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由原“xxxx”转型而来,下辖有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内设有9个临床科室,康复病床20张,现在专业技术人员38人,其中全科医生8人,社区护士10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6人,辖区人口五万余人,是一所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xxxx首批医改试点单位之一,中心充分把握医改机遇,实现了“中心得到跨越式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居民得实惠”良好局面,现将综合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为居民提供舒适服务环境 中心是基层医改实践者,也是医改的受惠者。中心业务用房改扩建是医改投资项目之一,被xxxx年拉动内需投资项目,也是xxxx实事之一。本工程总投资199.3万元,其中央专项投资168万元,地方配套31.3万元。工程于2010年11月20日动工,2011年7月投入使用,作为一项直系民生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程进行跟踪督导。为改扩建工程完美收官,改迁伊始区政府又特批配套资金35万元用于添置医疗医辅设备。改扩建后的中心,环境优美,功能全面,成为当地一所使居民充满幸福感的地标性建筑,受到各级考察领导的赞同与肯定。作为医改的践行者,经受住医
改考验,抓住医改机遇,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严格执行基药制度,让居民享受医改成果
中心于2010年1月25日开始贯彻执行全部使用基药制度。为保障规范执行,分别选派分管负责人及专业人员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对药品价格进行公开公示,基药全部从省基药平台进行网购,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杜绝药品购销违规行为发生,最大限度给予居民实惠。实行基药制度以来,业务量稳中有升,总收入锐减,保障业务正常运转资金缺口由区财政采取月预付、年终决算足额补差方式保障。今年上半年财政已拨药品专项补贴15万元,机构债务由区政府纳入清理范围,目前正按计划实施偿还。
三、积极做好医改配套工作,保障医改深入推进
为保障医改工作深入推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已做如下一系列配套工作: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对中心38个编制进行岗位设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建立能上能下灵活用人机制,对未聘4人进行人性分流,对空岗经人事部门从网上公开进行招聘人才,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进行工资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每年人均xxxxx元,按xxxx比例分为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基础性绩效每月随工资发放,奖励性绩效按季度进行目标考核,年终统一发放;三是对下属二站实行行政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安排、药品统一配送、工
资统一考核管理机制。
四、充分落实公卫服务,利用医疗资源扩大重点人群服务项目
严格按要求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增加重点人群免费辅助检查项目,回馈居民。中心直管人员xxxx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xxxx人,建档率达xxxx%,对辖区高血压、糖尿病、65岁以上老人、重症精神病、孕产妇、0-6岁儿童共xxxx人实行规范管理,并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增加重点人群免费体检中的辅助检查项目,辅助检查有: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肝胆脾B超,实验室免费检查人均xxxx元。
中心各项工作在各级领导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卓越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设备相对老化,日服务量小,导致免费体检时间跨度长;专业水平和医疗设备有限,对慢性病有效控制显得力不从心;高素质专技人才难引进等。我中心全体职工将上下一心,力争为居民提供经济、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
2012年7月9日
第二篇:正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正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正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08年10月20日由原环城乡卫生院整体转型成立,2011年10月通过了省卫生厅组成专家审评组审评验收,被评定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位于榆树大街397号,建筑面积3690平方米,服务人口48,220人,服务区域3.5平方公里,覆盖正阳街道办事处三个行政社区、三个村民委员会。中心现有职工33人,是新农合定点单位,中心内设有全科诊室、中医科、妇科、康复科、化验室、电诊室、药房、收款、妇幼保健室、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宣传室、健康档案室、又新增设了健康小屋等相关科室,现有床位50张,为辖区内4.8万名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二、第一是医院的基础设施,二是农合基金运作情况,三是基药四是?五是接种门诊等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环城乡卫生院位于榆树大街397号,现有在岗职工78人,具备职称的医疗技术人员55人。2008年10月整体转制为正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承担原环城乡5个村、正阳街道3个行政社区和3个村近7.1万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自2006年我被任命环城卫生院院长以来,每年都上一个新的台阶,我来的时候外债是万元,库存药品万元。现在我们不仅还上了外债而且库存药品达到万元,结余万元。
2011年我院按照上级要求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实现了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的改革目标。
一、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
按照市政府、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2011年3月1日我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彻底结束了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与去年同期相比我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
1、药品的价格下降了30%,但是药品收入提高了35%。
2、门诊的人均费用下降了15%,门诊人次增加了38.6%。
3、住院的人均费用下降了10%,但是住院病人增加75.9%,4、医院的总收入增加了40%,5、职工工资增长了20%。
6、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了20%。群众对医疗机构满意度明显提高。2012年合作医疗全部实行网上审核报销以后,住院报销比例又提高了10%,农民就医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二、稳步实施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省政府、省卫生厅、长春市政府、市卫生局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要求,我院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平稳、全面的完成了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副职及职工的聘用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组织学习,为确保选聘工作平稳、顺利、成功,我院首先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领会市卫生局本次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即:“基本保持班子的稳定,基本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基本保持发展形势的稳定”。并把局党委的意图通过会议的形式贯彻给每个职工。二是分步实施,严格按照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二步走的要求开展工作,第一步由卫生局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选聘工作。在完成公布招聘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等程序前提下,顺利完成负责人选聘工作;第二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副职及职工的选聘工作。在此期间,卫生局工作组,分片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汇报,现场解答并提出指导意见。我单位副职及职工的选聘工作顺利完成,三是岗位分配合理。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我院按照人才队伍机构需要进行了岗位分配,共设置了25个工作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85%、行政工勤岗位占15%选聘结果无投诉现象,至此医院现有人员全员上岗,并签订了聘用合同,实现了班子稳定、队伍稳定、发展形态稳定的大好局面。
三、实施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绩效考核工作
我市按照长春市卫生局721模式进行经费补偿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721模式的细化,将补偿经费与绩效挂钩,确定了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有差距、兼顾公平、倾向重点科室和重点人员。充分调动职工干部的积极性,实施新的分配制度后,与10年前相比较职工工资提高了,由原来每个月几十元到现在的2千多元,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抓重点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全面提升
国家推行的10项公共卫生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们单位认真分析,提出了以点带面,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方针,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健康档案,通过科学安排,顺利的完成辖区居民健康档案62380份,并全部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在建立档案工作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孕产妇及儿童管理,把单一的建档进行了有机的延伸,使档案得到有效的使用。二是建立接种门诊,为确保儿童接种安全,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我院自筹资金12万余元,首批建成了标准化接种门诊,并实行日接种,通过逐屯逐户宣传,争取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通过接种门诊的建设,使免疫规划工作有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还解决了以往儿童体检与访视的难题。通
过对重点工作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的全面扎实稳步开展。
我们环城卫生院按照上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会议和文件的要求,顺利推进了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扎实的开展了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目前,全院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大家对改革现状满意。2012年我们的医疗收入继续大幅度增长,到本7月份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594万元,基层设施也进行了部分的扩建,医改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困难,一是人才队伍的匮乏,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少,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现有义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都难以保障。二是经费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应逐年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和预防保健需求,保障医务人员的利益,更好的服务群众。三是基药制度进一步完善,更加科学的制定基本药物目录,适应临床需求,尽早解决基药目录与医保、新农合的统一,我们相信随着一个新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助产技术汇报材料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迎接2012开展助产技术执法检查的 汇 报 材 料
一、中心对助产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多年来,为贯彻《母婴保健法》,落实《助产技术管理办法》,我中心十分重视并支持产科工作。
我中心原本是建院多年的老卫生院,病房条件较差,为此,我中心积极争取2011“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上级政府财政支持,投入巨大的财力,积极努力地改善产科条件;装修产科病房、改造产房布局、添加设备。医务科带领产科组织召开助产工作会,制定助产培训工作计划,先后分3人次送助产技术人员苏丽珍、潘清霞、苏宝珠到福建省协和医院、解放军180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进修培训,同时定期组织助产技术参加市内各培训讲座,使得我中心助产人员每年接受助产技术培训。
二、助产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及落实
完善各项产科工作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是做好医疗工作的保证,特别是产科这种高风险科室,显得尤为重要。我中心产科始终坚持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进行医疗活动、按规章制度办事,严格依法执业,不超范围服务。再每年的助产技术检查中,我们会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开设专项整改会议,进一步不断完善了产科的常规制度。
三、院内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中心高度重视孕产妇急救问题,每年组织院急救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制度、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在节假日,小组成员外出要到医务科备案,并由同级职称的医师暂时替代。遇孕产妇急救时,中心领导、医务科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急救小组成员到位迅速,各科室无条件配合、密切协作。
四、助产工作的特色
“追求卓越,服务永恒”是我中心的服务宗旨。在硬件改善的基础上,我院更加强调服务理念的树立,努力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助产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接产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大大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
五、分娩数及围产儿死亡数
我中心的分娩量在平稳中逐年发展,2011分娩198新生儿,无孕产妇死亡,无围产儿死亡。
六、妇产科人员配备
现有人员12人,其中医生5人,助产师2人,护士5人。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6人,5人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2011年根据市政府要求建立《泉州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泉政卫办﹝2011﹞169号)要求,与解放军第180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协作单位,依托解放军180医院强大的产科专业阵容技术指导,为我中心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业务能力取得了明显提高。
七、硬件设施
1.房屋标准符合一级助产机构要求。我中心产房在2011年按助产机构标准进行装修改造,有分娩区、缓冲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分区;产科病房均为母婴同室,为带卫生间的双人间满足孕产妇的需求,无因床位紧张而拒收病人的情况发生。
2.分娩室设备齐全;3.治疗器械及新生儿抢救设施基本齐备; 4.急救物品时刻在功能状态,急救药品齐全;
5.泉州市120急救中心**分站点就驻院内产科病房楼下,可迅速将突发急重病人转诊上级医院。
八、产科质量管理工作
做好每日出生日报,及时通报计生部门,严格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发放证明查验二代身份证,严格执行终止妊娠药品的使用管理规定,落实终止妊娠手术、住院分娩和孕期超声检查的实名登记制度,B超室外安装电子监控设备。
九、病案管理
中心对病案管理十分严格,新医师上岗前进行病历书写培训,完成8份大病历书写合格后,才允许书写病例。每份病历均由严格把关,住院医生完成病例后由主治医师,检查并签字后归档。归档后的病例由专门的病案质检人员检查打分,不合格病例对当事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医务科已制定《门诊、住院病历质量考核制度》,严格按考核标准写好每份病历。
十、产科质量信息管理
由专人负责产科质量信息的登记和统计。每日由专人将各种信息汇总并上报丰泽区妇幼所,实行日报制度。设有专人负责,因此信息上报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十一、高危孕产妇门诊管理
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一环。为此,制定了严格的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所有初次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需筛查有无高危因素;并于孕28周、34周、37~38周进行高危评分,再次确定是否为高危孕妇。产科门诊日常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建立高危孕产妇诊室。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高危门诊工作及入院后的诊治。如果高危孕妇未按约定时间就诊,由专人电话通知并记录在病历上。
高危孕产妇转诊时,由具备孕产妇抢救技能的医务人员护送至上级医院,同时携带病情介绍和转诊三联单、必要的抢救物品,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安置好病人后方能返回。
几年来,我中心产科在区卫生局妇幼所和上级妇幼保健院的监督管理下,在区孕产妇专家组的帮助指导下,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提高产科质量和人口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按照《宣威市卫生局关于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中心认真对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进行创建,现将有关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宣威市虹桥街道成立于2002年10月,位于宣威市城南
2.5公里处,辖三个居委会和一个村委会,总人口16165人,现虹桥街道被规划为宣威市的新兴开发区进行建设,预计到2015年,人口将达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2年曲市卫字[2002]180号文件批准成立,属独立设置、独立编制、独立账号运行,现有在职在编职工7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助理会计师1人,建筑面积2446平方米,开展基本医疗、防疫、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二、主要成绩
1、中心自2003年成立至今,未发生任何责任医疗事故或违法违规事件,年业务收入由2003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19万元,中心资产由2003年的2万余元增加到2010年的500余万元,2004年—2010年在宣威市卫生局对全市公共卫生工作的综合考核中,虹桥连续六年获一等奖,2008年被列为12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试范点”之一进行
规范化建设,2011年2月被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虹桥街道北云卫生服务站站长吕敏获2006“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宣莽于2003年12月被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3月被曲靖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卫生院长”称号,2008年4月被宣威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2月被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3月被曲靖市卫生局授予“优秀卫生院长”称号。
三、自评情况
1、对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基本条件:我中心全部具备。
2、对照社区卫生服务点标准:我中心环境温馨,人事、财务、资产、药品管理有序,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良好,注重文化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能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基本医疗服务规范,医药费用控制良好,能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社区居民对中心服务满意,反映良好,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高,满意度高,具有改革创新精神,能探索总结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3、对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自检,分数能达到942.5分,在今后的创建过程中逐项完善,可以达到更高的分数。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中心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全具备各项条件,虽然存在一些困难,如编制7人太少等,但我们坚信,在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顺利通过验收,促进我中心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10月15日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一般不超过50张。目前,北京市共有3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开设下列科室:
(一)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
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置
(一)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病床。目前,北京市共有158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开设下列科室:
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配置
(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北京市16个区县卫生局所属社管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作为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枢,行使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体管理职能,规划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对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工作进行管理、监督、质量控制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