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研究及启示
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研究及启示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会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本文简要介绍了读书会的概念及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现状,分析总结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对其读书会提供各方面支持,并在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运营与发展。
关键词:读书会 公共图书馆 美国 中国 分类号:G250
随着阅读推广工作的逐步开展,读书会成为读者广泛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能够有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还能为读者提供并拓展阅读社交平台,因而受到了民间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那么读书会便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两者本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读书会为公共图书馆拓展阅读群体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努力承接读书会的推广宣传工作,并尽其所能维护其稳定运营,通过读书会的形式,挖掘自身潜力,体现自身价值。
1研究背景及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读书会发展仍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外读书会的发展状况及成效远高于国内。国外读书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并擅长综合利用多种形式,私人机构及公共文化系统等多种组织主办交织成了相互联系的读书会网络,读书会的建立运营机制更加完善。相较而言,国内特别是大陆地区,对推广读书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十分有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读书会”并含主题为“图书馆”检索,可得到164条结果,以篇名为“读书会”并含主题为“图书馆”检索,可得到40条结果(检索时间为2014年5月9日)。其中秦鸿在《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中重点探讨了欧美图书馆发展读书会的经验,并对国内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提出了建议[1]。黄晓燕在《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儿阅读的影响》中探讨了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并建议国内公共图书馆合理借鉴。[2]周立黎在《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中介绍了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图书馆读书会的发展状况、宗旨形态及运作方式。[3]曹桂平在《台湾地区读书会面面观》中提及台湾读书会是台湾公共图书馆最常见的读者活动之一,希望大陆图书馆能够积极推进读书会建设。[4] 笔者运用谷歌搜索引擎,分别以“public library reading group”和“public library book club”检索,在检索结果中选择浏览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等22家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主页,并简要访谈了西雅图图书馆、纽约图书馆、堪萨斯市图书馆等几家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关于该馆的推广读书会的政策,以期能够更加直接且全面地了解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发展、运作及经营。
2读书会概念及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发展现状 2.1 读书会概念及历史
读书会,也可称为读书圈,英文名称主要有:reading group、book club、book circle、book discussion club等。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最早起源于瑞典,依据瑞典官方成人教育公告(Adult Education Proc-lamation)的解释,读书会是指一群朋友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或议题,共同进行的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5]换言之,读书会可以理解为一组人参与的互动式的阅读形态,参与者不必具备过高的专业背景,可凭借共同的兴趣爱好丰富自身经验。
卡兰德(N.D.Kurland)曾以瑞典的读书会为例,指出读书会的特性在于:读书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团体研读,参与者通过互相讨论彼此帮助,目的是理解和相互启发;虽然有阅读计划和研读素材,但并没有固定的知识或材料,也没有达成的特定目标,自愿参与,聚会时间和地点以参与者方便为原则。[6]
读书会是一种非正式的、相对松散的社会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类型和模式。[7] 其中,按读书会的组成方式可划分为社区读书会、族群读书会、主题读书会和书目读书会等。而按读书会的传播方式划分,又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面对面读书会(face to face book club,简称f2f),即传统形式的读书会;(2)网络读书会(virtual book club,也称虚拟读书会),可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的。非经营性的即为面对面读书会的网络拓展延伸,其目的本质与传统读书会相似,而经营性的多是以订阅图书为基础的“书友会”,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3)电视读书会(television book club,也称电视读书节目),借助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平台定期播放讨论读书的节目,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奥普拉读书会(Oprah’s Book Club)等。
2.2 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发展现状
纵观世界各地发展情况,美国在的读书会推广及运营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自17世纪中叶安·哈金逊成立美国第一个读书会以来,200多年间,美国各种机构和个人团体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会,美国至今约有超过1723万人口参与其中。[8]其中,美国公共图书馆主办的读书会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其覆盖范围广泛,推广形式多样,功劳不容小觑。
如在21世纪初期,西雅图图书馆就称拥有四百个读书会;在过去的五十多年当中,全美国有超过一百三十多万的儿童加入了德克萨斯图书馆读书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儿童读书会群。甚至于2007年,美国几家大的图书馆还在妇女全国读书协会的赞助下,联合呼吁全国图书馆将每年10月设立为“全国读书会月”,足见美国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3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其读书会运营提供的帮助
美国公共图书馆一直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服务更多读者、支持全民阅读、发挥馆藏价值为宗旨,成立并完善读书会机制。在读书会组织运营过程中,无论是资源的提供与整合,还是有效的管理、指导,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1提供充足资源
美国公共图书馆积极组织成立读书会,并提供充足的资源。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为其下设的读书会提供足够数量的读物及影印本,以方便其开展阅读、讨论活动。如普林斯顿图书馆要求读书会至少提前两个月上交的阅读书目表格,并据此来为读书会提供阅读材料[9]。诚然,大多数美国公共图书馆会建议读书会选择馆藏读物,以此来制定推荐书单并针对每一个题目编辑制作“阅读素材箱”(“Book group Kits”)。如朴茨茅斯图书馆提供的每个素材箱中就含有10-20本图书,一篇引导读书会讨论该书的指南,一些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10]亚利桑那州的梅萨图书馆的每个素材包上均标有所含书籍数量以方便不同人数的读书会选择,读书会可以在申请后自行影印,素材箱全部保存于主馆,但可从邻近的分馆归还,同时梅萨图书馆也明确了对该馆素材箱管理规定,延期归还或丢失都会有相应的赔偿罚款。亦有图书馆将素材箱延伸至网络环境中,伊利诺伊州的尚佩恩图书馆就将推荐书单和素材箱巧妙结合,将书籍概要、作者背景与讨论问题融合到一份指南文件(pdf格式)之中,读者可在浏览推荐书目时直接下载该指南,更加利于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推荐馆藏图书更加充分地利用馆内资源,并可通过读书会推广宣传现有图书,书不在藏,书尽其用。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会合理安排时间,为读书会定期开展的主题讨论活动提供充足场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图书馆就在网上公布了2014年该馆各读书会的时间安排、讨论书目及活动地点,条款清晰的同时也使不同读书会的特色更加直观,可吸引更多潜在读者的加入。尽管图书馆场地限制,多数读书会只能选择在馆内进行讨论与学习,但会强化讨论的会议化、正式化,促进读书会成员的交流与沟通。
3.2提供适时指导
通过咨询和阅读相关章程,可以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其读书会提供的服务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①图书馆内服务人员:强化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并重点培养专门负责统筹该馆下设读书会的馆员及部门。大部分美国公共图书馆都讲读书会工作与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相结合,当读者存在疑惑时都可通过FQA或者Ask a librarian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往往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咨询读者更适合那个读书会,足见出馆员对此读书会相关工作的了解和熟悉。如西雅图图书馆关于读书会页面的最下方就设有提供更多信息的多种方式,其中包括参考咨询馆员、电话联系和邮件沟通等方式,笔者以调研者的身份亲身咨询了该馆的馆员,并得到了相关解答。部分图书馆也会要求志愿者来管理维护读书会活动,如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蒙尼卡图书馆,但他们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都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②读书会成员:读书会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组织,针对组织结构,美国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具体培训指导可为对一般会员和领导者两部分。这种培训形式往往是通过PDF文件或者具体网页的形式,分条目列出,可谓是事无巨细。如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文件就是以“如何进行第一次读书会讨论”开始,细致到“如何选择一本书”、“该书结局不明确应该如何做”、“有哪些适宜讨论的问题”、“脱离书的限制还能想到哪些”“如果不喜欢这本书该如何参与讨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所使用的读书会会员培训文件培训规则有许多相同互通之处,这不仅体现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化、标准化,也十分便于他乡读者打破地域限制快速融入当地读书会。其中,有些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文件中还会辅以具体的实例,以便于会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外,公共图书馆会为读书会的组织者培训“领导”技巧,并有开设相关的讲座和课程以推进读书会的开展。
3.3落实监督管理
美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一种认识,即读书会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因而公共图书馆有责任管理监督读书会的运营。由于美国公共图书馆之间往往具有“以点带面”的关系,总馆和分馆的权责明确,并且相互配合。多数图书馆读书会成员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社区位置就近加入相应分分馆,而总馆关于读书会的管理、宣传与展示也多以读书会的具体位置及所属分馆来归类划分。如纽约图书馆、达拉斯图书馆、堪萨斯市图书馆、阿灵顿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均对读书会进行明确的地域划分,读书会的详细信息科通过咨询分馆来获得,其活动也基本由邻近分馆承办。在每个读书会确定具体讨论日期和场地后,图书馆会定期检查读书会是否开展相关的讨论活动,并配有专人监督管理。如果未能按时开展,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长时间未举办有效讨论的组织可能会面临解散的危机。及时的监督管理可以督促读书会成员克服一时的惰性,并坚持阅读,有效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运行及长久经营。
3.4优化信息整合
美国公共图书馆擅长优化整合读书会相关信息和阅读成果。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网页上都设有读书会的专区。为方便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会,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会将下属读书会的面向人群、组织简介、讨论时间以及领导者的邮箱地址等基本信息以列表的方式明文写出。图书馆亦会总结读书会的个性化需要,为不同读书会提供不同的可选书单。读书会的阅读讨论成果,经图书馆整合后会以展览、网站推荐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在激励读书会现有成员的同时吸引新成员的加入。伊利诺州的斯科基图书馆就在线上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各图书会讨论过的书单,并按照字母排序,包括书籍的题名、作者以及讨论的年份,充分显示了该馆读书会的历史与当地读者的阅读素养。普林斯顿图书馆会将讨论的书籍以图片滚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更多读者选择阅读。
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运用多种形式,将各类读书会有机结合。传统的图书馆读书会多以面对面读书会为主,而今通常会将两者相结合,借助网络读书会加以延伸和推广。哥伦比亚图书馆的“Twenty Thirty Something Book Club”读书会就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网络页面,读者可以通过该主页申请加入该读书会,并根据主页通知参与当天的讨论。公共图书馆也会开设专门的网络读书会,为没有固定时间参与讨论的读者提供虚拟服务。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就为工作忙碌的人群建设了名为“The Reader’s Den”的网络读书会,尚佩恩图书馆会根据读者所填写的个人阅读偏好为加入“E-Mail Book Club”的成员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书单。
4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当前我国民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读书会,但他们多倾向于与咖啡馆或书店合作。其推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十分单薄,为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有力支撑,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本质价值。
4.1加强宣传力度,寻求政府支持
组织专题讲座等宣传活动,促进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群交流沟通,提升广大读者的终身学习意识。把握宣传契机,如可利用世界读书日、读书节等时机,结合时代主题,展示读书会成果,吸引潜在人群。充分利用资金、资源,合理优化整合,开辟读书会专版,借鉴他国读书会经验,推荐相关书籍。公共图书馆也可与社会其他机构如学校、企业等共同合作开展读书会项目,拓展合作伙伴,提升社会地位。在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的同时,增强社会影响力,以求获得政府的重视与帮助,加大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中国图书馆学会及阅读推广委员可针对我国读书会现状明确标准,统筹指导各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的运营及发展,也可借鉴美国“Let’s Talk About IT”系列活动,自上而下开展全国性的阅读和讨论计划。
4.2转变服务理念,合理分工合作
我国公共图书馆应以“努力促进全全民阅读”为目标,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为读书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高效服务。其中包括必要的活动场所,丰富的阅读材料,合理的监督管理,适时的培训指导。同时,在推广读书会初期,可由资源相对丰富的省总馆先行开展读书会活动,并总结经验,为各分馆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待随着读书会机制逐步完善后,可根据行政地区的划分,合理安排省总馆与地方分馆的工作,优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当地的读书会,实现阅读和沟通的统一。
4.3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在线平台
读书会的形式丰富多样,侧重主题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就传统面对面的读书会而言,可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开展多样的读者服务,如面向儿童的故事会、面向成人的读者沙龙等等。通过有效手段,整合学习小组、英语角的组织,促进其发展成为完善的读书会。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参考英国“读书会指南”(ReadingGroupGuide.com)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读书会;把握新型社交工具,如博客、微信、QQ、豆瓣等,建设新型虚拟读书会,加强读书会的沟通和交流。
4.4提升公共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
馆员的服务观念和业务技能是影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两项重要标准。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培养其服务意识。使其能够快速熟悉了解读书会相关工作,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成为读书会中的协调者,组织引导读书会的运营,帮助读书会营造活跃、自由、热烈的讨论氛围,为读书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5结语
读书会作为公共图书馆推广阅读,提升社会阅读风气的有效手段,其意义不仅体现于读者个人,还体现在社会建设。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阅读素养,更有利于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场所及馆藏资源,图书馆的读者和图书借阅率都会增加,读者亦会借此拉近与图书馆的距离。希望我国公共图书馆能够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经验,深入探索公共图书馆读书会运营方式,利用自身优势为广大民众提供阅读交流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秦鸿.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图书情报工作,2013(6)88-92,142 [2] 黄晓燕.美国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儿阅读的影响.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8):83-88 [3] 周立黎.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图书馆论坛,2010(10):125-127 [4] 曹桂平.台湾地区读书会面面观.图书馆学研究,2009(10):67-70 [5] 余政峰.读书会的团体动力因素之研究〔EB/OL〕.〔2009-11-17〕.http: //
第二篇:美国公共图书馆介绍
美国公共图书馆介绍
中国大陆的图书馆都大同小易,那美国的图书馆有什么不同呢?回国探亲时去看朋友,前脚告辞,后脚朋友的爸爸就问:“她在美国干什么呢?”朋友答:“在图书馆工作。”老人愤然:“中国就没有图书馆了吗?!”朋友当笑话讲给我听,我被老人的逻辑绊住,一时语塞。等我把时差倒完,就反应过来--我其实有话回答那位老爸:虽然不能说“中国没有图书馆”,但中国的图书馆,与美国的图书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刚到美国时,并没想在公共图书馆扎根,以为过不了多久自己就会跳槽。未料,两三年后,我已死心踏地要为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鞠躬尽瘁了。
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估计,全美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大大小小共有9220多个。我供职的这一个,是新泽西州南布镇公共图书馆,最草根的那一类。不止是“图书之馆”,美国图书馆对于民众而言具有四项功能:
首先是信息功能
相对于“图书之馆”的概念,近十余年来,公共图书馆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编目、检索到出纳的全部电脑化、网络化,图书馆内所藏的,已经远远不止是图书,更大范围的信息来源还包括联网的资料库。以往的图书馆里满目书架,因为图书怕晒,屋里黑洞洞的;现在的图书馆则变得房间亮堂堂、设备亮闪闪了。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和各种参考书越来越少,电脑越来越多,而且每一台都通过网络与其他很多图书馆的查询系统和专业资料库连通--所以美国没人开网吧,到图书馆上网,全是免费的。
我们图书馆的藏书量保持在十几万册左右,新书的上架和旧书的下架是不断的流程。和大学图书馆不同,我们购进的书刊大多比较通俗、实用、畅销,学术书籍极少。常见的实用型书籍有电脑教材、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法律常识、语言教材、家居的美化和装修、各国食谱、健康与保健、世界各地旅游手册,甚至电话簿,全国各州各城市的地图册,乃至汽车价格大全。
居民有任何信息方面的需求,都先奔图书馆。每一个专业图书馆员必须熟知查询各种信息的各种渠道,人们可以一进门就把问题甩给我们,不找到答案,我们不能算完事。本馆没有的资料,我们便通过网络到他馆借调,调来以后马上电话通知读者来取,三天不来取,就流向下一家。
更多详细阅读》》》
图书馆也担负很重要的教育功能
在国内概念里,图书馆与学校是井水不犯河水。而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与当地公立中小学校却是井水通着河水。学校的老师们会特地把学生撒到图书馆,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作某项“研究”;图书馆里也有专门辅导青少年阅读的馆员,哪所学校布置了哪项作业他们都门儿清,等于是学生们的校外老师。
美国中小学生下午三点就可以离校,少男少女便三三两两来到图书馆,查资料做作业、看课外书。记得女儿刚到美国的时候,老师要她对全班同学讲讲中国小学与美国小学的异同。她一听傻了眼:初来乍到我没资料啊?老师也有点惊讶:当然要去图书馆查呀!于是女儿下了课就去了图书馆,攀上爬下查个不亦乐乎。她体会到了乐趣,从此爱上了图书馆。
暑假更有三个月之长,也是图书馆的旺季:学校的“夏季读书计划”,全靠图书馆来实施。学校出具阅读书目,让孩子们阅读马克·吐温、菲茨杰拉德、狄更斯、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等传世作家的经典着作;图书馆则照单买书,还要设计各类“读书有奖活动”、提供场地、筹办奖品。前年,负责组织“读书有奖活动”的同事芭芭拉向大家求助,希望捐献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奖品。我想起家里藏有一套袖珍文房四宝,论分量尚不足以放在书桌上,收在壁柜里好几年了。想到他们美国人很难得到这样的物件儿,一咬牙我就把它捐献了上去。芭芭拉一见,惊喜莫名:“一等奖的奖品有啦!”我赶紧按住:“悄言悄言,快收起来藏好,我再没有第二份啦。”
更多详细阅读》》》
居民的娱乐需求也有部分可以在图书馆得到满足
公立图书馆的图书,通常分为非虚构和虚构两大部类。虚构类,就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小说。图书馆每星期贴出本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供读者在借阅时参考。很多读者是冲着自己喜欢作家的名字、不管内容去追着阅读的。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按照各种畅销榜、按照本地读者的脉搏,不停地给读者购买这些小说。在满足大众通过阅读而娱乐的意义上,图书馆和电视台、电影院无异,除了书刊外,图书馆还提供大量的DVD影碟和音乐 CD等娱乐产品。
喜欢看外国电影的居民,守着公共图书馆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图书馆里每年都会举办“国际电影节”--连续几个月,每星期放映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外国优秀影片。我就是在这些电影节里,看到了国产片《十七岁的单车》《一个都不能少》等,坐在观众当中我不免有些得意:“你们谁能不看字幕就听懂电影里说的是什么?”
更多详细阅读》》》
第四是公益功能
作为市政府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机构,代表社会对弱势群体传递关注。这种关注,不只体现为对乞丐和无家可归者敞开大门,更体现为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提醒社会:应该对病患、智障、犯罪受害人、新移民等弱势群体的处境加深了解。
新泽西州自闭症患者的比例很高,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自闭症患者提供服务,也是本州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图书馆就组织过多次面向自闭症患儿家庭的讲座,我自己关于自闭症患儿的知识,就得益于某次讲座中播放的影片。定期接待智障人士,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机会接触常人社会的运作,也是我们图书馆的任务。有时候,给这些人安排简单活计,比我们自己干还要麻烦,可我的同事们永远表现出足够的耐心。
为新移民举办免费英语辅导,为全职妈妈们举办活动,就更是图书馆的家常便饭;每年到了报税时节,公共图书馆又成了居民领取各种税表的地点。本地的民间组织如果需要活动场地,经过事先登记,只要是非营利的,图书馆都可以免费提供。有好几次,华人朋友们在周末举办文化活动,就是通过我在图书馆登记了会议室而举行的。
习惯了热闹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之后,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期刊时,我就没有了置身图书馆的感觉;倒是在西单逛图书大厦时,才重拾在我们图书馆里的痛快:谁想进来谁就进来,全部开架,书都是新的,想看哪本就看哪本,从早9点到晚9点,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更多详细阅读》》》
形形色色的图书馆员
新泽西是移民大州,人口多元。以我们镇为例,4万多居民中,白人约占65%,黑人占7.5%,亚裔占18%左右,其中华裔约有4%。出生在外国的居民高达20%。反映到我们图书馆里,雇员也来自五湖四海:印度、德国、波兰、俄国、希腊„„别的好处先不论,双语人才济济,英语之余,不乏精通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波兰语、中文者,就连印度众语种中也能通好几种。出生地越是多元,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见识对其他人而言就越为新鲜,几乎每一天,我都能从某个人的某段谈话中得到点新东西,可谓“一人行必有我师”。
图书馆员纵分成两大阶层:上级是“专业图书馆员”,下级是“助理”人员。当个专业图书馆员说难也不难,门槛就是要有图书馆信息专业硕士学位。说不难还挺罗嗦:这个学位,必须是“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硕士学位。美国本科没有图书馆专业,硕士为其起点。说起来我挺惊讶:全美数千所大学中,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系一共不到60个,很多州只有一个学校具备此资格。但没有这个学位,哪怕拥有其他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都白搭。
如果要在公共图书馆工作,还需取得州政府发的“公众服务资格执照”,证明你不仅有学问,而且有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助理人员的要求则简单得多,只需高中毕业,所以我们馆里的助理,一般以附近居民为主--高中毕业的人才,犯不上满世界去找。雇佣本地的纳税人,正好“肥水不流外人田”。
除了这两大级别拿薪水的雇员,给图书馆干活的还有一群义工。他们多是附近居民,热爱图书馆,自愿为图书馆出力,不要报酬(所以也就不用什么学历、资格了)。图书馆里的事情和家务事差不多,越勤快事越多,永远也做不完,有时候还真是仗着义工来帮忙呢。有个叫曼纽的80岁老翁,每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必来我们图书馆干活,风雨无阻,人还挺幽默。有时候我闷头干活半天顾不上说话,他就来一句:“他们说得没错,你忒不好玩儿了!”
义工也有非自愿的。一些犯了轻罪,如酒后驾车被吊销驾照者,或偷卖毒品的从犯初犯之类,被罚到图书馆来做社区服务。要是哪天一进门,见一个年轻力壮彪形大汉,正坐那儿低眉顺眼地闷头干活呢,大概就是被罚的义工了。但没人歧视他们--人家来是帮我们干活的嘛!不过人在受罚时难免有矮人一头的感觉,他们都态度恭谦,活儿也干得特好。
有一回,馆里买了一批俄语书,由我负责把它们编目存进电脑,可我一个俄语字母也不认识。老天有眼,恰在此时一位俄国移民犯了事,被罚下班后来图书馆帮忙翻译,结果人家那笔印刷体写得那叫漂亮,翻译得那叫清楚,倒让我受宠若惊得不知如何报答。
更多详细阅读》》》
全靠纳税人养活
一个城镇的公共图书馆,是当地政府直属机构,通常建在紧靠市政府的地方。我们图书馆也不例外,从市政府出来一拐弯,就可以看见: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基本是同一模式,一眼就能认出。
图书馆的经费,90%以上来自市政府每年财政拨款;而市政府的钱,来自当地拥有住房的居民缴纳的房地产税。新泽西州是个高收入、高地税、居民高学历的地方,典型的“中年人的战场”。房地产税之高,名列全美前茅,尤其是好学区,地税比南部州郡高出两至四倍。因此人们退休后往往从这里“战略转移”,搬到南方颐养天年。南布镇就比较典型:全镇49%的居民有大学学历,20%有硕士以上学历,但老年人还不足10%。房地产税居高不下,对于图书馆来说,却是有利因素--图书馆经费、馆员的工资都水涨船高。金融海啸那么大的冲击,到了我们这里也风平浪静。虽然,市政府也会以“经济不好”为由削减各类预算,但每年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并未减少,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还略有增加。
图书馆经费还有其他辅助来源:州政府的相关补助,各种基金会或组织提供的专款和奖金,以及民众和企业的捐款等。这几项来源比例不大,即使因经济因素而减少,也影响甚微我们这个城镇有4万多人口,图书馆的经费是每年200多万美元,约等于每个居民每年贡献50美元。因此,本镇居民每人都可以获得一张借书证,凭证借阅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使用图书馆的会议室和场地,参加图书馆的活动等等--全是免费。
图书馆大门对所有人敞开,所有书刊全部开架,是不是本镇居民,有没有借书证,都可以自由阅览。不同的是,外乡无证者只能在馆内阅览,不能外借回家。例外也有:那些在本镇上班的外乡居民(没在本地交房产税),可以办一张收费借阅卡,年费正好是50美元--付过这笔钱后,便可和本镇居民享受同等借阅待遇。
第三篇:美国公共图书馆
字号:大 中 小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也叫社区图书馆。据“公共图书馆是文化纽带”一文的介绍,“1848年,美国第一家免费、面向公众的、由政府税收支持的波士顿(Boston)公共图书馆正式建成使用。此后,其他州也纷纷效仿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到1998年,美国已拥有8964座公共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公共产品’”。据《2003年美国统计摘要》数据显示:2001年,全美共有13万全职员工工作在9000多个公共图书馆。截止2002年,在美国图书馆从业人员中,23%的人已经拥有图书馆专业硕士学位,因此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服务非常专业。但图书馆管理员职位的工资并不高,因此,从业人员的年龄都比较大,而且许多人原来是从事其他专业的。”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非常多。用陈春梅的文章“从美国公共图书馆看服务的务实精神”里的例子来说,“旧金山市位于美国加州,人口大约77.7万(相当于北京西城区人口),面积119平方公里(约是北京朝阳区面积的1/4),是美国人口比较集中的一个城市。在这样规模的一个城市里,除了位于市中心的旧金山公共图书馆总馆,还有27个均匀地散布在各个公共的分支图书馆,相当于每4.2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一个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人均享有量是每2.9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这还不包括市区内各类大、中、小学校的自设图书馆和私立图书馆。图书馆一般都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段,彼此间的距离也比较合理,真正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便民宗旨,即使不开车,也可以乘交通工具方便地前往各个图书馆。公共公共图书馆星罗棋布地坐落在市区的各个角落,无论市民的居住地如何变迁,基本上都可以在离家2公里左右的范围内找到一个图书馆,图书馆在市民的生活中可谓如影相随。”
董越超的文章介绍说,“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政府拨款是公共公共图书馆经费的主要来源。2002财政的数字显示,该全美公共图书馆经费总计77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拨款占0.7%,州政府拨款占12.8%,地方政府占77.1%,其他收入占9.4%。政府的支持都来自税收。依照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一个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于该公共。以俄亥俄州(Ohio)为例,公共图书馆的经费70%来自州政府的拨款,而州政府拨款来源于个人收入税。根据州立法,全州个人收入税的5.7%将直接用于公共图书馆经费。二是社会捐助:美国很多公共公共图书馆都是钢铁大王卡耐基(Andrew Carnegie)捐助的。从1886年到1919年,卡耐基共捐助了5600万美元,在全美1400个公共建立了2000座图书馆,其中绝大多数是公共图书馆。当代美国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对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慷慨解囊。1995年起,微软公司就开始探索图书馆上网的解决方案。1997年盖茨和夫人一起设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该基金用于低收入地区公共图书馆添置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按计划,基金将为此在五年内投入2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价值的设备。如今,美国98%的公共图书馆都已向读者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三是罚款和收费收入:收费主要是复印,打印等服务收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预算都是向公众公开的。收入、支出都有详细的帐目,人人都可以查阅、复印。为解决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图书馆组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茅于轼老先生写了一篇“美国游记--和谐社会的切身体会 ”,说在公共服务中,他“最喜欢的是那儿的社区图书馆”可惜他没有给出照片来。我到附近的一个公共图书馆里拍了一些相片来,印证一下他的印象。
这是我居住的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因为树木太多,只能照出一半的建筑。这个公共图书馆向所有人开放,任何人可以在在馆中自由阅读。只有当你要借书回家时才需办理借阅卡。办理也非常方便,只要出示水电费或房费的收据,以及在本市收取过邮件的凭证(信封皮),表明你是住在这个城市的,就可以免费申请办卡,也不需要押金。我的卡丢过一次,补办时也只要一美元的手续费。
这是图书馆的后面。也只是照出了一半建筑。后面是一大片空地和一个湖,那里是社区公园。从图书馆的窗户向外望去,风景很好。许多人借完图书后就到公园里去休息,孩子们特别喜欢那里,因为有许多滑梯之类的东西。公园当然也是免费的。以后我可以再介绍美国的社区公园。
走进图书馆的前厅,还没有正式进入图书馆之前,可以看到一些橱窗。这个橱窗是一个有关生态环境的公益广告,由非营利组织“Tri-City Ecology Center”主办的。
图书馆会举办各种专题的讨论会、读书会、新书朗诵或签售等活动,别的社团也可以在这里租用这里的屋子举办各种活动。这里看到的是由图书馆提供的转门给老年人的学习计算机的免费培训,包括因特网、电子邮件、打字、计算机基础等,从1月19日到5月24日每个星期六一次。我还见过卖书的活动,印度人的集会,中国人的集会,有一次是美国人和中国人搞的一个中国民乐。它真是提供社区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这里可以得到免费报纸、各种传单和广告,多数是英文的,仔细看还有一份中文的,是那个什么功团体办的。还有各路公交车的时刻表。以前图书馆还提供报税的表格,现在政府裁减经费就给取消了,反正大家都可以到因特网上去下载打印,甚至就在网上报税,不用纸印的表露。
这是进入图书馆之前的旧书销售书架。这里没有人看管,如果你想买一本书,只要按照标的书价往那个小木盒里扔钱就行了。价格从五毛到三元不等,多媒体的就会要三元。这些书并不一定是图书馆淘汰的,而是有人捐出来的,图书馆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一些钱。听说公共图书馆有一年一度的旧书销售(book sale),就是把图书馆里不再保存的图书拿出来减价销售,我没有赶上过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的销售,但相信这样的机会是不应该错过的。我以前写过的“ 清朝北京照片:慈僖第一次会见外国人”和“ 一组外国人拍摄的1970年代的北京照片”就是取材于一家大学图书馆淘汰的书。那本画册才花费了我五美元。我有一个朋友家境不好,但她有幸从公共图书馆的旧书里得到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她的两个孩子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销售时价钱非常便宜,从5毛起价,最多两三块钱,图书馆还给你个口袋。有时甚至是装满一口袋收几块钱。一般人很多。你要放眼一溜,先抓上一口袋再决定是否要,以免被别人抢走。
图书馆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提供了不同的图书借阅和音像磁带借阅服务。馆内也以此为标准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儿童活动阅览区。我们先来看看儿童阅览区。这是一个儿童阅览室,有一个小孩读书的雕塑,窗外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社区公园。
这是儿童藏书和阅览区的专门面向的服务台,远景左边是给幼儿提供的阅读区。右边是给大一些的孩子们的。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供儿童参与的故事会,并经常为孩子们发一些小奖品,鼓励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这里有许多给孩子们准备的计算机,可以玩游戏,上网,找书等。有一位家长在专心致志地看孩子玩游戏,另一位家长则在那里看报纸。墙上贴着一家中国人办的学校“育才中文学校”的作品(绘画和书法)。家长看了之后就会考虑送孩子上这所学校了。墙上的内容会经常更换的。
这就是幼儿阅读区,那里的图书以图画为主,椅子都小小的,书架矮矮的,还有玩具(拼图游戏、积木等)。图书看过之后不必放回远处,有义工来做这件事。小东升小的时候,我们带他到这里来给他讲故事,再找几本书借回家。过节的时候注意借有关那个节日的书,比如圣诞节时,借跟圣诞老人有关的书,感恩节时就找与火鸡有关的书。还有数数的、认字母的和认图形的书,都非常好。
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供儿童参与的故事会、唱歌、做手工等,并经常为孩子们发一些小奖品,鼓励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假期里还会安排特殊的项目。有活动时,这件屋子里会坐满了人。
所有借阅书架都是开放式的,借阅者可以先从电脑上按照分类表查找所要书籍的编号,然后到相应书架上寻取,最后在前台办理借阅手续。普通图书和音像品没有数量上的明确限制,借阅时间是三周,快到期的时候图书馆会发电子邮件提醒。如果时间不够还可以续借,除非有人在等着借你要的书。如果过期未没有还回来,你就要交罚款了。罚款也不多,图书一般一天是10美分,音像品要更多些。罚款不是目的,督促大家还书才是目的。
成人阅览区很宽敞。服务人员和蔼可亲,管理人员都需要图书馆专业毕业。我们这个图书馆是两层楼。楼上是比较专的书和工具书。一会儿我们再看二楼。
上一张照片太黑了,再来一张。这些都是一楼的成人的书,是非小说类,比如人物传记等。左边是老人专区。
这是一楼的报刊杂志阅览室,实话说,自己完全没有必要订报纸,这里各个大报都有,中文的报刊《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这里都有。再下一行是杂志,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实在没有时间去看杂志。
这是外语图书区,中文的占了两个书架。中文书籍里繁体字的比较多,而且是竖版的,我不习惯。不过,现在逐渐地多了一些大陆的书籍和港台的横版书籍。我们这个图书馆的中文书不算多,南湾圣何西(San Jose)的中文书要多许多。
这是一个画廊的专柜 ─ 吴宜真书画苑(Ichen Art Studio),我知道吴老师是从台湾来的,她的画挺不错,现在在这里展出显然是在招学生,快暑假了。因为是中国人的,所以把这张照片选进本文。
这张照片是在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道上拍的,可以看出这里窗户明亮,还有一些艺术品悬挂在空中。这里的图书馆多采用库藏与阅览区合一或紧密相连的大开架、大通间格局,讲究通风、采暖、采光、进出便捷(多无围墙)和绿化,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和标识,处处体现著图书馆的人本理念。
现在我们上到了二楼。服务台上悬挂着“Reference”的牌子,表明这里是参考书、工具书区。工具书是不能借出图书馆的。这里有各国地图、百科全书、公司的产品目录、公司的通讯地址、各州电话簿、专利、语言等各种资料。我的一个做买卖的朋友就可以在这里找到他需要的厂家。
美国图书馆有一个特点:有一些专门为小组讨论准备的小屋子,很多人喜欢在里面学习,这样可以集中精力,说话时也不会吵了别人。
这些人正在上网,有点象国内的网吧,但不收费,也没有网警盯着你。你可以尽情地在因特网里翱游。不过有一条要注意:如果你要进入你的银行账号可能会被人窃取密码。有人可能会在公共计算机上偷偷地装一个截获密码的软件。当然如果图书馆把安装软件的许可给取消了并有防病毒的软件就应该没有问题。上机之前最好问一问。
这里是中学生专区(Teen Area),这里有许多报考大学的资料和找工作的资料。其实来这里的人不是很多,因为平时阅览的书都在一楼呢。
你如果在计算机里找到了所要的图书,但发现它被别人借走了,那没有关系。图书馆可以保证不让续借,等书回来以后放到这里,写上你的名字,这时只有你能借这本书。当然你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来借,等久了不来,那么就算自动弃权了。
这个是办理借书的扫描器,馆里有好几台。当你选好了所要的图书,就拿到这里来办理借书手续。你可以选择英文或中文。我想一定是有太多的中国人而且不会英语,所以才专门提供中文的。选好语言后,把自己的图书卡放在扫描灯下,然后一本一本扫描你要借的书就行李。全部办完之后会给你打印出一个图书的单子,你可以检查一下确保无误。如果书太多拿不了,可以到前台去拿一个塑料口袋。一般是没有人管理的,除非你遇到了麻烦,比如有时候斑马线读不出来或失踪了。
这是流动图书馆,它会定期到一些固定的地点办理借书,方便读者。另外,美国各个州之间的图书馆都是彼此联网的,所以,如果你想借阅一本书,而你所在的公共图书馆没有这本书,那么,他们会将你的借阅申请发布给所有联网的图书馆,然后,免费从其他地方的图书馆邮寄给你。而当你需要归还此书时,只需将它还到离你最近的公共图书馆,他们会将还此书自动归还到它所属的那家图书馆。
如果你来还书的时候发现图书馆已经关门,你可以从这个窗口把书还掉。这不但免得你再跑一次,而且如果你的还书日期是当天的话,不会算你逾期,只要工作人员在第二天收到了就行了。唯一不便的是如果你需要再借新的图书的话,你必须再来一次,谁让你来晚了呢。我们这个图书馆只有星期日休息。其实以前连星期日都开,但现在政府缩减开销就改了。
根据维基百科,“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总共3000家公共图书馆中有600多家全年无一份购书经费,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影响了生活质量。”看来我们向美国 可以学习许多东西。
第四篇:美国大学校长领导力开发及启示研究
美国大学校长领导力开发及启示研究
长期以来, 领导能力开发方面为社会各领域培养人才的大学忽视了自身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开发。大学校长不仅对大学而且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开发他们的领导能力对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美国大学发展的经验, 我国大学应高度重视校长管理与领导能力的开发。
大学校长和各层行政管理人员是一所大学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提高学术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在于开发和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水平, 但从学术组织的有效运作角度讲,领导和管理的水平却制约着教师学术生产力发挥的程度。因此, 如何开发大学的领导与管理资源, 越来越成为现代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结合当代美国大学在这一方面的实践,本文尝试从大学校长的遴选与培训角度探讨当代大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问题、改革措施、影响及其意义。
一、培养自身的高级管理者是当代大学发展战略的要求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 在推动知识进步的同时也为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提供着引领本行业发展的领导者。然而长期以来, 大学却没有注意到下列现象: 大学在为社会培养领袖的同时忘却了自身领导者的培育。例如, 美国学者格林在其主编的《新 时 代 的 领 导 者 : 为 了 高 等 教 育 的 战 略 》中指出: “大学宣称自己是为社会培养领导者的事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院校很少系统地关注培养自己的领导者。„„学院和大学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组织;一所典型的院校可能将其 60%的运转资金投资于人事。然而, 我们很少投资于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当危机时代来临时, 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开发资金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曾经专门研究过美国大学校长过渡问题的两位学者詹母斯马丁和詹母斯塞母尔斯也指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尽管相当数量的时间被用来使新学生适应我们的院校, 但很少有思想被用于为我们的高级领导设计一个定向或者入门过程。”
可见,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大学本身都忽视了原本早已在工商业组织中存在且应用的人力资源开发。在美国,受公司法人团体文化的影响, 企业领导者的遴选和培训工作早已成为美国公司生活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高等教育系统中, 大学因其特殊的组织性质而对公司性质的遴选和培训迟迟不感兴趣。直到近一二十年来, 随着经济资源短缺的束缚日益严重, 大学才开始在领导者开发上由被动向主动过渡。
为什么美国必须开发大学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管理者? 其中原因之一是,近年来, 美国大学校长领导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来以学者为主的校长身份随着外部资源的短缺和信息技术的挑战而发生了变化, 董事会通过猎头公司遴选的人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大学以外的部门。随着公司企业组织中的人进入大学校长职位, 大学在运作方式上发生了类似商业组织的行为。表现之一就是, 大学校长在做出决策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员、学生甚至校友参加讨论并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后才能做出决策的做法, 校长必须及时做出相关决策、以便为学校的发展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如在战略规划方面,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大学校长领导不得不考虑到高科技对学校产生的冲击。近一二十年来, 美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大学校园的信息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 高校需要投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 进行昂贵的信息技术建设便成为大学校长面临的一个新挑战。面对这种富有高风险特征的战略规划, 大学校长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做出及时的战略性决策, 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大卫沃德等研究指出: “当高等教育领导者没有从事信息技术决策或没有将信息技术视为功能性领域执行者的一个关键责任时, 他们的学院和大学将错失战略性地利用技术的无数机会, 校园将做出不明智的投资,院校财政将受损于信息技术上的花费。”③因此,企业家型的校长 “必须拥有知识基础、技术技能和信心、勇气与能力, 以传达出在信息技术决策上的战略性后果。”④另一个原因是, 来自商业组织或政府机构的人当选为大学校长, 也要求大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这部分人认可原来公司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生产力提高和领导能力提高的作用, 因而在董事会的支持下他们愿意参加各种校长培训活动。与此同时, 由于他们在进入大学前缺少必要的关于学术组织的了解和相应的领导经验, 所以, 董事会、美国的教育中介机构或组织也认识到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化培训和领导能力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对大学发展的紧迫性也是十分明显的。现代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多重目标和功能的复杂组织, 各利益相关者往往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向大学领导者提出各种要求, 使大学更加像一个有组织的无政府机构。利益冲突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使得大学校长处于冲突的漩涡。领导这一复杂的组织, 对其领导者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而, 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复杂化要求大学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从外部环境的压力来看, 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纪之交,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 “在生物医药、通信交流、信息技术、替代性能源资源、新材料、自动化、全球化方面的革命性进步”。这也是大学本身正在做的事情或正在经历的冲击。如果说丹尼尔贝尔等人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在当时还仅仅是一种新颖而又令人感觉陌生的观念, 那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则更加清晰地体现出 “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一种科学思想从诞生到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技术所需要的时间极大地缩短。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以指数般的速度进行。知识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 生产知识的大学在 “后工业社会”已从边缘走向中心。这是一个以 “变革”为重要旋律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 速度超越了时间的重要性,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各个领域面临的挑战。或许可以说, “变革”已成为时代唯一不变的事物。用密歇根大学前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的话来说就是: “现代社会最能被预见的特质就是它的不可预见性。”“变革的速度第一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主题。”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学领导者面临的挑战。技术变革的速度、大学适应环境变化的速度、大学之间在竞争中取胜的速度等, 都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冲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美国社会正代表并经历着这种变化趋势。
与高科技变革之挑战同时并存的是, 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经济资源短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针对大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挑战, 欧洲十所大学和美国十所大学的相关领导者于 1998 年 5月在瑞士的格拉恩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并在会后发表了 《格拉恩宣言》。宣 言 中 明 确 指 出 :“大学在与其他急需的公共需求竞争稀缺的公共资金的同时, 正经历着财政束缚。”美国的大学及其领导者不得不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中开拓进取。可见, 外部环境的压力对大学管理速度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迫切需要。管理的速度和效率、大学应对变化的能力成为了当代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不重视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后果是严重的。尤其是在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 大学领导者如果不会经营大学, 那么, 一旦出现财政危机, 大学关门之事在当代也不是不可能的。竞争环境使美国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忧患意识。许多高等教育界的人士和教育组织都主动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开发大学的人力资源? 是大学自身还是外部机构, 如美国教育理事会、哈佛大学的校长培训机构等?
二、美国开发大学校长领导能力的行动
本文不是从教师学术生产力的角度探讨大学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也不是从院校的中层和底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开发的角度进行研究, 而是从大学校长的遴选、培训和领导能力开发的视角探讨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实际上, 这个问题已经受到美国教育理事会的关注。在最近一次举行的大学校长圆桌会议上, 与会者建议 “现任院校的领导者必须做出共同的努力, 为拥有更好的未来的学校领导者做好准备”。⑨可见, 开发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培育未来的高级管理者, 已经进入在任校长们的视野。
美国大学开发人力资源的行为在大学校长这一层次上的表现是, 重视大学校长的遴选并将领导过渡过程作为一个模式进行管理, 对新任校长(不管是未曾有过校长经历的还是曾经有过校长经验)进行相关知识和领导技术的培训, 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的院校环境。对未有过校长经历的是从战略意图和战略操作上进行, 对有过校长经验的则从具体的技术训练上进行。
对董事会和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来说, “从一开始就更加有意识地处理整个过程中广泛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已经成为了一个 ‘过渡管理’的新模式”。这种遴选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了解 “任期即将结束的校长的想法”;“董事会根据校长的意图作出安排”;选拔新的校长;直到 “新任大学校长与董事会的蜜月期结束”。这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大学校长的过渡作为一个过程管理,就是要系统地研究、处理其中的关键问题, 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最终实现遴选出优秀的、能够对大学发展负起责任的校长。这说明, 遴选过程既是一个遴选委员会成员代表各自利益相关者而相互博奕的过程, 也是一个在董事会领导下选出能平衡各方利益的校长的过程。过渡管理是董事会思考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校长、如何遴选出这样的校长、如何实现校长过渡、怎样使新校长和董事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迅速磨合并相互适应的过程, 也是一个董事会评估过去一段时间大学的理念和发展状态、以便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美国大学中的应用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现代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的组织, 领导大学对校长来说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今天, 美国大学校长的胜任条件比二战前的要求高得很多, 因而务必保证遴选到高效的高级管理者对董事会和整个大学来说也成了艰巨且具有风险的任务。“而这种变化的结果可能使得组织内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每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而便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外包, 即与一个卖主签订合同使其执行原先由公司履行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发端于工商业组织中,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外包同样也是最先在它们当中应用。
现在, 美国大学在遴选校长时, 董事会越来越多地通过猎头公司来寻找候选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 “外包行为”。大学校长领导性质的变化和大学校长管理水平重要性的增强, 都使得大学校长的遴选工作成为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巨大事件。董事会已经没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信心保证遴选到合适的人选。为此, 他们委托猎头公司帮助开发潜在的合适人选。从倾向性上看, 以赢利为目的猎头公司重资金筹措能力以及经营现有资源并使之增值的能力的人选。这样以来, 企业家型大学校长开始活跃在美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
然而, 来自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的人士担任大学校长随之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那就是: 他们对学术组织的运作环境和习惯缺少了解、理解。这样, 如何使他们迅速了解学术组织的特点、理智地与学术人员相互磨合并领导大学保持自身的使命, 就成为董事会和大学中各利益相关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领域。实际上, 对院校和社会来说, 现代美国大学校长更替频率急剧增高的代价都是高昂的。“校长遴选需要昂贵的费用, 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新校长、甚至那些曾经在其他地方当过校长的人也需要时间了解学校和校长职位。”○13这些新变化迫切需要董事会、教育组织或大学研究机构高度重视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解决上面问题的措施之一, 就是开展大学校长的培训、管理与领导能力开发工作。
在美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开发中, 美国教育理事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 其他组织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如由朱蒂斯迈克劳琳(Judith B.McLaughlin)领导的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学校长研究班就是其中之一。在近90 年的发展史上, 成立于 1918 年的美国教育理事会通过各种途径和行动在全美做出有利于高等教育进步的舆论导向, 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大学高级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项目。其中, 面向大学校长的项目有: ①校长研讨班和圆桌会议。主要是在美国教育理事会的倡导下, 定期或持续性地就大学校长领导问题举办研讨班或圆桌会议。例如,每年举办一次的面向国际教育的 “领导网络工作论 坛 ”, 约有 200 名校长和教务长参加, 讨论国际化教育中的领导角色。2003—2004 年, 理事会还就技术战略问题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2004 年, 理事会举办了校长圆桌会议, 阐述了高等教育与政府的社会契约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讨论并一直延续到 2006 年。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竞争和公共目的上, 致力于恢复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信心。2005年, 理事会邀请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大学校长举 办 了 两 年 一 次 的 “跨 大 西 洋 对 话 ” , 就政府和高等教育之间变化的社会契约进行讨论。②女校长高峰论坛。由理事会高等教育妇女办公室定期召集女校长参加。它把世界妇女大会的有关精神和决议带回了校园。峰会看到了院校校长角色和责任的扩大、考虑了女校长的价值观在塑造院校的未来以及组织氛围中的综合与协同作用。③有色人种校长高峰论坛。由种族和民族平等中心主办。峰会探讨有色人种校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为现任校长提供直接支持和服务;建立多样性的民族校长网络工作平台, 以促进有色人种校长与协会领导者、政府官员、大学学者和咨询人员的合作。④大学校长咨询网络工作。这是美国教育理事会新开发的项目, 以便为校长、尤其是上任第一年或第二年内的新校长提供即时的咨询, 帮助他们应对眼下的挑战和棘手的问题。咨询网络工作将吸纳一批前任校长参与讨论, 以检测理念并为校长提供咨询等。
除了面向校长的开发项目外, 美国教育理事会还开发了一系列面向首席学术官和其他副校长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有: ①新任学术副校长讲座。这是理事会为任职三年以内的学术副校长专门设计的。它通过长达一年的一系列会议方式, 向他们提供实用的执行领导开发训练。这个讲座能使参加者探讨广泛的领导问题, 包括战略与预算决策、管理学术人员、领导变革且保持稳定、与内部和外部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②面向学术副校长的国际化论坛。这是一个大约 50 个首席学术官参加讨论并阐明国际化中的关键性领导挑战而设计的邀请项目。论坛的共识通过网站或基于网络的刊物向更多的听众传播;而经选拔来参加论坛的首席学术官将获得最低限度的资助, 使他能在所在学校的综合性国际化教育革新行动中调节资源的分配。③提升妇女领导者的全国领导论坛。高等教育妇女办公室已经举办了 65 次全国领导论坛, 邀请大学校长同那些即将进入高层行政领导职位或校长职位的妇女一起研讨。这个为期三天的论坛主要讨论院校领导职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并将她们介绍给遴选咨询人员, 由此而进入校长遴选过程。④晋升为校长: 面向副校长的专题讨论会。这是一个新的讨论会, 面向那些在未来一两年内将晋升为校长的副校长, 以便使他们能够在即将成为校园首席执行官的过程中获得宝贵的洞察力。为期两天的专题、首席执行官的遴选过程、合同的谈判、校长职位的成功过渡等问题。它是高度互动的, 包括与猎头公司执行官的真诚谈话、来自多种院校的现任校长的辅导、来自模仿面试的反馈以及推荐信和个人简历的评判等。
通过上述高级管理者管理能力培训项目, 美国教育理事会为提升现任大学校长、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妇女领导者、少数民族出身的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以及开发潜在的未来领导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组织或机构为推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所开展的典型行动。这些行动(包括本文没有涉及的面向中层、底层行政领导者和高级教员的领导能力开发的项目)具备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全部内容, 即 “获取人力资源、回报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维持和保护人力资源”。可以肯定的是, 通过自觉运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和实践, 美国大学在人力资源开发行动中受益匪浅, 为高等教育在 21 世纪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其他高等教育组织或大学校长培训机构虽然在培养项目的广度和影响力上比不上美国教育理事会的项目, 但它们所涉及的领导开发内容也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因而领导力开发中的领导能力开发对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其中, 关于大学校长的培训项目一般包括: “组织领导的环境背景——新校长在进行管理和改革时, 如何识别和处理该校的组织文化和重要传统;统筹能力——与校董事会关系的处理;发展战略——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中校长的角色;筹资——如何有效地发挥校长的筹资作用;财务管理——如何依据财政状况作出恰当的决策;人事管理——如何考核下属、最有效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学术领导——如何对学校教学、科研的组织工作产生影响及如何保持个人的学术特长;校长生活——如何处理休闲、夫妻生活、校长官邸的处理等问题;演讲思路训练——提高校长演讲说服力和号召力。”这些训练内容, 对于大学校长企业家精神和品质的形成、筹资技术与协调能力的提升、经营战略思维的应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美国开发大学校长领导能力过程的意义与启示
人力资源开发对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通过美国教育理事会的行动, 美国高等教育在即使是经济资源短缺、信息技术挑战和国际化冲击的时期也拥有了一批与之相对应的新时代的校长。他们就是正活跃在美国高等教育舞台上的企业家型大学校长或者被称为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校长。这些校长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经营能力、领导风格与技术、道德领导与个人魅力、表述高等教育发展远景的水平等, 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都与美国教育理事会等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密不可分。他们不仅对整个美国高等教育而且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发展来说, 都是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克拉克克尔曾高度赞扬当代美国大学校长们那种企业家般的优良品质, 认为: “正是这些风险承担者使美国高等教育具有了相比之下充满活力的领导动力。”詹姆斯?杜德斯达也同样承认这一点。他说: “高等教育是幸运的, 因为它经常遇到富有冒险精神的校长出现在自己的舞台上。”○19其次, 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提升大学的学术生产力水平。在美国, 人力资源开发同时增强了大学与外界的联系, 公众因大学活力的再现而恢复了对高等教育的信心。对大学来说, 有目的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会更加清楚自身的历史使命。因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大学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向孕育她的社会提供知识、人才和有价值的服务。
大学开发人力资源的行动带给我们许多全新的启示。首先, 学术界有必要重新评估大学进行的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活动。像在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活动中, 许多遴选委员会委托以赢利为目的的猎头公司帮助大学寻找大学校长候选人, 两者之间的交易行为具有商业性质。但对现代美国大学来说, 这无疑是必要的, 因为大学董事会已经难以保障遴选到适应大学需求的优秀校长。遴选校长如此重要、花费如此昂贵, 使得大学不得不采用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性质的行动来确保优质人力资源的获得。同样, 在遴选到合适的校长人选后, 大学也会在随后的校长培训方面采用工商业组织经常运用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对新校长进行必要的领导技术训练。这些行动对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十分必要, 它不会危害大学的学术组织的本质和使命。因此,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整个社会应当对大学的这些行动持宽容的态度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虽然我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选择要符合我国的特殊国情, 但在我国民办高校的校长遴选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其次, 通过研究美国大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 我们可以明确开发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这个问题。对开发大学的高级管理人才资源来说, 其主体可以是多种行为主体, 即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教育中介机构或组织、大学里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的董事会与校长。没有董事会和大学校长自身的主动行动, 开发大学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是相当困难的。当然,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 教育主管部门的党委要发挥好党管人才的作用, 更加有意识地培养大学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大学校长也应当自觉地发挥自我提高管理能力的主动性。再次, 就当代中国大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而言, 我国大学校长同样迫切需要提升领导能力。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与美国差异太大, 所以, 在我国开展由教育中介机构举办的针对大学校长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难以取得成效。这是由我国大学校长具有一定的行政官员级别这种性质所决定的,因为教育中介机构在校长们的行政官员身份面前缺乏合法性和权威性。因此, 针对我国大学校长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应由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机构来承担。实际上, 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展了具有人力资源开发性质的活动, 这就是于 2002年、2004 年和 2006 年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这些行动是必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 其中最缺乏的就是中国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意识和行动。
结语
今天, 国内外的有关人士经常批评大学所开展的一些具有工商业性质的活动;尤其是大学校长的企业家精神及其相应行动, 更是受到传统人士的严厉批评。他们忧心忡忡地认为, 现代大学的学术精神已经失落了。但事实上, 有良好适应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大学校长领导大学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挑战、积极应对并引领时代的变革,正是大学主动学习其他社会组织行为的结果。在一个资源短缺的时代, 大学能像企业那样懂得珍惜各种资源、增值经济资源、开发管理者的才能, 这对大学和养育她的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行动。
美国教育理事会等教育组织所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增强美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的行动, 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家型大学校长的领导能力开发水平和领导水平, 而且还间接地提高了大学的学术生产力。他们自觉应用工商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理论的实践,给新世纪的美国大学保持卓越地位提供了优秀的领导人才。这再次表明, 美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具有良好的机制及适应能力, 它们不会仅局限于逻辑的推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经验比逻辑更有力量, 这不仅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在内的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 都是值得借鉴的历史智慧。
第五篇: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研究及启示
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研究及启示
朱和庆上传时间:2004-7-28 浏览次数:1890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管理实行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体制,法院管理工作既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又高度独立自主和专业化。整个管理制度分为决策、执行、服务三个系统,是法院内部与、决策与执行、管理与服务、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等相结合,实行垂直领导和监督的管理体制。不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作上,都与我国法院的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的研究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法院管理制度进行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美国加州法院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一)社会化的法院管理决策机构——州司法会议
行政管理法制化、社会化是美国加州法院管理的最大特点。1926年11月,加州选民投票通过了州宪法修正案,建立州司法会议,作为州法院系统的行政管理、监督主体。这标志着加州法院社会理决策制度的出现,在加强和保证法院的独立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州司法会议是加州法院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在首席大法官的领导下,依照州宪法的规定,履行行政管理的协调职能,以保证法院行政管理的独立性、公平性和透明性。州司法会议的主要职能有:研究和决定法院系统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二是制定法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实体的和程序的;三是协调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主持或者承担有关法院系统的立法研究;四是审查和批准州法院的预案;五是审查和批准州法院向立法机关的报告;六是负责立法机关质询的回复。
州司法会议由21名有表决权的成员和6名顾问组成。其中,州首席大法官兼任主席,最高法院1人,上诉法院3人,高等法院9人,参议院、众议院各1人,律师协会4人,州法院行政管理办主任是当然成员并兼任秘书长。州司法会议成员及其所属委员会成员通过专门的提名程序,在州法院系统内、外选举产生。成员的组成要考虑实际经验、性别、地区和部门的比例。6名顾问成员包括法院行政管理主管。每年更换三分之一成员,既保证新鲜血液的补充,又维持稳定。州司法会议实行每月例会制度。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15个顾问委员会和专门的工作组要有计划、合作与联络、法规与项目、诉讼管理等委员会和各审判专业、行政、技术管理的顾问委员会。大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委员会来完成。
州司法会议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的权威性。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它是与州政府平级的最高司法管理决策部门。二是高度的独立性。它只对最高法院负责,其他部门不能干预其工作。广泛的社会性。它的成员以及委员会成员包括三级法院的法官、立法会两院议员、律师协会成员和有关专家。
(二)专业化的法院管理执行机构——法院行政管理办公室
美国加州最高法院行政管理办公室是司法会议的执行机构,又是州法院管理的最高领导部门。它和各高等法院的行政管理办公室一起,管理全州21,633名法院雇员和财务、资产等。办公室主任席大法官的领导下,领导和监督整个州法院的管理工作。加州最高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办公室的职能部门有首席顾问办公室、审判法院项目管理部门、家庭儿童服务中心、政府事务办公室、教育部门务部门、信息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上诉法院服务部门、司法会议服务部门和行政管理保障部门等。
加州高等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办公室基本与最高法院一致,根据法院的规模有所调整。办公室主任受所在法院首席法官的领导,对最高法院负责。
(三)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法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美国加州法院的人事管理实行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级法院雇员的管理,但不包括法官。它的主要职责包括人才招聘、雇员的分资福利管理、雇员培训、人才发展政策、雇主雇员关系和保险的管理等。法院雇员行业协会全称是管理工程人员国际联合会,隶属于美国劳工总会与产业劳工组织第39区。所有法院雇员都必须加入并交纳会费。协会代表雇员与法院谈判,通过签定备忘录的形式,确定雇员的工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保护雇员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每两年签定一次备忘录。协会在处理雇主和雇员系时比雇员的个人行为更有利。
这种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一是职责明确。法院负责雇员的使用,协会负责雇员权利的保护。二是有利于建立比较融洽的劳资关系。备忘录一方面保护了雇员的权利,另一方面明确了雇员的义务,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
(四)垂直领导、统一核算的法院财务管理制度
美国加州法院的财务管理制度经历了分散到统一的过程。在财务制度改革之前,法院经费来源主要是法院的收费和罚款。一些法院,特别是市、镇一级法院,为了多收费而乱办案,违法罚款,引起的不满。1997年由议会通过,1998年1月1日生效的“加州审判法院资金法案”,第一次规定了法院经费由州财政全额负担,在全州范围内为审判机关提供了稳定、有保障和较高数额的经费。改革加州法院实行垂直领导的财务管理制度,由最高法院按统一编制财政预算,经州司法会议批准后实施。如2001—2002加州法院财政预算达25亿美元,在政府各部门预算中排行第9 位,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二。
加州法院财务管理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财政保障制度健全。通过立法保证法院经费,确保了法院经费来源。二是经费较充足。按两万人的编制,人均年经费达125,000美元,远远高于其他机关是有专项经费预算。在法院技术装备、专项工作、培训、调研等方面都有专项费用。四是有预算外资金。法院的收费和罚款通过一定程序返还一部分,县财政也给以一定的支持。但同时也存在拨款复杂、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等问题。
(五)完善的法庭服务与保障制度
美国加州法院管理的另一特点是法庭服务和保障系统完善。它是行政与诉讼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的体现,有效保证了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法庭服务系统包括首席顾问办公室、法庭办事员、书记译、法庭调解员、家庭法律指导员、法警等。
首席顾问办公室主要是为法官和行政管理者提供法律研究、专门项目的论证以及负责对外交流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律师和专门项目分析师组成,主要是研究民事法律和当事人的请求、上诉;安排刑判日程;研究行政管理法律,为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在法官审判日程有冲突时充当临时法官等。办公室还通过专门项目分析师,处理法律应用、法院对外交流和继续教育等问题。
我国法庭的工作人员只有法官和书记员、法警,而美国加州法院除此之外还在每一法庭设有法庭办事员,负责落实排定的日程,处理案件文书、案卷,管理证据,收取案件的有关费用等。这项工作是年轻律师的必经之路,通过它积累经验,为将来当执业律师或法官打基础。加州法院的书记员有职业和社会双重性,他们负责法庭记录,也可以为检察官、律师有偿服务,收入非常高。法院有时电子设备记录,以解决书记员不足和费用过高问题。
加州是移民最多的地区,所使用的语言达到224种,因此法庭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加州法庭提供13种语言的翻译,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西班牙语。
随着家庭纠纷案件的大量增加,加州法院设立了类似我国调解制度的法庭调解员和家庭法律指导员。法庭调解员必须持有执照,对家庭法庭当事人的矛盾进行调解。调解是一种必经程序,许多案件调解得到解决,在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减少了法院的工作量。家庭法律指导员则是法院提供的持有执照的律师,他们为那些寻求帮助的当事人提供家庭方面的法律服务,使其能顺利进入家庭法多热心公益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
法警部门是加州法院管理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主要负责法院和法官的安全保卫工作,但不属法院的机构和编制,其中的法警由警察部门派往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诉法院的法警由州高速公路巡逻相当于州警察局)派出,高等法院的法警由县警察局派出。一个法院法警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九一一”事件之后,所有进入法院的人员都要经过安全检查,法警的任务加重。为缓解法警的工作压些法院还雇请保安公司负责安全工作。
二、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的特点
美国加州法院在长期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又经历了改革和自我调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法院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以法官为中心的法院管理制度。在加州法院的结构中,没有审判业务部门。一个法官(有时是合议庭),就是一个审判单位,处在法院的最上层或者说中心地位,法官只负责判案。虽然法官的范围有分工,但所有的法官都独立开展审判工作,不受外界干预,包括不受首席法官的干预。首席法官主持法院工作,协调法官关系,但无权过问法官的具体案件。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保证了法官行使审判权,工作效率高,职责明确,协调功能好,简化了业务部门的行政管理。
2、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管理制度。加州法院管理虽然划分为不同的条块,但部门的运转完全围绕着审判工作进行。审判辅助人员如法官助理、法庭办事员、书记员、法警等不是服从其部门领导,围绕指定的法官开展工作,其他行政管理人员也根据法官的指令,为其提供行政服务。
3、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法院管理制度。作为加州法院行政管理决策机构的州司法会议自产生之日起即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在法院管理人员序列上,加州法院实行单独序列,法院行政管理办公任由州长任命,其他专业管理人才从社会公开招聘,如首席顾问、首席会计师等。当职位出现空缺时,由州人事部门提供符合条件的人选,由法院确定入选者。这一社会化的制度一方面保证管理人质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又省去了法院自己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的繁琐过程。
4、完善的保障与服务管理体制。加州法院有相当健全和法制化的财政保障制度,它以立法的形式保证法院经费的来源,确保法院不因经费方面的原因受控于任何机关、个人,从而使得司法独立有显的保障。在法庭服务和保障方面,加州法院也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参与性的完善系统,其中的大量工作由社会工作者完成,如警察部门承担保卫工作,律师协会义务提供法律服务等,这使法了多元化的服务保障。
三、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对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法院科学现代的管理制度的建立。笔者认为,加州法院管理制度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进一步改革我国法院制度,实现审判与管理相分离
我国法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管理行政化。院长领导副院长、副院长领导分管的庭、处、科长,这些长又再领导其他法官,无论是审判工作还是行政事务,都习惯于请示汇报,审行不分判成为行政管理制度的附属。二是权力高度集中。院长一身两任,既是审判主管又是行政主管,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民主监督。三是体制不健全。法院管理受制于地方,行政管理目标定位在人、财的“管治”,缺乏服务审判工作的精神。四是行政管理占用法官资源。有成就的法官被“提拔”到行政管理岗位,法官流失严重。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法院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法院管理行政化问题。法院管理绝不能照搬行政机关的方法。要实现审判与管理分离,建设一个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作高效、保障有力的行理体制,首先要优化司法资源,审行分离。要明确业务庭只负责审判工作,不再与行政事务相联系。庭长负责协调法官工作关系,法庭行政事务工作如案件分配、管理交由服务部门如立案庭负责,庭除审查立案外,兼有管理案件的服务性功能。其次,法院内部的行政管理序列要单列。院长负责协调法院内部关系,设立主管行政事务的事务长,在院长领导下独立开展行政管理。再次,要解决机关行政化问题,取消法院、法官及内设机构的行政级别。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一律平等,内设机构为审判工作服务而不是“管理”法官。最后,要建立法院后勤保障新体系,取消法院与行政机关、下级与上级法院原有的行政管理依附关系。法院的人、财、物不能受制于地方,同样不能受制于上级法院,各级法院都是各自独立的一级审判机构。
2、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法院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效率
我国法院行政管理队伍素质低下、非专业化问题由来已久,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不能办案的人员安排在管理后勤部门,法院干部只进不出,分流渠道不畅。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法院管理是一门科非一般人能够胜任。要把法院管理作为重点学科去建设。首先,要大力开展司法行政管理专业培训。对现职的法院行政管理人员力求通过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使他们适应现代化法院管理的要求。其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司法行政管理系统。法院司法行政管理要实行上下级垂直领导体制,以防地方行政权力对司法权的支解和侵犯。在司法机关的设置和管辖上应突破行政区域的划分与级别,建行政区域和级别的管理体制,以摆脱地方对司法机关的控制。再次,要建立独立、统一的司法财政体系。第四,要建立独立、统一的司法行政管理人事制度。第五,应当在法院内部实行以法官和审动为中心的司法行政管理制度。法官应当成为法院内惟一享有审判权和决定权的人,同时是司法行政的决策者,但不是执行者;司法行政管理应围绕法官、审判进行服务。对法院内部的行政管理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通过成立法官委员会(类似于国外的法官会议),使每个法官参与对司法行政管理或重大事件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民主管理,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减法行政权对审判权的干预。
3、进一步完善法官管理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建立职业化法官队伍
我国法官管理的水平正在日益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法官的现状还不是很令人满意:一是法官的教育水平不能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二是法官的选拔机制不健全。三是从事审判的法官少,法官辅助人员的比例不合理。要建设一个专业化、高素质、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法官管理体制,一要严把进口关。法官必须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公正廉洁,因此要进一步推行统一的法官录用考试制度高法官的任职条件、业务素质,要特别强调法官的司法实践经验。二要加强法官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开展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法官形象。三法院要逐步实现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以审判和法中心管理模式的转换,建立法官的职业化制度,严格法官考核、淘汰、进修制度,有条件的逐步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四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岗等措施,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畅通不合格法官的分流渠道。五要科学核定法官员额。要在独任制和法官助理制基础上,精简不合格法官及不从事审判的人员。六要逐步废止助理审制度,推行和完善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由法官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社会公开选任,经组织考察合格的即予任用。总之,笔者认为,法官素质、司法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法官的严格制化的管理,因此应在选拔、任命、奖惩、培训等法官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这样才可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4、建立司法保障法制化、司法服务社会化的司法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等法律,都只对审判工作作出规定,对司法行政管理方面的规定仍然是空白。事实上,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是建立在相应的司法保障基础的,我们应当尽快完善有关司法行政管理方面的立法,实现司法保障法制化。当前我们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司法保障制度:一是职务保障制度。法官在任职期间非因法定原因不受降职、罢免等处保障法官身份、人格的独立;要保障法官的职业特权,保证法官依法履行司法裁判权的职务行为不受指控,不受权力机关审议、追究、罢免,不受新闻媒体的不当评论。二是经费保障制度。要在各大中增加司法经费预算委员会,专门履行审批司法经费预算的职责,实现司法经费预算独立化和法制化,不受行政机关的制约。三是安全保障制度。国家要提供法官人身安全(包括在法庭内外的安全人财产安全、家庭财产安全方面的保障。四是经济保障制度。要建立法官高薪养廉制度,以解除法官的后顾之忧。五是司法服务社会化。凡是能够使用社会资源的,都应当实行社会化服务,以把有法官资源用于审判工作。
文发表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