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在中小学布局规划论证会上的讲话
李 克 坚 同 志
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评审论证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15日)
尊敬的孟院长,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评审论证会,肩负的是北海人民的希望和重托,开创的将是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北海教育健康、活力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庄重。首先,我代表中共北海市委、北海市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齐州市教育局多年以来给予北海教育的指导和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对参与、支持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全省“三区”建设重大机遇,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全面推进滨海北海、科技北海、魅力北海、活力北海、富裕北海、幸福北海“六个北海”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北海市历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率先发展、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1.2亿多元在城乡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投入1300多万元落实了高中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投资1.5亿元的外国语学校建设、投资1.2亿元的文山中学扩建、投资4亿元的北海一中新校建设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在齐州市率先实现了“高中进城”;投资4.6亿元的齐州技师学院北海分院、职教中心新校一期工程正在积极施工。2008年-1-
以来,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设施配套与更新,投入2800多万元实施了信息技术设施更新配备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211”工程,为全省推广积累了经验,省财政厅、教育厅两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从2009 年开始,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截止目前已累计投资6.35亿元,大大改善了中小学校舍条件。
在加强硬件建设投入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投入资金,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市政府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付50万元,并专门设立了政府教学成果奖和“十佳教师”奖励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对我市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实施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的基础工作,也是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奠基工程。今天,各位专家给我们带来了高端的智慧、宝贵的建议,会后请编委会认真总结,及时完善修订工作,尽快上报市政府审批实施。各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群策群力,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助推北海教育事业提升新高度,迈上新台阶!
最后,祝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北海期间心情舒畅、工作顺利!祝同志们工作愉快,合家安康!
谢谢大家!
第二篇:市长在规划项目对接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规划项目对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项目对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市直各部门抓住项目对接的黄金期、关键期,由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出马、主动对接,力争将我市重大项目更多地挤进国家和省里的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刚才,市发改委主任肖夕映同志传达了全省“十二五”规划项目对接会议精神,市直相关部门对“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的谋划、申报和争取支持等方面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对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这项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省委“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和市委“工业兴市”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抓好“十二五”规划项目对接,做好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对我市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抓好规划项目对接是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的重要前提。“十二五”规划项目是国家和省未来五年准备实施的重大项目,也是引导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投向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凡是进了“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将来国家和省在政策支持上、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都会予以一定的倾斜和照顾;而没有挤进“十二五”规划笼子的项目,在审批、核准和争取政策资金等诸多环节都将遇到阻力,甚至有可能因为没有纳入规划,而在项目排队中排位靠后、错失良机。我们现在认真抓好规划项目衔接工作,争取把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就为以后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抢占了先机。
二是抓好规划项目对接是完善“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它集众多重要的功能、角色和意义于一身,引领着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规划需要通过项目来承载,所有规划指标必须通过项目才能得到落实,只有通过项目才能把规划的蓝图化为具体的现实。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刺激政策减弱、我市后续投资增势还不明朗甚至有可能乏力的背景下,更需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十二五”期间推动重大基本建设的思路、重点投向和具体项目,全力以赴抓好规划项目对接,力争让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保持“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为顺利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抓好规划项目对接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虽然整个宏观经济发展逐步由“投资拉动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但从我们XX来看,整个“十二五”仍处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迈进阶段,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阶段。只有抓好规划项目对接,尽可能的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资金支持,抓紧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我们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才能逐步缩小与周边市(州)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
根据前段时间梳理的全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汇总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总量少。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安排投资约XXXX亿元,还需要做大。二是新项目少。拟纳入省“十二五”规划项目库中的传统项目多、老项目多,新项目偏少。三是高新技术项目少。目前项目库中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不多。四是改善民生的项目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安全饮水、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方面的项目偏少。五是部门之间项目不太平衡。相比较来讲,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的项目做得比较好、比较实。下一步,各部门要进一步丰富项目、细化项目,加强规划项目对接,力争将我市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构想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更多地纳入国家、省级层面规划。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吃透上级精神。据悉,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总投资2万亿元,涵盖农林水利、改善民生、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大领域,其中,2011年首期将投资
亿元。因此,我们要在细细研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和战略导的基础上,充分感悟和把握政策的取向,把、、、作为“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资重点,紧紧围绕政策导向开展项目策划和项目对接,在对接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摸清本地实情。各职能部门要深化对自己线上状况的认识,加强对土地、环境、能源、财力等项目支撑性要素和约束性因素的分析,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如何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如何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如何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顺应市场的需求、企业发展的愿望和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期待,不断提高对接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突出对接重点。今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凡是需要国家支持的项目、需要国家核准的项目和需要国家审批的项目,没有纳入“十二五”规划项目库的,在“十二五”期间不予考虑。因此,我要把需要国家、省支持的项目、核准的项目和审批的项目作为对接重点,突出支柱产业和主导行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集群),着力加强先进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强与经信委、住建委、交通厅、环保厅、文化局等上级对口部门的项目对接,力争我市进入省直各部门的专业规划和全省总体规划的项目占全省项目库总额的十分之一以上。
三、进一步做好对接准备
下一步,我市要与省发改委进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对接,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一)领导要亲历亲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项目对接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马、主动到上级对口部门和省发改委开展项目对接,力争将重大项目更多地挤进上级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
(二)部门要群策群力。规划对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发改委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牵头做好“十二五”规划对接工作,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积极提供相关的素材和项目,形成规划对接的合力。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确保项目规划与各地、各部门的区域规划、专业规划有效衔接。
(三)项目要做实做细。今天会上我们下发了《XX市纳入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请大家认真对照项目库逐条查漏补缺,对项目信息不完整的及时上报相关资料,补充完善;对还没有纳入项目库的,请抓紧与上级对口部门对接,充实项目库。在具体项目对接过程中,各部门要重点选择投资较大、带动效益明显的项目;要坚持优化结构,重点选择有利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项目,尤其是加强产业项目的梳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重点选择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项目加强项目对接。
(四)进度要适当提前。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在已经进入到规划咨询衔接阶段,各部门要尽快开展与省对应部门的沟通,尤其是需要省里倾斜支持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必须在市委、市政府赴省汇报前,先与省相关部门切实沟通好,争取支持。
(五)督办要切实加强。市发改委要加强工作调度,掌握项目对接进展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项目对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市政府将加大对项目对接情况的统计通报力度,并将项目对接情况纳入考核,强化督办考核,确保项目对接顺利实施。
同志们,“十二五”规划项目对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希望大家以对XX发展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规划项目对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为推动XX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市长在民政会上讲话
市委常委、副市长在2011年全市民政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省民政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安排今年的工作。刚才,乔局长作了工作报告,对去年的工作作了全面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所讲我都同意。请大家会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0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各项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55亿元,增长11.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97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增长18.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增长24.3%;粮食总产达133.4亿斤,连续七年夺取丰收;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26亿美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1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份成绩单中,也有全市民政部门作出的积极贡献。去年的民政
1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争取资金多。全年共争取上级民政资金6亿多元,加上市、县两级配套资金,总资金7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这些资金,为全市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工作力度大。一年来,针对双拥模范城创建、社会救助、敬老院管理以及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有力推动了这些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三是发展态势好。民政工作深入贯彻“三具两基一抓手”,对一些重点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创新,特别是临时救助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全面推行城乡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结算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极大方便;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2000万元的市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都已投入使用。2010年的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应予以充分肯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结着全市各级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民政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面临着新的机遇。第一,党和政府对民生工作更加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上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各级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公共财力用于民生的比例将会逐年增加。这一发展趋势,对民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民政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介于政府与
市场之间的很多管理服务任务将转由民政部门来承担,社会救助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民政服务的领域将更广,民政服务的产品将更多。第三,民政工作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在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及社会专项事务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这些政策以及机制的建立与运作,为民政工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民政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科学分析判断民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正确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民政工作要把握规律性,不断提高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新认识,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关注民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借势而为、奋力作为,努力推进民政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实做好2011年的民政工作
刚才,﹡局长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具体的安排。下面,我再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健全民生工程落实机制,建立健全落实、督查机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把临时救助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时为困难群众实施帮助和援助。要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波动联动机制,认真研究通胀预期和物价变动等因素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建立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适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同时,要切实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二)进一步做好双拥创建和优抚保障工作。今年是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考评和命名表彰年。各县区要按照双拥模范城(县)的标准抓好创建工作,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落实,职责明确,工作协调。要制订好创建活动方案,大力组织开展拥军优属和关爱功臣活动,加大双拥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的浓厚氛围,推动双拥工作全面落实。要按照坚持标准重实效、解决问题求发展的思路,着力解决双拥创建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尤其要解决好部队转业退伍安置和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问题,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指导做好全市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重点抓好选举部署、教育培训、法规宣传、选民登记、投票选举、验收总结等环节的工作,严肃查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规范选举程序,保障村民有效行使民主权利。要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入开展“难点村”治理转化工作,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四)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统筹规划、资金投入、典型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协作联动,同时以需求为
导向,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发展养老服务业。要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提高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建立高龄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拓展孤儿安置渠道,完善相关制度,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孤儿纳入到保障范围中来,维护好孤儿的各项权益。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推进新形势下民政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各级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来,站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驻马店科学发展的高度,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民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大力支持民政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做好政策和制度衔接,形成推进民政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提高自身民政工作水平。民政工作事关民生大计,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把民政部门自身能力建设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建设,把乡镇民政工作
站规范化建设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切实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监管,严格资金划拨、发放程序,坚决杜绝将民政专项资金以其它名义发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确保专款专用。
三要明确细化责任,坚持求实创新,努力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要强化目标管理,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对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根据考核情况,奖优罚劣。要落实领导责任。市民政局要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认真做好目标任务分解,明确具体分工,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对重点工作先行试点,抓点带面,培育典型,积极培育和推广一批社会救助、双拥共建、城乡医疗救助、殡葬改革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带动和促进整体工作的发展。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不断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有关情况汇报
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有关情况汇报
《六安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30年)》已成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背景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要求,市教育局于2009年底委托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着手启动编制《六安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30年)》,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市人大、市政协、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建委等部门及金安区、裕安区、开发区、示范区政府、管委及教育主管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先后召开了6次讨论会,一次省内考察、学习。具体情况是:一是布置会。3月30日,邀请金安区、裕安区、开发区分管局长、经办人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召开城区2010—2030年学校布局规划布置会,详细分解任务、明确目标;二是协调会。7月14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建中主持召开了城区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协调会,市公安局、信访局、维稳办、交通局、市委宣传部、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参加了会议;三是对接会。10月13日,又邀请了金安区、裕安区、开发区、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负责人对《六安城区教育布局规划(2010-2030年)》初稿文本进行讨论,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四是系统会。10月22日,又召开教育系统内部征求意见会,邀请了金安区、裕安区、1
开发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及基教科、职成教科、督导室负责人、城区各级各类(含民办)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完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校长代表若干名参加会议;五是征求意见会。11月11日,再次召开城区教育布局规划征求意见会,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城区教育布局规划的宝贵意见。六是评审会。11月23日,六安市城区教育布局规划评审会顺利召开。市政府副市长何颖、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建中、市教育局局长项淮涛出席了会议,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规划设计院、市教育局、金安区、裕安区政府负责人、开发区工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形成《六安市城区教育布局规划评审会会议纪要》
12月20—21日,市教育工会主任程淑玲带领校安办、城市规划设计院同志去合肥、芜湖考察学习城区教育布局规划,形成一份考察学习报告准备报市政府。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相关指标
1、规划学校范围:此次规划的学校范围为幼儿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2、规划用地范围:六安市城总体规划确定120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区及城区周边的近郊区。
3、规划年限:近期2015年,中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
4、规划人口规模: 2015年、2020年、2030年人口规模分别为:68万人、80万人、120万人。
5、城区学校覆盖范围: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1000米左右;初级中学为2000米左右;高级中学服务半径不作具体控制。
6、中小学办学规模:小学办学规模按老城区每年级2~4个班,新区为4个班以上规模,每班45人;中学每年级8班以上,每班50人;新建幼儿园为12班以上,每班30人。
7、学校生均用地标准:小学不低于14平方米;中学不低于20平方米;
8、千人指标:幼儿园为25人/千人,小学50人/千人,初中为 40人/千人,高中为36人/千人,职业教育占高中部分的40%。
(二)具体内容
1、总体规划:规划期末,共涉及撤并整合15所,新建34所,改扩建13所,保留13所。规划期末,城区各类中小学校62所,实际规划小学4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总用地92.33公顷;实际规划中学22所,总用地140公顷。职业学校11所,占地29.9公顷。
2、小学布局规划
金安区: 规划期末,金安区城区范围内有小学校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共有612个小学班,占地46.5公顷。
裕安区: 规划期末,裕安区城区范围内有小学校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共有552个小学班,占地33.8公顷。
经济开发区: 规划期末,经济开发区城区范围内有小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共有174个小学班,占地12公顷。
3、中学布局规划
金安区: 规划期末,金安区城区范围内有中学14所,其中完中3所,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共有702个中学班,占地68.5公顷。
裕安区: 规划期末,裕安区城区范围内有中学12所,其中完中1所,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共有534个中学班,占地63.5公顷。
经济开发区: 规划期末,经济开发区城区范围内有中学3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共有120个中学班,占地8.0公顷。
4、幼儿园布局规划
幼儿园点多面广,属于居住小区配套设施,且流动性较大,因此本次规划只进行定性定量控制,不进行规划具体布点。
①幼儿园建设必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
并举的原则进行;
②新建幼儿园为12班以上,每班30人,生均用地大于12平方米;
③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应当优先改建成为幼儿园。
5、职业高中与成教规划
规划内容:
①近期将六安第二职业中学迁址重建,成立裕安区职业教育中心,新址位于将军路东侧、振华学校北侧;
②远期以经济开发区现有的精美职业学校、鹏飞职业学校和巨人职业学校为依托,成立六安市职业教育园区;
③远期建立六安市幼教中心、六安市教育培训中心、金安区职教中心、开发区职教中心;
6、特教学校
特教中心位于长安南路、金安区党校以南,是在原六安市聋哑学校基础上择址新建项目,现已投入使用,总用地2.2公顷,校舍面积约10000平方米。
7、近期建设内容
① 扩建永安小学,作为人民路小学的东校区,规划占地20000平方米;在晋善中学的原址重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晋善学校,规划占地25000平方米。
②六安九中由龙河路迁至齐云路与平桥路交叉口西北
处;皋陶学校迁址重建,新址位于皖西大道以南、312国道以北、经四路以西,规划用地面积3030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3730.6平方米。
③将五里墩小学、清水河小学、八中三所学校合并,在原五里墩小学校址上成立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清水河学校,规划占地33000平方米。
④将交通小学并入解放路小学,并迁址至齐云路北侧重建,成立新的解放路小学,规划占地15000平方米。
⑤原纺织厂小学用地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并入梅山路小学,扩大梅山路小学的办学规模,规划占地12000平方米。
⑥西外小学向东迁至紫竹林安置区,规划占地15000平方米。
⑦六安一中迁至淠河西区,金马新区对面,环城路以北。六安二中迁至六安一中原址办学。
⑧将六安第二职业中学迁址重建,成立裕安区职业教育中心,新址位于将军路东侧、振华学校北侧。
⑨为了适应河西新区的建设,规划近期在河西新区新建河西二小,位于环城路南,占地面积为30000平方米。
示范区教育布局规划在其总体规划批准后另行编制。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初探
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初探
摘 要: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农村各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基础教育努力实现的目标。近几年,贵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升,乌当区面临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现有学校的规模和等级不能适应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对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均衡发展;贵阳市乌当区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城区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转移的趋势下,城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中小学也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的同时不断萎缩,而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则面临严重负荷。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会上,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由此可见,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经越发突出。因此应使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等级与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与区域间差距,实现社会、经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学的布局调整现状分析
2.1 盲目规划学校布局
近年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适当撤并了一些规模过小的学校,同时新建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在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在学校布局过程中也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城镇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进程,造成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学生就学机会和条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出现学校建设缺位或重复的现象。
2.2 农村学校萎缩,城镇学校班额过大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在布局调整中的不确定性,很多地方不愿改善其办学条件,忽视小规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师配置,使得一些家长担心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不能保障教学质量而陆续将孩子转出,加速了这些学校“自然”消亡。很少有县、市、区提出适当保留教学点的措施。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优化策略
在满足本区域生均指标的前提下,片区内的规划教育资源在总量上应满足适龄人口与用地的平衡;通过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以及每千人学生数等技术指标确定区域办学规模。其次,要逐步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学校等措施,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招生压力较大的学校,要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合理分流学生,按省定标准确定班额。乌当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4.1 乌当区教育现状
4.1.1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乌当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大,表现在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较为密集,而乡镇之间的中小学布局则相对稀疏。区域内校际之间发展部均衡,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其次,表现为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矛盾过于集中。
4.1.2 学校布局及规模存在不合理
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的用地和规模将随之调整才能满足城镇化进程的需求,尤其是水田、下坝等地区。2013年,乌当区新天一小学生达1749人,乌当二中2211人,乌当小学602人,乌当区实验小学1512人,这四所学校平均班额达50人,其中乌当区实验小学最高班额达60人。而地处城区及乡镇边缘地带的一些村小因生源稀缺造成不少校产闲置。如培鹅小学全校仅为14人。
4.1.3 办学条件与学校发展的不协调
在乌当区今后一个时期,人口的机械增长较快,使乌当部分地区的学校将面临紧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一些学校用地进行整合调整才能满足学校建设的需要,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需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增长来配置;另一方面,在是农村地区,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村小适龄儿童减少,导致一部分学校生源变少,而另一部分中心镇学校生源覆盖半径变大,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办学条件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适应。
4.2 乌当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策略
4.2.1 需求分析
乌当区2013年全区总人口数376920人,年平均递增1.66%。随着全区总人口的增长,适龄儿童人数也会随之增长,全区中小学校办学规模也相应变大。要适应这种必然发展,便要使办学条件随着人口增长趋势有所改善。
4.2.2 学校办学规模确定
全区现在校学生人数约18122人。预计到2018年,全区总人口为40.60万人,在校学生总人数约为29571人,根据小学、初中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0?O、25?O,结合增加学生人数,进行学校总用 地面积估算,确定新增用地面积。根据规划新增在校学生人数,结合中小学班额配置标准(其中,中学每班班额约为50人,小学每班班额约为45人),确定学校班级规模。
4.2.3 规划技术标准
关于学生千人指标的设置,主要参考《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乌当城区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70人/千人,中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45人/千人;高中入学率按85%计;乌当乡镇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55人/千人,初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30人/千人;高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20人/千人。
独立设置的小学最小规模12个班,规模不小于600人,地区年招生不足50人,原则上不再设置小学;城区或县政府所在地原则上不再设立12班独立小学,新建小学至少18班以上;独立设置的初中学校一般应达到18个班,规模不小于9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达到18个班,规模不小于900人;完中一般应达到24个班,规模不小于1200人。老城区近期小学不超过50人/班,中学不超过55人/班。结语
总体来说,本文主要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目的,通过对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以及乌当区农村中小学存在问题分析,并进行布局调整的策略说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乌当区中小学建设规划,2014-2018.[2] 赵素文.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发展与研究,2009(12).[3] 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