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

时间:2019-05-13 00: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

第一篇: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 13—20 14学年第 1学期)

课号: 012M07B09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改卷教师: 毛孟凯学号:096010051姓名:张峻得分:

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的深入,政府逐步减少了对医疗体系建设的干预,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医疗问题,而且形成了依靠市场功能实现对医疗资源的配置,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使得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受阻,服务系统布局结构不合理,服务的可及性降低,“看病难,看病贵”,医德缺失等问题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当下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社会面前的当务之急。加强政府干预和控制的职能,均衡、全面、分层次的建设发展多层级医疗服务体系,引入竞争机制,重塑医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医疗体系医疗体制改革医德缺失医德医疗保障

引言: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自1985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算起已经启动了28年。其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也是频繁出台: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0年出台《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虽然医疗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随之凸显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慢慢成为医疗领域的两大顽疾。

就目前来说,现行的医疗政策中出现了许多潜规则,如“红包”、医药代表、医生提成与回扣等问题,这些潜规则使得原本应该救死扶伤拥有崇尚道德的医院变成了充满铜臭的商业产业,在这样充满潜规则的环境下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的违法份子与缺失医德的医生专家,而且还使得中国普通民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为了一些疾病破灭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些关乎民计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深思。

首先“看病贵”分析

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药价虚高和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当然收“红包”这种灰色收入也是看病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不过其产生的原因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医疗领域缺乏有效监管所致,其实更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医疗领域竞争不够。

对于药价虚高的问题,很多文献对此有过分析,各种观点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见仁见智。较为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三种。一种认为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药价虚高。因为医师相对于患者有天然的信息优势,这使得其有开大处方或诱导病人做过多检查的激励。第二种是从药品流通环节找原因。这种观点认为药品批零环节中广泛存在的制药企业、“医药代表”和医院及医生之

间的“灰色利益链”是药价虚高的原因。据调查,1个生产成本8元的药剂经过批零整个过程后实际售价达到78元。这之中存在的巨大差价除了医院和制药厂的正常利润外,还存在不菲的医生回扣和以“医药推广费”为名的公关费用。第三种观点和第二种有着紧密的关系。它认为医院直接经营药房这种“以药养医”的方式方便了制药方和医院之间的共谋,从而为抬高医药价格提供了温床。

上述三种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将矛头指向了医疗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其纠正的办法都是带有较强的“政府主导”色彩。比如自1998年以来发改委共出台了24次药品降价政策,即政府部门直接对药品市场限价。从1999年开始试点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也是卫生部为规制药价而出台的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好吧,政府做了这么多宏观调控,但是这些措施的实行效果到底如何呢?众所周知,尽管多次政府的降价令所涉及的降价幅度不小,但是广大患者基本没有感觉到多少实惠。因为药品一旦降价就很快被一些价格高昂疗效类似的药品替代。药品的集中招标制也没有使药价有实质性的下降,即使一些低价药经常中标,但是在医院的实际用药中难觅其踪迹。

我认为,医疗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压力是问题的关键。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其产品的定价是等于边际成本的,凡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标高行为背后都能找到市场竞争不充分或者垄断的痕迹,甚至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政府失灵”所导致的政府职能错位限制了竞争。因此,要解决药价贵问题,在注重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还要足够重视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按照我国现行的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政府职能错位应该是今后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关注点。至于“医药分家”,通过直接隔离医院和药房的经济联系的确对于抑制药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正好是政府职能到位的表现,政府通过拆分药房隔离医疗领域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可以削弱医院市场势力的作用。值得强调的是,医疗体系的垄断行为主要来自医院而非制药方,所以单纯靠“医药分家”虽然可以降低药价的水平,但是如果不对医院系统做促进竞争的改革,看病贵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因为只要医院还是缺乏竞争,那么医生会通过其他的替代办法比如多要患者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甚至直接接收贿赂就可弥补以前通过药品回扣可以获得的收入。换而言之,药价贵、“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医院的强势垄断,其解决的关键在于政府从直接介入医疗市场的价格控制职能转变为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医疗市场的公平竞争。

其次“看病难”分析

目前我国医院的布局是按3个等级来划分的,病人对于就医地点的选择没有限制。由于所有医疗服务以及很多药品的价格是国家规定的,各个公立医院之间基本没有差别。既然价格的差别不大,病人理性的选择当然是到那些等级高且名气大的医院就诊。这就造成了1个奇怪的现象:1方面,那些3级医院特别是所谓的3甲医院“门庭若市”,另1方面,大多社区诊所和1级医院“门可罗雀”。病源在医院之间的分配非常不均衡不仅使得大家普遍感到“看病困难”,同时还有大量医疗机构的人员和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其实,到3级医院看病的患者有相当多的都是1些感冒发烧之类的普通病症,而这些病症到1级医院完全可以治疗;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应该采取“分级而治”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分级而治”首先我们要明确公共产品的性质,在初级医疗服务卫生体系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一个合理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至少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必须具有尽可能高的可及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必须充分追求社会公益目标,在对各种基本医疗需求提供服务的同时,应突出疾病的控制与预防职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想最大限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医疗卫生投入效率,最关键措施在于要有健全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此基

础上再尽可能的发展中高级医疗服务系统。但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仅靠市场筹资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具体情况,也不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所以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下,发展初级医疗体系必须依靠政府来实现。

其次二三级医疗服务市场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并存模式。但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目前我国医疗改革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财力不足,政府的财政还不足以同时支撑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除这一因素,全部的医疗服务机构都由政府举办通常也会有其它的一些问题存在,比如运转效率底下、不利于发挥民间和社会力量等都决定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建设一整套医疗服务体系,这样就意味着我国二三级医疗市场需要借助市场调节力量来更好的实现医疗资源配置与建设。所以在二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多种组织方式并存且共同和谐发展,而且在多种组织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总体方向以及各自特点进行分类改革。

所以针对我国目前“看病难”,同时又有很大一部分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空转的现状,需要采取合理分流病源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上面已经具体说明)。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英国的制度作为例子,即全科医师负责初级医疗服务,医院负责专科治疗,病人如需专科诊疗必须由全科医师推荐转诊。借助现在政府提倡社区卫生体系构建的机会,可以将3级的医院布局简化为两个层次,将街道卫生室、乡镇医院甚至部分2级医院分散布局到各社区,将其定位为社区医院,主要负责类似于英国全科医师的责任,将3级医院和部分实力雄厚的2级医院定位于专科医院,主要负责接收从社区医院转诊来的病人。同时,病人如需到专科医院治疗,需要有社区医院开具的转诊证明。有了这样的转诊制度后,病源不仅得到了合理的分流,“看病难”的问题将大大缓解。同时医疗领域的效率也会提高。

最后“红包”分析

关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生缺乏最基本的医德,看大病尤其是做手术“红包”是必要的一个程序,即使给不给“红包”最后的结果都一样但是现在患者家属对于不给心里不踏实的心态,使得我们非常心寒与差异,为什么会造成这样风气呢?

这要归根到我国的现状,目前我国不管大到办事、申请、盖章,小到托人找关系,这些事情不给人家好处一般人都是能拖则拖,通常都是出工不出力,到最后事情没办下来而且还大大的耽误了自己的时间,有些商业机遇会白白错过,在新闻有一个农村人要办一个养猪场但是他盖了26个章还没审批下来,这难道不该让我们反思吗?

在这种风气下医院也无法幸免,本来就充满了商业气息的地方“红包”这种潜规则更是自然而然的生的如鱼得水,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从医德方面入手,但这种往往都是毫无效果的,所以其次我们要从法规上面入手,严格规范法规,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执法,对于那些缺乏医德收受“红包”的医生应该从严处理,最后应该提高医生的生活福利,在现在的高物质的生活环境下没有解决生活温饱问题,从何谈医德,再说凭什么人家过着苦日子还非要有崇高的医德呢,在提高了医生的福利后他们也会尽可能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医疗水平提高来尽到与承担医生的义务和责任。

结论

医疗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来看,由国家提供的医疗服务到逐渐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社会、群众都要有一个逐步的适应过程。从医疗所涉及的人群来说,都希望医疗体系改革能够全面覆盖,而且可以在一个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自己也可以成为改革的受惠者。但另一方面,改革设计和决策部门慎之又慎;在面对一项改革措施的时候,各种利益牵涉广泛,千丝万缕。不同的人群有的坚决反对对现状加以变革,有的则要求决策部门在推进改革方面更加坚决果断。所以决策部门要对每一项改革都要进行广泛而且公开的社会论证与调研,以达到获得社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尤其是今天的中国,利益群体日渐多元化,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就是在为改革的推进培植适宜的生长土壤环境,使得医疗改革可以顺利的进行发展。

最后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中国现在的医疗改革问题需要政府与市场双方面入手,进行宏观调控与制度的完善,对于中国这种人口规模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单纯的借鉴西方的医疗制度是盲目不可行的,但是毕竟还是有可取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中西结合,从市场宏观调控到医生个人的生活福利提高方面进行,使得中国医疗改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才可以使得人民群众安心放心的看病,国家才可以稳定持续的发展。

文献参考

1.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卫生部办公厅文件汇编。2002.2

2.陶瑞尔.对中国医疗改革的几点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8,4

3.时培永.关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京文学。2007,5

4.魏哲明,陈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4.5.戚畅.体制转型中中国医疗保险制度[J].中国卫生经济。2006.1.6.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载《社会学研究》。2004.57.余绪鹏,冷火萍.近年来中国医疗体制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

8.范阳东,王小丽,谢玉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与原因的再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5

9.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J].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

110.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7

第二篇: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现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一、现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在新的医疗保险的制度下,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

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中扣除,个人账户扣除后的剩余部分归属于个人。

从供给角度分析,因为付费方问题的解决,供给方(医院,医疗诊所)的问题也能解决。首先解除了价格管制,价格由医疗市场决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至少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利润。医院如果能够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其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就会消失。医院必须考虑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同时,由于在大病计划中保险公司将支付医疗费用的大头,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动力来监督医生的诱导需求行为。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

1.宣传力度不够。大家对医保的实施细则不甚了解,有的根本不知这回事。导致广大群众对医疗体制改革存在很多误解,认为这是国家在变相为自己减轻负担而将其转嫁于普通老百姓身上。

2.手续繁琐。现阶段医保体制尚不完善,各项就诊及报销手续繁杂要求甚多,患者报销一次药费可能要跑上好几趟,而一点疏忽就可能不能报销。所以,很多群众认为社保单位在故意刁难,从而对医保产生抵触情绪.3.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在调查中我们的对象提出这样的意见: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和国企人员 已经付出的劳动和收入不成比例 国家欠个人太多 按现行医保改革试行 个人支付比例还是很高 应对机关事业和国企工人分别对待 加大国家负担部分。

4.基本医疗的疾病划分也不合理。一般划分为风险性疾病,日常性疾病,现在设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让个人账户来负担日常性疾病,不允许随意跨入统筹基金。那么日常性疾病的具体划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有些慢性病很难确定归属。

二、农村新兴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

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

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第一组:董晓丹 申婷 刘元程 马超冯建 李豪

第三篇:中国公共政策-农村医疗改革

我国农村医疗改革的政策选择

袁露瑶 公管091 2009012340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经济导向型卫生政策在显现了它的短期效应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而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价值的多元化、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就使得我国卫生政策的制定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局面,面临着许多问题。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医疗政策体制的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地蔓延,养老保障和医疗改革已经成为目前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话题。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更顺畅,农村的医疗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是我国奔小康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医疗体制、政策选择、农村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改革成效甚微,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

第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第二,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三,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四,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第五,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

1、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医疗保障制度落后、农村医疗保健条件急剧下降 有资料表明,在我国仅占总人口20%的城市人口消费了95%的医疗商品,拥有全国80%的卫生资源;而我国人口总数近80%的农村人口却只拥有20%的卫生

资源,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非常明显。

随着我国最广泛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的打破,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开始重新构建,但这一制度成功地取得却是建立在将广大农民排除在外的基础上,而且医保起付线规定也不合理,一般按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10%设置,而不是根据不同收入段设置不同起付线,对于低保人群而言起付线就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50%,负担沉重。

在广大的农村,由于集体经济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的过渡,导致了原有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解体,而基本医保又将他们排除在外,广大农民只能完全自费去“购买”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农村的医疗卫生保健条件急剧下降。

2、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中,政府支出逐渐走低,公务费和业务费从1991年的2.5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1.84亿元,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10.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且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3、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

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素质低。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

5、药品价格虚高,个人支付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的农村销售的药品大多数是一些很普通的常规药品,这类药品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显得有些力不存心,但是,稍好一点的药品一盒相当于有些贫困地区农民一年的收入,国家对农民每年30元的补贴还买不来一盒药,这样的药品农民只能望而却步。“城里人都死在医院,农村人都死在家里。”是当前

反映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最流行的一句话。

6、农村三级医疗救助体系存在不合理之处。

目前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中,县级卫生机构凭借其人才、设备和中心地位的优势;而直接承担9亿农民的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却各自为阵,发展苦乐不均。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因农民小病留村大病进城而经营很不景气,大多面临着生存的难题。可以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是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人才缺乏,管理无方,服务错位。

三、农村医疗改革的政策选择

第一,以公共投入为主,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它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第二,规范农村用药价格体系,加强对农村药品价格的监督和管理。药检、物价部门应该联合起来确保农村用药价格的规范性、合理性,防止某些药品、某些制药企业在农村用药方面的垄断地位,两部门应该在农民就医看病相对集中的医院、药店、卫生所等场所公示药品的价格,不间断的查处一些虚高价格的制药企业、药店、医院及卫生所,同时,药检、物价等部门应不定期的印发一些农村用药的价格目录,正规的购药渠道等常识,从根本上杜绝要价虚高对农村医疗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适当调整政策,尝试地方低价制药企业介入农村合作医疗。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政策,尝试让地方制药企业的闲散资源介入农

村合作医疗,从农民用药的普及性、安全性出发,让一些有实力的制药企业降低药价,提供安全用药知识,同时,联合一些大的制药企业在自愿、互助、公开和服务的原则下,在农村建立一些有规模、有档次、价位低的医药超市,避免新农合再次出现小范围的垄断,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正确指导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体现新农合便民、利民、为民、惠民的宗旨,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更减轻了农民用药的压力。

第四,推行免费的预防性服务。

目前各级医院竟相从事能增加收入的治疗性服务,忽视了没有收入的预防性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的预防服务功能日益萎缩。这种“重利轻义”的服务倾向,加上缺乏规范化的公众监督和管理,导致群众的满意度极低。防疫是“纯福利事业”,“全国医疗改革会议”已明确规定这一块的经费由政府全包。防疫分为“计划内免疫”和“计划外免疫”两种,“计划外免疫”是根据当地流行病特点所进行的免疫,包括注射乙脑、流脑疫苗等;而“计划内”的卡介苗、麻疹疫苗、白百破疫苗、乙脑疫苗及糖丸的注射或分发都是免费的,相应的装备(针头、针管、消毒锅等)也是免费配备的。必须完成政府规定的7岁以下儿童的基础免疫,而且费用全免。因此,在增加国家免疫资金的同时,要取消一些卫生防疫部门的各种变相收费项目,禁止各级卫生部门提取折扣或把医务人员的工资摊到接种对象身上。应当要求防疫人员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疫情和宣传卫生知识。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强化社会监督。此外,要加强对诸如结核病、乙肝、性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必要时政府应该向传染病专门治疗机构(如结核病医院、性病诊所)发放专项补贴。据统计,目前中国的肺结核患者达6百万,每年死于肺结核病的人数为25万,是世界上第二大肺结核患者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肺结核等传染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视。

第五,实行大病或重病保险。

在美国曾就如何实施国民健康保险计划有过很大的争论,涉及到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实施、如何利用融资体制推行医疗机构和服务体系的改革等。相当多的健康经济学家,包括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内,都认为对大灾和重病进行医疗保险是合适的选择。其“根本原因在于保险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实际价格,从而促使消费者购买比由他们自己承担全部费时更多的服务”,但承担范围只限于“大灾”或“重病”。费尔德斯坦指出,承保范围越大,全社会“过度消耗”的医疗服务所造成的“福利损失”也就越大,因为医疗服务的过度消耗会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而后者的边际效用远胜于前者。目前,中国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大病医疗保险试点。我认为,推行农民大病医疗保险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设置最低起投线,但要求实行普遍性的、强制性的推行,阻止任何个人的“搭

便车”行为;二是根据地区和个体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的差异以及不同人的服务需求设置若干险种和赔付上限;三是在设定起保线与限定额的同时确定大病的类型与范围。

第六,筹建慈善基金并启动非盈利部门。

非盈利部门发端于美国,是美国社会中那些既非政府也非商业性的机构与组织的总称,它也是被称为第三套系统、独立系统、慈善事业、志愿者系统或社会系统等。其他国家把这种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不少美国人认为,假如没有政府,他们照样活得好,但如果没有非盈利机构,美国就完了。他们把非盈利体系和宪法看成是支撑美国的两个车轮。非盈利体系的角色是多重的,如推动和平、绿色环保、自然灾害救助、公益事业等,但它们的主要功能首先是保护弱势群体,非盈利机构每年花在穷人身上的资金高达十几亿。

中国应该借鉴美国非盈利体系的经验和做法,应该由社会而不是政府筹集公共基金,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增开融资渠道。避免象“希望工程”那样出现管理失责和监督虚设的问题,能真正做到善款善用,保证让善款“装在玻璃做的口袋里”,实现善款运行全过程公开,以便全社会共同监督。

第七,建立农村急救反应系统。

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公共设施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公路、交通用车、通讯等设施较为缺乏。因此,国家应该适当考虑拨付专款给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医疗机构,用于购买救护用车,并建立农村的“流动120体系”。救护用车农忙时奔赴田间地头,以防止农民劳动时发生急病,解决农民就地看病的问题。从湖南省来看,不少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一些村基本上有几台程控电话,通讯线路已架设到相当多的地方,但邮电部门应安装公用IC电话,这也是通讯服务的社会公平性的要求。只有村旁路边有了公用电话,“急救120系统”才有用武之地。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份,急救工作,尤其是院外急救,应该体现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从满足民众和社会需要出发,将急救医疗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重点支持。急救医疗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其经费应由政府财政保证,满足其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以解除急救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结论

我觉得,以上的观点似乎还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就必须从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理论,需要国家、社会、城乡多方面人员现实中的通力合作。如何在实践中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这些建议得以实现,并使得农村医疗体制、机构、人员的配置真正体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

更大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红漫 《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 2004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长明《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现状与策略》。北京:中国卫生发展论坛──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2000年11月

3、张晓雯《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2003,9

第四篇: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及改革

学院:劳动经济学院专业:劳动关系

姓名:邓盼盼

学号:2007053126

摘要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的发展也历经了几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建立了面向企业职工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农村建立了面向全体农民的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开放以后,1998年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和2007年分别试点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由于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了亿万民众的心病,医疗服务自然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加快并深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形成的主要阶段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经历以下的三个时期 Ⅰ医疗保障的初期

初期医保制度的形态

建国初期,也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形成的初步时期。这一时期的医保制度主要系现在两大结构和三大制度。两个结构即城镇和农村两个分支。三大制度即劳保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主要适用于企业,享受劳保医疗的职工患病到指定医院就医,基本上医疗费用个人不用负担。公费医疗制度主要适用于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符合政策的医疗费用可以报销,报销比例有所不同。农村合作医疗,不用多说适用于我国的广大农民,是一种互助互济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很低。

初期医保制度的优劣

医疗保障初期的医保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效的保障了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这个新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把劳动者看病就医由个人行为,转变为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共同责任。在医疗方面,确实地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就是缺乏稳定的医疗基金来源,在制度运行中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国家担负,导致对财政的压力过大;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浪费。其次,医疗保障的管理和社会化的程度低,缺乏风险的互助共济功能。Ⅱ医疗保障的探索时期

改革探索时期的医保制度

任何一个制度的确立和运行都要有与其适应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那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制度不断改革,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公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共同运行等这些变

化,劳保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已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完善与改革。

现有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针对劳保医疗制度,探索退离休人员医疗费用以及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本着以支定筹的原则,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增强了医疗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针对公费医疗制度,实行经费与享受者个人挂钩的办法,享受者个人就医时自负一定比例的医疗费;增强公费医疗享受者的节约意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改革试点,明确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方法,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职工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

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制约。其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在全国进行新农合试点。此外就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把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大、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的城镇居民。

改革探索时期医保制度的优劣

改革探索时期改革了原有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建立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巩固城镇职工医保的基础上,建立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城乡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在保障对象上实现从城镇职工到城镇居民的延伸;在筹资机制上实现从单一筹资到多元筹资的延伸;在保障方式上实现从单一保障到多种保障的延伸。

与此同时,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职工医保费用统筹基金超支问题、缴费基数问题以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依然不高,登记、理赔程序繁杂等等,还需要更好的解决。Ⅲ医疗保障的建设与完善时期

建设、完善时期的医保制度

完善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发展步伐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医疗保障事业的财政投入;规划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强化对医疗服务的调控和制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坚持三改并举,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Ⅰ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也就是最底层,由社会慈善救助和城乡医疗救助组成;第二层也就是主干层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三层即补充层,主要由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组成。2004-2008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1.09亿人,增加到3.18亿,截至2010年底,已达到约4亿人;2009年6月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8.3亿人。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广泛,参保人数近年来增长快速。

Ⅱ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居民保障人群还没有做到全覆盖。现行制度中参保提倡是“政府引导、自愿参加”,实际工作中存在保障遗漏人群,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无缴费能力的贫困人群、未感受到疾病之忧的健康人群、无医疗费用支付之忧的富裕人群。其次,是不稳定就业人群其身份在职工与居民之间转变,所属不同类型的基本医疗保险却不能随之转换,影响参保积极性。

另一方面是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在全国范围流动而其社保关系却无法随其自由转移,医疗保险管理与服务感到不便。此外,城乡人口身份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正在变得模糊,截然分开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与服务难以适应城乡居民实际需要。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基于我国的现阶段的国情,针对我国的医保现状及问题,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Ⅰ提高国家保障能力,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实行国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建议将“职工应当参加”、“居民自愿参加”、“政府补贴支持”的政策导向调整为“国家统筹保障、国民依法参保”,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基本医疗保险人群全覆盖。建议将“职工应当参加”、“居民自愿参加”、“政府补贴支持”的政策导向调整为“国家统筹保障、国民依法参保”,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基本医疗保险人群全覆盖。

Ⅱ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缩小保障水平差距,实现各项制度兼容和转换,提高统筹层次,合理调节各个水平下的医保能力。

Ⅲ化繁为简,集约高效管理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目前,职工、居民、农民三类人群基本医疗保险分属两部门管理,双轨制运行,存在个人保险关系流转不畅、接续不便等弊端。优化管理办法,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便捷服务群众,应该刻不容缓地摆上重要议事桌面上来。建议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政府一个部门管理、集中一个窗口服务、一张保险卡全国通用、城乡一体化运行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制。

Ⅳ实行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采取综合措施治理“过度医疗”、“过度用药”、“过高药价”这三大侵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顽症,杜绝浪费,保障有限的保险资金发挥更大的保障效益。

学院:劳动经济学院专业:劳动关系姓名:邓盼盼学号:2007053126

第五篇:社会保障学 论述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及医疗改革的问题

三 论述题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进行简单评价。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过窄,保障功能较弱。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只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避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缺乏基本医疗保障这一根本性的矛盾,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参保率低。虽然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统账结合”的基础上,要逐步将覆盖面扩大至全体城镇劳动者,为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市场发育等创造了条件,而在事实上存在较高统筹费用,实际的保障水平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政府财政投入少,个人负担重,公平性不足。卫生总费用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共同组成。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医疗总费用逐年增多,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开始快速上升,而政府预算卫生的投入却相对下降,1998—2006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一直维持在17%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却维持在55%的高位上。据有关资料显示,政府每年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及公立医院收入的10%,医院的绝大部分收入要靠自己提供医疗服务获得,再加上公立医院还要承担国家医疗救助的任务,势必加重医院的负担,使得医院表现出严重的趋利性。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的规模逐渐降低,医院变为自给自足,日常开销以自己经营收入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的经营动机。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医院从他们销售药品中获得15%的价差作为补偿。所以,在追求利润的诱导下,医院常常给患者开大处方,特别是多开国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生产的价格高昂的药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生向患者提供各种不必要的甚至是完全无关的检查和治疗服务,虚列治疗或服务项目,进行多收费、滥收费。另外,药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致使药品虚高定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利益。这些都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运转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四)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小病不值得用医疗保险保,大病医疗保险保不了的状态。现行医疗保险不能满足广大参保人员的需求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广大的参保人员如果患上了感冒发烧或轻微摔伤等这一类的小病,他们也不愿意去医疗保险机构医且不说那些烦琐的从就医到报销的程序,主要是这一类的小病如果要“兴师动众”的话,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治疗费用,还不如到就近的小诊所医治一下,既省事又省钱,而且还很及时;其二,对于广大的参保人员如果患上了重大疾病,靠那一点儿医疗保险费用根本无济于事,就像哈医大二院出现的550万天价医药费的事件,医疗保险费用只能是冰山之一角。

(五)医疗保险服务缺乏灵活性及社会化管理医疗保险服务缺乏灵活性及社会化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医疗服务的各大医疗卫生部门及参保人员造成很大的不便并增加了各方的工作量。具体来说由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网络化建设滞后参保人员在门诊看病需要先垫付费用然后再由参保单位经办人统一收集就医发票拿到医疗经办机构报销。如果参保人员在甲地申办地医疗保险如果离开了甲地还必须到甲地规定的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去享受医疗服务否则在甲地以外的医疗机构接受的服务其医药费并不给予报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在现今人员大量流动的形势下并不能符合参保人员的需要所以在这一方面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进行简单评价见109页

下载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下,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保障,......

    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卫生部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看病难、看......

    医疗如何改革[★]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现况及问题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现况及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民生活的重大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在不断尝试着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为保障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很多努力......

    关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问题探讨 论文5篇

    关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探讨 姜明男 医疗保险法的概念 医疗保险法是指人们因生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治疗时,由国家或社会为其提 供必需的医疗服务及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

    中国医疗改革调研报告(共5篇)

    中国医疗改革调研报告 (一)中国医疗被毁于“政治化”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问题,都没象中国这样复杂,医患关系,都未象中国这样紧张,大家对医疗问题看法莫衷一是,越治理问题越多,原......

    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情况 调研时间:2012年3月15日调研人:赵健调研地址:湖南省衡阳县城镇调研的中心观点:在于通过对于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的调查,从而发现在衡......

    医疗改革最新报告

    百姓期待公立医院改革提速2012年03月16日 11:18来源:新华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之后,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集中在县以上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