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

时间:2019-05-13 00: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

第一篇: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

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全国600万医护人员的声音几乎被屏蔽,因为他们被很多人看成是问题的一部分。

就在医改方案临盆之际,医院院长们纷纷借助多个公共平台建言献策。本月9-10日,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11日,由《南方周末》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市卫生局以及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医院发展论坛中山峰会召开。不少精英院长马不停蹄,同时现身两个论坛,而本报记者也借机对他们做了贴身采访。

“最近以来医院院长们的话题中心都是医改,但从来没有人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杨银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quot;我们也想参与医改,不仅是利益攸关,还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与情怀。“

”我们要从改革的对象变成改革的参与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说,该院是当今世界上单点规模最大、床位最多的医院。

在目前的体制下,”公“立医院在资金来源上已然不 ”公"--平均而言,政府财政投入只占公立医院成本的8%,大型三甲医院可能只占6%,而本报采访的一些大医院甚至低至1%,再加上医生的服务价值不能在正常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造成了医院和医生以药养医、诱导病人需求等制度性趋利行为。同时,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欠缺,看病贵由此衍生为一大社会问题。

有些令人意外的是,院长们并未因此就希望政府把公立医院包下来,相反,他们一致主张:政府应该保障基层医院的支出,并把基层医院发展成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阵地,而大型医院则可以面向市场而不需要政府来养,但是必须在医院内部引入公司化的管理体制,赋予医院管理者现在所没有的人权、财权、决策权等和公司CEO类似的权限,以此在市场中竞争,并把大型医院建设成科研重地。

第二篇:在深化医改中坚持中西医并重

坚持中西医并重 发挥中医药优势

强化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不竭动力,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是我国独特的医学科学,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有显著的优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临床疗效确切。中医药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肝炎等重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不少疑难病证的治疗上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对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对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对传统的传染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防治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方面也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必然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是预防保健作用独特。中医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的预防保健,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强调在预防保健中以养生为要务,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丰富而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

三是费用相对低廉。中医的诊疗手段简便而又丰富,在诊断上,主要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资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做出判断,不必过多地依赖日新月异的、各种高成本的现代设备。在治疗中,一方面,拥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等许多非药物疗法,服务成本比较低,并且不必消耗过多的资源;另一方面,所使用的治疗药物——中药,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在广大农村许多中药就地取材,并且中药新药的创制投入小、命中率高,开发成本比较低。

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中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骤减,中药资源极度濒危。中成药大量取材于动植物,过度利用、采集、捕猎野生动植物使很多物种数量骤减,极度濒危。曾遍布我国北方的甘草,如今竟很难觅其踪影。甘草在中医药中用量很大,我国一年消耗的甘草多达4万吨以上,其中85%来自野生。虽然人工种植甘草技术已经成熟,但需5年成长期和成本投入。

二、西医超常发展,传承的中医发展受到抑制,中医力量不断萎缩,纯正的中医后继乏人。我国传承的中医,治病效果好,临床水平高,治疗成本低,深受群众欢迎。但是,这些中医往往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 2 关,中医的发展受到抑制;中医的教育、职称和执业资格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中医的数量越来越少。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不断萎缩。

三、中医教育严重西化,传统中医文化与中医技能被轻视。中医院校按西医模式培养学生,中医教育却日益衰退。我国的中医院校每年培养的学生不少,但培养的学生真正了解中医的却为数不多,在中医科研上有所成就的只是风毛麟角,能成就名中医更是罕见。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法濒临失传。

中医药的不断西化,导致中医药基础理论长期徘徊不前。几十年来,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丧失了主体地位,从“中医研究”变成了“研究中医”,主要是用现代西方医学来研究、解释中医,把西方医学思想认为不能接受的东西或不能为西药所用的东西,统统斥为“不科学”。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忽略传承和割裂中医的历史研究。这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面临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因此出现了凡中医都是不科学的,要中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用西医的语言诠释中医理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分注重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特别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按照党中央明确的政策目标与政策要求,一方面应结合中医药的特点与规律,把中央已确定的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好;另一方面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政策、完善政策,使中央确定的政策要求更具有操作性,为中医药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结合当前医改的重点工作与任务,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政府对中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倾斜政策和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政策,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中医药服务项目的调整政策,体现中医药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政策,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和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教育政策,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政策,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中医药服务的政策。

总之,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没有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因此,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充分彰显中医药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有利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开辟一条供得起、重预防、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医改目标的全面实现。以人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以人民群众的健康梦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篇章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新医改方案在争论中前行

新医改方案在争论中前行

中国医改已步履蹒跚地走过了20个春秋:从80年代的“政策转变”,到90年代的“道路之争”,到2000年的“产权改革”,再到2005年的“管理模式选择”——医改在重重困难中举步维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医改报告的披露,引发了医改大讨论。经过不同意见的激烈碰撞、争论,受到社会各界空前关注的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正日益临近面世的时刻。

一、新医改进程回顾1、2005年——医改总体上不成功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认为医改应坚持市场化方向的观点,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直到2005年

突然变奏。

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的标题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最新讲话,引起高度关注。文章指出,全国各地“看病贵”“看病难”泛滥的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应依靠政府力量,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

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7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指出,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即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失败,并导致了普遍意义上的看病难、看病贵和明显的社会不公等问题,并建议以强化政府责任的思路来进行医改。随后,医疗问题应该由“市场主导”转为“政府主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9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发布《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对有关中国卫生保健制度的调查结论是医改并不成功,指出中国医疗体制并没有帮助到最应该获得帮助的群体,特别是农民。

2、2006年——正式启动新医改

9月,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14部委(后增加至16部委)成立医改协调小组,国家发改

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出任双组长。这标志着中国式医疗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10月8日-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

12月24日,多部委协调小组的首个具备操作性的方案由卫生部政策法规司提出,其核心内容为“补供方”,口号是“两层构架、双重保障”。在这项方案中,政府将为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埋单(几乎为100%)。城市居民凭居民身份证即可到社区医院享受几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政府的总投资估算为2690亿元

人民币。

3、2007年——多元化的新医改方案制定过程

1月8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指出医改要建立四项基本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和进行公立医院改革。1月,由卫生部主导制订的医改新方案披露,强调政府主导。该方案引发激烈争议,随后,医改协调

小组决定委托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进行独立、平行研究,制定方案,为决策提供参考。

3月中旬,在“中国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论坛”上,财政部透露正在酝酿医改思路。并表示该思

路对于“购买医疗服务”以及“市场化的模式”高度认同。

3月29日,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出任会长的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应时”成立。这家民间机构实质上是社保部的医改“智囊机构”,他们将从医保的专业角度向国家医改协调小组提出医改建

议。

5月初,医改出现了第七套备选方案,即北京师范大学医改课题组方案。而临近方案“过堂”医改协调小组评审会时,中国人民大学医改课题组方案,也挤进方案设计的“赛道”上,成为第八套医改方案。5月29日-30日,八套独立的医改方案第一次集体亮相,接受医改协调小组及国内外专家评议。会议由国家发改委召集,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编办等部委官员到会。与先前预测相左,重

视发挥市场活力的第七、第八套方案颇受青睐,大部分方案倾向于市场化,但并未做出最终选择。6月,清华大学联合哈佛大学起草了第9套医改方案呈交到医改协调小组上报国务院,供决策层参考。7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在79个城市试点,2010年覆盖全国。这意味着政府的新增医疗卫生支出将主要用于补贴居民医疗保险账户,而不是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投入。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为医改方案确定了基调——补需方,医疗服务的提供将更

市场化。

9月,国家发改委宣布,最新医改方案已形成,并上报国务院,将对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9月22日,卫生部副部长高强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二届年会上阐述了卫生部官员医改的思路:三医

联动,即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9月底,首个医改方案(讨论稿)下发给各个部委讨论,此前的“两层构架、双重保障”建设社区医院的思路获得坚持,社区医院将采取陈竺力主的“收支两条线”制度;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统购统销;公立医院将管办分离,仿照上海模式,成立医院总公司,医护人员仍然不能自由流动,医院将丧失人

权、财权。

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针对中国未来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更明确了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其中,有关医疗卫生建设的四个“分开”原则,即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无疑被看作是新方

案的方向。

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分别在南昌、天津召开了南北两大片区的“医改座谈会”(简称“1017会议”)。南北方各省区市的主管副省(市)长,发改委、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最终确定了医改方案将在融合9家独立机构草拟的医改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中国式的医

疗改革新方案,即“一个总体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机制和两项基本制度”被明确。

10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我国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其中抓紧完成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被列其中。

11月底,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将组织更大范围的论证。进一步完善后将向国务院呈报。

4、“十七大”关于医改的论述

十七大报告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了论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二、新医改方案主要观点

九套新医改方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复旦大学(简称复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简

称国研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世界银行(简称世行)和麦肯锡咨询公司(简称麦肯锡),以及后来增加的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人民大学(简称人大)以及清华大学(简称清华)。其中,麦肯锡和世行方案迄今未见披露。

1、国研中心方案

该方案主张医疗服务必须以政府干预为主导,坚持公益性质,指出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不是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等。

(1)构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发展完善现行制度

我国应尽快构建面向全民的、以政府直接财政投入为主的、立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所有人的最基本医疗都能得到保障。作为政府发挥职能的医疗保障,只能定位于常见病、多发病。同时,进一步发展、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大多数人尚缺乏保障的背景下,医疗保障制度应采取普惠制方式,否则会使遭遇疾病风险的其他社会成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进而带来多方面经济和社会问题。

(2)形成以“补医院”为主的混合体制

考虑到我国国情,应形成以“补医院”为主的混合体制。基本医疗保障所需的资金,应当通过政府财政预算方式来筹集。在基本卫生医疗层面,主要采取“补医院”的方式,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直接提供基本免费的服务;而针对一些大病,则依托现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延用“补患者”的方式。但具体政策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逐步引入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以更好地对服务提供方形成制约。同时,在医院引入竞争性人事制度、强化绩效考评,强化政府和公众监

督,以形成对医院的制约。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我国经济基础尚不坚实的情况下,更应坚持预防为主方针。要从两个方面来贯彻: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包括对公众生活方式的干预),防治结合,这些都体现在课题组建议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设计中。二是在医疗保障中,应优先保障多发病、常见病。对于现代医学无能为力或治疗效果较差的,应采取保守治疗。

(4)在基本保障层面必须突出公平性

要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基本保障层面必须突出公平性,即在所有人群中提供大致均等的保障服务。短期内做到完全统一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投入实施的基本保障应基本做到全国一致。在此基础上,允许个别地区通过自身财政力量提高某些保障标准。其二,基本保障以外,诸如以大病为主的保险等相关制度设计应该具有体制上的开放性,而不

应简单以户籍为界。

(5)应将报销制统一改为预付制,患者看病只支付自负部分。

2、北大方案

北大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北京大学教授李玲主张“政府主导”,即政府投钱给公立医院,维护其公益性,政府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医改方案的制度选择上,主张在服务筹资上分开:公共卫生由政府埋单;基本医疗由社会埋单;高端医疗由个人埋单。但是,此观点一直未在北大医改课题组内部达成一致。分歧在于政府是否应该是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采用何种付费方式。刘国恩教授主张,政府应减少对医疗服务提供领域的直接干预,向各种资本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政府作为医疗筹资的主体,通过医保成为强有力的谈判者,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并建立相应的以市场和谈判为基础的价格决定

机制和费用支付制度。

此外,方案还提出,要推进医疗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共享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机制设计,公立医院完全可以在公益性原则下高效运行,可以实现对医院运营状况、医生医疗行为、财务流程、患者信息及群体疾病特征的实时监管。政府的责任不仅仅是投资,而且包括帮助公立医

院重新构建公益性的管理机制。

3、复旦方案

医改方案“复旦版”的主要起草人,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蔡江南主任提出,中国下一步医改可以走“社会主导模式”的第三条道路。“社会主导”就是,在筹资方面强调公共和公平的原则,政府将发挥领导作用;在供给方面强调竞争和效率的原则,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则体现了公平与效率

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强调,中国医改的基本目标是机会均等为主,兼顾结果均等。

社会主导模式主要体现在“一大二小,三个结合”上。所谓“一大二小”,就是医疗卫生的公共筹资:大社会(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小政府(政府预算支出)、小个人(现金支出);医疗服务的竞争供给:大社会(社会非营利性医疗结构)、小政府(政府所有医疗结构)、小个人(营利性医疗结构)。所谓“三个结合”,即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合作与竞争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利益与责任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可行性

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4、北师大方案

即由北师大教授顾昕牵头的第7套医改方案。该方案提出政府在医疗筹资和服务购买上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医疗服务提供上,强调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通过政府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方式,来实现低花费、高效率、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基本操作方法是:政府向医疗机构直接购买服务,按照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通过核算确定每个人每年的基本医疗费用,政府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患者无需向医院付费,而是直

接将保费交给政府的医疗保险机构。

该方案的特点在于:政府支付的固定医保“人头费”,决定了医疗机构只能靠固定的医保收入生存,医生们将自觉选择疗效最高、成本最低的治疗路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主动杜绝过度的医疗行为,从而解决“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医生们一味地压缩成本而不顾疗效,会因无法通过政府的考核而丢失医保合同。医疗机构将在成本与效率之间自动寻找平衡点,尽量保证“患者不登门或少登门”。这意味着他们平时必须经常下到社区,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健康问题。所以,这套方案对于解决看病贵、提高医

疗质量、保障公众健康都能够进行正向引导。

5、清华方案

在“清华方案”中,将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分为近期和中长期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针对医改中的核心关注问题,提出了9大政策建议:

其一,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急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应当将急救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或基本公

共服务范畴,加以认真规划和实施。

其二,改进公共卫生体系的资金投入方式和组织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在资金来源方面,建议开征“公共卫生专项税”,特别建议将香烟消费附加税定为公共卫生筹资。在资金投入方式方面,一方面政府应确保专门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的基本建设和运营费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解决“养人不办事”的问题。其三,建立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制。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财政补贴吸引居民参保;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发展

补充医疗保险。

其四,在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建议在这些地区采取特殊政策,由中央财政出资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即加强当地的卫生规划,由中央财政承担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费用和大部分的运营费用,降低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

障。

其五,利用管办分开、扩大自主权、分类管理、引入竞争等手段,促进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政府的财政投入将主要用于“补需方”,让“钱跟人走”最终流向医疗服务机构。国际经验表明,公私并存的医

疗卫生机构相互竞争能够提高医疗系统的绩效。

其六,加强保险机构的购买者功能,以支付制度的改革为核心理顺医药价格体系。可以考虑将门诊和

住院服务分开,采取多元化的付费方式(如门诊服务按人头付费,住院服务按病种付费),从而激励医疗

机构选择成本效益比较好的技术手段。

其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发展和合理转诊体系的建立。

其八,成立跨部门的“国民健康委员会”,建立“中央健康保障调剂制度”,在改革方案推行期间,其主要功能是更有效地跨部门协调,改革方案推行之后,它的主要作用转变为承担监督管理职能。这一委

员会除了拥有决策权之外,还应当拥有自己的办事机构。

其九,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适宜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信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非常重要。建议加大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

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行政费用。

6、世卫(WHO)方案

世卫组织专家用“公平、效率(控制成本)、质量”三项原则来定义中国卫生系统的改革目标。希望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定价上积极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私营卫生机构参与医疗服务。

WHO对中国医改的核心观点:

首先,要解决人人覆盖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哪些内容,由现阶段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预算来确定。目前中国政府着力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应包括社区医疗、疾病控制、预防免疫、公共卫生、妇

女儿童保健等等,而不是进入医院后的医疗服务。

其次,中国政府不仅应该加大在医疗和保健上的总投入,更要公平分配这些投入:应该加大对农村卫生系统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以及城市贫民的免费医疗救助,把钱投给这些人群的作用和效

果远远比把钱投给医院要好得多。WHO不主张政府把钱都投给公立医院。

再次,医院的所有制性质并不是判断其提供医疗服务好坏的标准。保险激励计划会使医院提供适合的医疗服务,在医保计划中,建议由资质良好的专业保险机构作为病人的代理人,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以

判断病人的钱花得该不该、值不值。

最后,在任何类型医疗卫生体制中,政府都应该是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权,保障每个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系统能够良好地运转,并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负有监管之责。WHO鼓励有关医改的争论更加

具体化,更加关注细节,更加注重激励机制上的设计,而不是陷于意识形态上的争论。

本文由北京空军总医院挂号服务网整理转载http://

第四篇:医改

浅析新医改

摘要:自新医改制定实施以来,不觉已过三年。在这三年里,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疗费用继续水涨船高。然而,改革之事非一早一夕,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在医疗改革事业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新医改的内容与目标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医疗改革的社会根源

(1)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2)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卫生服务体系薄弱;(3)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4)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5)药品和医用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影响了基本药物的可及性;(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三、新医改开展的具体工作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我国的新农合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覆盖8.35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55.3元。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支出比例从60%降到了38.2%。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截至2010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同时推进定编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政府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儿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等。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优先发展县医院,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全科医生培养等政策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另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采取一系列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对医改的评价与见解

医改事业关系到十几亿人民的健康福祉,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系统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医改启动实施的前三年,也就是2009-2011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着眼于保基本,从基层入手推进改革。尤其是在基层成效更加明显,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较大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医改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的难点进一步聚焦,只有持续深入推进,才能不断扩大改革成效。因此,制定医改规划,进一步凝聚共识、找准突破口,推动医改持续有效深入是必须的。

(一)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

落实政府责任,改革补偿机制。坚持公立医院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履行的职责,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加强卫生部门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控制。

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创新医院管理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与院长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

1、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要落实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社会资本优先的原则,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2、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要全面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税收、价格、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配置、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3、坚持扶优扶强。要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契合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也是国际上通行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发展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

(三)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2、提高医保服务水平,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探索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要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大对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六、最后结束语 我们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固然没大错,但决不能知难而退,不敢触及体制性矛盾,仅仅在医疗卫生体制的外围打转。当然,期望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改革目标,并不现实。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改革的路径设计,必须要明确,不容回避。

对改革者而言,务实的态度是,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主旨;其次,应当不惧失败,不讳指责,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行。如能以平常心评估新医改三年的成效,坦然接受批评,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加快制度性改革,庶几近之。

第五篇:医改

未知的医疗界

医改相信大家都听过,据我所知并不是改不了,而是会触动很多官员们的口袋,高价医药费用这个黑锅医生已经背的够久了,是时候放下了!

就单说药,我国同一类消炎药单注射用的就有几百种之多,但价格却是天壤之别例如头炮曲松钠规格是1.0g一支的只要2元不到,但是有的厂家出了0.5g一支竟要50元同样的是一种成分为何在同一家医院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还有某感冒要成分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换了下包装就成新药了啊??国药准字是怎么上的,难怪中国每年都有几千种新药,原来是换汤不换药啊!

近些年来不知到是谁那么有才,要医改说医院的药品都要政府采购,本来是好事可不曾想老百姓又白高兴了一回,多了一个政府机关,只能说是多了一双手拿钱!便宜的药根本就进不了医院,就说一盒消炎药,本身就10元,政府采购加价15元(这还算少的)就是当地政府拿二十五元发票给国家要钱,结果只用了十元,这是何等的暴利啊!现在公立医院都是把钱上交国库了,(这也不知道是那个人才想的捞钱的点子)自己没点私房钱。药到医院了又要加点价,这个钱是加着为国家赚的。因为钱都上交国库了啊!

医生苦苦的守住那1000元不到的基本生活保障,背后还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有时候人家家属真的是为感谢送点吃的,你们又看到了,眼红红的心里不爽,又给医生安个收红包的罪名。医生真的很受伤。

本人认为要医改就要先改药。要把那些拿钱的手都剁掉!那就算是干净了!

下载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改

    医改 基层卫生机构就应该转变观念,把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把百姓的小病治好,这样也就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让更多的好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来医治大病。 10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

    医改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麻醉学系09级3班 徐梦姣 20092250130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

    医改

    http://chisc.net/doc/ http://www.xiexiebang.com/yiyuanguanli/guanlizixun/jixiaoguanli/2011-09-15/193.html http://www.xiexiebang.com/p-58118.html绩效考核 http://......

    医改

    我国重性精神病防治面临人才缺乏等挑战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已被纳入平安医院建设总体规划,目前这项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重性精神病防治面临专业人才缺乏、患者医疗负......

    医改

    首提医疗纠纷 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改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5-03-06 09:43:30 来源:东方网作者:白宣娇责任编辑:朱苑桢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

    医改

    2011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疗改革认识问题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化”对立? 有观点认为,中国应由政府拨款,建立以“广覆盖、低成本”为原则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还有人......

    医改情况

    xx医改工作情况 xx是山东省“360工程”重点配备中心卫生院之一,一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骨伤、放射、检验、公共卫生等20个科室。现有职工43人,其中高级职称......

    医改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XX卫生院医改工作总结 我院于去年7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9月份正式实施基层医改,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管理体制回归了公益性,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建立了体现绩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