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营村新农村试点示范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10:3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洪亮营村新农村试点示范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洪亮营村新农村试点示范汇报材料》。

第一篇:洪亮营村新农村试点示范汇报材料

小康营乡洪亮营村市级新农村建设

试点示范村工作汇报

洪亮营村村委会

榆中县小康营乡洪亮营村位于榆中县东北,距离县城8.5公里,耕地面积2261亩,人均耕地1.8亩,有6个村民小组,301户1239人,是榆中县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我乡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取得的成果、经验和问题,有效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有目标、有重点的全面开展,现将我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谋划,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一)抢抓机遇,把握先发优势。近年来,我们抢抓各级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切实统筹城乡发展,争取国家投入和筹措资

金12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七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硬化主灌渠

3.8公里,硬化通村主干路0.8公里、水利渠系已成网络配套,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今年,我村又成为省、市各级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享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们立足把握这种先发优势,抢抓各种机遇,在全市率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抢抓示范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洪亮营村的大好机遇,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到的农户搬迁、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配套建设规划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有

机结合,加快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抢抓党的惠农政策、各级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的机遇,争取路、渠、“三改一建”、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资金落户。三是抓住市级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洪亮营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扩大村容量,增强村功能,提升村品位,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因地制宜,科学确立建设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和我村的实际,我村新农村建设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出成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努力,逐步把我村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

二、周密部署,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今年3月份,我们按照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制定了洪亮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全村6个社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经村两委讨论,乡党委、乡政府研究审批后正式实施。

(二)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项目强村、农业稳村”战略不松手,着力构建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为我村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全面落实粮食种植计划。今年,我村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1500

亩、总产600吨,分别比去年增长1%和5.2%,目前已落实冬小麦种植面积1500亩。二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确保粮食丰产增收。今年,我们在全镇广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3月初分村免费发放配方施肥单300份,及时指导农民春耕施肥。仅此一项,我村可年增粮食22.5吨,农民增收27元。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今年开展春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8场次、参训人员480余人;深入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可确保2200亩农田不受虫害,为农民减少农业生产成本。

2、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助农增收。我村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于2007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实施,引进山东第四代新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共建成新型日光温室56座156亩,引进栽培山东寿光一边倒桃苗,间作西甜瓜、番茄、黄瓜、西葫芦等新特品种,今年间作的果蔬成功上市,并取得了喜人的收益,其中有6座日光温室收入过万元;今年计划建成新型日光温室17座84亩,并建成10座示范实验棚和专家大院,进行新品种实验和示范推广。

3、引导扶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打工经济助农增收。今年,力争全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到300人,打工收入达到18万元。

(三)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1、培养科技型农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为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开展“阳光培训”工程,力争每年培训农民30人次,每户培养一名

学用科技明白人。

2、培养法制型农民。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3、培养文明型农民。在全村进一步深化了农村“示范户”、“明星户”评比活动和文明村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培养农村科技文化中心户,从而在全镇树立了一种学科技、懂法制、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改善农村面貌。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顺利实施了设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投资300万元,用于改造中低产田、硬化主灌渠、支渠、修整田间道路等。二是三是积极做好七大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通过这七个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内6个社的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成为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

2、逐步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着力引导农民实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六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

(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努力做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力争使全村组织

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200平方米。

2、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抓好了村务公开工作,保障了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虽然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这方面扎实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视察契机,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小康营乡设施农业的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篇:洪亮营村汇报材料[组织部修改]

立足经济抓党建 建设富裕新农村

——洪亮营村开展“三争一促”活动情况汇报

榆中县小康营乡洪亮营村位于榆中县东北,距离县城8.5公里,耕地面积2261亩,人均耕地1.8亩,有6个村民小组,301户1239人,共有党员39人,其中女党员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6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优势抓经济,大力开展以争创发展型党组织、争当服务型干部、争做帮带型党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争一促”活动,不断深化其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能力、服务生产服务增收的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探索创新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在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了“双争双强”和“设岗定责”活动,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一、抓学习,建制度,提高党员致富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是制定落实学习管理制度。根据全村发展现状,结合党员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学习兴趣、流动情况等,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冬训制度、党员学习日规定等制度的同时,制定了党员培训制度、流动党员学习管理制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规定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学习培训和日常管理。

二是请进来学。村党支部结合设施农业生产需要,及时请乡党委、政府和县农业技术部门协调,从省、市、县邀请专家进行新型日光温室建造和水果、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到目前,党支部已组织各级各类培训班10余次,及时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去年已先后多次聘请山东温室大棚油桃栽培专家、山东“桃王”刘成德先生来我村传授油桃种植技术,为我村油桃产业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基础,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驻点包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

三是走出去学。村党支部每年有计划地把党员干部带出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用其他地区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对全村党员进行启迪和引导,培养发展愿望和信心,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技术和经验,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高质量快速建设,早日发挥作用。去年四月份在乡党委协调下,村支部组织全村党员和村社干部群众50余人,赴山东省寿光现场观摩学习了现代设施农业和蔬菜水果种植技术,山东的现代农业和致富经验使全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为全村顺利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抓活动,促发展,探索开展“双争双强”活动

为了全村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全面有效提高群众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村支部在全村党员中提出了党支部争创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党员干部争当科技示范户,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争双强”活动。

一是党支部争创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007年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依靠科技、规模生产”的发展思路,支部确定2008—2013年五年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榆中县洪亮营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新型日光温室达到300座,户均1座,面积达到750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到2500亩,日光温室达到1000座。建成集水果、蔬菜生产、加工、保鲜、销售于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农民 2 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二是党员干部争当科技示范户。通过有计划培训和学习,使全村37名党员干部初步掌握1—2门适用技术,力争在5年内,把60%以上的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全村270户群众走上了现代设施农业致富之路。

三是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强。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带头掌握种植技术,努力发家致富,3年内,使三分之一的党员收入达到全村前列,三分之一达到中等收入;五年内,使全村党员收入达到全村前列。

四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在自身致富的基础上,积极履行党员义务,采取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劳务、培训等形式,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第一步,实施“一帮一”结对帮扶机制,三分之一的党员致富能人帮带三分之一的党员先致富;第二步,全体党员与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脱贫致富;第三步,每户党员干部示范户用所掌握的科技帮带8—10户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截止目前、村社干部带头新建日光温室80座,引进栽植山东寿光“一边倒”油桃苗木5万余株,间套种植西甜瓜、黄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今年四五月间,间作的瓜果蔬菜成功上市,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带动群众的建棚热情。

三、解难题,做表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根据县委组织部开展载体深化年活动的精神,结合近年来村支部对党员教育管理方法滞后、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有效载体较少、党员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体现等问题,也为了更好地 3 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在全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为无职党员设立了“三型八岗”。一是帮带型,包括宣传教育岗、民调信访岗、党务村务监督岗、民主理财岗、文明新风岗五个岗位;二是服务型,包括文化体育岗、环境卫生岗二个岗位;三是自律型,设自我提高岗一个岗位。目前已有24名党员认领了相应的岗位,开始在自己担负的职责中发挥作用。活动中,支部以符合村社实际和能够发挥作用为前提,充分尊重无职党员意愿,实行“两个允许”,即允许无职党员自主选择岗位和活动形式,允许无职党员选择活动时间和活动方式,按认领岗位和规定职责开展活动。实行划分活动小组制,即将认领同类岗位的党员,设置为活动小组,明确负责人和活动要求,由小组自行开展活动,深入村社开展服务。小组长每月向党支部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年终党支部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对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议。

村党支部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上下功夫,探索完善“双争双强”争创机制,进一步丰富“设岗定责”活动内容,制定更加实际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使活动更具参与性、时效性,党员更具积极性,效果更具显著性,从而推动全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第三篇:小康营乡洪亮营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小康营乡洪亮营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洪亮营村位于榆中县城南北角,距离县城9公里,现有6个村民小组,301户1239人,贫困面为7.6%;耕地面积2261亩,其中水浇地1977亩,旱地284亩,人均耕地1.8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3347元。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要产业,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舍饲养羊、奶牛养殖得到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逐步提高。该村道路大部分已得到硬化、绿化,新建了村委会办公阵地,渠道大多已改造为U型渠。

二、总体目标

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使该村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生态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环境卫生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民主政治有效推进,法制意识得到提高,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工作思路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重规划、强基础、谋发展、求稳定、建新村、奔小康”为工作思路。不仅注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继续推进农

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建立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了路、电、气、水等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了农田、水利、科技等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环境整治,也包括了村民自治等制度创新,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它绝不是简单的新村庄建设,而必须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推进,必须坚持增收惠农原则,协调发展原则,生产生态并重原则及分类指导原则。

(一)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各类法律及政策的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广大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之中。

(二)注重规划,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探索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建设路子,分类实施。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及时代特征,融合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种养业,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农业创新和转化能力,发展循环农业。注重农田水利、道路建设,健全农技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解决饮水困难和安全,整合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发展清洁能源,带动改圈、改厕、改厨。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发展特色农业、绿色产业。

(四)拓展市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强劳动力培训,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输出劳务500人次以上。发展服务业,突出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恢复。

(五)丰富文化生活,开展健身运动,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村容村貌,培养新型农民。发展文化及义务教育,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通信。注重安全生产,关注和谐发展,加强爱国卫生和医疗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文化室,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奖励扶助和救助制度,落实“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六)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激发活力,发扬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健全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五、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利用该村较好的水浇地条件,定位于主要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以发展无公害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在2010年达到无公害蔬菜2000亩。

2、注重养殖业发展。以榆中县天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发展奶牛养殖、舍饲养羊,注重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到2010年发展奶牛、舍饲养羊2500头(只),户均20头(只)。

3、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每年培训不少于100人次,劳务输出5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50人次,在2010年左右,每年增加劳务收入250万元。

4、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多种方式引资金、引项目,到2010年力争建成2个经济组织,每年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在2020年左右达到8万元以上。

(二)加强村庄建设

按照“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抓好规划及建设,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村庄建设。

(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前,按照“适当倾斜、分步实施、生活富裕、设施完善、发展和改善新环境”的要求,加强学校、道路、渠道、卫生所、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前,全面完成配套建设。

(四)关心农民教育培训

按照“注重学习、突出参与、提高素质、社会文明、培养和造就新农民”的要求,于2010年前完成1500人(次)的农业科技高新知识、法律法规、劳务经济,实用技能的培训。

(五)突出民主管理

按照“经济发展、民风淳朴、和谐合作、政治民主、健全和完善新机制”的要求,2008年前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议事程序并全面落实。2012年前完善依法治村、自主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等决策程序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2015年把该村建成基层组织健全规范,充满活力,发挥作用,发扬民主,村民自治机制完善,社会稳定和谐的示范村。

第四篇:新农村试点村实施方案

按照西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及群众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借鉴赣州模式,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榜样,结合常兴村8个自然屯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时间把常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常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城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巴彦县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自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通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自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现在,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文明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06年人均收入实现3700元;2007年人均收入实现4100元;2008年人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达到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达到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达到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达到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自然屯,07年入户3个自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自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06年至2008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

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达到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达到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通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自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因此,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通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文明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明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在2008年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助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后,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村建设领导小组。

第五篇:廿里铺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观摩汇报材料

廿里铺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观摩汇报材料

(2012年6月25日)

三年来,在马道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包扶单

位的大力支持下,廿里铺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变,村民居住、出行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一、基本情况

廿里铺村位于马道镇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沿

316国道东西两侧分布,辖四个组,分别为唐沟组、廿里铺组、铺沟组和大沟组。全村共98户328人,低保户12户40人;五保户4人,产业发展以大鲵养殖、加水、林果、中药材、食用菌、劳务输出和运输业为主。

二、主要做法

一是布局整体,大力推进立面粉饰和院场硬化工作。廿

里铺村共有 48 户人居住在316国道沿线,根据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对沿路全部住户125间房屋进行了整体粉饰,同时硬化院场 48户1.2万平方米,绿化5400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沿路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二是排除困难,强力推进老街道路硬化工作。廿里铺老街长350米,沿街住户17户68 人,长期以来雨天泥泞不堪,晴天灰尘漫天,百姓

生活、出行深受影响。2010年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经镇上与县上包扶单位协调,解决了15万元资金,对老街进行了拓宽和硬化。同时对排洪水沟和防滑护坡进行了重建和修砌,为沿街百姓提供了安全整洁的生活、出行环境。三是合理规划,有效推进休闲小广场建设工作。由于廿里铺村人多地狭,村民长期以来缺乏文化休闲活动场所,经镇村两级积极协调,于老街100米处东边开辟了一块面积约150余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小广场,并投资1.8万元安装了健身设施,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廿里铺村村委会

下载洪亮营村新农村试点示范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洪亮营村新农村试点示范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村新农村汇报材料

    一、全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镇主要从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四个方面开展了新农村工作。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我镇加快了农业结构......

    ##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大全)

    枫溪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2010年12月)枫溪村地处明溪县西北部,海拔645米,人口832人,223户,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28673亩,耕地面积1335亩(其中水田1261......

    创建“四有”示范(试点)村工作汇报

    近两年来,我处把“四有”示范(试点)村创建,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率先在农村进行农民“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创建工作,通过扩大试......

    创建“四有”示范(试点)村工作汇报(范文模版)

    近两年来,我处把“四有”示范(试点)村创建,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率先在农村进行农民“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创建工作,通过扩大......

    东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东乡镇建设新农村试点工作进程 东乡镇古列村委古利自然村有耕地面积560亩,其中水田260亩,旱地300亩,人口410人,有鱼塘8张约50亩,是我县重点的水稻制种基地和大白菜生产基地。现将......

    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申报演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申报演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申报演讲稿2007-12-18 14:16:5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申报演讲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申报演讲稿(2......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验材料**县**镇**村位于**县西南面。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村情,发挥优势,全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申报演讲稿

    我村为什么要申报建设新农村试点呢?我们有团结向上、与时俱进的两委班子,有五大优势,有强有力的措施,有明确的目标,能使仁里的生产更加发展、经济更加繁荣,村民的生活更加宽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