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调查报告
今年8月,我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看了西营灌区、红崖山水库、民勤防沙治沙和金昌林业建设等工程和项目。通过实地考察,我感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十分重视,流域内的各级党政领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水资源减少、人口增加和大量垦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石羊河流域特别是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今年7月30日,温家宝副总理对石羊河流域的治理问题做了重要批示,指示我们要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提上议程,采取有效措施,“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对石羊河和民勤的问题,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综合治理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按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做好工作,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民勤,解决好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把这件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干好。
一、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是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以武威为主的4个地市的8个县区,总人口233万,耕地626万亩。流域内降水稀少,特别是下游地区只有6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高达1500—2000毫米,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石羊河流域武威段多年平均径流量11.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70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20立方米,分别是全省水平的1/2和1/3,全国水平的1/3和1/9,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给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一是河流来水减少。石羊河流域五十年代年均径流量l7.8亿立方米,九十年代下降为12亿立方米,减少了5亿多立方米。尤其是流入下游民勤盆地的水量,五十年代为5.94亿立方米,九十年代只有1.15亿立方米,相当于五十年代l/6多。过去长流水的南、北沙河基本干涸,县域内的苇湖、蔡湖、柳林湖因得不到来水补充已被沙丘填埋。
二是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由于来水减少和耕地面积扩大,对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采补失衡。石羊河中下游地下水年超采量达75亿立方米以上,仅民勤县年超采量近4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普遍下降10—20米,局部地方达40多米。民勤县拥有机井1.1万眼,占全省1/3,在运行的9400眼机井中,有300眼井深达300米以上。下游地下水矿化度以每年0.1克/升的速度提高,苦咸水面积由湖区向外扩展,水质不断恶化,人畜饮水发生困难,盐碱地面积急剧增加,植被大量枯死。近年来,民勤县有13.5万亩沙枣林枯梢衰败,35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半死亡状态。
三是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祁连山的森林植被和高山草地是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由于人口增加,过度开发,造成林农、林牧、林矿矛盾突出,致使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水源涵养能力持续下降。祁连山灌木林下线比五十年代上移40米,30%的灌木林出现草原化和荒漠化。
四是荒漠化程度加剧。石羊河流域荒漠化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其中民勤县l.5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4.5%,近年来有10多万亩耕地和58万亩林地沙化,395万亩草场退化。流沙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个别地段达到8—10米。由于下游各种植被大面积萎缩、枯死,固沙能力减弱,荒漠化蔓延的势头仍在加剧。
五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植被减少,生态恶化,水土保持能力减弱,风沙及沙尘暴危害日益加剧。特别是民勤县,年均风沙日数达139天,最多时达150天;8级以上大风日数70多天,年均强沙尘暴日数多达29天。由于受大风、沙尘暴的影响,农作物大面积受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使我感触很深。一方面,我感到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石羊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与大自然作斗争,这种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另一方面,我也感到心情很沉重,这里的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不仅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造成直接威胁,而且对全省以至西北、华北的生态环境建设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石羊河流城特别是民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反映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多年来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所做的努力。应当看到,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们传统的用水观念、耕作方式的影响,在石羊河流域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和配置不当的突出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还比较粗放,传统的灌溉方式还没有大的改变,农业增产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的现象还存在,以致农业用水量过大。流域内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90%以上,粮食作物亩均毛用水500立方米左右,平均每方水产粮仅0.25—0.44公斤。二是过去在农业内部的产业配置上重视粮食生产,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导致山区毁林开荒和草原牧区的滥垦;节水型农业格局尚未形成,为保农业用水而挤占生态用水,造成下游荒漠植被的衰亡和沙漠化的发展。三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灌区的配套建设落后,“跑冒滴漏”严重;山区的调蓄性水库不足,平原水库水面大、库浅,水资源大量蒸发渗漏。上下游用水缺乏统一规划和调度管理。四是城镇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流域内各城镇均无污水处理厂,工业循环用水、生活用水回收等工作尚未展开,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很低。水资源利用上的各种不科学的做法,导致了水资源供需的严重失衡,特别是由于过去片面强调粮食总产的增长,存在严重的盲目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的问题,而忽略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牢固树立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尽快改变掠夺式消耗水资源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模式,确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二、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石羊河流域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建设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流域内的绿洲是阻挡和防止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汇合的重要屏障。搞好流域的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到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支持国防建设,改善全省以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抢救民勤,关键是要做好“水”的文章,这是治本的问题。总体上说,上游地区要保护和建设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中下游地区要大力节水,实行退耕,禁止垦荒以减少用水。另外,鉴于这一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还应从外流域实施调水,以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集中反映在下游的民勤盆地。民勤县现有人口30万人,而耕地面积达105万亩,年来水量只有1亿多立方米,按每亩地灌溉毛用水500立方米计算,只够浇灌不到30万亩的土地,民勤每年超采近4亿立方米地下水。我认为,解决民勤的问题,要区分抢救阶段和治本阶段两个阶段来解决。抢救阶段解决民勤盆地沙化迅速及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问题。“十五”或更长一些时间,在保证石羊河来水1.1亿立方米和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0.6亿立方米的基础上,民勤上游各县区推广常规和高新节水技术,增加下游来水量1亿立方米,兴修杂木河水库给民勤增加泄水0.3亿立方米。民勤县退耕25万亩,并在县域内广泛推广节水技术,可减少开采地下水1.5亿立方米。这样民勤县80万亩耕地有3亿立方米的来水,加上合理开采地下水(在1亿立方米以内),就可以初步实现水量的平衡,减少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和矿化度提高的问题,抢救盆地的沙生植物,逐步恢复植被。治本阶段,到20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引大济西”工程给民勤调入1亿立方米水量,全流域普遍推广高新节水技术,民勤来水量可达到5亿立方米。这样就可以不采地下水,甚
至可以补充地下水,植被大面积恢复,绿洲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基本实现资源、人口、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下决心实行水资源的统—管理。把珍贵的水资源保护好、管理好,是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策。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就是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了加强水资源规划、调配、管理、利用,实现上下游的统一调度,合理用水、依法治水,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并有一定权威性的流域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杜绝各自为政、地方保护、资源浪费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己决定成立石羊河流域管理局,要尽快组建运行。
二是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石羊河流域农业生产再不能用无限制扩张规模、粗放经营的办法来发展了。要改变农业生产粗放用水的局面,必须立足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农业节水作为流域治理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结构布局,合理确定农业内部结构和种植比例,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种植低耗水作物,加快发展林果业、草产业和畜牧业。要坚决压缩耕地面积,禁止垦荒。中下游地区都要禁止垦荒,千方百计压缩耕地。尤其是民勤县要逐步退耕,将全县耕地面积控制在80万亩以内。要坚决禁止开荒、禁止种植高耗水作物。
三是积极推进用水制度的改革,建立节水型社会。要用经济手段调节用水矛盾,促进合理用水、科学用水,按照建立宏观水权指标体系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区县的水量分配方案,合理确定流域内工农业的用水比例,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在用水制度改革上,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用经济规律来管水用水,要合理核定流域内不同行业的水价,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镇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实行定额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的制度。要通过用水制度的改革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改变用水观念,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向建立节水型社会迈进。
四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石羊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是以农业为主的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武威市为35.2%,民勤县为62.9%,远远高于全省19.63%的比例;工业化系数武威市和民勤县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在流域内要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小城镇,调整人口布局,通过兼村并点,移民建镇,使南部水源涵养林区和北部荒漠化严重、不适于群众生存地区的人口适当向绿洲集中。同时,要坚决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
五是加强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实施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战略。首先,要保护和建设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除实施“天保工程”的天然林外,要加大围栏封育的力度,禁农禁牧,对林区内的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对滥采乱挖的小矿要坚决关闭不断扩大水源涵养林地面积。其次,要坚持不懈地治理沙漠。结合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在绿洲的边缘地区实施退耕造林,建立起绿色屏障,遏制沙化,实现沙退人进。第三,流域中游地区要坚持植树造林,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实现农田、村镇、渠系、道路林网化。
三、几点建议
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除了我们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做好工作之外,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1.建议国家立项实施“河西走廊内陆河三大流域源头治理工程”。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要从源头抓起,加大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仅把省属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1.78万公顷天然林纳入到“天保工程”,对保证河西走廊三大水系水源涵养是不够的,由地县管理的26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灌丛、草地都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都应纳入天保工程的范围。
2.建议国家将石羊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纳入计划。河西走廊只有黑河流域国家规划确定了32万亩的退耕还林还草指标。石羊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也必须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请国家考虑10年内全流域退耕100万亩。其中,下游民勤退耕25万亩,上游祁连山区退耕25万亩,中游各县区退耕50万亩,退耕后,享受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3.建议国家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石羊河流域进一步节水需采用高新节水技术。高新技术节水虽效果显著,但投入较大,当地群众难以承受。请国家象治理塔里木河、黑河流域那样,给石羊河流域推广高新节水技术予以专项资金支持。
4.建议国家将河西走廊荒漠化治理列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河西走廊荒漠化严重,北部三大沙漠南侵势头加剧,已经成为整个西北乃至华北沙尘暴的源头。按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进度实施,难以遏制沙漠推进,请国家专项实施“河西走廊防沙治沙工程”,加大这一地区草场退化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的力度。
5.建议国家立项建设“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末端续建工程。已建成的民调工程第五分水闸距民勤红崖山水库尚有61公里,调来的黄河水需流经洪水河及石羊河天然河道才能进水库,而该段天然河床平均宽度达250米,河床质地均为细沙,蒸发渗漏十分严重,沿途损水量
达25.6%。为了提高外调水利用率,急需续建61公里专用输水渠道。另外,杂木河毛藏水库是石羊河的调蓄性水库,建成后,可增加向民勤泄水3000多万立方米。这两项工程,请国家批准立项建设。
6.建议国家立项建设“引大济西工程”。石羊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流域自产水量难以平衡,从长远计议,确需从外流域调水补给。引大济西工程是从青海省境内的大通河主流纳子峡调水到甘肃金昌市永昌县的西大河水库。年引水2.5亿立方米,其中调入民勤县水量1亿立方米,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民勤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请国家考虑立项建设。
第二篇:关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调查报告2
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在武威市凉州区,石羊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些年,家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日益短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沙土涵养能力逐年降低,每到春天沙尘肆虐,石羊河上游冰川萎缩雪线上移,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吞噬下,日渐萎缩,整个石羊河流域整体功能下降,已到了不能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做了八次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到石羊河流域进行了调研指导。
身为凉州儿女,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做出努力?改变家乡面貌,要着力做好石羊河流域治理工作。作为一名在校高中生,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走访,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了一些理解和思考,我认为水资源问题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核心。
一、石羊河流域概况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区。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以武威市为主的8个县区。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断块山脉,长900公里到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祁连山脉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石羊河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00多毫米,主要依靠石羊河水维系该流域的生存和发展,是个先天性的缺水地区。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走访与查阅资料,概括起来说,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地质问题。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近60年来,祁连山的雪线上升了40米,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来水量由17.8亿立方米减少到12亿立方米,减少了近1/3,加剧了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由于上游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中游蓄水用水大量增加,下游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整个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走廊中游地下水溢出带下移或消失,泉水资源不断衰减,湖泊日益萎缩干涸,大部分湖泊矿化度增加。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实际补给量看,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10倍,地下水资源减少了近45%,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部分地区形成了沉降漏斗区,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地质问题。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导致石羊河下游天然沙生植被枯死,沙漠化土地加剧。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呈递增态势,2004年第三次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河西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671.14万公顷,较1999年又增加59.24万公顷。伴随着土地荒漠化的扩展,河西走廊的干旱、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河西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可承载的限度。资料显示,2000年底,甘肃的人口在过去50年里翻了一番多,达到
2557万人,但耕地只增长了4%。人口膨胀,只好大量开荒毁林。在建国后的20年里,西北地区3次大规模的毁林开荒,破坏草地667万公顷,毁林18.7万公顷。毁林开荒带来水源枯竭,土地沙化。以祁连山冰川融水为源头的石羊河,年径流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6亿立方米降到了不足1亿立方米。在其下游的民勤县,农民只好拼命打深井,从100米打到300米,造成地下水位下降,50万亩沙生植物因地面焦渴而死去,520万亩草场退化。草死沙起,河西地区开始频发沙尘暴。
上世纪50年代,石羊河全流域的人口90多万人,灌溉面积200万亩,人均水资源近2000立方米。在下游的湿地湖泽,像个楔子插入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形成了民勤绿洲,有效地阻挡了沙漠的南移。现在全流域人口增加到近230万人,实际灌溉面积估计在560万亩以上,人均水资源降到了550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这一状况在民勤尤为严重。经石羊河进入民勤的地表水由50年代的5亿多立方米减少到不到1亿立方米,湿地湖泽干涸,沙漠势不可挡地向前推移,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总的来说,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系统规模严重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适宜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而造成的系统性结果,其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引致的水资源需求远远超越了水资源的承载力。
三、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考
分析造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我认为要彻底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必须走节水的路子。
第一,要大面积压缩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灌溉面积过大以及粗放的灌溉方式,是石羊河流域用水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全流域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必须在现有的实际播种面积基础上,压缩到310万亩左右;下游民勤必须把现有的实际播种面积控制在60万亩以内。这样,农村人口人均仍然有2亩以上的水浇地。仅此一举,全流域用水量至少可以减少1/4左右。
第二,要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压下来的耕地,除了北部沙漠边缘区和南部水源涵养区的一些耕地,必须撂荒进行自然修复外,其他的都应大面积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在河西走廊,种草要比种粮食节水一半左右,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通过种草发展畜牧业,从长远看效益要比种粮食高得多,要全面推行舍饲圈养,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要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石羊河流域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的条件比较优越,不少农民都掌握了栽培技术。要引导农民搞大棚生产,保证每个农户至少建成1到2座高效日光温室,实现多采光、少用水、高效益。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发展棉花等节水农作物。这样做,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可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第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石羊河流域生态的变迁,归根到底是与人口的迅速增加密切相关。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逐步减轻人口对水土资源的压力,也是流域综合治理中一项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对水源涵养区和沙漠边缘区的农民,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要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鼓励全流域特别是民勤的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向外地的劳务移民。
第五,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大面积压缩耕地面积,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这是石羊河流域节水的中心任务。要压井封井,严禁超采地下水。要配合高效农业的发展,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实用技术。要集中财力,努力实现城市的废水再利用和工业的循环用水。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
我了解到,耗资高达40亿元的《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全流域人民群众如果按照这个规划,齐心协力,有序实施,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并最终实现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相信,到那时祁连山的春天就一定会来到!
第三篇: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周会教案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周会教案
九年级一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石羊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的基本状况。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宣传活动、美化环境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的行动。
教学重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教学难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教学过程:
一、导入: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温总理曾先后12次做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二、教师讲授
(一)石羊河流域的现状。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由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
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量约17亿m3,灌溉面积约29万hm2,人口约223万人,分别是甘肃内陆河地区水资源总量、总灌溉面积、总人口的约1/
4、1/
2、1/2。目前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很高,现状流域水资源毛利用率(用水量与水资源量比)达154%,净利用率(耗水量与水资源量比)超过95%,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利用率。目前年超采地下水大约3.5亿m3,造成地下水位每年以大约0.5~1.0m的速度普遍而又持续地下降。中游地区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地下水位下降趋势亦不乐观。
2.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河流源头区和尾闾区
在源头区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和超载放牧,造成祁连山区的乔木林和灌木林破坏严重,草场退化,祁连山灌木林下线比20世纪50年代上移约40m,30%的灌木林区出现草原化和荒漠化。部分地区不断毁林毁草、开荒种地,严重毁坏林草植被,加之近几年又大兴淘金热,更加剧了林草植被的毁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洪枯流量变化剧烈,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
进入尾闾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大大减少,超采地下水的状况愈演愈烈,使原本依赖地下水生长的沙枣林、梭梭及天然白刺等植物枯萎和死亡,使固沙的灌木林地带因水分亏缺而退化、衰败,削弱了防沙固沙和对绿洲的保护能力,大片土壤沙漠化。民勤绿洲的萎缩和土地沙化,也加重了风沙和沙尘暴的危害
3.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耗用水量过多
目前流域内灌溉面积过大,复(套)种比例过高,灌水技术相对落后,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致使农业用水效率偏低,耗用水量过大,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严重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尤其在地下水严重超采的情况下,局部地区仍在扩大耕地面积,这种错误行为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4.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质持续恶化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率不高,加之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所产生的面源污染,致使流域水质恶化,水污染严重。现状进入红崖山水库的水质为V类,加快了民勤盆地地下水的恶化趋势。民勤盆地现状地下水矿化度每年增加大约0.12g/L,矿化度高达2~4g/L,最高地区达8g/L,致使盆地北部的5万多人、11万多头牲畜饮水十分困难。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5.缺乏权威、高效的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现状流域水资源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体制不全,机制不顺,水价不合理,法规体系未健全。更关键的问题是公民自觉守法意识不够,执法力度不强,水事活动各行其是,纠纷频发。缺乏权威、高效的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流域水资源利用失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综合治理主要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
目前流域农业种植结构粮经草比例为68∶24∶8,复(套)种比例高达50%,这与流域水资源条件极不相称,是流域水资源超载的根本原因。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于提高用水效益,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农、林、牧、副、渔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两部分。适度调减农业规模,加大林、牧、副等各业发展规模,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加大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和林草种植面积,整体提高农牧业产品的技术经济含量和用水效率。
2.调整水价
现状流域农业地表水价不到0.1元/m3,地下水只收电费、基本不收水费。城镇生活与工业水价不分用水多少、不分用水时间,全年采用一个水价。这种水价政策极不利于水量控制和节约用水。因此,必须制定与节水、治污、统一调配水资源等战略相适应的水价政策。
3.生态移民
石羊河流域源头区和尾闾民勤盆地,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均与人口数量过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确保治理措施行之有效,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有计划地将部分当地群众移往水资源尚有一定承载力的地区,如向疏勒河流域移民。
5.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许多水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不仅要建立流域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权责,树立其权威,理顺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水资源管理体制要按照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模式,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手段,进一步规范、调整和指导供水、用水、节水、治污和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学生讨论
1、面对垃圾成堆、臭气曛天的石羊河,你的感想是什么?石羊河的现状是怎样造成的?
2、我们中学生在石羊河综合治理中应做些什么?
3、自己的家人如有对石羊河生态进行破坏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调查自己所在的村组是如何采取节水措施的。
第四篇: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109号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月3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2014年1月6日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巩固流域治理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流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石羊河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管理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科学配臵、采补平衡的原则,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促进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第四条 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流域内的地下水资源工作。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具体工作。
流域内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五条 流域内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流域内相关规划要与地下水资源承载量相适应,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禁止非法取用地下水。
第六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节约和保护地下
—1—
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七条 凡涉及取用地下水的项目,未取得取水许可审批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或者核准。
第八条 流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地下水资源,有权对违法开采和破坏地下水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流域管理机构和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章 开发利用
第九条 流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要严格执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鼓励用地表水替代部分地下水供水。
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第十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在新建建设项目和移民搬迁安臵时,应当经科学论证,在已有地表水或者地下水供水条件的区域内合理布局。
第十一条 实行总量控制与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原则。流域管理机构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水量控制指标为依据,监督落实市、县(区)用水总量及削减量。流域内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各自区域内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地下水开采削减量计划,报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特殊情况下调整用水总量的,需由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并组织论证,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指导流域内市、县(区)人民政府科学制定用水定额、合理确定行业用水比例,完善水权转让制度,加快水权市场建设。鼓励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和水权臵换等方式解决用水矛盾。
第十三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功能区划分,经科学论证,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禁止新打机井并严格控制旧井更新,人畜饮水和生态用水机井更新的除外。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旧井更新是指取水井干涸或水量过小及井壁坍塌等原因造成该井不能使用,在以原井位为中心,半径60米范围内新打机井。
—2—
旧井更新凿井作业时,旧井应当提前回填。人畜饮水机井因水量过少更新时不能提前回填的,需经流域管理机构批准。但更新井运行后旧井应当回填。
第十五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地下水监测,市、县(区)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削减量完成情况,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为准。
第十六条 流域内地下水取水应当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并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 流域内禁止新增地下水用于火力发电、景观工程等高耗水行业。禁止取用地下水用于水源热泵或冷却降温项目。
第三章 取水许可
第十八条 在石羊河流域取用地下水,应当申请地下水取水许可。
申请新打机井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所在地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申请旧井更新的,可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报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流域内地下水实行区域限批。对取水总量接近总量控制指标的县(区),限制审批该区域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的,不得新增取水。
第二十条 实行地下水水位控制管理。以县(区)为单位,在一定区域内地下水水位年下降1米以上且持续下降达3年以上的,暂停该区域新增取水,并严格控制旧井更新。
第二十一条 新增取水实行机井指标控制管理。以流域管理机构核定的机井数量为基数,各县(区)不得新增机井数量指标。符合条件新增取水的,通过关闭现有机井取得指标。
第二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新打机井:
(一)已列入农村人饮工程规划,地表水无法解决供水,以整村或多村为单位集中解决人畜饮水的;
(二)新农村示范点或重要移民搬迁安臵点,集中居住人口200人以上,再无其他供水条件的人畜饮水;
(三)规模化设施养殖小区(场),圈舍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主
—3—
体工程已完成,周边无其它供水条件的人畜饮水;
(四)重大民生项目、生态项目或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型产业或符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规模以上工业项目,无其它供水条件的;
(五)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人畜饮水;
(六)其他特殊情况确需新打机井的。
前款第(三)、(四)项水量应当在县(区)总水量中通过水权臵换解决。
第二十三条 需要申请取水的建设项目,年取地下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申请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年取地下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下,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审查。
第二十四条 新打机井取水许可量应当根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确定的水量在县(区)用水总量内从严控制。总量已达控制指标的县(区),新增取水通过关闭已有机井臵换水权。
第二十五条 申请取水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法定身份证明文件;
(三)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现场勘查报告;
(四)取水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
(五)流域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材料。
申请旧井更新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取水许可证复印件及前款第(一)至
(三)项材料。
第二十六条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新打机井和半径超过60米旧井更新申请的,应当在10日内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5日内审核并报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管理机构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决定;原址旧井更新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上报,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在10日内审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者申报材料不全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形式告知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知申请人。
—4—
第二十七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有的小型自备水源井普查登记,核定水量,严格管理。禁止新打小型自备水源井。
本办法所称小型自备水源井是指井管内径不超过20厘米的取水机井。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在接到取水许可批准文件后,6个月内应当施工。逾期未施工的,应当重新审批。凿井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当到流域管理机构进行登记。
第二十九条 新打机井成井后15日内申请人向所在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流域管理机构10日内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的水量发给取水许可证。
旧井更新的验收,由流域管理机构以县(区)为单位,定期集中验收。
第三十条 新打机井和旧井更新验收的内容包括:
(一)计量设施安装情况;
(二)是否在批准的位臵成井;
(三)机井质量、出水量是否达到要求;
(四)取水用途是否与批准文件一致。
第三十一条 机井所有权发生改变的,应当及时向审批机构申请变更登记。申请变更时应当提交当事人身份证明、变更协议或者证明文件。
第三十二条 水资源费征收及征收标准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节约保护
第三十三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区域内地下水节约与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广使用地下水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鼓励地下水循环利用。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关闭取水设施,禁止取用地下水。确需保留的,经所在市、县(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报流域管理机构批准:
(一)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自备水源井取水的;
(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的;
(三)地质水文状况不适宜取用地下水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取用地下水的其他情形。
—5—
第三十五条 流域内因重大项目征地拆(搬)迁,原区域内机井应当关闭。因特殊情况保留的,需经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日内将已关闭的机井报流域管理机构登记备案,注销取水许可证,不得重新启用。机井指标和水权2年内可用于臵换符合条件的新增取水。未登记备案的,机井指标作废。
第三十六条 加强高耗水行业用水计量管理。单井年取水20万立方米以上或者年取水量超过50万立方米的企业,逐步实现流域管理机构和市、县(区)联网实时远程监控管理。
第三十七条 在进行勘查、采矿、建设地下工程等活动时,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对报废、闲臵或者未完工的取水井,机井所有人应当采取封填等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安全事故发生。
禁止采用渗井(坑)、无防漏设施的沟渠、坑塘排放污水或者有毒有害物。
第三十八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臵一定数量的监测井,对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监测。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定期监测。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启用已关闭机井取水的,责令回填,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位臵凿井取水的,对申请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取水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四)机井未经验收投入使用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流域管理机构和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
—6—
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或者不按时审核上报的,对不符合条件,弄虚作假上报的;
(二)越权批准取水许可的;
(三)对违法行为不立案查处的;
(四)收受贿赂的;
(五)隐匿、篡改、拒绝上报机井取水数据和监测数据的。
第四十二条
第六章 附 则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7—
第五篇: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肃省人民政府令2014年第109号 【发布日期】2014-01-06 【生效日期】2014-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09号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月3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 2014年1月6日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巩固流域治理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流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石羊河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管理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采补平衡的原则,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促进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第四条 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流域内的地下水资源工作。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具体工作。
流域内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五条 流域内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流域内相关规划要与地下水资源承载量相适应,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禁止非法取用地下水。
第六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七条 凡涉及取用地下水的项目,未取得取水许可审批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或者核准。
第八条 流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地下水资源,有权对违法开采和破坏地下水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流域管理机构和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第二章 开发利用 第九条 流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要严格执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鼓励用地表水替代部分地下水供水。
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第十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在新建建设项目和移民搬迁安置时,应当经科学论证,在已有地表水或者地下水供水条件的区域内合理布局。
第十一条 实行总量控制与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原则。流域管理机构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水量控制指标为依据,监督落实市、县(区)用水总量及削减量。流域内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各自区域内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地下水开采削减量计划,报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特殊情况下调整用水总量的,需由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并组织论证,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指导流域内市、县(区)人民政府科学制定用水定额、合理确定行业用水比例,完善水权转让制度,加快水权市场建设。鼓励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和水权置换等方式解决用水矛盾。
第十三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功能区划分,经科学论证,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禁止新打机井并严格控制旧井更新,人畜饮水和生态用水机井更新的除外。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旧井更新是指取水井干涸或水量过小及井壁坍塌等原因造成该井不能使用,在以原井位为中心,半径60米范围内新打机井。
旧井更新凿井作业时,旧井应当提前回填。人畜饮水机井因水量过少更新时不能提前回填的,需经流域管理机构批准。但更新井运行后旧井应当回填。
第十五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地下水监测,市、县(区)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削减量完成情况,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为准。
第十六条 流域内地下水取水应当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并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 流域内禁止新增地下水用于火力发电、景观工程等高耗水行业。禁止取用地下水用于水源热泵或冷却降温项目。第三章 取水许可
第十八条 在石羊河流域取用地下水,应当申请地下水取水许可。
申请新打机井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所在地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申请旧井更新的,可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报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流域内地下水实行区域限批。对取水总量接近总量控制指标的县(区),限制审批该区域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的,不得新增取水。
第二十条 实行地下水水位控制管理。以县(区)为单位,在一定区域内地下水水位年下降1米以上且持续下降达3年以上的,暂停该区域新增取水,并严格控制旧井更新。
第二十一条 新增取水实行机井指标控制管理。以流域管理机构核定的机井数量为基数,各县(区)不得新增机井数量指标。符合条件新增取水的,通过关闭现有机井取得指标。
第二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新打机井:
(一)已列入农村人饮工程规划,地表水无法解决供水,以整村或多村为单位集中解决人畜饮水的;
(二)新农村示范点或重要移民搬迁安置点,集中居住人口200人以上,再无其他供水条件的人畜饮水;
(三)规模化设施养殖小区(场),圈舍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主体工程已完成,周边无其它供水条件的人畜饮水;
(四)重大民生项目、生态项目或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型产业或符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规模以上工业项目,无其它供水条件的;
(五)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人畜饮水;
(六)其他特殊情况确需新打机井的。
前款第(三)、(四)项水量应当在县(区)总水量中通过水权置换解决。
第二十三条 需要申请取水的建设项目,年取地下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申请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年取地下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下,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审查。
第二十四条 新打机井取水许可量应当根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确定的水量在县(区)用水总量内从严控制。总量已达控制指标的县(区),新增取水通过关闭已有机井置换水权。
第二十五条 申请取水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法定身份证明文件;
(三)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现场勘查报告;
(四)取水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
(五)流域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材料。
申请旧井更新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取水许可证复印件及前款第(一)至
(三)项材料。
第二十六条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新打机井和半径超过60米旧井更新申请的,应当在10日内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5日内审核并报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管理机构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决定;原址旧井更新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上报,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在10日内审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者申报材料不全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形式告知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有的小型自备水源井普查登记,核定水量,严格管理。禁止新打小型自备水源井。
本办法所称小型自备水源井是指井管内径不超过20厘米的取水机井。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在接到取水许可批准文件后,6个月内应当施工。逾期未施工的,应当重新审批。凿井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当到流域管理机构进行登记。
第二十九条 新打机井成井后15日内申请人向所在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流域管理机构10日内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的水量发给取水许可证。
旧井更新的验收,由流域管理机构以县(区)为单位,定期集中验收。
第三十条 新打机井和旧井更新验收的内容包括:
(一)计量设施安装情况;
(二)是否在批准的位置成井;
(三)机井质量、出水量是否达到要求;
(四)取水用途是否与批准文件一致。
第三十一条 机井所有权发生改变的,应当及时向审批机构申请变更登记。申请变更时应当提交当事人身份证明、变更协议或者证明文件。第三十二条 水资源费征收及征收标准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四章 节约保护
第三十三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区域内地下水节约与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广使用地下水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鼓励地下水循环利用。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关闭取水设施,禁止取用地下水。确需保留的,经所在市、县(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报流域管理机构批准:
(一)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自备水源井取水的;
(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的;
(三)地质水文状况不适宜取用地下水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取用地下水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流域内因重大项目征地拆(搬)迁,原区域内机井应当关闭。因特殊情况保留的,需经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日内将已关闭的机井报流域管理机构登记备案,注销取水许可证,不得重新启用。机井指标和水权2年内可用于置换符合条件的新增取水。未登记备案的,机井指标作废。
第三十六条 加强高耗水行业用水计量管理。单井年取水20万立方米以上或者年取水量超过50万立方米的企业,逐步实现流域管理机构和市、县(区)联网实时远程监控管理。
第三十七条 在进行勘查、采矿、建设地下工程等活动时,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对报废、闲置或者未完工的取水井,机井所有人应当采取封填等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安全事故发生。
禁止采用渗井(坑)、无防漏设施的沟渠、坑塘排放污水或者有毒有害物。
第三十八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置一定数量的监测井,对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监测。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定期监测。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启用已关闭机井取水的,责令回填,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位置凿井取水的,对申请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取水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四)机井未经验收投入使用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流域管理机构和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或者不按时审核上报的,对不符合条件,弄虚作假上报的;
(二)越权批准取水许可的;
(三)对违法行为不立案查处的;
(四)收受贿赂的;
(五)隐匿、篡改、拒绝上报机井取水数据和监测数据的。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