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2004-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的复合增速达到27%,远超全球7%-8%的增长,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逐年提升;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收入为1565亿元,制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为17950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8%,而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已占到医药总市场的42%,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3000多亿元。
图1.2004-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17.5万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的更新换代有望逐步进行;
医疗机构的新增需求。这主要来源于基层就诊量提升催生的设备采购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有望进入高峰期,从而带动相关医疗设备采购需求的爆发。从社会结构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医疗器械的需求。同时,在政策方面,继“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0%目标”之后,去年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又明确指出,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7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其中有1090亿元将用于县级医院技术配置,在此背景下,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对医疗设备的购置需求将会大量增加,这将很好地拉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行业机遇到来,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潜力巨大。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起,受欧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增速趋缓,2011年增速仅为7%,但是注意到2012年海外市场的增速已回升至12%,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八个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达13.1%,海外市场增速已逐步企稳。
海外市场增长的驱动力将来自于国内企业技术突破后,依靠成本优势推动的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我们看到2006-2011年,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中诊疗设备的占比从30.78%增长至42.96%,而且诸如X射线扫描仪以及磁共振设备的出口单价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科技部于2011年11月公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2015)》,目前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重点发展适宜基层的数字化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免疫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基础装备、耗材及应用解决方案,提高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降低成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装备需求;加快适宜基层的慢病筛查、全科医疗、健康管理、中医诊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等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数字化医疗、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应用技术发展。
二是高端产品突破: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瓶颈问题,实现高端主流装备、核心部件及医用高值材料等产品的自主制造,打破进口垄断,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重点研制64排螺旋CT、1.5/3.0T超导MRI、PET-CT、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仪、高清内窥镜等高端影像设备;研制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全自动高通量生化分析仪等体外诊断系统与试剂;研制影像导航辅助治疗系统、实时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和神经电刺激器等先进治疗装备;开发介入支架、人工关节、人工血管、骨修复材料和口腔材料等高值医用材料。重点突破超导磁体、多通道磁共振谱仪、高分辨率PET探测器、大热容量CT球管、X射线平板探测器、超声换能器等核心部件,以及精准定位与导航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化学/生化传感技术、可再生修复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
二、行业内各环节风险分析
该分析需要将医疗器械器材划分为医疗设备、耗材以及家用设备分别讨论。而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客户主要以生产和销售设备和耗材为主,故重点研究这两方面的厂商。
2013年初,工信部已开始着手制定加快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工作计划,主要是一些导向性的思路。7月17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吴海东副司长表示,医疗器械类专项是今年新实施的扶持重点,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这项由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卫计委正联手拟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其中,2013年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发展专项将聚焦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重点支持的三大领域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治疗设备等。企业名单预计会于今年公布。
医疗设备生产商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产品质量的风险,因为售后的保养,维护和一系列质量问题所产生的风险都是有设备产商来承担。但是由于制造商与经销商的结算方式都是现货现汇,这降低了银行像生产商回收借款的风险。
2013,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中,迈瑞医疗、康辉医疗、鱼跃医疗、万东医疗、威尔科技、九安医疗、东软股份、乐普医疗、威高股份、微创医疗、阳普医疗、长峰股份、威达医用、新华医疗、万杰高科、中国医疗、上海医疗等是相对领先的企业品牌。
而且据了解,由于目前各类医疗设备的技术特性,中长期来看还不具备被完全替换的风险。而反观医疗耗材市场,因为2013年国家发文控制此类产品的价格,未来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故该类产商的风险还需进一步按照实际情况来评估。
三、2013中国医疗器械终端销售渠道分析
在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器械的销售渠道主要由医院和药店组成。最近几年来,医疗器械专业零售店、社区销售、会议营销、电子商务、零售百货等也有零星的销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医疗器械专业零售店和电子商务这两种新的销售渠道,凭着较为领先的商业模式而增长迅速。为便于统计,现按医院渠道、药店渠道和其它渠道三种方式进行统计。据统计,2013年,医疗器械通过医院销售的比例为78.75%,通过药店销售的比例为16.56%,通过其它渠道销售的比例为4.69%。
截止2013年10月底,国内取得互联网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许可的企业共177家。2013年医疗器械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预计为25亿元,其增长前景看好。但当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利润率约为22%,传统的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利润率约26%,电商企业利润率约为2%-4%,为最低。主要原因是新模式扩展期间,各项推广费用较高、而网售价格又相对较低所致。
四、中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分析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自2007年以来,我国历年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无论是Ⅰ类、Ⅱ类还是Ⅲ类都在缓慢增长,5年间总量也由12.6万家增长到了近15万家。与之相对应的是,持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5年来也在缓慢增长,从2007年的16.10万家增长到了2012年的17.78万家。
五、医疗器械进出口市场分析
据海关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43%;出口额9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7%。贸易顺差22.01亿美元,同比下降9.24%。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3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出口数据中,有35%左右的产品或其主要构成部分是在中国生产,先出口的国外、然后再进口到中国的销售。
上半年,我国共从8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医疗器械。从进口区域看,欧洲是我国最大的医疗器械进口来源地区,北美洲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区,亚洲排在第三位,三大洲进口额所占比重合计达97.57%。从具体进口国家和地区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瑞士、韩国、爱尔兰、英国、法国、荷兰和新加坡,相关进口额合计达57.1亿美元,合计占比达83.86%。
从产品结构看,上半年,我国诊疗设备、医用耗材、康复用品、口腔科设备材料和医用敷料的进口额最高,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主要有医用导管、彩超仪、CT机、MRI仪、内窥镜、血管支架、医用直线加速器、X线管、人工关节、矫形或骨折用器具。上半年,我国共有8476家企业从事医疗器械进口贸易,其中,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数量分别为3351、4268和857家,相关进口额分别为27.74亿、24.19亿和16.17亿美元。有134家企业的医疗器械进口额超过千万美元。
从具体进口地区来看,上半年,医疗器械进口额排在前十位的省(市)是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天津、福建和湖北,相关进口额合计达61.97亿美元,占比合计达91.01%。
上半年,我国共向2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医疗器械。从出口区域看,亚洲是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最大出口市场,欧洲为第二大市场,北美洲排第三位,三大洲所占比重达到85.72%。
从具体国家及地区看,出口前十市场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英国、俄罗斯、荷兰、法国、印度和韩国,出口额合计54.05亿美元,所占比重55.99%。向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X光检查造影剂、医用无纺布、助听器、药棉、纱布、绷带和监护仪等;向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彩超、药棉、纱布、绷带、轮椅和彩超等;向德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主要有药棉、纱布、绷带、医用无纺布、呼吸机和体重计等。
从产品结构看,上半年我国出口诊疗设备、康复用品、医用耗材、医用敷料和口腔设材的出口额排在前列。出口医疗器械金额过亿美元的主要产品有医用导管、药棉、纱布、绷带、化纤制一次性或医用无纺织物服装、X光检查造影剂、助听器、彩超、注射器、体重计、监护仪和CT。
从企业结构看,上半年我国共14805家企业经营医疗器械出口,其中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数量分别为2856家、10951家和998家,出口额分别为45.4亿美元、37.13亿美元和7.39亿美元。共有134家企业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
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前十省市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北京、湖北、辽宁、山东和江西,出口额合计82.21亿美元,比重达到91.24%。(本小节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医药报。)
六、医疗器械基层市场被看好
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如果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民币80万元),那么,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增量空间超过240亿元。
根据新医改的相关方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建设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装备配置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目前,全国有5万多家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应发挥主体作用。基层医改的方向是回归公益性、立足保基本,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目前国内中低端医疗设备采购中,本土企业高居榜首,这是因为政府在基层医疗市场上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而医疗设备8-12年的更新周期,也保证了医疗器械企业的稳定增长。
2013年开始,中央已扩大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基本设备配备,推进完善农村急救体系,救护车和必要急救设备将逐步增多。
而科技部《医疗器械科技“十二五”规划》也指出,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必须、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和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临床常规诊疗需求。
值得关注的动向是,以前我国中低端基层医疗市场主要是国内企业在做,现在的情况是,外资企业在保证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情况下开始向低端市场渗透,甚至三、四线城市,进入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以飞利浦为例,公司基础医疗业务主要关注二级、县级医院、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目前公司已经在各地有120名工程师,接下来更多的人才将直接在三、四线市场进行招聘。
七、国产医疗器械与进口器械的竞争
了解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状。国内器械制造商并不是盲目与国内的强大的产商正面竞争,而是抓住了国内外医疗市场的差异化,那就是人力成本的巨大差异,并从中作文章。客户提到两个可以向我们推荐的公司。一是一个生产粪便检验仪器的厂家,另一个是生产血管成像仪器的厂家,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可能缺乏竞争力,却已经打开了国外市场,并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
总结:追求稳定的高端器材生产产商,发展以基层为目标客户的国内产商和经销商,以及具有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出口产商
第二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现状
2009-05-08 中国机械投资网
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最主要的大类产品,其2008年的出口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总额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大大高于2007年全年的出口。其中,11月份当月出口3.49亿美元,高于前10个月2.85亿美元的平均值,同比增长24.1%,增速有所回落。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出口增速不减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的国家与地区达到203个。除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出口相对较小,对其他市场出口量都比较大,对欧洲、亚洲、北美洲出口总额较为接近。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美国仍是我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的主要市场,需求仍然旺盛。2008年1~11月,我对美国出口额达9.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9%,高于同类产品出口增速5个百分点。
从对品种的需求看,美国对我国小型医疗器械与设备的需求极其旺盛。2008年1~11月,我对美出口额达到1.05亿美元,接近出口总额的30%,同比增长了将近1倍。非洲和亚洲对我小型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十分旺盛,2008年前11月,我对非洲出口1932万美元,同比增长56.7%,对亚洲出口9529万美元,同比增长47.5%。
我国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品种比较齐全,从医院的一般检查与治疗器械到高端治疗设备一应俱全。出口金额最大的是血压测量仪器,2008年1~11月的出口总量达到3953万,出口总额达到3.64亿美元,约占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1%。近几年,我国大型诊断与治疗设备技术与产能大大提高,更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1~11月,核磁共振成像装置1~11月共计出口389台,总额达到1.39亿美元,同比增78%,同比5年前增长了2.9倍;X射线断层检查仪出口1491台,总额2.05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同比5年前增长了2.9倍;病员监护仪出口9.35万台,总额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同比5年前增长了13倍。我国大型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则主要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
医疗器械产业近年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内制造能力升级和技术创新,并且逐步成为世界医疗器械“制造中心”,如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合资厂或建独立的研发中心,通过技术转移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升级和弥补自主产品方面提供了有益帮助,在产品出口方面继续成为主力军(见表2)。同时,国内迈瑞、谊安、创新、新华等企业的B超、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临床监测设备等已基本覆盖国内外中端产品市场,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已占有相当的份额。
然而,我国对高端产品,如MRI、直线加速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尚与欧美日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关键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尚需产业重组和政策扶持。但随着“海归”回国创业,将引领一批民营企业向高端产品在自主创新方面迈出一步,对未来的医疗器械产业仿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主要以医用辅料、手术器械、一次性耗材、B超、临床监测设备及按摩器具等中小型产品为多,但随着国内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加和世界经济放缓,将逐渐影响到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并降低我产品市场竞争力。2008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到211个
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和英国为前5位(见表3),所占比重为52.51%,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相比之下,2008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方面主要以彩色超声波诊断仪、X射线应用设备、残疾用器具等填补国内空缺,主要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韩国等8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前5位进口国家所占比重高达69.91%(见表4),表明市场依赖度比较高。
总的来说,现今,我国医疗器械外贸运行基本正常,尽管存在国内各种成本上涨和国际经济增长趋缓造成的一些不利因素,但经营企业纷纷采取必要措施,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对外售价以弥补成本增长形成的压力。此外,我国产品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备,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市场对我产品物美价廉的信誉,并非提价弱化需求。
二、国外医疗器械及药品市场概况
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它供应了世界市场40%的医疗设备,同时消费了世界市场37%的医疗设备。美国医疗设备产值每年以5-8%的速度增长,贸易顺差约为50亿美元。美国医疗设备厂家的特点是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高性能的设备,对新产品的研发投资较高。
外科手术与医疗仪器为美国医疗仪器设备产业之最大类,占其产值之36%,产品主要括麻醉设备、切片仪器、血压计、输血设备、气管内视镜(非电子式)、导管、手术夹具、诊疗仪器、血液透析设备、皮下注射针筒、呼吸治疗设备、手术台、氧气筒、吸取设备、骨板、螺丝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美国许多医疗设备厂家选择进口技术层次较低的医疗组件。
中低价位的医疗产品在美国东南部有庞大的市场,因为许多产品经由迈阿密市转口销往加勒比海地区国家。企业可以通过参加美国东南部的医疗展会,如Medtrade,将产品销往美国东南部或直接销往加勒比海地区国家。
2、俄罗斯
据了解,2004年俄罗斯医疗消费总值达到63.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5.5%。而2007年,俄罗斯医药市场被预测将以25%~30%的增长率 虽然,俄罗斯对医疗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其本国的医疗产业发展缓慢,医疗需求与生产能力成反比。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医疗占据了80%的药品市场。在新特药中,进口药所占的比重更大,而这些畅销的进口药品则主要来自波兰、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等12个国家。俄罗斯市场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肝胆病等药品、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的需求很大。目前,俄罗斯主要是依靠从西方大量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且价格较高。因此,我国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医疗产品在俄罗斯市场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而且前景看好。
3、乌克兰
乌克兰本国生产1500种药品。每年,乌克兰医药产品出口量增长额达到30%,但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市场急需诊断、外科手术、放射线科、实验室、妇产科医院和烧伤中心所需设备。医院及门诊需要引进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及医疗用品。
4、土耳其
土耳其为人口持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公营医疗体系长期供不应求。为改善国民生活品质,土国政府财政每年扩充公立医疗体系设施,采购医疗设备、器材及用品。土耳其政府重视医疗器材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基础产业薄弱,仍需依赖进口。近年该国医疗用品暨器材进口金额每年维持增长10%~20%。
土耳其医疗器材进口业者指出,中国的医疗设备产品的性价比是欧美国家无法比拟的,颇具杀伤力,销路很好。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土耳其的健康医疗环境排第70位,土耳其人平均花在医疗的费用约为100美元,医药平均消费额在1998年为35美元,相对其他欧洲国家仍极为偏低,发展潜力很大。基于在中东的特殊地理,土耳其也成为伊拉克医疗物资贸易中转地,援助物资通过这里运往伊拉克。我国和土耳其1971年建交。2000年,中土两国贸易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05亿美元。目前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小,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潜力较大。
第三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示:随着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中国将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部分原先依赖进口的仪器设备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同时,国内已有不少省市把医疗器械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培育。有专家预测,今后5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将翻一番。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设备第二大市场。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供需预测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不但连续多年产值保持2位数增长,而且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在过去10年中的销售规模增长了近5倍,2010年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跃升至世界第2位,很多产品的生产规模列世界首位。根据海关的进出口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时创造历史最高记录,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0.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十分旺盛。2010年,我国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医院诊断与治疗产品进口金额为65.23亿美元,占进口总金额的81.98%。从进口金额的地区分布来看,2010年上海、北京和广东排在全国进口金额的前3名,这3个地区进口总金额比例占到了70.89%。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中排到前三甲的产品,一是医用敷料,二是按摩器具,三是矫正视力(护目)用品,合计所占比例为23.38%。总体来看,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累计贸易顺差额达67.42亿美元。预计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可望超过250亿美元。
随着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中国将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部分原先依赖进口的仪器设备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同时,国内已有不少省市把医疗器械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培育。有专家预测,今后5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将翻一番。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设备第二大市场。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第四篇:应用化学行业发展以及现状
应用化学行业发展以及现状
摘要:专业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客观要求。当前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为目标。本文重点从应用化学行业专业现状出发,介绍了应用化学行业的发展历史现以及状。关键词:应用化学;发展前景;现状
应用化学是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相互交叉渗透所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应能适应21纪需要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新专业目录规定,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的规格,确定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进行专业建设,使应用化学专业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名牌专业。[1] 应用化学专业现状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应用化学科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缺乏。至今有4届毕业生和在校4个年级学生。经过几年来对应化专业的实践和研究,发现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专业实验内容陈旧,新的方法及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应用。(2)大多数实践教学课程都是借鉴其他院校而设置的,实践教学大纲 “大无
[2]纲,虚而粗”,课程实习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设定;(3)实习基地是从无到有,处于建设初期,学生人数众多,难于完成深入的生产实习;(4)实习时间集中在大3和大4,实习时间短,缺 乏连贯性和持续性。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实践 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习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化学行业发展史
应用化学还是根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实验开发研究的一门科学。应用化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融化学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应用化学研究的方向按研究的对象来分可包括无机化学品化学、冶金化学、石油化学天然气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材料化学、应用有机化学、食品化学、能源化学、光源化学、海洋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4]
我国在“六、三、三、四”学制建立后, 应用化学陆续转入化学系或化学工程系。1952年年我国学习苏联的学制进行了广泛的院系调整,应用化学已不再作为一个专业,不过名称仍然保留,如北京师范大学设有应用化学教研组,原东北工业部工业研究所改名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1958年后,同济大学等校又相继开办了应用化学专业。1961年颁布的“高教六十条”中确定综合大学设化学、放射化学、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和海洋化学5种化学类专业。当时全国400多所大学中有综合大学31所 ,设化学、应用化学等40多个专业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教育受到严重摧残,直至1979年才逐渐恢复。同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现名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又恢复或开办了应用化学专业。国教育受到严重摧残,直至1979年才逐渐恢复。同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现名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又恢复或开办了应用化学专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增加,1987年在国家教委修订的全国理科专业目录中,在化学学科中增设了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等应用性和边缘交叉学科专业,保留了放射化学和海洋化学,这样化学共设有7个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有80多所大学设有应用化学和化学类专业共16种,专业点120个, 年招生量约5000人。应用化学类(包括材料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海洋化学、放射化学)的招生人数由1979年的9.7%增加到1989年的41.8%。
应用化学不仅是开发基本化工原料、无机材料、有机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等的基础,而且在工农业生产、海洋开发、航天航空、信息产业、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国防建设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 结束语
由于化学工业分类甚多,有材料、生化、环工、触 媒、程控与模拟等工业,因此,社会对于应用化学人员的需求不容小觑。一家公司或工厂从厂区、设备的建立,到周边环境的维护,甚至是化学药品的使用与安全维护,都是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能胜任的。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可担任制程工程师(材料学科)、厂务工程师(工程安全)。从目前高科技化工产业来看,化工行业的就业市场对于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5]应用化学专业在将来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
[1]曹颖.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林区教学,2006,(1-2):14. [2]远坂俊昭.锁相环(PPL)电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厥盛,郑继禹,万心平.锁相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李临生.应用化学的历史及其意义[J].大学化学,1999,(14-6):55. [
5、6]苏立强.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57.
第五篇: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快递行业混乱进来一直成为行业人士讨论的话题,对于其具体的解决办法也迟迟未能很好的统一,跨越KYE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人士、管理学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1、杜鹏(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律师)
观点:新规的实施,为消费者维权增加砝码
杜鹏向跨越航空快递KYE记者表示,新规对快递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有规范性要求,明晰了原来法规中的模糊地带,将为消费者维权增加砝码.对野蛮分拣,新法规的“三万元罚款”应该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它为职能部门执法提供了具体依据.2、郭新宝(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观点:快递企业应加强自律,规范经营
郭新宝向跨越KYE记者表示“快递企业应加强自律,规范经营.”新规对快递企业提出多方面规范和约束,企业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重塑自身良好形象.快递企业应贯彻新规精神,明确自身履行的义务和责任,自觉将新规转化为企业内部规范.快递企业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行业要求规范操作,提高服务质量,重视客户投诉“野蛮.分拣、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快递从业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郭新宝表示,快递企业在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服务终端快递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加强从业者职业技能培训.3、刘玉来(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
观点:在新规指导下,职能部门应建立多方监管机制
刘玉来向跨越KYE记者表示“新规赋予了职能部门更加明晰的职权,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方监管机制.建立完善顺畅的投诉受理渠道,充分利用媒体进行监督,将淘汰机制引入快递行业监管体系.如:建立行业投诉数据库,若某家快递企业达到一定的投诉率,可对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