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伦理论文-谁动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谁动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是不争的事实。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和医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技术问题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概括说来应该是:中国人要求医院提供与西方接轨的医疗待遇,国家却只支付了“世界倒数第四”的医疗投入,剩余费用全部由患者和医院买单;中国媒体把一切都归咎于医德沦丧,而相关法律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潜规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政府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医改把“国家出钱为老百姓免费看病”变成“自己掏腰包”时,失败的悲剧就在酝酿中,简单的小学数学原理,国家既然节省了资金,必然要从百姓腰包补出来,这可是一笔占GDP 4-5%的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啊,百姓看病能不贵?把医院变成“靠从百姓腰包赚钱生存”的商店,又不给他们经费,医生怎能不“向钱看”?医院没有资金购置先进医疗器械及药品,没有资本吸纳人才,没有资金发放工资还要维持一个庞大机构的正常运转,不靠提高治疗费用,不靠“以药养医”还有别的什么法子?医院要增收,必然要多收治病人;病人越多,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越短,和冰冷的医疗器械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医生,如何不让病人感到人情冷漠?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却远不成比例,有时工资还要与开提成药、个人或科室“营业额”挂钩,如此情形,医生怎能不开提成药,怎能不开各项必要或不必要的检查单?由此看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认为,医改的不合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太少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医方和患方。
医方:其一,医护人员收入偏低。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职业,但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称。在我国各行业收入排名中,医生的收入在10名以后;而在美国,排名前8位都是医生(不同专业)。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
其二,医生工作量大。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相当多地集中在大城市条件好的大医院;而且大医院(三甲)和小医院的收费档次没有拉开,患者都愿意直接到大医院去看病,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工作负荷越大。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治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五、六分钟。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
其三,医方的工作心态。医生收入低,工作量大,风险高,加上社会负面舆论较多。部分医生心情压抑,工作抱打工心态,对待病人只是机械性地照章办事,难免缺乏关爱之心,较少发扬“医者父母心”的精神。
患方:其一,对医务工作过高要求:由于医疗存在的未知性与风险性,即使在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疾病诊断困难,治愈无望,有些疾病还有较高误诊率。我国医疗机构的误诊率和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而患者对医务人员要求只许成功,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
其二,患者是“上帝”的意识:一些患者自认为我花钱看病,就是“上帝”,而忽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难度大、复杂等特点,稍有不如意便不满,求全责备,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医患双方权利的泛化和义务的弱化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医患双方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地位的不对等,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在现实中失落就会产生心里不平衡,在审视诊疗过程中防备心理有余,信任态度不足,不遵医嘱和拒绝治疗合作的情况增加,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再加上某些媒体所谓关注 “弱势群体”炒作有余,理性分析不足,这也加剧了医患间的戒备和对峙。
其三,医患关系物化,医患情感淡化。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诊疗设备代替了医生的诊疗活动,仪器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患者的倾诉,医者与患者的直接交流似乎显得无关紧要。患者失去了主体性进而也失去了倾诉的机会,医患情感逐渐淡漠。加之职业的风险压力、医疗技术的日益复杂、医疗文书的日益繁琐以及有关医疗事故恐惧的“告诫”,使医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淡漠,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刻板、冷漠和非人性化。医生治病救人,就算得不到尊敬和赞扬,也不至无辜遭到诋毁和辱骂,这一切都要归结于少数“无冕之王”。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媒体的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治安、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医疗问题涉及面最广,受众面最宽,炒作医疗问题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最小而成为媒体报导的首选对象。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以上是我通过医学伦理课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在我查阅的80%的资料中,医患关系紧张的矛头都指向医德沦丧,对此我深感不平,所以将自己的看法写下。至于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如果仅仅靠医院的改革就可以解决,何至于医患关系紧张至今根深蒂固?
第二篇:医学伦理论文-谁动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谁动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是不争的事实。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和医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技术问题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概括说来应该是:中国人要求医院提供与西方接轨的医疗待遇,国家却只支付了“世界倒数第四”的医疗投入,剩余费用全部由患者和医院买单;中国媒体把一切都归咎于医德沦丧,而相关法律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潜规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政府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医改把“国家出钱为老百姓免费看病”变成“自己掏腰包”时,失败的悲剧就在酝酿中,简单的小学数学原理,国家既然节省了资金,必然要从百姓腰包补出来,这可是一笔占GDP 4-5%的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啊,百姓看病能不贵?把医院变成“靠从百姓腰包赚钱生存”的商店,又不给他们经费,医生怎能不“向钱看”?医院没有资金购置先进医疗器械及药品,没有资本吸纳人才,没有资金发放工资还要维持一个庞大机构的正常运转,不靠提高治疗费用,不靠“以药养医”还有别的什么法子?医院要增收,必然要多收治病人;病人越多,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越短,和冰冷的医疗器械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医生,如何不让病人感到人情冷漠?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却远不成比例,有时工资还要与开提成药、个人或科室“营业额”挂钩,如此情形,医生怎能不开提成药,怎能不开各项必要或不必要的检查单?由此看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认为,医改的不合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太少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医方和患方。
医方:其一,医护人员收入偏低。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职业,但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称。在我国各行业收入排名中,医生的收入在10名以后;而在美国,排名前8位都是医生(不同专业)。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
其二,医生工作量大。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相当多地集中在大城市条件好的大医院;而且大医院(三甲)和小医院的收费档次没有拉开,患者都愿意直接到大医院去看病,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工作负荷越大。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治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五、六分钟。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
其三,医方的工作心态。医生收入低,工作量大,风险高,加上社会负面舆论较多。部分医生心情压抑,工作抱打工心态,对待病人只是机械性地照章办事,难免缺乏关爱之心,较少发扬“医者父母心”的精神。
患方:其一,对医务工作过高要求:由于医疗存在的未知性与风险性,即使在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疾病诊断困难,治愈无望,有些疾病还有较高误诊率。我国医疗机构的误诊率和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而患者对医务人员要求只许成功,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
其二,患者是“上帝”的意识:一些患者自认为我花钱看病,就是“上帝”,而忽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难度大、复杂等特点,稍有不如意便不满,求全责备,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双方权利的泛化和义务的弱化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医患双方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地位的不对等,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在现实中失落就会产生心里不平衡,在审视诊疗过程中防备心理有余,信任态度不足,不遵医嘱和拒绝治疗合作的情况增加,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再加上某些媒体所谓关注 “弱势群体”炒作有余,理性分析不足,这也加剧了医患间的戒备和对峙。其三,医患关系物化,医患情感淡化。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诊疗设备代替了医生的诊疗活动,仪器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患者的倾诉,医者与患者的直接交流似乎显得无关紧要。患者失去了主体性进而也失去了倾诉的机会,医患情感逐渐淡漠。加之职业的风险压力、医疗技术的日益复杂、医疗文书的日益繁琐以及有关医疗事故恐惧的“告诫”,使医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淡漠,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刻板、冷漠和非人性化。
医生治病救人,就算得不到尊敬和赞扬,也不至无辜遭到诋毁和辱骂,这一切都要归结于少数“无冕之王”。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媒体的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治安、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医疗问题涉及面最广,受众面最宽,炒作医疗问题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最小而成为媒体报导的首选对象。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以上是我通过医学伦理课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在我查阅的80%的资料中,医患关系紧张的矛头都指向医德沦丧,对此我深感不平,所以将自己的看法写下。至于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如果仅仅靠医院的改革就可以解决,何至于医患关系紧张至今根深蒂固?
关于医患关系的论文:
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模式的浅析
[关键词]医患关系;模式;浅析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
在我国医患关系可以大体分为:传统医患关系、现代医患关系。传统的医患关系相对比较单纯,因患而求医,有患才有医;医因患愈而荣,患因医高而敬。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以提供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方式服务于病人,并向病人收取一定的医疗服务费用,医患始终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关系。在现代的医疗体系中,“医”已经由施治者变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求医者变为与之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就医场所也由“家庭”变为了“医院”。医疗服务费用也是改为先将费用交到医院,再由医院支付给医生一定的费用。这时医患关系所呈现出的消费模式特征表现越来越明显。由于更多利益主体的介入,现代医患关系不再单纯,而是呈现出愈加复杂的变化。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医患关系出现了尴尬和混乱的局面,医患关系不断激化并愈演愈烈。
传统医患关系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小农自然经济、等级专制政治的社会背景上的。伴随着医生地位的变迁,我国传统的医患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平等互信型、权威型、应召型。我国近代医患关系的发展是传统医患关系向现代医患关系的过渡时期,同时中医也经历了急剧变化。到了现代,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医患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就成为中国的现代医患关系。
在国外,医患关系同样被人们视作研究的重点。关于医患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医患角色关系理论、医患冲突关系模式、医患之间的谈判秩序、医患交流与沟通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基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这些也对我国的医患关系模式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很有效的理论支持。同样,各国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和学习。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医患关系是在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造成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因素主要有: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医院经营管理相对薄弱,医疗质量滑坡,医政法律尚不完善;医生的法定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称;医患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高,超出医院和医务人员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导向偏差;等等。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医疗纠纷的发生,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及十分消极的后果。对于和谐社会,医疗纠纷的发生势必将影响人们的安定团结,进而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对于医院,不仅给医院的名誉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也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对于医生,除影响了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外,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效果。对于患者,在人力、财力、无力上的损失都是相当大。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是阻滞我们更好发展的最大阻力。
如此,就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以及可能引起的一些后果,笔者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总体来说,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相对过少,从而使“以药养医”以及“过度医疗”现象普遍存在,医院只能借此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严重限制了医疗机构的发展,而且对于医生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操守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考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加大政府的逐年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快实现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医疗服务为目标的,公平、高效与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对于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贫困人群,都要对其有罪基本的医疗保障。使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及提高,以避免由于经济上的贫富差距造成健康上的贫富分化。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同样需要用成熟的法律来调节。我们建议由法律专家及医疗专家一起出台一部独立的医疗法规对一些医疗程序的细节、技术或操作等做出严格的要求,详细规定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医疗损害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让医患双方都能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促进医患关系更和谐的发展。
4.调控药品价格。降低药品价格是缓解百姓经济负担,缓和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完善药品流通机制,以保障药品的附加价格降到最低。药品进入医院透明化,加价率透明化,使得百姓在药品经济负担上付出达到最小化,进而消除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生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思想误区,缓解医患之间的根本矛盾。
5.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目前我国的农村和城市的医疗资源分配十分不平衡,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在医院的数量、位置上应加以干涉,合理布局,让患者可以就近治疗。尤其是应该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建设和投入。并且让基层与上级医院的医生互换岗位、互相学习,将先进的医疗设备资源共享,都是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6.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加强医患沟通是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条件,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条件,只有医生与患者就疾病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沟通交流,才能确保诊疗过程的顺利完成。进而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和对医生的信任感。
7.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杜绝“庸医”现象。首先要从医学生开始做起,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上岗从业。其次,要注重对在职医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化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大医德医风建设,医护人员的心里素质建设,医生的自身修养建设以保障医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8.建立优秀医生数据库及医疗事故数据库。建立并完善优秀医生数据库,可以对社会上的优秀专业医师资源进行资源共享,解决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充分发挥优良人力资源的作用。建立医疗事故数据库,把医疗事故的个案变为全社会的财富,让医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减少事故的再次发生。
9.解决看病贵问题,大力弘扬中医中药。凭借中医的特点:疗效好,诊断简便,药物廉价、毒副作用低等特点,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中医事业,造福患者、发展祖国文化。
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作为医疗者,应该担负起这个重任,是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何谓医患关系?如我们伦理学书上所说的,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患者与医生在诊疗或缓解疾病过程中缩减里的相互关系,它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然而近几年来,医患之关系并不融洽,医疗纠纷的发生频率也不断上升。本学期学了伦理学的课程之后,我想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反思一下医患关系。首先站在医生的角度来说,每次说到医疗纠纷,我们的白衣战士和白衣天使都会很不平。的确,医务人员的工作重,压力大。但治病救人却往往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我想医务人员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一下原因。据报道,在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中,只20%真正是由于医疗技术失误而导致的,而接近80%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不到位或者言语生硬冰冷引起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疾病的原因,他们承受着比普通人要重的压力。医生的一个白眼和一句牢骚,在普通人看来,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但对一个患者来说,他就可能会误认为其中有暗含的意思。那么怎样才能够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进行沟通呢?这对于一个医务工作人员来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好的,能做到这一点的医生才算得上是好医生。我认为医生这一职业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性的职业,倒不如说是一种服务性的职业,因为它面向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心灵有感觉的人,它需要有一种发自心底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只用拥有了这种意识,才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才能无愧于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印象。良好的印象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开端,能够给病人带来安全和保障感。一个粗枝大叶,手忙脚乱的医生是得不到病人的好感的。人们一想到好医生,联想到的是细致,耐心,博学,负责这样的词语,这便是社会对医生这一角色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医生,要努力使自己做到这些品质。其次要端正服务的态度,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病人敏感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心里道德水平的体现。不负责任,敷衍塞责,言语不良,拿病人出气将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恶化。其实这些情况常常是由于医生缺乏自制力而造成的。由于医务人员长期的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得不到发泄,很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特别是当某一问题解释不清时,面对患者的责难,如果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就很容易造成情绪的爆发。因此医务人员要有一套自己的减压措施。由于患者患病后常会出现焦虑,抑郁,孤独,被动依赖,主观感觉异常等反应。因此医务人员应该考虑到患者出现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关怀和治疗。努力给患者一种安全,舒适的环境,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后,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医生的情绪状态会对患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的心态会给患者的心中撒上阳光,使患者也变得乐观,对健康充满信心,乐于同医生配合。而消极冷漠的精神状态则会给患者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使患者悲观失望,产生极坏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患者在医患关系之中也不是完全被动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患者有越来越多的参与治疗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作为患者应该积极的配合治疗过程,尊重医护人员,并遵从医嘱。但目前由于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很多患者诊断时不相信医生,开药和做检查时又认为医院是在骗钱。有的患者从住院第一天起,就每天要求复印病历,以“保留证据”,更有甚者在医生做检查时用录像机在一旁拍摄。患者信任医生是治疗的第一步,这种对医生的不信任会给医生造成极大的压力,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压力越大就越容易出错,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最终损害的是患者自身的利益。患者不遵医嘱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一大障碍。有些患者通过杂志,电视等渠道了解了一些有关的医学知识,就将自己的病于其联系,他们对疾病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希望医生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开药,另外有些患者对用药存在偏见,有的人只想用中药。其实这些患者的想法很多都是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医生毕竟对患者的疾病有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了解的医学知识要比患者多,如果能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情况,患者一般都是能够接受的。作为患者则有义务将自己的详细病情告知医生,这样医生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患者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医患纠纷的又一原因。抢救病人的时候,医生们遵循的原则是“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但医学水平是有限的,治疗技术也有限,而病情的发展又难以预料,对任何疾病的诊疗都不能保证100%准确。患者如果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纠纷。将“消费观”用于医疗中是不正确的,日常生活中,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衣服、食品等,却买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为疾病本身就具有不可预知性。作为患者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相信医务人员是尽全力使自己康复,积极的配合治疗。以上便是我对医患关系的一些思考,其实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医患关系能够永远像“非典”时代的那样,但是那个时代的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生们用血和生命换来的。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转变目前的医学模式和观念,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生,医生更加放心的治疗和对病人负责。我相信医患关系这一块坚冰有一天可以从根本上打破。黑软基地管理论文综合报道
第三篇:谁动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伦理作业
谁动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论文摘要:医生冷漠患者,患者不信任医生,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表现。现代人很多都有病,不只是躯体上的病,心理上也有病。医患问题,不仅仅体现的是医患间的矛盾,也体现了社会的矛盾,畸形的社会,病态的人们。关键词:医患,沟通,矛盾,社会
正文: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急剧激化,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然而,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却却并不成正比。这反映了技术问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在六七十年代,在吃不饱,穿不暖,在自然灾害严重,在国家贫穷,落后的时候,我们几乎找不到医疗纠纷,也几乎没有医患矛盾的体现,更别说激化了!然而到了现在,我们物资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却随处可见病人打伤医生,医生冷漠病人的事件,这种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矛盾的激化让我们难以适从,我们到底怎么了,是谁动了我们和谐的医疗关系,让我们本该站成一线共同对付疾病的医生患者却站在了对立面上?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国人要求医院提供与西方接轨的医疗待遇,国家却只支付了“世界倒数第四”的医疗投入,剩余费用全部由患者和医院买单;中国媒体却把一切都归咎于医德沦丧,与此同时,相关法律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潜规则则更是火上浇油。
医改把“国家出钱为老百姓免费看病”变成“自己掏腰包”时,医疗纠纷的急剧恶化就已经在开始酝酿了。国家既然节省了资金,必然要从百姓腰包补出来,这可是一笔占GDP 4-5%的天文数字啊,百姓看病怎么能不贵?把医院变成“靠从百姓腰包赚钱生存”的商店,又不给医院充足的经费,医院医生怎能不“向钱看”? 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却远不成比例,有时工资还要与开提成药、个人或科室“营业额”挂钩,在如此情形,医生怎能不开提成药,怎能不开各项不必要的检查单呢?医院没有资金购置先进医疗器械及药品,没有资本吸纳人才,没有资金发放工资还要维持一个庞大机构的正常运转,不靠提高治疗费用,不靠“以药养医”还有别的什么法子?医院要增收,必然要多收治病人;病人越多,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越短,和冰冷的医疗器械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医生,如何不让病人感到人情冷漠?
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职业,然而在我国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却并不成正比。在我国各行业收入排名中,医生的收入在10名以后;而在美国,排名前8位都是医生(不同专业)。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这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相当多地集中在大城市条件好的大医院;而且大医院(三甲)和小医院的收费档次没有拉开,患者都愿意直接到大医院去看病,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工作负荷越大。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治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五、六分钟。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医生收入低,工作量大,风险高,加上社会负面舆论较多。部分医生心情压抑,工作抱打工心态,对待病人只是机械性地照章办事,难免缺乏关爱之心,较少发扬“医者父母心”的精神。
由于医疗存在的未知性与风险性,即使在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疾病诊断困难,治愈无望,有些疾病还有较高误诊率。我国医疗机构的误诊率和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然而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却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一些患者自认为我花钱看病,就是“上帝”,而忽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难度大、复杂等特点,稍有不如意便不满,求全责备,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双方权利的泛化和义务的弱化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医患双方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地位的不对等,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在现实中失落就会产生心里不平衡,在审视诊疗过程中防备心理有余,信任态度不足,不遵医嘱和拒绝治疗合作的情况增加,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再加上某些媒体所谓关注 “弱势群体”炒作有余,理性分析不足,这也加剧了医患间的戒备和对峙;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诊疗设备代替了医生的诊疗活动,仪器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患者的倾诉,医者与患者的直接交流似乎显得无关紧要。患者失去了主体性进而也失去了倾诉的机会,医患情感逐渐淡漠。加之职业的风险压力、医疗技术的日益复杂、医疗文书的日益繁琐以及有关医疗事故恐惧的“告诫”,使医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淡漠,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刻板、冷漠和非人性化。
医生治病救人,就算得不到尊敬和赞扬,也不至无辜遭到诋毁和辱骂,这一切都要归结于少数“无冕之王”。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媒体的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治安、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医疗问题涉及面最广,受众面最宽,炒作医疗问题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最小而成为媒体报导的首选对象。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以上是我通过医学伦理课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在我查阅的80%的资料中,医患关系紧张的矛头都指向医德沦丧,对此我深感不平,所以将自己的看法写下。至于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如果仅仅靠医院的改革就可以解决,何至于医患关系紧张至今根深蒂固?
因此,我个人认为,医改的不合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疗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第四篇:护理伦理医患关系
如今,医患关系已是社会热点问题的重中之重。对于我们,医患关系也将成为未来工作中的巨大考验。因此,我们小组从经验与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决定主要探讨的主题是——哪些过程、设施及其他因素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
1、医院设施不够完善及缺乏。
我国是人口大国,看病就医的人数极为庞大,因此,医院资源往往会出现短缺。
比如医院外停车场供应不够。许多医院位置较为偏远,许多人会选择开车前往,但每到节假日时期,停车就将成为大问题。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焦躁不满,从而造成医患矛盾。再比如,医院住院部病床的缺乏、门诊部诊室难找,寻找抽血拿药取报告的地方都要花费许多力气。
诸如停车场和建筑地理位置问题是难以改善的,只能互相调控和配合,但是可以改善标识不明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多一份的便利。
2、医院流程复杂及医护人员的缺乏。
之所以将医院流程复杂及医护人员的缺乏放在一起,是因为许多人认为两者导致医院效率不够高。但是其实医院流程的复杂是必不可少的,它保证了就医过程的安全和合理,真正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医护人员的缺乏。
比方说,许多医院设置自主挂号或者直接去诊室外挂号,从而省去了向护士排队挂号的时间,本身是个有效快捷的方式,但其实如今群众对医学的平均了解程度不足以实现自主挂号。看病占大部分的往往是中老年人,他们并无法确定是器官、肌肉还是神经、骨头的问题,也无法确定某个位置疼痛不适是什么器官,是外科还是内科,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的协助,然而人手的不足又导致了进度的缓慢。即便提高了挂号速度,但是医护人员的数量更甚至质量无法提高,始终会导致“看病难”。
而每年从本科、专校毕业的医护人员不少却仍然供不应求,则要由国家改革,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保证医护人员的保障和安全。
3、医护人员的态度恶劣。
在讨论中,小组成员也表示医院许多医生看病敷衍,护士凶神恶煞、抽血时毫不留情。并非所有护士都像牛头马面,也有温柔可亲的医生和漂亮可爱的护士,因而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可以忽视这个现象。
医患之间往往需要相互体谅,医护人员体谅病人的焦急不安,也要请患者体谅医护人员的疲劳和辛苦。
伦理学书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护理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本着尊重、不伤害、有利、公正原则为病人服务。
4、患者对于医护的不信任和怀疑。
常听说有关于医生的“灰色收入”——也就是开贵药、没什么作用的药,更至于有危害的药给病人,从而谋取外快。同样是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忽视这个现象,新闻的曝出导致患者对所有的医生都抱有戒心,不敢相信,怀疑医生有意要害自己。这种现象减少、杜绝非一日之功,执法部门需要加强监督,医生需要洁身自好,但是病人也必需相信医生。信任感的互相缺失,我担心你医死我,你害怕我捅死你是不能达到互利互助的目的。
医患关系改善是不能在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就可以完成的,它可能要花费数年,数十年。它会改变医疗制度的根本,也会动摇人们心中固有的概念,但它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倾心改造。
第五篇:浅谈和谐医患关系
系别名称:临床医学系专业: 临床医学
年级2009 班级:26姓名: 姜杰学号200901112625实践单位:夹江县人民医院
实践时间: 2011 年7月22日至2011 年8月7日共 17天
浅谈和谐的医患关系
题记:接近两个月的的假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还有我这第一次为期十七天的社会实践。整日呆在象牙塔中的我,第一次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首先很高心我的母校也就是川北医学院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给我们布置了第一个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我是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去医院里面提前感受见习的氛围,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所以就近找了本地的夹江县人民院见习,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后,我满怀激情地总共在内二科和外二科见习了十七天。
虽然时间不长,我却学到了不少的医学知识,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领悟了更多医学工作者崇高的医德医风,为下一阶段的医学学习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实践知识。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在见习阶段的工作情况。
见习期间,主要是提前15分钟准时到达值班室,八点钟准时和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每天的例会交班,交班时期由前晚值班医生护士汇报值班情况,主要为病人的情况,再由科室主任决定各事项。
交班完毕,即随主任医师一间间查房,了解病人情况,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仔细聆听主任医师研讨病人情况的过程,并及时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重点。先回忆课本上学到的东西,然后产生自己的想法,再结合他们的意见进行思考、汲取更多有用的知识。
查房完毕即整理当天查房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及时翻看病例,了解病人疾病发展情况,主动向医师主任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互相交流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延伸,弥补自己对医学知识的某些漏洞,扩展自己的医学眼界。见习结束后,除了学到许多医学知识,自己在对现在社会比较关心的“医患关系”也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
就在我第一天上班的当天,在护士站显眼的地方发现贴有三样很有意思的东西。分别是关于护理的国家规定的四级标准细则,某病人对我科某护理人员的感谢信和国家关于对发生的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从这开始我就一直对医患关系很是注意,并且从身旁的医护人员那里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医护人员的不易,同时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我又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所谓医患关系就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精辟地论述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病救人,使某个集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然而往往非技术性医患关系在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员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对医疗效果起着无形的作用。
医患关系的现状:
我们常从身边的各种新闻媒体或者贴近的人那里听说,哪里的医生又不负责任,没有医德和医风,收“红包”、吃“回扣”等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形象和违规违纪的行为。此外患者家属到医院静坐、示威、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甚至还有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的事件时有发生。最近南昌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甚至出现了专业“医闹”的人员,给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的不良因素。虽然我在见习阶段也看到几起医方、患者、企业和政府多方的纠纷,但是值得高兴的是问题最终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目前正处于新旧观念更替的变革时期,各项政策措施没有配套,社会置身于国家的不断变革中,必然要衍生出各种矛盾和冲突。
从患者方面来看:
(1)患者对个人健康越来越重视,且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然而并不知道治疗疾病的复杂性;
(2)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不够,或者说医患双方存在着不正常的沟通方式,常常成为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
(3)有些病会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如癌症、慢性病、长期不愈,患者发生不满,绝望心理,将会迁怒于医务人员。
从医方方面看:
(1)从市场经济进入一个讲究价值规律和竞争的商品世界,有些人难免会被金钱和物质利益所诱惑,少数医务人员趁治病机会搞行业不正之风:“红包”、“回扣”,损害了患者利益;
(2)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够高,对患者冷、硬、推、顶,使患者发生不满心理,冲突、纠纷不可避免发生;
(3)医生的医疗水平存在高低,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发生了差错,延误了病人的诊治时间,加重病情,甚至恶化危机病人的生命,使医患关系恶化。
此外媒体不公正地报道,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偏见,媒体成为了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医患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催化剂;院方管理上不健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政府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也跟不上变革的需要等等都成为导致医患关系长期紧张的原因。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行业,而且已成为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因素。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下,和谐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是和谐社会组成的基本元素,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重要前提。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发展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问老百姓现在最怕什么?答案多半是怕得病。生病看医生,要花很多钱,小病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大病可能要几万甚至更多。有人将“医疗、教育、养老”并称为“新三座大山”,医药卫生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正如医疗卫生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Sen.Amartya所说:“健康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福利之一,离开了医疗可及性及公平性,公民的生活满意度就会下降,容易成为对社会的不满者”。必将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盟军和统一战线,医患双方要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疾病。“医”和“患”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见
然而要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就要从平时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需从下面几点开始:
一、待人要真诚,多点笑脸。
比如说查房的时候,云主任或者其他医师首先就会亲切的称呼病人如陈大爷,张大妈等,给予病人及家属亲切的微笑,或者拍拍患者的肩膀,给予患者信心。平时在医院里走动或者面对患者及家属的询问,也不总是板着同一张脸,时不时微笑着轻轻点头回应病人的疑惑。这些普通的举动却教会我待人要真诚,患者更需要我们的关怀。然而这些细微的东西经常被我们忽略,但它却传递着对朋友的关怀。这很有利于缓解医患之间紧张的情绪,增进双方的好感,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二、要善于沟通,增进相互理解。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目前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医护人员未很好履行告知照顾义务,归结为双方信任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不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先入为主的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且不知医患双方在抵御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处于关键位置,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方去实现,医方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诊疗技能。对于患者及家属要理解医务人员繁重的工作和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医方要多理解病人的实际困难和实际情况。加强医患双方的“互动”,加深了解和理解,这才是关键。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医患双方只要建立起互相信赖、互相负责任的关系的话,那所有的问题就会好办得多。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对患者责任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也才能做到最好。看到云主任耐心地为病人解释病情,细术治疗方案,让病人安心治疗,让我学到内心的激情和热情只有通过平时普通的工作表现出来,才能最好的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同时当患者看到你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的时候,这才能让患者对自己康复出院充满信心。这样做才是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最有效的治疗,这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一方面。
四、踏踏实实学本领,投身医学事业。
看到许多医师除了照顾好病人,还要继续刻苦地钻研医学知识,利用闲暇时间看更多的医学书籍。每个科室都有几本关于本科室的重要医学书籍,大家有空的时候都不时翻看,并且相互交流。让我体会到学无止境和医学知识的博大和深厚,一定要踏踏实实学好自己的基础知识,努力降低发生医疗事故的机率,对得起每一个宝贵的生命。然而对于患者而言也要尽量体谅医师为治愈一种疾病,在这背后默默付出的一切。
从医院方面来看: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监管制度。
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这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我们应该采纳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理念,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医患活动中,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医疗卫生工作面向整个社会,涉及到千家万户。医德医风是卫生行风的主要体现,其成败不仅事关医疗卫生行业的声誉和兴衰,更重要的是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社会和谐。医生对待病人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德,是目前医患关系中讨论最多和最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医患关系的这对矛盾中,医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病人则是次要方面。这是由于病人是求医者,通常都是尊重医生的,愿意有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医院一定要加强对医生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建立一套完善正规的教育和管理体制!而且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二、转变模式,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医学均具有朴素的整体观,即把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是在现代现有的医患关系处于一个矛盾的错综复杂的状态。所以我们要逐渐摆脱主动与被动型的不健康的医患关系模式,努力建立引导与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最终建立起共同参与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模式,为病人疾病的康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为病人以后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证,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从政府方面来看:
一、着力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加强社会保障制度。
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医方来看:在医药卫生服务行业的各层存在很多的实际情况,大家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收入,这是必须理解的。
从患方来看:希望自己花尽量少的钱,尽早尽快地解除自己的病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据见习期间所遇到的情况,我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医患关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仅从平均能报销60%的医药费,还是从一年最高能报销20000元来看都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个人认为应该从相关机关的政策入手,必须建立起一套医疗保障体制和监督体制,提高医疗保证基金降低医疗成本,但是这定是一个短时间内必将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政府部门长期和强有力地协调和实施。
二、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健全法制。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依法处置医疗争议,无论是对维护患者的维权切身利益,对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是从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全、稳定,为国家立法出谋划策、制定相应的立法提供参考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只是一名大二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生活,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多听多学多做,积极按时超量完成任务,并且从这次实践机会中学到了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总之以上是我在医院见习阶段对于医患关系的一点感悟和体会。在劳累忙碌的十几天里,我也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足,特别是面对社会这个大熔炉的各种复杂情况,这就要求自己在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可避免的,我还将面对更多的问题,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在其中更加成熟和真正地融入社会。而这次社会实践,就算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在报告的最后,请允许我送上自己的一份期望和祝福: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我呼唤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我希望医生那双握着挽救生命手术刀的手不再颤抖;我期盼“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这两个让社会普遍烦恼的名词可以早日成为历史;愿祖国医疗体制改革早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