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诸医论》读后感(本站推荐)
《诸医论》——讲了几位古代著名医家治病的高超技术。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零二。《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是一部大型类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雍正时蒋廷锡等重辑,其中《医部全录》凡五二零卷,约九百五十万言,为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诸医论》运用比喻手法和众多的成语典故,对扁鹊、仓公等十六位医家的学术造诣、诊疗特点,予以简要的评议,既形象生动,又委婉含蓄。第一段颂扬了先秦两汉时期的四位名医,扁鹊的诊断,仓公的巧思,张机的辨证,华佗的手术,各具特色;第二段赞美了唐宋时期的五位医家,孙思邈的自得之妙,庞安时的启秘发微,钱仲阳的因时为变,陈无择的深于鞫谳,许叔微的灵活运用,各有所长;第三段称誉了金元时期的四位大家,张元素的家法,刘完素的寒凉,张从正的三法,李东垣的希声,各得其妙;第四段对南宋三位医生的评论却一反前例,而各具褒贬。
通过阅读《诸医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归纳总结著名医家的治病思路,了解其用药特点,深化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
第二篇:《诸医论》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诸医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诸医论》--讲了几位古代著名医家治病的高超技术。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零二。《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是一部大型类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雍正时蒋廷锡等重辑,其中《医部全录》凡五二零卷,约九百五十万言,为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诸医论》运用比喻手法和众多的成语典故,对扁鹊、仓公等十六位医家的学术造诣、诊疗特点,予以简要的评议,既形象生动,又委婉含蓄。第一段颂扬了先秦两汉时期的四位名医,扁鹊的诊断,仓公的巧思,张机的辨证,华佗的手术,各具特色;第二段赞美了唐宋时期的五位医家,孙思邈的自得之妙,庞安时的启秘发微,钱仲阳的因时为变,陈无择的.深于鞫谳,许叔微的灵活运用,各有所长;第三段称誉了金元时期的四位大家,张元素的家法,刘完素的寒凉,张从正的三法,李东垣的希声,各得其妙;第四段对南宋三位医生的评论却一反前例,而各具褒贬。
通过阅读《诸医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归纳总结著名医家的治病思路,了解其用药特点,深化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
【《诸医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1.论诸君梦高中论文
2.散文:论诸葛亮
3.《暖医》读后感
4.《不顾诸神》读后感
5.苏轼《诸葛亮论》原文及翻译
6.《论快乐》读后感
7.关于杀医声明
8.内经与医心病
9.我的牧医作文
第三篇:大医精诚论读后感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大医精诚论读后感。各行各业都遵循着职业道德。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意思是说“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众生的痛苦”。医生在面对病人的时候要集中精神,不要让病人觉得医生不重视他,要怀有菩萨心肠和端正的态度,给予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的意思是说“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跟别人开玩笑,不大声喧哗,谈说别人的短处,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为人处世,重在坚持自己的原则,行医则更为重要。现在的医疗行业比较敏感,甚于言辞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人谦恭,也是一个医生必备的品德。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其实大医精诚轮则是孙思邈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世间医者的鞭策。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上空的一朵奇葩,那么,孙思邈则是生长在隋唐土壤中的一株树苗,他以宁静如水的姿态诠释了“大医”二字。而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代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医疗纠纷层出不穷,读后感《大医精诚论读后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明哲保身呢?在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
对我而言,刚从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的锻炼,才可以成为医学的栋梁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医德,学习如何才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而这亦是读完本书后得出的领悟。医海博大精深亦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而我要做的是,力争做到“精诚”二字,尽毕生之力来做到“大医精诚”四个字!医生是份无比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耐心、仁慈、诚实、审慎、公正、廉洁和敬业。我国的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大医的出现。人类医学的进步也需要众多“大医”的出现。同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也需要有一个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体制作保障,需要所有的医生在拥有精湛的医技、至诚至信的医德之外,还要拥有一颗慈仁之心、无私之心。
第四篇:诸世纪读后感
《诸世纪》读后感
放寒假前因为老师强烈推荐畅销400多年的《诸世纪》,所以在寒假里我便买了一本诸世纪解读的书粗略地读了读。读后我才觉得那叫震撼啊。
《诸世纪》的作者也是预言师诺查丹玛斯在400多年前的时候连电视的概念都没有,却能预言到未来世界的冲突,大大小小的战争,从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文明进程,科技发展乃至信仰的式徽……不知诺查丹玛斯何以穿透时光的帷幕的阻隔,竟然能偷看到现代社会。诺查丹玛斯大预言能够成为世界上发行册数与加印仅次于《圣经》的著作,并非是因为这本预言的准,而是因为它以一种全新的朴素的观念,解构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大消费时代”,预言中的种种印证告诉我们太多太多东西,引发我们的思考并呼唤着我们内心的警醒。
诺查丹玛斯曾经预言某年5月12日亚洲区域将发生一起特大地震:
太阳来到托马斯,此后再过二十天。
大地将剧烈震动,建筑将化为废墟。
天色昏暝尽污浊,地面上一片狼藉。
不信神的那些人,也在悲伤而哭泣。
400年来,这首预言诗始终是欧洲预言学界的解析中心,在这里,“托马斯”指的是牡牛星座。从占星术上来看,太阳到达牡牛星再过20天,恰恰是5月12日,地理位置正处于东方,所以这首诗所预言,是某年5月12日亚洲某一个国家将会发生特大地震,事实上,这便
是2008年的中国汶川大地震。
其实在我看来观点意味着责任,轻率地散布恐慌传闻,是一种不
负责人的行为,我们所关注的苍生面临自然界残酷报复之时的醒悟与
救援行动,预言家诺玛丹玛斯显然比后世的研究者更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有关劫难之后的人道主义援助,在他的预言中占据醒目的位置:
寻找神灵的慰藉,穿透厚重的大地。
女人的痛苦呻吟,焰火周天而不熄。
独身者寂寞死去,信仰又遭到毁弃。
研究者指出,这首预言诗说的是人类救援组织对亚洲一次大地震的空前行动。我认为正是这一行动唤醒了人类心中的爱,慈悲与善
念,昭示着人类在重重灾难面前那从不放弃的勇气与信心。这正如
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预言家本人的目光远比我们所知道的更深邃,更
宏大。
当中让我感到有趣的是诺查丹玛斯也预言到网络所带来的影响:
为网络游戏沉迷的少年,终究是一场游戏的网恋……最后诺查丹玛斯
透过400年的时光,中世纪末的大预言家谆谆教诲我们说:网络需要
引导。这无疑让在市场经济与商业传媒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的现网络
全社会引起深思。
其实我在读诸世纪的解读中,受益匪浅,收获不少。其实在关
注诺玛丹玛斯的预言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当中的一种淹没于岁月长河
已达400年之久的人文观念与思想,走出内心中欲望与愚钝。我认
为这也是研究预言的意义,那便是从中我们力求避免未来的宿命。
第五篇:《暖医》读后感
尊重和信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重建医患信任,医生是主导因素。本书以第三者的视角,冷静客观、有理有据地论述了,医学要有人的温度,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暖医》一书,共分医心、医道、医霾、医改、医国、医者六章,以罕有的深度和广度为我们呈现中国当前医患纠结的出路,对每一个有感于医患问题的普通人和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力作。小编收集整理了《暖医》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暖医》读后感一
“只要生命还可贵,医生就永远受崇拜”。近日,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的新书《暖医》由红旗出版社出版,钟南山、黄洁夫、马晓伟、王陇德、张雁灵、赵玉沛6位医学界大咖联袂推荐。本书分为医心、医道、医霾、医改、医国、医者六章。作者提出的“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等观点,曾在医生微信圈广为流传。本书全彩印刷,装帧精美,著名漫画家徐鹏飞专门为本书创作了20余幅漫画插图。近十年,白剑峰曾先后出版《谁在妖魔化医生》《中国式医患关系》,韩启德、高强、陈竺分别作序。这三本书被誉为“医学人文三部曲”。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新年伊始,我一口气读完白剑峰的作品《暖医》,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每篇文章都很短,却深刻道出了医学哲学及医学人文的真谛,切中了医患关系和医改的时弊。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每一位医生都要牢记并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每一位患者也应成为尊重科学、有理智的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会有一天成为患者。医暖加患暖,就是暖医。中国医院协会会长黄洁夫:《暖医》是一本医学人文佳作,充满了生命的哲理与人生的智慧,呼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生命的尊严。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而医务人员的高尚职业情操是确保医改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希望每一位医者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读此书,让医疗服务的技术手段插上人文的羽翼,增添人性的温暖,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医学殿堂的圣洁。
中华医学会会长马晓伟:《暖医》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温情的医患故事,揭示了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医患矛盾,以小见大,解剖深刻,理性而不失情感,冷静而不失热情。作者秉持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立场,既能让医生更好地体恤患者,也能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生,从而促进医患和谐,推动医学进步。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拿到《暖医》,我一口气读完,真的非常感动,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温暖”。我当过医生,有辛酸感受;我做过病人,有痛苦体会。作为医生,我常用法国医生雷涅克的话告诫自己:当我决心成为医生那一刻,我的身上就已经挂上了一条看不见的锁链,让我背负一生。美国作家爱默生的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只要生命还可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受到崇拜。《暖医》让医生和患者都感觉到了温度。《暖医》中的医心、医道、医霾、医改、医国,如同把我带进了深深的隧道,直到看完第六章“医者”后,豁然开朗。他用“非典”的故事结束了写作,而我作为“非典”时期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的院长,深悟其道理:医学是人学,医生和患者需要相互支撑,彼此温暖。《暖医》暖的不只有医生,还有患者。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一本有品质的书,一本有思想的书。作者如同一位暗夜中的提灯人,用敬畏与悲悯的人性光芒,照亮了医者的路,也温暖了患者的心。他的笔就是一把手术刀,既犀利,又温情,捍卫着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暖医》是一本充满辩证思维的好书,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医生是冷静的,但并非没有热烈的情感;医生是理性的,但并非没有人性的温度。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也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这正如一句名言:“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
窗外,春暖花开。泡杯新茶,读本《暖医》,不亦乐乎?春风十里不如你——《暖医》也。
《暖医》读后感二在我儿时的记忆或是想象中医生瞧病应该是这样的:一间干净简单的房间里亮着白灯,病人指着不舒服的地方断断续续地说着病情,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生时而看看患者,时而在病历簿子上写写画画。结束的画面也应该是医生语重心长叮嘱,病人颔首忍着病痛强笑称谢。而这样的画面,似乎是在我从业之后极少看到的,倒是四五分钟一个的快餐式看病渐成了主流。好坏不去评说,求其因果,个人揣测大概也就这么几个,或是病人太多追求效率,或是医生对工作环境渐失热情等等。如今的画面让我觉得医患之间渐渐冷漠,就像进入了严冬。
已是悬崖百丈冰
辱医伤医甚至是杀医事件已不再鲜闻。在网络上,我看到过拿着录像机像审问犯人一样来质问医生的看病过程,我读到过记者拿茶水当尿液来检验借以诘难医院的新闻,我也听到过病人私底下谈及医生时所用的那些不堪的措辞。我想这可以归结于时代。这个时代的好是自动化信息化多了,医疗更加精准了;这个时代的坏么,就是缺了点人文气息。医患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鼓舞,这本就是医疗文化内涵的体现,更是对生命个体的深层次尊重。而如今两者间的关系已临近悬崖,两者间的温度恰如玄冰。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警醒。
病人猜忌医生,已经变成“常识”。医生堤防患者,慢已练成“技能”。这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然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对此表示安然理解。以至于发展到,病人宁可信任百度也不肯全信医生,医生更多的选择自保而不选择全力救治。当然这或许只是一极小部分想象,我相信医患和谐仍是主流。但冰冻三尺非寒一日,长堤千里非溃一穴。既然已经知冷,那么是时候要去破冰了。
只有香如故
我从来不喜欢以极端个例来抨击一类人。正如,新闻上曝出某患者戕害医务人员子女,事情再恶劣,我心再沉痛,也不会说如今的患者都丧心病狂,国人需要医心而非医病云云。亦如,听闻某科室主任贪污受贿被查,我也不会说现在医生唯利是图,医德败坏等等。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医生和患者都被放大很多,时而誉满天下,时而谤满天下。医患自分善恶,有着手成春之圣手,有黑心没钱之恶医,也有庸医、懒医等,病人就更加形形色色,不胜枚举了。
之前杭州有位学姐不知何故猝死,我写过几句小诗悼念也全当自怜:芳隐杭城三月寒,烟雨逐客意阑珊。残夜不知身何在,大梦未觉泪已干。我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知做一名医生是不容易的,特别是要纠缠于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日常工作。我也生过大病,也能感受病人在病痛折磨下表现出的无望与抱怨。我奶奶病重时我也是家属,更能理解亲人累病时无助与疯狂。然而不论医患,在如今的大环境,就更需要恪守本心以正风清,毕竟我们自己做好了,医患关系才会慢慢好转。引想到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世事纷扰,本色不变,医生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病人信任医生,家属理解医生。医乃仁术更是人术,让生命尊重生命。
待到山花烂漫时
如今的时代,《暖医》是值得一读的。《暖医》一书上的文章,读来让身顿生暖意,因为作者懂医生苦乐,知患者冷暖,娓娓叙来,能有一种知己般共鸣。的确,医疗是需要温度的,尤其是在技术与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
虽然有暖就有冷,有阳光就有阴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行业多些阳光。正如作者所言:惟有努力做善良的人,尽力做利他的事,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才能达到人生的自在与圆满。而此时此刻,我想有很多同行也正在生死一线上陪着病人和病魔做着生死决斗。已经有很多人在为这个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在努力了,你我又怎能旁观。破冰化霜,温暖人心,我们一起静待山花烂漫。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代诗人王冕咏梅之句,今借以此句比医,与各位同道共勉。
《暖医》读后感三医学要有人的温度,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暖”是个极温柔的字,她每天都环绕在你的身边,暖是无形的,可她却又有形的存在着,让我们对生活中偶遇的艰难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寒冷的冬季,你来到单位,却有一群春暖花开般的同事伙伴与你共事,那是暖,悲伤失意时,领导的关怀,家人的怀抱,随时为你敞开,那更是暖。因为这一个个的“暖”让每一位医护有能力增添对患者的爱。
通读“暖医”一书,感慨很多,书中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让我伤心落泪的案例,百感交集,我想说,我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语用来抒发我的感想,我能做的仅仅是用最最平凡的文字来传达一些我接收到的讯息和一些真诚的感受。
“暖医”让我看到:当中国人热衷于“滴滴打车”的时候,美国人却玩起了“滴滴医生”。由此感慨,未来我们中国医生也能自由执业的那天,是不是也有这番景象?让看病难成为一个历史?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一定会主动站在“风口”为创业者“起飞”助一臂之力。
“暖医”让我看到:20xx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率先“吃螃蟹”医生们尝试撰写两份病历,一份是冰冷的科研病历,一份是温暖的叙事医学病历。叙事医学病历,记叙着的是每位病人背后那个触动心灵的故事,医者把从医过程中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的感受都记录下来,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满温情,弥合技术与人性的鸿沟,丰富人类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识,也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令医学人文精神回归。
很多人去看医生,都有倾诉的愿望和沟通的渴求,从叙事医学的观点来看疾病是一个故事,病人有眼泪要流,有故事要讲,有情绪有发泄,有心理负担要解脱,这个过程就是治疗。
时空转化,让我想到起我们外二科的马海青医师。有一位年轻的肿瘤患者,经历了3、4次疾病复发再手术,再复发又手术,以及多次放化疗,内心有多苦,肉身有多伤,谁能知?向谁诉?作为她的责任护士,我却常常看到她的主治医师马海青在碎片时间里守在她的病床旁边,听她的倾诉,允许她流泪,珍惜她的笑颜。她的坚强,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更离不开一位医者用暖用心的去陪伴。温暖患者的心灵,给她心灵的支撑,不然,还会有什么力量去让一位足以绝望的人依然乐观的面对着灰色的有限时光?
医者的暖举,不仅带给患者了温暖,也让我这名普通的临床护士拥有了一颗“暖护”之心。感动、感谢、感恩陪伴。
“暖医”让我看到:在我国,医患之间鲜有“道德信任”只有“技术信任”,而失去了“道德信任”的基础,“技术信任”往往脆弱不堪,一旦发生不良医疗后果,这种“信任”就会立即出现戏剧性转折,而且变成彻底的不信任,治好,医生是天使,治不好,医生就是魔鬼。
一个人的名字在我读完这段话的那一刻,跳入我的脑海,他虽然是为大男士,可笑容甚是甜美。他就是外二科的陈岗医师,我深有感触的想说两个小例子。
镜头一:有天晚上,我返单位拿我留在单位的物件,在等电梯的时候,眼角余光有位白大褂在病房,转头一看,是我们的陈岗医师,夜班的他应该很辛苦,有空闲也是应该要多休息,可他却正耐心的为一位患者开电视机、调台。还耐心的说着什么,病房里和谐、温暖。被这一幕感动到的我,立马拿出手机拍了下来,因为我总是学不会调病房电视的电视台。
镜头二:一天,早晨床边交接班时,医生护士巧遇到了同一个病房,一位家属正在诉说夜班医生不是她们的主治医师,也就没有及时给她们换药,言语中有些许的不满意。可是,陈岗作为她们的主治医师及时的用非常中肯的话语安慰了患者家属,家属转抱怨为理解,也让作为同事的我觉得他的魅力真的不是一点点,我想,“暖医”不仅仅是会暖患者,也是能暖同事的吧。
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暖医,未必能让每一位病人活得更久,但一定会让每一位病人活得更好。在德清人民医院外二科,时时刻刻有暖人画面。
“一个医生,只有从内心尊重病人,才能对病人有耐心。”“做一台手术,留一个精品,治一名患者,交一个朋友。”“暖医”作者白剑峰的一段话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热血在全身涌动,“有时,我常常感恩命运的安排,让我意外地闯进了医学圈,在这里,我更深刻地领悟了医学与生命,有限与无限,生与死,灵与肉,更加懂得慈悲、谦卑和敬畏,更加豁达与坦然。人生知暂,恰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再伟大的人,也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因此,惟有努力做善良的人,尽力做利他的事,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才能达到人生的自在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