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时间:2019-05-12 23:4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第一篇: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目的与任务

北票市地处低山丘陵区,其基本地貌为剥蚀的低山丘陵与其相夹的丘陵坡地和山间河套平洼地组成。农业经济是北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根本保证。

大地构造把北票市分为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以断亲山—东官营子逆断层为界,北侧属于内蒙地轴东部的南缘部分;南侧属于燕山沉皱带辽西古中坳陷。

大地构造控制了地形、地貌、河套发育走向。地层、岩性的分布、矿产资源的富存,含水层厚度展布,地面水的排泄、径流,地下水的补给、富存等规律。

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各流域的水资源真正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使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首要任务是对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补给量、储存量、现状用水量,均衡余量,可开采利用量进行计算、分析。为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任务:

1.查明各流域基岩裂隙水、第四季孔隙水的形成条件,入渗能力,计算不同岩性的降雨入渗系数,结合北票实际地层与岩性,尽量不用经验数据或引用外地参数进行计算。

2.查明各类含水层的赋存条件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地下水的水质与水量,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

3.查明地下水与流域地质构造及地貌之间的依存关系,地下水和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4.对各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与评价,从而摸清各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划分出超采区、缓冲区和开采区。实现水资源条件与经济布局相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规模相协调。

具体要求

1.按流域或按水文地质单元计算水资源量应准确,承载能力分析应符合客观事实。

2.计算地下水资源使用的各参数应按流域、按地质岩性、实验取得,尽量少取经验数值。

3.降雨量资料应取各流域雨量站资料,这样更贴近实际,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应做到详细调查。

4地下水资源计算按流域进行,然后划分到乡镇。

5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报告完成后,将指导“十二五”期间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说明:北票市自一九六五年以来锦工程勘察院,先后在西官河、东官河、桃花吐做过农田供水勘查,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在全市进行农田灌溉、地下水勘查并编制报告,辽宁省勘测队九一三部队对北票做过1:20万水文地质填图,北票市水务局自一九七二年以来打

过上千眼基岩深井与第四系浅井,对北票市水文地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化,降雨量的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等等,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北票局部地区出现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工业与人畜争水、工农业与生态争水现象。以前的地质成果与计算的水资源量与现状相差很大,很多水文地质参数无法引用,只有第四系覆盖厚度没变,其它都发生了变化。根据自然条件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北票市水资源各流域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应用新的水文地质理论,水资源计算方法,对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从而使我们弄清多大降雨量对地下水进行补给;不同地层、岩性、不同降雨量的入渗系数是多少;大面积的基岩山区表层风化裂隙是怎样接受降雨入渗补给河套阶地的,补给的时间怎样计算。第四系孔隙水、降雨、入渗、补给、富集、排泄、是怎样运移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参数如何选择才能符合客观实际,基岩裂隙水量如何计算等。

通过对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量的计算、评价与承载能力分析,摸清各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使北票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流域管理机构水资源管理主动性

流域管理机构水资源管理主动性、协调性研究之

---农业水价改革

马光明

(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水资源管理局,甘肃 酒泉 7350000)

【摘要】阐述讨赖河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现状,分析水价改革后灌区运行情况,以嘉峪关文殊镇灌溉水价征收情况为例,对水价改革后灌区运行情况以及农民对水价改革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对农业水价改革有关供水成本的确定、农民承受能力、补偿办法提出了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价改革,确定供水的合理成本,充分考虑农民对水价的接受能力,确立明确的水价补偿办法。

【关键字】 农业水价;改革;农民;承受能力;灌溉

【中文图号】

【文件标志码】

【文章编号】

我省是一个农业占大比分的多民族、贫穷地区,灌溉对于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极为重要。灌溉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 70%。在本流域灌区内用水逐年紧张的情况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节约用水成了解决水危机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同时,农业水价长期以来严重偏离供水成本,供水单位难以运行。因此,研究农业水价改革理论,探讨农民水价改革承受能力和改革措施,对于实现水费的合理征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增强水资源流域管理机构的主动性、协调性,改进农民负担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流域水价现状

长期以来,灌区供水工程实行的是公益性无偿供水和政策性低价供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于水价制定及征收办法进行了多次改革。1985年, 国务院颁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 第一次把供水定为有偿服务, 并提出按照供水成本核定水费标准。2003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发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按照文件的总体要求, 地方应大力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 最终达到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的目标,合理确定各供水环节的水价, 实现供水服务计量到户, 避免原来定时不定量供水办法,建立克服乱加价、乱收费、收不到费等一系列问题的水费计收新体制。

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改革的实施, 取消了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规范了农业水费的征收管理, 使农业水费在计费方式、计征手段和方式上取得了较大进步。近年来, 针对农业用水终端水价秩序混乱的现状, 许多地方积极推行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改革。常见的做法有: 【1】实行定价到户;实行最高限价;让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定价。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地方, 末级渠系的供水价格大多由农民参与协商定价。这些做法, 明确了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权限,规范了定价原则。在水费的征收上采取直接收费到户的方式, 简化了收费程序, 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加价和水费截留, 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过去多数灌区在向农民收取水费时, 通常实行水费按单位面积均摊的方式, 在这种计费方式下, 农民缺乏节水积极性, 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1997 年以来, 许多灌区改变了水费计量的方式, 实行了按量收费、分时段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等新的计费方式。这些新的计费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户节水意识, 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但是, 目前流域内灌区的农业水价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水价改革在许多地方仍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一方面, 流域内灌溉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仍然低于成本, 普遍偏低, 亏本运行;另一方面, 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民实际负担水费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相关单位机构在水费征收过程中, 常常出现中间加价、搭车收费等不合理现象, 扰乱了水价秩序,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也很容易使农民乃至社会产生误解, 认为水价改革将加重农民负担的, 不支持或者甚至反对农业水价革[3] 农民对农业水价的承受能力研究

2.1 农业水价改革和农民承受能力调查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中西部产粮区, 包括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内蒙、新疆等省、区近年来的农业水价改革、灌区水费收支和农民的年均收支现状、特点 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4]。2.1.1 典型灌区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水文气象条件, 水资源开发情况, 灌区的基础设施情况, 灌区管理和生产运行状况, 管理人员数量和配置,近年来的灌溉用水情况和灌溉面积。2.1.2 灌区农业水价改革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灌区农业改革的进展, 农业水价改革的步骤, 水价改革前后水费征收情况、征收的标准和办法, 水价改革前后灌区财政收支状况, 水价改革前后农户收支情况, 水价改革前后种植成本, 水 价改革前后农户水费支出情况 [5]。2.2 水价改革后灌区运行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多数灌区现行水价只有供水成本的 30%~ 60% , 有些水利工程甚至无偿供水, 大多数供水部门亏损严重。近几年农业水价经过几次调整, 一些灌区的水费收入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绝大多数地区水价远没有达到供水成本水平, 灌区仍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状态。

例如, 山西省临汾市神刘扬水灌区位于临汾市城南汾河东岸, 以汾河为水源提水灌溉, 设计灌溉面积2380hm 2 , 有效灌溉面积2000hm 2。该灌区为3 级提水, 3 级水价。该灌区自 1996 年开始几次提高农业水价。但仍未达到临汾市物价局批复的 3级成本水价[ 0118/ 0123/ 0128(元/ m 3)]。神刘扬水灌区水价改革及前后执行情况见表 1。

表1 神刘扬水灌区水价改革及前后执行情况(3 级水价)元/m 3 水价改革前(1995年)执行标准水价改革后执行标准1996 年1997~ 1999年 春浇1999年冬浇2000 年 以后0109/ 0 111 / 0 115 0112/0115 / 0119 0 115/ 0123 / 0 128 01165/ 01205 / 01245 01175/ 01215 /01255 该灌区在水价改革前的 1995 年收支平衡后亏损 6 万元, 1996 年第一次调高水价后, 收支平衡,1997 年第二次调价后, 收支平衡后略有盈余。经过1999 年、2000 年的 2 次调高水价, 至 2001 年收支平衡后盈余6 万元, 逐渐弥补了水价改革的亏损, 这期间该灌区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水价改革。但是简单的提高水价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从 1998 年后, 由于小麦价格不断下降, 自 2001 年开始, 3 级灌区只能春浇一次, 只浇保命水,2、3 级灌区冬浇面积下降, 用水量减少, 灌区水费收入由五六十万元下降到三四十万元。职工的工资难以保证, 灌区不能按照要求提取工程维修费, 无法维持良好运行。2.3 农民承受能力研究 2.3.1 农业水费和农业生产成本

和其他生产要素相比, 水费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例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 一般北方灌区水费占生产成本的 10% ~ 20% , 虽然近几年水价有所提高, 但是通过节水和减少不合理的支出等措施, 一些地区农民的水费支出并没有增加。农业在我国现阶段仍然需要国家大力扶持, 农业用水被定位为一种特殊商品, 明确规定在核定农业水价时不计税收和利润, 只按全部供水成本、费用核定水价, 比过去价格水平略高。农业用水应当实行统一价格, 水价改革必须考虑当前农业生产成本收益和农民收入情况。1980~ 1990 年间, 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粮食税后净受益持续增长。直到 1995 年, 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结束了粮食供给不足的状况, 这时的粮食价格也基本与国际市场持平, 不可能再全面上涨, 而粮食的生产成本却不断上涨, 导致了粮食单位种植面积平均净收益全面下降, 灌溉成本占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1995 年后, 粮食生产成本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灌溉成本的提高引起的。根据 2001年统计资料, 在北方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 种植小麦的税后平均每公顷收益仅在 750~ 1800 元之间, 种植小麦的灌溉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 815%,18%, 13%。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 该灌区农民种粮单位面积投入情况见表 2。表 2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 2003 年 农民种粮单位面积投入调查(旱作区)元 项目 投

入 高 中 低

种子 525 390 330 化肥 2025 1800 1530 农药 450 375 300 税费 975 840 750 农机 945 870 750 水费 630 630 630 劳工 2250 1950 1500 注: 粮食作物为玉米和小麦。# 32 # 2.3.2 水价改革和农民承受能力

在北方的小麦生产区, 农业对灌溉有高度的依赖性。目前灌区的灌溉水价还未达到供水成本, 如果根据新的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提高水价, 过高的水费支出将使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北方许多地区的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会出现负收益局面, 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灌溉水价改革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灌区发展将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人民胜利渠位于河南省新乡市, 是我国建国初期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4133 万 hm 2 , 2003 年实际灌溉面积4 万 hm 2。人民胜利渠从开灌初期就开始征收水费,当时的水费很低, 而灌溉大大地提高了粮、棉的产量, 灌区农民缴费的自觉性很高。进入 20 世纪 80年代后, 灌区进行了多次水价调整。在这一期间, 农民种粮收入呈上升趋势, 虽然水价连年上涨, 但农民依然积极缴费, 没有拒交、拖欠现象。为了促进节水, 扭转水管单位连年亏损、管理经费紧张的不利局面, 河南省在 1997 年出台了新的水价政策。新水价的出台, 引起了灌区农民的强烈反应, 加上灌区在水费征收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灌区水费实际收取率在40% ~ 70%之间, 维修费和管理经费严重短缺, 灌区运行存在很大困难。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有 2 个原因: ¹ 水价上涨幅度很大, 农民心理上难以承受。水价改革前的1996年执行的标准是: 按灌溉面积计算, 旱作区 240元/ hm 2 , 水稻区 390 元/ hm 2。尽管这时的水价比 1981年有了很大的增加, 但还是远远低于成本(相当于当时灌区核算的供水成本的 1/ 3左右)。1997 年水价改革后核定的新水价标准为: 旱作区 525 元/ hm 2 , 水稻区825 元/ hm 2。º 1997 年以来, 我国市场粮价逐年下降, 农民种粮实际收入也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大幅度增加水价, 群众的反应可想而知。因此, 虽然 1997 年灌区水费收入较上 1a 有很大增长,但水费到位率很低。此后, 粮价进一步下跌, 农民种粮收入也逐年下降, 部分群众对水费征收产生了抵触情绪, 水费征收成了灌区管理的老大难问题。从农业水费的实际收入来看, 水价改革前的2a 水费收取率都在 90%以上, 1997年水价改革后, 连续 2a 的水费到位率在 55% 左右, 1999 年稍高, 约为 70%。从2000 年至 2004年, 水费收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总收入略高于 1996 年。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 因此 1997年的那次不成功的水价调整对灌区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水价过高不利于农业水价改革的进行, 合理的水价一方面要使农民可以承受, 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另外, 要使农户有主动节水的意识,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尽可能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益。农业水费比例和农民承受能力调查见表 3。

表3 农业水费比例和农民承受能力调查水费占单位面积投入比例/ %农户对水价所持的态度 农户对灌区水的反应 4 水价很低, 乐意接受按面积缴费的用水户浪费严重 8 水价不高, 乐意交纳 正常用水 水价合理, 可以接受用水正常, 按量缴费的有节约意识 13 水价较高, 勉强接受按量缴费的用户出现滞后用水, 节水意识强 15 水价过高, 难以接受 退出灌区, 拒绝用水 3 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水价改革完善的农业供水、节水设施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准确计量水费的前提条件, 灌溉系统的配套与改造是水费改革的必要条件,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 才能公平合理地对农业用水进行计收, 才能实现节约用水, 高效用水, 农业水价改革的目的才能达到。3.2 确定供水的合理成本

5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6规定了对合理成本的补偿。目前, 许多供水单位机构臃肿, 效率低下, 导致了供水成本的扭曲。因此, 合理成本如何确定必须有章可循, 不能随意确定。正确划分供水成 本范围、合理分摊各种费用、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精简机构和提高效率是确定合理成本的前提条件。3.3 充分考虑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

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与当地的作物种类、产量、耕作水平、水土条件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 在对灌溉依赖性较强的地区, 将每公顷平均水费维持在占每公顷投入的 10% ~ 12% 左右, 占每公顷产值的 5% ~ 7% 左右, 农民比较容易接受, 一般来说,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该比例应该越低。3.4 确定合理的农业水价补偿办法

根据灌区目前所核算出来的成本水价来看, 如果马上按照成本水价加合理利润对灌区农户征收水费, 农民将很难承受, 以至于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不利于灌区农业发展。因此, 首先应在核定水价 并确定农户用水的水价后, 确定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亏损额), 在农业用水未能实现按成本收费之前, 该亏损额需要由国家给予补偿, 否则灌区难以实现良性循环。补偿的数额可以根据实际灌溉面积来确 定, 建议将补偿款直接补给农民, 而不是补给灌区。这样做的结果是: 灌区可以逐步提高水价直至按照 # 33 # 成本水价收取水费, 同时让农民意识到真实的水价,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而农民承担的实际水费仍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 1] 姜文来.WTO 条件下农业水价调整研究[ J].海河水利, 2002(4): 7~ 8.[ 2] 王国柱, 宗学才, 李洁.东营市引黄灌区的水价改革探讨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7): 30~ 31.[3] 廖永松.农村水价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中国农村水利 水电, 2004(3): 74~ 76.[4] 王凤翔, 刘晓明.陕西省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基本做法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7): 36~ 38.[5] 李曦, 雷海章.西北农业水价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水 利发展研究, 2002(3): 23~ 26.(收稿日期: 2004O12O01 编辑: 梁志建)(上接第 13页)入滩、滞洪、沉沙, 对群众因此而造成 的生产损失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补偿。3.4 高滩区的开发利用

高滩区属于土地综合利用率较高的安全地带。主要开发内容应为/ 合理开发, 集中建镇0, 结合黄河 综合治理规划要求, 可以积极开发一些建设用地、休 闲区和旅游区等。

高滩区利用的关键在于滩区安全建设, 一般采

取村庄外迁、就地避洪、临时撤离 3种措施。1989~ 1997年, 国家投入资金开展了 3 期滩区水利建设, 扶持滩区发展农田灌溉、修建生产道路、进行低洼地 土地改良和滩区排水工程建设。但是, 滩区安全建 设状况还严重滞后, 为搞好滩区土地利用, 必须加大 工程建设投入力度, 按有关标准修筑生产堤、控导护 滩工程、避水台、村台工程、撤退道路工程、桥梁工 程、村庄外迁工程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等。工程的位 置、规格、形式和数量等, 都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 定, 以确保滩区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以及高滩区 内正常的工农业生产。3.5 引洪放淤, 刷槽改土

黄河泥沙含量大一直是黄河治理的主要问题。减小河道主槽的淤积抬升速度及维持河道排洪能力是治河的关键。黄河的滩区面积较大, 可供沉沙的地方也就较大。洪水期间, 挟沙水流漫滩后, 流速降低, 水流挟沙能力减小, 大量泥沙将沉于滩区, 越往下游, 水流含沙量就越来越少。大水流漫滩、沉沙、落淤后, / 清水0沿河进入河槽, 从而稀释水流, 使河槽少淤或减少冲刷, 在滩槽水沙交换的过程中进行/淤滩0。对于来沙系数大的洪水, 河槽可能不冲刷,但漫滩落淤的/ 清水0归槽后, 会减少河槽的淤积量,这对维持一定的滩槽高差, 保持河槽的过洪能力都大有好处。因此, 利用洪水淤滩, 具有/ 刷槽0和加大河槽过洪能力的重要作用。此外,/ 引洪放淤0可以利用洪水泥沙淤滩、淤堤沟和低洼地等, 起到平整土地和淤滩改土等多种作用。为了保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洪淤滩, 来改土、淤堤沟和低洼地, 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首先, 应对滞洪沉沙区引洪放淤进行统一规划, 保证引洪放淤通道的畅通;然后, 在引洪的入口和出口应修建必要的控制工程, 防止洪水改道及大量泥沙进入滩区。3.6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滩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 结构比较单一, 经济效益一直较低。因此, 应结合滩区特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相结合, 注重发展绿色产业, 加大投资力度, 并不断提高科技含量, 扩大建设规模,强化基础设施管理, 在滩区逐渐形成林、粮、果、菜、经济林等种植、养殖全面发展的局面。滩区土地利用必须以科技为先导, 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用现代化科学方法管理农业,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把滩区农业改造成布局较为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特色农业。4 结

黄河滩区土地利用与防洪的关系, 应该是在确保黄河安澜的前提下, 加快黄河下游滩区的治理开发, 以滩区的治理开发促进黄河现代防洪体系的构筑, 逐步形成黄河防洪与下游滩区治理开发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良性运行机制。随着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和下游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 使黄河/ 上拦下排0的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提高了下游防洪能力, 为黄河滩区土地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使黄河滩区土地利用在不降低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得到合理开发, 以实现滩区的可持续发展, 应积极加强滩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阎恒, 王建国.黄河长江经济开发比较研究[M].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7.51.[2] 端木礼明, 成刚.河南黄河滩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探讨[J].中国水利, 2003(6): 485.[3] 胡一三.中国江河防洪丛书#黄河卷[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17.[4] 赵春明, 邓坚, 李宪文, 等.起草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的几点体会[N].中国水利报, 2000-08-23(2).[5] 于迎涛.黄委与河南省老年科协共商黄河下游滩区治理

第三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城镇化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根本措施。什么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如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一个新概念,它不同于以前比较常用的“完善城市功能”一词,它比“完善城市功能”更全面、更直接。从宏观角度上看,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自然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如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也包括非物质层面的城市功能承载能力,如城市吸纳力、包容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等。从微观角度上看,它是指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整个城市能容纳多少人口,能承担多少就业,能提供多少良好的生活质量等,它是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的结合体。结合目前我国城镇发展现状,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就要从传统的资本拉动型、资源消耗型、管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机统一,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贯穿于城市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境,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同时,开发 1

以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并利用价格、税收、财政等政策,激励新能源走出实验室并加以普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切实做好城镇规划工作。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从城镇规划入手,改变过去从城镇发展需要来考虑资源供应的思维模式,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合理确定各地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将城镇发展建立在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环境资源环境条件来谋划城镇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城镇的空间分布及规模与经济布局、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形成密切相关。处理好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的关系, 在更广阔的空间领域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充分发挥城市聚集效益和辐射效益,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从而提高城镇总体的综合承载能力。因此要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以及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鼓励资源环境承载力比较好的区域多发展城市、多积聚资金和人口;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者严重超过承载力,而且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才能够提高承载力的地区,要适度限制扩张;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注重优化整合城市群,加强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消除低水平盲目竞争,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特别要完善交通、水电、通讯、住宅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部门应当着力搞好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管理水平,着力推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正确战略思想的实施。推进地下管网布设与地下空间利用、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统筹建设、统一管理、综合协调。调整和优化城镇建设投资结构。引导城镇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和配套现有设施,重点加强城市供排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共同沟、防灾设施等改造和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坚持走以改革促发展的城市发展路子,加大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力度。更多的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增加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供给。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更新城市管理观念,从重视建设轻管理,转变到建设和管理并重,通过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建设和运行效率。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管理城市,创

新城市管理方式。加速城市管理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城市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重视城市综合防灾,保障城市安全和正常运行。搞好城市防震、防洪、防空、消防等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类预警、预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保障城市供水、燃气、地铁、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安全,加强市政公用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政府的主要职能、主要财力集中到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上来,更加注重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继续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的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解决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注意对弱势群体的扶持、社区建设、城市安全的规划和建设等等,切实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四篇:关于洞庭湖流域水资源论文

1水资源供需分析

(1)需水分析。可将洞庭湖流域需水部门分为农业、工业、居民生活、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5种类型,统计2010年洞庭湖流域14个主要城市各需水部门用水量,汇总结果见表1。由表1可看出,在洞庭湖流域14个主要城市中,长沙市工业用水量及总用水量最大。

(2)供水分析。2010年洞庭湖流域14个主要城市总供水量为1907.00×108m3,比2009年偏多36.20%,比多年平均偏多12.90%,其中地表水为1899.31×108m3,地下水为7.69×108m3。统计2010年洞庭湖流域各城市水量情况,结果见图2。由图2可看出,洞庭湖流域水量充足,但作为湖南核心经济区的长株潭城市群水量相对于其他城市较少,特别是湘潭市,水量仅为48.98×108m3。整个洞庭湖流域地表水丰富,地下水量远少于地表水量,且地表水量几乎等于总水量,14个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地表水,基本不考虑地下水供水。

(3)缺水分析。洞庭湖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汇总结果。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最高值尚不足50%,在洞庭湖流域14个主要城市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的城市依次为湘潭市、长沙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一方面总用水量逐渐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逐渐提高,如2010年洞庭湖流域总用水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2009年均略有提高。随着用水量增加,供水设施建设规模及数量随之增大,用水消耗量也会增加,如管道漏水量;另一方面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破坏程度加大,水质下降严重,总水量中的可用水量日渐减少;由此引发工程型、设施型以及污染型水资源短缺风险。

2评价指标的选取

以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短缺特征为依据,结合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指标选取原则,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循环组合模型的构建

3.1构建原理

首先选取几种评价方法分别对同一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用Kendall和谐系数法检验这几种评价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因为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应该具有一致性。若不具有一致性,则说明权重有误,应重新计算或选取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检验,直到具有一致性为止。任何一种组合评价方法实质上均可近似视为所涉及的各种评价方法的线性加权组合,其差异仅在于权系数确定方法不同。若每种评价方法的方差均已知,则可用优化的方法一次求出组合权重系数,事实上各种评价方法的方差未知,只能采取逐步优化的方法以取得合理的评价结果。当验证所选取的几种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后,对单一评价结果排序,基于第i个评价对象在第j种方法下的排名,分别采用平均值法[6]、Boarda法以及Compeland法3种组合方法进行组合评价,若3种组合评价结果仍存在差异,按照循环思路,再将3种组合评价结果进行组合,在这个过程中,3种组合评价结果差异逐渐变小,即标准差逐渐减小,直到标准差为0,3种组合评价结果完全相同,即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3.2循环组合评价中单一评价

(1)指标标准化。正、负效应指标标准化处理的计算公式分别为:pij=xij-xminjxmaxj-xminj(1)pij=xmaxj-xijxmaxj-xminj(2)式中,xij为指标j在i状态下的实际值;xmaxj、xminj分别为指标j的最大实际值、最小实际值。

(2)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分别采用主观评价法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和客观评价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由此对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度进行单一评价。(3)风险度F计算。本文采用的风险度F计算公式为:F=∑mj=1wjpiji=1,2,…,n;j=1,2,…,m(3)式中,wj为权重值;p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3.3Kendall和谐系数法

W检验原假设H0,m种评价方法不具有一致性;备择假设H1,m种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假设m种评价方法对n个不同地区进行评价,tij表示第i个被评地区在第j种评价方法下的排名,检验统计量W计算公式为:W=12∑nj=1∑mi=1ti()j2-3m2n(n+1)2m2n(n2-1)(4)当n>7时,可应用大样本近似法计算卡方值,卡方值计算公式为:2=m(n-1)W(5)式(5)服从自由度为n-1的"2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当检验统计值大于临界值时,拒绝原假设,则认为m种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

3.4组合评价方法

(1)平均值法。若设tij为第i个被评价对象在第j种评价方法下的排名,将其转换为分数Fij:Fij=n-tij+1(6)式中,n为被评价对象总数。均值法组合评价得分为Dij=1m∑Fij。

(2)Boarda法。Boarda法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若评价认为被评价对象i优于被评价对象j的个数大于被评价对象j优于被评价对象i的个数,记为qiSqj。定义Boarda矩阵为:B=(bij)n×n(7)其中bij=1qiSqj0{其他

(3)Compeland法。Compeland法是一种区分优与劣的方法。若评价认为被评地区i优于j,记为qiSqj。若评价认为被评地区j优于i,记为qjSqi。定义Compeland矩阵为:B=(bij)n×n(8)其中bij=1qiSqj0其他-1qjSq烅烄烆i被评价对象按Boarda法和Compeland法组合评价得分为Dij=∑bij。按组合评价得分重新排名,得分高排前面,得分低排后面。若重新排序出现排名相同时,计算3种评价结果排名标准差,标准差小者排前面。

4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采用建立的循环组合模型对洞庭湖流域14个主要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和排名。分别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计算得到17个评价指标权重。各指标权重分布集中在0.02~0.20之间,3种赋权法确定出权重最高的指标分别为年均降水量、水利建设投资比和水质综合合格率,表明降水、水质和水利设施建设是引发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关键因子。将17个指标权重值和标准化值按式(3)进行计算,得到各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度和排名。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评价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均处于中低水平,但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如张家界市,3种评价方法得到的排名分别为8、1、5。计算Kendall和谐系数W检验统计量值得0.624,卡方值得24.333,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得临界值为22.362,卡方值大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3种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

可对3种单一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首先对单一评价结果进行第一次组合评价,并计算3种组合评价结果标准差。经第一次组合评价后,14个城市中8个城市在3种组合方法下得到的风险度排名均相同,如郴州市。但还有6个城市在3种组合方法下排名不完全均相同,标准差不完全为0,其中岳阳市在3种组合评价方法下的风险度排名系列标准差最大,为1.886。故还需对3种组合评价排名结果进行再次组合,计算结果。

经第一次循环组合评价后,株洲市风险度在3种组合方法下排名均相同,且14个城市中10个城市在3种组合方法下得到的风险度排名均相同,在3种组合评价方法下排名差异更小,此时,只有长沙市、衡阳市、岳阳市以及张家界市在3种组合评价方法下的风险度排名系列标准差不为0,为0.4714。还需对3种组合评价排名结果进行再次组合。

经第二次循环组合评价后,14个城市在3种组合方法下得到的风险度排名均相同,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即风险度高低排名依次为湘潭市>娄底市>长沙市>衡阳市>张家界市>岳阳市>益阳市>株洲市>常德市>邵阳市>郴州市>湘西自治州>永州市>怀化市。可见14个城市中水资源短缺风险度最高的城市依次为湘潭市、娄底市、长沙市,最低的城市依次为怀化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洞庭湖流域虽然水量充足,但存在中低水平的风险度。采用循环组合优化模型得到的风险度评价结果与现实状况一致,说明循环组合优化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5结论

本文采用循环组合模型对洞庭湖流域14个主要城市水资源短缺进行风险评价,得到风险排名最高的城市依次为湘潭市、娄底市、长沙市,最低的城市依次为怀化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尽管洞庭湖流域水量充足,但存在中低水平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结果与现实状况一致,说明循环组合优化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第五篇: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调查报告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标

对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金沙江流域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优势与特殊性,一集有次可能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生态安全战略与对策。

二、调查过程1、2、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5日-2011年11月27日 调查方法: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咨询相关人员

三、调查结果

1、调查区域基本情况简介

研究区域为云南省境内的金沙江流域,该流域位于云南省北部,东西横跨省内7个地(州、市)47个县(市、区),省内总面积为109061km,是我省六大流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流域。金沙江流域在云南省内地势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从南亚热带至北温带的六种气候类型,气候的垂直变化也十分明显。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在300~1300mm,其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流域西北的金沙江河谷奔子栏年降水量300mm,是云南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一般占年降水的90%左右。流域内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

2坝区农业发达,其他地区较落后,土地利用率低,农作物以种植粮食、烤烟、油菜、棉花、甘蔗、花生为主,经济林果以苹果最为著名。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数据来源:长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土保持规划外业调查数据)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主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沱沱河与当曲河汇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流至玉树附近与巴塘河汇合后始称金沙江。金沙江流经青、藏、川、滇4省(区),全长3364公里,至宜宾接纳岷江后称为长江,宜宾至宜昌河段又称川江。习惯上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段,石鼓以上为上段、石鼓至雅砻江口为中段、雅砻江口至宜宾为下段。金沙江流域面积47.32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的26%,流域内山岳占90%,是汉、藏、彝、纳西、白族等多民族聚居地。

金沙江流域多年平均流量492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5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宜昌站来水量的1/3。径流丰沛,落差大,天然落差5100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16.7%,位居全国十二个水电基地之首。

长江上游玉树直门达(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段称金沙江,河道长2320km。金沙江流经青、藏、川、滇四省(区),河道长2318km(其中省界1428km,省内106km),流域面积48.3 万km2,河口(宜宾)多年平均流量4920m3/s。

金沙江在云南石鼓以上称上段,石鼓至四川攀枝花为中段,攀枝花至宜宾为下段。

金沙江上段处于横断山脉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山岭海拔高程4500至5500m,河谷深切至海拔高程2000至3400m,是世界罕见的大峡谷区。区内地形险峻而复杂,干支流大部为高山深谷区,一些大支流上游为丘状高原。在地质构造上,本区处于昌都地台与川西地槽之间,复式褶皱和斜冲断层发育,构造线近南北向,金沙江在此段的流势基本受构造线控制。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及三叠系板岩、片岩、砂岩及石英岩,有零星花岗岩侵入体。巴塘附近有一强震带,地震基本烈度Ⅷ至Ⅸ度,德格、得荣附近约Ⅷ度,其余地区Ⅵ至Ⅶ度。气温北低南高,多年平均气温北部5至7℃,南部12至15℃。降水量北多南少,多年平均降水量北部500~600mm,南部300至500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90%。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海拔高程3800~4200m以上为亚寒带气候,海拔高程2500m以下河谷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

金沙江中段绝大部分位于云南省境内,仅注入虎跳峡大河弯顶部的水洛河等左岸支流位于四川境内,流域的自然条件与金沙江上段基本相同。

金沙江下段为攀枝花至宜宾段,总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流,除局部河段在四川或云南境内,绝大部分河段为川滇两省界河。在四川境内,左岸有普隆河(城河)、鲹鱼河、大桥河、黑水河、西溪河、美姑河、西宁河等支流,右岸支流有川滇界河横江等支流。金沙江下段在四川境内呈西南一东北向条带分布,分属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宜宾市所辖。域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的大凉山脉海拔高程3000~4000m,西南部的鲁南山及龙帚山脉海拔高程2500~3000m,而金沙江河谷海拔高程则在260~1000m。干支流沿河大都为高山峡谷,河窄岸陡,仅干流少数河段及一些支流中上游有局部宽谷盆地。

本流域径流主要来自降水,部分为融雪补给。径流丰沛,其年内变化与降水相应,洪枯变化不大,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多年平均径流量1460亿m3

2、调查区域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

①金沙江流域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流域主要位于高原东侧大气可降水量最大经向梯度带上,受到了高原大地形的显著影响;②冬、春季节金沙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北部的南支偏西风水汽的贡献尤其重要;夏季该流域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秋季则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③20世纪60年代至今,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水汽输送通道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区域上空增湿更是明显;1958年-2002年金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水汽输送总体呈增强趋势,主要由纬向输送增强所致;④近年来金沙江流域整体大气降水、径流量地增加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都与空中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

3、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优势与特殊性 目前,全世界水电总装机容量为6.34亿kW,年发电量为2.46万亿kW ·h,水电已占全球发电量的20% .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发展水能资源,有65个国家水电占50%,其中有24个国家已占90% 以上.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仅20%,西部地区尚不足10%,低于世界平均开发程度22%.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水电仅占20%左右,对我国电能质量和生态环境极为不利,燃煤发电已消耗我国约1/3的煤炭开采量,长期形成“北煤南运”,造成资源浪费、运输紧张和环境污染.

3.1 金沙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地貌独特,综合效益明显

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水资源丰富,西南地区由于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绝大部分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73 mm,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0 173亿m,其中西南诸河为5466亿m ;人均水资源量5786m,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652 rn,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二是地形地貌特殊,因河流大部分为深谷型,沿岸人口稀少,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十分优越,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

3.2 在我国能源分布格局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战略,水电作为一种能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水电替代火电是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的能源分布格局是: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50.4% 及21.4%,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其中四川、云南两省可开发水电装机达1.63亿kW,年发电量9097亿kW ·h,分别占全国的43%及47% .我国东南沿海和华中地区,煤炭和水能资源却不到全国的20%,而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0% 以上,人口占全国的50% 左右,这些地区是主要耗能耗电的经济发达地区,这种能源分布格局形成了我国能源“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调配格局.因此开发金沙江流域水电资源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3.3 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可带来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可节约煤炭、石油、核等稀有金属及化工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我国初步规划,如果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7亿kW,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9%,水电开发程度达68%,年发电量11 745亿kW ·h”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其经济效益不仅是水电能源的本身,而且还可节约标准煤4.2亿t,减少CO 排放量11.7亿t、SO 排放量750万t.同时水电建设兼顾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及旅游等综合效益;还具有拉动流域及地区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社会效益.所以水电可替代火电,节约原煤,减少SO、CO、NO 等废气,以及大量热水、废渣、飘尘和降尘,降低大气污染、减小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4、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

由于金沙江流域生态因子组合条件差,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特别是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类型.西南地区的四川盆地农耕较为发达,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但因盆地效应,白天多雾,是我国辐射最弱的区域,云贵高原土壤贫瘠,物产匮乏.因此西南地区经济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低.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金沙江流域对生态环境起作用的系统主要是以山地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以高山草甸为主体的草甸生态系统和以高原湖泊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流域山地约占80%左右,因此森林生态系统在流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经济开发,使流域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地面积减少.唐代以前金沙江流域是西南地区森林最稠密的地区,从唐宋至民国时期的大约1 300年间,由于开垦田地、卫所屯田、木材的采伐、刀耕火种,煮盐、炼铜以及其它手工业的发展,使金沙江流域西南高地森林覆盖率从80% 下降到40%.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30年间,由于一段时期的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重采轻育的一系列不适当的政策、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西南地区森林覆盖率再次下降到24%。

生态环境破坏的表现形式一是森林群落发生逆行演替,对于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常绿与半落叶针叶林一灌丛一草地一荒漠方向发展,二是表现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表现.

4.2 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增加、地力下降

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流失面积大.据1987年遥感资料表明,本区土壤流失面积达4.7万km,占流域面积42.7% .尤其是海拔1 500m以下的河谷区及其支流,水土流失更为严重.二是不少开发建设项目忽视水土保持措施,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粗沙、砾石淤积在支流水库、塘堰及中小河流,部分泥沙进入干流.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输入长江河道的泥沙量年均达2.57×10 t,占三峡水库入库寸滩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的57.17% .云南省内金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量居全省六大流域之首,云南省幅员面积为38。32×10 km,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全省水土流失面积l4.13×10 km,占土地总面积的36.88%,而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就有4.29×10 km,占流域总面积的42.56%,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0.37% .水土流失不但恶化了生存环境,而且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危害,一方面泥沙增加,河床淤高,泛滥成灾,降低水利工程效益.另一方面,表土流失、地力下降,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再次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产量减低;坡地开垦以及乱砍滥伐、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使水土流失容易发生,形成“越穷越垦越流失,越流失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4.3 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严重,发生频繁

金沙江流域众多的断裂带,特别是深大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带,常常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活动区.据方光迪、张信宝调查,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分布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点999处,其中滑坡、崩塌447处,属大型滑坡、崩塌有114处,中型294处;发育泥石流沟552条,属大型中高频率泥石流沟66条,主要分布在主河道两岸及支流腊普河、金棉河、黑穗河、龙川江和小江流域,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地震降低了岩石强度和山坡稳定性,地震后往往伴随水土流失.又据云南省气象局1950~1980年3O年资料统计,金沙江流域,发生较大的洪、旱、涝、风等灾害1 363次,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昭通地区和东川市,发生灾害的次数是其它地区的2.4倍,农田受灾面积日趋扩大.据考察,全流域20世纪5O年代,5年一旱,到8O年代变为3年一旱;洪灾从8~9年1次缩短到4~5年1次.地处东川市境内的小江,两岸泥石流由50年代的38条,发展到8O年代的107条,1971~1978年共发生泥石流173次,而1979—1985年共发生泥石313次,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4.4 气候恶劣,干热少雨,水热矛盾突出

金沙江流域由于山高、谷深、坡陡、河谷走向与西南暖流方向垂直,焚风效应明显 J.使该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小,年干燥度大于1.5,旱季干燥度在4以上.其干热河谷区从会理县鱼炸乡至雷波县的回龙场,全长523 km,总面积21.3万hm,包括会里、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和雷波六县,而且近年来干热河谷有加剧的趋势,2O世纪5O年代至8O年代金沙江干热河谷延伸了10km.据调查在海拔1000m以下河谷地段如华弹、对坪、新安、普隆,地表最高温度达75%,大于10%活动积温在7000% 以上.蒸发量为降雨量的4 倍左右,而且风大,年均风速达1.6m/min. 4.5 环境污染加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金沙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快,城镇地区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金沙江流域的新建城镇多位于河谷地区,河谷逆温全年多达215d,静风率高达40%,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特别是空气粉尘、飘尘、光化学烟雾等在逆温层的作用下,城市空气较长时间处于污染状态之中.由于冶金、轻工、食品、纺织、化工等工业和有色金属采矿区排放“三废”,使金沙江流域空气、水体和土壤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其规模小、设备落后、工艺陈旧、操作技术水平低,“三废”净化处理能力差,污染十分严重,这对于西部地区本已十分脆弱的环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于上述原因,1988年,国家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区(简称”长治”工程).金沙江流域下游及毕节地区成为全国四片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地区之一.

5、生态安全战略与对策

生态安全(ecological security)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亦即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生态环境的潜力.在系统层次上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人口安全、政治安全等都是并行的同属安全范畴的子系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造成生态安全的基本原因,而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金沙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问题实质上是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金沙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将带来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对生态安全问题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系统研究,实现“生态先行”和“综合开发”的战略原则 ⋯.

5.1 科学规划,综合决策,有序实施

对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在金沙江水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不能片面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牺牲环境盲目追求发展,必须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将流域划分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在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和建设标准,并制定出生态建设各项重大工程的实施区域、时序和实施措施.如金沙江流域的丽江、大理、楚雄、昭通等地州在流域内的水流失面积、流失强度、生态破坏程度相比其它地区要严重得多,因此这些区应该作为建设的重点.同时在制定规划中应该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传统的“末端治理”或“末端控制”转向“源头控制”,从根本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自然灾害的目的.

5.2 对干热河谷及破坏较严重的地区实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战略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现形式主要为退耕还林与人工植树造林,在实现过程中要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一是生物措施方面重点研究(1)优良品种的筛选与引进技术,树种的筛选,按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规律选择大批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树种和经济林树种,这方面国家科技部以及四川科技厅等在金沙江流域进行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研究成果;(2)优质苗木基地建设技术;(3)植被恢复模式的结构配置技术(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配置);(4)植物群落营造技术以及造林模式的研究;(5)水肥管理技术;(6)退耕还林后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途经的研究等.二是解决农村能源结构问题,特别是对于金沙江干热河谷,能源生态工程根本措施就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在:“开源”方面,建议实行(1)沼气工程,综合利用沼气、沼液和沼渣,不仅可解决能源问题,而且对农业种植业、养殖业都能带来直接的利益;(2)太阳能、风能等无机能的开发,由于金沙江流域光热充足,应大力推广太阳灶,直接利用太阳能,经研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坝区安装4 m 太阳能转化器,一年中平均每天可产生50%左右的热水750 kg,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节约大量能源;(3)适当营造薪炭材等措施.经调查,云南金沙江干热区的薪炭林树种较广泛,主要有相思类、刺槐、银合欢、山毛豆、车桑子、余甘子、滇合欢、扁竹木

等,这些薪炭林树种具有投资少、耐瘠薄、成林快、出柴多、火力旺等特点这些措施可以解决能源问题,以减少当地人们对森林的依赖,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建立良好的外在环境.在“节流”方面,在干热河谷地区主要实行节水工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降水量,如修建水窑、蓄水池、土井蓄积雨水;二是利用综合农业耕作技术、覆盖保墒、培肥改土等措施减少蒸发;三是有效利用地表水特别是自流灌溉和提灌等技术.

5.3 建全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体系。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制性与权威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最终要从法律上获得保证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是我国保护环境、防治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我国制订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一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采取如下方针政策: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开发利用能源并防治污染.根据这一方针政策,我国也制定了大量环境保护法律条例.如《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各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配套制订了一系列有关规定和细则.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环境与资源立法与实际需要相比存在着明显滞后的现象,在一些领域中还存在着法律法规空白,需加强立法.因此,在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快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步伐,建全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体系.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督检查,把执法监督检查与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4 募集资金。加大投入。以确保生态环境建设顺利实施

进行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尽管国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的生境恢复与重建工作,但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资金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据联合国环保专家分析计算认为,要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投资费用一般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 ~15%,发达国家早已超过这一比例,达到2%以上.我国近年来尽管环保投资总额有所上升,但占GDP的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徘徊在0.7% ~0.8% 之间,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则更低,远远未能达到应有的投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金沙江流域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募集资金,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要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投入机制,确保环保投入稳定增加.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环保合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国际社会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国外的长期低息贷款和赠款要优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在资金运用方面,要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浪费和挪用,要建立审计监督制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5.5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矛盾的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或改善生态条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下,毁林开荒、开山取石,围湖造田,掠夺式的农林牧生产、非法进行野生动物贸易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为此,必须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法制教育.

四、结论

金沙江流域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水资源极其丰富,综合效益十分明显的重要区域.开发利用水资源不论在我国能源分配格局上由“北煤南调”转到“西电东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金沙江流域的开发可带来更加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金沙江流域也是我国主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如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频繁、水热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加剧等.因此在开发利用金沙江流域水资源的同时,生态安全战略及其对策十分重要.根据金沙江流域的特殊性,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规划,综合决策,有序实施;(2)对干热河谷及破坏较严重的地区实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战略;(3)建全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体系,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制性与权威性;(4)募集资金,加大投入,以确保生态环境建设顺利实施;(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兴水利、除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下载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票市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珠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珠江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珠江概况: 珠江横贯我国华南大地,是我国七大江河至于。珠江流域片主要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及东国际河流、粤桂沿海诸河以及海南省,区域......

    煤电基地水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煤电基地水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西部和北部主要煤炭产区水资源缺乏,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势在必行。我国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总体呈“南富北贫”的特点。晋陕蒙宁......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109号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月3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20......

    论我国流域的水资源使用与管理

    论我国流域的水资源使用与管理 引言:近日,湖北安徽湖南等地数百条小型河流因旱断流,南京最大湖也因旱几近干涸。这些问题导致了工业用水紧缺、农作物无法灌溉、人们用水困难等......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肃省人民政府令2014年第109号 【发布日期】2014-01-06 【生效日期】2014-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甘肃省......

    优化园区环境 提升承载能力

    优化园区环境 提升承载能力 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发展引擎,优化园区环境,提升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开发区不断做大做强,是形成各大园区发展“洼地效应”和“虹吸......

    光纤通信传送网承载业务分析范文大全

    光纤通信传送网承载业务分析 摘要: 介绍了目前光纤通信传送网的现状,通过介绍自由交换光网络(ASON)的功能及技术特点,从承载业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ASON网络承载业务的特点及其......

    水资源现状分析

    水资源现状分析 1、地表水资源 平潭岛内无大江大河,只有数十条时令溪,溪流短,流量小,均独立入海。多年来平均来水两分别为1640.89万立方米和1702.60万立方米,但由于缺水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