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23:4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江鱼类资源调查组暑期三下乡服务队

蓝昭军2007年8月

引言

北江是珠江水系中第二大水系,鱼类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在广东省的内河渔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酷渔滥捕,拦河水利工程没有配套过鱼设施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北江鱼类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北江捕捞产量一直持续下降,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如唇鱼等已由盛而衰,由衰而竭,面临灭绝的危险;中华鲟、鲥鱼等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北江已经绝迹;昔日重要的经济鱼类如桂华鲮、倒刺鲃等自九十年代以来在北江也面临濒危的处境。八十年代初期,北江渔业捕捞产量只有五十年代中期的约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对北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但这些都必须以北江鱼类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为前提。

一、调查目的了解如今北江鱼类资源具体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造成鱼类资源锐减的原因,为科学地恢复北江鱼类资源提供基础材料。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1)、北江流域韶关与清远段渔民。大部分在40岁—70岁之间,文化水平较低,靠打鱼为生。

(2)、韶关市区及清远市区市民。选择买河鱼的市民进行调查,一般对河鱼有相对较多的了解。

三、调查方法

1、对渔民和普通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以由我们向对方提问并作记录的方式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

2、跟渔民出河捕鱼,或者到河里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直观了解北江鱼类资源的现状。

四、调查时间:2007年7月11日―2007年7月18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对渔民主要的捕鱼方法、捕获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造成鱼类资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调查。针对渔民和市民的问卷各一份,分别向渔民和市民提出了二十七个及十七个问题(见附录1、2)。

六、调查结果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结合我们跟渔民出去捕鱼的亲身感受,发现北江的渔业资源现状令人堪忧。

(一)鱼类资源现状

1、鱼类资源急剧下降

调查发现,37.93%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少于2.5kg,37.93%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在2.5kg—5kg之间,只有6.89%的渔民平时每天经常捕到10kg的鱼,而这少数渔民用的是较大的渔船。另外,93.10%的受访渔民及53.57%的受访市民表示由于北江鱼类资源的剧减,北江上渔船和渔民的数量减少了很多。

在我们跟随清远市渔政支队清城大队的飞艇出河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的时候,发现大多数渔民捕到的是一些个体很小的鲮鱼和赤眼鳟等,而且总量均不多。

渔民告诉我们,80年代的时候,一天一般都可以捕到25kg以上的鱼,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0kg,而且以大鱼为多。

由上可知,北江鱼类资源已经急剧下降,鱼类的种群数量大不如前。

2、名贵、特色鱼类越来越少

对渔民的调查发现,71.43%的渔民表示现在最常捕到的鱼是、鲮、银鮈、宽鳍鱲、马口鱼等小杂鱼,大眼鳜、斑鳜、石鳜、斑鳠、鳗鲡、桂华鲮、光倒刺鲃、倒刺鲃等名贵、特色鱼类已经难得一见,更加不可能捕到个体大的鱼了。通过与渔民的访谈,我们发现与过去的几十年相比,北江鱼类资源中资源量下降得最厉害的鱼类有大眼鳜、斑鳜、石鳜、斑鳠、鳗鲡、桂华鲮、光倒刺鲃、倒刺鲃、海南鲌、小口白甲鱼、南方白甲鱼、鳡鱼、鯮等,而以上这些都是北江的名贵、特色鱼类。渔民告诉我们,就在八十年代以前,以上这些鱼类在北江还有比较大的种群,经常可以捕到比较大的个体。一个仁化县大桥镇的渔民回忆说,以前曾经捕到200多斤重的中华鲟和50多斤的鳡鱼,而现在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了。

3、鱼类小型化现象出现

本次调查中发现,渔民在平时最常捕到而且数量较多的是、鲮、银鮈、宽鳍鱲、马口鱼等小杂鱼,其他重要的、大型的经济鱼类难得一见。这表明北江出现了经济鱼类小型化的生态现象。所谓鱼类小型化指的是某些大型水体中天然鱼类区系成分组成的改变,少数性成熟早、个体小、经济效益低的小型鱼类大量繁衍,而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在群落中所占有的比重都明显下降。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一旦生物群体结构低龄化、小型化现象严重后,将给生物资源再生和恢复带来困难,鱼类种群同样如此。北江鱼类资源的小型化,给北江鱼类资源的再生和恢复以及鱼类物种的多样性敲响了警钟。

4、外来物种入侵令人担忧

本次调查发现,由于引种的不合理以及引种后的措施不当,导致许多外来物种在北江形成了一定的种群,给北江土著鱼类带来较大的危害。

调查中,67.79%的渔民表示在北江曾经捕到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鱼类如下口鲇(俗称清道夫)、太阳鱼等,89.65%的渔民表示曾经捕到露斯塔野鲮(泰鲮)、尼罗非鲫等引进养殖的品种。

下口鲇(清道夫)是于1990年被作为热带观赏鱼引进我国,然后又被弃入湖中繁殖形成种群的。原产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生存能力特别强,以水中死尸、藻类、落叶、青苔等为食物。最初是人们引进的热带观赏鱼,它能吸食鱼缸内的残留垃圾,保持水质清洁,因而十分畅销。据资料显示,清道夫下口鲇繁殖

力极强,每次产卵300—500颗,孵化率几乎达100%。一旦逃逸,由于缺乏天敌制约,将会发展为种群而严重危及本地鱼类。目前,下口鲇在我国台湾、广西江河湖泊中已经泛滥成灾,专吃其它鱼卵,致使当地不少“土著”鱼类断子绝孙,与食人鱼一样危害极大。该本次调查中,我们在跟随渔民出去捕鱼的时候就捕到一条下口鲇,而渔民表示平时也经常捕到此种鱼,这表明下口鲇已经在北江某些江段形成了一定的种群。

另外,韶关水产研究所的钟良明所长告诉我们,如果尼罗非鲫等在北江形成种群,同样会对北江土著鱼类造成很大的威胁。而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尼罗非鲫已经在北江随处可见。

(二)造成北江鱼类资源现状的原因

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当地渔民和市民,我们认为北江鱼类资源严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对水电、控制水、旱、潮、咸、渍等自然灾害起到了肯定的作用,但水利工程对鱼类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严重的。水利工程对江河的水文环境等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水文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部分鱼类正常的生活活动受到影响。比如干流上的水利枢纽切断了洄游鱼类的通道,直接影响生殖和生长,使洄游鱼类濒临灭绝。根据目前调查,在武江中的倒刺鲃、光倒刺鲃等经济鱼类,都因孟州坝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致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在武江流域已极为少见。

第二,人类的破坏性捕捞。因为流域人口与需求的不断增长,加上人们可持续发展观的淡薄,不考虑长远利益,只考虑眼前利益,从而出现了对鱼类的滥捕,出现了一些灭绝性的渔法,如炸鱼、电鱼、毒鱼等。滥捕除了直接使鱼类资源遭受到破坏外,对亲鱼和幼鱼的滥捕会对鱼类资源起到非常严重的且不可挽回的破坏作用。如桂华鲮在繁殖季节,常在武江的上游的激流滩上产卵,当地人在其时大量捕捉,加上电站的建设,桂华鲮种群数量在北江已急剧下降。

第三,水体污染。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北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部分江段水体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第四,不合理的采砂。采砂对水生态的破坏不可忽视,其直接影响了贝类生长,致使河蚬产量将下降,使依赖小贝为食物来源的鱼类减产。其它生态影响是砂床消失、贝类失去生长场所,江河生物净化链断裂,加剧河水污染,造成水生态系统改变,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多重胁迫。在去仁化县大桥镇的途中,我们见到浈江(北江的一级支流)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河边便是堆积如山的河沙。

第五,引种不合理以及引种后所采取的措施不到位,导致在当地没有天敌的外来鱼类物种大量繁衍,对土著鱼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致使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七、调查体会

面对北江鱼类资源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北江的鱼类资源的保护,通过本次调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大力宣传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人民群众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意识。鱼类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北江的鱼类资源现在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进行保护,使其得到恢复,维持北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

第二,减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经过充分的论证,论证其对流域内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流域内的鱼类的影响降到最小。

第三,严禁利用破坏性渔法进行捕捞。为更好的保护鱼类资源,保证鱼类资源增值,我们应该科学制定捕捞强度,严禁电、毒、炸等绝灭性的渔法,应严禁小口径渔网的使用,使许多未成熟的幼鱼免遭捕杀。严格禁捕繁殖群体和集群仔幼鱼,对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均能起到良好作用。如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形成较大规模的中华鲟产卵场,在繁殖期实行禁捕,中华鲟受到有效保护;云南的滇池、洱海均划定了常年禁渔区,并在鱼类繁殖季节坚持 4—5个月封湖禁渔,取得较好效果。

第四,保护流域环境,严格污水排放。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体系,严格控制工厂和居民区污水的排放质量,加大对乱排乱放的惩罚力度,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管理体系等。综合治理北江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因素对北江流域水体的污染,使水体质量得到恢复,恢复适合鱼类的生存的生态环境。

第五,严禁滥采河沙。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有关商业活动的审批力度,规范开采河沙活动,严禁对河沙的不合理开采,还鱼类一个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

第六,开展人工繁殖和放流。人工增值和放流是保护濒危鱼类的有效措施。对已经消失或者现在种群数量稀少的重要经济鱼类,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人工增值和放流使其种群数量得到恢复。

第七,谨慎引种,合理治理外来入侵鱼类。在引进外来入侵鱼类的时候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及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防止其对北江土著鱼类造成灾难性后果。对已经在北江形成一定种群的外来入侵物种一定要大力治理,将对土著鱼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二篇:资源调查报告

附件2:

资源调查报告

为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防止森林资源受到破坏,并为评估林地开发利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提供依据,根据有关林业法律、法规规定和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信阳市平桥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会同浉河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对信阳市浉河区联合职业培训学校建设项目拟占用的五星办事处马鞍村的林地及其周边林地上的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如下:

林地资源:五星办事处马鞍村林地资源相对丰富,林业用地在该村总土地面积中占的比例高于本区平均数。该村及其周边没有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区及重点防护林,不属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项目区拟占用林地属商品林,林种分属用材林与经济林,用材树种主要为阔杂,经济林树种为板栗。项目拟占用林地在该乡的林地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对林地资源影响轻微,且可通过异地造林来保持林地资源总量稳定。

古树名木资源:项目拟占用林地及其周围没有符合保护标准的古树名木。

野生动植物资源:项目区野生动物极少,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有黄荆条、悬钩子等几种一般野生植物,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植物。

第三篇:中国传媒新闻资源开发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中国传媒新闻资源开发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深度开发”课题组,于2003年7月至2004年3间对北京市、广东省、湖南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共6个省区的41家主要新闻媒介进行了实地调查,由此考察和分析我国媒介现阶段的新闻资源开发能力和运作水平。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介对新闻资源的开发能力作为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多的重视。这种开发能力一方面决定了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媒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无论从新闻学角度还是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新闻资源开发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在主持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深度开发”的研究时,设计并组织了对我国部分新闻媒介的调查,以期对我国媒介现阶段的新闻资源开发能力进行考察和分析。

调查设计主旨:新闻资源与新闻资源开发,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笔者在进行课题的理论建构时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概括而言,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

1、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

2、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具体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等;

3、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媒介自身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具体包括资金、人才、设备、技术、载体、品牌、社会关系等;

4、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的受众对象,包括显在与潜在的媒介消费者,但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有价值的主要是事实上已经作为读者、听众、观众存在的社会公众,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广告吸引力依此存在。所有这些资源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且它们具有变动的特点、相互联系的特点,有些资源还有相互转化的特点。

新闻资源开发是新闻传播活动以及新闻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由新闻媒介主体如媒介管理者、新闻传播者、媒介经营者等自主设计和运行的一项系统工程。显然,对新闻资源开发的全方位的研究难度很大,因此,笔者选择从应用新闻学的角度研究这个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新闻资源的发现,这是资源开发的前提与起点;

2、新闻资源的鉴别,这是资源开发的战略决策基础;

3、新闻资源的转换,也是资源开发的必要中转环节;

4、新闻资源的整合,即如何对新闻资源进行统筹开发与优化组合;

5、新闻成果的展示,即研究资源开发的成果表现方式;

6、新闻资源的增值,即如何使新闻资源价值获得提升,包括以“产品链”模式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和以“共享”模式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

本次调查研究的设计,进一步缩小范围,以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织为切入点,考察我国主要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层面上对新闻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而分析影响新闻资源开发的主客观因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什么要选择新闻报道策划这样的切入点?因为对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是媒介传播活动中的一种中观层面的运作,介于新闻媒介产品定位设计这一宏观层面和单篇新闻稿件采编这一微观层面之间,包括对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以及在报道运行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调整报道方案,直至实现报道者所期望的最佳传播效果。可以说,新闻报道策划是在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一种持续进行的工作,包含了上述新闻资源发现、鉴别、转换、整合等诸多环节,最能表现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资源的认识水平以及对资源的开发能力。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课题组将调查范围选择为北京市、广东省、湖南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这6个省区中既有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又有中部地区的省份,还有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基本可以反映我国目前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媒介的整体情况。对6个省区的媒介选择采用了统一标准,主要分以下几类:

1、省(区)级机关报如北京日报、南方日报等共6家,2、省(区)级人民广播电台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等共6家;

3、省(区)级电视台如湖南电视台、内蒙电视台等共6家;

4、省(区)级网站(主要由省级新闻媒介合办或省级报社主办)如千龙新闻网、南方网等5家(内蒙古日报网站在调查时尚未建成);

5、省(区)级机关报主办的都市类报纸如大河报、北京晚报等共6家,外加省级晚报羊城晚报;

6、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机关报或晚报如广州日报、拉萨日报等共6家。

7、中央主要新闻媒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共计41家新闻媒介。这些媒介是我国各地的主流新闻媒介,它们包括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四种不同类型,涵盖了中央、省(区)、省会城市三个不同级别,报纸中既有机关报,又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类报纸,因而能反映我国媒介现阶段的全面情况。

具体调查对象是上述41家新闻媒介的总编室主任或主要新闻采编部门的主任、主编、制片人,他们作为媒介的中层业务领导具体负责新闻报道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并对采编流程进行管理和监控。我们认为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提供所在媒介在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方面的情况,他们的新闻理念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会对所在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调查在2002年7月至2003年3间进行,同时采用当面交谈与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课题组成员分赴6省区与各调查对象面谈,帮助完成问卷填写,同时搜集第一手资料,如报道策划文案、相关采编管理制度、媒介内部的工作总结等。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所在媒介新闻报道与新闻资源的认识、新闻报道运行现状与采编流程管理现状。问卷形式为半开放式,即提供多项可选答案的同时允许被调查者自由回答,但要求对每一问题的答案选择一般不超过4项。

调查结果分析(一):

接受调查41家媒介新闻从业人员,男性35人,女性6人;年龄分布:30岁以下3人,30-39岁24人,40-49岁13人,50岁以上1人。他们当中大专学历4人,本科学历33人,硕生研究生学历3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的16人,非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的25人。新闻从业经历在5年以下的5人,6-10年10人,11-15年9人,16-20年11人,20年以上6人。我们发现,接受调查的40岁以下的部门主任、制片人一半以上在都市类报纸、电视台和网络媒介工作,这与这类媒介新闻从业人员普遍相对年轻是相吻合的。

本次调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报道与新闻资源的认识。提问与回答的情况如下:

1、应该根据新闻报道的哪些因素来评价报道水平的高低?

认为应该以“新闻的时效性”、“报道内容的新闻价值”、“报道的信息含量”、“报道的深度”这几项标准评价新闻报道水平的人分别为33人、27人、24人和22人,在被调查者中占到半数以上,说明绝大多数媒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是迅速报道新闻、重视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注重报道的信息含量、追求报道的深度。相对选择人数略少一些的评价因素是:“表现方式(如报纸的图文并茂、广播电视节目的节奏把握等)”、“报道角度的选择”、“言论或报道中的观点”、“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报道取材”、“新闻标题(新闻提要)的制作”等。在调查中选择上述标准的有约四分之一的媒介人员。这些选择说明,对报道方式方法的运用受到不少媒介的重视,这与我国传媒的新闻改革是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率先展开的发展现实相吻合。此外,“报道的易读性”、“新闻的编排制作水平”、“报道的趣味性”、“报道选题”、“报道的连续性”、“报道的背景资料”这些评价标准也均有3-6人提到。

2、新闻报道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记者与编辑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报道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到被调查者的80%以上,居主导地位。有16家媒介的中层采编人员认为,新闻单位领导的业务水平对报道水平提高起到关键作用。还各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分别提到了“上级领导理解支持”、“新闻单位的用人机制”、“有效的奖惩措施”、“新闻采编管理水平”这些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介的内部机制与管理、媒介内部领导者与媒介的上级领导者的素质,正在受到媒介从业者深切的关注,北京一家报社的编辑在问卷上特别写到,“新闻单位领导的业务水平和新闻媒介上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很重要,有时记者、编辑有很好的想法,但上级领导不支持。领导对员工没有有意识的、有组织的培训,也不鼓励,报道水平很难提高。”

在上述因素之外,还有10位被调查者提出,“新闻采编人员敬业爱岗”对提高报道水平至关重要,有7位被调查对象认为,“新闻来源(如通讯员、作者队伍等)”对报道水平提高有决定性影响,有6位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工作的被调查者提出,“新闻单位的技术设备更新”对新闻报道水平提高起决定性作用。此外,“新闻媒介所在地区的新闻资源”、“新闻媒介本身的社会影响力”、“新闻单位内部的人事关系”也各有三、四家媒介的新闻人员列为决定性因素之一。

3、谁最具备评价新闻报道水平高低的发言权?

在我们调查的41家新闻媒介中,有38家的媒介中层人员认为读者、观众、听众、网民最具备评价报道水平的发言权,新闻工作者对受众意见的重视在这次调查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与此相反,本单位领导的评价、新闻评奖对新闻报道水平的评判在新闻从业者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要低得多。另外,有18位被调查者认为,新闻报道“对实际工作的推动效果”对报道水平最有发言权,15位被调查者提出“新闻界专家”对报道水平最有发言权,“被转载(播)率”、“媒介同行”的评价资格也分别得到了十多位被调查者的认可。有意思的是,“本单位的同事”、“报道者自己”、“报道对象”被所有调查对象排斥在“最有发言权者”之外,而“媒介的上级领导”也只有一位被调查者认为最具备发言权。

4、目前自己所在的媒介新闻报道水平如何?

被调查的41家新闻媒介中,有超过半数的媒介采编人员认为,所在媒介的新闻报道水平“一般”,认为水平“比较高”的有12家媒介的被调查者,还有3家认为“不太高”,3家认为“比较差”。这一调查结果显示,新闻报道水平的自我评价目前普遍不太高。

5、根据目前所在单位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如何评价新闻报道的质量?

与上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是,37家新闻媒介的采编人员认为,根据自己所在媒介的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目前的新闻报道只发挥了一部分水平,还可以做得更好。只有3家媒介的人员认为已经发挥了最好水平,还有1家认为基本没能发挥水平。

6、进行新闻报道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为什么新闻报道的水平对于大多数媒介来说不如人意?被调查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主要问题是“上级领导不支持或不尊重新闻规律,行政干预太多”,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媒介体制改革不到位,部门之间关系没有理顺”、“采编人员缺乏新知识、新技能的补充学习”、“采访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被提到的妨碍新闻报道的因素还有“奖惩不明,不能调动积极性”、“技术设备落后”、“缺乏采编管理知识和经验”、“被采访对象不配合”、“媒介竞争太激烈,相互干扰大,工作受影响”、“单位同事间合作困难”等。北京一家报社的编辑写到:“奖罚不明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本报的效益在全国是最好的,但职工的工资水平并不高;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领导的干预太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还发现,提出“经费”、“技术设备”困难的主要是电视台和网络媒介。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介则特别提出了新闻采编人力资源方面的困难,如西藏日报、西藏电台的两位主任都在问卷上写到,人才匮乏,缺乏优秀的采编人员,现有人员能力还不够强是做好报道的主要障碍。

7、做哪类新闻报道难度最大?

与新闻界一贯的反映相一致,“批评性报道”是本次调查中被普遍认为难度最大的报道。此外,“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调查性报道”、“专业性报道”、“会议报道”、“重大活动报道”、“成就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领导人活动报道”、“案件报道”也依次被认为是有难度的报道。

8、上述报道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与上述认为有难度的报道的类型相符合,被调查者在谈到报道难度大的原因时,最集中的意见是“外界干扰因素多、阻力大”,其次是“上级领导不支持、干预多”、“采访对象不合作、采访难”、“报道对象比较复杂,不易了解和把握”、“发稿难度大”、“报道者自身知识能力跟不上”、“审稿太严”、“报道次数多,难有创新和突破”、“采访经费不足”等。

从这些问答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对新闻报道的限制,尤其是领导部门的干预是报道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郑州晚报一位主任特别写到:“主要是度上难以把握,难以达到上下两头满意。”另一方面重要原因是报道者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现实工作需要不相适应,如知识老化、对现代技术的掌握不到位、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加快新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闻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制度。

调查结果分析(二):

本次调查的另一主题是新闻媒介对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机制、运行方法、采编管理流程及其管理制度。提问与回答情况如下:

1、被调查者所在的媒介中,什么机构负责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

由于被调查的41家新闻媒介内部组织结构不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媒介的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织的机制也有所差异。在近半数的被调查媒介中,各新闻采编部门承担了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的任务,还有11家媒介的编委会、9家媒介的总编室、7家媒介的采访中心、4家媒介的编辑中心、4家媒介的新闻策划中心负有报道策划的职责(注:有些媒介同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部门担任了策划职能)。但也有7家接受调查的媒介中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新闻报道选题策划工作。北京一家报社的编辑写到,“本报在新闻策划方面较弱,在重大活动报道中总是仓促上阵,一方面是没有专门的策划机构,另外没有专门的策划人才,主要领导也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报社内有新闻研究所,但实际上是个养老机构。”这种情况在我国各类型新闻媒介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引起重视。

2、多少时间进行一次新闻报道选题策划活动?

接受调查的41家新闻媒介中,有24家进行周期性的新闻报道选题策划,其中每周进行一次选题策划的最多,有17家,其他媒介则每天一次到每季一次不等。不定期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的有16家(注:有一些媒介在周期性的报道策划之外,还根据需要临时进行非周期性的策划,不计入此列)。有一家网络媒介刚创办不久,选题策划尚未纳入工作议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闻报道策划”的理念已经广泛地在新闻媒介中树立起来,但从管理和操作层面上看,这项工作又做得并不到位。将选题策划作为必不可少的业务环节纳入日常工作安排的媒介只略微超过半数。这种情况与我们前两项调查结论--新闻报道水平的自我评价(29家媒介的采编人员认为所在媒介的报道水平“一般”、“不太高”甚至“比较差”)、新闻报道是否发挥了应有水平的自我评价(37家新闻媒介的采编人员认为只发挥了部分水平,还可以做得更好,1家认为基本没能发挥水平),呈正相关的联系。

3、负责进行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的是什么人?

新闻媒介中负责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的人员大致有媒介的领导人、媒介中层部门的领导人和普通记者编辑共三个不同层次的采编人员。在接受调查的媒介中,有4家媒介的社长(台长)、14家媒介的总编辑直接进行报道选题策划,有32家媒介的新闻采编部门主任、3家电视台的节目制片人、编导担负选题策划任务,还有7家媒介的编辑记者直接进行选题策划。此外,还有2家媒介设有专门负责选题策划的业务岗位。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一些重视策划的新闻媒介中,往往有总编、主任、普通编辑记者多层次的人员担负选题策划任务,只是选题的层次、重要性不同。这种现象也说明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在媒介内部不同层次上都有运行。

4、经过策划的报道在报道总量中大约占多大比例?

调查显示,在报道之前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报道占报道总量不到半数的,有31家新闻媒介,其中有10家媒介这个比重还不到20%。这说明总体上看,我国传媒策划与组织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平还不够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的运行还处于任由记者编辑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状态,从媒介甚至媒介集团层面上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和整合都缺乏谋划和组织,更缺乏对媒介自身资源的整合利用,这对新闻竞争显然是不利的。

5、被调查者所在的媒介对哪类报道比较重视策划和组织?

一半以上接受调查的媒介将“深度报道”、“重大活动报道”、“重要会议报道”列在重视策划的报道之列,“节日报道”、“独家发现的新闻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批评报道”也受到10家以上的媒介的重视。此外,“社会新闻”、“文体活动报道”也受到一些媒介的重视。比较而言,“专业报道”只被3家媒介提到,受重视程度不够。当然,这与我们调查的媒介大多是综合性媒介有关,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专业性新闻报道的水平不高,与这类报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我们认为,正因为综合性媒介的定位特点,要使专业性报道能够符合普通受众的需要和兴趣,更应该精心选择和设计这类报道的选题、方法和表现形式。

6、策划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表现了我国新闻工作的观念变革。有27家新闻媒介的被调查者将“表现媒介的水平和实力”列为策划报道的主要目的之一,25家新闻媒介的被调查者将“让报道具有轰动效果,以吸引受众,带动阅听率上升”作为主要目的之一。高居首位的这两项回答,说明媒介新闻人员对媒介形象和媒介市场反应的重视。有23家媒介的被调查者认为“完成上级交给的新闻宣传任务”是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目的之一,这反映了我国主流媒介的一贯立场和宗旨。此外,“体现报道意图,实现专业追求”、“使报道更符合媒介的定位和编辑方针”、“使报道与竞争对手相差异,追求独家性”、“吸引广告客户,带动经营”等也都有10家以上的媒介从业人员提到。从这些报道策划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报道者对媒介经营的重视,力图使新闻传播与媒介经营相结合的一种追求。但我们也不能不对经营目标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力过大可能带来的问题保持警惕。此外,接受调查的拉萨晚报一位副总编表示,该报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目的还包括培养锻炼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我们认为,确立这样的目标是很有远见的。

7、在策划性的报道中,运用最多的报道方式是哪些?

报道方式的选择和设计,是报道策划中最有创意的一项内容,它能够反映新闻传播活动中对资源进行开发、整合、表现的策略、方式和艺术。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媒介主要采用的报道方式有“连续报道”、“集中报道”和“系列报道”,这是比较常见也比较传统的报道方式,新闻策划者对于这些方式显然驾轻就熟。有14家媒介的被调查者表示“受众参与式报道”是他们经常运用的报道方式,这种方式受到重视说明我国媒介对于受众的关注、对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正在加大努力。

此外,有12家媒介经常采用“组合式报道”,有10家媒介采用“设计和组织一些活动,同时进行报道”的方式,有8家媒介重视采用“介入式报道”,有6家媒介重视采用“媒介联动式报道”,有5家媒介重视“与吸引广告相结合策划报道”,有4家媒介重视“与媒介发行相结合进行策划报道”。后几项报道方式在以往计划经济时期都是很罕见的,今天媒介对这些报道策划方式的重视,说明了市场竞争压力对新闻传播理念和方式的直接影响,表现了新闻业务领域中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但同时,这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和弊端,如“介入式报道”、“与吸引广告相结合策划报道”、“与媒介发行相结合进行策划报道”这些报道策划方式如果把握不当,都可能使新闻报道违背其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我们应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在上述报道方式中,“媒介联动式报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报道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在媒介中运用得还不够广泛。北京一家报社的编辑接受调查时说,“联动式报道做得少,是因为单位不鼓励,也是出于办出报纸特色的考虑,不愿意与其他媒介合作。”这种观点反映了目前的一种矛盾心理,即对“媒介联动”这把“双刃剑”能不能用、怎样用的困惑。我们认为,应该从媒介的定位差异、形态差异等方面研究新闻资源的联合开发策略,这种策略本质上应该是追求差异性、错位性的开发,以避免信息重复和媒介产品的雷同,实现各联动媒介“双赢”或“多赢”。

8、报道选题策划在采编管理中是否作为一项制度要求执行?如是,是怎样规定的?

调查结果显示,有21家新闻媒介对报道选题策划有制度上的规定和要求,20家媒介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规定。这说明总体上看,我国媒介在通过报道策划实现新闻资源开发方面还不够成熟和规范。

在建立了选题策划管理制度的媒介中,有些媒介出台了一些比较原则性的管理规定,如人民日报要求对重大报道定题目、定交稿和见报时间、定采访人、审稿人、定版面。经济日报要求各采编部门不定期进行策划,报社则专门设立了新闻策划部,负责整合全报社的资源进行报道的策划组织。羊城晚报要求对跨部门的报道、重大活动报道、节日报道和重大会议报道必须进行策划。内蒙古电台采访部要求各报道组负责人在每周一例会上报选题并进行讨论。呼和浩特晚报规定每日早会上所有记者必须汇报当日选题策划的情况,每周例会各采编部门汇报当周选题策划的情况,每月在全体会议上共同策划当月报道选题。拉萨晚报要求编辑记者每周报一次选题计划,根据计划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决定是否可采用。也有一些媒介对选题策划的管理更加细致,要求更加具体,如郑州晚报规定每位报道组长每月要完成8项选题策划。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电视台普遍比较重视新闻报道策划,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规定所报选题必须经过策划会讨论,在开拍前必须有一份较详细的策划文案。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每周一进行包括制片人、主编、策划人员在内的选题策划会,对编导报上来的选题从采制视角、节目立意等方面进行论证、筹划。在网络媒介中,千龙新闻网对报道策划是比较重视的,新闻中心规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选题策划会,各部门每周也要开一次策划会,遇有重大活动,还临时召开专题策划会。

9、报道策划是否列入业务考核和奖励的范围?如是,如何执行?

调查结果显示,有20家媒介将报道策划列入了业务考核和奖励的范围,21家媒介则对此没有任何考核或奖励。这个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超过半数的媒介对新闻报道策划没有任何激励措施,对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实现新闻资源的深入开发是极其不利的。

另外,从调查结果看,对报道策划的考核和奖励方法各媒介的做法大致有这样几类:

一是精神鼓励为主,如人民日报是在总结工作时给予表扬,在晋级时适当倾斜。河南日报也对成功的策划通报表扬,记为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

二是表扬的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如内蒙古北方新报对好的策划性报道即时给予奖励,方法是发布“情况通报(表扬),并发给奖金”。呼和浩特晚报对成功的策划性报道每月进行奖励。三湘都市报根据读者和领导机构对报道的反映,确定相关人员能否获得当日好新闻奖、季度优稿奖和总编辑奖。

三是将报道策划与日常业务考核相挂勾,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考核与奖励以策划案的质量和难度为准。北京晚报将选题策划与责任编辑的业务考核评分相联系,与奖金挂勾。内蒙古电视台对每天发稿有自选题(即策划性选题)的数量考核,各档节目的考核标准还有区别。内蒙古电台、湖南电台对付诸实施的策划性选题在考核时给提出选题的相关人员加分。湖南电视台对被采用的策划要折算成每月记者编辑的完成的工作量。郑州晚报规定每位报道组长每月要完成8项选题策划,每少一项扣200元,每超一项奖200元。

四是综合采用上述多种方法,如河南大河报每周以部为单位开一次策划会,这些策划选题根据操作水平和运行结果计分,与年、月考核挂勾。另外还根据报道质量给予总编月奖、通报表扬等不同层次的奖励。千龙新闻网在每月度的评奖中专门列出“策划奖”,评出三至五项,奖金在工资中兑现。同时,部门策划工作在部门主任的工资系数中占20%,由新闻中心总监直接评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我国新闻媒介对新闻资源的开发理念、开发策略和开发效果与以往相比都在变动、提高中,但目前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迅速提高我国媒介的新闻传播质量,还应该内外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加强新闻体制改革的力度,创造更宽松的新闻舆论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加强规制建设,防止新闻传播活动中媒介权力的滥用,防止新闻报道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新闻媒介内部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新闻从业者终生学习制度,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第四篇: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 0.106公顷(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森林现状:

我国森林总面积1.75亿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

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2位,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水平时0.6立方米,比我国高3倍,差距十分明显。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及至品消费也在迅速的增长、其中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

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平均每年达28000亿m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340m 3/a,为世界平均值的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局面。

煤现状: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 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海洋资源

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大陆沿岸的海域面积辽阔,海区面积470多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42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73万亩,适合发展盐业的滩涂几百万公顷。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5000多种,虾、蟹、贝、藻类千余种,我国海域已有记载的生物可达万余种。

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

第五篇: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关于渔港公园的资源评价

1、渔港公园的旅游环境

渔港公园坐落在湛江市霞山区观海长廊的北端,海上城市、海滨宾馆、汇景湾旁边。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渔港公园位于市中心观海长廊的北端,西临海洋宾馆,东濒湛江港,南为海洋路,北接南海舰队基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市区海滨亲水性主题公园。

2、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2.1开发历史 :在观海长廊旁边新落成的“渔港公园”,它本来只是一片空地,经过我们湛江人民的辛勤劳动,建成了现在的公园。基地现状为2001年已做简易绿化的滨海滩地,并有部分沙滩。在海滨沙滩与绿地之间已建有一条防浪堤,规划预留一条20米宽的城市干道。2.2现状:渔港公园以独特的设计主题--“渔人、渔港、渔船、渔家”,在众公园中别具一格。园内有“海之恋”广场、渔乡风情、渔港船歌、渔人之家、旱喷泉、港湾钟楼等主要景区和景点。景点布置十分别致、新型。可谓热带南国海滨城市园林之经典。渔港公园就目前来看,进出条件还不够完善,车辆停放的空间不够大;没有进行组织性的开发,所以随处可进,科徒步行走,草木保存和保养工作做的相对比较好,景色组合也相对良好,但尚为开发成成熟的旅游景区。

3、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渔港公园是由大片的滨海滩地改造而成,以“渔”和亲水为主题海滨公园。公园给我的印象是充分实现了生态、自然的意图、体现了以“渔”为主题的地方特色。南海渔家的风貌生活,尽显眼前。

3.1单体性质:公园

3.2单体形态:不规则的四边形 3.3单体结构:呈“凹”字型

3.4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花草树木、凉亭、各种供游人休闲的健身设施、石板凳、鹅卵石路、海滩、海景等

3.5组成成分的内在因素:K、Na、Ca、Fe、Mn;漂石(块石)颗粒、卵石(碎石)颗粒、圆砾(角砾)颗粒、砂粒、粉粒及粘粒、O2、N2和CO2、CH4、H2S;Cl、Na、Mg、S、Ca、K、Br、C、Sr、B 和 F 等元素。

3.6单体生成过程:该场地宜营造一个蕴涵表现本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优美的海滨亲水休闲活动空间。因此,全园设计主题构思为“渔人、渔港、渔船、渔家”,力求表现雷州半岛的渔民形象、渔港风情,渔船文化与渔家生活。全园景观创作,突出民族化、地方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的特色。

4、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评价

4.1资源要素价值

4.1.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 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8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8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4 4.1.2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 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5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0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3 4.1.3珍稀奇特程

(15 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7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2 4.1.4规模、丰 与几率(10 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 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 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6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 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 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1 4.1.5完整性(5 分)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1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0 4.2资源影响力

4.2.1资源影响力(15 分)知名 和影响力(10 分)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 4.2.2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 分)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 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1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 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 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 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 4.3附加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0 已受到中 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1 已受到轻 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1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2 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为40.75分,为一级旅游资源,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5、渔港公园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5.1旅游资源保护:渔港公园没有健全的保护措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疏于有效的管理治安条例,没有使公园发挥完全的优势。所以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措施,如要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编制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论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旅游景区(点)应当根据旅游安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以及服务质量等要求,确定旅游接待承载能力,实行游客流量控制等等。5.2开发建议:

(1)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2)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当突出生态滨海与潮汕历史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

(3)在规划开发或己开发利用的旅游区域,应当保护区域内的岸线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

(4)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尽量不要超过旅游景区(点)的环境容量,其性质、布局、规模、体量、高度、造型、质感、色调等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旅游景区(点)内应当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强绿化植被,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严格控制建筑的体量和高度。

下载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县城主城区教育资源状况的调查 ──临漳县政协调研组 为摸清县城主城区教育资源现状,进一步整合主城区教育资源,调整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满足县城主城区九年义......

    龙门石窟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龙门石窟景区开发现状及其对策”的调查报告 一 龙门石窟的资源价值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东、西两山对峙,伊......

    资源综合利用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山西晋投夏工水泥有限公司,位于灵石县夏门村牛槽沟,成立于2005年1月14日,法人代表:姜厚文,登记注册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7500万元,经营范围:水泥制造、水泥制品、......

    植物资源学调查报告

    植物资源学调查报告姓名:路林林班级:生工学号: 111班 2011030124我的家乡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雒阳、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

    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就......

    资源浪费调查报告

    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 ——资源浪费调查报告 每一个人都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地球。如果地球不再是彩色,而变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你是否会后悔?而使美丽的三色地球全部变成白......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姓名:张娇娇班级:植物科技与技术学号:201042302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 1、调查目的和任务 了解新疆植物资源的种类以及分布量 2、范围 欧亚大陆的腹地......

    农村教育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资源调查报告2013年暑期我有幸随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对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农村教育资源现状的调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