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辩证法与医学学习
、而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
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医学教育的整体观21 世纪已经到来, 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竞争的挑战, 面临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矛盾, 医学教育对社会的 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因此, 必须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
素质的整体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渗透, 现代医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带头学科;现代免疫学的兴起和 生物医学工程的产生, 给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整个医学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 基础医学已从微观及宏观双向深入发展, 生物学研究从分子水平到量子水
平, 并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阐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阐明疾病与疗效的机制。第 二, 预防医学将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引导下, 研制出多种高效安全的疫苗和 新的预防药物, 进行立体化和多方位的社会预防。第三, 临床医学将充分应用高科
技成果, 发展和更新各种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和手段。第四, 医学将向整体化、综合 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整体化即要求医学研究必须注重人体的整体性 把人与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把健康与疾病置于该整体之中探讨医学的规律。综合化即医学将更多地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融合,产生新的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学科。多元化即医学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实验、理论、微观、宏观、个体、群体多元研究的趋向。第五, 21世纪的医学将从原来的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模式。这标志着未来医生的任务已不单纯是在医院里坐等病人, 而是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社会和家
庭服务,从诊治疾病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治疗扩大到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关注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整体性的“ 全球医学” 的医疗保健服务。系统论认为: 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最优化等特点, 而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首要原则[ 1]
。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 课题教学——实验室教学——临床教学” 模式, 是先基础后临床的“ 三段”式教学, 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并使教育脱离于社区与社会。而医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对外开放的大系统,现代医学教育强调“ 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 三阶段的连续统一, 在校医学教育只是基础阶
段, 是为毕业后接受进一步的医学专业培训作准备的阶段。医学教育必须适应医学的新特点, 全方位地开展教育, 应同未来医学人才的智能结构趋于一致, 并向德、智、体、美多维结构整体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及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向医学领域广泛渗透的特点应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反映,应重视重组新兴的边缘性的学科课程和前后期融合交叉的课程, 积极吸纳医学科技的新成果, 及时引入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 纳入老年医学、信息学、社区医 学、卫生管理学等综合化、社会化学科的内容,引入卫生质量、效果、效率、评价、费 用、风险、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 养,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课程。增强医学 生的预防观念, 在以医院为中心的专科医治的同时, 扩大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
进、疾病预防、常见病诊治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群体医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智能 和发展潜能, 要加强方法论课程和技术性课程,如科学方法、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
计学、计算机、外语等。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作为一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永远处于一种绝对的非平衡状态与相对的平衡
状态的转化之中, 非平衡状态是个体发展的主要矛盾,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非平
衡是绝对的、永恒的[ 2]
。在教育观念上要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 以问题为中心, 实践为手段, 社区为基
础” 的实践课程教学中, 培养学生具有创
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以及培养他们开展社区工
作、社区活动等多方面的能力。医学教育的平衡观
现行教育模式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以学生毕业后迅速适
应特定的岗位为目标, 强化医学专门知识
与技能的教育, 重专业知识,轻个性发展;
重身体素质, 轻心理素质。导致长期以来
我国医学教育办的是单一性的院校,突出的是知识水平的教育,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 84所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 5 年 制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查(按在校 4 年
计, 第 5 年实习除外), 结果为:平均总学
时数为 3600 学时,其中理论课为 2242 学
时, 实验课为 1358 学时, 二者比例为 1∶
0.6;公共基础课(含政治、数理化、外语
体育、生物等)为 1208 学时, 占总学时的33.58%;医学基础课为 1013 学时,占 28
14%;医学专业课为 1317 学时, 占 36
57%;任意选修课仅 17所高校列有,平均
62学时,仅占1.71%。人文类课程为 33
学时, 占总学时的 9.27%;计算机 88 学
时, 占 2.44%;预防医学 117 学时, 占 3
25%。在医学人文类课程当中,仅 44 所高
校开有医学心理学,平均仅 30 学时;而医
学伦理学仅 19 所高校设置,平均 16 学
时;临床专业课与预防医学课的比例为1
∶0.098。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医学课程与
自然、人文科学课程之间、临床医学课程
与预防医学课程之间严重失衡[ 3]
。过窄的专业教育, 忽视复合知识的传授, 局限了
学生的学科视野;过重的功利导向, 只重
视知识的积累, 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实践能
力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 只重视平
均发展, 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
足, 培养出的医生面对患病但具有不同鲜
明心理特征的社会人, 只能用生物的眼光
去审视他们, 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显得束手
无策, 不能作出全面的分析治疗。
科学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表现为分
化与综合两种基本趋势的辩证统一。20
世纪以来, 在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
过程中, 各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 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这些新学
科创立的同时, 也就架起了某些学科之间的桥梁。世界的激烈竞争, 决定了医学教
育必须把人才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谁掌握
了面向新世纪的医学教育和科技,谁拥有
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谁就能争得了 21 世
纪医学科学中制胜的关键。一位优秀的医
师除了必须有精湛的医技外, 还必须对心
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死学甚至宗教学
有基本上的认识, 要有良好的医疗伦理判
断水平, 并尊重病者以促进医患关系。倘
若一位医师精专业医术, 但却缺乏恻隐之
心, 对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紧张压抑无动
于衷, 则绝不能成为一位好医师。显然, 要
塑造良医, 有关的自然科学和医学人文科
学绝不能在医学教育中被忽略。
医学课程必须与自然、人文科学综合, 以培养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人才, 促进医学的发展。教育模式必须适应“ 复
合培养模式” ,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究
会提出: 未来人都应掌握 3 本“ 教育护
照” : 一本是学术性的, 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 4]
。医学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教
育的价值观。现代社会健康观察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命
意识的转移、医学目的的深化、保健体系的改变、医学人际关系的变化、卫生制度的改变等等, 要求拓宽基础和专业教育的界面, 进行均衡的学科教育。跨世纪的医
学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能
力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宽厚的理论基
础、敏捷的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能力、准
确的判断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 成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3 医学教育的发展观
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暴露往往需
要一个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受
到时间、空间、思维能力、客观条件及认识
水平的限制。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认
识, 才能一步步向真理逼近。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告诉我们,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
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水平, 人们对客观世
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深入到事
物的本质中去, “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此及彼, 由表及里” ,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和求实精神, 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揭示
事物的本质规律。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
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认
识是不断进步的。医学知识在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疾病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医学教育也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 医学教育亟须将科学教育与技术教
育并重,并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从 1534
年近代实验医学的诞生, 到 1972 年 CT的发明, 以科学发现为主体的实验医学时
代已转入以技术发明为主体的技术医学
时代。我国现在无论从经济体制还是从经
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方面, 都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它对医学最为直接的影响, 表现
为医学产业化趋势的凸现。21 世纪有巨
大经济潜能的、能改变整个医学面貌的医
学计算机软件产业、生物信息电子探头技
术、医用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等高科技领
域, 其所形成的医学计算机软件、生物信息探头、医学纳米器件、个体基因图谱等 技术产品将走出校园、医院,进入社会、家
庭, 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生长点, 也同时
成为医学科技发展的生长点[ 5]
。围绕信息
高速公路出现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将使远
程诊断和全球会诊成为现实, 计算机诊断
网络将覆盖全球。届时, 任何一位医生,随
时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 利用诊断网络装
置, 通过医生个人便携型计算机, 接通医
院的诊断中心网络, 为病人作出诊断甚至
治疗[6]
。未来 30 年,科学前沿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领域, 这同样是医学科技的主战
场之一。面临这种机遇与挑战, 医学不仅
是治病救人的事业, 同时也是振兴经济的新型产业。医学教育必须紧跟医学的发
展,不仅要继续培养“ 学院式”、“ 个人技能
型” 人才, 还要培养能够把握市场经济形势的实践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有科学 家的创新气质与创新能力、工程师的工艺
设计和实验水平、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商
人的营销策略, 对其人文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有优良的医疗技术服务,还要
有完好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但要有健全的医院内医疗服务, 同时要发展社区保健服
务,从而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
树立医学教育的发展观, 尤其应注意
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科学不仅需要理智,而且需要想象。人们把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富有
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叫做灵感。而想象是指
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设想和组合, 创造出新形象或引起联想、猜想的思维活动。灵感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从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角度考察和认识医学
创新中的灵感和想象,对于开发智能、提
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泰
勒认为, 对创造力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
三: 智力因素、动机因素、个性因素[ 7]
。而
目前我们的医学教育恰好在这三个方面
都重视不够。我们应抓住创造性思维的培
养,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 提倡广泛的学习
和打破常规的思考。爱因斯坦说过: “ 想象
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美国物理
学家廷德尔说: “ 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测
作为研究依据, 想象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
论的设计师。” 只有在尊重客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
学研究才会有所发明创造。尊重客观事
实, 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创新是
科学研究的灵魂。要创新就必须在重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形成自己的科研思路,并以此来指导
自己的科学研究。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
时代, 知识经济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创造性的应用和广
泛传播来发展经济, 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
要的资本, 它正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
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并深刻影
响着医学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这个过程
中,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自然辩
证法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
第二篇: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使我了解到它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并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让人记忆的知识,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发展、科技发明乃至宇宙探索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
学习过自然辩证法后,使我看到自己从前思考看待问题的直观性、片面性,促使我对待周围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西方文化来源于希腊,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对事物本源探索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又往往与其宗教信仰紧密相,西方先哲常常探求事情本源的工作本身当作追求,从中找到乐趣。另一个动力来源于宗教,西方很多学者通过探求事物背后的规律来证明上帝造物的伟大。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则为入世,从而使得中国人对科学技术追求的动力常常来源于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很少的人为追求科学的理念本身去探索。这种背景使我们失去了在科学上的先机,并使我们流失了很多科学文化技术。
与此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事物的对立性,如同西方宗教促使西方先哲探求事物证明上帝的伟大,但又因其浓厚的宗教信仰导致一些真理的发现遭到迫害。西方的科学技术过剩又不得不让人们警醒其带来的潜在危机,如核武器、科龙等先进科学技术。
而儒雅斯贝尔说“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对于自己来说,既没有什么善,也没有什么恶,一切都决定于人;技术对于将来如何利用他是漠不关心的。”让我们明白科学技术的如何利用其关键在于人类自身对道德伦理的感知。这又再次让人们不得不去关注人性中善恶的对立性。
总之,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后,使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用系统的思想构建模型,使事物的阐述得到完善,并将其应用在各种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开拓了我的视野。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学习感受
自然辩证法学习感受
上完了许磊老师自然辩证法的课程,我受益匪浅,正如许磊老师讲课开头的教学定位中讲到,通过掌握科学科技哲学观点,涉猎人文科学知识,从而扩大我们的知识结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古代自然哲学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机械论的自然观;到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许磊老师用鲜明的例子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古希腊哲人认为:自然界起源于火,水等;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皆变。而古代中国有五行之说,古代自然哲学的总体特征具有直观性、辩证性、猜想性,体现了事物的初级阶段,具有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现象而猜测其真相的特点。
到了近代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具有了新的特征,变得具有孤独性、静止性和片面性。而近代的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是用理学的观点说明一切,也是具有片面性的。而到了现代,产生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的产生的哲学背景为工业革命的兴起,而产生的科学背景为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产生,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哲学背景为黑格尔的“辨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和科学的快速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综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了新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总结一句话:综合就是创造!马克思曾经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这句好充分概括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抓住其本质,批判的看待问题和事物,不崇拜任何事物。到了现在,自然辩证法依然在不断完善更新,表现为系统科学群,和生态科学群。而系统科学思维与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在讲解自然辨证法的课程之余,许老师还为我们放一些自然科学的视频,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幽默风趣的授课模式深的学生的喜爱。这也使得我们工科的学生对于自然科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第四篇: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学了自然辩证法的感受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学习《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感受,以及学习这门课之后的收获。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演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它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学习自然辩证法,总的来说,是为了树立起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正确观点,掌握正确的科学技术论,提高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速实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正文:
作为一名研究生,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学院为我们安排的自然辩证法课程,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和自己对课本的阅读,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很大,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来源于实践,并且还受到实践的制约,通过对它的深入学习,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我们的思维,调整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正的提高我们认识自然的哲学素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对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研究世界,认识世界。自然辩证法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样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就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开放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研究这样一个系统。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最为感兴趣的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疆域在不断的扩大,人类利用和开发了自然界,既改变了自然界的面貌,也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自然界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行为,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的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许多人的吃、穿、住、行方面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正是由于人们的高消费刺激了高生产,高生产导致向大自然的高索取,结果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的不断污染。而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存和文化遗产都可能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生态环境的恶化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人类环境的改善是一项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全世界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所有政府应肩负的责任。为此我们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通过对课程的深入学习,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身边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是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原理来解决的,而且这门课程也是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利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找到事情的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讲我来交大上课已有半年之余了,各个课程的老师严谨负责和认真的态度给了我太多的感触,最近我们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结束了,童梅老师在讲台上认真的态度,生动的把自然辩证法给我们从各个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传授着,童梅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倍受感动,在我的内心留下深深的印象,也使我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有了真正的认识。
我们每周上课的时间都是在周末,都占用的是周末时间,但是童梅老师没有丝毫怨言,每次都是比我们提前进入教室,提前做好教学工作准备。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我们周内和老师一样都是要进行自己本职的工作,我们怀抱着求真务实和态度严谨的思想来到交大进行入职之后的再教育,老师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让我们明白了交大的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作为研究生,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本分,学习和研究是我们的首要问题,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让人研究的,它源于实践,并且随时接受实践对它的检验,学习自然辨证法可以让我们人眼开阔,思想活跃,对我目前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才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研究绝对的客观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绝对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人们所能认识和把握的只有观察到的事实.人们所说的事实一定是具体的观察主体在一定的理论背景指导下观察到的结果,由于人们的局限,也由于观察主体的背景不同或指导的理论不同,人们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一个对象常常包含有无数的信息,但具体能够观察到什么信息,即看到什么样的事实一定是和观察主体紧密联系的,另外人们观察到的事实一定是对事实干预的情况下的结果,绝对的脱离观察主体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
既然人们发现和掌握的事实只是观察主体站到各自的角度,在他所能凭借的条件下观察到的.因此不管在当时当事人看来他看到的事实是如何正确,他也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真理与事实.不可能存在一个人能够掌握观察对象的全部的信息,因此对一件事情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尽管结果不一致,但他们都是对事实的真实反映.真理可能不只有一个。人类甚至还不如那个瞎子摸象中的瞎子,因为瞎子还有能力摸完整个大象得出对大象的正确认识.而人类穷其智力对一个事情也常常是一知半解,雪泥鸿爪,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永远都要保持对研究对象的敬畏之心.永远都要谦虚,人类是有很多局限的,我们观察了解到的事实永远都是对象的一部分,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对象,对很多的对象我们了解的要比我们以为我们了解的要少的多。对待研究对象,我们在积极探索的同时,也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夜郎自大,不强以为知.其次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既然对同一个对象观察由于主体的观测的角度或背景不同从而得出的事实不同,并且建立在不同观测事实基础之上的判断也肯定会不同,那么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事实,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跟自己不一致的人都是错的,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尽管是相反的观点,也有可能都是对对象的正确反映.比如当前对我国改革的讨论,两派观点争锋相对,但在我看来都有道理,都说出了部分事实,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不同,对对象的认识也不同.既然真理即不是存在于那一个聪明的人所独有,对同一个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也不只一个,那么人们要获得对一个对象的全面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对象的不同层面与不同侧面.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是要营造一个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的环境,要鼓励别人说话,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要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力.只要这样才能掌握对象的更多信息,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少犯错误。三是永远都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对事实相对正确的判断,因此对一个理论和一种判断一定要知道他的约束条件,知道观察者是从那个角度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在运用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要注意人的观察活动对事实的干扰,人观察对象的时候必定会对对象有干扰,我们可能降低干扰,但不可能消除,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观察了解事实的干扰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管理活动或者考察人员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干扰,尽量减少这种干扰的影响。
学习自然辩证法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充实,对生活和工作的帮助很大,虽然课程学完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的进步,书实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童梅老师用心血教了我们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一些方式和方法重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学习为主,最后,我还是得感谢我们辛苦负责认真的童梅老师,正式因为童梅老师的教授我们材进去了自然辨证科学的世界,使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和认识观有了新的认识。
管理学院
工程硕士1135班
杨少坤
201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