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0:0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第一篇: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1)转载

关键字:医疗 信息化 HIS IT 公共卫生 ISV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国计民生,而医疗信息化则是医疗卫生事业能否在信息时代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支撑,正受到政府部门及越来越多相关企业及组织的关注。

医疗信息化投资增速趋缓,规模逐年增加

医疗信息化进程在宏观上受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影响。在市场化改革的几年中,医疗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受到明显驱动,而改革政策的变化,也让一些小型医院没有更多的投资能力。近来公益化的改革倾向,有益于改变过去的投资格局。

从医院信息化的应用来看,不同规模医院IT应用的层次性依然明显。总体上,级别高的医院平均IT应用水平高于级别低的医院。大部分三级医院及部分先行的二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HIS系统建设,部分先进的三级医院已进入HIS系统整合阶段;而大部分一级以下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正处于建设第一轮HIS系统的过程中。

PACS/RIS系统在各级医院的分布情况基本类似,不过应用该系统的医院数量总体上更少一些。在部分先进医院,包括PACS/RIS、LIS在内的整合医院信息系统(或称一体化HIS系统)应用相对成熟。同时,移动信息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正进入医院信息化的应用中。公共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2003年以后,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快速启动,2006年进入更具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卫生领域的综合应急系统规划,也进入了卫生部的工作中。各级卫生行政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综合采集平台系统、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疾病预警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公众健康宣传服务系统等,已在全国少数先进城市开始建设。

从医疗IT应用投资的结构来看,信息化投资逐年向着更优化的结构转变。2002~2008年,硬件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软件与服务所占比重则越来越高。更多新型应用的出现,以及外包服务的发展,则为医疗IT服务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远程医疗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应用,正对医疗资源重新分配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是医生与医疗设备资源的配置上,让经济落后地区受益;另一方面,在患者资源的分配方面,由于双向转诊等的实现,也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资源紧张状况,充分利用小医院的医疗资源。

医疗信息化市场需求展望

根据CMP咨询的分析与预测,预计2007~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7%。,2011年则将达到130亿元。

从投资结构看,预计未来5年,IT硬件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将逐年上升。

未来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将出现如下发展趋势:

①更多厂商加入到医疗业IT市场的竞争行列。纵观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从1993年起步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批做HIS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蜂拥出现;第二阶段是在价格战和不成熟的市场中,大批ISV倒掉;第三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未来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受到更多厂商的关注。国际厂商中,除了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并列的行业市场外,其他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

而国内也有一些厂商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正在介入,比如方正收购在医疗行业方案提供方面排列五大的ISV众邦。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公司的进入,它们无疑会使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得更如火如荼。

②IT应用范围逐渐拓展,更多新兴应用进入眼帘。HIS一统天下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也正在被打破。继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后,USIS(超声信息系统)、PIS(病理信息系统)、CMS(成本核算系统)、PEIS(体检信息系统)等也在发展,未来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更大范围的健康管理方面,还会催生更多的应用。

在应用上,仍将继续一个三步曲的进程。第一步,计费系统和临床系统;第二步,电子病历、结构化系统,更利于查询;第三步,工作流引擎、主件开发、SOA架构,更灵活,可以再造流程。③医疗IT产品与服务一体化同时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很多医疗行业的ISV看来,整合产品与服务,是解决原有市场利润率低的最好方式,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尽管医疗信息化相关服务还不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越来越多的ISV开始靠服务,把市场做精做深。④竞争压力将促使医疗行业信息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企业之间整合。国内早期现身的ISV企业,生存下来的大都通过引入战略投资等方式,壮大规模,取得更多的生存与发展机会。这些成长起来的ISV下一步必将通过收购的方式,整合区域的小型ISV,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完善产品线,扩大战场,以应对国内外厂商的竞争。

⑤整合产业链推进整合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流。对于大部分主力ISV来说,技术越来越不能成为其发展的门槛,而整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点。通过与先进厂商的合作,在其平台上进行开发,将有利于国内厂商站到全球医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沿。整合产业链、整合医疗IT资源,将成为医疗信息化应用的主流。

⑥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需求更加趋于理性。如果将医疗行业用户的IT采购划分为冲动型、印象型、理性化三种,那么经过几年的应用与发展,相关的流程与应用将成为用户关注的核心。而由于用户对业务流程与应用的考虑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将更加趋于理性化。

⑦医疗信息化外包,跨企业整合IT资源。从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来看,医疗IT系统外包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国内这一市

场也进入预热期。医疗IT外包,某种程度上可能推动IT资源更快地整合,推进IT应用。比如,为了实施远程医疗系统,政府、医院、研究机构、电信基础设备运营商、大型专业IT外包服务商、医疗业ISV等,有可能整合为一张网,共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⑧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将在全国快速发展。2003年以后,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以后,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需求有加速释放的迹象;预计从2007年开始的未来5年中,中国不同地区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⑨区域医疗信息化整合需求将到更多的释放。2006年底,国家科技部公布“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重大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名单时,已明确提出要汇聚多方力量,以“资源共享、长效服务、低成本、低风险”的建设理念,构建涵盖医疗、教育、行业管理、疾病报告及公众健康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

在医疗行业改革进程中,如何充分整合医疗资源,更好地实现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与大型医院之间的转诊成为一个关键,而区域医疗信息化整合解决方案将成为支撑其发展的一个关键。

第二篇: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现状与需求分析

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现状与需求分析

全球税务信息化概况

美国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税收征管网络,实 现了从税收预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控制到纳税资料的收集、存储、检索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的信息化。在税收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先进技术的运用,是美国的一大特色。如1999年,美国开始运用信用卡技术,支付预估的税款;2000年,美国开始采用顾客账户方式,纳税人通过国税 局电子报税系统支付的税款可以直接从其银行账户中扣除。近期,美国又在新的征管软件中启用了数据挖掘信息技术,极大地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减少了偷漏税现 象。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已在全国税务机关内部全面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纳 税申报,办理出口退税等日常工作,并实现了与政府相关部门如海关、工商、保险、金融及大企业的网络互联,有效地对税源进行控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审计。另外,在安全方面,澳大利亚税务系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为防止灾难性毁坏而设计建立了数据库备份运行系统,以备不时之需。在保密机制上,采用了口令或密 码、电子通行证等机制,同时使系统具有屏幕保护功能、权限保护功能和追踪查询功能。

意大利

在欧盟国家中,意大利拥有最成功、最大的税收信息管理系 统——ITIS(Italy Tax Information System)。财政部通过ITIS对全国税收工作进行管理,同时,通过公用数据网实现税收环节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ITIS包括16个子系 统,主要有:税务登记注册系统、所得税子系统、增值税子系统、税务检查子系统、技术支持与培训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相互配合、相互辅助,各种资料集中存 放,各地区、各系统之间十分频繁地进行信息交换,构成了遍布意大利全国的税务信息网络。

日本

日本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国税局 及税务署的系统根据征管工作的需要统一开发运行。国税局接收税务署传送的纳税人信息,并对银行传送的税款入库信息进行核对后,再传送给税务署。后者采用统 一的定型统计,从而实现了国税局与税务署系统在统一的状态下运行。

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中国税务信息化发展历程

金税工程拉开了中国税务大规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序幕,各期工程的开展也成为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的主线。从1982年到1993年的11年间,中国税务信息化走过一个从萌芽到起步的阶段。为了加强税收征管,规 范税收秩序,国务院于1994年开始实施金税工程。金税工程初期以增值税监管为主要目标;二期时,内容已拓宽为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防伪税控认证系 统、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发票协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四个系统;到了三期,其目标已经成为:在二期基础上,建立7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征收子系统、稽 查子系统、处罚子系统、执行子系统、救济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35个模块。金税工程成为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发展过程的主导。

依据美国学者Richard.L.Nolan的理论(对 于任何行业,信息化大体要经历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这样几个发展阶段,这是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Mische的补充(他认为集成 和数据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路径是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目前,税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已开始向成熟阶段过渡。

中国税务信息化市场规模周期性上升

在金税工程二期逐渐进入尾声,而金税工程三期行将正式启动的2003~2005年三年期间,中国税务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经历了一个增长低谷之后,到2005年又呈现出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由此分析,在金税工程三期的推动下,中国税务信息化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高峰。

根据CMP(中国)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2005年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95亿元,较2004年同比增长27.4%,其增速较之于2004年9.5%的增速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如表1及图1所示。

2005年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整体发展情况

在2005年,中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资源整合为突 破口,完成和优化了“一窗式”管理和“四小票”管理,实现了税收征管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等三大主体应用软件的整合工作,解决了业务应 用需求。同时,根据金税工程(三期)总局、省级两级数据集中处理的规划,重点开展了综合征管软件的省级集中推广工作,对防伪税控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 系统、出口退税系统按照省级集中模式进行了系统优化,逐步建立了基于统一规范的省级应用格局。2005年进一步扩大数据集中的范围,提高涉税数据的利用 率,实现了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四小票”数据(包括货物运输发票数据、废旧物资发票数据、海关完税凭证数据和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防伪税控系 统数据、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数据、涉外企业所得税系统数据、车辆购置税数据和日常征管数据在内的主要业务数据的集中分析和利用。

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地税信息化应用市场规模继续超越国税 2003~2005年正处在金税三期正式启动之前,地税信息化基本上仍然处于各地自主建设应用的阶段,而国税则基本是在金税一期及金税二期工程的核心建设 过程中,各地进行小范围建设与向上一级区域系统进行整合。总体来看,近两年,地税信息化应用加速增长,其增长势头逐渐有盖过国税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2005年,中国地税信息化应用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6.23亿元,国税信息化应用市场规模为33.71亿元,继2004年地税信息化市场规模首度超过国税信息化应用市场之后,地税信息化应用市场规模2005年再度超越国税信息化应用市场。如表2及图2所示。

软件与服务需求增长加速,份额加大

从硬件、软件与服务的构成情况来分析,2003~2005年中国税务信息化市场的总体构成情况如表3及图3所示。其中,2005年中国税务信息化硬件市场规模达到59.62亿元,占总体市场的85.2%;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0.33亿元,占总体市场的14.8%。

近三年来,随着中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其市场需求重心开始向软件与服务方向转移。对2003~2005年中国税务信息化整体市场中硬件及软件与服务的构成分析表明,软件的比例逐年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很慢,近三年其总体份额依然比较小。

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在软件与服务领域,IT外包服务正 在成为未来中国税务信息化各司其职过程中的一个趋势。一方面,由于税务IT应用相关的软件与硬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速度很快,对税务系统IT业务支 撑部门的要求逐年提高,因而,税务部门有更多地将IT服务外包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来运行的客观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原有IT设备与软件系统相继进 入维护与升级期,为了保证IT系统应用服务的质量,税务部门正在考虑更多地将相关硬件系统维护与软件系统开发与升级等服务业务外包出去。

税控收款机需求增长,成为税务信息化应用市场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正是由于税控收款及打印机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税务信息化市场在2005年依然快速增长。税务信息化硬件市场规模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税控收款机占到总体市场的43.2%,而税控打印机也占到整体市场的18.8%。其他硬件产品市场份额为23.2%。

对2005年中国税务信息化整体市场构成的分析表明,正是由于税控收款机以及相关打印机等税控相关产品的应用,中国税务信息化整体市场表现出超常速度的增长态势。

税务信息化应用市场发展预测

根据CMP(中国)咨询公司对中国税务信息化进程的分 析,结合中国金税工程三期及地方税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分析,预计2006~2010年中国税务信息化应用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2005年保 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6~2010年期间整个市场的复合增长率(CAGR)有望达到35.9%,如表4及图5所示。

从市场增长速度来看,预计在2008年前后,中国税务信 息化市场总体增长速度将达到一个高峰;而随着金税三期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以及地方税务信息化的深入整合,在2009~2010年期间,中国税务信息化市场整 体增长将逐渐放缓,新的增长高峰将有待新的金税工程规划(金税四期)及新热点的引导。

综合分析发展趋势分析

在国家确定的12个“金”字号电子政务项目中,金税工程排在首位。国家财政拟投资94亿元给金税工程项目,同时拉动各级财政投入相应的配套资金,加之在纳税单位产生的税控类产品市场,未来5年的中国税务信息化市场将是一个超过600亿元规模的大市场。

中国税务信息化市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软件、硬件及服 务厂商进入。总体来看,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及外设等硬件市场上业已形成比较明显的格局,但是对于其他厂商而言,紧紧把握税务行业需求特点,系统 化的解决方案的市场空间依然存在,在整个IT市场上有实力的厂商仍有进入机会。而在软件与服务解决方案方面,税务综合征管、增值税管理系统及出口退税管理 系统方面,像神州数码、中软、浪潮、航天信息、长城软件等企业的市场基础比较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政府关系、用户基础、产品技术方面积累了相当的优 势。对于大部分规模较小的区域性厂商而言,通过在区域市场突破,选择解决方案定位,充分考虑税务行业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把握边缘需求,机会依然较多。随 着税务行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成熟,IT服务尤其IT外包服务正在成为税务行业新的增长点之一。

从产品市场领域来看,税控类硬件产品(包括税控收款机、打印机、IC卡等)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但是进入厂商很多,未来势必也将形成激烈的竞争。从税务IT应用整合发展的趋势来看,网络与系统的更新将带来更 多的有关存储系统及网络安全体系的投资需求。而软件方面,机会一方面存在于细分化的空白地带,另一方面则存在于各大系统向省级整合甚至于向全国整合的方向 发展的过程中。

调查表明,即便前期具备政府关系、推广等市场优势的厂商,在税务用户满意度方面的结果如果不好,对于未来厂商的市场拓展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相反则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未来需求分析

尽管我国在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税收信息化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借鉴发达国家在税收信息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的税收信息化进程顺利、健康地发展。

1)税收信息化应用需要征管体制创新的支撑

只有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产生 巨大的效益。单纯强调技术更新,而忽视对征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就会出现在落后的征管体制下,高技术和低效益并存,高投入和低产出共生的怪现象。反观国外 税收信息化成功的关键环节,管理创新才是税收信息化顺利推进的保证因素。

我国在推进税收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税收管理必须以服务为宗旨,遵循信息技术规律,立足于为纳税人提供服务,对税收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税收征管部门内部应建立一种有极高敏锐度和反应力的组织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2)强化信息安全机制,健全信息安全法制

针对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各级技术层次的安全体系。利用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机制设置,使系统免遭破坏;采用具有双机热备份技术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选择合适的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管;采取身份认证、密码签名、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网络和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保护纳税人信息和办公信息 的安全。

同时,要重视信息安全法制的健全,制定相关的法规,如纳税人的操作权限,税务人员的操作规范等,以适应税收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需要。

3)以纳税人为服务核心,提高税务应用系统的开放性

我国税收信息化虽然已进入电子化管理阶段,但大多还局限 于税务系统内部的连接,仍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没有实现与相关部门以及大中型税源企业的联网。这制约了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进程。在 美国,税务机关已利用互联网构建起与纳税人以及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税收信息通道。纳税人通过IRS(美国国家税务局)网站就可以查询到相关的税收信息,并可以在网上办理申报纳税。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同时,也降低了征税的成本。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人们所青睐 的消费形式,我们应针对电子商务的特点,在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强化税务部门的服务职能,把税收信息系统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要能够提供 各类税收信息,宣传税法,提供查询服务,提供综合网上税收服务,并进行网上电子申报纳税;要组织专家开发集电子纳税、电子稽查于一体的业务系统软件。尤其 要开发一种能控制网上交易的新技术,即在企业服务器上设置具有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在每笔交易进行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计税入库,并通过建立数字身 份证等方式掌握网络交易纳税人的交易活动和记录,防止偷逃税行为的发生。

4)采用先进技术,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近年来,我国的税务系统初步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局域 网络和广域网络,但是网络功能的低下使得已有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系统管理和集中处理,分析与监控的能力不够强。没有有效地与海关、工商、金融等相关部门实现 信息资源的共享,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我们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税务部门已有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较为先进 的数据挖掘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数据挖掘是一门综合性的新技术,汇集了从数据库技术发展到现代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技术,以及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诸多方法,能自动地从大量资料中发掘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用尽量少的案例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种技 术在税收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成绩,美国在采用了数据挖掘技术后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如政府收1000元的税,在日本要花10元的成本,在 美国是5元的成本。由于我国在税收方面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料,因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

5)逐步发展IT外包,做好IT服务管理

如前所述,中国税务信息化正在面临着一个IT设备、系统 与应用加速发展的环境,对于IT服务管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只有通过适度地发展IT外包,将专业的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团队,才有可能帮助中国税务信息化在有 效地控制IT成本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IT应用对中国税收征管工作的作用;同时,不论对于外包的IT服务还是税务系统自身运营的IT服务,管理 工作同样重要,建立科学的IT服务管理体系,将成为税务信息化更为有效地服务于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三篇: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00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0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05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5、4.02、和6.24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0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四篇: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0-05-27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1-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等。

调查采用定性深访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总体,以样本总体的情况推估和描述全国总体情况。在操作阶段,将能够反映儿童早期教育市场现状及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以题目的形式体现在封闭式问卷中,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在执行阶段,采用街头拦访与网络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数据。最后,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反映早期教育现状和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主要需求。

1-3.执行情况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关于中国东、中、西部0-6岁儿童人数的分布,分别在三个地区各随机抽取三个省区市,即东部的北京、上海、山东,中部的山西、吉林、河南,西部的内蒙古、四川、陕西,进行线上调查;在每个省区市各随机抽取一个市区(盟市)与农村地区儿童游乐场(公园)、托幼机构、早教机构三类地点各自进行编号,随机选取一个目标场所进行等距随机拦截访问。

定量调查共发放问卷3433份,回收问卷2914份,回收率为84.9%,有效问卷2781份,有效率为95.4%。1-4.概念定义

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各类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

早教机构:包括部分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部分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早教机构)等模式。

第二章 主要数据

2-1.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知

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认为“出生-3岁的儿童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比例最高,达到38.1%。其次是“出生-6岁的儿童教育”和“胎儿-3岁的儿童教育”,选择比例分别为21.9%和21.0%。同时,12.5%的家长选择“胎儿-6岁的儿童教育”。家长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最关注儿童身体发育。问及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方面时,35.7%的家长选择“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其他依次是“儿童认知与语言的发展”、“儿童与人交往的倾向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和“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四个选项中,75.9%的家长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

家长认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超过七成的家长都认为,早期教育应包含“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0-3岁儿童家长还关注“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初步培养儿童与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4-6岁儿童家长则关注“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最坚持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孩子快乐成长,适应个性发展。23.7%的家长选择“孩子快乐成长第一,要适应其个性发展”,其次是“开始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需要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开始培养”。相比较,0-3岁儿童家长更注重智力开发,而4-6岁儿童家长则倾向于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和基本生活技能。

2-2.家庭早期教育的需求

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是0-3岁儿童家长遇到最棘手的问题。选择“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作为早期教育中最棘手问题的占46.1%,其次是“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缺乏科学哺育、喂养知识”和“当遇到紧急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助”。当碰到问题时,约七成家长“通过电视、书刊、杂志、网络等自己学习”和“与身边的亲友探讨,寻求解决办法”。

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是4-6岁儿童家长遇到最棘手的困难。在4-6岁的家长中,认为“经常害怕孩子收到意外伤害”是其遇到的主要困难的比例为60.6%,其次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缺少同辈群体”、“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和与“长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自己的想法难以贯彻”,选择比例分别为47.4%、31.4%和27.1%。

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居家长期望获取的早期教育知识首位。45.7%的家长表示“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是其期望获取的早期教育知识,许多家长不仅希望了解早期教育生理健康知识,还希望获取关于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科学适应。相比于城市家长,农村家长更期待获得有关“如何与孩子交流”的知识,“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和“如何区分孩子的正常表现与反常表现”次之。

近六成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机构获取早期教育知识。56.5%的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机构获取早期教育知识,其次是“朋友/同事”和“新闻媒体”。在获取知识的媒体渠道中,通过“电视”获取知识的家长比例最高,为70.8%,其次是“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媒体”和“手机”。

2-3.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的反馈与需求

开发孩子智慧潜能是大部分0—3岁儿童家长送孩子进入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53.6%的家长希望托幼机构能帮助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其次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和“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大部分家长会把“离家距离远近”作为选择托幼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安全情况”、“基础设施”和“教学理念”。

0-3岁儿童家长对托幼机构和早教机构的满意度不高。只有8.1%的家长对对于孩子参加的托幼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态度的家长比例分别为55.1%和29.9%。此外,6.9的家长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只有6.7%0-3岁儿童的家长对早教机构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表示“比较满意”和“一般”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0.0%和41.8%,此外,1.5%的家长持不满意的态度。不满意的原因包括,认为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并且收费过高,没有统一的标准。

超过四分之三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办0-3岁儿童的托幼机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问及当前是否有必要发展专门针对0-3岁儿童开办的托幼机构时,76.2%的0-3岁儿童的家长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同时76.1%的家长认为,针对0-3岁儿童开办的早期教育机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发挥辅助作用。

0-3岁儿童家长认同的托幼机构和早教机构收费价位。31.9%的家长认为每月可承受的托儿费(包括托管费、保育费、食宿费等)为201-400元,其次是401-600元(占21.6%)。对于按课时收费的早教机构,57.4%的家长认为30元/课时以下比较合适,其次有34.6%的家长认为30-50元/课时是可以接受的,只有不到10%的家长选择50元以上。

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是4-6岁儿童家长送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67.2%的4-6岁儿童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是其让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开发孩子智慧潜能”、“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和“使孩子获得全面发展”,选择比例分别为49.5%、39.8%和37.8%。

4-6岁儿童的家长参加托幼机构可承受的费用。30.2%的家长认为送孩子入园每月需要缴纳的费用在401-600元比较合适,其次是“201-400元”、“200元以下”和“601-800元”,选择比例分别为25.6%、19.6%和14.5%。城市和农村家长心目中比较合理的费用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城市家长认为可承受的费用平均为519.8元,比农村家长高出111.3元。不同区域的家长心目中比较合理的费用也存在一定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家长分别认为费用在555.3元、427.5元、403.0元以下比较合理。0-3岁和4-6岁儿童未上托幼机构的比例和原因。本次调查中,0-3岁儿童未上托幼机构的人数占0-3岁调查儿童的比例为78.9%,其中82.1%的家长表示“孩子不到年龄”是未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同时有21.9%的家长表示 “家中有人照顾,没有必要上托儿所”。4-6岁未上托幼机构原因,48.6%的家长选择“家中有人照顾,没必要上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离家距离太远”和“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太差”,选择比例分别为40.7%和40.0%。

第三章 分析结论

本次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共获得50组有关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以对儿童早期教育状况得出如下五点主要的结论。

3-1.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观念更新

数据分析显示: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大家长接受早期教育的概念,认识到0-6岁儿童,特别是0-3岁这一阶段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近六成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约三成的家长认为胎儿阶段的教育也应纳入儿童早期教育的范畴。二是家长早期教育的理念更新,近半数家长赞成“孩子快乐成长第一”的观点,认为遵循儿童身心和个性发展规律,才能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三是家长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丰富,75.9%的家长关注儿童的综合发展。高度重视儿童的身体发育、认知和语言、感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格外重视儿童心理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认为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与人交往的倾向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也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变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家长的教育观念带来的影响,也是长期开展早期教育工作形成的结果。

3-2.年轻父母是0-6岁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和早期教育方式决定者

调查发现,82.2%的0-6岁儿童由父母抚养,95.8%的儿童早期教育方式由父母决定。经数据综合分析得出,73.1%的0-6岁儿童家长年龄在35岁以下,69.4%的家长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技校)以上,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就占了25.6%。这些家长年纪轻,文化较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皆高于我国人均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有相当比例的家长已经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的各类活动,实践多元化的早教模式,增强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这些年轻父母主要担负儿童抚育和教育责任,对于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提高儿童早期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3.家长早期教育期望值与自身能力间存有差距,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支持 0-6岁城乡儿童家长在实施早期教育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调查发现,46.1%的0-3岁儿童家长反映,“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是他们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排在后面似的三项依次是“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缺乏科学哺育、喂养知识”和“遇到紧急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救”。而60.6%的4-6岁儿童家长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也有相当比例家长“担心孩子成长缺少同辈群体”、“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以及“与长辈教育观念不一致”。广大家长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却存在缺乏育儿知识、技能和与长辈的协调能力,急需社会各方的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能力建设,提高早教水平,是一项符合广大家长和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3-4.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知度逐渐增高,但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高需求呈现较大反差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早期教育意识的觉醒,早期教育机构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包括教育、卫生部门和妇联开办的早教中心、幼儿园开办的亲子班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民营早教机构。家长普遍认可这些早教机构,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约50%的家长希望通过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开发孩子智力潜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会更加看重机构的教学理念。调查却显示,0-6岁儿童家长对各类托幼园所和早教机构的满意度不一,其中“非常满意”的不到10%,“比较满意”的约占50%多,还有近10%的“很不满意”。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机构建设;希望加大投资和公共服务的力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收费,满足广大家长和儿童日益增长的早期教育需求。

3-5.区域、城乡之间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

调查发现,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城乡家庭都有了较为强烈的早期教育需求。但相比于城市家长,农村家长的早期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早期教育知识还比较匮乏。另外,农村家长接触早期教育知识的渠道比较有限,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向谁求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家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认识到让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重要性,而对于没有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原因,除认为“家中有人照顾,没必要上幼儿园”外,有相当比例的家长表示“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太差”或“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太差”,农村地区托幼机构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资源条件与城市差距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家长对于托幼机构的满意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早期教育发展的水平有所不同。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家长对于托幼机构收取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有明显差异。

第四章 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0-6岁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水平,根据本次调查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高度重视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战略意义,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0-6岁学前儿童是个性形成、智力发展、学习语言以及开发身心潜能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养育和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独特而强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发育心理学、认知和神经等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的儿童早期发展状况会影响到未来劳动者的群体素质和劳动效率、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发展。在世纪之交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调整了他们的早期儿童发展国家政策,实施以早期教育为中心的国家战略。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内地0-6岁的儿童有1.4亿,其中0-3岁婴幼儿7000万(《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3/03),占世界这个年龄段儿童的1/5。这些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都有重视和发展早期教育的内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也对儿童早期教育提出了要求,体现新时期我国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实施中,我国儿童早期教育尚未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次,缺少长期的规划和刚性行动计划;早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未能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得到同等的待遇;在立法、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投资力度上,也急需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建议尽快将早期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纳入规划,作为贯彻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工程和具体行动,以开创我国早期教育的新局面。

4-2.完善我国早期教育,特别是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保障早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的早期教育体系中,4-6岁幼儿园教育阶段,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了新的发展。教育部门主管,在教育立法、管理规定、发展规划、监察督导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政府对这个年龄段儿童是否接受正规早期教育,也有具体的要求。

与4-6岁幼儿教育相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相对薄弱。长期以来,国家没有明确主管单位,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和系统按照自身的业务范围,从不同方面参与对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因为没有主管部门和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也缺乏有机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国家明确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主管单位,明确责任,加强协调,以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我国早期教育工作。

早期教育投入不足,其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经费更是困难,成为制约这项工作发展的又一瓶颈。目前,我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只占到教育经费的1.3%,远远低于3.8%的国际平均水平。既不能与发达国家的7%,8%以至11%相比,甚至无法与巴西(5.1%)、墨西哥(8.9%)、泰国(16.4%)等发展中国家相比。而学前教育经费并不包括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说0-3岁儿童早期教育没有得到国家的财政投入。建议国家提高财政性教育投资,加大儿童早期教育的财政投入,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建立专项经费,并在实施中注意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早教事业给予政策倾斜,以确保我国早期教育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4-3.将早期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实行公立为主、市场为辅、政策支持的早教机构政策。调查发现,七成多0-3岁儿童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托幼机构接受早期教育, 他们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对托幼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建议政府对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尚未规范化管理的0-3岁早期教育加强管理,将其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中。基本普及3-6岁学前教育,规范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争取到2020年,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农村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基本普及。

城乡社区是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基层单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建议政府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教服务网络平台,开展面向家庭的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将早期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宣传、文化和设施配置等社区工作内容中;设立机构,整合资源,并逐步配备经过岗位培训、具有资格认定的专业早教人员,提高社区早期教育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发挥社区社会化服务的特点,建立教师、专家队伍、家长、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协同配合的早教工作队伍;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办班和入户等形式,为社区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教科学信息与指导。

积极扶持民营早教机构。调查发现,有四成多儿童参加的是民营托幼园所或早教机构,各地呈现出多元化办园的态势。但目前民营早教机构的发展和管理尚不规范。大多数民营早教机构都是在工商部门注册;教育部门没有对他们的教学内容进行监督;人员没有严格准入规定;一部分早教机构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商业过分包装或误导家长需求,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民营早教机构的管理和引导;出台早期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制定评估和验收办法,确保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同时,要研究制定非教育系统办的早期教育机构在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为其坚持公益性社会服务提供政策性保障。

4-4.帮助家长和儿童的其他抚育者更新早教观念,加强施教者的能力建设

0-6岁儿童是早期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同时他们又是学习的主体。早期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参与,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兴趣特点。“放任自流”、“拔苗助长”以及强迫孩子按照成人意愿学习的做法,既违背科学规律,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取得预想的成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儿童早期发展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正在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和教育责任,但是,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只有孩子才是早教对象,非常关注孩子是否得到早教的指导,却忽视了自身接受早教、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很多家长在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误区,需要纠正。只有调动家长实施科学的早期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的教养水平,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建议在重视和发展早期教育的相关规划和计划中,明确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的目标任务;普及对家长特别是0-3岁儿童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科学育儿的能力。

调查还发现,在未能参加托幼机构的0-3岁儿童中,七成多白天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大多数0-6岁儿童祖父母/外祖父母也都协助孩子父母参与儿童的养育和教育。调查还了解到,年轻父母与长辈照料孩子方式和观念不同,已成为他们实施早期教育的主要困难之一。超过1/3的0-3岁儿童父母和1/4的4-6岁儿童父母都面临这一困惑。所以,帮助祖父母辈接受早教新观念,掌握科学施教方法;帮助两代人提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早期教育的水平,也应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各类早教培训也应吸收抚育儿童的家政服务员和所有相关人员。

4-5.加强社会动员,发挥媒体和新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优先的理念,儿童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儿童健康成长对于儿童个人全面发展和对于国家富强进步的战略意义,已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加强儿童早期教育意义的宣传、早教理念的传播和早教知识的普及,应作为我国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在传播早教信息和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家长在早教中遇到困难时,首选的帮助途径就是新闻媒体和网络,比例高达72.9%;家长早教知识来源,居第二位的也是媒体,占54%;在家长获取早教知识的媒体渠道构成中,77.6%家长认为电视是主要渠道。对电视的作用,农村家长的需求更为迫切,农村家长认为电视是传播知识主要渠道的占到87.8%,远远高于城市家长21.2个百分点。运用这些传统媒体,针对不同群体,准确把握诉求点,迅速传播早教知识,将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特别是运用电视频道开办知识讲座对农村传播,将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大力提升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机构的传播影响力。调查显示,51.7%的家长利用互联网寻求早教知识,76%的城市家长首选上网查找早教知识,远多于对电视和报刊媒体的使用。早期教育网上家长学校、专家在线咨询等,为早教公共服务机构与新媒体结合,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先进更快捷的传播知识形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加强电脑、电子游戏和录相等新技术手段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使用、管理和研究。电子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城市家庭电脑的普及,儿童使用电脑的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一些学前儿童已经在电脑上玩游戏看录相,家长为幼儿购买软件的花费也不少。这些光盘软件多数是译自国外,内容对于开启儿童智力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作用,但有的也不一定适合我国儿童;一些游戏不乏暴力倾向,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建议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同时加紧研制科学化、本土化和更适合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的电子教育产品,以适应儿童早期教育和提高儿童技术素养的需求。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暑假旅游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班级:11级旅游管理一班

小组成员:张建妹、刘丽、闫辉、周翔

关于大学生暑假旅游现状和需求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是在追求温饱,而是如何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乐趣,更加有价值。而旅游便成了人们的热点话题。旅游这个词,现在不会只是富人的业余生活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旅游群体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与独立能力,并且有相对宽松的时间。而我们小组就大学生暑假旅游现状与需求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

我们这次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合肥学院在校学生,及我们小组成员在其他的学校的一些同学朋友,男女生数量相当,主要年级群体为大一学生,也不乏一些高年级的 学长,学姐。我们采取了纸质问卷发放与电子问卷发放的调查方式,共发出60份问卷,实际收回60份有效问卷。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小组主要调查的问题。

(一)大学生暑期出游次数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约80%的同学选择偶尔进行暑期旅游,约13%的同学会经常进行暑期旅游活动。也有7%的同学从不选择暑期旅游。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进行暑期旅行还是抱有很大热情的。

(二)大学生暑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比较偏爱于自然风景区与海滨沙滩。有70%愿意去这种地区进行旅游。这说明了我们大学生更愿意去与自然亲近。其次选择民俗风景区的同学约占20%,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

择了主题公园与风景名胜,占到了40%。但是红色旅游革命区与宗教圣地不怎么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只占到了10%左右。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所占比例

(三)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目的通过我们的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同学暑期外出旅游一般只有两个目的:1,他们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陶冶自身情操。2,接触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也有小部分同学是为了结交朋友,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旅游是种时尚行为在追逐时尚。

(四)影响大学生暑期出游的原因

从回收的问卷数据分析中,我们得知有80%的同学会被经济问题所困。这也是阻碍当代大学生出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时间问题啦,还有部分同学易受自己的喜好影响。同时旅游同伴也是个很关键的因素,约有35%的同学认为这个因素会影响自己出游。

(五)大学生暑期出游方式与预期花费

这个问题从我们的调查上来看,80%的同学会选择自助出游,很少有同学会选择旅行社跟团出游。同时,由于是学生,大家对费用要求都是越低越好,有90%的同学表示希望花费在1000元以下。而对于出游费用的来源,40%的同学是通过家庭额外支持,54%的同学是通

过自己兼职挣钱或者从平时生活费节省,另外有6%学习较好的同学会利用自己的奖学金出游。

(六)大学生出游的时间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接近一半的同学的出游时间是1-3天,占了约47%,选择3-7天的同学也占了30%,其次有10%的同学选择了1天以内,有13%的同学选择了7天以上。

(七)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相当高(约占53%),其次是网络搜索约占45%,刊广告约占33,旅行社咨询约占

19%

%

6050403020100索绍传

搜介宣

络友视网好电

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没亲旅行社咨询

有起到较大到关键。因此收集旅游信息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只是较容易,同时在收集旅游信息是,出游费用是最关注的,其次是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

(八)学生暑期出游选择的距离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25%的同学选择在自己所处的市区进行短暂的游玩,有53%的同学会选择省内的中途旅游路线,也有22%的同学会进行出省,甚至出国的长距离旅行。可见,由于金钱,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同学的旅行目的地都不会太远。

(九)暑期旅游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调查我们作出了如下所示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有90%的同学选择了安全。同时为了旅途的顺利进行,65%的同学会对天气比较关注,也有44%的同学对交通问题较为关注,同时有13%的同学对目的地的文化问题也比较关注。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就大学生暑假旅游需求及现状所调查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大学生暑期出游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大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钱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或是辛苦打工的所得中省出来的,所以“穷大学生”基本都是选择最便宜最划算的旅游路线和方案,同时在旅游中的购买力比较弱。

2,出行目的。大学生旅游主要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

3、信息来源单一。由于大学生对旅游相关方面的东西没有过刻意关注,以至于当想出游的时候,无法了解到全面可靠的相关信息,从而可能会导致旅途中的一些意外发生。

不过从整体来看,大学生仍是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可或缺的部分,活力蓬勃的年轻大学生们必定会成为旅游市场的宠儿。

小组分工:

调查问卷设计:刘丽(1114011032)张建妹(1114011033)问卷发放及回收:刘丽,张建妹,闫辉,周翔

问卷结果统计:周翔(1114011009)闫辉(1114011038)调查报告撰写:周翔(1114011009)闫辉(1114011038)

下载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1、接受调查国内零售企业业态分布:从调查企业的数量来看,购物中心居多,占受调查企业的24%,百货店占17%,大卖场占20%,中小超市占20%,便利店占11%,专......

    中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主持人:感谢袁老热情洋溢的讲话,下面有请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局长邓寿鹏先生做主题报告,他演讲的主题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邓......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实践参加者: 主题: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 时间: 地点:苏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关系着农民......

    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班级:1234101 姓名:白毛可 学号:123409101 指导老师:王芹萼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虽然......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下) 2007年07月30日 星期一 14:49 2、农村基本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此的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桐乡市高桥镇落晚村的医疗基本现状,现根据发放的96......

    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 2008-09-03 14:56:28|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引言 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农村人口7.93亿,约占总人口的63%。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过着贫穷、......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