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

时间:2019-05-12 23: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

第一篇: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报告

丁淑红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111256)

[摘要] 本文介绍我了国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回顾了区域供冷技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总结了区域供冷技术的特点,并对区域供冷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 低碳,城市,区域供冷

TECHNICAL REPORTS OF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ISTICT COOLING

Abstract describes the problems of our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re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istrict cooling technology and current statu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ct cooling technology, and district cooling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ospects.Key wordslow-carbon,urban,distict cooling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化发展不断深入,能源与资源消耗屡创新高,环境压力也非常严峻。目前我国已有房间空调器1亿台,商用空调120万套,空调能耗已占全国耗电量的15%左右。夏季用电高峰时,空调用电量甚至达到城镇总用电量的40%。几乎所有新建的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娱乐场所、医院以及改造过的上述建筑中都设置了中央空调系统,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设备使用效率低,管理落后,运行不经济,浪费能源,污染环境。

发展既节能、环保又经济可行的制冷技术成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伟大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供冷技术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节能的供冷方案。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回顾了区域供冷技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总结了区域供冷技术的特点,并对区域供冷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低碳城市建设

2.1低碳城市

城市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我国有600多个城市.对其中28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统计.这些城市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55.48%,c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8.84%.如果把其余的城市、集镇都加进来.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1。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低碳建设、低碳社会三方面全面建设的城市。

2008年初,原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上海和保定开展低碳经济示范试验工作,开始从低碳建设方面试点低碳城市,重点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区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低碳管理的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一7500。中国城市的单位能耗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提高15-20倍,而按照低碳城市的发展力一案,到2035年就能实现温室气体总体排放的零增长,提早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四倍跃进”的目标2。

2.2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我国城镇既有建筑约200亿㎡,并以每年20亿㎡的速度增加3;第二,在城市中,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声、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严重问题;第三,能源和环境问题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和惯性.非常复杂;第四,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的水、电力、天然气等部门在规划、建设阶段“各自为战”,造成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情况严重,效率不高。

我国大多数城市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类别繁多,特点各异:有的以白然资源开发为主,有的以制造加工为主,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的定位迥异,进行低碳化建设的力一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而我国城市地理位置不同.文化风俗差异很大,应针对地力一特点进行低碳建设。区域供冷技术

3.1区域供冷技术的定义

区域能源对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合理用能、科学用能、综合用能、集成用能。中国的区域能源发展始于建国初期,北方地区最先开始发展区域能源系统,主要以区域供热为主,在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热力公司在从事区域供热。由于节能减排形势的紧迫,在中国由分散供

冷向集中供冷,现又向区域供冷发展,已形成一个趋势。

区域供冷技术是指集中生产并输配冷量。冷量以冷冻水为载体被中心制冷工厂生产出来并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输往办公写字楼、工业建筑和住宅建筑中去带走室内空气的热量,实现空调的舒适要求或生产的工艺要求4。典型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下列部件:中央供冷站——提供冷冻水用作冷却服务。冷冻水分配网络——分配冷冻水到用户大厦。换热站——将区域供冷系统的冷冻水连接到大厦本身的空调系统。

3.2区域供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1961年美国的哈特富德((Hartford)最早的商业化的区域供冷工程,1967年开始登陆欧洲大陆,地点是法国5。目前法国和瑞典是欧洲区域供冷发展最成熟也是技术最先进的两个国家。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法规的出台以及当时日本繁荣的经济背景促成了亚洲第一个大型区域供冷项目的实现.。

1989年,第一个北欧区域供冷工程诞生于挪威,紧接着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市内大型区域供冷项目经过两年的精密筹划后于1995年正式投入使用,经过几次不断的扩充系统供冷能力,到目前为止该系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供冷工程之一,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供冷的典范6。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地的区域供热供冷技术非常具有特色,它们普遍采用海水、湖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等作为冷源,或者利用生物质和垃圾焚烧作为热源。

近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加拿大的多伦多以及中东的沙特阿拉伯成为了区域供冷发展的新的亮点,几个超大型的区域供冷项目正在建设中或即将投入使用。

我国区域供冷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2002年完成的深圳大学城采用区域供冷系统,总供冷量为28136 kW,供给一期工程的3所大学的空调系统。北京中关村西区建设中采用了外融冰式蓄冷的区域供冷技术,一期装机容量为28 136 kW,二期为158265 kW7,为区内地下空间和地上建筑提供空调冷冻水。制冷站建设采用模块方式,可按不同开发阶段和冷水需求情况进行建造,利于资金安排,也能准确地把制冷站设置在最大负荷的建筑物附近。中关村广场计划建两个外融冰式冷站,1#冷站已于2004年底完工,并在2004年4月开始为家乐福大型超市供冷:敷设在地下管廊内的主供回水管为环状管网,2个冷站通过环状管网相互连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区域供冷能够做到全年24 h不间断提供空调冷冻水8。

3.3 区域供冷技术的特点

3.3.2区域供冷技术的优点

(1)节能,降低用电负荷,节约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节能要求。区域供冷采用集中的大容量制冷机组不仅效率比分散式空调高的多,而且能耗也降低很多。大型制冷机组的能效比可达4以上,分散式机组的能效比通常小于

2.2。

(2)保护环境,大型机组与单独设置的机组相比大大减少制冷剂的使用,可以起到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美化环境,符合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的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要求,有经济社会效益。

(3)节省建筑空间,通过使用中央冷站的冷媒,各个建筑物不需要单独设置空调设备间,同时楼顶也不需要安装冷却塔,减少了投资,可以做成绿色屋顶,不仅降低负荷,也起到一定美化效果。

(4)不存在户式的安全隐患,消除了设备间制冷装置的运行噪声。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更加的舒适,健康。

3.2.3 区域供冷技术的缺点

(1)区域供冷系统的造价较高,由行政主管部门筹措资金,在资金量大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实际上多年来困扰我国区域供冷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对区域供冷的优势看得很透彻,但是由于后期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困难不得不放弃。解决这个问题,应变国家投资的方式为广泛吸收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独立的投资运营商对区域供冷技术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可以借鉴日本政府在区域供冷技术推广发展上的做法,从立法、政府补贴、建立示范工程、低利率融资、低电力资费及给予建筑补助资金等方面促进其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区域供冷领域。

(2)潜在的环境问题。虽然区域供冷技术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并减轻了分散式空调系统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但它在利用地表水、地下水作为冷源时,却带来了不可预计的生态问题。目前,大多数工程的分析结果是水体升温并为对藻类植物及海洋生物造成明显的影响,然而对水体环境及微生物的长期影响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9。也可能因制冷剂泄漏造成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直接利用地下水作为冷源时回灌不利造成地面下沉等严重问题。

4区域供冷技术的发展展望

区域供冷技术与其他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是其很好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冰蓄冷技术,水源热泵技术(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大温差、小流量技术。

4.1与冰蓄冷技术的联合应用

对于人口密集、空间紧张的城市来说,建筑物空调需要的冷热量采用区域集中供给是城市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更能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电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世界各国能源系统中都占有最大的比例,同时它也代表了21世纪环保能源发展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力公司开始实行峰谷电分时段计费政策,许多工程技术单位借这一契机,发展了利用夜间廉价电力的蓄能技术,利用电力在电价低谷时段蓄能,将蓄好的能量在白天电价高峰段使用,从而节省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实现了电负荷与冷负荷的移峰填谷[4].这一技术对宏观上平衡城市电力供应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是由于电力蓄能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发展潜力,使其与代表城市中央空调发展方向的区域供冷系统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与热泵技术的联合应用

区域供冷技术与热泵技术联合应用,其水源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海水、城市污水、江河湖泊作为冷/热源。我国北方的一些沿海海域水温条件比较理想,适合于发展海水源热泵。同时一些城市具有比较完备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污水来源稳定,污水中的冷/热量不加以利用也要白白排放到环境中去。我国南方地区有着众多的江河湖泊,地表水资源丰富,水温变化范围比空气小,换热性能比空气好,是热泵比较理想的冷/热源。

4.3与大温差、小流量技术的联合应用

空调水系统的投资及能耗在整个空调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采用大温差、小流量技术的制冷系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因为这是一个减少系统投资、降低能耗的先进理念。采用大温差、小流量系统,冷冻水温差从常规的5℃(7/12℃提高到6~10℃,却水温差从5℃(32/37℃)提高到7℃(32/39 ℃)或8℃(32/40℃),整个系统的水管路管径减小,水泵流量降低,节省了设备初投资和运行成本。大温差、小流量系统的目的是优化空调系统各设备间的能耗配比,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少冷量输送的能耗,或是减少冷却塔和末端空调箱的能耗,同时降低系统投资。与区域供冷技术结合后其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的量早非常可观的。5小结

区域供冷技术的应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现阶段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包括经济基础的不同,人们思惩观念上的差异,区域供冷技术仅在我国的小范围内进行了应用,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现有工程示范作用的逐步体现,区域供冷技术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跳区域供冷事业,为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实现“零”碳排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10

[2]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主报告[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3] 王登云,许文发.低碳城市建设与建筑区域能源规划[J].暖通空调,2011,(4)

[4] Euro Heat&Power.District Cooling Handbook(2nd edition)[Z].1999

[5] 王刚.瑞典区域供冷技术对中国的启示[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3)

[6] 马宏权,龙惟定,等.区域供冷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暖通空调,2009,(10)

[7] 惠荣姗,徐奇,李德英,等.我国区域供冷的现状及发展[J].建筑节能.2007(3):47-50

[8] 赵建成,牛利敏,张志毅.低温区域供冷技术的实例与研究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10):922-924

[9] 张朝辉,李震,端木林区域供冷技术的应用及技术条件[J].煤气与热

力,2007,27(3):86-89

第二篇:2021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2021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一、绿道建设工作

xxxx年邛崃市已建成绿道xx.x公里(其中城区级绿道x公里,社区级绿道xx.x公里),在建绿道x公里,已完成铁花巷、有美巷子、郭山村茶兰绿道、河滨绿道(黄坝大桥-老南桥)、河滨绿道(老南桥-新南桥)五条“回家的路”,已完成君平大道东延线路口和学子路口、芙蓉花景x个xxxx平方米以上小游园建设,提前超额完成x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全市累计建成绿道约xxx公里。

二、园林绿地建设增汇

xxxx年,我市投入园林绿化管护资金xxxx万元,建城区绿化管护面积约xxx.xx万㎡,行道树约x万余株,城区鲜花摆放面积约x.x万㎡,城区绿地率xx.xx%,城区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为xx%。xxxx年按照x市园林绿化建设行动方案,我市完成x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建设,x个小游园建设,x条道路绿化提升,xxxx平方米立体绿化建设,xx公顷新增绿地建设和x个芙蓉景观点位建设,实现城市绿化风貌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

xxxx年,我市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旅游资源以及区位优势,按照“特色镇+林盘+景区/园区/功能区/民宿”的模式,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科学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展现独具特色的川西农居风貌。x市xxxx年下达我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目标任务为启动实施xx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其中精品林盘x个。截止目前,我市xx个林盘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羊安赵河坝林盘等x个项目已完工,陶源仙谷林盘等xx个项目正在施工。x个精品林盘中,天府红谷·靖口村林盘、茶兰林盘x个项目已完工,徐上林盘、金山窑林盘、谢家坝林盘、陶源仙谷林盘x个项目正在施工。

四、提升城市景观水平

xxxx年我市已完成君平大道东延线路口和学子路口、芙蓉花景x个xxxx平方米以上小游园建设,其中君平大道东延线路口和学子路口小游园面积为xxxx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是增加花树和游步道,增添休憩设施,提高周边居住群众生活环境品质。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推进以屋顶、桥柱桥体、墙体、驳岸为重点的立体绿化建设工程。xxxx年我市完成星星南河郡外、翡翠湾等点位xxxx平方米立体绿化建设。

五、发展绿色建筑

xxxx年,我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严格落实新取得土地房建项目装配率不低于xx%的标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截止xx月底,我市新建绿色建筑面积xx.x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占比xx.x%;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xx.x万平方米,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xx.x%。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已全面覆盖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项目中。同时结合城市风貌整治、城市形象提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xxxx年,我局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x.x万余平方米,完成邛崃市市民中心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第三篇:农业和水务局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和水务局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关于报送x区低碳城市建设工作xxxx总结及xxxx年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局对照目标自查表认真梳理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和xxxx年工作计划,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今年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五城区未下达相关目标任务。我局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开展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化肥施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xxxx到xxxx年化肥使用量由xx吨下降至xx吨,减量增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推进低碳农业工作,大力开展秸秆禁烧

xxxx年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我区严格按照市、区两级禁烧工作会议要求,科学安排、严密部署、重在落实,实现了秸杆综合利用率和“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目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x%以上,圆满完成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任务,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根据市农业农村安排,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属自主申报项目,市上今年未对我区下达示范区建设任务。

四、xxxx年工作安排

明年我局将主动对接市级相关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和区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要求,继续做好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第四篇: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要重视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要重视“四大方案”制定

低碳生态城实际是一个“舶来品”。当前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国际合作共建的低碳生态城市,一些城市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笔者以为,应把重心放在对几个“方案”的制定上。规划方案

尤其对于大中城市而言,低碳生态的土地利用方案是低碳生态之根本,应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城市规划经验的同时,立足现代化城市新中心的定位,采取紧凑混合用地模式,规划建设交通综合体、社区综合体和市政综合体,建立一套适合高密度城市中心地区的低碳生态规划方案。能源方案

可再生能源比例是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要利用好本地资源以及相关工厂的区位条件,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辅助能源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能源构架。水资源方案

再生水利用率是低碳生态城市的又一重要指标,在立足本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之下,积极制定远期水资源使用目标,同时适当考虑污水回用的再生水利用方案。

绿色建筑方案

这也是目前很多城市非常关注的重要部分。对此政府应予以引导并推出支持政策,尤其是地方性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施工导则和验收导则,要切合本地实际加以推进。

综合来看,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诸多部门合力协调,更需要立足本地条件,切勿盲目贪大、贪多、求高端。要明确的是,打造出让大众生活便利、愉悦的宜居宜业的美好城市,才是最终的追求目标。

第五篇:博物馆与低碳

博物馆与低碳生活

作者:肖冠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高耗能低产出的矛盾仍然是发展的瓶颈。哥本哈根吹起的“低碳风潮”,不仅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渗透进博物馆的文化中。特别是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已深入人心,低碳已成为时下人们生活的关键词。博物馆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不计其数的观众在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其社会职能决定新形势下博物馆应勇担社会责任,倡导低碳理念,推行低碳实践。

立足本馆,宣传低碳理念

低碳生活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博物馆不仅是为了展示历史,也是为了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博物馆的建设、改造,陈列的布置,观众的出游、各种活动的举办,都将造成大量的碳排放。首先,博物馆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学习教育的场所,气候变暖、节能减排等社会问题应该在这里得到关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意识要在这里得到宣传;低碳技术、先进陈列手段要在这里得到运用。其次,博物馆要通过各种方法主动向观众宣传低碳理念,通过向观众发放低碳倡议书、低碳生活手册、环保袋,在公众服务区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版面,开展组织低碳知识问答活动,定期播放环保电影,组织碳足迹计算等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的氛围。同时,宣传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特色鲜明,通俗易懂,方便群众接受,让低碳生活点点滴滴深入人心。

此外,低碳博物馆的建设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低碳理念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与相关方达成共识,建立伙伴关系。例如一些供应商、承包商,博物馆也要对其进行低碳理念的宣传,在合同条款中可以约定遵守的环保条约。特别是在开放服务中要强调环保意识,减少一次用品的使用。例如有的博物馆免费提供纸杯,就可以考虑提倡让观众自带水杯,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则在景区内安装了十多处直饮水设施,观众可以直接饮用到矿泉水。同时,要加强对观众的管理,观众是上帝,但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博物馆要通过温馨提示、宣传、活动、资料等多种形式在观众中树立低碳环保的示范形象,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要求观众共同遵守环保约定,使参观环境得到优化,也提高了观众素质,使其受到教育。

科学规划,将低碳理念与科学发展统筹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首先在规划设计上,策展人以及博物馆馆长,还有设计师、建筑师之间需要很好的沟通,倡导低碳建设,将博物馆建设与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彰显低碳概念,也要提高能源的利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改变一味追求场馆大,设施新,陈列手段现代化程度高的观念,采取适合馆情的发展模式。新馆建设的选址要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改造结合起来,新馆的规划要考虑生态的理念、低碳的理念,包括步行适宜距离和节能、生态效应以及陈列展览的展厅是否可以持续利用等。

其次,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优先考虑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低碳设计,要在确保文物展陈的小环境基础上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多采用自然光,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博物馆,用电无保障,更应减少对电的依赖。在建筑通风中多采用自然风,在设计时要考虑保温效果,控制展厅面积,减少冷热交替等,减少对空调系统依赖的使用。其三,在材料和设备设施的使用上,陈列改造中大量采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比如,现在我们的陈列过程中大量使用了PVC材料,但这种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毒素,严重影响环境。此外,应多使用节能灯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照明技术,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要减少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钢筋的使用,多采用本地生态建筑用材,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碳的排放。馆区范围大的博物馆有时需要使用交通工具,应尽量控制机动车的进入,而采用自行车、氢能源汽车、纯电容汽车等。在陈列展线上适当增加绿色盆栽植物,在室外增加绿化面积,目前有的博物馆将屋顶科学利用起来,建设绿色屋顶。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考虑微灌系统的使用,节约水资源。

拓宽外延,将低碳理念与社教活动结合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可持续的重要机制是社会化,这个过程使新生社会成员接受并内化现有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场所,要将低碳理念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致的、有效的符合低碳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何让低碳引领我们的生活,很多博物馆早就行动起来。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青岛市“我的低碳生活”启动仪式在奥帆博物馆举行。今年4月,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了“让地球更健康——低碳行动从我做起”活动。

博物馆可以通过“低碳环保生活从我做起”的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议学生及家长们选择集体乘坐学校大巴出游,不选自驾车;选择自带水壶,不选瓶装水或饮料;选择带手帕,不选一次性纸巾;选择布制餐布,不选一次性餐布等。例如,今年3月,中国湿地博物馆举行了“变废为宝,环保手工制作”活动,很多小朋友通过精心制作,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或者生活用具,例如废旧的报纸,经过处理,成了雕塑;废弃的水管,涂涂画画,变成了笔筒和花瓶;废旧的纸盒,切割拼接,成了12生肖。一块家中废弃的刷碗海绵,结合胶水、贴纸、扭扭棒等小物件,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海绵宝宝、糖果冰激凌、蝴蝶结等等。活动结束后,每个小朋友开心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家长汇报,表示以后还要参加这样有意思的活动。此外,博物馆还要结合博物馆之友活动,发挥志愿者作用,可以与周边社区、学校、机关、企业联合起来,使低碳环保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广大群众中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关注细节,推行低碳实践

一是做好数据统计,制定目标。要通过测量碳足迹、计算碳排放量,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找出潜在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减少碳排放的实施方案,例如怎样科学设计和控制展厅空调温度,如何科学控制和调节展区照明系统,减少能耗。控制高峰期观众的参观人数,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和对水、电、空调等的使用频率。同时,在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控制开放时间,规定空调、灯具照明的启用时间。

二是在我们的办公环境中,办公室人离电断,日常照明要使用节能灯具,许多印刷材料要使用可再生纸,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宣传资料。加强内部局域网的建设,采用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审批文件、报送材料,减少纸张的消耗。此外,博物馆有采购的主动权,我们要运用这种能力减少其他供应商和运输商的碳足迹。在流动展览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使用当地提供的材质、当地的资源,从而减少其他材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改变出游方式。在交通方式上特别是现在私家车增多,要尽量集中乘坐公共车或自行车,减少碳的排放。此外,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让观众足不出户在家观看博物馆的陈

列展览,例如湖南省博物馆除了有视频的资料外,还增加了文物联联看的游戏内容,可以让观众在浏览博物馆网站的同时学习文物常识。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博物馆自身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低碳实践,例如法律法规遵守、能源节约制度、博物馆开放管理制度、节约型机关的建设等。同时,导入实施ISO14001国际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借第三方力量,加强对环境的监督。

实现低碳博物馆除了改变观念,改进技术手段,获得相关方面的支持外,在设备设施使用时,我们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生活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地域、气候、人文、建筑等特点,加之往往节能技术投入资金较大,不是每个博物馆都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低碳理念,但如果博物馆人坚持不懈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工作,博物馆将在推进低碳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载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碳与环境保护

    低碳与环境保护 学院: 专业:姓名:学号: 低碳与环境保护 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

    低碳专题

    低碳环保专题策划稿 口播: 当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当狂风、暴雨、地震、高温、严寒等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在全球频繁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

    低碳材料

    拯救地球!学会低碳生活!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

    农业和水务局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农业和水务局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一、完成情况  (一)低碳循环工作。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全年禁烧期间,区、街道、社区每日出动禁烧执法车xx台......

    区商务局关于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情况的总结[精选合集]

    区商务局关于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情况的总结一、xxxx年具体工作推进情况(一)推进商业综合体节能减排。引导全区大型商场、超市加强对空调、热水等用能系统和建筑外窗的改造,引导商......

    关于2021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推荐5篇]

    关于2021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  一、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一)稳步推进氢能及新能源产业。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氢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政府部门+......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五篇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国际秩序造成深层次冲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

    发展低碳技术的意义(最终定稿)

    发展低碳技术的意义 低碳技术是消耗化石能源少、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