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盛世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发展规划
西南盛世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发展规划
一、公司概况
西南盛世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司是集矿山采掘、冶炼、销售为一体的钼业企业。公司两年多来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用于矿山建设和冶炼厂建设,矿山所在地属红光镇政府和光明镇政府管辖。总面积15.0452平方公里,已探明钼矿矿石资源量(122b+333)97.85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122b)占
5.4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占92.41万吨,钼平均品位6.87%,远景钼金属储量达10万吨,镍金属储量4万吨。目前,矿山已有3个采区投入基建和2个采区建设投产,年产基建矿石和采矿石5500吨左右,设计采矿能力60吨/天。
冶炼厂采用中南大学最先进的钼冶炼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采用回转窑一步焙烧、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除钨、除钒等多项先进技术。该工艺在国内处理高品位多金属镍钼矿工艺中属领先水平,生产设备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环境、劳动岗位条件好;工厂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化,技术工艺成熟。目前冶炼厂1800吨钼酸铵生产线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竣工投产,现日处理原矿量达40吨/日(二条回转窑),年可生产钼酸铵800-1000吨。公司所生产的钼酸铵优质、可靠,产品符合国家GB3460/-82和GB/T3460-2007规定的MSA-1标准,并能满足用户特殊指定质量要求,完全满足石油化工、钼的粉末冶金和深加工对钼酸铵的要求,副产品镍渣的镍品位为3%-3.5%,-1-
可作为镍铁加工原料。
公司现有员工227人(其中:矿山99人,冶炼厂128人),有研究生2人,本科生26人,大专生23人,中高层管理人员1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3人。安排昭通地区人员到公司就业有207人(其中:矿山55人;冶炼厂122人;矿山保安40人)。
二、公司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昭通市具有丰富的钼镍矿产资源,预计金属储量可达40万吨以上,目前我公司珍珠山钼矿矿山面积和储量均是昭通市最大的矿山,公司冶炼厂是昭通市唯一一家工艺成熟并能稳定生产的镍钼矿冶炼厂,也是全国最大的、技术最先进的以镍钼矿为原料的钼酸铵加工厂,镍钼矿冶炼加工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我公司在钼镍矿的开发利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企业定位:以钼为主体,以铜、铅、锌和贵金属为两翼,依靠科技创新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整合和利用当地及周边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企业。
2、企业发展目标
做云南省最大钼(镍)矿企业,达到国内先进的中大型钼业企业水平;争取3-5年成为云南省昭通市首家矿业上市公司。
3、企业发展思路
(1)2012-2015年主要产品仍以四钼酸铵为主,并开始对钼铁、钼酸铵系列产品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同时对镍渣研究开发,优先生产镍铁和回收渣中的各类有价金属,达到资源综合利用。
(2)2015-2016年形成系列化产品,包括四钼酸铵、七钼酸铵、钼铁等产品,同时形成深加工一条线,进一步拓展产品结构,产品包括高纯氧化钼、钼粉、钼条和钼异型件等。
(3)力争一年时间整合一个或二个钼金属量≥15万吨以上辉钼矿山。争取公司钼金属达到40万吨储量(昭通市境内镍钼资源整合10万吨、省外钼矿资源整合30万吨),并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多元化生产产品,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4)达到生产钼酸铵5000吨/年的规模(云南省内生产钼酸铵2000吨/年,外省生产钼酸铵3000吨/年)。
(5)在3-5年内,争取整合金(金金属量≥15吨、品位≥1.5g/t)铜(铜金属量≥15万吨、品位≥1.5%)、铅锌(金属量≥15万吨、品位≥6%)各一到二个,成为具有国际特色的矿业公司,成为云南产业新经济增长点。
三、公司整合资源考察调查情况
1、盐津县白云台镍钼矿,该矿采矿权证面积2.5128平方公里,矿石储量核实矿区范围内保有镍钼矿产资源储量总计38.33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5.35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54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10.44万吨。矿区钼金属资源量2.57万吨【其中:(332)1.03万吨;(333)0.84万吨;(334?)0.7万吨】;镍金属资源量1.53万吨【其中:(332)0.78万吨;(333)0.64万吨】。此矿山企业目前进入洽谈合作模式阶段。
2、盐津县新土沟钼镍矿,该矿区面积2.15平方公里,估算矿区
内钼镍矿资源金属量为4400吨【其中:(333)钼金属量2200吨、镍金属量为1200吨;(334?)钼金属量660吨、镍金属量340吨】。此矿山企业正在考察调研中。
3、盐津县瑞德钼镍矿,该矿区面积12.5平方公里,估算矿区内钼镍资源金属量为0.82万吨【其中:(333)钼金属量0.05万吨、镍金属量0.04万吨;(334?)钼金属量0.4万吨、镍金属量0.33万吨】。此矿山企业正在考察调研中。
4、云南省会理县钼镍矿,该矿区勘察证面积为49.62平方公里,实际有效面积为16平方公里,分布有颜家营矿段、羊角山矿段、喻家岩头矿段。估算矿山钼镍金属资源量8.6万吨【其中:(332)钼镍金属量2.8万吨、(333)钼镍金属量3.6万吨;(334?)钼、钼金属量2.8万吨】。此矿山企业正在考察调研中。
5、重庆市秀山县修齐锰矿,该矿区面积为0.534平方公里,分11个采场,本次勘查了8号矿体、11号矿体和12号矿体,发现民采破坏严重,老硐很多,估计损失矿量36万吨,按现场勘察估算矿区内保有锰矿石储量66万吨。此矿山需进一步调查。
6、会理县红光镇大元钼镍矿,此矿山只作初步踏勘了解,还需作进一步详细调查,掌握全面、准确信息。
四、目前存在问题
1、今年由于其他矿山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下发昭通安监办通
【2010】26号文件《关于非煤矿山井工企业立即停产停建的通知》,通知要求收到文件之日起立即停产停建,整改完毕后报市安监局验收
合格批复后方可复工。结果公司今年矿山停产3个多月,造成冶炼厂供矿不足。
2、由于少数村民目无法度,无理取闹,经常堵车、堵路和阻工,严重干扰了矿山正常基建和生产。
3、目前矿山供矿无法满足冶炼厂正常生产需要(矿山平均日出矿量16-18吨,冶炼厂日处理量36-40吨),为确保冶炼厂两条回转窑正常生产,需要外购矿石,现在昭通地区购矿极为困难。
西南盛世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2012年2月28日
第二篇: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基本情况
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是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北京市物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一级资质的专业物业管理企业。公司为股份制企业,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董事长,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物业管理部、企业发展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政部、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等职能部门,所管项目设立物业服务中心或项目管理处;公司下辖房地产经纪、物业工程设备维修、餐饮、家装及家政等子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170多人。
公司在管公建及住宅项目17个,包括写字楼、商业、中高档住宅、公寓、别墅、厂房、宾馆等七类物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一批所管项目评为市优、国优或其他单项荣誉,为物业保值增值及创建和谐社区做出了贡献。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国土资源部、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央视资讯、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清华紫光、神州数码、首创集团、嘉铭集团等重要国际组织、政府机关相关机构和国内知名企业或其分支机构成为我公司的尊贵客户。
我公司一贯遵循“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企业宗旨,通过持续改进服务产品,不断健全盛世物业质量管理体系。公司2001年5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11月通过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认证,2005年10月又通过了涵盖大厦和住宅的GB/T19001-2000-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公司质量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公司先后获得一系列的荣誉和奖励:
2002年被北京质量协会评为“质量管理规范单位”和“质优单位”; 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防非典先进单位”;参加北京市物业管理规范化服务活动获“优秀组织奖”;
2004年、2005年连续被北京市工商局评为“守信企业”;
2005年参加北京市物协组织的首届京城物业公益评选活动,获得“好管家奖”。
近年来,公司所管理多个项目荣获“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北京市优秀管理居住小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安静居住小区”、“金牌居住区”、“无障碍工作示范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物业管理优秀集体”、“北京市文明社区”等荣誉。
第二节 公司管理优势及行业影响
董事长刘刚先生是退役空军上校,1993年从空军机关转业,先后从事星级酒店管理、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是全军优秀转业军官,是2004年总政治部在中央电视台宣传的全军十佳优秀军转干部之一,是北京市建委确定的首批物业管理评标专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国内多家重要媒体曾多次专题报道他的事迹。
公司管理团队汇集了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香港和大陆物业管理的专门人才以及优秀军转干部,管理层综合素质较高,绝大多数为大专以上学历;项目管理人员普遍参加过正规的物业管理经理公司诚邀香港资深的物业管理专家担任顾问。公司执行董事曾任香港多家知名房地产顾问公司、中介服务公司驻北京地区的总物业经理及东北地区首席代表,长期从事物业管理领域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物业管理经验,加盟公司以来,将国际上先进物业的管理思想和运作机制与公司的实际相结合,推动公司物业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岗位培训,持有建设部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证书。
2003年6月在北京市召开的物业行业抗“非典”表彰大会上,公司被北京市评为先进单位并在大会上作为全市1700多家物业公司的唯一代表介绍了经验。
2004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市委领导到我公司所属盛世嘉园物业服务中心进行考察、调研,对我公司在物业管理服务、创建和谐社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05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中国物业管理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公司董事长刘刚应邀参加,并作为北京企业代表在大会上作了“提高服务质量是物业公司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贡献”的发言。2005年12月31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市委领导到我公司所属盛世嘉园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考察,对我公司在节前安全管理、创建和谐社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06年5月23日建设部房地产司司长、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中国物协常务副会长徐俊达等领导一行,专门到我公司考察调研,与公司管理层进行座谈,对我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06年3月7日和4月12日由全国十届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带队,市民革、民盟、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和工商联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在市建委物业处赵成处长陪同下,先后对我公司所属盛世嘉园物业管理服务中心、阳春光华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考察和调研,对我公司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建委在全市推广盛世物业管理经验。
2006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公司董事长刘刚带领军转干部成功创业以及创建和谐社区的事迹。2006年5月7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信报、晨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全国性报刊均登了题为“军人情怀永不变------记转业军人、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的主要事迹”的专题报道。
我公司经营管理特点:不断探索国际、国内物业管理相结合的道路,致力于形成更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高效运作的物业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最优性价比、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既满足发展商“高利润”的要求、也满足业主/租户“低成本”的需求,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第三节
公司管理服务理念及目标
●企业宗旨:
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管理模式:
酒店式管理,管家式服务。●企业精神:
敬业、严谨、效率、诚信。●企业目标:
盛世的物业,物业的盛事。
●企业文化特点:
团队为上,重视员工;制度为本,军人作风;客户为友,倾情服务。●管理者理念:
管理者是公司事业天平的支点,不是金字塔尖。●三服务原则:
各级领导为部属和员工服务;
公司本部为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基层服务;
全体员工为业主和客户服务。●选人用人标准: 道德高尚,认同企业;任人为贤,独当一面;勤奋好学,业绩突出;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第四节 公司形象
我公司之“VI”系统策划以盛世物业的宗旨、精神、目标和服务理念为出发点,把盛世文化传播到全社会,使消费者认识、识别我公司“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核心理念,让全社会知道“盛世物业、业主省事”口号的品牌价值。公司标识为字母“S”的红色变形体,构图简洁,富有动感,具时代特点,标识的整体轮廓呈钻石状,表达盛世物业为业主及客户提供钻石级服务的思想理念;标识形状为倒三角型,表现了企业勇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标识的颜色采用传统的中国红,表示公司热情的服务和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
武汉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招聘技术员
主要工作职责:
1、家政维修:主要工作为居家维修服务。
2、设施维护:主要工作为公共照明、道路维护、房屋本体维修养护等。
薪酬:试用期1868元/月,月休4天,平均每天8小时,加班按劳动法另计,入职即购买五险,6至9月份每月高温补贴100元,12至2月份每月取暖费40元,司龄工资20元/半年,最高为200元,工作满一年后公司每年组织免费体检,工作和生活环境良好,员工关系和谐,免费提供住宿。工作地点:
东西湖、唐家墩、香港路、友谊路、光谷等万科楼盘内,可就近分配
岗位要求
要求:18—40岁,中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为人诚实。持电工操作证,机电一体化、电梯、强弱电等相关专业。持电工操作证,欢迎应届毕业生。
职位信息
工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最低学历:中专
招聘方式:全职
元以上 职位月薪:2000 岁 年龄要求:18-40 刷新日期:2012-03-27
人 招聘人数:6~10
工作经验:不限
职位名称:物业管理部经理
职位年薪:15-25万 工作地点:武汉
招聘企业:物业公司 所属部门:物业管理部
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建筑与工程,...岗位职责
制定物业管理部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工作标准、物管人员招聘、团队建设,并负责检查、协调、督导部门员工的日常工作
岗位要求
学历要求:大专或以上
性别要求:男 语言要求:普通话
专业要求:房地产,物业管理 年龄要求:25-60 总工作年限:8年以上
任职资格的具体描述: 1.学历、专业知识
大学专科及以上,房地产、物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2.工作经验
五年以上房地产物业管理或物业公司相关岗位工作经验;有万科、百步亭、金地等物业管理口碑较好公司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薪酬福利
职位年薪:15-25万 薪资构成:底薪 年假福利:国家标准 社保福利:国家标准
武汉宏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前台客服
职位信息
薪资范围:1000-2000元/月 学历要求:大专 招聘人数:3人 工作经验:1-2年
工作区域:武汉汉阳周边
职位描述
因业务发展需要,诚聘物业管理处前台客服3名,任职要求:年龄35岁以下,形象好,善于沟通,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持上岗资格证者优先。
武汉心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职位名称:保安及保安班长
(1人)
工作地点 : 湖北武汉
招聘期限 :
2012-03-27
~
2012-06-22 学 历 : 年 龄 : 现所在地 : 计算机水平: 中专以上 不限 不限 一般
工作经验 : 性 别 :
不限 不限
保安及保安班长具体要求:
任职资格:35岁以下,男,身高172㎝以上;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无纹身,能吃苦耐劳,服从意识高;,有经验者及退伍军人优先; 8小时工作制,三班倒,包食宿。待遇:保安:试用期1700元起+200元夜补+480元餐补,保安班长: 工资2000以上;7-9月份每月高温补贴100元,享有丰厚年终奖,享有公休及国家法定节假日(未安排休息者按3倍工资发放加班费),工龄工资40元/月,包住宿,购买五险……
第三篇:西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配合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增进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的了解,促进教职员工对规划的认识,特公布我校制定的四大规划的主要内容。
西南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2006-2020年)
(摘要)
历史使命:学校负有探索科学真理、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培养具有地域智慧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引导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基本要求,秉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彰显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特色,锁定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定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2020年实现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转变。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留学生教育为拓展,以其他形式的教育为补充。综合性。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传统学科专业与新兴学科专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发展战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管理活校等四大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为战略重点,完成培养创新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三大战略任务。
主要任务:打造强势学科群,推动科学研究创新,促进人才队伍优化,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创新内部管理体制。
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把学校建成为一所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一些优势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一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协调发展,学科涵盖面广、整体优势凸显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努力使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阶段目标:学校总体发展分“三步走”,努力实现 “一个深度融合”、“两项显著转变”、“三大根本变化”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第一步即2006~2010年,实现“一个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各类内设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院体制、学术管理、教学管理、学科体制、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初步构建起综合大学的基本框架并逐渐完善,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第二步即2011~2015年,实现“两项显著转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有显著转变,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保持科学合理规模的基础上,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教学、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211工程”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学校向特色明显和优势突出的新型综合大学显著转变,基本建成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第三步即2016~2020年,实现“三大根本变化”。学校将瞄准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标杆”,再通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实现学科水平一流、科技成果丰硕、人才质量上乘等三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为配合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增进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的了解,促进教职员工对规划的认识,特公布我校制定的四大规划的主要内容。
西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摘要)
发展目标: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学校的“深度融合”。通过进一步整合各类内设单位,优化配置,推进学院体制、学术管理、教学管理、学科体制、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初步完善综合大学的基本框架,实现校区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主要任务:基于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报务社会为宗旨,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学科发展新格局;调整学科结构,构建合理学科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学科建设模式。推动科研创新发展,提高学校科研实力;凝炼目标、发挥优势,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把握机遇、夯实基础,努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大学);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政策氛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术梯队;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引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校地合作;规范和加强科技产业化。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
生培养质量;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质量。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及境外办学,大力推进汉语国际推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效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探索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运行机制;规范统一财务管理,提高办学经费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强化目标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各类资源向综合共用方向发展;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科学安排经费使用。
规划实施: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求真务实,着力塑造和培育具有西南大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协调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健全管理体制,构建完整的规划工作体系,建立完善的规划工作体制。建立实施机制,促进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西南大学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06-2020年)
(摘要)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现有学科优势,建设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科,以适应学校的规模发展、办学质量提高和强校升位为目标,把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人才、凝聚队伍。夯实基础,确保重点,大力培育和引进领军型人才;更新观念,转变机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总体目标:通过学科调整,构筑综合大学的学科框架;加大学科的建设力度,注重内涵发展,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努力提高学科的总体水平;催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使学科布局趋于合理;通过结构调整,充分凸现学科融合优势。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实力雄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延揽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能引领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国内外知名的领军型人才,培育和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战略措施:实施学科建设的战略措施。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优秀学术带头人建设;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学科建设制度创新步伐,建立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确保师资队伍总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优秀人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创新教师管理制度。
西南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2006-2020年)
(摘要)
指导思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学效益为重,坚持现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前瞻性与务实性相结合,自然环境与文脉特色相结合,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强调人、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创造人性化的、层次丰富的、生动舒适的交往空间。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分步实施,加快建设。充分尊重校园的历史与现状条件,秉承老校园的布局模式与文脉特色,利用校园的山水自然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努力打造生态型、诗意化、有机发展的校园。坚持合理有序发展的规划思想,实现校园与山水环境的共生,营造内涵深厚的校园文化。
建设目标: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中心突出、环境清新典雅、景观协调得当、人文自然和谐、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绿色大学。
现代化:学校建设应体现出前瞻性,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技术方法的变化,通过高层次的文化意念、高水平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体现现代化特色。
网络化:学校建设应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学手段、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应适应网络化教学的发展。在校园建筑功能配置上充分考虑网络信息的交换和流通。
园林化:学校建设应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建筑与园林互为背景,相互渗透和融合,寓诗于园,创造优美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生态化:学校建设应依托现有的山地自然环境条件,塑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体系,利用好原有水面,突出山水校园特色,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环境。
规划布局:通过北区麦田村的建设,带动校园整体形象与空间特色的塑造;通过便捷通达的交通组织,将自然山体、园林景点、湖面与建筑组群有机结合;通过教学科研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使校园内的教学科研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一流高校水平。在有形校园的营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校的校园文化。
做到前瞻性与可实施性相结合;体现地方特色,尊重自然与历史;秉承校园的布局模式与文脉特色;强调办学效益与以人为本;坚持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发展。秉承校园现有建筑特色,明确分区,合理布局。构建完善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便捷的供电、通讯、供水等综合管网。打造校园景观的三条特色景观轴线、三条空间系列轴,建设形成景观节点与标志性建筑,营造亲水空间、自然生态绿地,整体构成具有核心公共空间的建筑格局。注重防灾的建筑工事、环境保护,努力营造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四篇:详细解读《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详细解读《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 全球铝业网更多信息请参考 http://news.alu1886.com/
问:《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答: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编制,并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我部其它司局编制的节能减排规划、再生金属推进计划等进行了有机衔接,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致。
问:能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过程吗?
答:2009年7月,《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历经规划研究、规划起草、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等阶段。广泛听取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地方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等各方面意见,多次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修改论证。规划编制过程是一个统一行业发展认识,凝练行业发展思路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成果。
问:《规划》基于怎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编制的?
答:《规划》编制是基于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五个判断”。一是有色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材料支撑,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色金属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从长远发展看,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仍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有重大突破。2010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309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24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总的看,有色金属品种较多,尽管不同品种发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具备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主要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及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金属环境污染等事故时有发生,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四是行业发展要素约束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新形势,以及国内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日趋强化。
五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西方国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迫切要求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问:《规划》编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答:基于对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的判断,我们提出了《规划》编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一是体现“四个转变”。“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要由注重规模扩张型向生态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要实现产业、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由注重主业生产经营向注重生产和服务协调发展转变;由注重国内资源开发向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转变;由注重国内向注重国内和国际两个空间发展转变,加快产业转移。
二是立足“三个支撑”。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但考虑国内资源、能源短缺,其发展要立足支撑国内下游市场发展需求;考虑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要立足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考虑无论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还是节能减排,都要立足技术进步的支撑。三是坚持“一个主题”。《规划》明确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要发
展方向,是贯穿全篇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规划》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了主要任务、重大专项。
问:《规划》是引导未来五年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能介绍一下《规划》征求意见的情况吗?
答:《规划》征求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证监会、电监会、工程院,国家能源局、各地方政府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五矿集团、中铝公司、中色集团、中咨公司共56家单位意见。共接到49家单位的回复,其中,25家无不同意见,其它23家的反馈材料汇总整合为33条意见,经过认真研究,15条完全采纳,18条部分采纳。
在论证阶段,邀请业内专家召开了《规划》论证会,专家论证组由工程院院士孙传尧等16名专家组成,孙传尧任专家组组长。
问:《规划》包括的有色金属品种范围及确定依据?
答:有色金属产业共涵盖64种金属,本《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十种常用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只是在具体任务如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提高资源保障力度中,涉及了较多有色金属品种,包括稀土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等。其原因是这十种金属在有色金属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合计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重超过95%,销售收入比重超过85%;同时,这十种有色金属也是当前统计部门采用的。
特别要说明的是稀有稀土金属作为稀缺的战略资源,我司正在编制《稀有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在本《规划》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
问:《规划》中 “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答: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主要选择能够引导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指标,以及国家已发布的相关规划中已经提出明确要求的指标。“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2015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为铜90%、电解铝90%、铅60%、锌60%。
问:有色行业产业布局调整遵循怎样的原则,如何引导有色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
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了一定进步。部分冶炼产能已开始逐步向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2010年西部地区电解铝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51%,锌产量占56%,镁产量占50%,分别比比2005年上升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但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化,部分产品产业布局亟待优化。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
《规划》明确“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布局调整要统筹规划,坚持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提出了引导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务。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及镁冶炼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设若干铜、镍基地。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依托拆解园区,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铜、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的再生金属基地。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在境外建设氧化铝、电解铝、铜、铅、锌、镍等产业园区。
同时,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有色金属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东(中)西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问:“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的意义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产品结构有所改善。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管箔、钛棒、镁压铸件等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初步满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对高精尖产品的需要。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整体还处在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尚未形成,大多数企业实际上仅仅是有色金属某一环节的生产者。矿山生产能力与下游冶炼、加工能力比例失衡,并呈扩大趋势,上下游行业的结构失衡日趋严重。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还不能实现国产化,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仿制国外,航空航天用铝厚板、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等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稀有金属产品也是以初级产品、中低档深加工产品为主,高端产品比重较小。如我国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液晶显示屏用铟靶材却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同时,信息产业、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
因此,在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具有重大的意义。到2015年,实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增加到15%。
问: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一直存在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如何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程度?
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的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截至2010年,铜、铝、镍的自给率分别只有23%、54%和14%。资源保障程度低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矿山基础薄弱。我国现有大型有色金属矿山多为20世纪50、60年代开发的,经过多年生产,普遍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目前老矿山深部和周边找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可供建设的新矿山不多。二是再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我国废旧有色金属的回收量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进口国。三是境外资源权益依然不多。尽管我国企业境外有色金属资源利用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境外战略资源权益占有依然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企业境外铜矿资源实际权益仅占矿产原料进口量的不足4%;铝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3%;锌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2.8%。
《规划》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加快资源基地建设。要优先在境外,其次在境内。在境外,以加快境外铜、铝、铅、锌、镍、钛等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勘探,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依托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骨干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基地。在国内,进一步加强重点成矿地带的普查与勘探,增加资源储量,提高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率,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以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有色金属成矿带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建设西部矿产资源基地。在广西、贵州、山西适度发展具有资源保障的氧化铝产能。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铜、铅、锌等冶炼企业原料中各种有价元素的回收,冶炼渣综合利用,以及冶炼余热利用。建立完善铜、铝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规范回收、拆解,建设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完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将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纳入矿铅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属污染。支持改扩建形成一批锌、钴、镍、锡、锑、锗、铟、贵金属等回收利用及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依托内蒙古等高铝煤炭资源,有序推进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在转型升级中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依靠科技创新,主要品种冶炼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较快。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色金属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5%,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少,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仿制国外,关键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滞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要继续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主要从四个方面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1.增强创新能力。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重点和难点,在矿产资源勘查、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先进材料制备等领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企业的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创新投入机制,强化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开展前沿共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2.加强技术改造。支持有色金属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以质量品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为重点,对现有企业生产工艺及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实现清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水平。
3.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认真总结和推广行业先进企业的信息化经验,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工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工作体系。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鼓励企业建设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推广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提高管控效率。
4.加强标准化建设。适应有色金属工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新材料的需要,建立、修订、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进一步做好能耗、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标准的制定。制定再生有色金属能源消耗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力度,实现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和双向转化。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精深加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取得进展,绿色高效工艺和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问:有色金属行业是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怎样的形势,“十二五”具体任务及目标是什么?
答:随着我国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制约日趋强化;有色金属产业规模的扩大,国内资源能源短缺的瓶颈日益突出;国家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能耗、高排放的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压力日趋增加。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8%,但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99%;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冶炼环节,约占产业能源消耗总量的80%左右,加工占11%,矿山占5%。在冶炼环节中,铝冶炼占61%,铅锌冶炼占7%,镁冶炼占6%,铜冶炼占2%。其中,电解铝行业的电力消费占有色金属工业电力消费总量的80%,占全国电力消费的5%。
“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的具体任务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增加品种,改善质量,降低物耗、水耗和能耗等。“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异型阴极铝电解槽,通过稳定铝液波动,降低极距,吨铝直流电耗可降低800~1000千瓦时。在铅冶炼方面,我国有关单位通过多年攻关,成功开发了底吹富氧熔炼技术和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解决了制约国内铅冶炼升级的关键瓶颈。因此,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完成1500万吨及以上电解铝技术改造,电解铝直流电耗降到12500千瓦时/吨以下,年节约电力100亿千瓦时;完成120万吨落后铅熔炼以及300万吨铅鼓风炉还原能力改造,年节约标煤80万吨;完成骨干镁冶炼企业技术改造,力争年节约标煤100万吨。铜冶炼、电解铝、铅冶炼、钛冶炼等主要行业技术指标居世界领先。问: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不断对有色金属行业提出新的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规划》将从哪些方面促进环境保护?
答: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也包括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资源、能源,同时还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长期的矿产开采、冶炼生产累积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近年来开始逐渐显露,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以及血铅污染事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规划》以重有色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按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要求,遵循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原则,加快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行业环境保护:
1.限制排放重金属项目
严格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禁止在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
目。
到“十二五”末,仅保留陕西汞锑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原生汞冶炼企业,取缔其他原生汞冶炼企业。汞触媒回收企业应配套有汞蒸汽回收装置,除贵州万山地区外,严格控制其他地区新建的汞触媒回收企业。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大力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先进生产工艺,强化从源头防控重金属污染。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实施区域综合整治,以湘江流域为重点,推进污染产业密集、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突出、风险隐患较大的重金属污染区域综合整治。
3.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能力,推行污染源自动监控,重金属废气、废水排放企业要安装相应的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问: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制定了怎样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
答:为了确保规划主要任务的完成和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七条政策措施:一是强化规划指导;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四是加强资源保护与储备;五是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是健全节能减排政策;七是改善行业管理。
第五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动力厂企业文化建设简介
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动力厂企业文化建设简介
动力之源
(一)年轻而充满希冀的企业团队
在被誉为“江南明珠”城市的黄石、在“三楚第一山”东方山南麓、在中国四大铜生产基地之一大冶有色有限公司,有一个享有“花园式工厂”美誉的工厂——大冶有色动力厂。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3月13日的原大冶冶炼厂机械动力车间水电安装
队。27年弹指一挥间,几代动力厂人始终坚持把强化企业管理改革、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在动力厂的创业史上留下了一段段“跨越式”地发展足迹……
牢固树立科技兴厂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素质。近些年来,作为公司内部供水、供电和通讯保障部门,为了提高主导产品的竞争能力,动力厂坚持把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摆在首位,努力增加科技含量,使三大系统的装备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三新”:即新系统、新设备、新工艺。在供电系统中,85以上的新变配电站是1997年为诺兰达冶化技改项目配套兴建的,设备较为先进。在110KV总降压变电站拥有两台31500kvA大型电力变压器可进行带负荷有载调压,站内装备的GIS组合电器,目前在黄石地区尚属领先水平。供电能力由1997年之前的6kv上升到110KV,电力总容量6.3万kvA,年供电量是原来的3倍。电讯系统在较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由C型机到D型程控交换机的升级换代,使通讯质量及接转速度大大提高,总装机容量也由原来不足2000门一跃达到12000门。新开通的ADSL宽带网、光纤数据通信网享有无须拨号,实时在线,下行速率高的快捷服务。为拓宽水产品的加工深度,我厂引进上海同济大学环保新工艺,开发优质饮用水,市场前景看好。与此同时,一些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在生产运行系统的监测监控,营销收费管理、财务管理及物资供应等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主要职能科室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一个现代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雏形已显端倪。
(二)创新而赋予文化的企业团队
坚持“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治厂方针,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随着企业从传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动力厂党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基于这个认识,为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结合我厂多年来开展文明单位建设的经验,针对改革发展时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文化建设的现状,既注重抓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注重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提炼,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是从厂情实际出发,着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规划工作。2004年我厂正式制订了《动力厂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思路(规划)》,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把企业的需要转变为领导层的意识,把教育引导作为关键环节,把构建体系作为基本目标,把实现逐步过渡作为基本要求。”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明确下来;其次是要加大企业文化创建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之成为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全厂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三是按照“构建制度文化是基础,培育精神文化是核心,实现物质文化是目标”的三个文化建设要求,逐步推进厂文明单位建设工作向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过渡和转变。二是在创优质服务、创优良秩序和创优良作风,狠抓了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理念的深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提高员工素质与改变企业内外环境面貌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工厂自己建,自己的面貌自己变”成为全厂上下的共识。建厂27年来,我们先后获得“全国环保企业”、“有色系统环境优美工厂”等荣誉,还曾13年蝉联“湖北省文明单位”,15年保持了“湖北省清洁无害工厂”称号。优美环境的创建,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奋发向上的热情,在长期实践中,动力厂培育出了具有本厂特色的“服务求实,自律奉献”的企业精神,带出了一支爱厂敬业,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与此同时,我厂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逐步改善了职工文化活动设施,为职工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每年的“七一”建党系列纪念活动、“秋季职工篮球赛”和“动力之春”春节联欢会的举行,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弘扬了企业整体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正气。为提高企业效率,推动企业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