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公司物业管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公司物业管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玉林市住建委《关于加强城区物业管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玉住建字[2011]91号)文件精神,结合迎市“两会”、庆国庆、迎第八届玉博会,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公司管理的物业区域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整治,整治内容如下:
一、抓好各小区的日常清洁卫生工作,组织人员进一步清理卫
生死角,清理乱贴、乱画、乱挂现象,清除垃圾杂物,畅通小区内排水、人行道。
二、加强日常保洁工作,设置果皮箱、垃圾箱等设备,配合环
卫部门做到小区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小区内装饰装修垃圾临时定点停放,及时清运,小区公共区域保持清洁。
三、抓好小区内及外围商铺门前环境整治,督促相关商铺做好
门前三包工作,重点整治商铺占道经营、门前车辆乱停放、门前卫生无人管的现象。
四、加强公司管理的物业区域公共秩序的维护,对物业管理区
域内车辆进行定点停放,引导有序摆放,疏通消防安全通道,清理乱堆、乱放现象。
五、维护基础设施,搞好绿化养护,保证各小区内路灯亮灯率,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小区环境。
希望公司相关部门针对管理的物业区域内业主反映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整治,抓好查缺补漏、整改工作,以整洁、美观 的环境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
特此通知
玉林市德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1-9-21
第二篇:关于加强公司物业管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公司物业管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玉林市住建委《关于加强城区物业管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玉住建字[2011]91号)文件精神,结合迎市“两会”、庆国庆、迎第八届玉博会,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公司管理的物业区域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整治,整治内容如下:
一、抓好各小区的日常清洁卫生工作,组织人员进一步清理卫生死角,清理乱贴、乱画、乱挂现象,清除垃圾杂物,畅通小区内排水、人行道。
二、加强日常保洁工作,设置果皮箱、垃圾箱等设备,配合环卫部门做到小区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小区内装饰装修垃圾临时定点停放,及时清运,小区公共区域保持清洁。
三、抓好小区内及外围商铺门前环境整治,督促相关商铺做好门前三包工作,重点整治商铺占道经营、门前车辆乱停放、门前卫生无人管的现象。
四、加强公司管理的物业区域公共秩序的维护,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车辆进行定点停放,引导有序摆放,疏通消防安全通道,清理乱堆、乱放现象。
五、维护基础设施,搞好绿化养护,保证各小区内路灯亮灯率,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小区环境。
希望公司相关部门针对管理的物业区域内业主反映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整治,抓好查缺补漏、整改工作,以整洁、美观 的环境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
特此通知
玉林市德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1-9-21
第三篇: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标语
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标语
1、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 2、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创造清洁、文明、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塑造城市个性,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明
4、全体动员,全民动手,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高潮 5、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6、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促进内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环境 8、治环境,强管理,补短板,促发展
9、美化环境、美化语言、美化行动、美化心灵 10、清洁城乡告别陋习,文明行为从我做起 11、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2、人人关爱城乡环境,全民参与综合治理 13、讲文明、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 14、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天天享有健康生活 15、治理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16、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17、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8、消除城乡脏乱差,创建城乡新文明 19、崇尚文明,告别陋习,从我做起 20、城乡环境共清洁,革除陋习我行动 21、环境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22、美好企业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23、环境治理,人人有责
24、环境治理人人参与,美好家园人人受益 25、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共绘内江碧水蓝天 26、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树好XX形象 27、改善市容环境,提高城市文明
28、加强城市的长效管理,创造宜居乐业新松江 29、XX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30、治理“脏、乱、差”,要靠“你、我、他”
31、治理“脏、乱、差”,告别不文明行为,人人从我做起 32、讲文明,必陋习,清洁瑞安,从我做起
33、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品位,树立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 34、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环境 35、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36、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促进XX又好又快发展 37、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造福峨眉城乡市民 38、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改善城乡容貌秩序 39、人人关爱城乡环境,全民参与综合整治 40、环境整治人人参与, 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41、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优化峨眉发展环境 42、环境关系你我他,综合整治靠大家 43、市民素质高一分,城乡环境美十分 44、大家小家是一家,爱护环境靠大家 45、整治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6、深入实施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合力建设生态宜居乐业松江 47、打赢治理“五违”战役,全面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48、依法铁腕整治“五违”,全面改善区域环境 49、治“五违”改“十乱”,补短板促发展
50、整治五乱,补齐短板,改善环境,重塑形象
1、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
2、整治五乱,补齐短板,改善环境,重塑形象
13、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新浜又好又快发展
14、开展区域环境整治,推进建设用地减量
15、全体动员,全民动手,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高潮
16、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环境
17、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创造清洁、文明、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18、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9、整治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110、打赢治理“五违”战役,全面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111、人人关爱城乡环境,全民参与综合整治 112、环境关系你我他,综合整治靠大家 113、打赢治理“五违”战役,全面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114、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环境 115、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树好新浜形象 116、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117、治环境,强管理,补短板,促发展 118、美化环境、美化语言、美化行动、美化心灵 119、环境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20、打赢治理“五违”战役,全面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1
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条 1
第四篇:农地综合整治工作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了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一)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我市为农业大市,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导产业,但受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农业设施老化、陈旧,基础条件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一方面,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强化田间道路、电力设施、水利排灌等功能,将一般农田建设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增强农业的生产能力,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另一方面,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是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途径。由于历史原因,我市村庄建设用地“散、乱、空”的现象比较突出,乱占滥用耕地的行为时有发生,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可以有效地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整合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增加耕地面积,为农业的高产高效和粮食安全创造条件。
(三)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利用土地整治所腾出的一部分增减挂钩指标,用于农村产业发展用地,引导新建村庄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村集体经济。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
(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的决策权、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农民群众全程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决策、实施、监管和验收。土地整治安置区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宜楼房则楼房,宜平房则平房,户型设计和配套设施要尊重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合理划定生活区、生产区和服务区等功能,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设施,留足园地、林地、菜地和产业发展用地,确保住房建设质量,注重保护农村文化遗址。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困难户的住房问题,要特别予以关注,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尽可能地给予照顾。要慎重对待土地权属调整和利益分配问题,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和利益分配的,要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取得相关权益人的认可后,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做到产权清晰、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村庄整合改建社区,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依法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依法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村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出耕地的利用方式由村民自主决定。
(二)整合资金投入,确保资金落实。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示范区的农用地整理,其中20%可用于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专帐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效”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整合现有土地及各类涉农资金,集约投入、集中使用。从土地出让金中计提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必须按规定用途投入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农村住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产业发展,节余指标调剂到城市使用的,应按不低于40%的比例用于经营性用地,提高土地收益,全部返还给提供节余指标的农村,用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除中央、省财政投资外,需地方配套资金,由项目所在地的县政府从县级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发等资金中投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按照应收费用的50%收取。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示范区建设。金融机构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产业发展、农民建房和农村公共事业提供信贷支持。
(三)规范运作,严格实施。各县区政府组织编制的示范区建设规划,经市政府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凡要进行改造的村庄,首先要妥善安置好农民生产生活,做到先建后拆,建一批、搬一批、拆一批、复垦一批。根据村庄改造的不同类型,由农村经济组织和村民自主决定是否集中居住。要本着适度超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对村庄的绿化、净化、亮化做出安排,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推进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农村住房建设选址要尽量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尽量利用未利用地和劣质耕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通过整治所腾出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并按有关规定严格验收。新增耕地面积不得减少,质量不得降低,达到田、水、路、林综合配套、高产稳产农田的目标。严禁以土地整治为名,擅自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禁擅自开展挂钩试点或超出试点范围,严禁乱占滥用耕地,严禁借用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小产权房”建设。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将停止示范区所在县区的土地报批,取消土地整治项目,加倍扣减下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政策性和群体性工作。既包括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等诸多环节,又涉及到农业和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协同做好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示范区所在的县区政府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主体,主要负责人对示范区建设负总责,严格按照省市政府、市县区政府签订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统筹做好辖区内示范区建设与管理,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实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责任分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
(二)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依照有关规定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审计制、验收制和绩效考核问责等制度,做到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整治项目专项资金,按照资金性质和用途设立专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实行示范区建设台账管理,建立季报制度,按季度定期审计、定期考核,确保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对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侵吞等违法、违规问题发生。
(三)强化宣传,注重引导。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把宣传政策和释疑解惑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形成有利于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支持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查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43号 【发布日期】2006-06-13 【生效日期】2006-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
(豫政办 〔2006〕4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省政府派出6个督查组于5月15日至18日对全省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总体进展情况
各省辖市政府对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力,措施过硬,确保了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部分省辖市还自加压力,对本市所有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进一步扩大了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全省应关闭取缔的重污染企业(生产线)共1157家(条),已关闭取缔648家(条),占应关闭取缔任务的56%;2029家限期或停产治理企业中,561家企业已完成污染治理任务,占限期或停产治理企业的27.6%;应建设、改造的61座污水处理厂中已有33家开工建设。
(二)省重点流域区域目标完成情况
1.沙颍河等6个重点流域。应关闭的30家企业已全部关闭到位;25家停产治理的企业已全部停产到位;123家深度治理的企业已完成35家;应开工建设的6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已有33家开工建设。
2.新密、巩义2个耐火材料群区。应关闭的186家企业已全部关闭到位;765家限期治理企业已完成任务的有131家,正在施工的有349家,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将依法予以关闭。
3.新乡、南阳、许昌3个水泥群区。应关闭48家立窑水泥企业的79条生产线。新乡市辉县市水泥群区的28家企业45条立窑生产线已全部提前关闭到位;许昌市无梁镇水泥群区的12家20条生产线已经停止进料,正在组织关闭;南阳市蒲山镇水泥群区的8家14条生产线正在制定关闭措施。
4.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和风景名胜区周围。应关闭的42家企业已关闭17家。停产治理或限期治理的208家企业已完成64家。
(三)各省辖市重点流域区域的进展情况
在各省辖市确定的重点中,全省共应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生产线)689家(条),目前已关闭取缔301家(条);1069家限期或停产治理企业中,331家企业已完成了污染治理任务。
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关闭任务按进度如期完成的有郑州、新乡、周口、焦作市;深度治理任务完成较好的有漯河、商丘、焦作、济源市。新乡市政府在关闭水泥立窑生产线行动中自加压力,将辉县水泥群区的综合整治工作推广到全市所有立窑水泥企业。目前全市44家立窑水泥企业75条生产线已全部提前关闭到位,并有21条立窑生产线已经被炸毁推平,其余正在拆除之中。新密市政府在提前按标准完成101家耐火材料企业关闭任务后,采取责令161家企业停产治理等多种强力措施,促使列入治理改造名单的企业丢掉幻想,加快治理进度。目前,全市完成治理改造任务和正在进行治理改造的耐火材料企业已有226家。许昌市政府对列入关闭任务的水泥企业逐家派驻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督导组联合执法,确保关闭工作顺利推进。
(四)取得的成效
1.全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今年1―5月,全省48个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2.7%,比去年同期提高18.8个百分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淮河流域10个出省境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为96.7%,比去年同期提高16.7个百分点;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标率为83%,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力推动了各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密、巩义耐火材料群区的效果尤为明显。两市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了,但生产规模壮大,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能源消耗降低,全市耐火材料产业整体水平明显升级。据新密市测算,通过综合整治,全市耐火材料企业的吨产品能耗将降低40%,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0%,烟粉尘排放量减少80%,利润增加50-100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县级政府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手腕不硬,措施不力,关停整治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
三是部分停产治理企业没有做到先停产后治理,而是边生产边污染边治理。
四是高速公路沿线部分路段和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综合整治工作普查不细、要求不严,还存在漏报甚至瞒报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各级政府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一场环境保护攻坚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督查,强力推进。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确保6月底前综合整治任务“大头落地”。
(二)强化标准,严格政策。要综合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项措施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依法强制执行。对所有应关闭企业,必须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06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6〕9号)要求的时限和标准关闭到位;对于尚不到关闭时限但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律在6月底前实施停产。所有停产治理企业必须先停产后治理,决不允许边生产边污染,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坚决实施关闭。所有限期治理企业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坚决实施停产治理。对高速公路沿线、国道两侧及风景名胜区周边排污企业进行再次排查,重新核对应关闭或停产治理、限期治理企业名单,各省辖市排查后的名单要在6月10日前报送省环保局。逾期不排查、不报送名单的,通报批评。
(三)做细工作,保持稳定。
要认真研究综合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应对措施,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有序进行,保持社会稳定。
(四)实行周报,定期通报。
要严格实行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周报和定期通报制度,及时掌握进度,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