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

时间:2019-05-13 00: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

第一篇: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

作者程定全考试批次1009学籍批次1009

学习中心重庆经贸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起专专业行政管理完成时间2012年2月26日

试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体制改革,被看作是力度较大、成效显著的一项改革。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变化,但也带来了新的矛盾。一方面老百姓越发感到“看病难、看病贵”,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90%的人对医疗变化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却在不断地下降。据卫生部统计,2003年我国患病人数比 1993年增加了7.1亿,而就诊人数比1993年却减少了5.4亿。病床使用率城市由81%下降到61%,农村由44%下降到33%。城乡居民有48%的人有病不去就医,有29.6%的人应住院未去住院,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经济原因。这一矛盾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国医疗改革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程及基本做法

改革开放后,各项改革开始起步,医疗改革也开始酝酿。特别是在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后,医疗改革便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从医疗供给角度,强调医疗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体制。具体的做法是,在城市首先将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疗机构推向市场。企业自办的为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也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被作为企业办社会的一项内容从企业主业中分离并走向市场。虽然这些机构并未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但随着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拨款的不断减少和企业资金的供应的终止,其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因为他们要靠服务收费来弥补成本。

从医疗的需求角度,市场化改革实际上将医疗产品的需求作为一种私人物品的需求。既然是私人物品就需要以个人支付为主。在城市,职工在经历了短暂的定点定量享受免费的有限医疗服务后,便开始了向市场化的医疗保障制度过渡。最初1994年在“两江”地区搞试点(江苏的镇江和江西的九江)。1998年又将两江的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农村,随着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解体,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绝大部分地区迅速瓦解;因为该制度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从此以后,农民的求医问药便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市场化。因为从供给层面看,现在基本形成了商业化的服务提供模式。主要表现在,各种资本都可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限制,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定位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各种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则逐步走向全面竞争;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主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在需求层面,计划体制下福利性的医疗保障制度解体后,居民医疗服务的满足只能通过市场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目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2亿人左右,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则只有全部人口的10%左右。另外,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医疗保障体制本身都不具有强制性。改革开放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坚持自愿原则。城镇医疗保障(保险)制度虽然名义上具有强制性,但在操作中因过分追求小范围的收支平衡,也只有确保缴费才能享受相关待遇。对于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来说,医疗服务上的需求能否被满足以及被满足的程度,基本上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力量。在公共卫生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可见,中国的医疗改革

在把公立医疗机构推向市场的同时,也把大多数居民医疗需求推向市场,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医疗保障。特别是收入极不稳定、低收入和无收入的居民,他们游离在社会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之外。

二、中国医疗改革的成本分摊分析

在由福利性的医疗保障转向市场化的医疗保障过程中,医疗改革成本由谁来承担的,我们可以通过几组数据清晰地看到。

首先我们看近10几年来医疗费用构成的变化。根据历年卫生统计年鉴的财政预算支出,还包括了医疗以外的公共卫生支出,如把公共卫生支出扣除,个人支出的比例还要大。医疗转轨过程中,卫生总费用2003年比1990年增长8.63倍,政府预算支出只增长6.07倍,社会卫生支出6.17倍,而个人支出增长13.77倍。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主要是靠个人卫生支出增长拉动的。其次,人均收入的增长与医疗费用的变化,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卫生统计年鉴计算得出的列表,可以看出,一次就诊和一次住院费用上涨最快是1993年到2001年。但1993到1998年的上升基本上是与人均收入的增长同步的。这一阶段是我国价格改革力度较大的年份,医疗制度改革也处于起步的试验阶段,医疗费用的上涨是正常的。但1998年到2003年,医疗费用以每年 30%以上升势加速上扬,远远超过了人均收入7%的增长速度。这一阶段正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全国各城市普遍推广的时期。在此之前,由于公费医疗实行定点的费用包干、超支由医院承担,而劳保医疗的费用也由于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严格受到企业预算的约束,因此医疗费用的上涨由于受到供给方的控制其增长并不很快。而1998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医疗保障市场化的改革,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来自供给方的医疗费用控制约束被解除了。相反,医疗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利用医疗技术上的垄断性和信息的优势,千方百计的诱导医疗需求。医疗费用便有如脱了缰的野马。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医疗改革市场化的过程中,医疗改革的成本更多的由广大居民承担,负担最多的是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保障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就有医改的因素。

三、我国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市场化走向的医疗体制变革带来的成效主要表现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

但医疗改革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往中国医疗改革路径选择是存在偏差的,我们认为主要失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多的依靠市场来解决居民医疗卫生的问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丧失。

医疗产品本身的可排他性使之成为私人产品,但医疗卫生又具有较强外溢性,使它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同时,医疗服务技术上的复杂性和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其他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相比具有一种特别的优势,即可以通过医疗服务诱导过度需求,实现供给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医疗市场是典型的非竞争性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卖方垄断的市场。这也使得医疗产品的价格无法反映真实的需求,不能根据等边际的原

则来实现供需均衡。从需求方来看,医疗产品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它的可及性,即应是广大居民普遍可享受到的服务。但市场化的医疗保障,使得医疗需求成为一种主要依靠个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不能通过市场以外的力量对其进行帮助,个人支付能力较低的居民将无法享受医疗服务。公共物品的可及性就无法实现。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居民在刚刚解决了温饱,就将住房、教育、医疗等一整套接近市场化改革推出,其医疗的支付能力更为有限。因此,医疗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介入来解决。实际上就是在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考虑到医疗卫生的公共性质,政府对本国居民提供了完全或大部分的免费服务。

(二)医疗卫生事业走上了一条资本密集型的高成本发展道路,偏离了中国的国情

在医疗改革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医疗机构资金拨付的不断减少,医疗机构的服务费用的补偿实行“药品加价、检查项目收费”,这必然滋长医疗机构逐利化的倾向。为了得到更多的加价和收费,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不断的向西方发达国家进口高档的医疗设备,购进高价的新特药品,并通过将医务人员的劳动补偿与医疗行为挂钩、按科室核算、按收入提成,诱导需求。把高额的医疗设备的成本和使用收益转嫁给患者。在许多医院,不管患者病情轻重、手术大小都必须进行全身性各种检查,不同的医疗机构相互之间也不认同医疗检验和诊断结果,给病人的身心和经济上都造成很大的影响。现行的医疗机构费用的补偿机制,激励医疗机构上设备、上档次,追求资本密集型的发展。目前中国医疗资源很有限,有限的资源又用在了少数大医疗机构的高精尖设备上,这在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人均卫生资源仅占世界总资源的2%的国度中,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阶段又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决定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必须用在低成本的医疗项目上,才能以较少的投入服务更多的人口。

(三)医疗服务体系中政府和市场作用领域的错位,不同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倒置

我国医疗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供给体系和医疗保障格局。但我们在医疗卫生市场化的改革中,没有顾及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强调了与其他领域改革同一的思路和做法,即“抓大放小”。这种思路在医疗领域存在重大缺陷。因为“抓大”意味着要保证大的医疗机构的国有化性质,即政府只对大的公立医院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而“放小”实际上是将中小医疗机构全部放开,即允许各种民间和私人资本进入中小医疗机构。在现实中,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尚未进行,非常有限的财政用于医疗方面的资金80%也都用在了城市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即医疗服务的高端市场。而在县区、街道和广大农村的低端的医疗服务市场到处活跃着私人医院和个体诊所。由于国家规定各医疗机构收费,是以医疗机构的等级的划分为标准的,等级较高的医院机构收费标准自然也高,这就决定了能够进入这些机构的必然是能够享受各种医疗保险的一部分正规就业的群体和少数收入较高的阶层,而另外一些只能进入那些收费较低的私人诊所。而私人的医疗机构是盈利性的医疗机构。为了维持低成本的运行,只能接受被大的公立医疗机构排挤的弱势群体。低收费可能伴随着低质量的医疗服务,乃至造成非法行医和黑诊所像毒瘤一样不断地滋生。使患病的居民小病拖大,大病拖重,医疗事故屡屡发生。由于大的医疗机构对弱势群体的不可及性,使非常有限的财政补贴资金实际暗补了相对的高收入者。

四、医改的路径选择

医改要继续进行必须调整思路,中国医疗改革的路径选择我们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在居民医疗卫生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医疗服务的融资应以政府为主,而不能把它交给市场,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基本做法。在已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中,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政府都承担了近3/4的卫生总开支。英国、瑞典和挪威,用财政税收支持由政府直接提供卫生服务;在法国、德国及日本社会保障是占主导地位的医疗筹集方式,但政府为社会保障融资达60%以上;美国被公认为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化医疗体制,大多数就业的人口,强制地实施由雇佣双方缴费的统筹医疗保险。但无法进入统筹保险的特殊群体,由政府提供医疗保障。每年政府用于医疗方面的公共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的近46%,私人保险慈善机构占35%,自费支出只占19%。

当然,我国目前财政用于医疗方面的资金还很有限,无法撑起全民的医疗保障。如何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有限性与公众医疗卫生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其出路是,一定要合理地选择政府医疗卫生的干预重点和干预方式。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也关系到社会公平问题。选择的唯一标准是使有限的医疗卫生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增进国民健康的效果。选择的基础则是在不同的医疗卫生干预目标、干预成本和效益(增进国民健康的效果)之间进行比较。

即应将医疗资源集中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基本临床服务,放弃那些按照现有技术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成本非常高昂的临床服务。

在医疗融资方面,政府要保证每年的公共卫生支出有所增长。同时要通过政府的各种政策和手段,动员社会资金为医疗卫生融资。

第二,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必须走一条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道路,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道路。其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医疗资金投入有限,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高成本的物质资本投入上,固然可以通过提高诊治水平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但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必然会出现质量对数量的替代。要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关键是增加医疗服务人口的数量。当然这不是说,忽视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重视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而是把重点放在哪一方面,现在医疗领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医疗服务的普遍性问题。在一些大的综合医院,仍然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提高疑难病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二是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这些年高校的扩招,各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性医护人员,医疗的人力资源充足。近几年来一些大的综合性医院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显得过剩,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相反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由于数量众多,资本有机构成低,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这些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实现医疗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原因之三是,中国传统医疗的中医中药有广阔的市场,它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还是很有效的,而且它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医疗服务。因此,我国应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服务项目,这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第三,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明确政府与市场各自活动的领域。要想充分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要想真正提高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需要优先发展和政府确保的是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不是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因此,政府应保证初级的低端医疗服务的公共供给,或政府对初级的医疗机构提供资金帮助,使之为大多数居民提供免费的或低成本的服务。为了提高公共医疗的效益,政府也可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一揽子服务计划,精心设计一个医疗“服务包”,规定由政府提供的免费和低费服务的病种、诊疗项目和手段、药品目录,由各种医疗机构提供,政府买单。超出服务包的范围,再由个人和社会资金解决。在高端的服务市场,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应尽快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允许各种资本进入,按市场原则经营。这样既可以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当然,国家要对这些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管,同时对一些特殊群体,还要建立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制度。医疗市场中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其它领域不同,从这个意义讲,可能“抓小放大”比“抓大放小”更为合理。

医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难度大,任务艰巨。其实医

改是世界性的问题。即使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像英国,由国家出资实行全民的免费医疗保障,公平保证了,可效率解决不了,排队等候成了这一制度的特点。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政府和市场有合理的分工,但最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公共的医疗开支在不断攀升,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有人担心这个保障体系是否会崩溃。所以,他们同样面临着医疗改革的问题,只不过是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

第二篇:2017年医疗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XXXXXXX院

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院始终坚持把握公立医院改革主线,严格落实医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连续三年持续推进医改工作各项指标在我院有效落实。现就我院2017年医改阶段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一、组织实施

按照上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我院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按照该办法逐条逐项严格落实。并与2016年一季度推进计生服务机构与妇幼机构的整合,整合后的机构全称:XXXXX健XXX育服务中心,保留原“XXXXX健院”。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我院建立了涵盖公立医院改革考核指标在内的绩效考核方案,每月初对上月工作项目进行全面绩效考核。

1、坚持全面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在公立医改初期,我院就已取消药品加成,截止2017年4月底,我院使用的药品种类有73种,其中基本药物种类56种,约占所有品种76%,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量均超过51%。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入库单进价与销售价格一致,有工作台账和销售票据为据。

2、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占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同县财政部门达成以年终补偿结算到位的方式,一次补到位,2016年以前的补偿款已到位。

3、医院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做了重新定位与测算,纳入考核范围。

4、在药剂室外醒目位置设置了药品价格公示栏,对药品加价前后做了鲜明对比,建立了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真正把医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觉控费的激励机制。

5、建立医务管理考核工作制度,把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作为药剂科的绩效考核指标,每月一评,纳入工资范围。

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1、同XX市XXXX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并多次请市XXXX院专家来我院坐诊,现场解决疑难病症。同时请市妇幼院专家到我院授课,讲解妇幼保健规范化工作理论知识。

2、同基层乡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和XX镇卫生院建立了医联体,签署了医联体合作协议,定期安排坐诊医师到基层帮扶,帮扶医师成为家庭医生签约中的一员。

3、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建立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成立了转诊领导组,理顺了转诊流程与培训工作,使用由XX市妇幼保健院统一下发的“双向转诊单”,形成了相对稳定、无缝衔接的分级诊疗体系。

四、人事薪酬制度

我院建立了人才储备库,对于紧缺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和电视台多路飘字招聘方式,吸纳大专院校毕业生,解决了部分岗位人才短缺的空档。我院出台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以医护人员的从业服务态度和实际完成工作量进行考核。打破医务人员薪酬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五、药品供应保障

1、持续推进药品分类采购和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每月5日由相关部门提交本月药品和高值耗材采购计划,按程序审核报批后,通过网上阳光采购平台下订单,由配送企业完成配送工作。每月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列出具体清单进行处方点评和重点监控。

2、建立健全了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了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机制,同取得药品中标配送资质的10家企业签订了配送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了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供应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奖惩制度。对落实网上阳光采购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的配送企业,首次提出约谈,二次提出警告,三次提出停止合作的方法,目前已停止一家合作资格。

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极力推行医改工作,但仍存在几点问题。一是外部环境条件受到影响,今年我院没有收治住院病人,致使新农合医保报销工作一度停滞。二是尚未建立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工作。三是未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为主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

五、下步打算

我院将立足现实,把握医改大好时机,按照医改规范要求,继续推行已改革的工作成果,加大公立医改知识培训频率,逐步理顺存在的各项问题,使医改工作以利于民与惠于民。

2017年5月24日

第三篇:2011年医疗机构改革总结

西安市阎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2011年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工作

完成情况的总结

2011年即将结束,根据《阎良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阎医改发„2011‟1号)和《》(阎政办发„2011‟81号)的文件规定,现就今年我局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做好这项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我区从2009年年底下发相关文件,召开了动员大会,2010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2010年年底全面完成第一阶段岗位设置和初聘工作。卫生系统涉及人员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但是在区人社局和区卫生局的周密安排部署,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卫生系统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第一阶段工作。岗位设置工作核准岗位216个(管理岗17个,专技岗189

个,工勤岗10个),按岗初聘用人员147人(管理岗4人,专技岗129人,工勤岗14人)。

岗位设置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我们将根据各单位岗位设置情况主要开展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工作。聘用制度是对终身的固定用人制度的改革,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通过实行聘用制,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行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相关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结合其特点,制定了《岗位设置聘用暂行办法》。我们将依据《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让各单位在经区人社局核准的岗位职数限额内,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对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进行择优聘用,对竞聘上岗的人员实行合同管理。由用人单位和聘用人员统一签订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以保证单位和广大工作人员的利益。

二、日常人才管理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需要,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人才招聘计划,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引进医学专业毕业大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服务工作。对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卫生院和医院,我们在人才引进上给予优先考虑,在不

2违背政策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每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振兴计划招考、振兴计划协议生、人才引进等途径为这些机构补充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以提高其整体医疗水平。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从成立以来,我们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其补充了3名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3名人员中2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在专技人员配备方面,政策上予以优惠倾斜,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在岗位设置中中级职称只有一个名额的情况下,配备了2名中级职称专技人员。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我们积极落实省市有关政策,07年到2010年通过振兴计划招录卫生类高校毕业生14人分配到与社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单位,且招录人员均落实了3万元到1万元不等的安家费;通过振兴计划协议给与社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单位分配卫生类高校毕业生12人,通过事业单位招录和人才引进给中医医院(凤凰路社区服务中心)分配医学类高校毕业生11人。

为了提高社区服务中心单位的专业技术队伍人员整体素质,我们利用周末时间专门安排党校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心理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全部专业技术人员均参加了今年的培训和考核。

三、抓好医保工作

(一)扩大全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

1、我中心围绕应保尽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将城镇各类人员纳入医保范围,确保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参保人数达到4.66万人,截止2011年11月底,已参保人数达到43749人;各镇街截止10月底完成城镇居民医保25149人,增加扩面749人;参保率达96%以上。

2、社保中心为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通过媒体、报纸、宣传单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各项政策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

(二)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1、我中心按照政策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200元),进一步了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在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以上。

2、大力进行医保服务宣传活动,在医保宣传中,鼓励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逐步提高职工、城镇居民住院费用中药费用保销比例,力争在现有的比例基础上提高10%。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同时,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扩大救助范围;努力探索开展重大疾病救助试点。

(三)提高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1、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探索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4探索开展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累计控制在上平均支付水平的6至9个月,最多不超过15个月;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5%,累计结余控制在15%。医保支付比例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探索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付费的新方式,进一步方便群众。

2、中心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加强对“两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稽核力度,建立完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规范其服务行为。

3、2011年7月,全面完成职工医保市级统筹,中心加强了专业人员的配备,业务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每月第三个星期三下午定期到市医保中心进行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提前完成了各类信息录入工作,做好了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了信息共享,避免了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等问题;实现了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的平稳过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任务的攻坚之年。人社局将积极配合我区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做好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在我区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一套全新的用人机制,充分的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〇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二

第四篇: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发展调研建议

医改是牵动全局的大变革,关系全盘联动和整体调整。就其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而言,也是其中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重大民生问题。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疗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破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和最现实的求医问药难题。按照市委学教办的统一安排,我组织县(市、区)对32个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并带

领相关同志深入18个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认为促进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逐步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较符合需求的基本医疗健康保健服务,要以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突破;要立足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医疗服务结构调整;要以加大医疗资源整合力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重点;要建立以市区为中心紧密联系的全市医疗运行支撑体系。采取标本兼顾,点面兼顾,强弱兼顾,项目带动和整体推进的科学发展方式,从实际出发,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医疗体制基本情况

**市地处**中部,辖五县区,半山半川,面积2.02万平方公里,人口130.8万,其中回族人口65.6万,占比50.20%。现在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11所(个),开设床位2945张,医务人员3921人。市区有医疗卫生单位16个,医务人员13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技术人员1.31人,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653人,另有乡村医生110人。

**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了以市级医疗服务为区域中心,以县(市、区)级医疗服务为重心,以乡镇医疗服务为基础,以村级医疗服务为基本,以多种形式的民营医疗服务为补充的网络体系,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形成了市中心、县重心、乡枢纽、村网底和民补充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通过近几年国家下达项目和自身发展,硬件建设相应满足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条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学历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以及技能培训不断加强;但是,医疗体系建设层次还不高,发展还十分不平衡、不协调,体制一般公式化,机制常规形式化,山区缺编缺医看病难、川区超编缺钱看病贵的难题仍然存在。

二、医疗体制机制运行上存在僵化问题

一是医疗人才管理体制不顺,人才管理机制不活。人才体制障碍制约人才引进;人才管理机制不活制约人才合理流动;人才身份严重挫伤了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常观念上把招聘人才定格为编外临时人员,编外引进人才在医院基本上无保障,待遇低,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少。同时,医疗机构追求短期利益,有些院长无长远观念,导致医疗人才断层,学科带头人匮乏,高层资深人才少,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直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医疗服务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医疗服务的重点中心作用不突出,分片建设和分段管理难免浪费有效卫生资源,除卫生行政干预外,医疗服务市不管县,县不管乡,乡不管村的问题比较突出,上级医疗机构帮助指导下级医疗机构的职能根本不能发挥。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医疗服务体系分段管理,法人负责管理绝对化,上下级医疗服务机构缺少沟通,上不管下,下不听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出现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缓慢,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双向转诊制度不能落实,该转不转,跨级住院,发生小病大治、凡病住院和重病小治、大病小治、延误治病有效期的问题。这样长此下去,医疗机构发展更加不平衡不协调,弱的更弱,难的更难,差的更差。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制约医疗体系功能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越来越普遍。

三是医疗服务人事分配体制不顺,绩效调节机制滞后。目前,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在执行人事档案工资标准,绩效考核基本上是花架子,特别是全额工资医疗机构执行人事档案工资成为定式,工资分配不考虑岗位性质、责任、工作量、技术和风险等要素,没有按岗定酬,按绩取酬,执行人事档案工资不考虑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没有建立形式多样,公开透明的分配激励机制。养懒励勤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反之,有些医疗机构工资与收入挂钩,其结果:一是医疗服务成本过大;二是过度医疗还比较普遍;三是不注重医疗安全;四是医疗质量管理不到位。少数医疗服务人员窥避绩效分配制度,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医疗服务体制机制不顺,只是形式上缺陷,更主要的还是不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领导没有用创新的手段抓医疗服务工作,工作缺乏大胆创新、敢于负责、勇担风险的精神,不能把政策贯彻执行与实际结合起来,表现为死搬教条,办法不多,思路不广,究起原因:坚持实事求是不够,缺乏超常的胆识,解放思想不够,缺乏创新勇气。

三、对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服务体制,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开发工作,要把人才开发的规划、培养、引进、使用与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

为贯彻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保证其公益性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范围

2009年起在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政府举办的社区服务机构进行试点。2010年按国家要求巩固和扩大试点范围,具体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确定。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

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万人的街道办事处,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公益性职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政府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职能

(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行计算机管理。

2、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疾病、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生活行为。

3、实施预防接种,执行国家免疫规划。

4、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重大传染病社区防控,参与现场疫情处理。

5、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重点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重点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6、精神卫生服务。实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7、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服务区域有关卫

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针对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

8、妇女保健。提供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疾病预防和筛查。

9、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进行儿童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开展健康指导。

10、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保健。对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低保对象进行登记和管理,进行体格检查和定期随访管理,提供健康指导。

11、协助处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

2、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3、体检服务。

4、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5、转诊服务。

6、康复医疗服务。

7、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三)其他职能

严格执行医疗保障制度有关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任务

(一)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

1、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按规定的权限,根据社区服务人口,按照规定的标准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核定的编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2、合理设置岗位。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核定的编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数、基本医疗、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可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管理岗位可设主任、副主任(兼任)各1名;专业技术岗位可设全科医师或中医师、口腔等专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若干名;工勤岗位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但不得超过编制总数的5%。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设全科医师或中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若干名。

3、人员竞岗聘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核定的岗位,人员进行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进行全员聘用和合同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全员聘”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参照《关于乡镇卫生院人员管理的指导意见》执行。

(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定实施绩效工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综合考核办法》执行。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人事等部门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区卫生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晋级、奖励及聘用、续聘和辞退挂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不同岗位不同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适当拉开差距,以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配备使用省政府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品(以下简称非目录药品),但应严格控制品种和金额数。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目录药品的品种数量和销售额不得超过药品总数和总销售额的20%;规模较大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目录药品的品种数量和销售额不得超过药品总数

和总销售额的30%。积极探索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有效实施办法和补偿政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和非目录药品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

(四)改革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核定编制、核定岗位、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前提下,对其经常性收支缺口进行补偿,建立财政补偿、医保购买服务补偿、适时调整医疗服务技术收费等多渠道的补偿机制,保障正常运转。具体办法按照《×××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的暂行规定》执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经费当地财政按规定足额安排。

下载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机构改革面临问题及建议(5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 乡镇机构改革面临问题与建议 姓 名 吝盟 教育层次 _____ 本科__ __ _ 学 号 14*** 省级电大_____河北电大_____......

    机构改革之建议撤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建议撤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机构改革民间设想之一作者:有为而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政治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得到......

    关于区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的建议

    关于区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的建议制定和完善政府部门“三定”规定,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已进行到“三定”规定下发实施阶段,为增强“三定”规定......

    医疗服务承诺书

    医院服务承诺 1、 医院服务人员要着装规范,挂牌上岗,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有问必答,杜绝“生、冷、硬、顶”行为。 2、门急诊就医标志醒目,设有导诊和分诊人员,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

    家庭式医疗服务

    我院启动“1+1+3”离休老干部医疗走访活动按照温宿县党委老干局的工作安排与部署,我院启动了“1+1+3”离休老干部医疗走访活动(即: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三名离休老干部)。2012年2......

    医疗服务合同

    医疗服务协议书 甲方: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乙方: 甲方确定乙方为我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乙方为我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甲乙双方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的内容......

    医疗服务营销

    医疗服务营销专业:临床医学班级:丁班十一中班 医疗服务市场营销及做法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分担机制和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医院发展有许多新的机会,也要面对许多新问题。借鉴......

    医疗服务承诺书

    医疗服务承诺书1 鹿邑县地处豫东平原,总人口约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万人,辖区有22乡镇。现有6个县级医疗机构,22所乡镇卫生院,担负着全县人民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我们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