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医疗服务窗
上午9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楼门诊大厅。正值医院一天中最拥挤的时候,记者发现,大厅右侧的各个窗口队伍并不长,而相比之下窗口前走廊另一侧自助服务机区域反倒更加热闹,那里摆放着七八台自助挂(取)号机和一台智慧医疗多功能自助机,不断有病人前来挂号取号,志愿者在一旁和其他患者讲解如何操作。
“这个都是智慧医疗的功劳。”市一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徐立宇介绍说,“我们医院的日门诊量在9000至10000人次,平时排队都要拐过大厅挤到放射科过道里,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自去年10月杭州市属医院实施智慧医疗以来,我们医院每天在窗口排队挂号的人少了一大半。”
在杭州市最早开展智慧医疗试点的杭州市红会医院,院长何革告诉记者,“智慧医疗的优点就是挂号快,付费快。”按照过去的诊疗模式,患者来看病时,挂号取号、检查化验、取药,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排队付费。而现在,患者只要带上市民卡,看病时挂号更快了,各种费用还能在看病时当场付掉,免去了排队付费等候之苦。当然,这张市民卡要先开通智慧医疗功能并充值才行。开通充值办法也很简单,持卡到各家医院窗口,找工作人员办理就行。
智慧医疗挂号快,是因为患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登录网络省级预约平台预约,拨打电话114或者12580预约,到医院大厅自助挂号机预约,现场收费挂号处预约,将来还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其中网络预约最为快捷,患者在网上预约挂号,电脑会给出取号的时间。来做B超的蒋女士说:“我网上预约挂号后电脑建议我上午9时来,我不放心8时半就来了,刚才9时20分就取到号就诊了,非常方便。”
“我觉得智慧医疗的付费比挂号更加方便。”来自萧山的范先生说,“现在用市民卡结算,需要付钱时直接在医生桌子上的读卡器上刷卡就行了。我以前来看病总是赶不上回萧山的末班车,现在好多了。”
这样的智慧医疗服务正在被杭州市民快速接受。杭州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自去年10月杭州市卫生局联合杭州市民卡服务中心,在杭州市属医院推出市民卡“智慧医疗”服务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市9家市属医院,包括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肿瘤医院、市红会医院、西溪医院、市七医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都实行了智慧医疗服务。在这9家医院,持市民卡看病的人群中,智慧医疗的平均使用率已经达到37%。
据介绍,今年年底前,杭州主城区的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开通智慧医疗,到时候市民就诊就更加方便了。不仅如此,智慧医疗的功能也将进一步扩大。市红会医院院长何革说,医院将完成出院结算“床边化”,也就是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时,在病床前就能进行刷卡结算。此外,患者在医院的停车、订餐、超市购物也都可以用市民卡结算,真正实现“一卡走遍医院”,给患者提供人性化、舒心化的医疗服务。
第二篇:智慧健康远程医疗服务
(内部汇报版)
关于启远程可视加面对面诊疗医联体
民生项目的报告
提纲
一、项目背景
(一)全国形势和发展趋势,主要远程医疗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和产品模式分析; 1.1 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对个人健康的关注和对大健康的追求,加之我国老龄化和慢病水平不断加剧,医疗机构现有的服务项目和质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防病、养病、治病”需求。再有当前我国总体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居民“大病小病”往三甲医院就诊,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用于应对各种门诊疾病,导致大医院的关键医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医院资源结构配置和应用的不合理,导致中国60%以上群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
一、导致来大医院就医的患者“一号好难求”,医务人员工作量过大,容易引发各种形式的“医患矛盾”;其
二、由于关键资源的浪费,导致医院出现效益增长瓶颈和医院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其
三、地市级以下尤其是乡村医疗水平低下,三甲医院大都在省会以上城市,无法把医疗延伸和覆盖到广大乡村,占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群体得不到好的医疗,严重影响了医院医疗资源的发挥和效益。1.2政策分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远程医疗、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公卫服务、扶持健康养老服务业等政策,鼓励医院提高信息化、远程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医院效益增长瓶颈、医疗资源浪费、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等迫切的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如下: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51号),鼓励医院与下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院的信息化、远程化水平。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2、《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疾控发〔2012〕34号)要求医院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到2015年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35岁以上成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50%。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全国10%以上县(市、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
3、《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要求医院面向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支持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支持传染病防控、慢病防治与居民个人健康管理,实现患者电子病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各地可以根据人口数量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或数据中心)。
(二)云南形式和发展趋势,主要远程医疗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和产品模式;
(三)实力、产品,目前在云南市运作情况(渠道建设、平台搭建),其它企业可切入的空白点和发展面。
二、前景综述(远程防病、治病、养病,远程教育、养生、美容,远程,远程物联等)
(一)远程医疗和医联体发展前景
(二)发展前景
三、医联体运作可行性分析
(一)政府 4.2、社会效益
远程慢病监护从国家的高度上看,是一项“功在一时,志在春秋”的重大民生工程,符合国家大健康、慢病管理、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公卫服务等政策。该项目能够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特别是对老人、慢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配合政府解决人口老龄化和慢病水平加剧的社会问题,承担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树立医院的公益形象,从而提升了医院影响力和知名度,产生的社会效益同样可以带动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1)老有所“医”、弱有所“医”,夯实民生工程,构建福利社会。慢性病远程监护倡导政府利用再分配的杠杆使社会总财富能向老人年、弱势群体倾斜,通过为他们购买基础性服务,让老年人、弱势群体安心居家防病、治病、养病,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功能,从而夯实民生工程,构建福利社会,同时实现医院权威的树立,强化了医院的社会责任与美誉度。
(2)分层次社会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效率
通过搭建智能卫生信息化平台,打通医疗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医院内部业务部门信息交流,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用户健康信息自助查询,使病人能“身在社区,诊在知名医院”,促进“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医疗格局的形成,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高效利用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多层次社会医疗服务体系。
(3)多渠道健康医疗体系建立,极大方便用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
物联网医学模式能增强医护人员服务患者的主动性和覆盖面,有利于建立即时预警、及时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新型就医模式,做到易防病、易诊断、易治疗、易与医务人员交流,从而为用户带来便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4)社会服务资源接入,丰富健康医疗服务内容,带动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发展
慢性病远程监护符合国家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居家为基础、医院为依托、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医疗模式,通过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健康服务产业倾斜,促进居民自助健康管理,拓展社区医院服务功能,缓解中心医院压力,形成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等长期病患者居家享受医疗服务,重大疾病进院救治的格局,从而刺激社会生产、带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二)医疗机构
1、创新医院业务模式,扩宽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医院业务的增值收入。
利用“智慧健康医疗综合服务云平台”中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体征监护、远程会诊、远程查床功能,把医院的服务延伸到了患者家里,甚至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克服了传统医学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患者看病的缺陷,实现全新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有效地解放医院的资源和高端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了医院业务的增值收入。
佛山市禅城区朝阳医院采用智慧健康医疗云服务平台一年以来,仅家庭病床科管理的床位就由以前累计的427张增加到1100余张;管理的居民健康档案由原来的5万人增加到13万人,领先于全国同类医院。根据《广东省医疗收费项目<
一、综合医疗服务类>》规定的服务价格,自采用景联科技“智慧健康医疗综合服务云平台”后,就家庭病床服务一项,朝阳医院仅在一年内便增加收益近876.26万元,上述费用尚不包括药品、护理、诊疗等常规医疗服务收入,同时家庭病床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将大大加大了患者对朝阳医院黏性,增大了患者对朝阳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大大提升病患者前往朝阳医院就诊的可能性,从而为院方带来持续的可观的收益,整体而言,朝阳医院和景联科技的合作,将为院方带来医疗效率提高10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而朝阳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覆盖区内约110.47万人,便可获得如此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而昆明市作为地级市有726万人口,而建设完善的慢病远程监护管理中心则可将辐射范围拓宽至整个云南省,慢病远程监护中心将为云南省广大的慢病患者提供专家团队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监护、术后康复治疗、远程预约挂号、远程预约就诊、慢病随访精细治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医生定期网上咨询等优质服务,服务种类、范围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远程会诊为例,医生在监护中心便可通过可视视频电话、用户体检终端、云平台等实现远程化、网络化、精细化的居家康复治疗,同时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在便民惠民的同时,实现院方多种类、宽领域、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进而提高医院、医院人员的收益。
此外,患者每购买由院方和爱通科技精心打造的服务套餐,医院都会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给医院带来的住院费、药品费、手术费、挂号费等费用收入也会显著增加。
2、提高医院慢性病管理的信息化、远程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
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设慢性病、老年病、术后康复等患者的远程慢病管理大平台,结合远程监护所需的可穿戴式体测设备和可视化通讯设备,实现了远程慢病监护、诊治与管理;可自动对各相关科室各项事务的统计和计算,大幅度提高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数据高度共享,无纸化信息传递,减少人为因素的失误,缩短病患就诊时间,便于医生诊疗方案的有效执行,能有效规避医务人员重复工作,从而整体上提高了院方医疗服务水平、慢病管理能力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建设完善的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多层次、宽广度的管理网络体系,从而有效地整合医院卫生资源,让稀缺的专家资源专心救治危急病重患者,而普通医生则可专注于日常诊疗任务和慢病的远程监护,从而实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管理目标;通过远程化手段,还可以缓解病患过度拥挤给医院带来的基础设施压力,扩大医院的接待患者的容量,有利于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院的服务能力的提升。
3、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改善行医环境,提高病患黏性和稳固患者群体。
远程慢病管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以信息化的手段(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严格控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提高了医院收费透明度,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医院与患者的矛盾;而预约挂号、预约就诊、预约住院、双向转诊和绿色通道机制等的实施则能缩短前台业务处理时间,直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实现类似于“划价收费一条龙服务”的管理,减少病人重复排队现象,改善服务质量;同时防泄堵漏,减少病人拖欠费用现象,保证了医院经济收入(信息化的建设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待时间50%以上,减少了住院欠费无法及时追缴造成的损失50%以上)。
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提供医患互动通道和便利就诊通道,如远程预约挂号、远程预约就诊、远程预约住院,远程查看检查结果,远程在线咨询、远程会诊、慢病随访精细治疗、危急病重患者绿色通道等等,实现普通患者居家便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节约患者时间成本及非医疗成本,同时随时可获得医生及时的诊疗和建议,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患者接受度和认可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医院的形象和美誉度,增强患者对医院的粘性,减少医疗纠纷和缓解医患矛盾,不仅改善行医环境,更加扩大和稳固医院的病源,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
4、促进有关科室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
患者上传的体征数据经过云计算中心分析处理后,将数据保存在医院系统,可以为医院科研建立大数据库(患者体征数据变换汇总、患者就医成本/次数统计、患者体征实时监护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库支撑医院的临床实验,对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院决策有重要的意义,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能从根本上改变管理者决策的方式和手段,让决策者能及时调整各种人员和物资的安排,降低管理成本。
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还加强了对患者挂号、病历、处方的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医务人员工作的考核管理,动态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等,同时也从侧面减少了医院处方的流失,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通信,自动把信息送到各有关科室,易于实现全院性的各种统计、检索和分析; 医疗文书和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在加速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慢病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条码标识”技术,可以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错误,同时使业务更加透明化,从而杜绝许多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减少了医疗纠纷。
(三)患者
1、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
通过用户端(支持PC、电话、APP等多种形式)和智能可穿戴式电子医疗产品,用户足不出户可进行自助体检和自我健康管理。设备采集体征数据自动上传到云平台,云平台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在医院系统自动建立健康档案,对检测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和异常告警,并将告警和检测结果实时通知患者家属及医生。
患者可以在用户端上随时了解自己检测结果的健康评估,还可以接受医生远程病情诊断和用药指导,通过APP远程咨询医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患者制定精细治疗方案,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
2、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成本和非医疗成本。
患者需要到医院就诊时,通过用户端和网络平台便可以远程预约挂号、预约就诊、预约住院等,在家就可以了解到医院相关科室的候诊数量、候诊队列、医生擅长诊治方向等信息,合理安排去医院的时间。
同时患者可通过用户端和网络平台,在家远程咨询医生,在家远程监护体征变化,在家查看在医院的检查结果,避免了来回医院舟车劳顿和患者家属的陪护成本,不需要在医院排队拥挤的煎熬。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时间成本和非医疗成本,为患者就诊带来便利,缓解了患者就医看病的急躁情绪和不安。
3、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获得医生及家属人文关怀,改善就医环境。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严重,患者对家属关爱的渴望强烈,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为患者提供患者与家属、医生的互动通道。
患者在发病期间,设备检测后的异常结果短信通知亲友,家属亲友可以在异地可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对患者进行问候和亲情关爱,特别是重症病人临近病终时,可以得到社会、医生、家属的人文关怀。建立了患者与医生、患者与家属的沟通渠道,享受医生的远程慢病随访,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从而改善了就医环境。在佛山禅城区朝阳医院试点过程中,患者家属可以远程实时获取患者体检信息和健康告警信息,及时了解亲属病情,对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意度超过98%。
(四)企业
四、首先运作老慢病的理由
(一)运作程序分析(从政府关心、民众关注、医疗企业收益、社会影响四方面简单分析,得出答案;
(二)运作老慢病的具体理由。
1、家庭医疗保健工程(HHCE)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健康观念、健康方式和途径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革命必将推动医疗领域的变革。家庭医疗保健工程(Home Health Care Engineering)简称HHCE,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技术学科,是当代高科技和医疗结合的产物。它最早于70年代,在9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当今世界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HHCE的主要内容是,将千家万户和医疗联系起来,实现医疗进入家庭,在配备先进适宜的医疗设备的条件下,在病人家中实施监护、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由于HHCE的出现符合21世纪的社会老龄化、医疗费用日益高涨以及人们生活健康质量高要求的趋势,同时可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并能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因此具有生命力。
2、HCCE兴起的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而癌症和心脑血管病呈上升趋势,现代医疗的重心由原来的治疗为主转为预防和提高身体素质为主,其中也包括疾病的早期预报。这种预防和预报往往要基于连续的数据记录和发展趋势的观测,这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例如,心脏病的异常心电常常在夜间或凌晨出现,待病人去医院检查时则不易发现。因此,未来理想的检查亦应发展为连续的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形式,医疗方式和重心从单纯依赖医院治疗,转变到治疗、预防、保健和提高身体素质相结合,实现病前预防和保健、病中医院诊治、病后康复的综合治疗方式。这就是需要家庭承担起病前病后的大部分医疗任务,这正HHCE兴起的医学发展背景。
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国家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越来越少的年轮人将要面对照顾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现实;年轻人的学历和平均文化程度越来越高,护士不足现象日益严重;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疗费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沉重经济负担。这些都构成了发展和实现可自理的HHCE的迫切需要,是推动HHCE发展的社会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发展HHCE设备提供了技术基础,人们有可能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高科技成就应用于新兴的健康事业,这是HHCE发展的科技背景。
HHCE可使患者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及时的、持续的服务,使身心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健康护理,从而使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都得到提高和改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费用。
五、计划运作办法
(一)首先抓住以前运作意向,加快运作落实省老干部医院、云南老年康复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省老年病医院、康泉老年病医院等;
(二)加紧联系落实以前运作结果好的医院;一附、二附、昆华、省传染病医院和红会、延安、市一院,争取首先有一家三甲医院作为省内依托;
(三)抓紧联系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高新区、经开区区级医院,杜绝其它企业切入前路;
(四)在抓住老年病医院、区级医院后,立即“以健康昆明,服务民生,全市免费体检建档活动”报昆明市政府、市卫计委,在全市以区级医院、老年病医院作为配合,展开免费体检活动,同时签订医院与患者、医生和患者年服务协议和销售患者居家可使用检测设备,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区县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医联体模式落到实处,公司赚钱,政府、医院、患者得到实惠;同时封闭竞争者的切入点和运作渠道。
六、进军地区
(一)运作思路
地区均采用向政府提交民生项目报告的方式,先接触昆明周边州市,那里政府取得支持,就先运作哪个州市。还以老年病科室为切入点,再图全面发展。州市采用州市医院——县区医院——乡镇(社区、民营)医院——患者(乡村诊所)的运作程序。
(二)地区发展
打造一典范地区,再图其它州市发展。
第三篇: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
1、社区健康医疗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招贤村健康医疗主要由健康档案管理、社区保健医疗平台、便民健康小屋、家具助老养老等部分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2、功能介绍 2、1健康档案管理
社区健康医疗服务采用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的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周期性的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健康评估,采集信息补充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医疗保健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智慧社区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除通过传统的手工医疗保健及体检外,还通过设置在居民家中的医疗监测工具和与这些工具连接的传感器全程对居民的身体状况、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记录跟踪,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并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居民、家属和医护人员,以便于家属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和医护人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方案。
社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以及社区健康档案三部分。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具有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上传、修改、查询和删除功能,设计的信息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记录、既往病史记录、用药记录、就诊记录、住院记录等。
◆、家庭健康档案管理
家庭健康档案管理由家庭基本资料、家庭关系和健康状况图、家庭生活周期、家庭卫生保健记录、家庭主要问题目录及其描述等模块组成,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主要功能是对社区内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医疗卫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社区内的人口按照各种构成方式进行统计,并以图形和列表等形式显示出来,分别统计本社区到目前为止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就诊原因,并形成高危人群报告,以方便社区进行整体性、协调性医疗保健服务。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主要包括社区基本信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卫生服务状况、居民健康状况等模块。2、2社区医疗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关注社区居民综合医疗服务,除为社区居民提供保健医疗服务外,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性医院的信息和服务中转站。
除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定点服务、上门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就近保健医疗需求,可以建立“一对一”的长期的保健医疗服务,可以为居民及时就诊、方便就诊提供帮助。保证居民无需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保健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围绕健康教育、空中医院、预防接种、特殊人群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卫生事件管理、家庭监护、双向转诊等多项服务内容展开。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教育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主要实现健康教育对象管理、健康资料管理、健教计划管理、健教任职评价、健教评估、健康指导支持、健康教育信息查询等。
社区保健医疗平台还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采用远程专家讲座、教育培训课程展播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社区居民医疗保健意识,并帮助部分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以降低社会医疗成本。
◆、空中医院
“空中医院”提供远程专业健康指导,以及心电图分析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电视直接进行专家健康咨询远程预约,并通过电视和专业人士进行一对一的咨询。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依据疫苗接种程序,面向重点防疫的区域或人群提供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接种服务主要实现:疫苗管理、接种程序管理、接种登记管理、接种不良反应登记、随访、接种提醒以及预防接种教育等。
◆、特殊人群健康管理 儿童健康
儿童健康教育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并提供
保健服务。儿童健康管理主要实现: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儿童体检管理、健康问题处理等。
孕产妇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妇女在孕产期进行的健康管理及保健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主要实现:孕产妇健康档案管理、孕期健康管理、产褥期健康管理、产后42天健康管理、孕产妇转诊等功能。
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并提供保健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主要实现老年人专项档案管理、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老年人健康体检、老年人健康指导、预约登记等功能。
高血压患者管理
高血压患者管理包括基层为服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的高血压筛查、高血压专项档案管理、高血压分类干预记录、健康体检记录、高血压患者转诊等功能。
特殊病种管理
特殊病种管理主要包括II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II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为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的II性糖尿病筛查、II型糖尿病专项档案管理、II型糖尿病分类干预记录、II型糖尿病患者转诊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包括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专项档案管理、随访评估、重性精神疾病干预记录、健康体检等。
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管理
传染疾病管理是基层为甚该疾病预防管理人员针对传染病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传染病管理服务是为基层卫生疾病预防管理人员提供的传染病信息、传染病健康教育、传染病系统管理提供的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服务。
同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风险登记与评估、事件登记、处理等手段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家庭监护
家庭监护主要用于实时监护可能突然发病的各种疾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病
人等,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使家庭成员及社区医疗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救助活动,并获得相关的医疗数据,以最大可能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通过综合利用部署与家庭内部及病人身体的监控设备及健康传感器,实时采集病人的身体状况数据,实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通知邻居、家属和医护人员,以便家属提前采取医疗救护。
被监控的病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或有其他征兆时,也可以采取自助报警求助的方式,向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求助。
双向转诊
智慧社区保健医疗平台整合患者保健医疗信息,和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诊疗。整个过程对数据的操作访问进行监控,使患者资料在授权许可范围内访问。同时,实现与招贤村智慧城市医疗系统的无缝对接,保证社区病人医疗资料在必要时,顺利转移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在完成治疗后,再转回社区,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2、3便民健康小屋
建设便民健康小屋,统一各类健康设备(如血压计、心电仪等)标准接口,并与社区健康管理平台相接,居民在社区检测的身体指标通过网络上传到健康管理服务器,通过平台接收服务器分析结果及评估报告,查看个人健康状况,平台即时给用户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通过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发布,加强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意识、提高健康风险防范、减少疾病防控风险。2、4家居助老养老
智慧社区居家助老服务立足社区居家老年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依托智慧社区健康医疗平台建设居家助老信息服务,实时进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信息的提供,实现助老服务全流程的信息管理,实现社区管理机构、社区老年居民和养老服务供应商的多方联动,满足老年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居家助老服务以方便老年人群为基本原则,重点针对老年居民享受养老服务、应对突发状况等需要,在社区老年家庭部署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服务终端,实现实时监控、实时定位、健康实时预警和机构实时响应等,为助老提供全天候服务。通过信息整合服务,将老人、亲朋、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
紧密联系起来,全程管理养老服务流程、科学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公正评估服务实体等目标,使社区老人能够幸福的安享晚年。
老人通过可穿戴设备或终端自动采集血压、体温等基础体征数据,系统自动将信息发送到社区监控平台,由家庭医生定期管理并维护,若信息正常,存档入库,若信息异常,直接与老人联系或上门随访,如果是孤寡老人,发给居委会工作人员处理;如果是空巢老人,发给老人亲属处理。
第四篇:1761 2020年智慧医疗服务系统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1761 2020年智慧医疗服务系统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近日,患者在x市第一医院门诊大厅的自助充值查询机前查询。通过这些自助充值查询机,患者可向医疗卡内充值或查询药品清单,只需要一分钟时间,窗口不再“排长龙”,就医环境大大改善。
记者
吴培源摄
近日,在x市第四医院新院区,机器人“小艺”在门诊大厅为市民提供导诊咨询。
群众看病就医难,难在挂号排队,难在流程烦琐,难在专家难找,难在跨院就诊信息不通。不过,随着智慧医疗便民惠民各项措施相继落地,在x市,群众看病就医难的现状正在改变。11月25日,该市“一网一共享四平台”智慧医疗便民服务系统正式上线。
今年以来,x市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热点堵点问题,精准发力、分类施策,积极推进智慧医疗便民服务建设,基本完成了智慧医疗便民惠民信息化服务总体框架的搭建,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
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抓手,x市卫健委今年启动了“一网一共享四平台”智慧医疗便民服务系统建设,为省会百姓看病就医提供更多方便。通过组织协调和技术攻关,8月起,“一网一共享四平台”各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和完善,该系统于11月25日正式上线。
“一网”就是x智慧健康网,有医院特色推荐、健康档案管理查询、生育健康在线服务、网上预约挂号、健康教育和健康便民亲情链接服务等六大功能。x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金海介绍,群众登录“x智慧健康网”或“健康x”微信公众号,可以随时查询到自己在市属8家医院、17家县办医院、13家县办中医院的门诊、住院、检查检验报告、用药处方等健康信息,实现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实时管理。同时,享受预约挂号、名医检索、健康教育、医院导航等线上服务。
“一共享”,即在省内率先实现医疗机构间诊疗信息的互通共享。市属8家医院与17家县办医院和13家县办中医院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共享内容包括门诊和住院的基本诊疗信息、费用明细、用药记录、检验报告、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等。患者在任何一家医院就诊,都可以通过医生调阅到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信息,既方便患者就医,也提升了医生的诊疗效率、诊疗质量。
“四平台”,即搭建了生育健康服务平台、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分级诊疗服务平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同时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减轻工作负担,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看病少花钱、诊断省时间’。”王金海说。比如在生育健康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通过生育办证系统自助办理一孩、二孩生育登记和再生育申请,自行打印含有二维码防伪标志的证件凭证,这意味着群众在家里就可以办理生育证件,这对于在外地居住的群众尤其方便。通过该平台的母婴室导航功能,群众可利用手机APP查询遍布全市的343所高标准母婴室的位置,可为孕婴人群提供尿不湿自动售卖机、电热水器、温奶器、紫外线消毒车、吸氧站等便捷贴心服务。
今年以来,x市属各医院进一步推进信息便民惠民服务工作,市办医院共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2650万元。全部建立了包括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在内的基本业务系统,同时,部分医院上线了PICS集成信息平台、电子CA认证和云诊断等人工智能应用。
x市第四医院新院区增加了胎心监护、心电图等排队叫号系统,使就诊更有秩序。为产妇量身打造了智慧产房系统,汇集医疗设备数据、人工检查数据,对监测数据有智能提醒,分娩过程信息及时通过微信等形式发送给产妇家属,让家属及时了解分娩动态。推出机器人咨询宣教服务,机器人“小艺”在门诊大厅为群众提供导诊咨询,机器人“优优”在产房为产妇进行宣教,提醒分娩前后的注意事项。
x市第一医院上线了移动服务平台,实现了病案复印、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查询、智能导医等服务功能;市第三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病人提供院内缴费、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建设智能化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和3D打印实验室,购置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市中医院建立全市中医远程诊疗平台,与北京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科研,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如今的x市办医院,处处体现着“智慧”二字,群众就医感受不断改善。
下一步,x将进一步加大智慧医院的建设力度,二级以上医院将全部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诊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
第五篇:智慧医疗建设方案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二零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 背景....................................................4 第二章 建设目标................................................4 2.1 总体建设目标......................................................4 2.2 阶段建设目标......................................................4 2.3 智慧医疗需求......................................................5 2.4 建设内容..........................................................6 2.5总体框架...........................................................6 第三章 重点建设项目.............................................6 3.1建设依据...........................................................6 3.2应用项目建设.......................................................8 3.2.1 基础保障服务项目..............................................8 3.2.1.1 通信网络保障...............................................8 3.2.1.2 计算中心...................................................8 3.2.1.3 健康卡一卡通系统...........................................9 3.2.1.4 建立标准规范...............................................9 3.2.1.5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10 3.2.1.6 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10 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11 3.2.2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12 3.2.2.1 电子病历共享..............................................12 3.2.2.2 双向转诊系统..............................................12 3.2.2.3 辅助诊疗系统..............................................13 3.2.2.4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13 3.2.3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15 3.2.3.1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15 3.2.3.2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5 3.2.3.3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17
3.2.4 综合管理类示范项目...........................................17 3.2.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18
第一章 背景
智慧医疗卫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卫生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卫生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二章 建设目标 2.1 总体建设目标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目标是:智慧医疗卫生框架体系,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2.2 阶段建设目标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目标通过以下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同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疾病控制为切入点,在跨业务、跨机构、跨区域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统筹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业务系统等一批示范试点应用项目建设,协同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核心,初步建立智慧医疗卫生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所辖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从而切实改善和缓解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加快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以重大项目支撑医疗行业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第二阶段: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信息化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深化完善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智慧与决策的反应能力。在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安装各种生理数据传感器,实现全面的远程医疗与应急救助,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居民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 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信息联通与共享服务架构。
2.3 智慧医疗需求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体现四个方面的智慧:
(1)对于医疗机构的智慧内容: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的优化及共享利用。通过对区域电子病历的共享,可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结合各种医学专家知识库并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辅助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及提高诊疗医技的同时,可最大化的减少误诊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2)对于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内容:快速应急指挥响应。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联动疾控系统、急救一体化系统、妇幼医疗保健管理系统、现代血站信息系统,使相关机构的资源信息互通,利用GIS、GPS卫星定位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统一调度、准确救援。
(3)对于公众的智慧内容: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服务,无论居民身处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以利用各类先进的感知终端、通过全面覆盖的各种网络技术,搭乘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享受全程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从而缓解了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知未病、治未病”。
(4)对于卫生管理部门的智慧内容:系统的分析、科学的决策、优化的管理,通过对海量、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分析决策系统,为卫生局对全市的医疗资源的规划、各类疾病的控制、健康教育的宣传、慢病的防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保障与处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及时的辅助和支持。
2.4 建设内容
以居民健康卡为纽带,根据“1135规划”的蓝图,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体系。 1张网络:智慧医疗卫生专网;
1个平台:智慧城市应用支撑平台。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向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3套体系: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5类业务应用系统: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医疗保障类、用药监管类、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系统。
2.5总体框架
智慧医疗卫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第三章 重点建设项目 3.1建设依据
必要性:响应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纲领 迫切性:缓解社会民生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
择优性:择优选取领域内具有带动及示范效果的重点项目 效益性:选择符合领域发展动向、技术含量高、见效快的项目
易操作性:选择医疗信息化发展较快、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便于实施示范工程项目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取包括基础建设、平台建设、业务应用建设等12个项目,并挑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试点区域,开展以下示范项目的建设:
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公卫服务同步建设,围绕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云计算中心,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建立方便居民的集挂号、就诊、收费、发药、检查检验申请与报告查询、网上及电话预约挂号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卡医疗“一卡通服务”;
建设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疾控、急救、妇幼医疗保健、血液管理等公卫机构及资源的精确空间分析管理与综合性展示;
建设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网站,同时对省厅建设完成后的预约挂号系统进行集成; 拓展急救服务,建设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院前急救全景管理,配合专家远程会诊,从而形成院内外医疗信息共享,资源互通;
拓展医疗服务,构建双向转诊、辅助诊疗和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从而增强居民就医保健幸福感、缓解居民就医难,费用高等问题,提高医生的诊疗工作效率,切实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3.2应用项目建设
3.2.1 基础保障服务项目 3.2.1.1 通信网络保障
实现所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服务站的网络全覆盖,深延伸,支持多种方式查询到底(同时保证了疾控网络覆盖全面),并将与下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全部移送到医疗卫生专网,通过边界接入放到外网用于对外使用。3.2.1.2 计算中心
智慧医疗卫生计算中心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支撑,部署在卫生局,使用和运维的主体单位是卫生局。主要包括:机房、通用和专用基础设施、网络设备、配电、照明、综合布线。
计算中心主要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与共享,业务统一整合与互融,并支持后续的扩展应用;实现对基础运行支撑平台运行的监控管理;实现数据定时备份管理;实现网络通信的监控管理。
3.2.1.3 健康卡一卡通系统
居民健康卡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可以作为个人信息基础载体。居民健康卡的申领受理与发放工作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来承担,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首先对居民个人基本身份信息进行采集,之后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健康卡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审核和处理,注册管理中心将对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经金融机构按相关标准审核,并为用户办理个人金融账户;处理完毕后,信息返回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再次审核,最后由注册管理中心将制卡信息传输到制卡中心进行制卡;同时,个人信息数据和密钥也被写入卡中,制作好的居民健康卡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放给辖区居民。
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医院就诊、新农合应用、社区保健、金融支付和个人健康管理五类主要功能,具体说明如下:
(1)医院就诊:预约及自助挂号、门诊就诊、先诊疗后结算和急诊四项服务。(2)新农合应用:持有健康卡农民在所属省内定点医疗结构就医出院时,可以凭卡及时结算诊疗费用,还可以凭卡和外地就诊医院详细费用清单在所属新农合管理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3)社区保健:根据病情发展需要,提供预约挂号、电子转诊服务,及与上级医院进行远程医疗协作,还可以使持有健康卡居民及时获得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除此之外,由于健康卡唯一身份识别,可以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信息整合。
(4)金融支付:持卡人在医院付费窗口或编写POS机上实时支付诊疗费用,还可从储蓄账户中预拨部分资金到医院指定结算账户。除此之外,有银联标志的居民健康卡被激活以后,居民健康卡将具有合作银行储蓄卡功能。
(5)个人健康管理:居民通过网络或自助终端可在线查询和预约医院号源、计划免疫、儿童体检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健康卡实现电子支付,浏览个人健康档案,动态查询就诊记录、化验报告等信息,自助打印预约挂号单、检查化验单、健康指导文档等。
3.2.1.4 建立标准规范
遵循“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原则,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标准规范应该是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系统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标准来加以实施,保证多部门(单位)、多系统、多技术、以及异构平台环境下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整个系统的成熟性、拓展性和适应性,规避系统建设的风险。
(1)有国家(行业)标准的,优先遵循国家(行业)标准;
(2)即将形成国家(行业)标准的,争取在标准基本成熟时,将该标准率先引入试用;
(3)无国家(行业)标准,等效采用或约束使用国际标准;(4)无参照标准,按标准制定规范,自行进行研制;
(5)在编写卫生信息交换标准时,需特别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6)在此基础上形成医疗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通讯标准使来自于不同厂商的产品能够容易地交换医疗信息,提高各种医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标准刺激竞争一从而降低费用;使用标准化的产品,医疗机构可以从单个科室的低门槛的系统开始,逐步建立更大的系统,直至覆盖整个医疗机构的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与投资私有解决方案的巨大风险相比,标准化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替换或升级。3.2.1.5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从六个方面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为智慧医疗卫生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采用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整个体系的构建遵循系统安全工程过程开展。
3.2.1.6 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
智慧医疗卫生感知网涉及到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及传感网关,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采集;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政府用户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
摄像机(2)医疗机构用户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 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摄像机 GPS 自助预约挂号终端(3)居民用户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PDA 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GPS 其它:耳麦、项圈衬衫、短裤、腰带、电子腕表、运动检测传感器、智能药瓶等。
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采集与核心共享数据信息抽取。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大脑”,概括为“两级三类”,即,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提供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慧云数据中心两个部分。其中智慧云数据中心需要建立包括基础信息库、目录资源、共享资源、数据仓库在内的多种基础信息资源库;智慧云服务平台则应实现统一的基础服务,基于各类数据资源向应用服务层提供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建设为市、区分两级。
(1)市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支撑,实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电子病历为基础,慢病防治为重点,决策分析为保证”的智慧云服务平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和卫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分别对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和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的接收、分析、使用和状态预警监控,以及对相关数据在内部平台之间共享与业务互通。
(2)区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内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存储更新,通过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内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实现区之间信息平台,区级与市级信息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用、业务联动和共享协同;实现区内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包括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辅助决策分析等工作。3.2.2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 3.2.2.1 电子病历共享
电子病历共享系统是基于接口引擎,实现智慧医疗各个分系统之间互联,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在医护人员需要的时候能够被快速地访问,达到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的目标。
电子病历共享系统采用开源的接口引擎,可以实现异构消息的转换和路由,而且它将消息的接收、过滤、转换和转发逻辑完全分开,确保各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独立维护,而不会互相影响。它的接口模型由四部分组成:
(1)源连接器用于从外部系统接收各种消息(如HL7、SQL、SOAP和XML等);(2)过滤器基于一系列规则决定哪些消息该接收,哪些消息该拒绝;(3)转换器通过一系列步骤将源消息转换成目标消息;(4)目标连接器将转换后的消息输出到外部系统。3.2.2.2 双向转诊系统
双向转诊系统是跨越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间的桥梁。双向转诊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核心服务模块、公众健康服务模块、社区预防保健管理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监督考核模块。
双向转诊系统主要功能:
(1)提供诊疗信息共享、既住信息查阅、合理用药提醒、远程会诊、转诊指征智能提示、双向转诊流程管理、对转诊各方的适时定量考核等;
(2)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提供包括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转诊会诊医疗信息、检查影像等数据流通和共享渠道,档案信息的授权使用和分级隐私安全管理,病人随访等;
(3)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与发布,能对双向转诊各方行为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并向公众及时公布考评结果的决策支持与监督考核模块等;
(4)向公众普及基本健康知识,提供慢病自我康复保健在线咨询,提供专家咨询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用药咨询、疾病预防提醒;
(5)转诊受理:对转入本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受理,表示此病人在本医疗机构已经受理接收了,接诊治疗后并给予回传单,同时给到相关的建议及方案;
(6)转诊登记:需要从本医疗单位转往其它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登记。如果以前进行过转诊过登记就可以点击“查询”按钮,查询以前登记的信息,选中勾上之后可以点“确定”,将以前登记过的病人基本信息作为本次转诊的登记信息进行登记;
(7)统计各社区服务中心(站)每月(年)的双向转诊情况并形成报表。3.2.2.3 辅助诊疗系统
辅助诊疗系统可以规范医疗服务的相关流程及记录格式,使医嘱、诊断说明、诊疗及用药建议等简明扼要,同时也为构建和完善电子病历及患者健康档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辅助诊疗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推荐用药模块: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通过使用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工作站和住院工作站)给患者开出诊断以后,系统根据诊断给出医生建议使用药品的功能;
(2)安全用药模块: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两个功能页面,对医生开具的处方和医嘱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用药检查会对医生处方或医嘱上的所有药品进行安全检查,不仅仅检查推荐用药列表中的药品,也检查不再推荐用药列表中的其他药品;安全用药检查功能除了药品与患者情况的交互检查外,还会对处方中的药品之间的禁忌作用进行检查;
(3)医疗咨询报告模块:该模块集成在医生工作站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健康咨询报告。包括诊疗缺失提示等临床医疗质量提示、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等民众基本医疗健康咨询功能。3.2.2.4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是指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居民生理学信号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和建议或及时采取医疗措施的一种技术手段。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管理应用包括:在全程健康监护服务方面,全程监护服务平台、健康预警、用药跟踪;在健康指导干预方面,健康干预、健康在线指导、健康数据智能实时分析、家庭成员提醒。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全程监护服务平台:居民可通过登录服务平台,查询监护信息及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
(2)健康预警:平台对全程监护的数据,使用已有的医学分析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患者的监护数据,当出现身体异常时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进行鉴别和干预。此外,系统还会结合一些其他的监测数据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保护,比如:当患者出现在房间突然向下跌倒的时候,结合血压、脉搏等状况,系统会分析出患者可能已经跌倒,同样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医务人员进行确认;
(3)用药跟踪:对特殊人群服用的药品,通过智能化的RFID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用药跟踪服务,、如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
(4)健康干预: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根据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首先对监护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网络向患者或者家属核实患者身体状况,并可以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现场的应急急救。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体情况,系统提供可定制化的监护计划管理功能;
(5)健康在线指导:专业医护人员可以在线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手段指导老年人或其亲人进行现场的健康指导;
(6)健康数据智能实时分析:基于积累的个人健康服务基础数据,在分析以往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个人的个性化数据,再叠加实时监测数据,利用医学理论、健康评估模型、智能挖掘和分析技术,由系统综合自动评判个人健康状况,对健康预警等功能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7)家庭成员提醒:特殊人群可能存在自理能力差、患病较为严重需照顾等问题,故智慧的特殊人群健康监护还将患者与家庭成员进行绑定,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各类提醒。如患者复诊相关信息、定期随访检查提醒以及季节性注意事项等智能化贴心服务,使得特殊人群的照顾者也可以依托智能化平台,给予患者悉心的照料。
3.2.3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 3.2.3.1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是突发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管理平台。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主要构成:在综合管理方面,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评估系统、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在虚拟应急方面,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在应急监测方面,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在综合指挥方面,研判系统、指挥调度系统。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对应急资源(车辆、通信设备、医疗设备、急救人员等)的管理和调度;
(2)应急评估系统:对应急预案和实际应急结果的一个评估和改进;
(3)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利用GIS和GPS技术,对静态和动态的建筑、车辆、人员的集中、统筹的展示;
(4)应急预案:对虚拟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的方案规划;(5)应急演练:对虚拟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的联合演练;(6)信息采集系统: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应急中心、妇幼中心)等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提取;
(7)信息分析系统:对采集和提取信息的分析,从而提炼出需要的数据,为卫生应急事件提前做出预警;
(8)研判系统:对当前发生的卫生应急事件,对各类静态的数据和动态的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以便判断出一个最佳的处理手段;
(9)指挥调度系统:利用各种通信、计算机、GIS、GPS、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统一指挥调度各类急救资源,快速、高效、准确的解决突发事件。3.2.3.2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可以经平台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容涉及疾控业务防病地理信息系统专项工作平台、传染病
管理、慢性病管理、职业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卫生监测管理、统计报告、免疫预防接种、实验室样品检验检测、疾病信息在线填报等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从个人到人群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信息的管理,个人及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干预措施如体重管理、膳食管理、运动指导等的实施,干预效果的评价;
(2)传染病管理系统:通过各类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疾病的流行态势、及时发现新的病原,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病管理系统:法规性文件、数据编辑、系统设置、健康监护、职业病登记及数据处理;
(4)精神病管理系统:患者基本信息登记录入、患者随访、肇事登记、评估、注销登记,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日常随访、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通过查询统计模块随时可列出患者信息一览表、肇事信息一览表、全区患者情况统计表;
(5)免疫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免疫预防接种记录数据库,具有强大的疫苗接种提示和查询功能,实现了免疫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增强了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的计划性,能有效避免疫苗的漏种,同时利于免疫跟踪和数据分析研究;
(6)统计报告模块:可实现以信息化手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计各类关键病种及分析报告,例如:生命统计、重点慢病病历报告、恶性肿瘤报告、死亡原因分析报告等;
(7)疾病信息在线填报:扩展疾控系统疾病信息在线填报系统,完善目前已有疾病监测网的信息直报效能;
(8)卫生监测管理:提供针对各机构、领域及特殊人群(职业、环境、学校、食品、水资源、营养等)的相关卫生异样状况的实时监控及管理服务;
(9)疾控业务防病地理信息系统专项工作平台:结合动态监测各类相关机构实时提交至平台的数据,帮助分析出各类疾病分布的地理特点,及时发现高发地区,有针对性的提出预警及防控措施;
(10)实验室样品检验检测:承担组织、管理、提升各项检测技术、能力,来向客户提供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和优质的服务。加强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有
效性。系统可提供快速、有效且具有权威性的各种检验结果。3.2.3.3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是为各种突发紧急事件提供医疗紧急救援服务。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按系统功能及所处位置区分,包含以下分系统:有线无线通信系统、计算机急救受理系统、社区特别服务系统、急救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投影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调度信息系统、院前院内信息互通系统。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软件部署在急救中心,硬件部署在车载的通信设备、车载传感设备、中心的硬件设施、医院的通信设备等。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有线无线通信系统:所有的有线无线的音视频通信;
(2)计算机急救受理系统:包括求救接受、求救识别、出车单方案编制、出车指令下达、求救出车实时记录、计算机辅助决策、求救受理台管理等;
(3)社区特别服务系统:对社区内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重点病人的病情、医疗手段、护理要点、家庭住址、住宅电话及相关亲属的联系电话等都预先备案,存储在计算机内,当这些用户打电话给“120”急救中心时,所有的原始资料都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为救护病人、服务病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4)急救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录音、录时和系统受理、调度、出警等关联信息,以便于对院前医疗纠纷进行判定;
(5)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内的建筑和车辆、人员的展示;大屏幕投影控制系统:通过大屏幕投影,可实时掌握急救动态;
(6)计算机网络调度系统:系统能够为一般病人、特殊病人及重大灾难救援提供处置预案,系统能够根据求救地点自动确定辖区医院,系统能够根据求救地点、病情性质等自动生成出动方案,系统根据求救地点,自动打印出车路线图;(7)院前院内信息互通系统:急救车可通过车载系统和医院进行实时的互通,为急救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内资源。3.2.4 综合管理类示范项目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已经在中心医院试用,平台功能主要实现药品使用和归
总等环节的管理,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从而为医生在看病诊疗过程中对药品的使用提供辅助。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已经实现的主要功能:
(1)用药预警监测:实现对医药处方监测审查和提示,及时预警药品安全问题,并对异常信号自动监测,及时预警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假药劣药和异常用药;例如,单张处方不能超过500元,除非到医师或主任去特殊批复;抗生素流程级用量使用限制等;
(2)医药记录审计:可以在事后根据实时开药记录进行审计管理;
(3)医药查询统计:实现对例如医院和内部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排名等信息统计与详细内容查询;通过对关键数据比较,从而发现开药用药的问题及原因,例如药物异常情况等;
(4)对医疗行为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与监督;
(5)整合医学科研资源,使医务人员快速掌握最新医疗技术和方法。
通过与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集成,实现对全市医疗服务机构药品采购、开方、使用、归档过程中的预警信息进行掌控。3.2.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可以使居民随时随地通过网上挂号预约节省挂号和候诊时间,获知医疗资源信息以及健康教育知识,还可以通过在线医生直接进行健康咨询。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主要构成是:
在管理类服务方面,统一登录、个人设置、安全认证;在查询类服务方面,健康卡查询/医疗资源(床位、医生门诊、急救、慢病、妇幼、血液)查询/政策、法规、标准、健康知识教育;
在互动类服务方面,预约挂号集成、意见反馈、在线医生、支付清算、个性化健康服务。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硬件/软件部署在卫生局计算中心。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统一登录:实现个人身份证号、健康卡号、登录账号统一认证;(2)个人设置:包括个人信息、密码等的设置和修改,个性化需求的设置;(3)安全认证:包括个人账户与手机、邮箱、健康卡号和个人身份证绑定等安全措施;
(4)健康卡查询:根据个人的登录账号查询自身的健康档案信息;
(5)医疗资源查询:可查询全市医疗机构信息、实时的医疗机构床位、医生、专家等医疗资源信息查询;
(6)政策法规查询:可查询国家、省、市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健康知识查询:可查询一些医疗知识和养生信息;(7)网上预约挂号:可进行网上预约挂号;(8)意见反馈:可进行网上投诉;
(9)在线医生:可与在线医生进行网上互动;
(10)支付清算:可进行网上医疗卫生费用支付和查询;(11)个性化健康服务:可定制优质特色的健康和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