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先进的人才理念推动医院学科发展
以先进的人才理念推动医院学科发展
——安徽省立医院
人是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学科发展离不开人才。医院通过抓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通过学科建设搭建平台催生人才[1]。我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更新人才观念,把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管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
1、充分强化人才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应注重内部培养和交叉引进齐头并进,着力打造学科领军人物。
1.1 外部引进为引进人才,应主动出击,与国内外高校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与此同时,还应注重从兄弟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以此来带动医院薄弱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如现有博士生65 名。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措施,不仅可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而且也可扩大医院在国内、国际上知名度。
1.2 内部培养
1.2.1 强化意识,努力开拓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需确立以下几点意识:①主体意识。以人才为医院发展的主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成分已取代市场份额成为衡量医院成功的重要标准,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就占据医疗技术制高点,谁就拥有未来。②责任意识。科室要建设,人才要培养,关键是科主任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我院党委敏锐地抓住学科带头人选拔这一关键工作,组织制订《省立
医院科主任考核标准》、《省立医院学术、技术带头人遴选标准实施细则》以及《安徽省立医院临床学科首席专家遴选与管理暂行办法》,对科主任任期考核,实行优聘劣汰,强化责任意识。③观念意识。构筑人才是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程,要强化观念意识,就要解决“一个观念”、“两种人”、“三大机制”问题,即“一个观念”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是医院无形资本的观念;“两种人”是指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管理人才;“三大机制”就是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2.2 加强青年员工培养,搭建成长舞台对医院管理者而言,“人才”并非特指那些优秀的医疗技术人才,而是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医护员工集合体,他们的能力、品德、经验、形象等要素决定着一所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应为广大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院经常进行青年技术骨干的遴选,每年举办“青年创新成果报告会”,出台《安徽省立医院管理岗位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立医院科主任专、兼职秘书选拔与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与山东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在职博士等方式,促进医院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建立和规范人才的培养、考察、选拔和聘用管理制度和程序。加强学科建设,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医学学科建设要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患者的需求[3]。把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全局战略来考虑,深入研究医院学科建设的长
远发展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学科发展,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
2.1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确立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抓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其他学科建设的发展,抓科研带临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院定期召开重点学科调研会,总结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是找差距,找不足,以便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2 加强公共资源管理,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学科发展离不开物质支撑,医院需加大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优化公共资源,保障了医教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
2.3 遴选临床首席专家,组建优秀团队通过建立临床学科单病种或单项技术的首席专家聘用机制,紧紧围绕专家领衔,以技术规范、培养人才为导向,巩固和提高临床学科对某些重大疾病的诊断技术、研究能力和治疗水平,带动各个临床学科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健发展,规范临床医疗行为和科学决策能力。我院出台了以技术规范、培养人才为导向的《安徽省立医院临床学科首席专家遴选与管理暂行办法》,并启动了首批临床学科首席专家的遴选工作,共评选出十位临床首席专家。目前我院正着手研究总结,以团队带动医院学科发展的模式。
2.4 加强院际协作,借船出海,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多边环境加强院际合作,打造品牌共谋发展。加大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基础研究和教学优势,为医院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拓宽领域。同时高校也可利用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优势,从事科学研究,从而实现双赢。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既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医院人才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影响医学人才科技创新的相关因素[4]。
3.1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力度通过创新团队的设立,利于发挥团队成员的合力,形成高水平研发成果,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巩固医院优势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推动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院目前拥有3 支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依靠自主创新,努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3.2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新检查项目(简称三新项目)是提高医疗技术的重要措施,推行“三新”项目准入制度,开展“三新”项目。同时加大专利发明的投入力度,可以带动人才培养,并能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又快又好发展。
3.3 加大引智力度,增强对外交流引进国外智力是借鉴和引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的一种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重要渠道。医院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引智工作氛围。例如:我院2006~2008 年共申请到《安徽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15 项,通过项目的开展,目前已与日、澳、加、新、德等国家建立了课题合作,学术交流和互访关系。同时医院也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2008 年先后有69 人次赴美、英、日、法、德、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学
术交流和医学考察。组派援助也门共和国医疗队140 多人次。激活用人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医院应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实行人力资源全方位管理,调整人才结构,重点抓好管理人才、高技术人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务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人才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努力发挥各类优秀人才的作用。
4.1 激活用人新机制,永葆人才活力结合医院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选人环境,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我院形成了“干部轮岗交流”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竞争上岗”制度,通过交流和竞聘优化了职能处室领导班子、科室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干部的综合素质,激活了干部任用机制,提高医院管理岗位的整体效能,促进了医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2 继续推进四类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考核医院可每年针对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博士学位人员、聘约到期的正副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科主任等进行专项考核,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对他们在临床、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量化打分。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努力促进医院拔尖人才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励他们在专业、科研上取得更大成绩。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需在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指导下不断推进。通过多元
化途径来培养医学人才,打造强势学科,建设品牌医院,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浅谈以经营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综合产出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如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理念抓”三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科学统筹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新农村是当前各级政府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
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管理农业,就是要引进工业组织形式发展农村龙头企业,移植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及农业产品消费服务联为一体,把市场理念、质量理念、标准化理念、品牌理念等现代工业管理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
一要借鉴工业“项目带动”理念,推动农村主导产业不断升级。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到终极产品上市。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一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突出发展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借力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群,推进农村工业化。突出做好项目的规划、包装、设计,把项目作为引资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龙头企业与种养业紧密结合起来,捆绑发展,加强与农户的连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使企业和农户达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分配机制。
各地拟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区、市)扶持农产品加工的专项补助资金,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负,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农业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帮助其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质。
二要借鉴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多途径开拓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要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要完善农产品信息供求渠道,发展壮大购销组织,加快建设以龙头企业连锁直销为主要形式的营销网络,依托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领域。大力扶持一批出口型加工企业发展,扩大农业的外向度,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要借鉴工业“减员增效”理念,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立足现有基础,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园区工业发展,扩大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重视对龙头企业职工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农业经营环境,落实财政扶持、税收减免政策。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帮助农业经营大户排忧解难,促进其成长发育,尽快发展成为实力较强的农业企业。
四要借鉴工业“规模化生产”理念,着力把龙头企业培育成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主体。逐步将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农产品基地建设,转变为在政府扶持引导下,由龙头企业组织农户实施。政府在按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搞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承包、租赁、入股以及与农户联营等形式,因势利导实行土地流转,建立企业自己的生产基地。有关职能部门帮助企业争取涉农项目,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将公益性农业项目交给民营企业实施的有效途径。
坚持以城镇的理念经营农村
如果说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是为过剩农产品找市场、为剩余劳动力找出路,那么用城镇理念经营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农民对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更高需求的问题,同时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载体和平台。没有农村的城镇化,就没有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没有城镇体系的完善,农民奔小康、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让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改变农村人口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首先,突出科学规划。要本着规划超前、布局统一的原则,以重点建
制镇为主体,坚持重点集中、突出特色、强化功能、促进发展、聚集人口为目标,通过对城镇综合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保障公共产品供给,为农民提供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农民可以“住得好”。第二,突出城镇产业发展。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集聚统筹发展,结合农产品加工小区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刺激人口向城镇和工业向园区集中。第三,突
出抓好村庄的综合整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项目,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农网改造、林业生态、沼气能源等基础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坚持以品牌的理念经营农产品
质量是农产品立足市场的根本,品牌是农产品通向市场的“身份证”。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农增收,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在发展农业上,要像经营项目、经营企业一样,注重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建立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全面建立起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认证等标准体系,以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同时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产品申报,发展品牌农业、精品农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农产品品牌。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工程。要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基地扩建。要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和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农资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质量保障赔偿机制。实行农药、兽药专营和添加剂规范使用制度,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试点。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和生产规范,通过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使农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突出抓好养殖业的标准化生产,实现品种优良化、防疫制度化、饲料安全化。
二是以产业化促进标准化,着力把龙头企业培育成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按照以产业化促标准化的思路,着重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以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带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根据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市场定位,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和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帮助企业通过生产基地平台,指导和监督农户按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三是加大政府对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创建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壮大。建立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的激励机制,对获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
第三篇:人才发展理念
优识人才发展理念
我们将坚持“培养人比发展生意更重要”的理念,象重视客户一样重视我们的员工,并致力于使所有员工具备规划其自我职业生涯的技能。我们努力创造和提供各种条件使员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自我提升和发展,并推动员工实现职业生涯的自我选择和实现。
优识人才发展UTCS计划
优识公司设立了UTCS制度,帮助员工规划和持续发展。我们坚持以情商为先,着重培养员工三大方面的能力:主动性、领导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将针对个人提供一套基于职位能力发展模型的培训计划,已帮助我们的员工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每年我们还会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和员工反馈调整和更新培训课程。
优识人才发展实践
我们的员工在加入优识开始其个人职业生涯的那一天起,人才发展就已启动。进入公司后,您将与您的直属经理一起制定个人目标,这个目标涵盖业务和个人两方面,并提出自己的培训发展需求。同时,您的直属经理将与人力资源部将为我们的员工提供相关的发展计划,包括项目分配、导师制度、轮岗机会、丰富的学习工具和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等,为您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帮助。同时,定期的评估考核制度帮助我们的员工追踪成果和发展状态,了解自身的强项和发展领域,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个人目标。
优识人才发展方向
第四篇:以创新理念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以创新理念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 08:
31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晓刚
江西省共青城市位于鄱阳湖畔,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受资源禀赋等条件的限制,共青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高,属于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共青城市按照胡锦涛同志“要把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走加快发展之路。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展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既必须努力加快发展,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近年来,共青城市委、市政府立足经济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的实际,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抓手,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推动绿色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发展,重点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绿色”优势,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共青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70%,城市绿化率达57%。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把创造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新能源、文化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建设了中芬数字生态城、中航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引入“微创”发展理念,依托低丘缓坡的地域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化“创新就是发展”理念,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共青城人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城精神,实现了共青城从农村城镇到新型城市、从农垦经济到工业经济的重大转变。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动力,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共青城的特殊影响和城市品牌效应,引进了维科锂离子电池、龙泰运动器材等一批重大项目;创新体制机制,每年至少把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3%作为新兴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创新政策举措,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在手机等产业引导上下游企业抱团进入,形成了聚集发展态势。
强化“关注民生就是关注发展”理念,走和谐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共青城市始终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着力改善其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计划,大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2011年实现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农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比上年增长28%。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全覆盖。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共青城市委书记)
第五篇: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来源:铜仁日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和总要求,石阡县积极探索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聚焦振兴主题,突出需求主导,抓牢人才主体,念好人才引、育、用“三字经”,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以聚才蓄水之功开振兴赶超新局。
紧扣乡愁纽带引才,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以乡村两级党组织为主体,开展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经商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摸排,分类统计并建立人才数据库,掌握人才基本情况、联系方式、能力特点及创业方向等。加强联系网络信号源。在掌握人才基本情况基础上,扎实开展人才定期联系、节假日问候、亲属关怀等工作,点对点动员、激励和引导人才返乡创业,持续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吸纳,针对心系家乡、政治素质较强、有技术特长和带富能力较强的本土人才,按程序有计划吸纳入党,择优按程序充实村两委班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打造“留雁行动”升级版
。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深化留雁行动统筹结合,加大政策宣传、扩展工作思路,使出“亲情招”,打好“乡愁牌”,积极动员本地在外务工人员、经商人员返乡创业,鼓励支持本地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兴业、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等,充分用好此类群体人脉、资源等优势带动其他在外乡土人才回归。
围绕势能转化育才,培育“农博士”人才。充分利用留乡人员熟悉情况、乡情浓厚等优势,以开展各领域人才分层分类统计为契机,直接掌握和联系一批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专家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帮带培育,将本地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势能优势,大力培育“田秀才”“土专家”等本土实用人才队伍。用好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复员军人、外出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人才群体,加强吸纳引领,充分发挥其熟悉政策、熟悉基层、熟悉群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等优势,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信访稳定、环境整治、组织建设、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反哺家乡发展。培训“新职业”农民。充分利用县、乡党委党校,职校、农推站等培训机构和农业、人社、扶贫等部门资源,聚焦发展主题,坚持需求导向,问需于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加大培养乡村工匠、农民职业经理人、非遗传承人等新型职业农民。
聚焦高质发展用才。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借鉴“三农”行动专家服务团、送教上门等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整合选派新一轮科技特派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党建指导员、农业辅导员、家庭签约医生、包组联户教师、乡村法律顾问等团队资源,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捆绑出招,精准发力,深入田间地头、村户人家等乡村振兴一线开展送医、送教、送技等指导服务。用活产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集聚和培养人才的阵地作用,引导支持各类“田秀才”“土专家”等专家人才群体参与各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搞好传帮带,吸纳更多留乡人员、返乡人员到合作社实践锻炼、兼职任职,以产业发展吸纳更多农民到合作社务工、就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或经营管理经验。建强专家人才“工作站”。拓展乡镇党委党校、农民讲习所等现有功能,深入开展教师、医生等银龄讲学工作,邀请离退休名师名医到乡镇、村组讲学培训,把名师、名医、名专家工作室牌子和功能延伸到基层医院、学校和对应行业,总结推广“组团帮扶”经验,引导县直行业部门专业技术骨干结对帮扶乡村技能技术人才,定期组织开展帮扶指导工作,鼓励支持本行业系统专家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墩苗、接地、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