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知识对大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影响
医学知识对大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影响
姓名:黄珉 系别:通信与控制工程系学号:09409202
有人说,我们又不是医生或是医务人员,了解那么多医学知识没有用,那是医生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了解了,还要他们做什么!正是因为有相当多的人持有这种态度,才使得医学知识无法像其他的知识一样正常传播,使得人们愚昧无知,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无法将一些疾病于雏形中扼杀,任由疾病由小变大,由大致癌,导致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这些悲剧本是可以避免的,可由于人们的无知,多么的可悲可怜!
大学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然而众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无不令人担忧。大学生的幸福生活与健康的概念的交际似乎不占相当大的比重,泽华也是医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健康生活,健康学习,保持心理和生活的健康对大学生幸福生活的意义举足轻重。
大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基本上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1)饮食选择。通过学习知道,就医学角度来看,各色食物的作用各有不同,相应的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对个人的健康也不可小视。如医学界公布的六大保健饮料: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蘑菇汤。保健食品:谷、豆、菜。各种食品的搭配也是大有道理的。相比与昂贵的保健食品有最直接的保健功效。而对于西餐厅的公众油炸、高脂、高热量的早餐,对个人的健康将会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大学的生活水平虽是相当大的提高,但各种选择、口味也是不同的价值,合理选择搭配,健康饮食不容忽视。(2)常见
疾病的了解。系统性疾病,相应的症状,治疗配方等及时对自己的审视、自我检查意义重大。孰知各种症状即在警告身体的不平衡,而抓住时机及早治疗,防止病症加深重创健康。(3)病理学知识的储备。组织萎缩、变性、化生、坏死的各种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疾病,突发反映,损伤时发生的炎症反应,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肿瘤等,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健康危机”。(4)各种防范措施及个人卫生的工作。病从口入,病自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少食多餐,合理搭配,作息规律,保持心理健,积极向上。对各种传染疾病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个人生活用品应妥善保存。
各种小的预防可能挽救大的创伤,医学知识对大学生幸福生活意义重大。其直接作用在于自己,同样其意义定然不局限于己。好的生活习惯不是我们没有,而是我们不在乎,若自己做到,自己受益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被人的一种很好的提醒。据实际而言,各种发人深省的统计数据无不引人深思!内蒙古医学院对2006年1073名学生进行营养健康状况、视力、肝功能以及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受检的1073名学生中,营养不良9.23%;肥胖占4.66%;视力低下79.03%;乙肝感染者
8.2%:ALT升高者0.84%。在受检新生中检出的疾病及异常状况中,营养不良、肥胖、乙肝病毒的感染等情况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的分布具显著性差异。健康知识调查中能正确说出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的学生最少,仅为33.05%;能正确回答食物多样化、营养合理化
有益健康的学生最多,达到90.14%。74.45%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超过50%的大学生却不知晓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有43.60%学生不知道肺结核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只有49.00%的学生了解肺结核病主要的传播途径。63.27%的学生能每天按时吃早餐,大部分学生不吸烟、很少或从不酗酒,常食用奶及奶制品的学生仅为45.2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47.64%,能在23:00之前睡觉的只有33.11%。
不要让我们的健康在大学生阶段就埋下健康隐患,而事实上,各种疾病的“爆发期”提前了很多,甚至如今的小学生就深受各种成年后的疾病的困扰。过度肥胖,挑食,饮食无节制等引发了很多少年疾病。为大学生这一自由环境中,我们的健康也颇遭挫折。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各色各样的娱乐、集会,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侵袭着大学生安稳的生活。吃好吃的,玩爱玩的无节制无度,个人卫生也不注意造成的传染,社会交往不留心,对各种症状也不在乎能挺着的就挺过去,小错酿成大失。
作为父母的好女儿,我必须要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这也是我选修《家庭医学》的目的所在。从小我就目睹许多亲朋好友因缺乏医学知识而不幸。忘不了深夜家人的呻吟声,只因长时间喝啤酒吃海鲜导致肾结石,所幸没有大碍;忘不了邻家女孩孤独的身影寂寞的泪水,只因小儿麻痹症发现不及时,致使走路一跛一跛,遭受了无尽的嘲笑与白眼;忘不了姑父病床上孱弱的身影脆弱的病容,尿毒症呵,最终也无法挽救。我下定决心,多看书,多看报纸,尽管不能学医,我也
要多看多了解医学知识。不做无知的人,不做医学盲。为了自己,更为了自己最爱的家人!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必须有所觉悟。作为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必须担负起传播医学知识的责任,让周围的人们摆脱无知,避免更多的悲剧。
医学知识很重要,我们应多掌握,摆脱愚昧无知,还人们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二篇:国际互联网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成果—信息技术
国际互联网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资料来源:《研究性学习专辑(人与社会篇)》(大连十第二十高中)资料整理:大连教育网
作
者:大连市第二十高中
高一九班 组
长:栾述义
组
员:姜彦如
于月竹
王乐
刘宁 指导教师:韩晓鸥
一、研究目的
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获得更多的资讯,资讯越多,就越容易发现许多意料之外的新知,并获得新灵感。运用电脑及网络可以使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功能,使资讯变得十分有趣,让人乐在发现的喜悦中,如此一来,就会使学习变成自动自发的行为。
二、研究步骤
1.选题,确立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
3.整理资料,剔除芜杂,吸取有价值的信息,整理基本脉络 4.填写开题报告
5.汇总各方面资料,完成论文
三、研究方法 1.参看图书 2.访问网站
四、调查结论
我们小组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了解到过去的研究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献,随只电脑网络的进步,任何人以前需辛苦收集才能得到资料,现在使用国际互联网,只要数分钟就可以获得。电脑与网络的技术进步,对于学校的教育也带来了及大的影响。不能过分高估或低估了电脑及网络的功能,必须正确掌握住电脑及网络所具有的可能性,建构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
五、评论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缩小了世界的范围,实现了资源共享。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能够着眼于现实,把互联网和未来教育联系到一起,进行研究和思考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指导教师:韩晓鸥
国际互联网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国内Gernet和ChinaNET的普及,“Internet”、“信息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漫游获取知识、信息。
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网络,它是由全球数以万计的局域网、城域网及广域网互连而组成的巨型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范围的资源的名称。几个高速中央网络构成主干网,它们是Internet这个网络里的高速公路,主干网络接收到来自各个中级网络的信息流,再把它们传递到相应的中级网,而各个中网则把从主干网接收来的信息流分别送到下局的成员网络,这些成员网络是用户密集的地方,相当于网络世界里的居民。
Internet于1969年建立,由其军事实验指挥实验性网络,到1983年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定用。从而产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ience Foundation)利用APPAnet发展起来的 TOP/IP通讯协议,五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路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中建立了自己的网络-Milet, APPAnet逐渐由Anet替代。1990年APPAnet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的共享,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美好的前景。
从网络的建立到今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新一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中发生,为多媒体网络教育带来了艳阳春天。从北京101教育网到今天9月1日刚刚建立的www.xiexiebang.com——大连市教育网,到处不预示着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日趋密切,教育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改革。
首先是研究活动的性质,会有极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内,电脑造成的改变是非常显著的。在这个领域内,过去都仅仅是将国外的研究成果及国外的研究情形等介绍到国内,如此就可以算作是一篇论文了。也就是说,只要能够独占知识的来源,就能够成为一名学者。因此,“文献”会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而且“文献”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能够找出并获得国外的文献,都还是研究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在研究活动中,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则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都会有一座巨型图书馆。可是在历史较浅的小型大学或中学中,图书馆的资源就很贫乏了。于是,这就变成了研究环境中一层难以克服的障碍。
有些人尽管苦心好不容易获得了一项文献,就会打算一个人独占,将这份资料隐瞒起来。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甚至还会出现这样情形“如果有同样的文献新进图书馆的话,就要赶紧借出来,不让别人看到”。
然而随着网络世界发展,上述状况产生了根本的改变。现在在大部分的领域中,文献已成了所有人的共有物,而再也没有人能独占某一项知识了。无疑的,当前的研究环境,正在朝向平等化进步中。其次是电脑与网络所改变的教育内容及教育环境。
电脑与网络的技术进步,对于学校的教育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现在已经能够轻易获得任何资源,那么只是知道一大堆的事情,是派不上用场的。真正重要的是能够用来评判那些事情的理论,也就是基础知识。
使用电脑,通过网络不但只是能够轻易地获得知识,如果使用了向“Encarta”那样的新工具,就会想要进行调查。于是,在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都可以一边玩,一边学习进步。如果是个对知识充分好奇心的小孩,只要提供给他一个这样的环境,就能够让他主动进步学习。过去的学校教育,总是不被动之感,如果能够活用电脑,就能够发挥出改变过去的极大潜力。
运用电脑网络还具有让教育机会平等化的功能,向过去穷乡僻壤学校的图书馆中,未必能够具备向百科全书之类的参考文献。但现在透过电脑网络,就能够获得所需的参考文献,如此一来,就会使得教材方面的地域着别消失或是缩小。
还有一个话题就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那就是越来越不需要背诵了吗? 如果能够利用电脑轻易取得资讯的话,应该不在需要背诵了吧?
其实未必如此,纵使电脑在怎么进步发达,依然有必要将一些基础知识记诵在脑海中。比如说,纵使可以运用电脑进行自动翻译,然而使用英文进行沟通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若就可预期范围内的技术可能性而言,后者仍然有效得多。因此,就必须要记住单词的意思及文法的规则,所以教科书背诵仍是需要的。
关于地理、历史方面,纵使可以靠光碟百科全书立即获得资讯,但也是必须将基础知识背记在脑海中。为什么呢?因为储存在电脑中的资料,终究不过是脑外的记忆而已,想要活用这些资料,仍必须将这些资料输入人类的脑袋里。
特别是关于“灵感”方面,背诵是非常重要的。新的灵感并不是凭空突然迸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从新的观点重新审视各种知识、资讯,然后因发现新的关连而产生出来的。因此,想要获得新的灵感,就要必须将知识、资讯输入人类的大脑中。
最后,在越来越智能网络面前,我们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学校的何去何从!如果是网上的授课,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受于最好的教师,而且,还可以因个人的情形来改变教育的内容。网上教育在这一点上,比起电视教学那种一元化的内容,要优良得多。
因为,今后会有越来越多运用电脑网络的学校应运而生吧!特别是向专科学校那种技术教育机构,可能会被网上教育取代。
不过这种技术纵使在怎么发达,也不可能让学校消失。为什么呢?因为网上教育很难让同学之间获得接触。学龄期的孩子如果要获得精神方面的发展,不但只是要学得知识技法而已,因同学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刺激,也会发非常重要的效果。特别是在我们高中之前的阶段,与朋友的接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
所以,将同一年龄的学生集合在同一处所的学校,其必要性在今后也决不会消失。
不过,这并不表示现在的学校就得依原有的情形继续下去,实际上,某些学校中所实施那种大班级,其枯燥无味的大量生产教育,我不认为能够发挥出前述的那种学校的功能。如果要上那种大班级的课程,还不如改成网上式的家庭学习要好的多。
不要过分高估或低估了电脑及网络的功能,必须正确掌握住电脑及网络所具有的可能性,建构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
2002.1
第三篇: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作业
《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以敖汉旗为例》
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姓名:国海玲
学号:3115205
5目录
一、题目„„„„„„„„„„„„„„„„„„„„„„„„„
3二、引言„„„„„„„„„„„„„„„„„„„„„„„„„
3三、计划生育政策出台„„„„„„„„„„„„„„„„„„„
4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4五、关于农村计划生育的几点担忧„„„„„„„„„„„„„„6
六、结语„„„„„„„„„„„„„„„„„„„„„„„„„6
七、参考文献„„„„„„„„„„„„„„„„„„„„„„„6
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
——以敖汉旗为例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它是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过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计划生育施行以来,到本世纪初,保守估计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预想的结果已经逐步实现。但是,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以及会演变成难题的次生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粗略的提及问题解决的愚见。
[关键词]计划生育 三农问题影响 敖汉旗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它是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过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1972-2008年间,排除经济社会发展的①影响,单纯由于计划生育的作用,中国少生了4.58亿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
史性转变。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预想的结果已经逐步实现。但是,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以及会演变成难题的次生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粗略的提及问题解决的愚见。仅以我的家乡赤峰市敖汉旗为例,借此反应与我的家乡相同情况的农村计划生育下的现状。
一、计划生育政策出台
当马寅初1957年在“新人口论”提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限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并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论述,这在当时遭人唾弃。在文革期间,新人口论受到严厉批判,因为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而且,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大众的力量,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小米加步枪的论断进一步演变为人多力量大。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的环境、医疗水平的相对好转,在毫无限制的人口观念下,中国人口迅速激增。中国改革开放后,新人口论得以翻案和正名,为中国实施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了舆论准备。无独有偶,早在200多年前的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不断增长的人口将①陶涛、杨凡:《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
② 马寅初:《新人口论》②
始终制约着社会养活自己的能力,结果人类注定永远生活在贫困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控制人口刻不容缓,如若不然,人口问题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拦路虎。因此,1980年9月2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阐述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必要性。之后,1982年计划生育被中共十二大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全国各地,不分城乡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紧缩计划生育政策,对于超生家庭给予严厉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成为一场波及中国大部分家庭、影响千万人命运的“生育革命”。
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之初,需要国家的强制力辅助实施,因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在此,我仅将农村计划生育状况加以例证叙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下了太多的陋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能够传宗接代的只有家中的男丁。因此,农村计划生育难上加难,实行之初,需要政策的强制实施。有时一家人为了躲避计生部门的检查,关门闭户,举家外逃,几日甚至数月不归,饿死了锁在屋中的猫狗;有的人家没来得及外逃,计生人员拿走了他家仅剩的一些米、炕上的凉席等等物件。④③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及计划生育在农村的强硬实施,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加之农村人口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近年来农村医疗合作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农村独生子女补助政策及农村老年人口补助政策的施行,使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减轻。因此,养儿防老的 观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计划生育下出生的农村80后来说,三口之家已成为固定模式,生男生女已经没有本质区别。
三、关于农村计划生育的几点担忧
③ 马尔萨斯:《人口论》
④ 采用口述史学的方法,讲述奶奶和妈妈眼中的关于80年代中期的农村计划生育实施的情况。
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只生一个”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农村。伴随农村计划生育的初见成效,几点担忧呈现在我们面前。计划生育之下,农村的人口随持续增加,但相比以前增长速度趋缓。
在欣慰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掉以轻心。在当今“低生育率高增长量”⑤的表面态势下,应该对农村计划生育做深入地思考:在计划生育观念植根农村后,我们应该怎样控制或怎样有效地使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怎样解决农村人口外流与农业发展的矛盾?怎样吸引农村飞出的“金凤凰”再次栖息在农村的梧桐树?怎样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解决,发人深省。
下面就上述问题加以详细叙述:
第一,如何有效地使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对于我的家乡敖汉旗来说,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侧,北临科尔沁沙地且多山。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比较密集,因此每口人分得的土地区区四五亩,很难实行机械化,而且一般情况下,夫妇在手工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耕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高强度的劳动年龄大的农民无力解决,只能依靠年轻力壮的农民来解决,这种需要让农村人看到了农村劳力的作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有男劳动力问题将迎刃而解,反之,生产就不能维系。这时就需要国家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独生女家庭)的夫妇予以经济上的扶持。
第二,怎样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来就应该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配套的一项制度。我国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传统, 可以说, 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抚养子女算是投资, 老年人得到子女的赡养就是收益, 多养子女也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一种方法。⑥然而,计划生育打破了原有的养老传统,此时更加需要国家建立健全完善农村养老养老体制。2010年以来,我所在的敖汉旗对农村五十岁以上人口发放50元/人/月的养老补助、六十岁以上的人口60元/人/月、70岁以上的人口70元/人/月。物价飞涨的今天,并不能解决补助金额较少无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农村社会的转型期,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制度保障之路。
第三,怎样吸引农村飞出的“金凤凰”再次栖息在农村的梧桐树。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经久不衰,在农村尤甚,教育在今天的农村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现实的问题不禁让人揪⑤ 顾宝昌,1945年生,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
心,大多数的农村大学生留在了城市,那么农村的未来在哪里?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村官政策、三支政策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杯水车薪。返回农村的大学生将其当做进城的跳板,期满后又回到了舒适的城市,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继续留在农村,建设家乡。
第四,如何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近几年来,在我的家乡有很多农户搬迁到了城市,他们或是因为子女在城市定居、或是因为到城市寻找工作,出租了家里的田地,卖掉了房屋。这样的家庭永远也不会再回到农村。虽然,进城的农户相对较少,但持续下去,必定对农村生产产生不良后果。这就需要采取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限制农村常住人口外流。
四、结语
当前,国家政策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重视农村的生产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新三农问题”的提出,农村各种设施的完善,都使农村有了日新月异的面貌。但是,农村计划生育下产生的问题不容小视。本文只是提出的些许问题,对于解决的办法也只是蜻蜓点水。希望能够受到重视,让农村的明天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陶涛、杨凡:《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人口研究》 第35卷 第1期,2011年1月
【2】马寅初:《新人口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43页
【3】[英]马尔萨斯著,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人口论》,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10月第1版,第67页
【5】顾宝昌:《论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人口研究》第26卷第3期,2002年5月
【6】刘效梅:《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3 卷第3 期,2008 年3 月
第四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专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国商0963 0905601319 陈扬
摘
要:
本文以问卷的方式调查研究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对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上网的问题,克服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作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性
危害
迷茫
应对策略
自我调节
为了弄清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基本情况,研究网络对大学生诸方面的消极影响,对我校一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如下:
1.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一些男学生说:“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女生,这样网友马上就过来了。与那些不认识的人聊天交友往往都是胡吹乱侃、信口开河,因为不必负责任,谁也不知道你是谁”。表l显示,在网上不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出,占33.3%。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等人还提出一个观点: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研究发现,网络虽然被称为一个虚拟的环境,个人可以在其中随意地变换自己的面貌,甚至产生数个不同的网络自我,但事实上,这些自我的背后都隐含了相同、稳定的潜在特质。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周伟立副教授经过实验认为,网上行为取决于使用者对使用互联网的评估,而非互联网特性。网络与其他环境一样,不能与环境中的主人翁的观感、态度和价值分割开来。
2003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关注”,讲的是合肥市公安机关今年已破获十几起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暴力抢劫的恶性案件,这种现象引起了公安机关、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担忧。我们认为,青少年网络道德缺失是导致他们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2.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自己承认上网就是打游戏或聊天的有1056人,占41.9%。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一到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调查者听到相当多的学生这样说:“有时上课精神不集中,老想着网友,老想着聊天的内容,想着去给网友要照片或打电话”。调查表明,自己认为“上网对我的学业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占24%,认为“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占28.4%。都有最令他们头痛的3、4名学生,约占全体学生的8.5%-11%左右,他们根本听不进教师的教育,各科学习成绩极差,甚至被勒令退学。
3.网络问题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占7%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平时有36.7%的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杰.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即使下网后,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使上网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灵扭曲,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长期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网络强迫症”。大学生“网恋”现象比较普遍,而网络的虚拟性,往往导致感情的不真实、不可靠,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楼。一些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结识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一旦相见后与想象的情况相去甚远,于是产生情绪问题。当受挫受骗或受害后,个别学生一蹶不振、失魂落魄,无法面对现实,甚至走上轻生厌世的不归之路。
4.网络问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调查表明,占11.4%的学生因上网而对日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占9.8%的学生发现自己投注网络而减少了与身边朋友的交流;占7.6%的学生因上网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5.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体质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沉溺于网上游戏或聊天以后,大学生将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业余爱好让路。迷恋于互联网以后,他们对现实的各种活动,如打球、下棋、看电影以及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认为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表1告诉我们,大学生因为上网的关系,平时休闲活动减少了的,占19.5%。
6.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所谓网络上瘾,就是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的焦虑和情绪行为。具有这种症状的人主要表现出一种不自主地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使用者出现欲罢不能,难以自拔的现象。这种症状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而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其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使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是由于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其与赌博、酗酒等强迫症状等同起来,把它视作一种新的上瘾行为,认为它与其他上瘾行为一样,将对个体的学习、家庭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甚大,因此有人惊呼网络将成为“21世纪的电子海洛因”,其中在部分网络使用者身上出现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现象被研究者称为“网络上瘾综合症”,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很多,如猎奇心理使然,追求绝对自由的空间,寻求心灵的慰藉,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是忧郁倾向较高,不爱交际,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对什么快乐的事都没有什么感觉。这样的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不到快乐,往往容易到虚幻的世界里去寻找快乐,网络正好能满足他们不良的心理需要,还能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网络成瘾的学生一般性格较内向,较寂寞,自我控制能力差,情商(EQ)较低,自卑感较强。促成网络成瘾的外在因素是:逃避问题,如寂寞、婚姻问题、工作压力、人际障碍、学习适应不良、家庭适应不良、沮丧的心情、生活压力大等。
二、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1.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缺乏人生追求。个别大学生胸无大志,缺乏对生存问题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这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许多人庸庸碌碌,虚度年华,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而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2.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不仅要加强校方机房的规范化管理,不以经济利益来牺牲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还要加强学生公寓个人入网电脑的管理,要有效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以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这样就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还要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过硬,技术精湛的高校“网上警察”队伍,及时堵截、删除、查找制造垃圾信息的人,以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解铃还须系铃人”,专家们提出,对待网络成瘾,应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成立了这样的心理咨询网站。通过借鉴多种方法,可以在网络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开展团体咨询,还可参照朋辈心理咨询的原理,让部分治愈者成为志愿者,互相促进,帮助解决。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预防与矫治研究工作。高校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进行网络心理咨询 高校的两课教师,特别是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员,应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咨询与辅导的主力军,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对过度上网带来的身心问题有较多的了解,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网上行为。高校的心理咨询员要不断提高网络心理问题的咨询技能,对网络问题学生专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治疗方案,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扰。对那些由于上网而产生的突发性心理问题,如网恋失败等,更要配合辅导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5.进行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我调节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自觉程度。就是要检查一下你现在失去的是什么,列出那些你过去主要的活动,评价每一活动对你的重要性,评量哪些是你过去拥有而现在失去的,评估这些改变对你现在以及未来的影响。
(2)培养替代活动。大学生要学会培养其他替代活动,构想哪些是你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休闲活动,列举出你一直都很想联络的朋友,列举出其他你也会觉得有趣的活动。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4)分析并了解上网的促发点。在上网前,我通常觉得工作劳累、烦恼、金钱问题、没有朋友可以聊聊、觉得烦、想要逃避责任、无聊、沮丧等。当我从事喜欢的网络活动时,比较前后的感觉,了解网络对你真正的意义,并了解哪些状态是促发上网的因素。
(5)建立正向的提醒。列出五个导致自己上瘾的原因,列出五个倘若切断网络的五个好处,把这些原因写到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当碰到前面的促发点时,就把卡片拿出来读一读。
(6)建立与采取具体的步骤来处理问题。列出必须要处理的事情,列出必须要采取的步骤,列出具体的行动时间表。不要把一天当作时间进程的延续,那样没完的工作便可推迟到下一天,要强有力地监督自己,必须按时间表执行。
第五篇: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弊大于利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弊大于利
我方观点,网络是好的,但对大学生大于利.
如果说进学生上网只会玩游戏和看不健康的东西,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即使你禁止他上网,他也会去电子游戏室或酒吧,会去接受不健康文化的熏陶,会更加速他的变坏!当今社会混杂~!
网络是世界~!是没错但同时有善良与邪恶,中学生心理,社会感知都不完善的群体
在网络上不好的信息只多不少~!中学生并不能全面的识别或者是无法识别
三是“信息垃圾”的威胁。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污言秽语俯拾皆是,网络垃圾泛滥成灾,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四是“信息欺诈”的威胁。在网络中,无论是操纵网络的组织者,还是低素质高手段的网民,都有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伪造以假乱真的信息来欺诈受众的情况。利用计算机编辑和操纵信息,进行网上信息欺诈传播,比传统意义上的“谣言惑众”不知要大多少倍。互联网是供全世界阅读信息的一面大墙,一个假信息,瞬息之间会使千万人真假不辨,以假当真,而混淆视听。威胁最大的则是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欺诈和文化欺诈,这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10.4%的 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 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6.4%聊兴趣爱好,19.3%聊生
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 什么。调查显示:16.4%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 没有其他用途。
图二:E-mail信箱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 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 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 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 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 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 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老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对方辩友,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的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辩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经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爽爽好时光。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地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信服!同时,对今天辩论的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臆想的话题。无论是利大弊也好,还是弊大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谓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与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问题,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中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的贤者、圣人,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万能的“上帝”才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中学生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可事实又告诉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大话sorry,不是我心太软,只是我很无奈。”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蔽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一个梦想,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的一瞥时,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迎接新挑战!谢谢!这个论点其实非常危险——我是指在辩论中,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因为题目是“上网弊大于利”,而不是“沉迷上网弊大于利”。
对方不需要驳你关于“弊”的种种言论,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监管来减少“弊”的影响和加强“利”的作用。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身心都快速发育的阶段,好奇心强。在此,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好感情用事,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计自制力。当他们上网接触到不良信息事,由于缺乏自制力,会逐渐接受,是他们产生一种定视思维,并逐渐形成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学上往是聊天、玩游戏,甚至一上就是4-5小时。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中学生上网却置学业于不顾,这就在本质上产生了中学生上网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分钟内全球的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万次。网上安全实在难以解决,再说对方辩友刚才列举的种种措施,难道就能将网上色情消灭于无形,难道能给网络一片净土吗?、青少年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要说上网可以帮助学习,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
2、过多的使用互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对方辩友一在说明网络的好处,对,网络是好。但不适合中学生而已,为什么不适合。我在自由辩论中已从教育的角度做了论述。但可惜的是,对方辩友居然不知道今天我们在这辩的是什么?是中学生的问题,还是网络的问题。这也不怪对方辩友,因为对方辩友是成年人,而不是未成年人。还好,对方辩友知道,中学生要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这点我多谢对方辩友支持我方从教育的角度看中学生上网的问题。你方说法只能说现在的中学生上网的行为能力未能对其行为负责。还有,为什么现在的普遍的上网场所--网吧。有这么一句:未成年人不能进入。这也是你方所认可的,在一次多谢。为什么现在全部的网吧都这样说呢?这样只能说明我方观点的正确性,就是:中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青少年上网弊大于利 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的种种有利之处。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利弊大小的比较问题,我们至始至终就听到对方辩友大谈青少年上网的好处,却不知道对方辩友这个利大于弊是怎么比较出来的?衡量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利在数量或比例上远远多于弊就是利大于弊了吗?照对方逻辑,那青少年上3个小时网学习,看半小时黄色网站就必然是利大于弊了!
我方认为,青少年上网利弊的比较不能单纯看数量或比例,而主要取决于弊端的伤害力。如果上网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是再多的利也无法弥补和替代的!而我方认为,青少年上网必将从整体上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导致青少年缺乏一般成年人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让尚且稚嫩的青少年进入这样一个高度复杂而危险的网络世界,无异于自投罗网,与狼共舞!如果一个成人与狼共舞我们可以说他是个英雄,可是让一个孩子去与狼共舞我只能说是不负责任!!其次、网络上存在大量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今年四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显示,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今天我们尚且对某些电影标以儿童不宜的字眼,而面对这么一个黄色的海洋,我们难道还能沉浸在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的盲目乐观中吗?恐怕只会落得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惨结局啊!
此外,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还有其他大量诸如“法轮功”之类的歪理邪说,对于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弱的青少年来说,极易误入歧途。网上更有大量犯罪分子,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极易上当受骗,最近就有一则报道:(补上那个害了6个少女的例子)!在此我提醒各位家长,请看好你们的女儿,不要让她成为受害者:也看好你们的儿子,不要让他成为犯罪分子!
第3、青少年上网主要是沉迷于游戏和聊天等活动中。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网民中,大、中、小学生约占70%,其中未成年人约有2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热衷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5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调查事实却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和聊天。而这种沉迷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青少年脱离现实,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对方辩友大谈的网络的种种有利之处只是一种可能,事实上并没得到有效利用,而它的弊端却已经充分突显!
关注青少年上网就是关注未来。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这一事实,我们才能高度重视并有效的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未来一代不会毁于有甚于毒品的“电子海洛因”中
2001年5月,网络界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有上万人参加的中美红客、黑客大战。郭鑫没有参与对美国网站的攻击,他认为参与政治有违黑客精神,一而再地黑网站也不符合黑客不重复工作的原则。他随时留意着红黑大战的进展,尽可能地联系被黑的网站,如果对方信任的话,就帮着修复被黑掉的服务器。“从黑的质量上来说,美国人还是略胜一筹,许多被黑的中国网站已经采取了相当的保护措施,”郭鑫评论道,“民间黑客活动并不可怕,真正危害国家的是那些别有用心窃取国家机密的黑客。”他认为本次红黑大战最重要的意义,是起了一个警示作用,许多机构明显开始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1、您上网的心态是什么?网络带给了我们什么?网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利大还是弊大?
2、漫谈网恋产生的个人社会家庭根源是什么?对现实的影响是什么?
3、谈谈聊天室里人气好但却仍出现的静默不语现象2.管理如何才能够很好的处理好聊天室里出现断麦的情况下的衔接调节聊天室的气氛?
4、你觉得因为生活压力和生活情感的不顺而导致的网络情感放纵是一种罪过吗?2。人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是一定成正比的吗?3.你对网络追悼会有什么看法?
5、在网络,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感知网友:声音?文字?视频?2,如果你喜欢上一个人,你会限制他(她)的行踪吗,包括他(她)的异性网友的多少?3,假如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排除简单地拉黑)
6、你上网的初衷与你遇见的差距大吗?对于网友,你能和他交心到什么程度?网上的伤害与现实生活中的相比,哪个可能伤得更深?网的距离说近便近,说远便远,怎样才能将现实和网络区分得清楚?
虽然“大一”新生禁购电脑的规定有“一刀切”之嫌,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赞成某大学的这种做法。有人也许会指责该规定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刚考取驾照的马路新手在第一年不能开上高速公路?交管局如此规定是考虑到新手的技术尚未成熟,马路经验还不丰富;为什么有关部门出台规定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进入网吧和游戏场所?因为他们自制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因此,该大学的这种做法同样也无可非议。
才踏入象牙塔的天之骄子,刚刚从中学时代沉重的学习重负中解脱出来,进入大学这个氛围宽松得多的环境,加上没有父母老师在身边时时督促,因而非常容易自我松懈,尤其遇到某些诱因,就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大家都知道,有两样东西是大学生最容易沉迷的,一是网络,二是电脑游戏。在“大一”这个最关键的角色转变时期,出于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该大学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虽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于电脑,但在大学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期里,如类似于网络、电脑游戏等诱惑触手可及的话,很难相信他们能够克制。报纸曾报道过,江西某大学生刚上大学,因不再受宠而产生失落感,加之与同学相处不好,于是整天在宿舍与电脑为伴,渐渐产生自闭心理,直至自杀。如果在他大学心理不稳定的转型时期,宿舍里暂不提供他接触网络的便利条件,可能使他有更多机会与外界交流,就不会酿成悲剧了。
其实众所周知,很多学生都主要把电脑用来玩游戏、上网和看碟,在宿舍里更是经常通宵达旦不能自拔,很少是为学习之用。这样的话,学校禁止大一新生自购电脑在宿舍使用是完全应该的。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这个名词在短短几年内已深入人心,由一个“新名词”成长为众人皆知的“热名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我们在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巨大方便及好处的同时,也应正视网络的弊端。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利用不好便会刺痛他人更会伤害自己。
我们不能也无法否认网络这一新兴“事物”带给我们的好处。正是这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接了起来,使本就不大的“地球村”变的更小了,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无障碍自由地交流。我们利用网络可以迅速的获得任何我们所需的信息,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可以足不出户却能“满载而归”,可以舒服地呆在家里成交一笔生意,更可以将世界名校的课堂搬到自己的家中……一切的基础只是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只“猫”,剩下的事网络会让你满意。
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代表,大学生对新事物往往较其他人敏感,其追求程度也往往超过其他人。所以,在大学校园中,如果你想找一个不知道“网络”的大学生恐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将网络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均衡利弊,用好这把“双刃剑”。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也听说了不少由于沉溺于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甚至降级、退学的“典型”事例。他们中大多数是陷进了网上聊天或是网上游戏的泥潭中而不可自拔,等发现时为时已晚,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所以一度有一个时期,网络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成绩的一大公敌,成为大学教师、学生家长齐声指责的对象。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而成的,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网络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仅是一个聊天的场所,更不是某些人的游乐场,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它将全世界联系了起来,它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才是网络的真正作用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作用是积极的。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多多接触网络,了解网络,驾御网络,将网络变成服务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仅将它作为娱乐消遣的场所,这才是真正利用了网络的价值。
让我们回到起初的话题。为什么有的人会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害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呢?为什么同是大学生,同是生活在信息社会,有的人却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了成绩,同时又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才能呢?这恐怕就不是网络的问题,而是人本身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同是网络,有的人看到的是它可以聊天,可以过把“统领千军万马血战沙场”、“参与世界反恐行动”的瘾;有的人则看到它的资源共享性。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了。所以,谈网络的利弊,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怎样看待网络,怎样利用网络,怎样利用好网络。与其不停地抱怨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不如好好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真的利用好网络了吗?我问心无愧吗?
当然,网络也并非净土一片。色情、暴力也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也会不时的骚扰我们。但我们可以。人类毕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智慧生物。我们不想看的东西可以不看,不想要的东西可以不要。这样,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拒绝那些不健康的、肮脏的东西来腐蚀我们的思想。我们更希望有一天,这些肮脏的东西能从网络上消失,还网络以清白。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还是开头那句话,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不用它,也不能滥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