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来源:早期教育
近期,笔者在美国参观了多所幼儿园,并和美国幼教工作者进行了多次交流,现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美国幼儿园类型多样
美国幼教机构的类型很多,表述方式和我们也有所不同,在我国,3岁~6岁孩子所在的机构被称为幼儿园(Kindergarten),2岁~3岁孩子所在的机构被称为托儿所(Nursery)。而在美国,人们只把5岁~6岁的孩子所在的机构称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而把3岁~5岁的孩子所在的年级称为学前学校(Preschool)。此外,还有招收2岁~6岁孩子的日托中心(Daycare Center)和招收3岁~8岁孩子的幼儿学校(Children's School)。在美国,既有公立的免费幼儿园也有私立的收费幼儿园。5岁~6岁的孩子可以选择当地公立小学中的幼儿园接受免费教育,也可以选择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中的幼儿园或者私立的幼儿学校。3岁~5岁的孩子则只能进入私立的幼教机构。美国托幼机构的收费普遍较高。在美国东部地区,一个较好的幼教机构的入园费用大约是每月1400美元。因此,美国5岁~6岁幼儿的入园率较高,而3岁~5岁幼儿的入园率则比较低。
二、班级规模较小,教师配备充裕
美国幼儿园的班级规模普遍较小。通常,中班和大班是18个人,小班是12个人。在部分的日托中心,人数会相对较多,但也不会超过25个人。每个班有3名教师。根据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规定和建议,幼儿园的师幼比不得低于1:10。在班级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也有这样的隐形制约。例如,在一个幼儿学校中,大班的走廊里只有18个挂衣架,班级中也只有三张可供幼儿就坐吃午餐的桌子(三张桌子。每张可以坐6个人)。较高的师幼比能让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沟通和互动。在班级的3名教师中,一名是首席教师(head teacher),另外两名是助手教师(as-sistant teacher)。首席教师是班级教育工作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同时也负责指导另外2名助手教师。美国幼儿教师并没有太多的笔头工作,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照料和指导好班级中的幼儿。美国幼儿园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模式,全美幼教协会等组织会提供一些供教师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某些幼儿园,教师还会得到一笔可支配的课程建设费,用以购买相关的课程材料。幼儿园支持教师参与各类研习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美国幼儿教师的工作自主权较大,敬业程度也较高,尽管收入水平有限,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班级布置区域化
在美国,人们认为适宜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所以他们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美国幼儿园班级主要采用区域化布置,教师们会把班级环境分为若干个明显的活动区,如讨论区(Meeting Area)、积木区(Block Area)、美工区(ArtArea)、感知发展区(Sensory Table)、书写区(WritingArea)、戏剧区(Dramatic Play)、阅读区(LibraryArea)和点心区(Shack Table)等。在国内,由于人数等原因,教学区往往占了班级空间中的很大一块(占三分之一以上),而在美国,讨论区(即教学区)只占教室的较小一块(占四分之一以下)。在讨论区中,幼儿可以围坐在教师周围,就某些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今天的活动安排和总结,也可以一起阅读故事或唱歌。各个区域主要是依靠桌子和柜子来进行围合和分割。桌子的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作用也不一样。有的圆桌很大,适合美工区的操作。感知桌是两用的,打开盖子就是一个发展感知觉的玩沙池,合上盖子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方桌。区域化布置为幼儿的分组学习和自主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例如,在集中讨论之后,幼儿会被分为两组或三组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有多名教师分别进行指导。此外,幼儿每天都会有选择性活动时间,他们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区域中长时间地进行专注的学习和操作。这样的选择性活动包括绘画、书写、拼图、阅读、戏剧游戏、积木和玩沙等。这些活动既能发展幼儿的计划能力,也能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们也会随时参与到不同区域中与幼儿进行交流或指导。
第二篇: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及其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及其启示
一、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的由来
由布什及其一批州长们构想的面向21世纪的《美国教育目标》1990年正式颁布,而相应的“美国教育目标专门小组”也于1991年成立,以督促实现目标并监督其进展情况。在2000年之前,该专门小组于每年秋季发布报告,汇报本进展情况。克林顿上台后,将此目标由原来的六条扩展为八条(以下简称“八条”),并通过立法写进了克林顿政府2000年目标体系里。其中的第3.4条目标提出了关于教育标准化的“构想”,其第3条是:“到2000年,美国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的中、小学生在其毕业时,将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富于挑战性的学科课程上具有扎实的能力;全美境内的每一所学校都必须保证充分开发其学生的智能,使其将来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为其未来的深造和各种创造性的工作做好准备。”(1993,4)第4条目标则进一步强化了第3条目标:“到2000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学生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将是世界一流的。”“八条”中,和学前教育密切相关的是第1条目标:“到2000年,所有儿童在上小学前就已经为学习做好了准备(ready to leam)。
“八条”颁布以后,在美国教育界与美国政坛却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潮流,前者积极响应,后者却强烈反对。在教育界,除数学外的其他学科也不甘落后,在政府基金的支持下,纷纷展开了标准制定工作。尤其是那些未被列进“八条”的学科,如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教育领域,外语、体育以及健康教育领域等,除了强烈争取其平等待遇以外,还迅速发展和制定出了“国家标准”;而另一方面,那些幸运地被“钦点”中的学科里却展开了激烈的内部竞争,有些学科甚至一下子冒出好几套“国家标准”。这样以来,美国教育界就深感有必要首先为这些“标准”制定出一套标准,以便裁定哪套“标准”才真正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为此,专门成立了“美国教育标准及改进委员会”,该组织将根据“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在“教育标准综述”(1993)基础上制定的标准来为每门学科裁定一套“国家标准”。
而另一方面,这场“彻底的改革”在教育界开始不久,就遇到了来自共和党占多数的美国国会的挑战。虽然这场全国性的运动当初是由一位共和党总统发起的,并得到了那些急于控制公共教育基金的州长们的大力支持,但它却成了政界以及宗教界争相诡病的“活靶”。各州及地方政治领袖以及广大家长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实质上是他们过去所摒弃掉的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教育”
(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借尸还魂”,是“新瓶里装的旧酒”。而所谓的“2000年目标”及国家教育标准实质上是变相夺权,是利用“国家标准”而把教育控制权从广大家长及当地政府手中夺回到联邦官僚手中。
这样以来,原本是想提高几个重点学科教学水平的带有专业性质的“标准化运动”,由于政府基金的介入与支持,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十足“政治化”的运动。
二、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内容
1.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的分类。
根据“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1993)的意见,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内容标准和执行标准等两个方面的内容。内容标准必须清楚指明“学生应该学习而且能够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它应包括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问题、基本架构与相关技能等内容。这些相关技能主要是指与该学科有关的思维、工作、交流、推理和调研方法与技能。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以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还建议分别提出两类内容标准:一类是国家标准,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外语、公民和艺术等八门学科,每门一套;另一类是各州自定的内容标准,各州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也是八门学科,每门一套。
对于执行标准,“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的定义是,“要明确规定出‘怎样好才算是足够好’(how good is good enough)”。它实际上是一套关于内容标准执行情况或完成程度的评估标准,详细规定了一系列用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达到国家内容标准的“判断指标”。执行标准是保障内容标准得以切实执行的重要手段。至于这八门学科具体的美国国家标准,因篇幅所限,不能在此述及。
2.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的标准。
为了最终核定各科教育的美国国家标准,“目标3启标4专门计划小组”提出了十条评判标准:(1)“世界级”水平。也即各学科标准必须赶超或至少接近其他发达国家现有的标准。(2)“重量级”内容。各学科标准必须列出最能代表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因素。(3)实用性。各学科标准必须考虑学生将来作为美国公民,以及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4)广泛代表性。各学科标准必须充分吸收社会各界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反映各相关领域的共
同要求;(5)平衡性。各学科标准必须在深度与广度、明确性与灵活性、专业性与适应性、理论与事实、面向未来与保留传统等五个矛盾对立面中把握好平衡。
(6)正确且准确。各学科标准必须反映本领域里最好的学术成果,不能有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7)清楚可用。各学科标准必须十分清楚,以便于学生、教师和家长了解和执行这些要求。(8)易于理解执行。各学科标准必须具体明确易于理解,以便学生、教师、家长、测验制定者和使用者以及社会各界参照执行。
(9)适应性。各科标准必须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各州各地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和文化个体差异加以改进。(l0)发展适宜性。各科标准必须适宜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而对于各州制定的内容标准,“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1993)也提出了五条评判标准:(1)必须像国家标准那样严谨可靠,如果内容有所不同,其参照标准也应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水平。(2)必须切实可行且界定清楚,以便实际工作者贯彻执行。(3)必须保证给学生以充足的知识、技能和良好行为习惯,以使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中取得成功。(4)必须积极发展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5)必须广泛征求本州各界各方代表意见,根据各种反馈意见完善标准。
三、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利与弊
1.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有利之处。
这种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讲,有两大好处;一是“灯塔效用”,即它像一座灯塔一样,指明了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航线,使大家按着共同的标准和方向去发展课程;二是“手电筒效应”,即它像手电筒一样,照亮了每一节课所必须前行的方向,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知道他们应该按着共同的标准和方向往前走,而不至于迷路。
而这种全国性的标准对于幼儿教育课程发展来讲,有五大好处:(1)它为每一门学科都指明了其最重要的、最值得儿童学习的内容。而这种工作又不是平时一般教育工作者所能胜任的,故而由专家学者们制定的标准无疑免去了他们诸多烦恼。(2)它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每门学科发展方面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最基本的框架。由于这种国家性标准,家长们至少知道自己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也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工作。(3)由于国家标准内容的内在连贯性,教师在把由专家编定的各科课程内容转化成小班、中班和大班的教育活动时,也不会出现遗漏与错误。例如,幼儿数学教育标准,由于它制定得非常完美,以至于普通家长或数学不好的人,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毫不费力。(4)它可以
统一美国各州或各地方幼儿教育的水准,使各地幼儿所受的教育不至于差异太大。而过去由于地域、文化、人口以及公立私立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各幼儿教育机构之间教育内容和水准实际相差很大。这在凡事必讲求公平的美国社会里,实在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事。(5)无论承认与否,过去在美国各地课本编制者和教材出版商的控制下,暗中实质上存在着一套“美国课程标准”。而现在由于真正国家标准的出现,出版商为了市场占有率都或多或少要受其影响,并按照它来改进其出版物。这样,就可以逐渐消除各地方各版本课程和评估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它们渐趋统一到国家标准上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好处,过去高标准高要求只留给少数天资聪颖出身名门的儿童。现在倒是公平了,无论资质出身,大家一律向高标准看齐。对此,幼儿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反应积极(Katz&Chard,1989,Edwards,Gandini,&Forman,1993,Metz,1995),他们认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潜能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巨大得多,在高标准要求下儿童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政界人士对此颇有微词。2.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弊端。
(1)给早已进行的综合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挑战。综合教育改革好不容易才把各学科教育“缝”在一起,而事实上近年来种种“裂痕”已经显现,而新推出的“世界一流”的各学科标准一下子就把综合教育冲得七零八落。要达到这些高标准高要求,综合教育课程显然力有不逮,各学科就只好如鸟兽散、各自为战了。否则,就只有降低“世界一流”标准,抑或拒绝实现政府的“高要求高期望”,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给多年发展起来的“发现教育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带来巨大挑战。“发现教育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是美国所有优秀幼儿教育方案的两大精神支柱(Jone&Nimoo,1994)。所谓的“发现教育课程”就是强调根据幼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兴趣、需要和想法来编排课程内容,让幼儿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样取得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可是新的“世界一流”的国家标准,却是由专家制定的,并不能考虑各地区各文化背景下儿童的日常生活特点,更不能考虑到个体需要和兴趣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因为它是标准化的东西。
(3)而潜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家教育标准只提出了对教育最终阶段的高标准高期望(如4年级、8年级或12年级等,有时也有2年级),并没将它分解为中间各个年龄阶段顺序实现的具体期望。而另一方面,美国幼教界一直存在着小学课程“下放”幼儿园的传统,因此,幼教工作者颇为担心有人会把小学二年级的高期望高标准顺便也“下放”到幼儿园来。
(4)这种全国统一的高期望高要求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以及个体方面的差异,因此它对于一部分儿童来说,实质上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要求。
(5)目前各学科的内容标准已经出台,但相应的执行标准还在制定过程中,从已经出来的艺术教育执行标准来看,它已经超出了儿童能力范围,并对幼儿艺术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人们普遍担心将来各科执行标准会违背“儿童发展适宜性”原则,而片面追求高标准高期望。这种忧虑是不无道理的。
四、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还在进行中,“是‘灵丹药’,还是‘白日梦’?”(Bredeamp,&Rosegrant,1995),现在说起来还为时过早。但是通过对这场运动的分析评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必须尽快全面规划和科学建设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并将其提升到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战略高度。美国的“2000年教育目标”,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巩固其岌岌可危的世界霸主地位。而我们要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要实现“十五大”所规划的宏伟蓝图,也必须重新认识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把它以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尽快使其走上科学和健康的发展之路。
2.必须处理好“课程标准”与“综合教育”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尽快出台新的幼儿教育课程大纲,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由于推行综合教育改革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发布,旧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已走进历史,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制定新的统一的幼儿教育课程标准或教育大纲,而各地在开展综合教育改革时也大都各行其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性”标准。这对于条件较好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但对于广大城乡地区来说,失去了统一标准之后,他们将陷入无所适从、无所参照或是胡乱参照的混乱局面:今天学北京的,明天搬上海的,后天再抄抄广州的,而事实上没有一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于是,有些地方就只好还是拉起被废除了的、诞生已近20年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虽然旧了但却聊胜于无。
现实在呼唤新的课程标准,广大幼教工作者也迫切需要一个反映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新的课程标准。但是,有些人认为,制定统一的课程大纲与推行综合教育是相互矛盾的;也有的人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不切合实际的,等等。我们认为,美国也同样存在这两个问题,但是他们采用“国家标准”与“州立标准”并行的双轨制,允许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标准,这样就保证了课程标准的灵活性与适用性。而课程标准与综合教育之间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的,事实上任何综合教育课程也都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来作为基本的参照和约束,脱离课程标准的综合教育是毫无价值的。
3.美国发展其幼儿教育课程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其中的利与弊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进行任何一场幼儿教育改革或标准制定,都必须首先进行长期科学实验研究和反复推敲考证,对于课程大纲尤其要进行全面细致、谨慎小心的计划和准备,且必须认真听取各方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考虑标准所带来的各种正面和负面影响,然后权衡利弊、把握时机,适时推出合理灵活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案,以充分照顾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文化状况,也可以像美国那样实行“国家标准”与“省(市)级标准”并行的双轨制,先制定出国家标准,再由各地发展出相应的地方标准。
4.重新评价综合教育改革的得与失。综合教育改革在我国进行了15年之久,其功过如何?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国情?它给我国幼教事业带来哪些冲击或混乱?其前景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到了该有个结论的时候了,对这些问题总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是不明智的。现在美国幼教界开始检讨其综合教育改革,并认识到分科教学的好处,“如果缺乏学科体系这一重要基础,所谓的‘幼儿综合教育课程’必将很快堕落为毫无意义的嬉戏与毫无价值的消遣。如何通过综合课程来促进幼儿智能的综合发展,才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挑战”(Bredekamp&Rosegrant,1995)。这恐怕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三篇:美国幼儿教育
美国幼儿教育-------“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
1.美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政策。与一些由政府对幼儿教育进行调控管理的国家不同,美国政府通过其指定的代理人(诸如地方学区管理部门、社区行动管理委员会等)进行管理,并向其拨发经费。但经费仅限用于年满4岁以及一些年龄更小的生理上有缺陷的残障儿童,来自低收入家庭的贫困儿童,受到毒品、爱滋病侵害或是被虐待的儿童以及有其他社会问题的儿童。
多数州规定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比例为1∶4;指定的幼儿园区域里禁止吸烟;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必须大学毕业,并经过专业方面的培训等。多数州还规定政府代理人每年可对幼儿园进行一次或多次不事先通知的检查。
2.非学校的幼儿教育机构。在美国,通过政府代理人提供经费并管理的幼儿教育机构不到20%,超过80%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个人、企业或私人机构申办并管理的,他们的办园经费来自孩子家长所付的学费。私立幼儿教育机构的设立由申请人向所在地的州政府提出申办计划(其中包括办学场地、规模、开办经费和申请人所具有的幼儿教育专业背景等),并交纳申办费而获得营业执照。全美各州在幼儿园申办方面的规定大同小异,其申办费的幅度通常由1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一般来说,申办费收取的多少与各州要求复核营业执照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同的州要求复核营业执照的时间不同,通常为一年到三年不等。
3.附设小学预科和小学预科前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里,不少州相继制定了公立学校必须义务提供给五岁孩子小学预科教育的法律。1986年,美国通过了一项联邦法律,要求所有州的公立学校提供小学预科前的义务教育给那些身体有残障或是学习低能的有特别需要的4岁儿童。政府给公立学校附设的提供小学预科前教育的幼儿园提供经费。
二、早期教育状况
教育从生命第一天开始。创办”从出生到3岁“培训班,以1981年密苏里州教育部创办的”父母作为老师“(PAT)的项目最为著名,目前该组织已将它们的项目推广至全美47个州,培训了8000名”父母辅导者“。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每月对每一个家庭进行一小时的家访。美国的另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称作HIPPY计划: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该计划得到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支持。HIPPY计划直接把培训带入家庭,计划中的母亲们每周受到一次访问,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与其他父母们的集会。
1)美国重视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
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美国幼教工作者非常强调,任何一个保育都要为婴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服务的技能,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使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在家里尽可能得到强化。在长期的实践中,美国幼教工作者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经验,例如:要有效地培养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要训练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向婴幼儿提出切合其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第二,与家长密切配合。
哪些任务是不同年龄幼儿分别力所能及的呢?美国幼教工作者在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18至24月之间的婴儿能够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够拣起玩具;2至3岁的婴儿能够学会控制大小便,会用叉和勺吃饭,能够比较熟练地穿脱衣服、开合拉链,3至4岁的幼儿,共独立性有所增强,上述技能更加熟练,几乎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会扣纽扣、系鞋带、吃饭、洗脸、刷牙等;5至6岁的幼儿,能学会自己洗碗,能够整齐地保管自己的东西,独立性大大增强。
美国幼儿园教师在训练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提出任务,创造成功地完成任务的条件。例如,为了训练4岁幼儿自己穿鞋、脱鞋,他们给幼儿提供的鞋实际穿的稍大一些,使幼儿很容易穿、脱。又如,让幼儿向瓶子里倒牛奶,提供的瓶子是广口瓶而不狭口瓶。
总之,在训练中,教师最初提供的条件要保证婴幼儿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以后可逐渐增加难度。这样会增加婴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自信心,难度逐渐增加也能使婴幼儿的意志得到锻炼。
3)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特殊营养--尊重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
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quot;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也不吃”、“也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quot;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份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重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4)美国的”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里斯一生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他提倡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20分钟。他编写的几套”儿童听读手册“非常畅销。
特来里斯认为,培养儿童读书兴趣,并不是简单地从指导如何阅读开始,而是先由父母饶有兴趣地诱发孩子想读书刊。而这正是绝大多数父母所忽视的。这种巧妙的阅读诱发力出自父母每天娓娓动听的朗读,20分钟听读时间不长,但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想读的念头就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应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他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听读可以集中儿童注意力,丰富孩子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从而为今后广泛阅读打下基础。用特来里斯一句生动的话来说:听读是引诱孩子阅读的”有声广告“。
特来里斯的蝗读启蒙教学法,简单易行,很有说服力。近年来,他在美国各地作无偿报
告,一年多达40余次,吸引了许多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父母。有一对父母在女儿生日时,收到特来里斯的礼品”儿童听读手册“,他们依照这本手册,为女儿作听读启蒙训练,坚持不懈,甚至在女儿患病住院时,也送去他们为女儿朗读的录音磁带,请护士为她放音。小女孩在每天听读的熏陶下,5岁就开始阅读,7岁成为一个词汇极其丰富的书迷,口才和作文能力都很出众。
有些父母认为,现在孩子每天花不少时间看电视,难道不相当于听读吗?特来里斯认为不然。研究资料表明,当孩子每天看电视3小时左右,读书效率骤减,五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使孩子读书分心。美国的成年人也是一样,现代美国人大多是从看电视而不是从阅读获取信息。这种不良的社会趋向将会影响下一代的智力开发。
特来里斯的倡导,得到了夏威夷州州长夫人的赏识,该州文教社团大力推行,发起”请为孩子朗读“活动:要求更多的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至少10分钟,并让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警获得一本好书。这项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广为宣传。夏威夷州的这一项活动,得到了其他州许多有识之士的响应,更大规模地推行这项活动。不少美国经济贸易集团也参与发起类似的活动,并称之为”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
5)美国倡导情感教育
全美现已有700多所学校制定了旨在塑造学生心灵和充实学生头脑的”情感教育“计划。那么,究竟什么是”情感教育“呢?对此,皮埃斯·布鲁斯南曾动情地说?quot;我要努力将我在生活中学到的那些东西交给我的孩子。那就是学会爱自己,学会为自己和自己所拥有的而骄傲,学会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确实,家长是子女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父母的爱与宽容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和未来生活的动力。美国倡导的情感教育,正是想通过父辈告诉孩子们“人人对别人都应该友善,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理”。而在一个爱与宽容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会更健康乐观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
第四篇:学前义务教育 孩子快乐阳光——英国幼儿教育考察见闻及启示
学前义务教育 孩子快乐阳光
——英国幼儿教育考察见闻及启示
陈 福
按教育部“教育家培养计划”要求,以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周晓燕为团长的“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第二批赴英国培训团”一行18人,于3月11日—31日,赴英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和考察。期间,我除了完成基础教育的考察内容之外,还重点对幼儿教育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现将学习见闻与体会做简要介绍。
一、英国幼儿教育概况 1.政府高度重视
从1996年4月起,每年投资80亿英镑以保证每名适龄儿童每天免费享受近3小时的早期教育;1999年,颁布了“确保开始”指南。幼儿园可以凭在园幼儿的花名册直接去当地政府领取教育基金。政府每学期给每个孩子发放450英镑教育金,连续发放三学期。在Leesons幼儿园我们看到幼儿在享受免费的间食,可选择牛奶或水果。在教育部以下设立了“资格课程设计管理委员会”和“教育标准办公室,分别负责课程设臵和评估办学情况,有效促进了教学和办学的质量。英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其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物质保障。
2.社区大力支持
社区给幼儿园以强力支持为英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主要做法是:政府官员、社区负责人、社区知名人士参与到社区教育机构中,发挥优势支持幼教事业。建立“社区玩具图书馆”,不仅把0-5岁的儿童作为服务对象,而且还把幼儿家长纳入到教育活动中。其任务一是负责提供足够数量的玩具、图书,供社区的家长、孩子们借用。二是组织指导家长、幼儿随时来馆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手工制作、游戏、亲子舞会、外出参观郊游等。三是负责培训家长。
3.社会资源共享
我们所到之处都有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工业博物馆、船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而且都是免费向孩子开放。孩子们随时可以进入参观,有静物,有电脑、模型、实物等演示,甚至还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这当中所包含的教育元素是十分丰富和多元的,孩子们在情景中、在实践中学习,教育作用大,效果好。由于外出活动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各个学前教育机构不仅在注册时要求家长签字表示同意让孩子外出活动,而且在每次外出活动之前还请家长签字以示同意。此外,学前教育机构还注意控制外出活动的规模和师幼比率。
4.家庭密切参与 家庭参与儿童在园活动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英国政府规定,从1996年起,凡将子女送到公立幼儿园的家长,都应与学校签订合同,承诺与校方合作教育子女,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要承担各自的义务,方式主要有:参加例行的家长—教师见面会,家长代表列席学校发展的一般性会议,家长参与儿童在园的各种活动;家长作为校董事会成员或志愿者为学校提供服务;对孩子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管束;家长学习有关幼教知识等。我们参观几所学校的幼儿园时都有家长在,或咨询、或参加培训。在大街上、商店里、公交车上以及其它公共场所,随时可见年轻的父母用童车推着孩子的身影。这说明,英国的家长参与孩子教育、参与学校教育已形成常规。
5.建立托幼机构
英国的托幼机构形式多样,侧重于保育的托幼机构主要是托儿所,以0~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由卫生部门管辖;侧重于教育的托幼机构有保育学校(幼儿园)、保育班、幼儿班等,保育学校和保育班以3~4岁幼儿为教育对象,幼儿班以3~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它们都由教育部门管辖。其他托幼机构,如公立的混合型幼教中心、国小附设预收班和私立的亲子团体、联合托儿中心、家庭开办的保育机构、学前教育中心、学前游戏小组等,也都在为家长提供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
6.培养师资队伍
保教人员有两种,教师和保育员。教师的训练是非常正规的,志愿做教师的学生要在高等院校学习4年,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教师语言、儿童游戏活动、儿童认知发展等十余门幼教专业课程,得到教育学土学位以后,在学前教育机构试教1年,获得教师资格。保育员的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在专科院校学习2年,接受儿童身体保育训练、社会教育、智力开发等课程学习。参加的教育实践活动时间较多,约占总学时的40%;毕业后才可在学前教育园所中工作。大多数保育员还要通过资格考试,得到了证书后上岗。还重视对保教人员的在职提高,鼓励他们到幼教短期培训班中进修,修完学前教育联合会开设的课程,参加各种学前教育会议、学术交流活动。
二、英国幼儿教学的特点 1.独特的户外游戏场
在所到过的幼儿园,操场不大,绝对干净,踩上去舒适,远处广袤的草坪、茂密的树木、葱郁的种植园地配以曲幽的休闲道让孩子随时可以走进大自然,精巧的沙坑、沙水配上各类小动物模型给孩子创设了一片自由想象玩乐的天地,还有各种各样锻炼孩子攀爬、平衡、走跑等各方面能力的小自行车、小跑车、攀登架、钻山洞、滑梯等。操场上还用不同颜色的色块、数字等设计一些富有游戏性的图案,孩子们随时可以游戏。环境随处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我们参观中,老师领着孩子在草地上玩游戏,孩子们开心极了。这里是孩子们快乐的海洋。
2.快乐的区域活动室
活动室开辟了类别丰富的活动内容,如纯天然的沙土、玩水区,有半截墙面全是磁铁、玩具柜中列满孩子数学、科学探索或是其他科目活动材料的操作区,有孩子自由躺、坐的玩 乐区,有图书阅读区,有电脑阅览区,有摆满颜料的美工区,有娃娃家小天地……,这些区域布臵小巧温馨,且都在孩子的视线内,孩子随时可拿可取,随时可以到各个区参与并互动交往。区角的活动内容是由材料体现的,一般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为主,材料虽普通而又常见,但它引领孩子参与挑战的愿望和享受选择材料的自由。很多材料没有固定功能,也没有老师设定的玩法,而由孩子根据自己的构思对材料变换着方法使用。材料种类没有固定搭配,也不局限于在某个区角内使用,在同一个室内,孩子可以跨区域选择材料进行活动。游戏类型不受区域功能暗示,孩子可以在任何区、室用任何材料进行装扮性的角色游戏或建构性的创游活动,随意性特别强。材料的摆放也有指定位臵,但前提一定是要方便幼儿收放。每一面墙上,每一个角落都贴满了孩子们的得意之作,每一个角落都被充分利用到极致,所有的布臵都从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出发,基本是围绕每个阶段的教育主题内容去创设的。正如英国保教人员告诉我们,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第三位老师。
3.丰富的实践材料
在每所幼儿园的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无论是哪个班,都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班投放不同材质的材料供幼儿去触摸:0~1岁:会提供一些细沙,鼓励孩子用手去摸,从中让幼儿感受到一些变化。2~3岁:会提供各种常见的颜料,使幼儿用身体去感知色彩的变化;提供一些不同大小螺丝粉,让他们感受大小及不同形状;在其基础上,增添不同形状、大小的瓶子,让幼儿的感知得到进一步发展。4~5岁:提供的材料就更具有挑战性了,如用面粉加一点糨糊,让幼儿用手指或用过的笔在上面画画或学写数字,为日后的书写打好基础。又如收集一些栗子或在大盆装的沙子里掺入一些不同大小颜色的扣子,通过看看、摸摸、想想、找找等多种感官,提高感知水平。在Bedonwell幼儿园,我们的看到几个孩子在用这些材料做比萨、水果沙拉等。让孩子们自主体验,孩子得到了驾驭材料的能力,得到了探索和创造的无限空间。活动气氛宽松、自由、活泼、和谐,那种常见的“排排坐、老师讲、幼儿听”的景象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4.个性的主题设计
英国的“课程指南”中强调“幼儿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学习的”,“实践工作者必须理解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件事情,以及幼儿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取得进步”。因此,英国幼儿教师关注每一个幼儿,为每一个幼儿设计“课程”。在Pell hill school我们看到在一层很大活动空间中,被自然的划分出几个活动区域,学生有在电脑上学习认读字母的、有一个老师单独辅导一个孩子数学的、有家长陪着孩子玩捏橡皮泥的……幼儿或是一个、两个、三个不等,分别在做自己的事。老师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模式都是独特的,政府制订的“大纲”仅仅是为教师的工作指引了一个方向,真正有专业水平的教师,是能够按照每个孩子的“图式”去设计课程的。在英国的幼儿园里,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现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记录、拍照、录像……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我们信手拈来的是孩子们的成长档案、观察记录、资料照片。
5.全面的家庭指导
1988年颁布的教育法,从法律上保证了父母更多的参与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儿童的学习,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组织中要有父母代表,地方教育机构要为父母提供培训课程,以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对家庭进行指导,这方面与我国的幼儿园管理很相似。如建立父母联系卡片、创设父母屋、设立布告栏、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家长参观、成立邻里互助小组、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家长委员会的重要职能是为学校筹款,如通过组织游行、秋季时装表演、夏季家庭迪斯科舞蹈会、万圣节舞蹈会、圣诞欢歌艺会等来募捐、集资。
三、英国幼儿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考察期间,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英国幼儿园的孩子快乐阳光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享受一些启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
启示一,大力宣传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作用。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我们要自觉增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目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启示二,英国幼儿园重视游戏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使幼儿在园里愉快地游戏、学习和发展,这同样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应该努力的目标之一。“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观念在我国幼教领域已经广为传播,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偏差。如,如何从时间上保证幼儿一日活动大部分是游戏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明确和控制好教师干预的程度,如何用教师智慧的双眼去仔细地观察,从中发现引导儿童学习发展的教育契机,从而提供适宜的支持与指导,与幼儿和谐地互动和交往,使幼儿的身心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状态,而不应该使游戏成为教师指挥、命令和导演,幼儿只是跟随教师指挥棒转的活动。
启示三,尊重每一个幼儿个体是英国幼儿教育的另一特征,这是我们幼儿教育走向民主化的重要目标。尊重幼儿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但要在实践中还应该有强烈的意识,它涉及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各个方面。如,学会了解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和观点,而不是以教师的所思所想、主观判断取代之;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它和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设计课程,而不是从教科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给予幼儿真正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论每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如何,所有幼儿都必须做同样的事情;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启示四,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家园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幼儿入园后,家长仍然是幼儿最亲近、交往最频繁的对象。虽然大部分家长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但是他们却是最了解幼儿、最关心幼儿发展的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平等和合作。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家长交流,家长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教育中来,共同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2011年4月24日
第五篇:美国数字出版最新见闻
美国数字出版最新见闻 作者:谭学余 时间:2011年09月25日
美国数字出版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其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分工与合作清晰明确,并已成功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传统出版社是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底,因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网络和数字出版培训班,笔者有幸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学院听取了来自美国出版行业一线的22位专家讲授的课程,参观考察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Barnes&Noble)、圣智(Cengage)出版集团、贝克·泰勒(Baker&Taylor)配送中心、当纳利(Donlley)数字印刷等企业,很好地了解了美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此次赴美的所见所闻所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一美国传统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投入非常坚定和果断,并已见到成效 美国传统出版商凭借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商业头脑,看到了数字出版蕴含的巨大商机,把数字出版提升到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尽管其间经历过低潮甚至是电子图书泡沫的破灭,它们依然坚持不懈,十多年来一直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出版的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
美国出版商将传统产品数字化,将传播渠道网络化,开展新业务,延伸出版产业链,努力挖掘新的发展空间和赢利方式。目前,美国80%以上的出版企业都开展了电子书业务,特别是美国六大出版商兰登书屋(Random House)、阿歇特(Hachette BooK Group)、培生(Pearson Education)、哈伯·柯林斯(Harper Collins)、圣智(Cengage Learning)、麦克米兰(Macmillan USA)都开发出了具有特色及成长性的数字出版产品。
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统计,从2009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3季度,在传统出版物市场销售减少的情况下,电子书的总销售额增长了70%,其中仅2010年兰登书屋电子书销售额同比增长就高达250%。
按需印刷(POD)因具有低风险、低成本,更便捷、环保等特点,在图书印刷中越来越普及。书目信息服务商鲍克(Bowker)公司公布的数据中,2009年按需印刷书目总数首次超过传统印刷书目总数,达到了30万种。美国按需印刷业务主要来源于绝版书和有确切订数的新书,其中大部分是作者自助出版读物及专业类图书。大型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IngramBook.Co)旗下的按需印刷公司Lighting Source能使不同品种、不同印数的图书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低成本印制,其业务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该公司2009年的全球印刷总量超过了150万册。
在美国传统图书的发行中,图书批发商和连锁书店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出版的日渐活跃,它们已经预感到将来以销售实体图书为主的市场作用会逐步削弱,纷纷依靠渠道优势进军电子书销售行列。2009年5月,贝克·泰勒宣布与数字发行商LibreDigital合作,成 1
立“数字媒体服务集团”大型连锁书店,巴诺书店也于2009年5月开始在其网站上销售有声图书。2009年7月,巴诺书店成立电子书网店,提供超过75万种电子书,2010年扩大到了100万种以上。这标志着贝克·泰勒和巴诺书店这两个在传统出版物发行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在数字时代的电子书市场上成为竞争对手。
二美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分工合作较为清晰明确
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数字图书出版产业链结构,各个环节的定位也较为明确和专业,这些环节大致是:
1. 内容提供商
传统出版商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担任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源头和核心,是数字出版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 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
电子图书批发商有英格拉姆、贝克·泰勒、OverDrive等,零售商有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店、巴诺的Nook电子书店以及CourseSmart、eBookpie、FictionWise等大大小小数百家电子商务网站。其收费方式,有的提供在线阅读,有的提供包月服务,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3. 终端阅读器生产商
有电子墨水阅读器生产商,如亚马逊、巴诺和索尼;有平板电脑和手机设备生产商,如苹果公司。它们的产品大都与销售平台中的一家或若干家提供的服务绑定在一起。
4. 图书数字化服务商 亚马逊、英格拉姆等可以将出版商提供的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并在自有平台上销售。鉴于电子图书销售平台的不同,其格式多种多样。目前美国六大出版商基本采用国际数字出版联盟推荐的EPUB格式,以抗衡亚马逊在线Kindle平台和移动阅读业务中的格式,目的是防止亚马逊垄断数字化技术而挟持出版商。
5. 技术提供商
以Adobe等为代表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提供商,主要为电子图书销售平台提供版权保护技术的服务。如Adobe提供ACS4服务,为出版商和分销商提供数字证书认证服务。
6. 电信或移动运营商
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如TNT等。美国的出版商大都只与销售商联系,而且在以麦克米兰为代表的出版巨头的强烈质疑下,六大出版商和销售商的合作模式也由零售制逐步改为了代理制,出版商将电子图书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比较而言,国内电子图书产业链结构还不太清晰,上下游关联度不强,各个环节之间定位模糊,并且都试图成为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者。出版社需要与技术服务商、技术运营商、移动运营商、销售商等打交道,深感数字出版“水深”。只有保证全产业链企业尤其是出版企业的合理正当利益,才能保障作者和出版社有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去继续支持数字图书市场。在这个方面,美国同行坚持的分工合作等产业分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三技术提供商介入出版,出版市场呈现整合趋势
美国数字出版呈现出市场整合的趋势,其竞争边界逐渐模糊。一些技术提供商也参与到数字出版内容的整合、加工及创造中来,他们将内容资源整合与聚类,根据市场需求创造出有效的商业模式,为读者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
亚马逊在开辟网上书店、搭建电子书库的同时,开发出Kindle阅读器,将内容生产、运营平台、终端阅读器集于一体,这种模式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给运营商以利润回报,并且可通过源源不断的内容服务来维持与读者的客户关系,不断提升用户忠诚度。目前Kindle电子书库中约有50万种图书,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大部分新书。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亚马逊已发布了可供苹果iPhone手机阅读其电子书库图书的软件,并逐步将电子书库向其他阅读工具开放。目前,亚马逊电子书库中来自iPhone终端的电子书阅读销售量是Kindle的2倍,在有电子书和纸质图书可选择的情况下,电子书已占销售额的40%。
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提供商无疑是谷歌。2010年12月6日谷歌电子书店正式在美国上线,提供约4000家出版商的近300万种电子书供用户购买或下载,其中200余万种为免费的公共版权图书。谷歌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书提供商。
谷歌与美国六大出版商中的5家达成合作协议,采取代理定价制,即每出售一本电子书,谷歌将获得30%的利润,出版商获得70%的利润。谷歌与合作的各出版商主要使用传统的批发定价模式。美国专家认为,谷歌电子书店对非畅销图书的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扩大纸质图书的销售,但它对传统纸质图书销售店的冲击将是致命的。作为技术供应商,谷歌必须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其商业模式才可能成立。因此,谷歌以尽全力帮助出版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读者为主要任务,并充分考虑内容提供商的利益。对此,谷歌对待内容提供商有三条原则:一是充分尊重并保护版权;二是自主选择,如果内容提供商不希望再把内容提供出来,那么他们可以随时把内容拿回去,或者不让人们再搜索到相关网页。谷歌的原则是内容提供商对此拥有选择权;三是利益共享,谷歌将广告收入的50%分给内容提供商。
谷歌将它的电子书店描绘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海量内容+终端兼容开放”,声称可以让读者像买传统书籍一样方便地购买电子书。笔者在美国上网试看了一下,谷歌的图书搜索不仅能帮助读者搜索到其所需要的图书,而且还能帮助读者快速就近购买。
从谷歌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其搜索引擎对专业类的非畅销图书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图书品种越来越多,畅销书就那么几种,大量的书停留在书店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快速增长的品种与有限卖场的矛盾,图书较长生命周期与短暂展卖时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网络展示与检索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电子书店及其搜索引擎为图书销售打开了一块新天地。
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关键:把握数字出版的本质,建立相应的商业及赢利模式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成立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能否持续产生现金流即销售收入以及产业链各环节各得其所。一是商业模式必须能被市场接受,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带来持续的商
业回报。美国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的有B2B的数字图书馆模式、POD(按需生产或印刷)模式和掌上电脑(PDA)业务模式。在某种意义上看,商业模式就是服务模式,像亚马逊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面向多种载体、服务大众和小众的数字出版内容平台;谷歌是向网络开放其图书搜索资源,并建立一个与其他网络服务互通的系统;圣智学习的定位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服务机构。它们呈现的是多元的客户价值。
二是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有效分工与分配。美国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分工与合作,如培生集团、麦格劳·希尔(McGram-Hill)、英格拉姆等的商业构建都植根于各自的优势,其在产业链中的定位极为合理。出版商的重点在于其内容的独特性、垄断性。Kindle模式的成功在于终端与内容的整合。但这种模式只能借鉴,不能复制。美国拥有最新的技术以及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因此美国的数字出版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立体性开发:在教育出版、科技出版、旅游图书出版等领域,将出版与服务、培训、资讯相结合,延伸在线教育、在线服务业务,将读者的需求无限放大。同时,美国数字出版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特征:第一种是建立图书数据库,实现纸介质图书市场扩容的“网络营销”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于大众出版领域的数字化业务;第二种是建立在海量内容数字平台基础上的,提供在线服务的“网络运营”模式,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专业期刊、专业图书和大型品牌工具书的数字出版业务;第三种是前两种模式的混合体,也就是传统出版网络营销与在线服务同步开展,进而形成叠加效应的“网络营销+网络运营”模式,这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出版领域采用最多的商业模式。
目前美国教育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商业模式主要有6种类型:一是在线课程,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在线学习;二是家庭作业管理;三是在线测试,利用所开发的软件系统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四是电子图书,并提供在线下载;五是在线课外辅导;六是虚拟的体验性材料,如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游戏学习等。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认为,短期而言,家庭作业和电子图书的营收最高,在线课程和虚拟的体验性材料在近期也有发展机会,但长期来看,网上教育社区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五谁是数字出版未来的主导者?
谷歌等IT企业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力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数字出版市场,并建立了可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尽管谷歌的搜索引擎对纸质专业图书的销售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其与传统出版相悖的商业模式还是在很大范围内遭到了传统出版社的抵制。从美国六大出版商与亚马逊、谷歌等的博弈可以看出,传统出版商还是取得了话语权,这促使IT企业在这次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中更多地站在技术供应商的位置,从而有利于形成转型中内容提供商和技术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局面。
让人深有感触的是,美国几大主要出版商能够暂时放下竞争,联合起来和技术提供商谈判,成功捍卫出版商的共同利益,迫使谷歌、亚马逊等技术商承诺充分尊重和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出版企业的策划权和利益,坚持出版企业在合作中的自主选择、知情同意、可上可下;
最终迫使他们一方面为出版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工具,另一方面按页面广告收益与出版企业进行五五分账,并努力开发新的赢利点,让出版企业分享更多的商业收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谷歌、亚马逊等IT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出版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是因为传统出版企业具有一定的内容生产、集成和创新能力,及相应庞大的内容资源。因此,如何维护老的出版品牌,打造新的出版品牌,积累更多的内容资源,建设一支经验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专业编辑队伍,是出版企业在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任务,是传统出版安身立命之本。
笔者认为,国内的传统出版社在和技术提供商合作时,一定要坚持自身利益。如果仅仅满足于把内容廉价地卖给技术商,很可能会使自身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失去话语权。对于有足够资金、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大型出版集团来说,可以做“资源+平台+终端”,可以给用户提供包括载体在内的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对于中小专业出版社而言,因为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试图进入技术段和运营段是很困难的,因此定位于“内容提供商”是恰当的。这就要求中小专业出版社必须在“内容”上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有足够的“内容集成和创新能力”,当然其“内容表现形式”必须与时俱进,要满足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营销要求。数字出版短期看终端,中期看平台,长期看内容。所以,中小专业出版社在今后完全有一席之地,而且可以活得很好。
(作者系冶金工业出版社总编辑、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