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7年拟定项目落实情况的汇报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7年拟定项目
落实情况的汇报
-------新农办
2007年,我县20个试点村以村为单位计算共需要项目55个,预计投入资金3392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1200多万。其中包括:水利18个,涉及资金468万元;道路22个,涉及资金700万元;校建3个,涉及资金232万元;产业化调整1个,涉及资金1000万元;村级阵地建设5个,涉及资金55万元;其他6个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村级合作医疗、文化广场建设,涉及资金807万元。
经过新农办与各项目部门多次联系落实,召开试点村支部书记会议强化争项意识等各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2007年需求项目做了一一落实。现将其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列入07年计划实施的项目。共计30个,涉及资金1497.55万元(另有农发办、以工代赈办计8个项目资金数未定)。其中:水利局1个,组织部3个,农发办5个,卫生局4个,以工代赈办8个,扶贫办、交通局4个,市畜牧局1个。(见附表一)公共项目:凡全县各村的村级卫生室建设经县卫生局验收合格,每村补助设备购置款3000元。
列入07年计划实施的项目资金比年06年已实施的项目资金同口径相比少了500多万元,项目数少了6个。
二、列入07年申报08年实施的项目。共计4 个,涉及资金166万元。其中:教育局2个,涉及资金30万元;扶贫办、交通局、水利局1个,涉及资金136万元。(见附表二)
三、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共计10个实际资金3003万元。水利局9个,国土资源局1个,涉及资金2795万元。(见附表三)
四、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共8 个。涉及需求资金218万元。涉及的项目部门是教育局、农发办、以工代赈办公室、组织部、计划局、林业局各1个。水利局2个。(见附表四)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六日
第二篇:廿里铺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观摩汇报材料
廿里铺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观摩汇报材料
(2012年6月25日)
三年来,在马道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包扶单
位的大力支持下,廿里铺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变,村民居住、出行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一、基本情况
廿里铺村位于马道镇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沿
316国道东西两侧分布,辖四个组,分别为唐沟组、廿里铺组、铺沟组和大沟组。全村共98户328人,低保户12户40人;五保户4人,产业发展以大鲵养殖、加水、林果、中药材、食用菌、劳务输出和运输业为主。
二、主要做法
一是布局整体,大力推进立面粉饰和院场硬化工作。廿
里铺村共有 48 户人居住在316国道沿线,根据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对沿路全部住户125间房屋进行了整体粉饰,同时硬化院场 48户1.2万平方米,绿化5400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沿路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二是排除困难,强力推进老街道路硬化工作。廿里铺老街长350米,沿街住户17户68 人,长期以来雨天泥泞不堪,晴天灰尘漫天,百姓
生活、出行深受影响。2010年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经镇上与县上包扶单位协调,解决了15万元资金,对老街进行了拓宽和硬化。同时对排洪水沟和防滑护坡进行了重建和修砌,为沿街百姓提供了安全整洁的生活、出行环境。三是合理规划,有效推进休闲小广场建设工作。由于廿里铺村人多地狭,村民长期以来缺乏文化休闲活动场所,经镇村两级积极协调,于老街100米处东边开辟了一块面积约150余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小广场,并投资1.8万元安装了健身设施,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廿里铺村村委会
第三篇:东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东乡镇建设新农村试点工作进程
东乡镇古列村委古利自然村有耕地面积560亩,其中水田260亩,旱地300亩,人口410人,有鱼塘8张约50亩,是我县重点的水稻制种基地和大白菜生产基地。现将其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收看录像、举办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出宣传板报、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先进的农村实用种养技术。
“六个一”工程正在实施之中,(即“一栏一池一果一稻一灯一菜”)。“一栏”即每家养一栏猪;“一池”即使全村户均修建一座沼气池,做好改水改厕工作,用沼液给果树、蔬菜施肥;“一果” 即将低产的水果进行改造,建立一个高产、高效的300亩杂交柑示范果园;“一稻”即早糙为水稻制种;“一灯”即使用频振诱虫灯杀死田间害虫来养鱼,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一菜”即在田间进行秋冬菜种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现300亩杂交柑已全部种下,早稻优质谷已进入育秧阶段,七盏频振诱虫灯也已去年在田间安好。已作好建设电灌站至村中2.1公里长的三面光水利渠道和从东乡大桥至村中的柏油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也做好了村中的道路硬化的规划工作。
沼气池入户率已达80%,并以沼气池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六改、三结合、三配套 ”(改水、改路、改灶、改厨、改厕、改猪牛栏;使沼气建设与农村环境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发展种养致富相结合;沼气池与猪牛栏、厕所配套),这样既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高效优质的有机肥,降低了生产成本,带动了生态种植业的发展。利用沼液、沼渣作为水稻、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的肥料或养料,不仅大大减少了化肥的用量,而且增强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通过努力,古利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已迈上良性生态循环运行轨道,力争早日将其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屯。
2006年3月22日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意见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意见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致力建设和谐新农村,以我镇**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在四个示范村的影响和带动下,到2010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入学率达到98%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52%,有线电视村村通全面启动,入户8000户,入户率85%,五保户供养达95%;村“两委”班子团结,财务、政务公开,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环境安定,生活方式健康,村容村貌整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一个“晚上亮起来,白天净起来,四季绿起来”的新型文明乡村。
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
我镇涉及**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以**强村建设为核心,规划发展工业带动型**村、养殖带动型**村、**村、劳务带动型**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业带动型**村重点要落实“一规划”: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依托**公司,进一步落实《**村2011年—2014年发展规划及规划》。养殖带动型**村、**村要建好“两区一阵地”:新发展占地5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2个,存栏在20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12户,存栏在5000只以上的养鸡户6户,并发展沼气60座;依托村小学,规范和完善文明农民学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劳务带动型**村2006年要规划好“两园一区”: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筹建全镇第一个“农村文化园”;发展沼气50座,规划发展150户的一个“庭院经济园”;启用温暖小区。同时要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农户达到500户;规划整修村内道路5公里,安装路灯60座;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1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强化争先创优机制。在机关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按照县定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下达目标,推行工作合力团制和工作台帐制,真正在机关内部形成肩上有压力,脚上有动力,争当先进,耻于落后的争先创优局面。要在干部升降、评先树优、物质奖罚上加大力度,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激励干事者,保护创新者,鞭策落后者,逐步树立一种“以发展论功过,以实绩定取舍,以民意论去留”的用人导向。
(二)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按照上级对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不断加强村班子自身建设,2006年全镇“五个好”党支部达到60%以上,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以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强化社会稳定机制。探索
实施治安巡逻承包责任制,抓好村级治安;认真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周排查制度、销号制度等四项信访工作制度,真正使信访案件件件得到落实,确保信访人员人人得到接待,件件得到处理,及时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宽松环境。
第五篇: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县妇联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和我县妇女工作实际,在***镇**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
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三)创新载体,开展活动。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传统竞赛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农村妇女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认真总结推荐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通报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实施“双带”,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村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在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中开展“双带”活动,激发妇联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