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北亚非动荡对中国的影响(小编推荐)
西北亚非动荡对中国的影响
1.西亚北非地区是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主要市场之一,近期该地区政局动荡,对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1-2月,我在非洲地区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34.7亿美元,同比减少了53.2%;完成营业额39.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8%。其中,我在利比亚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45.3%,完成营业额减少13.9%;在阿尔及利亚合同额同比减少97.1%,营业额减少10.7%;在阿联酋合同额同比减少54.2%,营业额减少42.8%。2月末,我在非各类劳务人员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8万人。
2.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模具企业订单下滑,已经对我国制造业造成负面影响。
3.西北非政治动荡影响国内机电五金出口
近年来,非洲和西亚一直是浙江省外贸企业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受西亚北非地区国家政治动荡的影响,浙江省对该地区出口增长明显放缓。
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主要表现在对我们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问题的影响。
1.西亚北非各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此次动荡直接导致我们国家能源供应趋紧。据权威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从西亚北非和非洲原油进口量占到其中81%。西亚北非国家政局的动荡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2、由于中东北非社会局势动荡对国际石油供给及运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在中长期内增加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此次西亚北非国家局势动荡加大了油价的波动。随着危机扩散,石油输出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虽然现在面临动荡的局势,但我们也大可不必一味地悲观消极,我们需正确看待和分析今后局势的发展。近年来中阿合作发展迅速,联系紧密,有较好的合作的基础。我想,今后无论是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旦政局稳定下来,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机遇。
(一)第一个机遇:阿拉伯国家与我们从一般的商业合作到战略合作的意愿加强。西方抛弃穆巴拉克,令海湾国家失望,在战略伙伴的选择上向东倾斜。同时阿拉伯国家寻求稳定的外部支持,充分发挥本国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多元化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我们资金、技术和经验借助的诉求有所提高。据悉,有北非的国家提出来,希望加强和我们在矿产开发领域的合作。此外,在农业、制造业、高技术人才交流领域我们也迎来战略合作机会。
(二)第二个机遇:阿拉伯国家的私有化进程有分析认为,这次地区动荡之后,部分阿拉伯国家的金融服务、电信、旅游等行业私有化进程将加速。据统计,阿拉伯国家政府在公开上市企业里边,拥有的股份达到3200亿美元,比如突尼斯政府表示,本阿里家族控制的矿业和旅游业将直接出售或上市来吸引外部资金。这些领域包括金融服务、电信、旅游,这些都是我们对阿拉伯国家合作中的短板,如果我们企业能够借投资私有化进入,对于拓展商业利益,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商机和服务,都会有很大帮助。
(三)第三个机遇:利用西方对阿拉伯的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合作规模。美欧这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护他们地区的战略利益,将会进一步加大经济投入,给这个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美国政府在3月15号的时候宣布,将增加埃及合格投资区的数量。美国和约旦在埃及建设的合格投资区,在合格投资区里的企业本地化达到30%或者40%;在劳工环保的标准上满足一定的要求,你区域的产品就可以免关税出口到美国。另外,近日在法国召开的8G会议上,已传出与会国家将对埃及和突尼斯提供400亿美元的援助投资,以推动两国的经济重建。现在我们有些企业已经在合作区内进行了投资。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些机遇,扩大我们投资规模,以加快我们产业转型。
温家宝在回答法国《观点周刊》记者关于“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问题时说到,“中国经济这些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一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认为,我们国家还得继续坚持我们的发展道路: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西亚北非动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须以经济发展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而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首要前提就是维持政局的稳定,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从而消除动荡的根源,长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得以实现。愿全球安定团结!
科学把握形势与政策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何意义
实现社会化、提高全面素质等方面.阐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的每个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都必须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大学生是重视的.学习也是投入的.但同时在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不”倾向:一是“不愿意”.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一定要学,而形势与政策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势与政策。三是“不必要”,认为了解国家大事.听听收音机、看看报纸就行了,何必再来上形势与政策课?那么,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到底有哪些作用?本文力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大敢方针的重要渠道.是在政治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需要。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必须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把自己培养成符台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目标的人才。形势与政策课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邛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系统、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与任务至关重要。针对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对策。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广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理论,去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的现行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性质和目标。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目标的人才呢?邓小平同志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当代大学生处于改革的伟大时代,是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维、新观念、新特征,具有追求新生活的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进取心。他们思维敏捷,积极进取,对时代的要求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等方面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大学生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就必颓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明确自己所要确立的政治方向。普通高等学校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配台当时形势.对广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如配台建国五十周年伟大成就、香港和澳门回归、反台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台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野蛮行径进行反对霸权主义教育,配台反对法轮功邪教斗争进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在政治思想上和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帮助广大学生了解社会,尽快实现杜会化的有效办法。
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蠲义:一是个人学习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良己的社会性。二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即社会按文化价值标准把一个新生儿培养、教化成符合其要求的社会成员。“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只有书本知识,没有社会知识的人,在现代社会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大学生要走上社会,融人社会,首先要使自己充分 社会化”。而形势与政策课显然能满足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形势,尽快“社会化 的部分需求。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个体只有充分了解社会需要,了解社会特征,了解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才能有所作为。当前,世界仍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 在,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不断增强,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激烈,如何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主动,加快国家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这些历史使命,必然会激发起广大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早日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豪情壮志。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大学生强化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形成了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共识。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紊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紊质、文化紊质、业务紊质和身心紊质等四个方面的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的体现。重视紊质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体现,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而素质教育中又不可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紊质教育,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可以提高广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而且应当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要想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紊质。而政治思想紊质的提高,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是孤立的个体自发实现的,它与客观环境,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是密切相联的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书记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大学生是社会的潜在建设者,他们的道德紊质如何,将影响以德治国在我国的贯彻执行和两个文明建设。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
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他们中宣扬并使他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形成崇高的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支撑和推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所以,大学生全面了解世界,正确认识国情,深刻理解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当然i要实现 上目标,还需要广大大学生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知情意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化为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外化为自己的行动和追求。它需要切实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所学知识和当前国际国内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 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之,实现教学工作,提高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关键是要深人挖掘知识本身与思想道德紊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找准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紊质的结合点,寓情于理,情理交融,防止穿靴戴帽把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加的现象,而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第二篇: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不过熟悉点历史的都知道,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和平可望不可及。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沙特阿拉伯派出部队平息巴林内乱,也门**不断升级,叙利亚危机的出现,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预测和危险的地方。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围绕着该区域的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首先是中东内部矛盾突出,经济不景气、民生凋敝,社会问题严重造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中东国家的政治体制僵化,严重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是外部势力的强势入侵,国外势力破坏性地对中东地区进行资源掠夺和赤裸裸的政治干涉。
关注中东地区的**,人们首先关心的将是石油价格变化。石油是一种极具政治性的资源,中东局势牵动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历史上三次油价大涨均与中东政局相关。对中国而言,中国的经济深受本次中东地区系列**的影响。本次**覆盖中国85%的石油进口量,而且中国进口能源60%经过亚丁湾,中国出口欧洲的大部分商品也经过该区域。
中国现在的经济命运已经与全球局势息息相关,中东这样举足轻重的全球能源重地已经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很大影响力。我们应正确处理好动荡局面,确保新的全球格局下中国的既有利益不损失,进而巩固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根基。
以中东地区为鉴,“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政治上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次,经济上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再次要主动积极切入中东地区的利益分成,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有就是,中东地区的**的根源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宗教、民族冲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吸取教训,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国要继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篇:中东政局动荡及对中国的影响因素
中东政局动荡及对中国的影响因素
一、中东局势动荡的基本动因
中东地区持续一年的动荡、变革并非偶然,是地区社会基本矛盾长期积压所致。广大人民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民生艰难,民怨沸腾。广大民众贫穷落后,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拉大。据阿拉伯媒体报道,地区25岁以下青年占总人口的60%,其中27%的年轻人失业,他们要求分享参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权利,改变现状。埃及“40%的民众日均生活费用仍为2美元及以下,穆巴拉克助长了腐败,迫使每个埃及人仅仅为了生存而行贿”;利比亚广大民众掀起倒卡运动,主要是因为卡扎菲的长期统治富了其家族、少数统治集团和部落,苦了多数民众和部落,而部落间的矛盾与分歧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二是体制僵化,强人政治。穆巴拉克已执政近30年,本·阿里23年,卡扎菲42年,萨利赫33年。上述四国政权长期专制独裁引发民愤。三是“政治失声”,尊严受辱。民众认为,自己的国家总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抬不起头来,难以伸张正义。2月1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撰文称:“阿拉伯政治销声匿迹了……阿拉伯政府奉行的政策又违背了民众的意愿,阿拉伯人觉得丧失了尊严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埃及本国人民对穆巴拉克的众多怨言之一就是他太忠实于他的美国支持者,损害了埃及的利益。”
就国际背景而言,造成中东地区动荡、变革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被转嫁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地区国家的经济困难,激化了原来固有的矛盾,成为加速事件爆发的催化剂;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地区事务,大搞新“人道干涉主义”,使地区局势更为复杂;三是国际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既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看到了自身差距,又方便了人们相互配合、联络和聚集,形成声势;四是阿拉伯各国年轻一代相互串联,互通情况,相互支持。
目前,地区民众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求变、求新的愿望强烈,其中主要有三大诉求:改善民生、扩大民主、增强民族独立意识。鉴此,他们希望通过伊斯兰政党执政实现其愿望,并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当代的能源经济的起伏波动,直接影响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前几年出现的世界性金融危机:1.对冲基金及一些资本雄厚的投资者的投机资金大量涌入石油市场。2.美元贬值,全球对于股票市场、养老金市场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转更为安全的产品——石油。3.油价上涨的背后必定有国际游资的投机的炒作。4.东亚包括(中、日、韩)以及印度需求增加与否,对国际能源市场也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当代能源经济的起伏波动,直接影响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
油价不断上涨,导致CPI的居高不下,影响中国GDP,的增长放缓,企业开工率不足,而失业率上升,这都给中国政府的“社会维稳”带来了一些麻烦,当然这肯定是西方乐见的1.影响我国经济。非洲和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北非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政局动荡对我国的影响
1.影响我国经济。非洲和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 1
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由于中东北非社会局势动荡对国际石油供给及运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在中长期内增加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
3、响我国能源战略
目前,中东北非和北非国家的动荡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同时,今年还是非洲一些国家的大选之年,大选可能造成的动荡,都对我国在这一地区企业的投资和经济利益造成冲击,对我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东局势的不断动荡以及全球油气供应的相对萎缩,将促使我国调整自身的能源供应结构和战略方式,这也是尝试能源多元化道路的一个契机。
4.我国在北非中东北非能源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中东北非社会动荡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中东北非局势将牵制美国战略东移,为我国赢得更长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长期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也有利于变革国家新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北非中东北非地区赢得新的、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中东目前局势下,中国应采取积极举措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国面对石油供应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措施。一是实行石油进口多样化,扩大石油进口来源,适当减少对中东北非石油的进口,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中亚国家、拉美及非洲国家的能源关系。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获取石油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实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三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四是开展能源外交。五是节能、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
5、然,我国依然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开展能源外交,从全球视野出发,着力增强能源公司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强化面向全球的供应能力建设,加强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为获取石油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中国政府面对错宗复杂的国际形式应该大胆积极主动发表自己意见,世界各国无任大小,穷富一律平等相待。国际争端,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必须通过和平方式进行解决,时代不同了,过去那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做法不符和当今世界格局,和平世界有利世界各国共同富裕进步,反之则两败俱伤直接威胁地球与人类安全。世界各国许多企业都在中国工作,生活,只有良好的世界社会氛围才能确保中国与世界各国各方利益。整个地球好比一家人,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那种单边好的做法,今后在地球上将不复存在。
反对战争、动荡,珍惜繁荣稳定的生活。大家携手一起共创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
内容摘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导致动荡迅速蔓延和局势进一步恶化。西方势力干涉的目的是为其自私的战略利益、能源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从这次动荡中,我们要认清西方势力是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明白“政局稳定是
国家发展基本前提”的道理。
关键词:西亚北非 动荡 原因 影响 启示
2010 年12 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
(一)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是实施“大中东计划”的主要载体。如标榜为非政府机构、但其资金却由国会拨款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十分活跃,蛊惑穆斯林教派内斗,培植新的替代力量,策划在北非和中东掀起一系列的政治**。[1] 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2008 年,美国军方智库兰德公司在向国防部递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帮助变革者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即提供一些措施鼓励美国公司投资这一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2]”很容易看出,美国政府以“互联网自由”为幌子,在中东地区借助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外交工具,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二)动荡的内在原因
1、金融危机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北非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北非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
2、极端僵化独裁的国内政治体制。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基本上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另外一类是君主世袭的君主制国家家族统治。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执政30年;利比亚总统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执政42年,而且政府换届问题没有制度化,处于无序状态;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台的,上台后,这些领导人奉行终身制,长期把持政权,甚至实行家庭统治。
3、社会问题严重,解决措施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一是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比如据美国媒体分析穆巴拉克及其家人的净资产至少为50亿美元。二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压制而不是疏导和解决,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利比亚2月15号出现大规模示威,卡扎菲直接派飞机去镇压,飞机在天上直接对街道上游行的人扫射,很快矛盾激化,导致国内的局势处于失控状态,突尼斯首都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本·阿里进行镇压,警民冲突造成死亡,局势最终失控。
4、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在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随着教育的加强,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高等教育的青年正在转型价值观和政治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崛起的青年一代与老一辈以及政治决策者的代沟越来越明显,这将对未来的阿拉伯世界国内政治结构和民主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北非动荡对我国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经济。
非洲和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
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二)影响我国石油安全
由于中东北非社会局势动荡对国际石油供给及运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在中长期内增加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
此次中东部分国家局势动荡加大了油价的波动。随着危机扩散到主要石油输出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而这或为全球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新的不可预知的冲击,对中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视。中东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三)影响我国能源战略
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从中东北非和非洲原油进口量占到其中81%。中东北非和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不仅引发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而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目前,中东北非和北非国家的动荡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同时,今年还是非洲一些国家的大选之年,大选可能造成的动荡,都对我国在这一地区企业的投资和经济利益造成冲击,对我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四)我国在北非中东北非能源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中东北非社会动荡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中东北非局势将牵制美国战略东移,为我国赢得更长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长期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也有利于变革国家新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北非中东北非地区赢得新的、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中东目前局势下,中国应采取积极举措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国面对石油供应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措施。一是实行石油进口多样化,扩大石油进口来源,适当减少对中东北非石油的进口,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中亚国家、拉美及非洲国家的能源关系。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获取石油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实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三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四是开展能源外交。五是节能、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
三、北非动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们至少可以从这次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中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一).要认清西方势力已经成为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
如果顺着历史往前推衍,我们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次较大规模的地区
动荡或是战争,都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直接相关。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危机、中亚颜色革命、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都是美国等西方势力挑唆、鼓动、甚至直接发动的。奉行现实主义“强者逻辑”的西方国家,不顾当事国的实际情况和民众要求,打着“人权”、“民主”、“人道主义”等幌子,动辄挥动制裁大棒乃至使用武力,以此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就只有**和贫穷了。从这次阿拉伯世界的局势来看,西方以“人道主义”名义进行的干涉,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已经成为这个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
(二)要明白政局稳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
中东北非在西方势力的鼓动下发生政治骚乱,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当事国的民众。动荡给各当事国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经济结构雪上加霜,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政局动荡还给当事国的安全带来一些威胁,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等国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抢”、“烧”、“砸”等暴力犯罪现象,社会秩序混乱,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更严重的是,内战使得利比亚有40 多万人逃离该国,沦为难民,而且难民数字还在不断上升,这导致利比亚的人道主义灾难日益严重,同时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11]政局动荡还波及世界的经济和安全。利比亚持续的动荡推高了油价,可能再次引起世界能源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甚至导致极端势力抬头,进而对整个世界构成新的威胁。中东北非发生的政局动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须以经济发展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而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首要前提就是维持政局的稳定,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顺利,才能消除动荡的根源,长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得以实现。
第五篇:北非西亚动荡对中国的影响 资料整理
阿拉伯国家市场在我们走出去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0年双边贸易额1400多亿美元,从该地区进口的原油占我国进口原油的30%。近期突尼斯、埃及巨变,引起了利比亚、巴林、叙利亚、也门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和动荡,**的长期性、不确定性、破坏性还难以估量,但影响将继续显现。西亚北非将进入30年以来最严重的动荡期,阿拉伯国家将陷入体制调整、政策改革和局势动荡相互交映的长期的震动中。一.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
1.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2.国内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百姓贫穷,失业率攀升,导致年轻人不满乃至上街示威,国内贫富悬殊、分配不公,更使百姓心存不满,这些都是国家局势**的重要原因
3.体制僵化、改革滞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独裁,官员贪污腐败,引起社会不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4.西方势力的干预。十多年来美国在该地区竭力推行的“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措施与行动,是导致部分国家局勢巨变的诱因和关键。5.互联网推波助澜。
二.启示:
1.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
2.完善经济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提高规避国际风险的能力。3.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坚决抵制外国势力对国家内政的干涉。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防止独裁,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执政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启示
2010年12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出现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决定事情发生质的改变是内因。那么,西亚北非动荡的内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原因:
西亚北非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而且,很多西亚北非国家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悬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加困难,这使得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上升。
2、政治原因。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3、文化原因
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再加上受殖民文化、落后的思想观念、现实条件的影响,西北亚国家人口出生率非常高。并且,有的国家大国心态非常浓厚,有些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主要表现在对我们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问题的影响。
1.西亚北非各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此次动荡直接导致我们国家能源供应趋紧。据权威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从西亚北非和非洲原油进口量占到其中81%。西亚北非国家政局的动荡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2、由于中东北非社会局势动荡对国际石油供给及运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在中长期内增加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此次西亚北非国家局势动荡加大了油价的波动。随着危机扩散,石油输出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
北非危机及其启示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2010年下半年以来,北非问题成为世界之焦点,社会动荡的大火由突尼斯以失业青年点燃并迅速蔓延,如多米诺骨牌扩散至埃及、利比亚,由动荡走向战争,目前,利比亚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加紧瓜分战果;美欧在利比亚战事压力减轻后,加大对“中东心脏”叙利亚施压,将其推上“风口浪尖”;危及进一步向中东蔓延。
一、自焚点燃北非大火,最后稻草压垮强权统治
北非,习惯上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 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面积8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亿,70%以上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历史上曾经是英法意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地缘文化上与西亚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10年末到2011年初,北非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动荡和“革命”,源于一个无证青年商贩的自焚事件,被媒体称为“压垮强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26岁失业大学毕业生布瓦吉吉因无照卖菜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引燃了当地群众的愤怒之火,众多处境像布瓦吉吉一样的百姓走上街头,并与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伤亡。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总统本.阿里立即下台。总统本.阿里1月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凌晨飞抵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全国进入无政府状态,全国骚乱开始。
紧接着,这股颜色革命迅速在北非蔓延。2011年1月25日起,埃及大批民众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2月14日,利比亚群众集会开始,年轻人高呼打倒腐败分子,反对总统卡扎菲。19日开始政府军武力镇压示威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英美等国家发表声明谴责利比亚。2月22日,驻外大使纷纷请辞。3月,利比亚局势从动荡走向战争。3月19日始,西方国家对利比亚政府军进行持续近7个月的空中打击,目前利比亚执政当局尽管控制了全国,但危机依然四伏。
二、内忧加剧应对乏力,外力助推北非危局
北非局势的发展及演变,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归结起来依然是内、外两大原因。
(一)经济依附型、政治强权型是北非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
首先,依附型经济削弱了北非国家自我应对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问题日益恶化。北非地区历史上曾经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殖民地,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影响深远。再加上其本身资源的相对匮乏,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形成了严重依赖外国的“依附型经济”,以突尼斯为例:在突尼斯的法国公司达到了630家,雇佣突尼斯工人4.6万名。过度的“依附型经济”,导致北非国家的本国经济经受不住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本国经济的持续下滑,继而导致两大严重的民生问题:一是失业问题严重。2010年突尼斯失业率达14%,其中有30%是年轻人,二是民生状况恶化。北非地区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据2000年联合国报告,13%的埃及人不能喝到干净的水,贫民区居住的人口有47%营养不良,有近一半人群生活大贫困线以下。
其次,强权型政治促使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不久或仅仅经历过一、二届政府即开始执政的,上台之后,颇有作为,深得人心,之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多次连任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实际上的终身总统。其中,利比亚卡扎菲今年70岁,执政已达42年;他们长期执政,改革滞后,体制僵化,裙带之风盛行,腐败现象日益蔓延。政治权力世袭和腐败问题的不断滋生蔓延,使社会不满心理日益加重,并成为反对派人士的唤醒民众推翻现行政府的有力借口。
(二)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和网络政治是北非危局的有力推手
在北非一系列的**事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西方大国的介入、干预,二是网络的推波助澜。这两个方面使北非局势进一步复杂化,成为导致北非危机的有力推手。
首先,西方大国处于地缘政治战略之需要,适时拉偏架,扶植亲美亲西方势力,助长反政府势力。在北非的一系列危机当中,他们不断地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在每一场**中都经历了从旁观者向直接参与者的转变,一旦他们的角色发生变化,危机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际上是北非危机的总导演。
从法国总统萨科齐断然拒绝突尼斯的本.阿里前往法国避难,到美英联手“安排”穆巴拉克立即离职,从他们对现任政府及领导人的苛刻要求到对反对派的频频偏袒、纵容,从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财产冻结到联合军事介入,无一不彰显他们排斥异己,吐故纳新,扶植亲己势力的地缘政治意图。
其次,网络助推北非乱局。现代社会,网络的力量日益强大,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动员令都是通过互联网和微博网站发布和传播的。据西方媒体统计,示威期间,每秒钟就有6条关于突尼斯抗议活动的“推特”信息,不断向外界传播有关示威、死伤的情况。另外,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大大突破了政府控制信息流动的能力。
三、安不忘危以镜为鉴,未雨绸缪励精图治
北非危机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对于北非危机的分析与思考,必然对我们产生积极地借鉴启迪的作用。
启示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必须一心一意加快发展。
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北非危机的根源说到底是经济发展问题,长期以来,北非国家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百姓贫穷,民众生活困苦,看不到前途,必然引发**。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这是北非危机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启示之二,稳定是硬任务,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民生问题。
关注民生,解决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是稳定的前提,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势必让绝大多数处于下层的公民不满。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贫富分化正冲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稳定和谐因素。
启示之三,党建是关键点,必须坚持立党为公,务求执政有效。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首先,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要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杜绝自身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远被人民所拥戴。其次,必须从严治党,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已经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最后,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务求执政有效。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启示之四,网络是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世界,中国网民已达4.57亿人,网站达百万之多,网络毫无疑问已经成了大众平等使用的一个公共平台,为人们进行联系、思想交流与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负面的影响也愈加凸显。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互平台,不同目的与动机的人们和集团组织都在利用网络,互联网不断成为各种力量博弈的大舞台,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增大。为规避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瑞典等国家都制订了相关法规,设立了专门机构,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监管。面对互联网裂变,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行之有效地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启示之五,青年是新未来,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开拓 青年人既是历史的继承者,又是社会发展传递者,既是当前社会的建设者,又是未来社会的者。正因为此,青年的政治取向决定国家未来走向,青年对当权者执政理念的认同度决定着国家未来走向是否会发生变化。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叛逆心理、可塑性与不确定性,给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他们凭借文化传播上的强势地位,充分发挥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的吸引力,麻痹,利用青年;利用青年较强的责任感,经济、社会上的弱势地位,而又容易冲动的特点,攻击、炒作国内突出的问题,煽动青年的反动情绪。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不断强调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