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级部关于三轮复习冲刺阶段午休晚眠纪律的倡议书
高三级部关于三轮复习冲刺阶段午休晚眠纪律的倡议书
同学们,伴随着二模考试的结束,距离2012年高考仅有1个月的时间,此刻每位同学都在摩拳擦掌,拭目以待在三轮复习中取得成绩的全面提升和崭新突破。天气逐渐变热,有的同学压力大、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产生烦躁和情绪波动,导致午休晚眠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习的正常进行。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级部本着从细节入手,以紧抓常规,保障精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原则,对住校生的午休晚眠秩序,提出以下倡议,相信同学们有这种愿望和需要,也有这种意识和水平,更有自觉性和能力把高考最后阶段的调整提高工作做好。倡议内容如下:
1.保障休息时间,主动自觉遵守午休晚眠时间。各宿舍长请在相应的时间到教师值班室签到。请同学们在听到哨声后尽快进入休息准备状态,午休晚眠铃声响起,不再做与休息无关的一切事务,请宿舍内同学相互监督提醒。整个午休晚眠期间,不在楼层内吵闹,不做影响别人休息的事情。
2.午休晚眠用水高峰时间段,部分楼层出现停水的现象,是每一年夏季都遇到的问题。级部虽多方面协调解决,但楼层用水量大,管道压力不足,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请同学们谅解!建议大家在早晨、中午离开宿舍之前,提前准备好洗刷用水,及时解决用水问题。
3.为了缓解天气炎热,级部与学校协商决定午休晚眠不再统一停电,宿舍内的电灯和风扇使用情况,由各宿舍长负责。注意:晚眠的熄灯铃响后,请各宿舍自觉按时熄灯,风扇的使用各宿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掌控。
4.请各宿舍同学讲究个人卫生、自觉做好值日,保障干净、整洁、赏心悦目的休息环境。同时自觉维护高三的整体形象、注意个人的修养,不随意向窗外丢垃圾、泼水,自觉爱护宿舍内的公物。
同学们,遵循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保证生物钟的调整和作息效率。确保学习时间,确保身体健康,确保睡眠质量,确保高昂斗志,铸就2012每一位一中学子的辉煌!
第二篇: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乙炔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乙炔
一、选择题
1.能证明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是()
A.乙炔能使溴水褪色
B.乙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炔可以和HCl气体加成D.1mol乙炔可以和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25℃、101.3
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
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
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12.5%
B.25%
C.50%
D.75%
3.下列有关乙炔的叙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A.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发生聚合反应
C.分子内所有原子共平面
D.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4.已知:等都属于离子型化合物;碳化钙和水发生反应制备的方程式如下:。请通过制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水解生成乙烷
B.水解生成丙烷
C.水解生成丙炔
D.水解生成乙烯
5.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2-氯丙烯
B.丙烯
C.1-丁烯
D.2-丁烯
6.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D.至少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7.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定有乙烯
②一定有甲烷
③一定有丙烷
④一定没有乙烷
⑤可能有甲烷
⑥可能有乙炔
A.②⑤⑥
B.②⑥
C.②④
D.②③
8.含有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此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9.关于下列四种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催化加氢可生成3-甲基己烷
B.③与④催化加氢后产物的质谱图完全一样
C.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
D.②中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有5个
10.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互为同系物
B.上述反应的四种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面
C.与结构相似,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4种
D.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时,只能生成11.下列关于烯烃、炔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它的结构简式为
B.分子结构中的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炔与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D.月桂烯的结构简式为,该物质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理论上最多有4种
二、填空题
12.C是一种合成树脂,用于制备塑料和合成纤维,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D还可以用石蜡油制取,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仪器已省略)。在试管Ⅰ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催化石蜡油分解);试管Ⅱ放在冷水中,试管Ⅲ中加入溴水。
实验现象:
试管Ⅰ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试管Ⅱ中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中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褪去。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Ⅰ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丁烷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还可以得到另外两种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有机化合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D.③写出试管Ⅲ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3.A~E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含碳量最高的烃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
(2)互为同系物的烃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___;
(3)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量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
(4)等物质的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量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
(5)在120℃、下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其存在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若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该物质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___________。
14.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__________,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碳碳三键不稳定.其中有2个碳碳键易断裂.故加成时乙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而前三项只能证明乙炔分子含有不饱和键.但不能证明不饱和的程度。
2.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设混合烃中为mL,为mL,为mL,则有32①;②,由①②可得=8,故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3.答案:D
解析:乙炔、乙烯、乙烷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炔、乙烯都能发生加聚反应;乙炔、乙烯分子内所有原子都共平面;只有乙炔可与HCl加成生成氯乙烯。
4.答案:C
解析:等都属于离子型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类比与水的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A项错误;与水反应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B项错误;与水反应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C项正确;与水反应生成LiOH,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2-氯丙烯结构简式为CH2=CClCH3,有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两个H原子,无顺反异构体,A项错误;丙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3,有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两个H原子,无顺反异构体,B项错误;1-丁烯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2,有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两个H原子,无顺反异构体,C项错误;2-丁烯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每个双键碳原子上都连有一个H原子和一个-CH3,存在顺反异构体,D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碳碳三键为直线形结构,苯环、碳碳双键为平面形结构,单键可以任意旋转,则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正确;由选项A可知,最多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三键碳原子、苯环上与乙炔基相连的碳原子及其对位碳原子、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双键碳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即至少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C、D错误。
7.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1
mol混合烃完全燃烧生成1.6
mol
和2
mol,则混合烃分子中平均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平均碳原子数为1.6,故两种气态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根据平均碳原子数可知,混合物中一定有甲烷;根据平均氢原子数可知,另一种气态烃分子中氢原子数也为4,且碳原子数大于1.6,因此可能含有乙烯、丙炔,一定没有乙烷、丙烷,正确的有②④,故选C。
8.答案:B
解析:炔烃与氢气加成后,碳碳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两个氢原子,满足此条件的碳碳三键的位置有2种(图中2个乙基等效),如图,故B正确。
9.答案:C
解析:催化加氢生成,名称为3-甲基庚烷,故A错误;催化加氢后的物为,名称为3-甲基己烷,催化加氢后的产物为,名称为2-甲基己烷,二者的加成产物的碳架结构不同,质谱图不完全一样,故B错误;
中双键碳原子与甲基、乙基、乙烯基相连,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单键可以旋转,所以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故C正确;乙炔分子中4个原子共线,因此中有3个碳原子共线,故D错误。
10.答案:AC
解析:、中含有苯环,与、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碳碳双键和苯环均为平面结构,单键可以旋转,题述反应的四种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面,故B正确;与结构相似,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5种,故C错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D正确。
11.答案:AD
解析:2-乙基-1-丁烯的结构简式为,故A正确;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和与之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处于同平面,键角约是120°,不是直线结构,故B错误;1
mol乙炔完全燃烧消耗2.5
mol氧气,而1
mol苯完全燃烧消耗7.5
mol氧气,故等物质的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不同,故C错误;该分子中存在3个碳碳双键,且与溴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时可以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共有4种产物,故D正确。
12.答案:(1)
(2);
;加聚反应
(3)①防止试管Ⅲ中的液体倒吸到试管Ⅱ中
②;;
AC
③(或)
解析:根据题给转化关系和信息推断,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气体A,则气体A为乙炔,乙炔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氯化烯,氯化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C是一种合成树脂,则C为聚氯乙烯;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则D为乙烯;苯和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则E为溴苯。
(1)A为,电子式为。
(2)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氯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3)①试管Ⅱ中有气体冷凝为液体,石蜡油分解产物中的烯烃与试管Ⅲ中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造成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发生倒吸,故装置A的作用是防止试管Ⅲ中的液体倒吸到试管
Ⅱ中。
②根据题给信息和原子守恒,可知丁烷可进一步分解,除得到乙烷和甲烷外,还可以得到乙烯和丙烯,结构简式为、。根据加聚反应的特点判断乙烯和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选AC。
③试管Ⅲ中,分解产物中的乙烯、丙烯等短链不饱和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答案:(1)D
(2)ACE
(3)A
(4)D
(5)AB
(6)
;
;
;
2,2-二甲基丙烷
14.答案:(1).调节水面的高度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2+2H2O→C2H2↑+Ca(OH)2
(2).KMnO4溶液褪色;氧化
(3).溴的CCl4溶液褪色;加成(4).检验乙炔的纯度;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A管通过橡胶软管与右侧相连,A管的高低可调节右管中的水是否与电石接触.从而控制反应是否发生。乙炔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炔还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溴代烃.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应检验纯度,这是常识。由于乙炔的含碳量较高,所以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第三篇:高三级部助理阶段总结
聂基玲学段工作总结
在领导的信任与栽培下,在老师们的亲切鼓励下,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级部专业部主任政教助理职务。并且担任高三2班的班主任及3个班的地理教学。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 正在有序不紊的逐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我这段时间工作情况向领导汇报一下:
一、级部主任助理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为了让家长满意,学校放心,我对工作从来不敢怠慢,不挑肥拣瘦,要求教师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只有身先士卒,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赢得同事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年级工作。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是我做好年级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2)建立一个团结协作的团体,协助张主任、唐主任努力打造和谐高三专业部。团结就是力量,经常性和教师谈心、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思想上一致,使专业部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使我的想法、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每个班都有以班主任为核心,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已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目标。除了各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都以学生为先,兢兢业业。
二、学生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强化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纪律是成功的保证。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继续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室内外卫生,日常生活,规范学生文明行象;并配合政教处多次开展了对男女生发型、佩戴手饰、奇装异服等仪容仪表检查活动,对违纪学生加强教育并责令其改正。真正做到卫生工作有序,自习安静认真,课堂秩序良好,形成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氛围。同时,加强学生考试的自我监督意识,做到诚信考试。否则,发现作弊现象,一定严加处理。
加强级部值班检查力度,配合级部管理委员会做好养成教育。每周日召开级部学生会值勤勤例会,加强级部学生会成员的思想教育以及工作方式方法指导。从集会纪律、上操质量、课间活动、教室及公区卫生、值勤检查、放入学队这些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值班期间,积极发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经过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基本做到课堂、课间有序,晚睡、午休正常,没有意外事故的发生。
(2)分析学情,查漏补缺,纠偏抓差。
每次考试结束后,协助唐主任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各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及时召开专业部学情分析会,总结各班各科存在的问题,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经验交流,互相对比、互相探讨,由于根据不同学生层次,制定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3)家校互联。
家校互联,共同教育学生,发挥最高效的教育资源。协助级部多次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探讨,针对班级、年级现状,强强联合,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成绩。
三、班主任工作
今年我担任高三2班的班主任。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影响着班级建设、巩固和发展,影响着学生成长的速度和趋向。我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
(1)正面宣传、教育,形成团结友爱、勤奋学习的良好班风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及其它时间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我成才的动力。我把学习问题常挂在嘴边,常常提醒他们。
当然,我还更以自身行动、学识去感化他们。针对有些学生对刚升上高一的那种无所谓的心理或懒散的态度,我常常对他们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我也坚持天天抓,时时抓,说到做到。学生们在这一学期中都能团结友爱、勤奋学习。
(2)培养班干部组织,让学生自我管理
要管好一个班级,许多工作还得学生来干,我所遵循的原则是“干部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学生能干的事,干部不干”。班里的很多工作,我只是给予适时的指导,其它的都由班委、团委来完成,比如劳动委员负责卫生任务、纪律委员负责一切纪律常规、团书记负责有关团的活动、班长负责统筹安排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管理实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把班级大小事务全部向全班学生承包,小到一门一窗等。面向全班学生,主张“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权力,人人尽义务”,做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成为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服务者。
(3)利用各种机会,及时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交流、沟通 除了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之外,常与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谈话的对象是全体的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交流,内容包括多方面:学习问题、表现问题、思想压力问题等等。
同时,通过家访或打电话询问、校讯通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及时解决问题。
比如,开学初,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下午没到校上课,便与家长联系,得知该生以上学为借口出去了,并不在家,后经家长配合了解到该生旷课去网吧上网。经教育该生认识了错误。这样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配合,及时把学生错误行为制止在刚萌芽的时候。
另外,还和各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反映学生的问题。同时把教师的一些要求传达给学生,使师生更好的配合,提高学习成绩。
(4)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综合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当代班主任,不仅要教育指导学生,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观念。信息时代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面广,因此,必要时我们也不妨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我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单凭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方式方法。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知识水平,才能胜任工作,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连续三个月都获得流动红旗,但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努力,做好一名优秀班主任。
四、教育教学工作(1)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2)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 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3)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 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有时还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总而言之,我这一学期做的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又关系着每个学生未来,所以做得好坏,影响深远,责任重大。我希望能够不断努力,做得更好。
第四篇: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化学实验二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化学实验二
一、实验题
1.工业利用反应,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的熔点为25℃,沸点为136℃,遇水发生水解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设计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导致无法制得;装置F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观察到装置E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才开始点燃D处酒精灯,装置E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装置中缺少装置C,则D处硬质试管中发生的主要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的纯度,取产品,向安全漏安全漏斗斗中加入适当的蒸馏水,待充分反应后,将烧瓶和漏斗中的液体并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溶液mL,使氯离子完全沉淀,以高铁铵钒为指示剂,用溶液滴定过量的生成沉淀,滴定终点时,消耗滴定液mL。
①安全漏斗在实验中的作用除加水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样品的纯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有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以活性炭作催化剂,用氯气和二氧化硫制备硫酰氯的实验装置如下:
已知:①硫酰氯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易
“发烟”;
②100℃以上或长时间存放硫酰氯都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a接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接口字母,可以重复)。
(2)恒压滴液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D为储气装置,用于提供氯气,则装置D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发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
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
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
④加热颈烧瓶
(5)反应结束后,将C装置中三颈烧瓶里的混合物分开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装置D中排出氯气0.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时,最终得到1.08
g纯净的硫酰氯,则硫酰氯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C中活性炭吸收了水分,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亚铁铵晶体较硫酸亚铁不易被氧气氧化,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试剂,时常用于代替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晶体在500℃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铵晶体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固体产物可能有FeO和,气体产物可能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检验分解产物的成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的硫酸亚铁铵晶体至分解完全。
①A中固体充分加热较长时间后,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检验A中残留物是否含有FeO,需要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KSCN溶液
B.稀硫酸
C.浓盐酸
D.溶液
③装置B中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A中分解产物有,固体残留物只有,的物质的量为,C中沉淀物质的量为,则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⑤实验中,观察到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C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固体样品中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测定原理:(方程式未配平)
测定步骤:步骤……,准确称量20.00
g样品,配制成100
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稀酸化,用0.1000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两次,平均消耗溶液16.00
mL。
①如何判断滴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
4.二氯化钒有强还原性和吸湿性,熔点为425℃、沸点为900℃,是制备多种医药、催化剂、含钒化合物的中间体。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并进行相关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通过分解制备,并检验气体产物。
①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填空)。
②A中盛放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m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需持续通入,其作用为_________。
④实验后,选用D中所得溶液和其他合理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证明C处有生成____________。
(2)测定产品纯度:实验后产品中混有少量杂质。称量1.3775g样品,溶于水充分水解,调pH后滴加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46.00mL(为砖红色沉淀,杂质不参加反应)。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产品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进一步用如图所示装置比较含钒离子的还原性。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右侧锥形瓶中溶液蓝色逐渐变深,则的还原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
5.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与是否反应产生。已知固体易升华,其蒸气为黄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加热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
(1)该实验装置从安全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上述实验前还必需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能不能说明一定产生?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生成的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有两种可能。
①推测一:装置A中产生的另一种黄色气体也可使B中溶液变蓝。为排除这种黄色气体应作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二: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排除这种情况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述改进措施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As2S,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是剧毒物质。某小组拟在实验室模拟对As2S,渣进行回收处理,湿法制取As2O3。实验装置及步骤如下。
步骤1:向C装置的反应瓶中,加入49.2g
As2S3粉料与200mL足量的CuSO4溶液形成料浆,关闭开关B,控制温度80℃左右,持续搅拌反应1小时。
步骤2:待C装置反应瓶中的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料浆中主要含CuS和As2O3.打开B,通入过量氧气使微溶的As2O3氧化成易溶的As2O3,过滤。
步骤3:向步骤2的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使As2O5还原,经冷却析出As2O3晶体19.8g。
(1)A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步骤1将As2S3粉碎后制成料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中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
(2)C装置反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2中,若过滤后的溶液中Cu2+浓度为1.0mol·L-1,已知CuS的Ksp=6.3×10-36.则滤液中S2-浓度为______mol·L-1。
(3)步骤3中,通入二氧化硫使As2O5还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As2O3的产率最接近于()(填标号)
A.40%
B.50%
C.60%
D.70%
(5)将分离出As2O3晶体后的母液收集、循环使用,其实际工业生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碳酸钠(xNa2CO3·y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俗称固体双氧水,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两种气体。
Ⅰ.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备过碳酸钠,操作如下:控制反应温度在5℃以下,将
10.0
g
Na2CO3
配制的饱和溶液滴入盛有
mL
30%
H2O2
溶液的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后,边搅拌边加入
4.0
g
NaCl,静置结晶,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
①仪器乙的名称是,支管在仪器甲中的作用是。
②控制反应温度在5℃以下的原因是。
③充分反应后加入NaCl的作用是。
Ⅱ.为了测定过碳酸钠组成,准确称取提纯后的晶体
0.3140
g
进行如下实验:
(1)仪器丙中支管不同于仪器甲中支管的作用是
。干燥管中的试剂为。
(2)反应结束并恢复至室温,水准管中的液面高于量气管中的液面,此时需要将水准管慢慢向
(填“上”或“下”)
移动,使两管液面相平并读数。
量气管(碱式滴定管改装)起始液面处于
0
刻度,终点读数如上图,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m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4.40
L/mol,则
x:y
=
(化为最简整数比)。若终点俯视读数,则所求
x:y
(填“偏大”或“偏小”)。
8.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实验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酸溶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酸溶需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加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加入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
①实验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
②为使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________________、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4)请补充完整由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制备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_________________,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
次,在50
℃
下干燥,得到。
[已知该溶液中pH=8.5时开始沉淀;pH=5.0时沉淀完全]。
参考答案
1.答案:(1)A中缺少加热装置;浓硫酸
(2)
(3)充满黄绿色气体;使冷凝
(4)
(5)①形成液封,吸收HCl气体
②
解析: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遇水发生水解,需要防止装置G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E中。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制取需要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排尽装置内部的空气,当观察到装置E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开始点燃D处酒精灯;的熔点为-25℃,沸点为136℃,装置E中冰水的作用是使冷凝。
(4)若缺少装置C,遇水发生水解生成。
(5)①安全漏斗的双球形成液封,吸收HCl气体。②根据题意可以确立原子守恒关系。
2.答案:(1)cbde(或ed)bcf
(2)平衡气压,便于液体流下;饱和食盐水
(3)吸收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C;
(4)①②③
(5)过滤;80%
(6)
解析:(1)由题给装置图可知,A为二氧化硫制备装置,D为氯气提供装置、C为硫酰氯的制备装置,由于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烟”,通入C中的气体必须为于燥气体,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BCBD,总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acbde(或ed)bcf。
(2)与分液漏斗相比,恒压滴液漏斗可以平衡气压,便于液体流下;氯气溶于水,几乎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则可利用分液漏斗中的饱和食盐水将装置D的氯气排出,与二氧化硫在装置C中反应。
(3)干燥管中盛有的试剂为碱石灰,氰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毒,排入空气会造成环境污染,且装置C中产生的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烟”,所以要用碱石灰吸收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C;由题意可知,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烟”的原因是硫酰氯与水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于硫酰氯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因此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但不能加热三颈烧瓶,否则会加速硫酰氯的分解。
(5)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有活性炭和硫酰氯,硫酰氯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生成硫酰氯的方程式为,氯气的物质的量为,由方程式可知,故理论上生成的质量为0.01mol×135
g/mol=1.35
g,故硫酰氯的产率为。
(6)若C中1.35
g活性炭吸收了水分,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答案:(1)
(2)①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在B、C中被充分吸收
②BD
③;溶液变浑浊
④小于
⑤
(3)①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62.72%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
(1)根据可能气体产物知,反应时,氮元素和铁元素化合价可能升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可能降低的是硫元素,所以气体产物中还可能有。
(2)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A中固体分解生成的气体完全赶到B、C装置中,使其被完全吸收。②要检验A中残留物是否含有FeO,应该先用稀硫酸溶解,然后再用溶液检验亚铁离子。不选用浓盐酸溶解是因为其有还原性,影响实验结果判断。③装置B中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④若A中分解产物有,固体残留物只有,的物质的量为,C中溶于水被氧化成,再与结合成沉淀,沉淀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硫降低的化合价()等于铁升高的化合价()和氮升高的化合价之和,则小于。⑤由④中分析可知,C中发生的反应为。
(3)②
可求得,100
mL溶液中含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4.答案:(1)①a→c,b→d,e→g,h→f
②蒸馏烧瓶;
;
平衡气压,使溶液顺利滴下
③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④取少许D中溶液,向其中滴加硝酸至溶液显酸性,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有砖红色沉淀生成,且半分钟内沉淀颜色不发生变化;
1∶20
(3)
5.答案:(1)易升华,遇冷会凝华而易堵塞导管使装置炸裂
(2)检验装置气密性
(3)不能,升华后产生的气体也为黄色,也能使装置B中溶液变蓝
(4)①在装置A、B间添加冷凝装置
②
③在开始加热A装置前通入一段时间排尽装置内空气
(5)
6.答案:(1)蒸馏烧瓶;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和原料的转化率;水浴加热
(2);
(3)
(4)B(5)提高的利用率(答案合理即可)
7.答案:Ⅰ.(1)
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1
分)
平衡气压,便于药品顺利滴下(1
分)
(2)防止过氧化氢分解(2
分)
(3)
降低过碳酸钠溶解度,有利于过碳酸钠析出(1
分)
Ⅱ.(1)减小气体体积测量的误差
(2
分)
碱石灰(2
分)
(2)下(1
分)
(3)
36.60(1
分)
2:3(2
分)
偏大
8.答案:(1)加快酸溶速率;避免制备时消耗过多的碱
(2)
(3)①分液漏斗;②充分振荡
(4)至5
解析:(1)加热可以加快酸溶速率;为了避免制备时消耗过多的碱,所加不宜过量太多。
(2)溶液中含有,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氧化为,因此加入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①实验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②为使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4)根据沉淀的pH可知,为了除去,滴加氨水的同时必须控制溶液的pH不能超过8.5,也不能低于5.0。
第五篇: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化学实验一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化学实验一
一、实验题
1.磺酰氯(Q)常用作氟化剂和氯磺化剂,在染料、药品、除草剂和农用杀虫剂的生产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现拟用干燥的和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磺酰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有关物质信息如下:
熔点/℃
-54.1
-101
-72.4
沸点/℃
69.1
-34.6
性质
在潮湿空气中“发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丙中球形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应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口进入。
(2)装置乙和丁除了干燥气体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中反应采用冰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184的浓硫酸配制250
mL70%的硫酸(密度为1.6),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成的中加水,出现“发烟”现象,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验反应后溶液中产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反应中消耗的体积为896
mL(标准状况下),最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4.05
g纯净的磺酰氯,则磺酰氯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硫酸亚铜铵()是白色粉末,在空气中遇潮湿空气易变质难溶于酒精。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并探究其性质测定产品纯度。
实验(一)制备
取适量试剂,装置及药品如图1所示。
实验操作:
(a)实验前通入排尽装置内空气。
(b)取一定量溶液于三颈瓶中,打开,向三颈瓶中滴加浓氨水至产生的蓝色沉淀刚好消失,关闭。
(c)打开,向三颈瓶中通入气体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为止,停止A中反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A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后,从B中分离粗产品的操作方法是过滤、用酒精洗涤、干燥。相对于水洗,用酒精洗涤产品,其主要优点有:减少产品溶解量和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的性质
取切产品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通过安全漏斗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D烧瓶中溶液变蓝色;D中产生红色固体。
(4)安全漏斗中“安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F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观察到E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D中产生了。写出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测定产品纯度
(6)实验(二)完毕后,取装置D中反应后的溶液于锥形瓶,加入足量KI,充分反应;滴几滴淀粉溶液,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体积为。该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和的代数式表示)。(已知滴定反应,)
二、问答题
3.高锰酸钾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用品,广泛用作氧化剂,医药中用作防腐剂、消毒剂等。已知溶液呈绿色,在强碱性溶液中可稳定存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高锰酸钾晶体(夹持装置略)。
已知、KCl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
6.3
12.6
22.1
117
126
39.9
47.5
65.1
34.0
40.0
4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装置B,对实验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将C中混合物过滤得到紫色溶液和黑色固体,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C中通入不宜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C中过滤所得紫色溶液制得晶体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可作为肉类食品的护色剂,并可以防止肉毒杆菌在肉类食品中生长,保持肉制品的结构和营养价值;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中毒。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亚硝酸钠进行多角度探究:
Ⅰ.亚硝酸钠的制备
(1)实验中用恒压滴液漏斗,相比普通分液漏斗,其显著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中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已知:①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
(3)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装置的连接顺序(从左→右连接):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设计实验证明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
(6)供选用的试剂:溶液、溶液、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溶液、KSCN溶液。根据提供的试剂,设计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氰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工业上常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氰化钠。
硫代硫酸钠的工业制备原理为:。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该原理在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并检测氰化钠废水处理排放情况。
1.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1)实验中要控制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淡黄色浑浊产生,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____________(填“NaOH溶液”、“水”、“”中的一种)的注射器,接下来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拆除装置。
2.氰化钠废水处理。
已知:a.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
b.,AgI呈黄色,且优先与反应。
实验如下: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溶液的体积为1.50mL。
①滴定时的标准溶液应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盛装;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__________(填“是”或“否”)。
6.肉桂酸是香料、化妆品、医药、塑料和感光树脂等的重要原料。实验室可用苯甲醛和乙酸酐、醋酸钠等原料经下列反应制取肉桂酸,其中苯甲醛为无色油状液体。已知:
苯甲醛
乙酸酐
肉桂酸
乙酸
溶解度(25℃,g/100
g水)
0.3
遇水易水解成乙酸
0.04
互溶
沸点/℃
179.6
138.6
300
118
相对分子质量
148
回答下列问题:
Ⅰ.合成: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向三颈烧瓶中先后加入研细的无水醋酸钠、3.6
g苯甲醛和4.2
g乙酸酐,振荡使之混合均匀。在150~170℃加热1小时,保持微沸状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加热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剧烈沸腾,会导致肉桂酸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把无水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粗品精制:将上述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趁热倒入圆底烧瓶中,进行下列操作。
①在搅拌下,向反应液中加入20mL水。
②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
③进行水蒸气蒸馏(已知水蒸气蒸馏是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使待提纯的有机物在低于100℃的情况下随水蒸气一起被蒸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④待烧瓶内溶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盐酸酸化,析出大量晶体,过滤,洗涤,干燥。
(4)饱和溶液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蒸馏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得到的肉桂酸晶体产品不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得到纯度更高的产品。
(6)若最后得到纯净的肉桂酸4.3
g,则该反应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7.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肘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一旦泄露需要及吋处理,一般通过喷洒双氧水或过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工业制备过硫酸钠的反应原理如下:
主反应:
副反应:
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原理在实验室制备过硫酸钠,并检测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是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窒通过如图装置制备
(1)欲控制通入O2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持续通入装置c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装置中逐需要朴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_________。
A.酒精灯
B.温度计
C.水浴加热装置
D.洗气瓶
【实验二】测定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己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
mg/L。
②,AgI呈黄色,且忧先与反应。
实验如下:取100.00 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滴入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4)滴定終点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
(5)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浓度为________mg/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亚硝酰硫酸主要用于染料、医药领域,是一种紫色液体,遇水分解,溶于浓硫酸不分解,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备少浓硫酸搅拌器量,并测定产品的纯度。
(1)装置b中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浓与在浓作用下反应制得。
①该反应必须维持体系温度不得高于20℃,采取的措施除了加快搅拌速度外,还可以将三颈烧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②开始时,反应缓慢,待生成少量后,温度变化不大,但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温度高于20℃时会看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e除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使水解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完毕后,打开开关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装置e,水解生成硫酸、N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的纯度。准确称取1.303g产品放入250
mL的碘量瓶中,加入60
mL
0.1000溶液和10
mL
25%的溶液然后摇匀(过程中无气体产生)。用0.2500的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已知:。产品中亚硝酰硫酸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答案:(1)恒压分液漏斗;a
(2)观察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控制两种反应物体积相等
(3)正反应放热,低温有利于生成;低温同时利于与、的分离
(4)155.3
(5);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6)75%
解析:(1)甲装置中的c为恒压分液漏斗;装置丙中的球形冷/管中,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冷却水应该从下口进入,即a口进入。
(2)装置乙和丁中的浓硫酸除了干燥和外,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观察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便于控制两种气体的量使其恰好反应。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的生成同时在低温下,为液态便于与反应的、分离。
(4)250
mL70%中含硫酸的质量,解得:。
(5)磺酰氯与反应生成HCl和,化学方程式为。
(6)根据反应:,,故磺酰氯的产率。
2.答案:(1)分液漏斗;关闭
(2)缩短洗涤时间,避免产品被氧化(合理即可)
(3)
(4)起液封作用,避免气体从漏斗中逸出;避免直接溶于碱液引起倒吸等(答案合理即可)
(5)红色变无色;
(6)
解析:(1)控制A中滴加硫酸,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依题意,在空气中易变质,洗涤时尽量省时间,从乙醇性质角度分析。(3)依题意,铜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作还原剂,另一部分化合价不变,产物还有。
(4)安全漏斗起液封作用,避免气体从漏斗中逸出。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引起倒吸,不溶于四氯化碳,从四氯化碳层中逸出的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以防止倒吸。
(5)品红溶液可以检验。依题意,D中产物有Cu、、等。
(6)根据题述反应知。
3.答案:(1)启普发生器
(2)饱和溶液;中混有HCl气体,通入C中可与生成的反应,从而降低产率,甚至无法得到
(3);;过量会生成,其溶解度比小,不易与分离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1)仪器A为启普发生器。
(2)中混有HCl气体,通入C中可与生成的反应,降低产率,甚至无法得到,所以要除去中的HCl,应用饱和
溶液洗气除去。
(3)据题给信息在强碱性溶液中可稳定存在,通入气体,消耗,溶液pH减小,与反应生成紫色的和黑色不溶物。过量会生成,其溶解度比小,不易与分离。
4.答案:(1)平衡滴液漏斗与烧瓶内的气压,便于硝酸顺利流下
(2)
(3)排尽整个装置内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生成(4)E
D
B
(5)①D装置中通入后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②冷凝,使完全液化
③
(6)取碘化钾溶液并滴加稀硫酸酸化,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少许溶液,溶液变蓝,证明具有氧化性(或者取硫酸亚铁溶液并滴加稀硫酸酸化,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仍为浅绿色,滴加少许溶液,此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证明具有氧化性)
解析:
5.答案:1.(1)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控制反应温度)
(2)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3)S;
(4)NaOH溶液;打开关闭
2.①酸式滴定管;
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②否
解析:1.(1)是由装置a制备的,实验中要控制生成速率,可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滴入酸的速度以及调节酸的浓度等方法实现。
(2)生成的进入c装置中,发生题给反应制备,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故b作安全瓶,防止溶液倒吸。
(3)c中先有淡黄色浑浊产生,而后沉淀消失,可能是因为在溶液中先与反应得到S,S在与、反应得到。
(4)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为防止其污染空气,应用能完全吸收的NaOH溶液除去,故操作为关闭、打开以吸收,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2.①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应该用酸式滴定管盛装;优先与反应,当溶液中反应完全后,再与结合生成AgI黄色沉淀,即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②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方程式,可得氰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则20.00mL废水中NaCN的质量为,即废水的氰化钠的含量为,故处理后的废水未达到排放标准。
6.答案:(1)球形冷凝管;使反应物冷凝回流
(2)乙酸酐蒸出,反应物减少,平衡左移
(3)受热生成水会使乙酸酐水解
(4)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溶解于水,中和乙酸;苯甲醛
(5)重结晶
(6)85.5
解析:
】(1)由仪器A的构造可知,其为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反应物,减少损失,增大转化率。
(2)由及肉桂酸产率降低可知,剧烈沸腾会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再结合表中信息反应物乙酸酐的沸点为1386℃可知,乙酸酐沸点较低,剧烈沸腾会导致乙酸酐从体系中挥发出来,使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肉桂酸的产率降低。
(3)由于受热会生成,结合表中信息,乙酸酐“遇水易水解成乙酸”,因此不能将无水换成。
(4)反应液加水后得到肉桂酸、乙酸、苯甲醛。由表中信息可知,苯甲醛、肉桂酸均难溶于水,乙酸与水互溶。肉桂酸、乙酸中均含有羧基可与溶液反应,生成的羧酸钠易溶于水,故加入饱和溶液的目的是将肉桂酸、乙酸转化为肉桂酸钠和乙酸钠,溶解于水中,同时中和乙酸便于物质提纯;由“水蒸气蒸馏是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使待提纯的有机物在低于100℃的情况下随水蒸气一起被蒸馏出来”,结合肉桂酸钠与乙酸钠均溶于水及苯甲醛难溶于水可知,水蒸气蒸馏装置蒸馏除去的杂质是苯甲醛。
(5)若得到的肉桂酸晶体不纯,可将所得晶体溶于少量溶剂中,然后再进行蒸发或冷却、结晶、过滤,如此反复的操作称为重结晶,故应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得到纯度更高的肉桂酸产品。(6)3.6
g苯甲醛的物质的量为,4.2
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苯甲醛是少量的,故应按苯甲醛的量计算,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苯甲醛肉桂酸,则理论上生成的肉桂酸的物质的量为的,故产率为。
7.答案:(1)控制双氧水的滴加速率、调节双氧水浓度、控制开关K2的大小等。
(2)将反应产生的NH3及时排出,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3)
BC
(4)滴入最后一滴AgNO3标准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5)0.147
8.答案:(1)使恒压滴液漏斗与烧瓶内的压强相等,便于浓硫酸顺利流下;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防止气流过大使硫酸进入装置d(答出一条即可)
(2)①冷水
②生成的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③硝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红棕色的气体
④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⑤赶尽装置内的气体使之被完全吸收,防止拆卸装置时污染环境
(3)
(4)97.5
解析:(1)亚硝酰硫酸遇水分解,浓硫酸可以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另外,该装置可以对气流进行缓冲,防止气流过大使硫酸进入装置d。
(2)①由于该反应必须维持体系温度不得高于20℃,可以采取冷水浴的方法维持温度。②浓与在浓作用下反应制得的化学方程式,开始时,反应缓慢,待生成少量后,温度变化不大,但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此时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是新物质,所以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生成的作该反应的催化剂。③此体系中能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只有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④装置e中装有碱石灰,还可以吸收未反应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⑤实验完毕后,打开开关通,可以使装置中气体完全被碱石灰吸收,防止拆卸装置时气体逸出污染空气。
(3)水解生成硫酸、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与反应后,过量的与20.00mL、0.2500的草酸钠标准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过量的,与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由关系式可得的物质的量,产品中亚硝酰硫酸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