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本调查报告的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民意调查,提出了确立合理的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不同的保障和组织方式等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对策及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诸如医疗卫生的公平性下降,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必然会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力图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作一梳理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以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医疗改革
正文:
一、调查背景: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其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经过20多年的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国务院在2009年1月21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中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以及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 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初步测算,为保障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此次会议使整个医药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更加明朗,而面对8500亿元这个如此庞大的数字,许多投资者纷纷对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预期,希望在这轮投资热潮中能够挖掘投资机会。为了更能了解医疗改革,本调查报告作出了以下关于我国新医疗改革的问卷调查:
1、你的性别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男5641.7%
2女7858.2%
2、你的学历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小学1914.1%
2初中1410.4%
3高中2216.4%
4大专4332.0%
5本科以上3626.8%
3、你的年龄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少年2317.1%
2青年6750%
3中年3828.3%
4老年64.47%
4、新医改能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能4432.8%
2不能3425.3%
3不好说4835.8%
4其他85.97%
5、新医改能让药价真正降下来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能5440.2%
2不能3223.8%
3不好说4029.8%
4其他85.97%
6、农民能成新医改最大受益者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能5541.0%
2不能3727.6%
3不好说3526.1%
4其他75.22%
7、新医改能完全实现全民医保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能4835.8%
2不能3526.1%
3不好说4231.3%
4其他96.71%
8、医改方案决定3年内各级政府投入8500亿元,这些钱应该投向公众等医疗消费者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能4835.8%
2不能3123.1%
3说不清4735.0%
4其他85.97%
9、你的居住地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城市8361.9%
2乡镇2820.8%
3农村2317.1%
10、谢谢你的参与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134个。
序号答题选项投票数百分比
1谢谢7455.2%
2不客气5541.0%
3路过53.73%①
二、医疗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其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经过20多年的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医院只认钱,不认人。”——仅仅因为深更半夜未带足现金,渝州大学陶国林老师在押光身上所有钱物后,仍眼睁睁看着自己患急性阑尾炎的学生得不到救治,其中一头发花白的医生竟作答:“我们只认钱,不认人。”(中新网重庆)又如医院在收治急诊病人之前先收一笔押金的情形并不少见。官方媒体对一起惨剧表示了震惊。四家医院拒绝收治三岁幼童烫伤惨死——因乌鲁木齐市4家医院拒绝收治,不慎被开水烫伤的3岁幼儿刘光祥,在父母抱着他奔波4个多小时后休克死亡。(《人民日报》)据统计,我国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贫穷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
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2003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根据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003年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这样,如果一个农民家庭有一个人住院,可能这一年的收入就全部用到医疗费用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卫生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布会上曾经承认,在农村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什么是国耻,这就是国耻,30%的人占据了70%卫生资源,在这30%中极少部分人却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和金费,当外面的工人、农民因交不了住院费死。而且从前面的市场调查问卷数据也可以了解现在我国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医疗服务公平性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卫生费用不平衡。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费用,而占人口1/3的城镇居民享有3/4以上的卫生费用,而且农村居民占卫生费用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的人均卫生费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二是医疗保障的可及性低。近八成农村人口和近五成城市人口——亦即全国近3/4的人口尚未参加各类医疗保险,在遭遇疾病风险的时候无法得到政府的扶助。②
2.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医疗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增长和卫生费用的增长极为迅速,大大超过了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据统计,从1989年到2001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39.3%,而在同一时期,平均每一门诊诊疗费和日均住院费则分别增长了96.5%和99.8%。③
3.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投入的绩效低下。有关卫生统计表明,虽然中国人口还在增长,但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却在下降。2003年全国医院和卫生院门诊总量为20.96亿人次,比1993年减少了1.09亿人次。但同期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却从140.1%提高到143.0%。②另据统计,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24%,2003年超过5.4%。④但尽管如此,居民综合健康状况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
4.卫生资源的布局与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与短缺现象并存。我国的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一些高精尖医疗设备的占有率已经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明显过剩。而医疗机构为了收回投资成本和追求高收益,随意对患者使用大型医疗设备,乱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与此同时,市县以下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却缺乏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和条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以商业化、市场化为走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将市场经济的原则移植到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事业中来。二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责任缺失:如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卫生资源的配置极不合理,对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有效地监管等。
三、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要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问题,既不能继续沿着完全市场化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也不能走回头路,退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卫生体制。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在总结以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为改变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中国新一轮医改试点将取消公立医院加价售药。同时,患者享受诊断等服务要增加药事服务费。
1.要明确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定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所能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成员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确立合理的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要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目标定位,坚持这一目标定位,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一般来说,在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坚持了公平,就会影响效率;讲究效率,就会有失公平。但两者不是绝对矛盾的,也有相统一的一面。如果经济活动的规则公平,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是能够同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绩效十分显著。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卫生体制改革中,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3.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也不能照搬计划经济时期完全依靠政府的做法,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卫生事业的特点,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医疗卫生事业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在这一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制定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配置医疗资源、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管等责任。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政府承担医疗卫生责任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将部分医疗机构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弥补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资不足。第二,在非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政府可以退出让渡给市场,或者原有的政府投入的医疗机构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取得回报,以减轻政府的负担。第三,通过引入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增强医疗机构的活力,使医疗机构之间、医院内部形成竞争,以提高效率。
4.针对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不同的保障和组织方式。对于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向全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应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对于非基本医疗需求,主要靠市场化的方式提供服务,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主要通过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⑤
四、对“医改”的进一步思考:
在中国医改过程中有太多让人看不懂的事,如公立或私立医院及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取舍问题,有关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争论,频频出事的制药行业等。举个例,中国的医疗资源是真不够吗?大家看到的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等待很久,排不上号看病。但从这一现象可反应几个问题:一是中国未能建立合理的分层、分级卫生服务体系,不是所有的病人均需去大医院就诊,结果造成大、小医院的医疗资源均浪费;二是健康教育网络不完善,人们不善于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当出现健康问题时不知所措,经常出现所谓“病急乱投医”现象,可能多数的健康问题并不需要很多的折腾就能得到解决。三是中国医疗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科学性。人体的健康问题或疾病说复杂是复杂,因为人是一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作为整体的社会人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健康问题或疾病时是复杂的;说简单也简单,人类的疾病不外乎常见和不常见的,对常见的疾病已有很多非常成熟的诊断和处理方案。但在中国的现代医疗中可能存在该简单没简单,该复杂没复杂的问题。我们知道临床医学发展至今天已进入循证医学年代,很多常见病已建立有在循证基础上的处理指南,它告诉你应用某一处理至今的循证级别,即在应用某一证据时会承担多大的风险,强调医疗决策应该在证据,处理者和接受处理者三方一致的基础上做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国外一些医疗机构也建立了循证基础
上的临床路径,某些疾病在入院后的有日处理流程,在不能按流程处理时要求说明原因,因此事实上可能存在的“疑难杂症”不像我们今天面临的这么多。曾经读到过这么一篇文章,说在美国没有疑难杂症这一说法,用的是复杂病例这词,所谓复杂病例指的是罕见病例或者有并发情况的病例。由此设想我们遇到的很多疑难杂症并不是真正的疑难杂症,而是卫生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盲区导致的对常见健康问题的认识盲区,说更明白一点是卫生工作人员未能很好掌握现有的专业知识,不同卫生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同导致对一些常见健康问题或疾病的处理不同。不同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在常见的健康问题或疾病处理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由于设备和技术力量的不同能处理的健康问题或疾病不同,而且各级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存在协调的谁也不可替代的关系。中国存在对不同级别卫生服务机构作用的不正确认识,中国的医疗教育很多时候还是以经验教育和带徒弟式的中国人习惯思维方式来实施,整体上中国医学教育在职业前教育和职业后继续教育均存在问题。如果说在中国能够实现更科学的医学教育的话,中国的卫生健康干预可能就简单的多,因为有人类可以共享的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需要的是学习和引用,这对中国现有的医学教育系统提出挑战,书本和教师如何把最新医学证据教给受教育者?真能实现在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机构中对常见病一致的处理,那时病人可能就不会舍近求远去大医院就诊,因为多数的疾病是常见病,在各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处理应该是一致的,围绕疾病的各方能更好互相理解,病人也不会有太多的对低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各种抱怨,疾病的处理过程也不像现在这么神秘,有限的医疗资源也能得到更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仔细分析现在城市医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不是不足的问题,而是分布和应用的不合理的问题。改变现状需要政府决策,资金拥有者和从业人员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五、结论:
不管卫生体制怎么改,最终要看它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要根本解决医疗体制中的种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更为有效的、因地制宜的医改模式。目前,正在讨论新的医改方案,焦点集中在是以“市场化”为方向还是“政府主导”为主。进入2008年,从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政协医药卫生组的联组讨论会中得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框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改革配套措施,在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出台后,将选择一些地方开始试点工作。⑥
参考文献:
①:中国民意调查网
②:张冉燃:《权威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不成功》,载《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4期
③:葛延风:《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反思》,载《中国卫生产业》2005年第9期 ④:葛延风:《反思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6月6日 ⑤: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⑥:
第二篇: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情况 调研时间:2012年3月15日
调研人:赵健
调研地址:湖南省衡阳县城镇
调研的中心观点:在于通过对于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的调查,从而发现在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中有的问题,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把医疗卫生改革的好处真真正正推行到广大群众中去,进而让衡阳县人民得到医疗卫生改革带来的好处。
调研主要包括:一.衡阳县医疗卫生条件中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里面存在的问题,衡阳县政府通
过一系列的办法来改革医疗条件。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
随着衡阳县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阳县卫生事业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面改革的过程。从改善条件、扩大服务入手,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初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卫生系统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一方面,在一些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许多居民因缺乏支付能力而享受不到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服务有效需求下降,患病后未就诊、未住院的比例逐年增加,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在衡阳县城镇和一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意识增强,普遍希望能就近、快捷地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群众对看病不方便、看病比较贵和医疗卫生服务态度及质量问题反响较大。
在2008年6月8号,衡阳县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广条例》。在这个条例中提出了关于衡阳县改革的办法以及指出了衡阳县在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衡阳县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衡阳县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
1.在医药品价格方面,医药品价格普遍偏高,另外,医院里面药品的价格也要比外面的药店药品的价格高上10%。所以很多的病人基本上都不喜欢在医
院里面拿药。但是医院为了拿到高额的费用,基本不允许病人在外面购药。
2.一些医院缺乏人性关怀,对于医生来说,他们是上帝。病人来看病,他们几乎都是那种爱理不理的样子。甚至有个别的医生还对病人大喊大叫,完全不关心病人,让病人缺乏一种被关怀的感觉。
3.还有一部分人占用医疗卫生资源,他们利用手上的关系,即办理城镇医疗卡,同时有办理农村医疗卡。这样很是浪费医疗卫生资源,使得一部分农村看不起病的农民本该拥有的资源被占用,也就是使得这些资源的不到真正的使用。
4.有一些医院,唯利是图。我个人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县人民医院在接待一个病人的时候,必要要病人家属拿出看病的钱才给病人动手术。可是那时病人家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结果还是,病人一个在长沙比较有权利的亲戚打电话过来,医院才开始动手术。
5.在衡阳县有很多的私人医院,这些医院的存在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在这些医院里面存在着很多的黑诊所,这几年来在衡阳县范围之内出现了多次的医疗卫生事故,而且每次出现医疗事故的都是一些小孩子
6.衡阳县以前参加医疗卫生保险的人数并不是很多,衡阳县人民好像对于参加医疗卫生保险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许是医疗报销额很低了吧
这些就是在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些的我个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吧。不过这些年来衡阳县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办法来改革这种情况。
(二)衡阳县政府对于上面的问题主要采取的办法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针对广大城镇职工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衡阳县政府紧紧围绕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这一改革目标,一手抓管理体制、服务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一手抓行业监管,不断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体体现在:
1、大力调整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和结构,构建高效、便捷的新型服务体系。根据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城镇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功能、结构和布局进行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对部分功能接近或互补,地理位置较近的医疗机构实施合并、兼并,做到资源共享;部分医疗机构实现功能转化,向慢性病防治、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领域发展,将相对过剩的城市医疗资
源引导流向城市基层或农村。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广大医生、护士等基层卫生人员,通过社区门诊、家庭出诊、健康讲座、免疫接种、周期性体检、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大量的预防保健、医疗护理、伤残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基层卫生服务,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较为方便地获得很多基本卫生服务,深受居民欢迎,被誉为“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2、充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积极推进办医形式多样化,打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服务格局;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理念,全面推行“病人选医生”、“病人选医院”,推动医疗机构之间和医院内部各环节、各岗位公平有序的竞争,促进医疗技术的提高及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改善;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
3、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在大力调整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南县政府也在不断强化医疗服务行业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行业准入、质量管理和信息公示等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行业监管制度。建立各具特色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群众公布主要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信息、收费情况及单病种费用、治愈率等情况,增加透明度,便于社会与群众监督,促进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
(2)积极规范医疗服务项目,调整医院补偿结构,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卫生部与国家计委、国家中医药局制定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在医疗服务项目分类、名称、涵盖内容、计价单位和除外内容等方面均做了具体规定,统一了全国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和项目内容。
(3)在总量控制幅度内,对公立医院补偿结构进行调整。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当提高能够体现知识劳务价值的技术劳务价格。
(4)针对部分医院存在的乱收费、搭车开药等现象,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推广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和查询制度,实行住院费用清单制。各地医疗机构根据本身实际情况,逐步实行了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建立了门诊及
住院费用查询制度。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信息发布工作,向社会公布医院收费价格和主要疾病费用指标,既规范医生行为,又引导病人选择医院,促进了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的竞争。
(5)针对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现实,一方面强调要求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加强医患沟通的经验,推动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医德医风的改进。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医患关系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的来看,卫生改革有了重要进展,卫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农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在近几年明显减缓或停滞,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承担保护和促进农民健康的任务;农民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办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日益突出。在城镇,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部门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等改革进展缓慢;公立医疗机构占绝对优势地位,医疗市场中竞争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由于改革配套政策落实还不同步,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还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的干部职工缺乏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对改革心存疑虑和畏难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要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开展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合作,提高网络整体服务功能;深化以乡镇卫生院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改革,增强机构活力,提高效率;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建立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切实落实加大农村卫生投入的各项改革措施。抓好试点,继续深化行业监管,推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工作,努力向卫生全行业管理目标发展。
电气1082赵健05号
第三篇:我国医疗改革之我见
我国医疗改革之我见
2010级预防医学
学号:2010302170056
姓名:刘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的改革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其间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经济改革中医疗卫生制度的交化成为发展政策研究中被经常引用的反面案例(World Bank,1997)。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在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结果令人深思。
近年来医疗改革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论题,对医疗领域究竟是否应该搞市场化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例如王绍光,200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顾昕,2005)。在探讨医疗改革方案时,有关政府主导抑或市场主导的道路之争早巳不是新鲜话题,但不少问题依然真伪莫辨,似是而非。我们在试图探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和发展前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必须关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在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供给应如何与由此发生的健康转型相适应?其次,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根源何在,与市场化有怎样的关系?再次,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中市场和政府应如何分工,以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供给和融资体系?
由此展开,我们才将能够在这些真伪莫辨,似是而非的问题中,把握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脉搏,继而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进程中直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明确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前景。
一、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就。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医疗保障制度,在城镇实行针对工人的劳保医疗制度和针对干部的公费医疗制度,在农村实行针对农民的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起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从1949年到1980年年
初,通过这种医疗制度安排,基本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状况下的看病问题。
这一时期的主要经验有:
1、公平性——形成了广覆盖的医疗费用保障机制。其一,医疗保障体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二,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身具备很强的转移支付和医疗费用保障功能。
2、可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布局与服务目标合理。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层次布局上注重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3、效率——医疗卫生工作的干预重点选择合理。其一,突出“预防为主”,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其二,基于医疗服务机构的公益目标定位,医疗领域的干预重点集中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上;技术路线选择上注重适宜技术,强调中西医结合。
二、改革开放后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变化
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经济转型相伴随,健康转型逐步开始。健康转型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含义在于:
1、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在医疗卫生领域,完全由政府财政支出会出现供给不足。由此提出了市场和政府如何分工的问题。
2、需求的差异化和多元化要求医疗体系能够提供有差别的服务。改革前统一的医疗体系受到挑战。
3、贫困群体的医疗负担更加沉重,他们健康状况较差,但收入却相对低下,出现有病不医的情况。为此,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十分有必要。
新时期下,我国医疗改革领域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在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方面,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公立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不仅非公有制的医疗机构如此,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如此。
在医疗保障体制方面,随着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解体,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绝大部分地区迅速瓦解;由于该制度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试图恢复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一直未见明显成效。城镇地区,随着国有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目前确定了统一模式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障(保险)体制。
除此之外,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等等也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医疗卫生事业的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药品生产与流通走向全面市场化。
由此引发的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困局主要表现在诸如医疗服务价格上涨过快;政府投入减少,个人负担加重;城市卫生资源的相对饱和;城乡医院资源的配置不平衡;医院资源利用效率逐年下降;医药不分形成“药品暴利”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现有医疗体制和全民健康的困局,医疗体制内部矛盾日显。
三、医疗改革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系列问题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之问有何必然的联系?市场机制和政府在其中是否发挥了作用以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国内现有研究表明,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的主要原因根源在以下方面:
1、疗服务市场的扭曲导致以药养医的局面。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面临一种扭曲市场化局面,医院一方面需要从市场上获取其收入的90%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的自主权并不完全,尤其是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
2、医疗保险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疗保险使得病人在金钱方面的约束比原来放松了,这样医院就有机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费用,比如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检查项目、增加药品用量,选择较贵的药品等。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医疗保险就可能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上涨,并不一定会缓解看病贵的难题。此外,费用上涨的另一个渠道是医疗设备的投资。
3、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性损害了医疗公平性。为改善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医疗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弱势群体进行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但如果在提高政府补贴的同时,医疗价格也随之增加,那么相当于一部分政府补贴转移给了医疗部门。
综上所述,当前医疗卫生的领域的问题和医疗市场化进程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能由此否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而是需要对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反思。
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动力分析
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转型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密切联系,至2003年,经历了两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一次卫改主要是把经济部门放权让利的改革形式引入了医疗卫生领域。而第二次改革则是在经济制度再次创新的前提下,进行医院市场化的改革。这两次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引进市场模式。第三次改革始于2006年国务院召开卫生工作会议并提出重点发展社区和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居民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并将此作为有效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途径。
在政府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同样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先从调整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开始,逐步发展到全面改革。2007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推进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以提倡政府主导和公益性为方向,进一步深化了医疗体制改革,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从以上改革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毋容置疑,政府与市场是推动体制转型的两大主力。其中,政府是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力量,在发展中国家的体制转轨过程中,通常由政府主导进行制度变迁,而且政府往往是最核心的变革因素。在改革过程中,由政府主导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制度变革,而旧有体制和既得利益集团又往往成为变革的障碍,在此情况下,另一种推动体制转型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市场,市场及其利益集团和市民社会在制度的变迁过程中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
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前景展望:
1、明确医疗卫生改革目标定位。中国应该尽快建立起一个保障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优先保障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在此基础上,满足更多社会成员熙多的医疗卫生需求”。
2、操作方法。当当前形势下基于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与公众医疗卫生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的方法就是“合理选择医疗卫生的干预重点和干预方式”。选择的唯一标准是使有限的医疗卫生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增进全面健康效果。选择的基础则是在不同的医疗卫生干预目标、干预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比较。
3、强化政府职能是核心。基于医疗卫生体系的特殊性,无论是基本保障目标选择还是干预重点选择,靠市场都无法自发实现合理的选择。强化政府职能就成为了核心问题。政府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能力。二是全面干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篇: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人:
班级:
指导老师:
调查地点:2011年2月13日
内容摘要:
2010年3月举行的两会推出了十大热点问题,而医疗改革则是其中之一。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医疗制度下,强调出医疗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的一些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人员的地位下降”等,并把人们真实的一些对医疗改革的看法和建议反映出来。
一、调查的背景
2009年相关部门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3年内医改将投入8500亿元,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从而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我们小组认为这些变化能否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问题的困局等问题都需要拭目以待。于是对医疗改革的情况在安徽亳州市做的一次寒假社会调查,此次调查共有152位不同年龄层的社会人士参与。
二、2010年两会下的医改
医改方案四项重点内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两会中提到医改,“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
1、政府报告首提“尊严论”,医疗改革提到尊严论,重塑文化精神。
2、增加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增加5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
3、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
4、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
5、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投入1197亿元加以推进和落实。到年底,有超过12亿的中国公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三、医改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成了困扰我国老百姓的一大难题,并引发了学界关于我国20年医疗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大讨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被传统经济体制约束造成严重短缺,属于我国第三产业中最需要发展的行业之
一。医疗卫生产业十分落后和资源严重短缺,必然凸显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许多矛盾,譬如看病难、医疗水平低和服务质量差、收费高等等。但医疗卫生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医改可通过民生途径,即社会建设,作用于政治合法性,维护政治稳定。成功的医改通过完善医疗制度,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阻止城镇贫困居民与大部分农村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势头,减少医患纠纷,遏制医患冲突,杜绝假药的泛滥,防止医疗机构的趋利现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
气。这一切都能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增强执政党的合法性,稳定政治体制。
四、医改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医改:民众的期望
医改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民众对医改抱有一定的期望以及持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但目前民众在医改中的参与程度还很低,对目前医改动向能正确知晓的人也极少。本次调查共有152位不同年龄层的社会人士参与,其中50%以上的人都对医疗体制了解的较少,也证明了医改的推广还有待提高。但是共有83.8%的人表示对医改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其中有31.4%的人认为医改能为老百姓带来实惠,55.5%的人持怀疑态度,另有13.1%的人持否定态度。多数人对目前医改有很大的期待,他们期望政府主导新一轮医改,切实改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让有些紧张的医患关系变得和谐。
(二)依然“看病难”
虽然医疗改革使人们看病时减少了挂号排长队等问题,但是人们还是认为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从本次的调查数据看目前“看病难”的三个最突出表现依次是:医院药价太高、住院费太高和医护人员态度差。其中有73.7%的人认为药价太高,63.2%的人认为住院费太高,52.6%的人认为医护人员态度差。调查还表明有七成以上的人假如得了小病并且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百姓们多数自己买药在家休养。现实生活中也有人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有病也不去医院,还有小部分人则是无论大病小病都上医院,特别是有些老人有种想法“生不进医院,死不进棺材”。因此我们还要大力推广医改!
(三)大药房成主流
百姓普遍反应医院的药价仍然偏高,从而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大药房的药物价格。这方面在此次调查也有显示,百姓在购买药品时,有六成以上人士倾向于在大药房,有13.7%的人选择在医院药房购买,还有22.5%的人则选择在就近的小药店购买。另一方面,约三成人对现在的药价不能承受,而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药价还可以承受,但还是希望能降低药价;余下的少数人表示能够承受。但问到药价为何虚高不下时,36.8%以及23.3%的人认为是医院为了利润凭空加价和医生为了抽回扣开大药单所导致的,而31.6%的人则认为是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因此大部分人建议要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四)医护人员的地位下降
在我们小组的问卷中提到医护人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近九成的人都说医护人员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大部分人认为出现医患纠纷的原因是医护人员的医风医德不如从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是没
有人对我国目前医疗体制是感到满意的!50%的人感觉是一般般,另外的50%则认为不满意!那医护人员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规范呢?
五、人们对医改的一些想法及建议
对于医疗改革,一直是我们百姓关注的焦点,因为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一直是亿万普通百姓的希望,所以医改一度成为舆论焦点。这并不奇怪。政府出台的医保,的确是老百姓的一大福音,能给患者看病减少负担,但是政策到各地是否落实到位?
有位中年人说:“我是一名乡镇医院医生,看了医改的相关内容好像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医改只管患者的利益,那管你医生的利益和权力?漠视医生的利益,谈什么医改都是空话。新医改要保证医生的工资,让医生能全心全意地看好病,而不是看好病人的钱!”有村民反映,医保中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确实严重。还有人指出,医生要认真看病,治病救人,药店根据医生处方给卖药,从而避免医生为了自己收入提成多开药,造成浪费。
落实医改方案却造成人们有以上想法,这可以侧面反映出医改的落实不怎么到位。然而想改革医疗,我们认为最实质的问题不仅是投入加大的问题那么简单,毕竟不论是政府责任,还是考虑到百姓利益,还有目前意料腐败体制的弊端上,我们都必须认识到医疗改革实质上其实是一种观念和体制的冲撞,所以对于百姓看病“难、贵”的问题,要多听听不同社会层次人士真正的意见。
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调查,例如人们认为今后要在哪方面进行医改的改进?72.5%的人认为要改进基础设施,76.7%的人则认为该改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而改进医疗保险,药品看病等价格高的问题或者政府的制度和职能等措施也均有一半以上的人赞成。
当然还有其他看法。有人说,“应该将诊断治疗和药品彻底分开,医院只是负责诊断治疗疾病,不销售药品,在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药品由医生开出清单,病人到外面的药店自己买,从而减少费用的支出。在药品的销售方面,每个销售环节的利润要有一个具体的规定”。
也有人建议,“成立一个‘治疗评估机构’来评估那些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病人的治疗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在采用小病大治或者做没有必要的检查等手段来骗取国家财产等”。
有的人还大胆的提到:“全国实行医疗费用一卡通很好,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举措,适应全国人员流动性大的普遍性,希望能够早日实现。”
此外,网民们还就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等提出许多具体建议。
总之,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服务都要全面展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要大大增强。另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以及“政事一体化”的管理,中国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医疗改革在我们老百姓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而正是要要求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让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系要定位明确,使中国医疗卫生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解决目前医疗市场的严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政府能够下定决心,真正作到执政为民,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去改革现有的医疗制度,并非不能解决。否则,矛盾越来越激化,医疗问题将不仅仅反映在医患矛盾那么简单,它将危害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威信,甚至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第五篇:关于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觉得医改成功的人只占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对农民医药费用得不断攀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得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2011年两会上卫生部长陈竺对农村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表示不满意。在农村医疗改革上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国医疗资源总体比较短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的培养也非常的不易。从去年到今年,农村医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总理提到保障制度的进步、基层服务能力也在逐步增强。60%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农村欠账太多、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太复杂。目前的医改工作路线不太清晰,在公立医院深层次问题上,比如四个“分开”等问题也并不十分简单。县级医院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从开始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切身医疗保障的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普片关注医疗问题,但是政府对于医改的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了解医改,尤其是农民这样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从切身与医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感到带来益处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政府农村医疗改革是不力的。
从我了解我当地下塘镇的农村医疗改革情况如下:
一、长丰县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点车祸,由此便和医院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从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的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的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的流感在中国有60%的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在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2003年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农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农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为。在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政府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政府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农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的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农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农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近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政府在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政府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四、总结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对农村医改也正处于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在实行医改后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重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政府和人民去面对。我们相信新的农村医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变现有的看病难,病则返穷的现状。陈竺说现代医院管理最终将走向董事会体制,大医院和基层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