昌县城5万人口中,企业职工就占了近2万人,其中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就达6000余人。四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了其附加值,而且带动了农产品基地开发,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如该县立足楠竹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度开发竹炭系列产品100余种,年产值达4亿元,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竹炭之乡”;该县利用野生菊花为原料加工饮用茶,产品畅销国内外,成为名副其实的“菊米之乡”。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加工业的强力带动下,该县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该县农民自发投入基地开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集约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如该县在竹笋加工业的带动下,广大农民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通过采取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经营措施,每亩楠竹林年均产值达3000元,最高达4200元。该县目前共有楠竹林23万亩,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就超过3000元。

二、主要经验

透过遂昌工业崛起的背后,其主要经验有:

其一,突出主导地位,全力加快工业发展。遂昌县所处的丽水市在浙江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中国的西藏”。过来,遂昌经济也一度较为落后,长期靠采伐林木维系财政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县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可伐资源枯竭,经济发展一度步入困境。为摆脱困境,该县曾试图大力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与周边县市的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遂昌县委、县政府深入调查,果断决策,决定把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开放带动”战略。为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该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发展经济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大闹工业的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并成立了以分管工业副县长任组长的工业生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为便于工作开展,该县将经贸局、对外贸易局、招商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合五为一”,实行一套人马、五块牌子。县里十分重视经贸局领导班子的配备,在严格考察的基础上,精心挑选那些懂工业、能力强、魄力足的同志到经贸局工作,把精兵强将充实到了经贸部门。县委、县政府坚持实行工业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兑现。此举极大地增强了经贸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工业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发展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

其二,落实优惠政策,全力扶持工业发展。遂昌县由于地理区位相对偏远,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具有一定的难度。为弥补这一先天不足,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据我们初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政策。县里征用工业用地每亩成本为13万元,仅以每亩5万元的价格提供给引进的外来企业。对于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再优惠10%;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土地全部赠送,并由相关部门发给土地证,使用年限达40年,但严格规定只能作为工业用地,不能转作商业开发用地。二是税收政策。对于新办的中小企业,实行“三免三减半”税收政策;对于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和外资企业,实行“五免五减半”税收政策。三是收费政策。对于各种行政性收费,该县严格规定有下限的按下限收,没有下限的按上限的30%收取,企业基建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全免。四是奖励政策。对于企业进行技改、产值上台阶、产品出口及获得国家、省、地、市“名牌企业”称号的,县里都要实行奖励。XX年,该县财政就拿出XX万元资金用于奖励企业。对于出台的其他各项优惠政策,县里都保证及时兑现,使广大外来企业主深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也感到当地政府确实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政府,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投资欲望。

第二篇: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速壮大经济规模,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我县在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快速崛起。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工业振兴靠项目”的意识,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抓投入,大办项目,全面掀起一轮又一轮抢上项目的浪潮。一是重抓大项目。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规模大、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上,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主抓投入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集中精力为这些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对已在建的过亿元项目,例如今年在建的家有家私、水泥粉磨站、威泰力等项目,千方百计督促企业加快后期投入,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在手在谈的项目,力促早签约、早开工,为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备足后劲。二是重抓推进进度。坚持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制度,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确保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在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继续落实领导挂钩推进制、项目建设责任制和会办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大在建项目督查力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全力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和完善工业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考核重点是开工过千万元项目数、项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率等指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高项目当年投产率,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二、以两大园区开发为立足点,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举 全县之力加快东海开发区和浦南开发区建设,不断增强“两区”的集聚功能、承载功能和产出功能。截止到2004年底以县开发区、浦南开发区为主的,包括平明、张湾、白塔、驼峰、房山、石榴等产业集聚区在内,全县共有八个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6.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4亿元,企业总投入18.6亿元,入区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现有职工21565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1.84亿元,税收5753万元。一是加快项目集聚。坚持落实“共建共用”举措,每年都对全年进区项目进行再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积极鼓励乡镇和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或筹集资金,在开发区内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全力引进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用地集约的项目进入两区,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今年两区力争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50个,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增长50%以上,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对园区水、电、路及美化、亮化等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园区整体形象。在建的晶都热电、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初竣工,确保早日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房地产、餐饮、娱乐、商业等服务业项目进区的承载能力和吸聚力。针对东区项目用地存量不足的现状,积极引进资金,进一步拓宽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壮大开发区的发展规模。三是加快推进包片开发。坚持走市场化开发道路,大力推进“区中园”开发。东海开发区、浦南开发区先后规划并建设了江浙工业园、水晶工业园、苏源工业园、专利工业园、浙江民营经济工业园。

第三篇: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

德国科技园区的起步较晚,到1983年才建立第一个科学园区——西柏林革新与创新中心,但后来发展速度很快,是西欧科学工业园发展最快的国家,到1992年已有101个高新科技园区。其中1984年创建的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高新科技园区是德国电子、微电子和机电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中心,被称为“巴伐利亚硅谷”。

(1)慕尼黑的兴起

二战结束后,作为前联邦共和国最大的两个工业中心之一,慕尼黑在柏林遭到战争的破坏后迅速超过柏林,成为德国新的工业和技术中心。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度重视嘎科技企业,在制定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就特别强调发展民用电子机械产业比发展更重要。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为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电子工业部门迅速发展,更多地集中于慕尼黑走廊一带。1984年,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投资成立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园区面积当时为2000平方米。科技园区十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并且扶植传统产业,是园区内企业数目不断增加,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园区管理也不断完善发展。在巴伐利亚联邦州,于80年代未期,德国人所称的电子技术工业,从业人数达到24.5万人,占人全部劳动力的25.5%.因而在全国名列榜首。在1990年以前,每四个受雇于电子工业的工人就有一个是在巴伐利亚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企业之一,德国最大私立企业西门子公司,在80年代有一半的德国劳动力都来自巴伐利亚州,而其中50000人工作在慕尼黑地区。

到1990年,园区面积扩展2倍。1992年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大楼建设。为使企业在较小的空间创建大的科技公司,并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降低科技孵化成本,创业大楼每个单元都安装了100兆的电信网络,微机、电视机、传真机、电话机等都集中在一个盒子里面。科技人员在这里完全可以了解整个慕尼黑市的产业领域和科技研究动态。

(2)慕尼黑的高新产业和科研力量

巴伐利亚州是欧洲半导体产品重要的制造中心,几乎所有大型半导体产品制造厂商都把它们的欧洲总部或市场销售部设立在巴伐利亚州,而作为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更是聚集了该州75%的半导体企业。慕尼黑科技园区建设主要集中于工业产业、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是全国高科技产业的孵化中心,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当前的信息技术。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一个新的企业、新的领域开始时,首先是在这里进行试验,成功后,移植到其他地区,再创一个工业园区。在慕尼黑聚集着600多家公司生产电子原件和电子系统,2400家公司使用这些产品。如国际知名的西门子、日立、摩托罗拉、宝马、欧罗西尔(Eurosil)等公司都聚集在慕尼黑。电子工业公司从1975年的287家增加到1985年的3008家,创造了28000个就业机会。自1975年建立的电子工业新公司中,近一半生产软件,另一半生产工业用电广系统相设备。[1]世界名校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等名校都为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这些学校的教学研究机构与科技工业园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又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慕尼黑市所属的许多研究机构,如位于

加尔青的迈克斯普朗克等离子研究所,位于纽伦堡的辐射与环境研究会,位于奥伯法芬霍芬的航空航天研究所等都在慕尼黑的近郊,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会所属的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部也都聚集在此。

第四篇:县乡镇企业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速壮大经济规模,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我县在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快速崛起。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工业

振兴靠项目”的意识,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抓投入,大办项目,全面掀起一轮又一轮抢上项目的浪潮。一是重抓大项目。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规模大、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上,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主抓投入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集中精力为这些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对已在建的过亿元项目,例如今年在建的家有家私、水泥粉磨站、威泰力等项目,千方百计督促企业加快后期投入,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在手在谈的项目,力促早签约、早开工,为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备足后劲。二是重抓推进进度。坚持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制度,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确保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在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继续落实领导挂钩推进制、项目建设责任制和会办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大在建项目督查力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全力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和完善工业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考核重点是开工过千万元项目数、项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率等指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高项目当年投产率,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二、以两大园区开发为立足点,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举 全县之力加快东海开发区和浦南开发区建设,不断增强“两区”的集聚功能、承载功能和产出功能。截止到2004年底以县开发区、浦南开发区为主的,包括平明、张湾、白塔、驼峰、房山、石榴等产业集聚区在内,全县共有八个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6.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4亿元,企业总投入18.6亿元,入区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现有职工21565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1.84亿元,税收5753万元。一是加快项目集聚。坚持落实“共建共用”举措,每年都对全年进区项目进行再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积极鼓励乡镇和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或筹集资金,在开发区内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全力引进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用地集约的项目进入两区,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今年两区力争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50个,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增长50以上,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对园区水、电、路及美化、亮化等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园区整体形象。在建的晶都热电、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初竣工,确保早日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房地产、餐饮、娱乐、商业等服务业项目进区的承载能力和吸聚力。针对东区项目用地存量不足的现状,积极引进资金,进一步拓宽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壮大开发区的发展规模。三是加快推进包片开发。坚持走市场化开发道路,大力推进“区中园”开发。东海开发区、浦南开发区先后规划并建设了江浙工业园、水晶工业园、苏源工业园、专利工业园、浙江民营经济工业园。

三、以培育优势产业为主方向,着力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优势。

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硅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着力改善我县乡镇工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的现状,努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东海工业的标志性的企业。东海县太平洋石英制品公司、福东石英制品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浦南硅微粉公司、顺泰酒精、宏扬木业、星宝公司、康达公司、东港公司等一批乡镇企业也迅速成长壮大,成为我县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是做强优势产业。坚持走集约化和科技化道路,继续在硅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领域引进、实施一批大体量、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不断为两大支柱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如在今年要特别加快推进浮法玻璃、威泰力进、东联光学玻璃等企业尽快达效,确保两大产业生产总值增长50以上,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一方面,严把项目审批关,对熔融石英项目、拉管项目、年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硅微粉项目严格控制,另一方面,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在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重点加大灯具加工基地建设力度,规划建好标准厂房,引导灯具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力

第五篇:昆山发展经验启示

昆山发展经验启示

(王怀伟2011年9月22日晨2点于昆山)

昆山概况 昆山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部,东距上海市中心45公里,西邻苏州市区22公里,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县设市,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总人口164.7万其中户籍人口73万,现辖10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准6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5000多个,合同外资330亿美元,实际到位23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63个。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38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成为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地区之一,目前常驻昆山的台籍人士已超过10万人。2010年昆山GDP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00.28亿元,成为国内首个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的县级市(2010年贵州省GDP为4593.97亿元,遵义市为908.76亿元);GDP总量一度超过海南2052亿元、宁夏1643亿元、青海1350亿元、西藏507亿元四省。财政总收入达到480.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3.1亿元。目前,昆山外向型经济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0%以上,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21.2亿美元。昆山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特别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支柱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昆山还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产自昆山。

昆山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农转工”。1983年1月,中央1号文件支持发展社队企业。昆山大力推进横向经济联合,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抓住

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1984年8月在县城东南自费开辟工业新区,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乡镇工业崛起的“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90年代初期--“内转外”。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昆山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8年于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市逐步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小区的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发展乡镇工业向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转外”的格局性转变。进入新世纪--“低转高”。在发展方式上由依赖土地资源外延扩张型向依靠科技进步为内涵的提高型转变;在载体功能上,由布局分散平面型向园区集中立体型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粗放低端型向精致高端型转变。实现整体发展水平“低转高”的发展新态势,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首位。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昆山率先推出转变发展方式,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快催生了一批以服务外包、商业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目前,花桥国际商务城已经初步形成了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物流展示和商贸服务4大产业集群,已成为江苏省惟一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被列为首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目前已累计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300多个,其中较具规模的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450亿元。昆山经验

“昆山之路 ”(自费建设开发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首先在沿海设立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初昆山不在其内。而昆山县委、县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仿效江苏南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做法,独辟蹊径,于1984年8

月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自己规划、自筹资金、自费兴建中国第一个占地3.7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常常以“14+1”的身份参加全国开发区有关会议。尔后由于昆山的同志年复一年的努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闯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延伸发展的昆山之路,终于在1992年8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县(市)中第一个国批开发区。注:(自费资金来源“四个一点”。即用财政借一点、银行贷一点、开发费收一点、公用设施单位支持一点。)

依托上海:80年代中期,昆山以上海为依托,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促使经济高速度发展。当时,一些轻工业没有发展余地,材料、产品难以堆放,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到制约,昆山抢抓机遇,吸引大批上海企业入住。例如,韩培信(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在昆山发展的起步中讲到:“当时(80年代中期),昆山县委、县政府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四面出击,主动寻找联营伙伴。他们看中了上海金星电视的名气,就千方百计和上海金星厂攀“亲家”,促使金星厂到开发区落户,办分厂。昆山给了极其优惠的条件来吸引人家:让上海人当合营厂厂长,给金星厂一次性技术转让费15万元,生产每台黑白电视机再给商标费11元。该联营协议1985年春达成,5月就破土动工,厂房尚在建设,就开始培训职工,并借别人厂房试生产。10月主厂房建成时,第一批质量合格的“金星”黑白电视机在8月就已出厂了。至当年年底,共生产了电视机21570台,实现销售收入862.9万元,盈利73.6万元,做到了当年谈判,当年土建,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昆山和上海,就像深圳和香港、广州的关系。深圳依托香港创造了深圳奇迹,昆山依托上海成为第二个“深圳”,并一度被认为是上海的“殖民地”,就连当地居民都这样说到“我们到苏州去苏州人说我们是上海人,我们到上海去上海人说我们是苏州人”。

人脉连接(台商落户):台商落户昆山,早期是靠人脉,熟人之间相互介绍,后来发展起来了,产业配套和集聚效应才发生主要作用。南京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长眠的地方,也是原国民政府所在地,在两岸关系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和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台湾民众对南京以及江苏有着很深的情结。1990年10月,昆山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投资200万美元。由于企业办得兴旺发达,4年时间,顺昌的这位老板又引进外资,兴办了顺发、顺隆、顺裕等7家台资企业,形成了“顺”字集团,总投资达到4000多万美元。1991年,台湾楠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昆山,建立了沪士电子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总投资2900万美元,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生产高科技的多层线路板,当时是国际著名的产品。“沪士电子”的到来,开启了昆山“以大引大”,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合作的阶段。很快,通过“楠梓电子”老板的介绍,以生产捷安特自行车闻名全球的台湾巨大机械公司的董事长就到长三角地区考察。捷安特自行车在台湾是最好的品牌了。

制胜法宝(优质服务): 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形势喜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许多外资闻风而至。不过,浦东建设开发的起点和进入门槛比较高,台湾的传统制造业还不是浦东的优先考虑企业,当时浦东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基础设施也不到位。巨大机械公司就开始在上海周边地区寻找投资机会。昆山适时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以优质的服务,主动热情的态度、极高的办事效率赢得了“捷安特”在昆山落户。巨大机械公司在昆山独资兴办了捷安特自行车有限公司。第一年就生产了十几万辆自行车。刚好遇上美国反倾销,最后通过江苏省委政府沟通协商,并帮助其解决了出口困难。“捷安特”办得非常成功,带动了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自行车生产。在它的周围,集聚了数百家为其配套的轮胎、车轴、齿轮等自行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在苏南苏北,与“捷安特”有配套关系的乡镇企业有二三十家。“捷安特”成为了台资企业的一个成功榜样。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在一次记者会上这样说道:“从企业第一次踏入昆山,我们就有一帮人在跟着企业做服务——企业开工建设时,我们帮着完成消防验收;开业投产后,我们帮着进行企业招工、人员培训;我们会定期组织召开台资、韩资等企业联谊会;还有坚持了10年、每2到3个月召开一次的政策解读沙龙„„”。

超前规划(富规划、穷开发):“富规划”,就是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力求设计新,功能全,配套齐,标准高;“穷开发”,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创业,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少花钱,多办事。“既不搞“圈地运动”,也不搞遍地开花,而是本着基建施工到哪儿,土地征用到哪儿,需要多少用多少,开发一片成一片的原则,量力而行,逐步延伸。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环境是基础,项目是生命,服务是品牌,产业是支撑,创新是根本。发现问题是政绩,直面问题是责任,研究问题是进取,解决问题是能力。昆山人不会忘记:十几年前,市政府每天派谴人员在上海虹桥机场大厅“守株待兔”,“拦截”国际航班的旅客,盛邀到昆山考察。“离上海市中心55公里,到虹桥机场40分钟。”这是昆山人重复无数遍的开场白。一张张利嘴,一副副笑脸,一个个机灵的脑袋瓜儿。地之利,被昆山人用到极致。一届届领导班子,在感情与理智中侃“晕”了外商。昆山人更不会忘记:在实行自费建设开发区之初,昆山市委、市政府将筹集的50万开发费用是这样解决的,一是花25万用于虹桥机场做了一个广告牌,并自命为昆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到中国来投资的外商到昆山投资,二是花25万在香港电视台做宣传,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昆山市政府每年都要选派几十名年轻干部到台湾、欧美学习、考察,并将招商

引资主攻方向转到日本、欧美国家。

昆山经济得以神话般的快速发展,是与其人才、区位、政策、国内外发展环境、历史发展机遇密不可分的,是自身艰苦奋斗和外部环境相加的综合产物,不是一个地区能简单照搬就能实现的,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如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如何充分发挥自我、留住企业的精神,如何科学定位、顺势而为的胆识和气魄。昆山发展中也有其不足之处:

昆山发展给九坝发展带来的启示(此为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九坝历史以来是一个纯农业乡镇,近年来,重庆人夏季避暑的到来给九坝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强抓西部经济火车头的历史机遇,九坝当前应“明确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推动发展动力”。从而在这历史发展中强抓机遇、顺势而动、推动九坝经济社会快速高效永久性发展。

一是以服务业发展为主导。

二是以工业发展为突破口。

三是以发展品牌农业为方向。

下载县发展工业的经验材料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发展工业的经验材料及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及启示

    德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及启示德国经济总能力占世界第三位,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长期以来,德国在高技术园区的建设、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全文5篇]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

    韩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韩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韩国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较为匮乏,同时也是一个战争多发的国家。但朝鲜战争后,韩国很快开始了工业化历程,并在不到30年的时间创造了......

    富国银行发展经验启示

    富国银行发展经验启示依托严谨的风险管理维持较高的资产质量富国银行认为,银行如果不承担风险就不能获得回报,但必须善于识别、理解、量化和控制风险,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以保证......

    韩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韩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摘要 当代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和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力之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内容提要: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创新,在不少领域取得了突破。本文介绍了成都市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包括:“三......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王凤霞 江雪梅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其发展状况决定着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和多变的新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另一端......

    县乡镇企业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大全五篇)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