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模版)

时间:2019-05-15 16: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模版)》。

第一篇: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模版)

×××县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05年6月25日)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1年来,我县抓住国家扶持、西部开发、大湘西开发等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民族政策、民族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巩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目标。

一、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县GDp10.48亿元,增长23.5%,是1984年1.24亿元的8.45倍。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36亿元、5.72亿元、2.4亿元,分别是1984年的3倍、33.2倍、8.3倍。全年财税收入1.607亿元,增长70.92%,是1984年184万元的87.3倍。在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中名列第27位。今年1-5月,全县GDp5.24亿元,比增17.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0.81亿元、3.32亿元、1.11亿元,分别增长4%、26.4%、12.2%,完成财税收入1.37亿元,比增215.2%。

二是产业开发成效显著。200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亿元,增长3.7%,粮食总产量81368吨,增长0.42%,农民人均产粮351.6公斤。培育农业产业开发大户201户,其中种植大户70户、养殖大户120户、加工营销大户11户,烤烟、水果、蔬菜、养殖、桤木等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壮大。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5家,实现产值17.42亿元,比增65.9%;增加值5.2亿元,比增87.8%;销售产值17.19亿元,比增62.8%。其中矿业产值16.07亿元,增长66.8%;完成增加值47342万元,增长47.77%;完成销售收入15.07亿元,增长47.1%;实现税收1.05亿元,增长47.13%。三次产业结构由1984年的62.73:13.9:23.37调整为2004的22.52:54.58:22.9。

三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984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以上,其中200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7亿元,比增27.8%,县城老街改造、城区综合宽带网络、城区电子监控网络、110千伏输变电、花民公路、佳民至望城连接线路面硬化等重点工程竣工;××、××等乡镇街道实施提质改造建设。紫竹园大市场、商贸大厦、城关集贸市场、220千伏输变电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古苗河风景区纳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是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56元,增长5.4%,是1984年247元的5.8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2元,增长9%;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1246元,增长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补偿25681人次、345.6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免征农业税449万元,农民人均减负19.4元,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减负十佳县”称号。民族教育投入加大,改革稳步推进,质量明显提高,一批品学兼优的民族学生进入国内外大中专院校深造,边城高级中学在全州捐资建校中规模最大,“双语双文四步转换”教学方式受到国家民委和国家教委表彰。成功承办州十运会,在历届全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屡获佳绩,先后向省州输送优秀体育苗子20多人,2003年被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先进县”称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团结奋进精神,大力开展民族团结示范乡镇村活动,建立边区联谊制度,保持和巩固了全县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涌现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受国家表彰的先进个人3人,省州表彰的先进个人27人。

我县的主要作法:一是领导重视。多年来,我县历届县级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民族事务工作,始终把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实抓好。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民族事务部门过问和听取民族事务工作汇报,经常深入民族贫困地区调查和了解民族事务工作情况,经常带队赴黔渝鄂民族地区开展民族联谊活动,并形成了分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县人大民侨委、县政府办、县政协民宗委、县民族事务局、县司法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班子,全面负责《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工作,为抓好民族事务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是加强宣传。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宣传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通知》、《关于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大力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教育活动。以县委党校为阵地,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纳入各类干部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使全县参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培训的干部达90%以上。每年确定一个民族法规政策宣传活动月,采取苗歌、山歌、苗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县各集镇墟场巡回演唱,并编发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规条例的新编苗歌、山歌小册子各5000册,在7个重点农村集镇进行宣传发放。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先后在《中华民族报》、《民族论坛》办专刊,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我县改革开放

20年来民族事务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是用好民族政策。1984年以来,我县一直把用好民族政策作为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渠道,并积极采取措施上争外引,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2001年以来,我县共向上争取并到位各类资金19155万元,其中各类扶贫开发资金9765万元,中扶贷款资金7290万元,省州部门对口扶贫资金2100万元,为我县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我县民族工艺美术厂、民贸一局、民贸二局、新华书店、等企业和单位戴上了民族贸易企业或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帽子,企业每年可享受民族贸易优惠政策资金70万元以上。

四是深入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县组织专门的写作班子和调研人员,开展民族调研12次,收集整理了全县105个贫困村的详细数据和资料,写出了《××县1994年以来落实民族优惠政策的情况综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县农村民族经济及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县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民族民间工艺饮食状况调查报告》、《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民族贫困地区推进工业化的思考》等一系列调研文章,为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我县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特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2000年,全县共有贫困村130个,贫困村占整个行政村总数的43.33%,是全国贫困村比例的二倍多;贫困人口9.1万人,遍布全县21个乡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3.87%,是全国低收入贫困人口比例的三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116元。到2004年,全县低收入贫困人口已减少到7.79万人,下降了4.87%;贫困村减少到94个,下降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56元,比2000年增长30.47%,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二是贫困村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到2004年底,全县已累计开发干果面积12万亩,开发水果面积2.9万亩,累计开发桤木林21.7万亩,种植烤烟1.46万亩,培育种养大户190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01以来,我县先后解决70个村的通村公路、89个村的通电、广播和有线电视,210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使全县农村的通电、通播、通视、通水、通邮率达到100%,全县通村公路里程1800公里,连通297个村,通村率99%。新修学校教学楼8栋,新修农村卫生院大楼5栋,275个村建有村级卫生室,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建成老寨村文化表演楼1栋,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我们的主要作法: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2001至2004年,全县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7055万元用于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其中财扶4229万元,以工代赈4816万元,民族发展资金720万元,中扶贷款资金7290万元,年递增幅度15%以上。二是积极争取对口帮扶。近年来,我县通过努力,除衡阳市一如既往地对我县开展对口帮扶以外,长沙矿冶研究院、省民委、省农业厅、团省委、省农业银行、州委办、州公安局、州民政局等20多个部门也先后深入我县20多个贫困村开展对口扶贫,累计完成对口扶贫资金投入2100多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异地移民开发新路。结合蔬菜产业建设,从1999年6月开始,选择偏远山区具有一定文化、勤劳肯干的12户农民来到县高科技大棚蔬菜基地示范园边学习边生产,掌握必备的栽培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目前,这12户农民每个劳动力月均收入能达到600元,一户2个劳动力年均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四是搞好扶贫项目管理。强化扶贫开发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将重大扶贫开发项目纳入各乡镇、各县直有关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明确责任主体和奖惩办法,确保各扶贫项目如期完成。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通知》、《××县少数民族三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严格票据审核,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责任制,扶贫项目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终身负责。如2001至2005年,我县共申请到位各项民族发展资金807万元,其中民族专项资金600万元,民族三项经费207万元。我们通过加强项目及资金管理,确保了专款专用。在民族三项经费中,共安排42万元帮助840名贫困群众解决了住院补助,安排65万元资助5000多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安排65万元开展民族文化体育活动10次、民族调研活动12次,安排35万元走访和慰问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农村贫困群众715人。在民族专项经费中,共安排25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20个,安排2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结构调整项目30个,安排15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1至2004年,全县共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12.466万元,实施各类基础实施建设工程项目183个。为确保工程质量,堵塞资金管理漏洞,我们坚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人专帐管理、封闭运行的原则,对50万元以上的工程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技术负责制、项目终身负责制,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交通项目完成投资5505.466万元,实施项

目81个。其中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75公里;改造路基28.2公里,硬化路面14公里;,拉通3级路面4.2公里;城南龟形大桥投资100万元。已完工的公路项目共解决75个村525个组5.2万人的行路运输难问题。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840万元,实施项目27个。其中面上农村小型水利投资590万元,实施项目25个,完成渠道防渗和新开灌溉支渠30公里;5痤小二型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完成投资100万元;茶峒板栗支渠工程完成投资150万元,架设倒虹吸管90米,完成渠道防渗和新开灌溉支渠8700米。为附近30个村新增灌面0.8万亩,改善灌面1.6万亩。三是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投资213万元,实施项目33个,共架设各种管道48公里,修建大小水池20个,解决了33个村、231个组、4620户、2.74万人、1.4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四是片区综合治理完成投资587万元,实施治理项目42个,治理河道、码头、水毁恢复、草场植被绿化150平方公里。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县级财政实力有限,资金配套难。由于民族贫困地区的财政大多属于吃饭财政,保工资、保运转尚且十分吃力,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来配套项目建设。而目前上级要求县里配套的项目资金较多、比例较大,县级财政无力承担。如2001至2004年,省州计委以工代赈办下达我县各类扶贫资金5686万元,要求县级财政配套87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5.3%,是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69万元的5.14倍,特别是上级财政征对县级财政采取的抵扣还帐政策,使应该归上级财政拿出的投资最后也落在了县级财政,导致某些民族优惠政策在下面执行难,一些项目不能按原计划进行实施,也达不到原计划要求。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减轻县级财政支出压力。

2、项目及资金下达迟缓,当年任务完成难。历年的扶贫项目资金大多数都在9、10月份才陆续到位,造成当年下达的项目当年无法实施。如果来年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必会导致项目资金缺口,影响项目的正常实施,造成项目超支。建议上级下达项目资金计划时适当提前时间,以利项目如期完工,也便于县级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节约项目资金。

3、民族贫困地区涉农企业做大做强难。由于民族贫困地区涉农企业实力较弱,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底下,因此从金融部门获得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虽经多年经因营也发展壮大。如2004年我县规模以上涉农企业仅2家,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总量不足2%。而涉农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在带动农民致富、调优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等方面也就缺乏带动力。建议建立民族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民族贫困地区涉农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篇: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

×××县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05年6月25日)《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1年来,我县抓住国家扶持、西部开发、大湘西开发等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民族政策、民族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巩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目标。

一、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县GDP10.48亿元,增长23.5,是1984年1.24亿元的8.45倍。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36亿元、5.72亿元、2.4亿元,分别是1984年的3倍、33.2倍、8.3倍。全年财税收入1.607亿元,增长70.92,是1984年184万元的87.3倍。在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中名列第27位。今年1-5月,全县GDP5.24亿元,比增17.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0.81亿元、3.32亿元、1.11亿元,分别增长4、26.4、12.2,完成财税收入1.37亿元,比增215.2。

二是产业开发成效显著。200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亿元,增长3.7,粮食总产量81368吨,增长0.42,农民人均产粮351.6公斤。培育农业产业开发大户201户,其中种植大户70户、养殖大户120户、加工营销大户11户,烤烟、水果、蔬菜、养殖、桤木等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壮大。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5家,实现产值17.42亿元,比增65.9;增加值5.2亿元,比增87.8;销售产值17.19亿元,比增62.8。其中矿业产值16.07亿元,增长66.8;完成增加值47342万元,增长47.77;完成销售收入15.07亿元,增长47.1;实现税收1.05亿元,增长47.13。三次产业结构由1984年的62.73:13.9:23.37调整为2004的22.52:54.58:22.9。

三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984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以上,其中200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7亿元,比增27.8,县城老街改造、城区综合宽带网络、城区电子监控网络、110千伏输变电、花民公路、佳民至望城连接线路面硬化等重点工程竣工;××、××等乡镇街道实施提质改造建设。紫竹园大市场、商贸大厦、城关集贸市场、220千伏输变电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古苗河风景区纳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是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56元,增长5.4,是1984年247元的5.8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2元,增长9;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1246元,增长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补偿25681人次、345.6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免征农业税449万元,农民人均减负19.4元,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减负十佳县”称号。民族教育投入加大,改革稳步推进,质量明显提高,一批品学兼优的民族学生进入国内外大中专院校深造,边城高级中学在全州捐资建校中规模最大,“双语双文四步转换”教学方式受到国家民委和国家教委表彰。成功承办州十运会,在历届全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屡获佳绩,先后向省州输送优秀体育苗子20多人,2003年被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先进县”称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团结奋进精神,大力开展民族团结示范乡镇村活动,建立边区联谊制度,保持和巩固了全县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涌现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受国家表彰的先进个人3人,省州表彰的先进个人27人。

我县的主要作法:一是领导重视。多年来,我县历届县级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民族事务工作,始终把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实抓好。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民族事务部门过问和听取民族事务工作汇报,经常深入民族贫困地区调查和了解民族事务工作情况,经常带队赴黔渝鄂民族地区开展民族联谊活动,并形成了分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县人大民侨委、县政府办、县政协民宗委、县民族事务局、县司法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班子,全面负责《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工作,为抓好民族事务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是加强宣传。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宣传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通知》、《关于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大力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教育活动。以县委党校为阵地,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纳入各类干部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使全县参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培训的干部达90以上。每年确定一个民

族法规政策宣传活动月,采取苗歌、山歌、苗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县各集镇墟场巡回演唱,并编发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规条例的新编苗歌、山歌小册子各5000册,在7个重点农村集镇进行宣传发放。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先后在《中华民族报》、《民族论坛》办专刊,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我县改革开放20年来民族事务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是用好民族政策。1984年以来,我县一直把用好民族政策作为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渠道,并积极采取措施上争外引,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2001年以来,我县共向上争取并到位各类资金19155万元,其中各类扶贫开发资金9765万元,中扶贷款资金7290万元,省州部门对口扶贫资金2100万元,为我县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我县民族工艺美术厂、民贸一局、民贸二局、新华书店、等企业和单位戴上了民族贸易企业或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帽子,企业每年可享受民族贸易优惠政策资金70万元以上。

四是深入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县组织专门的写作班子和调研人员,开展民族调研12次,收集整理了全县105个贫困村的详细数据和资料,写出了《××县1994年以来落实民族优惠政策的情况综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县农村民族经济及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县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民族民间工艺饮食状况调查报告》、《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民族贫困地区推进工业化的思考》等一系列调研文章,为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我县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特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2000年,全县共有贫困村130个,贫困村占整个行政村总数的43.33,是全国贫困村比例的二倍多;贫困人口9.1万人,遍布全县21个乡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3.87,是全国低收入贫困人口比例的三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116元。到2004年,全县低收入贫困人口已减少到7.79万人,下降了4.87;贫困村减少到94个,下降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56元,比2000年增长30.47,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二是贫困村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到2004年底,全县已累计开发干果面积12万亩,开发水果面积2.9万亩,累计开发桤木林21.7万亩,种植烤烟1.46万亩,培育种养大户190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01以来,我县先后解决70个村的通村公路、89个村的通电、广播和有线电视,210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使全县农村的通电、通播、通视、通水、通邮率达到100,全县通村公路里程1800公里,连通297个村,通村率99。新修学校教学楼8栋,新修农村卫生院大楼5栋,275个村建有村级卫生室,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建成老寨村文化表演楼1栋,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我们的主要作法: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2001至2004年,全县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7055万元用于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其中财扶4229万元,以工代赈4816万元,民族发展资金720万元,中扶贷款资金7290万元,年递增幅度15以上。二是积极争取对口帮扶。近年来,我县通过努力,除衡阳市一如既往地对我县开展对口帮扶以外,长沙矿冶研究院、省民委、省农业厅、团省委、省农业银行、州委办、州公安局、州民政局等20多个部门也先后深入我县20多个贫困村开展对口扶贫,累计完成对口扶贫资金投入2100多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异地移民开发新路。结合蔬菜产业建设,从1999年6月开始,选择偏远山区具有一定文化、勤劳肯干的12户农民来到县高科技大棚蔬菜基地示范园边学习边生产,掌握必备的栽培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目前,这12户农民每个劳动力月均收入能达到600元,一户2个劳动力年均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四是搞好扶贫项目管理。强化扶贫开发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将重大扶贫开发项目纳入各乡镇、各县直有关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明确责任主体和奖惩办法,确保各扶贫项目如期完成。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通知》、《××县少数民族三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严格票据审核,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责任制,扶贫项目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终身负责。如2001至2005年,我县共申请到位各项民族发展资金807万元,其中民族专项资金600万元,民族三项经费207万元。我们通过加强项目及资金管理,确保了专款专用。在民族三项经费中,共安排42万元帮助840名贫困群众解决了住院补助,安排65万元资助5000多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安排65万元开展民族文化体育活动10次、民族调研活动12次,安排35万元走访和慰问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农村贫困群众715人。在民族专项经费中,共安排25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20个,安排2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结构调整项目30个,安排15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1至2004年,全县共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12.466万元,实施各类基础实施建设工程项目183个。为确保工程质量,堵塞资金管理漏洞,我们坚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人专帐管理、封闭运行的原则,对50万元以上的工程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技术负责制、项目终身负责制,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交通项目完成投资5505.466万元,实施项目81个。其中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75公里;改造路基28.2公里,硬化路面14公里;,拉通3级路面4.2公里;城南龟形大桥投资100万元。已完工的公路项目共解决75个村525个组5.2万人的行路运输难问题。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840万元,实施项目27个。其中面上农村小型水利投资590万元,实施项目25个,完成渠道防渗和新开灌溉支渠30公里;5痤小二型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完成投资100万元;茶峒板栗支渠工程完成投资150万元,架设倒虹吸管90米,完成渠道防渗和新开灌溉支渠8700米。为附近30个村新增灌面0.8万亩,改善灌面1.6万亩。三是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投资213万元,实施项目33个,共架设各种管道48公里,修建大小水池20个,解决了33个村、231个组、4620户、2.74万人、1.4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四是片区综合治理完成投资587万元,实施治理项目42个,治理河道、码头、水毁恢复、草场植被绿化150平方公里。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县级财政实力有限,资金配套难。由于民族贫困地区的财政大多属于吃饭财政,保工资、保运转尚且十分吃力,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来配套项目建设。而目前上级要求县里配套的项目资金较多、比例较大,县级财政无力承担。如2001至2004年,省州计委以工代赈办下达我县各类扶贫资金5686万元,要求县级财政配套87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5.3,是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69万元的5.14倍,特别是上级财政征对县级财政采取的抵扣还帐政策,使应该归上级财政拿出的投资最后也落在了县级财政,导致某些民族优惠政策在下面执行难,一些项目不能按原计划进行实施,也达不到原计划要求。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减轻县级财政支出压力。

2、项目及资金下达迟缓,当年任务完成难。历年的扶贫项目资金大多数都在9、10月份才陆续到位,造成当年下达的项目当年无法实施。如果来年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必会导致项目资金缺口,影响项目的正常实施,造成项目超支。建议上级下达项目资金计划时适当提前时间,以利项目如期完工,也便于县级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节约项目资金。

3、民族贫困地区涉农企业做大做强难。由于民族贫困地区涉农企业实力较弱,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底下,因此从金融部门获得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虽经多年经因营也发展壮大。如2004年我县规模以上涉农企业仅2家,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总量不足2。而涉农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在带动农民致富、调优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等方面也就缺乏带动力。建议建立民族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民族贫困地区涉农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篇: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的报告

文章标题: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的报告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举

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多年来,我局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两规定”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减轻群众负担,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做到×工作“为发展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较好地维护了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秩序。

一、领导重视,认真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

我局充分认识贯彻“一法两规定”的重要意义,把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一法两规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一是把学习“一法两规定”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在制定普法工作规划和计划时,把“一法两规定”摆在重要的位置;在研究普法工作和部署普法任务时,突出了“一法两规定”;在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时,遵守了“一法两规定”。二是加强对“一法两规定”的学习。全市×系统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一法两规定”,并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加深了对“一法两规定”的认识。务川、道真自治县×局还结合“==服务进万家活动”,开展了“==服务进乡村”活动,在宣传==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将“一法两规定”的宣传学习引入乡村,使广大群众加深了对“一法两规定”和==法律法规的理解。三是加强对“一法两规定”的宣传。全市×系统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局对“一法两规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各地以社区、农村==义务监督站为载体,以“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将“一法两规定”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入社区、乡镇。各县、区(市)×局还利用广播、宣传车宣传和悬挂宣传横标等形式,宣传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二、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两规定”,推进我市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

多年来,我局一直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在制定==管理工作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在安排经费和改善办公条件时,优先保证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为道真、务川自治县等县(市)×局协调解决了办公场地、办案车辆等问题,分别争取和匹配基层×检查所建房资金15万元。我们始终把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教育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点,在2003年和2004年全市举办的两期120人次×干部培训班中,培训少数民族干部21人;每年不定期召开县、区(市)×局长==法律法规座谈会,以会代训,增强了县级×局长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局长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强化了全市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了理论和业务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外出培训的力度,近3年来,共选派了7名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分别参加国家发改委、省×局和各级党校的学习培训,其中2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参加了出国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视野和知识面。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逐步提高,较好地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切实落实==政策,搞好民族地区==管理工作

1、加强小水电站上网电价管理。2006年,根据省×局《关于调整贵州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经认真测算并报经省×局审批了道真腾星东郊水电站上网电价,兑现了小水电==政策,有效地利用了水利资源,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抓好水价改革。按照==政策,在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及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测算,审批了务川县的自来水==,审定务川等县城的垃圾处置费,有效地利用支持性收费政策,改善了县城面貌和卫生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少数民族地方政府筹集了环境综合治理资金。

3、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秩序。2004年,我市粮食等农副产品==有所上涨,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我局及时进行市场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全市及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粮油==的调控和农副产品==的监管,使我市由于粮食==上涨带动相关副食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上涨的非正常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维护了全市及少数民族地区正常的市场==秩序。

4、急农民之所急,做好农资==工作。近几年来,针对春耕期间化肥==出现上涨的问题,我局均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进行实地调研,及时将全市及少数

民族地区的情况向市政府和省×局汇报。并根据化肥==最高限价政策,及时协调供销社、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研究化肥==的具体执行方案,对化肥实行==紧急干预措施,要求按照实际运输、搬运等费用测算最高零售限价,有效地维护了全市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利益。目前,全市化肥==平稳,全市及少数民族地区化肥零售==基本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5、规

范中小学收费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一费制”。按照省×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通知》精神,我局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实施意见》。全市及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2004年秋季至今,严格按上述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收费。2006年春季起,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若干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再向学生收取杂费,一律按“一费制”规定的标准代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在全市和少数民族地区,“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得到了具体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乱收费行为明显减少,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两年来,全市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学生达11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万人;减免学杂费、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和公用经费6257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10万元。

《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的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的报告。

第四篇: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报告

向省人大检查组的汇报材料

四、恩施州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情况

恩施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同时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自治州,本届政府一直把贯彻好国家和省的各项涉及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切实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落实力度,为恩施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深入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提高全民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自觉性

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来,恩施州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搞好区域自治、加快发展的根本措施,将其作为全州“五五普法”的重要学习内容,并坚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国家民族乡工作条例‣、•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民族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宣传,使全州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在学习法律知识中,自觉加强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学习和掌握。恩施州组织5000人参加了国家民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主办的•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

相比,第二部•自治条例‣多了2章9条,达到9章77条,共1.5万余字,恩施自治州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资源特色、人文特色、经济与社会发展特色,被科学、集中地反映出来。

围绕新修订的•自治条例‣,紧密结合我州实际,在本届政府期内,相继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建设管理条例‣、•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条例‣等3个单行条例,使我州单行条例到达了14个,废止了1个单行条例,即•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林木管理条例‣,这些从实际出发的立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的管理思路和发展方向,既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和法制统一,又维护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与此同时,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完善了一系列政策配套措施,使国家和省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三)积极争取和落实各项民族政策,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民族政策支撑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现场会机遇,积极争取的各项民族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和省多次在恩施州召开现场办公会,2008年7月10日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办公会在我州召开,并下发会议纪要;2010年国务院在恩施州召开了湖北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发展经验交流会;2011年,新春伊始,湖

口支援工程,(“616”即一个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带领省直6个部门,对口支援一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帮助办6件实事的简称)。这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抓住机遇,成立了“616”工程领导小组,召开了对接动员大会,八县市积极行动。2008年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省直66个对口支援单位援建项目616个,援建资金42亿元,拉动投入近百亿。目前我们正参照“616”对口支援的模式,协调省内8个发达市对口支援恩施州8个民族县市的工作。

三是做好散居民族工作,促进较少民族共同发展。我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除土家族、苗族两个主体民族外,还有侗族、白族、蒙古族等26个少数民族。1986年以来,按照国家•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州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乡(村),即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长潭河侗族乡(以上三个侗族乡均为1986年成立,2001年部分合并而成),鹤峰县铁炉白族乡(2006年成立)和中营乡三家台蒙古族村(2003年成立)。全州民族乡(村)总人口16万多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4%,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万多人,占民族乡(村)总人口的66%左右。

建立民族乡、村是落实党和国家散居少数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效补充,是支持散居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自民族乡村建立以来,州、县市政府就把贯彻落实散居民族政策和法规作为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和维护民族团

权益,而且采取积极措施,认真维护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不断巩固全州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们加大对窗口服务行业人员的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教育,防止对流动少数民族的“拒住、拒载、拒吃、拒卖”等损害民族团结、伤害少数民族感情、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发生。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及时妥善处置了四川黑水县藏族同胞与利川市居民因商业摊位引发矛盾纠纷事件、新疆籍流动商贩与利川小区物业因摆摊设点发生矛盾纠纷事件、湖北民院新疆籍学生因同学纠纷被社会人员殴打事件等。随着我州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旅游的人数快速增长,来州的外地少数民族越来越多,特别穆斯林群众在我州生活不方便的问题,已经引起州、县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恩施市政府已经决定采取政府财政专项补贴、市场运作的办法开设清真餐馆,满足穆斯林群众的生活需求,其他县市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全部开设清真餐馆,这是我们尊重其他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一个具体行动。2008年,新疆籍维吾尔族犯罪人员在恩施被判决执行死刑后,州中级人民法院和州民宗委按照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相关规定,专门办理手续,允许家属将尸体运至宜昌回民公墓进行安葬。由于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适应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加强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使全州多年来没有因为民族宗教方面的因素发生大的矛盾纠纷,确保了全州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五是争取和落实了国家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国家转

衡性财政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体系,提高中央财政对试验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重点增加对试验区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统筹目前的各类生态环境专项转移支付,改为综合性的生态修复转移支付;增加民族性转移支付,在原基数上增加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额度。

三是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在恩施州内对国家鼓励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实行增值税按适当比例“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在试验区的金融保险、邮政电讯、石油石化、铁路运输等三级分支机构就地预缴税款。对试验区内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四是实行特殊的金融支持政策。国家政策性银行按照最优惠的额度和利息,对恩施州发放专项贷款,对恩施州内银行业机构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由中央财政给予不低于2.88%的利息补贴;支持设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促进机构”,帮助中小企业上市。

五是实行特殊的扶贫政策。建议将武陵山区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探索跨行政区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在扶贫搬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等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第五篇: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情况的汇报

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情况的汇报各位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会议要求,现将中卫城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城区民族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中卫城区少数民族人口人,占城区总人口的。目前,城区共有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所;开设民族班个,其中高级中学民族班个,初级中学民族班个,小学民族班个;在校学生人,其中高中人,初中人,小学人。到年底,城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回族女童入学率分别达到、和以上,均达到或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宣传确保民族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教育局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逐条逐项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关民族教育的内容,时刻坚持把民族教育作为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位置,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民族教育的发展,教育局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课程标准,增加了中小学民族政策知识课堂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开设了《民族常识》活动课,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在初中阶段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课,使学生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结合各种节日,因时、因事、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大面积宣传和学生教育,有效提高了全民关注民族教育的认识,营造了发展民族教育有浓厚氛围,促进了城区民族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因地制宜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在学校布局方面,针对中卫城区民族人口居住分散、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等实际情况,结合城区教育发展规划及城区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按照“分区规划、相对集中、加大投入、稳步提高”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东台、西台等民族集聚地区设立了“东台回民学校”、“西台回民学校”,其他少数民族学生集聚地区实行集中编班教学;红泉、三井等山区实行寄宿制或半寄宿制教学;川区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分散的地方,学校各年级设立民族班,确保每一名少数民族适龄儿童都能就近按时入学。×在教育投入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科学使用教育经费,在教育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民族教育发展,使民族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年,投资万元,建成东台回民学校太阳能集热教学楼,建筑面积平方米,招生规模扩大到个教学班人,使东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彻底告别了破旧的校舍;投资万元为西台回民学校翻建、新建校舍平方米,招生规模扩大到人,满足了西台地区少数民族儿童的就学需求;投资万余元分别在宣和中学、东台回民学校设立了回民食堂改善了回族学生就餐环境争取二期危改项目资金万元,积极筹建中卫香山回民中学,在新建中卫中学、中卫一中项目工程中,单独设立了民族餐厅或回民食堂,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难和就餐难的问题;年至今,共投资余万元,为所设立民族班的学校装备多媒体电教室个、微机台、光盘播放点个,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信息化教育覆盖面达到以上,民族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力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在政策扶持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多集聚在山区,经济条件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为了有效扭转这一状况,教育局千方百计,用足用活《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关条款,大力实施政策帮扶,确保民族教育健康发展。一是积极争取“免费教科书”,发放对象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缓减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儿童经济压力,年至今,共向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套,其中向少数民族学生发放套以上;二是采取“一师助一生”的方法,努力提高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低辍学率。以镇建立了少数民族儿童入学档案,指定教师定向结对子进行帮扶,严格跟踪入学情况,对于中途辍学者,由学校、村委会、教师共同动员其返校就读,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三是每年高中招生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一个分数段录取,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效提高了高中阶段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生比例。

下载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情况的汇报

    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情况的汇报 各位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会议要求,现将中卫城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普法教育考试《民族区域自治法》练习题

    普法教育考试《民族区域自治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 )原则。 A民主集中制; B国务院直接领导; C完全自治......

    七五普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考试题及答案

    七五普法学习活动-《民族区域自治法》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 )原则。 A民主集中制; B国务院直接领导; C完......

    教育局学习、宣传、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汇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多年来,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2005年9月23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23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

    2007年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情况的报告5篇

    2007年贯彻执行•国务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情况的报告 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二〇〇八年一月) 根据•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

    贯彻落实《法官法》汇报材料

    鲁山县人民法院 贯彻落实《法官法》汇报材料 (2011年9月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法院,向各位领导和代表报告我院贯彻实施《法官法》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