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达发展研究及启示
一、万达概况 1.基本情况
大连万达集团成立于 1988 年,1992 年成为东北第一批,也是前五家股份制试点改造的企业之一,较早地实行了产权改造。经过 22 年发展,万达集团已成为以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连锁百货为四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总资产1000 亿元,年销售额600 亿元,年纳税超过 50 亿元。2.发展历程
万达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起步阶段(1988 ——1992 年)万达集团成立于 1988 年,注册资本为100 万元,全部来源于借款,这是当时注册房地产类企业所需的 最小资本额。1989 年,万达迎来一次最为关键的发展机遇——北京街老城区改 在大连市其他房地产开发商对老城改造均不看好,不愿参与的情况造,万达果断接下了这个工程,在设计上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下,业绩 获得了 1000 万的利润,北京街的改造为万达摆脱困境、发展壮大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2.2 发展阶段(1992 -—2001 年)。1992 年 8 月,万达成为东北三省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万达由此真正步入 “万达时代”,在这一阶段 “多元化经营” 和“品牌营销”成为万达发展的主题。1994 年,万达重金组建足球俱乐部,足球把万达品牌带入了千家万户。在品牌提升的同时,万达把经营触角逐渐向多领域延伸,包括: 机电业、制造业、酒业、餐饮业等。万达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创造了大连房地产业数十项第一,万达发展成为大连的重点企业。
2.3 转型阶段(2001 - 2003 年)。2001 年是万达发展史上发生重大转型的一年,万达集团积极探索出商业地产开发新模式: 订单地产模式,万达进入商业地产并迅速完成全国布局,商业地产逐渐成为万达集团的核心产业。
2.4 打造 “百年企” 阶段(2003 至今)。2003 年,万达集团提出了 “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的设想,积极介入电影产业、酒店业、连锁百货 业。通过发展,目前万达集团已形成以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连锁百货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3. 产业布局
万达集团近年来对旗下所涉产业按 “相关产业多元 化” 的原则进行了布局整合,即以商业地产为核心向与其息息相关的产 万达目前的支柱产业为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 业辐射。经过调整,酒店、连锁百货,其中文化产业主要指电影院线。万达提出的各产业 2012 年的发展目标为: 企业资产超过 1500 亿 元,年销售额 1000 亿元,年纳税 80 亿元,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集团。其中:
3.1 商业地产计划到 2012 年开业 80 个万达广场,持有收租物业面积 1200 万平方米,年租金总收入超过 80 亿元,规模排名全球前四。
3.2 文 化 产 业 到 2012 年 将 开 业 110 家 以 上 的 影 城,有 银 幕 拥 1000 块,年收入 30 亿元,成为排名全球前八的电影院线。
3.3 高级酒店到 2012 年开业 45 家五星和六星级酒店,营业面积 超过 200 万平方米,成为全球领先的酒店投资企业。
3.4 连锁百货到 2012 年开业 65 家店百货店,营业面积 200 万平方米,年销售额 120 亿元,成为中国一流的连锁百货企业。
二、万达核心产业分析: 商业地产
基于寻找一个长期稳定现金流,为打造百年企业奠定物质基础的2001 年万达集团进行了成功的战略转型,动机,进入了当时中国房地产 “订单地产” 企业尚无人涉足的商业地产领域,创新建立了 的商业模式,并以罕见的万达速度,连锁式的开发,迅速完成在全国的布局,目前集 是亚洲排名第一的不动产商。自持收租物业面积 700 万平方米,是亚洲第一的不动产商。
1.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 “订单地产”
1.1 订单地产商业模式的含义。“订单地产” 商业模式是万达发是万达商业地产的核心能力 展商业地产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模式创新,“订单地产” 是指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其核心 所在。所谓 “联合协议”是“共同参与,平均租金,先租后建”
联合协议: 万达与世界 500 强等知名商业机构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协议中约定了很多条款,其中包括目标城市的选择、面积的要求、租金条件等等。
共同参与: 万达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协调,大家共同确定城市、地 并在规划设计与技术方面完成对接,每一个店的面积、层高、设备都要事先约定好,为租户量身定制商业地产项目。
平均租金: 万达和战略合作伙伴约定,把中国的城市划定为两个等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列为一等城市,剩下的城市都算第二等。一等城市、二等城市分别适用不同的平均租金,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合同谈判的时间。
先租后建: 面积、城市、租金都确定了,万达与主力店租户签订合同或确认书后,然后再投入建设。这一模式对于万达来说可以避免投资的风险,而对于项目所在城市来说,则意味着税收、新增就业岗位、提升城市形象和商业水准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了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1.2 万达订单地产模式的演变。万达集团是一个富于创新和进取的企业,2001 年进入商业地产之后,自 订单地产的产品形态已经历 经了三代的变化。
第一代商业地产称为单店,是万达集团早期开发的产品,业态整合总面积 5 ——6 万平方米。代表作有长春万达购物、青岛万达购物广场、南京万达购物广场等。
第二代商业地产称为组合店,是万达集团 2003 ——2005 年间开发的 产品,由多个单体店组成,总面积 10 ——15 万平方米,内含百货、超市、影城等六到十种业态,代表作有天津万达商业广场、武汉万达商业广场、南宁万达商业广场等。
第三代商业地产为城市综合体,是万达集团 2005 年以后开发的产品,总面积均在 30 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影视、公寓等业态。代表作有北京万达广场、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宁波万城、成都万达广场、重庆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万达因为具备了改变一个城市 面貌的开发能力也越来越受欢迎,成为攻城拔寨的利器。
2.商业地产的招商与运营管理。
除了在开发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优势外,万达在商业地产方面的另一大优势是商业运营能力。万达成立了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创造了连续多年租金收缴率超过 99% 的世界行业纪录,这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冠以商业管理名称、跨区域进行商业管理的企业。强大的招商和运营能力解决了商业项目开业后的难题,保证了万达开业的商业项目良好的运营状态。
三、万达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在房地产领域风生水起的同时,万达集团积极介入文化产业,万达 集团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领域投资最多的企业,尤其是万达 国际影城,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一线城市的影音文化象征。
1. 万达文化产业的核心: 万达院线。万达集团进入电影文化产业 是商业地产开发带来的成果。万达集团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并与包括世界 500 强等许多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在零售、百货、餐饮等业态,万达集团都很顺利地找到了可以跟上万达 连锁开发节奏的合作伙伴,惟独电影院方面,目前国内尚无一家企业能 但是万达集团敏锐地认识到,现代化的多 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连锁配套,厅多功能电影院是整个万达广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 提升整个万达广场的功能配置、资源共享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于是,万达集团一步踏入了电影业。目前万达集团在全国已开发的大型购物中心里,全部拥有自己投资的国际一流电影院。万达不但进入了电影业,并取得了极大成功。万达每开一家新影院,都能给当地票房带来 50% 的收入增长。万达电影院线已成为中国 400 排名第一的院线,拥有五星级影城 50 家,块银幕,占有全国 15% 的 票房份额。2010 年将开业 21 家影城,新增 200 块银幕,使影城总数达到 71 家,银幕达到 600 块,占有全国 18% 的票房份额,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
2.万达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万达投资并持有影院优质文化资产,实现了短线的地产投资与长线的文化投资的结合,万达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产业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创新: “订单商 模式创新: 借力商业地产,体现综合效应。万达集团通过住宅地产切入商业地产领域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商业地产项目开发中,万达集团均独立投资和经营电影院,在提升项目整体价值的基础上又迅速作大了电影产业,体现了最大的资源共享。
标准创新: MALL,多厅,高标准。万达集团把握了现代影院发展的趋势和观众的需求,万达院线影院均按照国际标准引入了高科技影院设施,用高端科技给观众带来终极震撼的电影体验,这样的影城标准无疑是最符合中国电影终端市场的发展模式。
品牌创新: 构建万达电影品牌,打造连锁影城。几年来,万达院线的市场营销能力,已经获得业内的一致认可。在院线的指导下,每家万达国际电影城平均每月都会有 2 -—3 个有成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全国万达影城每年配合举办的国产电影明星见面会均不少于 200 场次,而各种国产电影的推介活动部下下千余场。与此同时万达院线还与新种国产电影的推介互动活动,新浪网、腾讯、新华网、移动梦网等全国性知名媒体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未来几年内 “万达电影” 作为全国知名影院连锁品牌将在中国愈加响亮。
机制创新: 影院建设流水化作业,影院经营实行自主经营、统一管理。电影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万达院线在经过短期的与华纳在收回经营管理权后,迅速在国内形成自己的经营模 式,万达院线通过“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供片,统一管理” 充分发挥了院线的规模效应,获得了超出行业水平的收益。万达院线用了不 速壮大,在人次激增、票房猛涨的同时,实现了稳定持到六年的时间,续增长的利润收益。
人才创新: 打造影院职业经理人。万达院线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 “人性化服务标准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机培训体系,提出和实施了《影院开店手册
》 《影院营销手册 》 《影院营运操作 手册》 等各种手册,建立放映员上岗证制度,并系统的举办各类培训班,万达影城的团体管理水平与标准服务水准都有了很大提升,人才逐渐成为为万达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四、万达发展之路的启示
万达集团因足球闻名,以住宅地产起家,凭商业地产腾飞,其独特 的发展实践带来的启示有:
1. 创建柔性组织,保持竞争优势。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受政策影响较大,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将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建立高度灵活、响较大,富有弹性、适应市场变革、对市场需求能够快速响应的柔性组织结构,成为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趋势。万达集团 22 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几次关键的转型,都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抓住了机遇,保持并不断增强了竞争优势,实在房地产市场化的初期,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万达的起步阶段,万达强调质量和创新,大力发展城市住宅地产并脱颖而出,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从 2001 年开始,万达集团进入商业地产并迅速完成全国布局,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入,商业地产由此成为万达集团的核心产业。2003 年,万达又投入巨资进入电影产业,并将文化产业确定为公司实现了短线的地产投资与长线的文化投资的结合。
2. 通过相关多元化,实现资源共享。万达是典型的相关多元战略,从住宅地产进入商业地产,后来进入电影文化产业与酒店业,延伸了万 增强了万达集团的融资达在商业地产的优势。商业地产业务的开展,能力,满足了开发房地产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要求,而电影文化产业、酒店业、连锁百货与商业地产存在配套关联,因此,万达集团在商业地 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连锁百货四大支柱产业方面互补效应明显。
3. 发展持有型物业,平衡收支结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点就是 现金流不稳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集中在某一阶段,给企业造成很大的 风险。对此,万达的对策是进入商业地产,发展持有型物业,获得稳定 的现金流。目前万达持有的商业物业面积 700 多万平方米,一年的租金约 50 亿元,其利润规模保证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发展持有型物业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一是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长期经营性物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可以丰富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发展持有型物业可以平衡企业收支结构,将房地产开发的一次性利润分散为长期稳定的收益,解决资金大进大出的问题,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三是发展持有型物业可以获得资产价格升值收益。目前全球的资产价格都处在不断上升当中,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发展持有型物业能够享受资产价格升值和土地升值的双重利润。
4. 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万达进入电影文化产业并取得 很大的成绩,今年 10 月,万达院线票房收入已突破 10亿元票房大关,这是中国电影院线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这个数字。万达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发挥核心产业——商业地产的优势,每开发一个商业项目必建设一家影院,将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至。
5.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唯有创新,才是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万达能够从一家注册资金 100 万的企业发展到总资产 1000 亿元的集团,能够始终保持创新是其发展的真正动力。万达1989年在大连旧区拆迁改造中获得第一桶金,靠的是创新; 万达 2001 年万达建立“订单地产” 的商业模式,实现成功的战略转型,进入商业 地产领域,靠的是创新; 万达 2003 年进入电影文化产业,创建万达院线,靠的还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万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第二篇:研究万达
“万达模式”研究
“万达模式”研究 2009、2010两年间大连万达一举布局全国50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商业地产的江湖地位已无人能及。论“灿烂开业”,2010年平均每个月都会红旗飘飘、盛大剪彩,全年万达广场落成开放数多达15座,令业界啧啧称奇。
董事长王健林踌躇满志,日前现身媒体称:“选择项目不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此言何意?即,无论哪座城市,万达再有兴趣,但地价给的不便宜,我不是非要去,完全可以不去。王老板多少有点“店大欺客,宾大欺主”的味道了,此处不请爷,自有请爷处。但是,上门邀万达“开疆拓土”的地方官员还是踏破门槛,应接不暇。不服不行,万达至今仍做到土地坐而论价、事先协商、挂牌拍卖土地设条件走形式的地步,无一城一池不让当地政府“轻易就范”。而王健林敢于直面媒体,就此前提条件侃侃而谈,没有多少顾忌,惟有感叹其功夫之十足了得。
万达之所以如此了得,主要是万达号准了政府的脉,万达模式充分迎合政绩要求。万达模式的核心是“快”,快人一步,快马加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万达在每座城市宣称,从拿地到开业18月内搞定!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
没有哪届政府不着眼于“经营城市”,千方百计旧貌换新颜,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青史留名,树碑立传。但开发商只想着拿地,或者拿下捂地,坐待土地升值,或资金瓶颈,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弄成烂
2/1
“万达模式”研究
尾楼或拖拖拉拉,建筑比小树生长得还要慢,每位书记、市长都会事后闹心,后悔不迭。建设项目从自己始自己终,自己栽树自己乘凉,何必为下届他人作嫁衣裳?!为官一任,政绩一方,蓝图成为现实,看得见摸得着,这是万万不能马虎的。所以最终演变成政府投之以地价低廉之“桃”,万达报之快速建成开业之“李”。
但是快,是要真本事的。设计规划,建设工程,招商开业,运营管理,事无巨细,千丝万缕,规模宏大,别人欲速则不达,王健林则是“欲速则万达”!商家愿意一起干的,催促带动着一起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自己创造条件也要干,万千百货、万达酒店和万达影城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成为万达自有商业运营三大品牌。兵贵神速,军旅出身的王健林带兵打仗可谓“一日千里”,横扫千军如卷席。
除“快”,还有“多”,万达开发体量较大,规模以一当十,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迅速筑就城市新中心;也还得算上“好”,商家大小品牌云集,个把新引入的世界500强更令政府招商业绩熠熠生辉;还有“省”,当然不是说土地贱卖了,而是在“快”之下,拆迁安置相对省力了,就业人数增加、税收增长省心了。万达据称“忽悠”地方政府“炮制4句核心语录”:城市新坐标,引领城市新潮流,1万人就业,1亿元税收。综上所述,如此“多、快、好、省”,怎么不让各地政府爱之深、求之切呢?
2/2
第三篇:万达商业模式研究
万达商业模式研究
如果前几年提到万达,人们对他最多的印象可能就是万达足球;但随着万达广场从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迅速布局。今天,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商用物业持有者;万达广场晋升中国商业地产第一品牌;万达影城成为全亚洲最大的院线„„“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万达在哪里,中心在哪里”,足见万达的影响力。坊间关于万达的传说更多:万达和绿地囊括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商业人才、万达是商业地产的神话,王健林也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香饽饽”。但万达模式是如何打造的、万达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万达模式是否可以复制?精顺研究院通过深入了解全国多城市万达广场给予全方位剖析。
一、万达的商业发展历程
1、做商业的缘由
万达是做地产起家的,当然前期主要是住宅,后期陆续涉足机电、制造业、酒业、药业、餐饮、外贸等。到2000年前后,其他产业逐渐淡出,明确了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开发为支柱产业;到2008年再次明确酒店、文化产业、百货、商业地产为支柱产业。最后两次转变的原因可能大家都很清楚,但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中国土地交易单价年增长幅度很大,但住宅资产的升值被散户享受,开发商一个项目开发完毕赢利往往不够再拿同样面积的土地用于开发。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企业,就随着国家队住宅的调控不断起伏,而万达对于宏观调控的反映就相对没那么敏感。
2、万达三代产品进化史
如果研究万达商业的发展历程就离不开对于万达三代产品进化特点的深入了解。虽然看到现在的第三代产品有模有样,但走到今天这过程是相当艰难的,用“摸着石头过河”、“在黑暗中艰难前行”来形容这个历程一点都不为过。
1)万代第一代产品——单店模式
万达的第一代店包括:济南、长沙、南昌、长春、南京、青岛、沈阳等店,这些店基本上拿地都在2002年,在03年开工,04年开业。第一代店所有项目都在当地最繁华的商圈。万达当时奉行“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选址标准。第一代有几个特点:单店建筑面积在5— 6万平方米;一层散售;二三层主力店是沃尔玛,顶层主力店一般考虑红星美凯龙。由于这些一代店一层都销售了,带来的后果就是直到今天,一楼的经营也是良莠不齐。当时的招商是为填满而招商,业态互补性不强,进去的红星美凯龙经营一般,而且对商业人流贡献不大。
2)万达第二代产品——纯商业组合店模式
做完第一代产品之后,万达有了一定的商业地产基础,并跟沃尔玛签署了一个全国联合发展协议,跟进沃尔玛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选址。万达内部在总结一代店的开发经验:一代点商业体量太小、太单一;公司运作一个万达广场,1—2年下来,只有很少的资产留在手上,大部分资金都沉淀在土地和建安成本里。在此基础上,第二代店体量自然就变大了,单店在10—15万平方米。第二代店的代表作品是:武汉、南宁、沈阳、大连、天津、哈尔滨。第二代产品最大的突破是引入了百货和院线,通过百货与院线的人流互动,使得第二代产品都成为了当地的核心商圈。第二代产品还是靠商铺散售解决现金流问题。但与第一代不同的是由于沃尔玛、百盛、大洋百货、华纳院线等主力店的带动,散售商铺价格非常高:沈阳当时最好的住宅3000元/平方米,万达广场的商铺被炒到了5—6万/平方米。当然这个价格也为中国寿命最短商业埋下了隐患。
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在开业6天后,生意惨淡,70%以上的所谓精品店没有开张,商家宣布集体停业,紧接着上百业主要求退铺。最后万达不得不以1.5倍的价格回购,炸掉又重建。
万达广场第二代店的特点:
体量更大:组合店由多个单体店组成,面积10—15万平方米
业态更丰富:红星美凯龙货运物流对人流冲击大,摈弃红星,引入华纳院线。同时多店引进百货,如武汉大洋百货、南宁、大连、沈阳的百盛百货。通过百货和院线的组合,吸引了大量人流。再加上家电、KTV等,业态达到6---10种。
资金回报率低:持有大量物业,主力店租金低,使万达资金相当紧张。虽然第二代店仍有瑕疵,但多个主力店能同时进入万达广场,使得万达在拿地阶段跟政府谈判有了很强的谈判筹码。
3)万达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
总结了第一代万达产品和第二代万达产品对于当时市场的不适应性之后,万达开始开发第三代产品。第三代产品总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包括购物中心、影城、酒店、写字楼、公寓等业态。代表作有上海万达广场、宁波万达广场、成都万达广场等。
第三代产品的核心是:室内步行街使得几大主力店不再各守一方,而是围绕这条室内步行街布局,步行街的每一层都通往主力店,在任何一个平面或立体上,消费者都可以到达任何店内。在万达广场的整体布局上,这条步行街实现了建筑体平面与立体的互动。
第三代产品在原有商业项目上叠加了写字楼和公寓,在商业旁边开发了大量住宅,这些产品解决了商业地产开发所需要的现金平衡,商业物业通过经营性抵押贷款取得后续开发资金,这就是万达商业快速发展之道。第三代产品特别是宁波郢州万达广场的成功开发,为万达广场提供了新的选址方向,进入城市新区。充分利于政府急于攀升土地,提升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低价获取土地。
三代项目的操作也加深了万达对购物中心组成的理解: 百货:所有购物中心一定要有,百货扣点经营,利于商家和企业捆绑在一块;
超市:锁定核心商圈3—5公里人流,一线城市日均2万人,二三线城市日均1.2—1.5万,提袋率50%;
专业店(电器、运动、儿童、休闲集合):承租能力强、需求面积大; 餐饮:带来大量人流,给中小租户带来信心; 健身:补充业态,可以为公寓增加卖点;
休闲娱乐(电影院、电玩、KTV):去化招商大量面积、延长客户停留时间和营业时间,独立成楼,可放在偏僻角落;
步行街:穿起主力店,人流的纽带; 酒店:拿地谈判筹码。
3、合理定位是快速发展的基础
万达广场能够快速复制取决于其合理的定位——中端定位。
每个万达广场里 70% 的商家适合从哈尔滨到南宁 70% 的消费人群。所以提出两个 70% 的概念,在招商和业态组合中必须保证里面 70% 的商家到哪一个城市都能够受这 70% 人口的欢迎,这样才能保证快速复制。“两个70%”的定位,决定了万达广场必须舍去最高端的一部分和最低端的一部分,只能定位于比较大众化的中端。做不了最高端,也与万达广场的业态组合有关,天津万达广场最初在沃尔玛一楼开设万达时尚广场,卖高档时尚产品,这一策略被事实证明是失败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这种业态组合是无效的组合。万达时尚广场在支持不到半年后就倒闭。不做最高端、不凸显个性,标准化的“四菜一汤”是快速复制的基础。
二、万达广场发展选址模式
1、主力店共同选址
万达广场能够快速发展与选址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主力店共同选址和平均租金设置的模式,保证了主力店能够跟得上万达速度。
主力店共同选址即万达集团和众多国际国内一流的主力店商家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共同选址、约定信息共享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与万达签约的主力店商家中包括多家紧密型合作伙伴,双方约定无论万达到什么地方开发万达广场,这些合作伙伴都要跟随开店。
平均租金:不就单个项目的租金水平进行谈判,节约谈判时间,从而保证了快速扩张、快速发展以及稳定的租金收益。将全国的城市分三等租金:一等是北京、上海、广州;二等是省会城市;三等是其他城市。
2、与城市改造结合,与政府共同打造新商圈 如果说跟主力店的共同发展模式保证了速度,那么对地方政府需求的准确洞察则是拿地的法宝。万达广场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 每个综合体为社会新增近万个就业岗位;每个综合体每年创造几千万元甚至超亿元税收;城市综合体是一站式消费场所,全方位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每个城市综合体都创造一个城市新中心;为商贸、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带动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解了万达广场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就知道为什么王健林那么受地方政府欢迎了。
以下是金门面商业地产评论官方微博对万达选址拿地的评论:万达的商业地产招数:太了解中国官场规则 中国的官员三五年一轮换,万达总能在官员轮替周期内将项目建设好并,给离任的官员增光添彩。万达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在跟官场规则比进度,在任官员就是万达的保护伞。金门面商业地产评论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kingmall
三、万达广场设计细节研究
1、建筑规划设计交通优先
商业人流动线构成作为一个重点,突出商业;道路优先是第二个重点。在出现动线交通问题时,住宅退让商业。
配图
2、功能分区——垂直业态分布
万达的垂直业态分布在中国主流商业的运营中是一个另类,一般采用的都是水平业态分布,如华润万象城、中粮大悦城等项目。当然水平业态分布对于商业动线设计的要求更高,规划设计阶段推敲的时间也长。垂直业态分布也是万达广场快速复制的要求。
配图
3、建筑规划设计强调空间
中庭是商业人流的输送器和分配器,但万达广场的中庭一般不在百货楼,而在步行街。根据步行街规划的形状不同,可分别设一个或两个中庭;二个中庭要有主次。
中庭的尺度: 600~1000平方米
中庭的间距: 80~100米
中庭的形状: 以圆形 椭圆 八角 六角形状较为规则为宜
中庭的交通设置:一般以一组扶梯,2~3部观光梯组成垂直交通枢纽,垂直梯需通达地下停车场,方便中高端消费客户从停车场直接到中庭疏散分配
4、万达广场商业设计细节 步行街:
步行街的长度以280~350米为宜,太长和太短都会给视觉效果和使用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宁波的步行街 700米,哈尔滨 110米。
步行街的宽度: 其中首层10~13米,二、三层15~16米,柱网尺寸:8.4×8.4米。
步行街楼板开口尺度:8~9米×16~20米为宜 步行街走道及“桥”的宽度:3.5~4米 在中庭周围走道可适当加宽至5~6米 步行街的交通设计:
步行街的人流主要以电动扶梯和观光梯来组织人流的垂直交通,设置的一般原则是,在步行街的主入口10米左右距离设第一组扶梯,扶梯的间距控制在45米~70米之间。观光梯在中庭设置,以2~3部为一组。步行街的货梯一般间隔80~100米设一部,吨位为2吨。步行街内的扶梯最好有一部通地下停车场以便将人流直接引入步行街,观光梯也需通地下停车场。层高及其他
步行街卫生间的设置:根据步行街的长度不同一般设3~5处卫生间,卫生间的间距80~100米,面积70~100平方米,可与主力店合用并作无障碍设计。
步行街首层层高为5.4米,二、三层层高为5.1米,吊顶下净高分别控制为3.6米和3.3米。精品店的层高为:首层 5.4米,二、三层层高为5.1米。精品店除了餐饮区做吊顶其余部分不做吊顶,管线下净高保证3.8米、3.5米。
主力店在步行街开口设置的原则:主力店单边与步行街相接的开口为一处,双边与步行街相接的不超过两处,除万千百货外原则上不容许在中庭设主力店开口,主力店的开口位置尽量设在步行街的尽端部以带动整个步行街的人流,非零售型(如影院、KTV、网吧等)的业态开口一定要和其入口大堂结合,开口尺寸为8米。
四、万达广场是否可以复制
曾经有不少业内同行质疑万达的模式,虽然万达的模式比较简单,但并不是容易复制的。万达能够成功,有很多独特的原因,能主动选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万达广场选址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城市副中心、城市新城区、城市新商圈,这个演变过程也反映了万达的拿地特点,尽量避开土地成本高的区域。为了控制土地成本,万达土地获取一般是“协议招拍挂”,这样使得楼面地价要低于同区域市场均价很多。为了“协议招拍挂”万达建了很多五星级酒店,虽然酒店投资收益差,但土地差价已经让万达赚得盆满钵满。
对主力店的掌控也是万达成功重要原因。主力店、全业态的组合模式,让万达广场即使在城市新区开业后,也能制造繁荣的景象。国内另外一个商业大鳄学习的也是万达的模式,但项目操作业绩距离万达相差甚远,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宝龙对主力店的掌控不如万达。自有的万千百货、万达院线、大歌星、大玩家四个主力店更是避开招商谈判,这种决策速度是其他任何一个商业地产操作者没有的。
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尽可能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是万达成功的另一个要素。业内都知道万科对于资金和现金流的管理已经是比较高效的,但据说万达的资金利用率是万科的两倍,万达集团每年15个以上万达广场开业,这本身就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跑一万米,企业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显然是做不到的。
虽然万达这个企业目前存在一定的诟病,很多人质疑万达仍然是以住宅的模式在做商业。论商业营运他不如华润、中粮、恒隆等;资本运作他不如宝龙、证大;商业模式不如新鸿基、凯德置地„„但这都不妨碍他作为中国目前的商业一哥:43个已开业项目、800万的商业存量、39个在建项目、2011年开业17家万达广场„„对于这个企业的发展我们只能继续关注,并希望他作为中国的商业地产品牌持续走好。
第四篇:万达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
郑
州
大
学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万达企业文化调查报告
院 系 国 际 学 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调查小组 路玉霞 刘红霞 田思 指导老师 杨冬艳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目 录
万达企业文化的发展史 „„„„„„„„„„„„„„ 1 负责人:路玉霞
万达企业文化的内容„„„„„„„„„„„„„„9 负责人:刘红霞
万达企业文化的影响„„„„„„„„„„„„„„20 负责人:田 思
第一篇 万达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
调查人:路玉霞
学 号:201179290124
一 认识万达
(一)万达集团的前世
1988年,中国万达集团的前身垦利县胜坨安装公司成立 1989年,主要是以建筑安装等劳务输出为主,是公司的劳务打基础阶段
1991年,上马机械加工厂、钢窗厂等项目,企业逐步由劳务型向工业型过渡。
1992年,东营市万达实业公司成立。
1994年,东营市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月8日,万达集团入主大连足球俱乐部,俱乐部更名为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1996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更名为“中国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万达集团的今生
1、规模和成果
现在的万达不仅是在大连市,山东省,而是遍布全国各地,其产业庞大,发展迅速。截至到2013年6月,万达集团已在全国开业72座万达广场、40家五星级酒店、1038块电影屏幕、62家百货店、68家量贩KTV。2013年上半年,万达集团总收入745.1亿元。多年的成长和发展万达一步步地成为了民营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商业地产的的领军企业。其战略目标是成为百年企业。
2、四大支柱产业
截止到2012年底,万达集团已形成四大产业,企业资产3000亿元。
其四大支柱产业有:
商业地产
高级酒店
文化产业
连锁百货
3、董事长:王健林
王健林,祖籍:四川省苍溪县,男,1954年生,1970年入伍,1986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中专及以下学历后在职大学专科学历,1989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金。
二、万达企业文化的发展演变
2006年,万达正式决定将其运营中心从大连迁往北京。在此之前,提到大连万达,大多数人会联想到足球。而现在更多的人会将它与万达广场、万达院线联系在一起。这个改变绝对不是从大连办公楼到北京CBD,从足球场到电影院那么简单。它的背后是万达品牌观念的转变,融资模式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变„„需要变的实在是太多。
(一)文化活动的发展(行为层)
1、万达会。成立于2002年9月的万达会,经过数载的发展,会员队伍日益壮大,为答谢会员历年来对万达地产做出的支持,万达地产启动了各种会员回馈活动,其中“万达新城市文化之旅”已经成为万达会的一项传统活动。
2006年1月12日-1月14日,一场盛会——万达新城市文化之旅“古韵金陵 情系万达”活动,在古都南京圆满上演。2、2008年9月20日,重庆万达举办“忆同学少年”70年代怀旧主题文化活动。怀旧展示区陈列的古董家私物件、古老传统的游戏体验、经典的影视重温、儿时的零食小吃等等勾起人们对于那个年代无限亲切的回忆。3、2011年4月大连万达集团总部员工春季义工活动
集团企业文化部组织集团总部员工130余人赴怀柔进行了义务植树活动为整治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面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4、2013年7月,成都索菲特万达酒店举行了法国传统文化活动“法国夏至音乐节暨总经理商务鸡尾酒会”。目前,夏至音乐节已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接纳,索菲特万达酒店的夏至音乐节也依然延续传统,邀请顶尖的爵士乐队、外籍萨克斯手、外籍贝斯手与专业钢琴老师联袂演出。精致的法式传统小食,优质法国红白葡萄酒与爵士乐环绕在整个酒廊。作为成都市内唯一一家法国奢华酒店品牌,成都索菲特万达大饭店将长期举办各类丰富的中法文化活动,让每位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法式奢华。
(二)核心理念的发展(精神层)
这一层次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88年创立到1997年,这一时期万达的核心理念是“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文化的重点是诚信经营。当时的万达刚起步,其首要的目的是能活下去,牢牢地扎根在那里,所以就必须诚信经营,把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为以后的扩张打基础。
2、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4年,万达的核心理念是“共创财富,公益社会”,文化的重点是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时期万达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已经顺利地进入了大规模的跨区域发展,实力倍增,自己发展好了,这时就该回报社会了。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于是万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慈善捐助,关爱员工,保护环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
3、第三阶段从2005年到现在,万达的核心理念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文化的重点是追求卓越。这个时期的万达已成为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民营企业里的龙头企业,其发展几乎达到鼎盛,这个时候的万达面临的问题就成了,还要不要发展和朝哪个方向发展。最后的结论是万达要向世界级企业奋斗,要成为长寿企业。于是提出来“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愿景。
(三)总结
万达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有零散到系统的过程。它
能一直不断发展壮大到现在与它对文化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企业文化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现代企业已经从卖产品、买质量、买品牌,进一步发展到卖文化,已经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发展到最高层次的文化管理。有文化可以持续发展,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因,而不是短期发展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五篇: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及启示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及启示
一、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俗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了改善经济泡沫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随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日本休闲农业的特点
(一)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型
日本森林覆盖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十分重要的保健、文化、教育场所。茨城县那珂郡美和村通过招商引资,与某著名育婴用品制造公司合作,并租借给该企业20公顷的国有用林,由企业开发管理。企业在开发建造森林公园的同时,为加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倡导“育人如育树”的理念,每年在全国募集3500名新生儿搞一次新生儿诞生植树纪念活动。由于这项活动的实施,为美和村的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二)景区边缘与都市郊区型
和歌山县白滨町位于关西大都市圈区域内,距离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府驾车1小时的距离。该地区早期的乡村旅游主要依托附近的温泉、白良滨浴场、熊野古道等著名景区景点的二次客源开发民宿旅馆,以较低的价格和富有特色的旅游内容、接待设施满足游人需要,并与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相互错位,成为其重要补充。近年,随着日本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休闲农业认知度的提高,白滨町在发展景区边缘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同时,抓住机遇,发挥距离大城市较近的地理优势,建立了多处农产品直销所,旨在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和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的同时,针对乡村旅游消费的新特点,为城市居民提供当地新鲜、安全的农产品,显现了乡村旅游的绿色化,提高了当地农产品附加值。
(三)闲置农地开发利用型
饭田市是位于长野县最南端的一个不足11万人口的中心城市,东西紧挨着赤石山脉与木曾山脉。饭田市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农业历史悠久、生物资源丰富的资源特点;充分发挥该市位于日本本州的中心位置、连接东西日本的区位优势,成立南信州观光公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体措施是,首先通过发挥农业教育基地的作用吸引年轻游客群来了解农业生产,体会农村生活的乐趣,规划市民农园;吸引中老年游客群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增加农村人口流动,带动地区活力和增加人气。在此基础之上,当地政府出资修建配套设施,开发滞留型市民农园,吸纳城市居民来此创业、居住,最终达到解决耕地荒废、农家住宅闲置等问题的目的。近年,饭田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繁荣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服务业发展,增加了农户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参与性,为搞活当地农村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日本经验对于中国发展休闲农业启示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点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依托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拓展新的产业链。休闲农业作为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引导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这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及客源开发的优势之一。城市居民可以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
营管理。因此,休闲农业必须针对旅游消费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高附加值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其次,要处理好自然景与人工景的关系。与大自然拥抱,零距离的接触大自然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及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保护,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