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检查报告1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调研检查工作的报告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某辖区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管理,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根据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调研检查的通知》(琼食药监械[2011]24号)的要求,结合我局对医疗器械重点监管品种的检查工作部署,我局于2011年8月—2011年11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开展专项调研检查。现将调研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基本情况
为了使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我局专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器械监督检查文件精神,并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定了重点检查内容和检查项目,切实开展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确保了这次专项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此次,我们共出动68人次,检查了12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疗机构5家,二甲医疗机构7家,要求各医疗机构报送医疗器械重点监管品种购进记录11份,根据报送的情况,重点检查了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等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产品60多个。检查过程中,未发
现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未发现医疗机构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个别医疗机构器械仓库管理不够规范,仓管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基层监管力量薄弱,跟不上监管形势的要求。某辖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点多、面广,而基层食药监局并未设立医疗器械监管科室,且相关科室人员编制也明显不足,监管力量与监管工作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二)医疗机构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博器、支架等植入验收把关意识仍需提高。调研检查中发现,辖区内医疗机构对此类产品验收的基本做法是由手术室先使用,手术完成后,再将有关产品外包装、标识交由设备科进行验收,这种做法未能真正起到验收的作用。
(三)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均重视程度仍不够,对在用器械使用情况及时实施跟踪、反馈情况较少。
三、建议
(一)加大对基层监管力量的投入。包括对人员、设备及培训等各方面的投入,使基层管理局能切实负担起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监管。
(二)加强与卫生监督部门的联合执法,规范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的管理,加大对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及重复使用一次
性医疗器械的打击力度,保障公众用械的安全。
(三)加大对医疗机构不良反应监测人员及仓库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管理水平,使其能切实负担相应工作。
二○一一年十一月六日
主题词:开展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查报告
第二篇:某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专项检查的总结
某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专项检
查的总结
某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加强监管的要求,在某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安排下,我局开展了全市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此次检查重点是检查购进产品合法性,索证索票情况;是否具备与需要储存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属贮存条件;植入或介入体内的产品是否有专柜保管;是否建立并有效实施过期、失效、淘汰、不合格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
现将此次检查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机构在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专项检查
我局辖区内只有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拥有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我局进行了实地核查,检查中,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报批的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备案表齐全,在有效期内;检查时,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正在正常使用,医疗机构培训记录齐全,在岗人员能够及时培训,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自购进开始维修保养记录齐全,最近两个月氧浓度检测记录齐全,氧浓度检测仪器有校准记录。
(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专项检查
检查中,所有医疗机构均建立了采购、验收制度,做好购进记录,记录中项目能够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产品效期等内容。部分医疗机构能建立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销毁制度,但不能严格执行并做好销毁记录,我局已经要求这部分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加强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销毁制度的严格执行。部分医疗机构的供货方资质中,法人委托授权书、质量保证
协议已经过期,我局已经责令其立即索要这部分供货企业的法人委托书、质量保证协议。在医疗机构的库房检查中,医疗机构能够按照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保管无菌医疗器械,未发现过期、失效、变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三)植入医疗器械专项检查
检查中,医疗机构能够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能够建立使用者档案,但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医疗器械未建立全程追溯,使用者档案中有缺项,基本情况不齐全,我局已经根据检查结果责令医疗机构进行整改,要求补齐使用者基本情况,今后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全程可追溯管理制度。供货方企业资质检查中,部分供货方法人委托授权书、质量保证协议等已经过期,我局已经责令其立即索要这部分供货企业的法人委托书、质量保证协议。
(四)口腔义齿专项检查
检查中,医疗机构口腔科能够提供“口腔定制式义齿”的加工企业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品合格证,但有一家医疗机构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不清,我局已经要求该医疗机构立即重新索取。查看医疗机构的空腔科修复记录,各医疗机构能够建立使用者档案。
(五)医用超声仪器、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婴儿培养箱
检查中,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养护、维修、运行记录。
此次共检查医疗机构12家,突出问题是医疗机构更新医疗器械购货方资质意识不够,部分资质过期,我局已经责令医疗机构整改。此次检查中未发现医疗机构使用过期、失效、淘汰、不合格的医疗器械。
第三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工作总结
按照《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局关于开展2009年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文件的通知》(昆食药监注〔2009〕4号)文件,呈贡局认真组织实施,严格贯彻落实,对我县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准备阶段
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局局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学习文件内容,周密部署、统筹兼顾,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活动。
二、实施阶段
我县共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7家,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查中,我局严格按照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重点对经营企业的制度建设、产品进货渠道、购进验收、票账物一致性、产品可追溯性、许可事项变动、人员履职等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未完整收集供货方合法资质证照、制度建立不完善、购进验收记录不全等情况,已要求企业认真整改,并对一家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三、总结阶段
通过此次专项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医疗器械经营情况,规范了医疗器械经营秩序,完善企业监管档案,取得了监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保障了人民群众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第四篇:加强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监管
加强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监管
用。
(一)、人性化引导规范
要彻底规范医疗机构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管理行为,我们坚持一手抓宣传培训引导,一手抓制度建设。除组织参加市局培训外,我局还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医疗器械方面的培训内容,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指导他们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档案,依法严格规范采购、验收、养护等环节。
首先是督促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期间内建立或完善档案,根据来源追溯,补齐材料。档案内容应包括:产品注册证书、产品合格证、说明书、供货方的资质证明、进货发票、购进合同等复印件。还尽量收集各相关材料入档,如购销协议(合同)、质量保证协议、装箱单、安装调试书等,最大限度地做好自我保护与举证准备。
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至少应包括:患者姓名、产品名称、产品数量、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指无菌器械)等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同时强化必须从具备合法资格的供货单位进货,并索取供方有效资质证明、销售人员身份证明、质量合同等,并建立供货单位档案,做好真实完整的进货记录,防止非法产品流入医院。对源于捐赠、扶贫的,可向原单位索取材料,转让产品除索取材料外,还应取得权威机构检测报告,确定状态及使用价值。去年,我们会同县质监局联系到了上级质监部门对血压计、B超等器械进行了专项检测校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理,一批长久搁置废弃不用的,建议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便于被查处时的不在使用状态的有效举证。其次是对在用的医疗器械在原有档案基础上,严格验收环节,重点检查依法经批准的产品注册证书、产品合格证以及进货验收、进货记录执行情况,确保其合法合格。
再者是规范仓储养护环节,重点是使用数量较多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之规模相适应的仓储养护设备,建立并认真执行制度,落实措施,按照医疗器械要求建立标准的使用场所,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正常运行。
具体到每个品种上,我们以2000年4月1日为界。在此之前购买、配置、赠送、转让等途径而来的医疗器械,由各级医疗机构先进行自查,确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如自查验证有怀疑的,应送检测中心进行验证检测,判定是否可继续使用,如认定不能使用的,应立即停止使用,进入报废程序。对2000年4月1日之后进入的医疗器械,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进行规范,对违规行为严格进行查处。
(二)、依法查处违规行为 我们不妨撷取部分案例予以说明。
1、法无则不罚。去年通过与质量公告上的比对,检查发现辖区内有标示与质量公告上同批次的一次性使用导尿管(连接器分离力项不合格)不合格医疗器械,我们除严格按公告精神执行外,还根据其合法票据提供的渠道来源,责令由原渠道退回,挽回了经济损失,并未违法对当事人处以罚款。
2、罚改分明。某镇卫生院从江西一企业购进超出《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许可范围(只核准了Ⅱ类医用器具类)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我们依照《关于医疗机构购进超许可证经营范围医疗器械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市〔2003〕281号文),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认定其行为,予以处罚。
同时,该经营企业的授权委托人送货上门并现金结算货款,其行为发生地均在我辖区内,我局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也对其进行查处,责令改正并处罚款。但对于该当事人同时还有违规跨类别经营行为(只核有Ⅱ类医用器具类,却经营了医用材料类),我们根据38条责令改正。
3、有效界定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过期、失效、淘汰等情形。通过协查、网上比对等多方式的结合,是确认产品注册证书真伪的有效途径。
某院在用的心电图机,其铭牌上标注的注册证编排与国家局基础数据库不符而协查,经证实为假冒而按使用无注册证书被查处。某院使用的一药用栓剂内附的指套未见注册号,但调查阶段,对方提供了合法的注册证书,我们就只是责令改正而已,召回了结。
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的证据链形成尤为重要,我们曾见过某局仅以《现场检查笔录》中一句:“现场××导尿管正在使用中”而定性予以处罚,似有证据不足之嫌。我们认为只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方可泰然引用本条款予以处罚。
4、新老16号令。产品注册证的合法性审查主要有合法、有效期、型号、规格、主要性能结构及组成、产品标准等项,任何疑点都值得究根寻源。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有2000年4月10日施行的老局令16号,和2004年8月9日施行的新局令16号,二者间的法律时效期间值得注意。
新16号令第48条规定:产品说明书与注册证书限定内容不同的,由县级以上药监部门依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关于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处罚规定予以处罚,即我们有权对医疗机构的行为进行处罚。但老16号令第26条规定:擅自改变产品使用说明书、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症的,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35条的规定,按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进行生产论处,由原注册机构处理,二者显然存在着法律责任差异。我们经办的两起案例就有代表性:2003年生产的某机,擅自在说明书中增加了适应范围,经与深圳主管部门联系,深圳方对生产厂商发出了责令限期整改的要求;另一2005年生产的微波治疗仪,也是擅自在说明书中增加了适应范围,我们就依新16号令,处以没收并罚款一万元。
5、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我们严格按照注册标准和药监部门审查核准的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来确认是否属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罚则以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276令)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局24号令)等规定为要。
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但《关于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行为的批复》(国食药监市〔2005〕54号)与其后的《关于医疗机构未按规定销毁或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监管行政执法主体的意见》(国食药监法〔2005〕642号),我们及时改变执法主体,将未办结案件移送至卫生监督所。
6、查处口腔科材料大获全胜。
我局2006年的第一号案就是查处某医院曾委托自称是某专业生产义齿的企业加工烤瓷牙一案。调查表明,该企业本身就是一“假牙”,没有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烤瓷牙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根据《关于规范口腔义齿生产监督管理的通知》(国药监械〔2002〕323号)的规定:“医疗机构委托企业生产口腔义齿,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口腔义齿《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本案自然是一桩使用无注册证书的铁案了。
另一镇卫生院使用的义齿,不能提供合法票据及注册证等,调查得知,竟来源于该院口腔科医生的以前带教老师(另一医疗机构医生)自己研制的产品,并未依据规定申请使用批准证书。
曾有一案例:某一定制加工义齿的李某,在2003年5月至2006年2月间,一直为某医院加工义齿。根据《关于加强口腔义齿定制加工企业开办工作问题的批复》(国药监械〔2003〕72号)的规定:“从2004年元月1日,口腔义齿产品应凭证生产和上市销售。” 所以,违法行为我们就是从2004年元月1日始进行认定。
7、产品合格证明。国产品的合格证或合格证明标签,耗材、卫生材料等的检测报告等属产品合格证明这容易理解。但我们接触到一美国产的呼吸机事,在案头准备阶段,我们也从中掌握到了许多知识,受益匪浅:虽当时未能提供任何证明文件,但后来提供了生产方的质量合格文件,我们按照国家局的食药监械函〔2004〕99号文件规定,认可了该境外生产企业提供的相关文件。但心脏起搏器的《关于进口心脏起搏器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另有规定(国食药监法〔2004〕427号),对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章的行为,如无有效的进口注册证,无符合注册标准的产品质量出厂合格证等都可予以依法查处。
8、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我们在某乡卫生院检查发现一进口的眼底检查镜,无任何中文标识。根据《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局令10号)第6条规定: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文字内容必须使用中文。经索要,供方不得不履行法定义务,提供并道歉。
9、生产企业之责。我们发现,生产企业是许多查处中问题的始作俑者。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查处过程中,我们在对相关利害人进行调查的同时,也支持医疗机构依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等合约索赔,召集当事各方,进行积极的沟通协调。大多数厂家都能主动承担相应责任,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予以改正,或主动召回,或为医疗机构的处罚买单,配合顺利履行处罚,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不遗留后遗症,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们试图在现有的法规体系框架内,在医疗器械的监管上做了一定的有益探索和努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专业知识的欠缺、未曾涉及的领域(如诊断试剂)、对现行法规体系的理解还存在着偏差等诸多自身亟待加强的因素,以及法规本身的硬伤,我们在医疗器械的监管上,离科学监管还有不少的距离。任何毕其功于一役、一夜直抵罗马的观念都是不符合科学理念的,我们的医疗器械监管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规定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秩序,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结合我省医疗器械经营管理的实际,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甘肃省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经营的监督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备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核发、换发及许可登记事项变更的审批。
第三条 医疗器械经营实行备案和许可管理。经营医疗器械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证》(以下简称《备案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第四条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备案、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第一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的备案;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许可证》的核发、换发和许可登记事项变更的审批。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和产品的安全性,制定颁布《甘肃省医疗器械零售产品目录》。
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第一类医疗器械和其它豁免办证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备案;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许可证》核发、换发和许可登记事项变更的审批。
第五条 零售企业经营范围应为第一类医疗器械、其它豁免办证医疗器械产品和《甘肃省医疗器械零售产品目录》规定的其它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第二章 经营医疗器械的备案
第六条 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和其它豁免办证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仓储条件,并能保证经营产品的质量。
第七条 企业备案应依本规定向所在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填写《医疗器械经营登记备案表》(附表1),备案申请应载明经营方式和经营产品的管理类别、类代码编号名称及品名。
第八条 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备案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法规要求且具备经营条件的,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表》内签注备案意见并发给《备案证》;对不符合法规要求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不予备案,书面告知不予备案的原因。
第九条
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需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和其它豁免办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可一并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已取得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企业,需增加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和其它豁免办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可向原《许可证》发证机关申请增加经营范围。企业在取得《许可证》后十日内告知所在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提交《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条 《备案证》有效期限为5年。备案有效期届满,需继续经营的,须在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重新备案。
备案后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注册地址、经营地址、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发生变化的,须重新备案。
第三章 许可证的核发和换发
第十一条 申请核发《许可证》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并能有效履行质量管理职能的质量管理机构。
药品经营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可不另设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但必须确定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职责,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要求。
经营医疗器械单一产品的零售企业或实行统一配送经营的连锁企业的分支机构,可不设质量管理机构,但必须配备专职质量管理、质量验收、技术服务等人员,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要求。
(二)企业法人、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应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规、规章,熟悉经营质量管理规定和产品质量标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三)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国家依法认定的与企业经营产品类别相关专业的学历、职称或职业技能证书《经营产品种类与设施设备岗位专业对照表》(附表2)。
1、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的负责人应具有中专(含中专,下同)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含大专,下同)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即质量机构负责人、下同)或专职质量管理员,应具有与企业经营产品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含大学本科,下同)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能满足企业经营产品涉及专业技术的要求。
3、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和经营《甘肃省医疗器械零售产品目录》所列产品的药品批发企业,其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员应具有与经营产品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下同)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4、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应配备与经营产品相适应,具有职业技术学校以上学历或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验收、养护、安装、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
经营隐形眼镜、助听器等医疗器械的零售企业,应配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师或验配人员。
5、以上人员须经过医疗器械相关法规、规章、质量管理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培训教育档案,并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后方可上岗。
6、以上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企业法人、负责人不得兼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员或验收员;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员不得兼验收员。
(四)直接接触医疗器械产品的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明上岗,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皮肤病、精神病及其他可能污染医疗器械产品疾病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业。
(五)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并应根据经营产品的需要和机构设置情况划分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配备计算机、产品陈列柜等经营管理的设施、设备。
1、经营场所不得设在住宅、宾馆,住宅小区、军事管理区和其它影响实施及时有效的行政监督管理的区域或建筑内。经营场所应有醒目的公司标牌。
2、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批发企业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医疗器械单一产品的批发企业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不小于 50平方米。
3、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零售企业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医疗器械单一产品的零售企业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
4、经营隐形眼镜、助听器等医疗器械的零售企业,应设置相对独立的符合要求的验配、测听(室)等功能区域,配备验配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经营隐形眼镜的应配备视力表、电脑验光仪、插片验光镜片箱、裂隙灯、蒙光手电等。经营助听器的应配备纯音听力仪。
(六)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保证医疗器械质量要求的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以及购销、储存、养护、进出库和运输管理的条件及设施、设备。
1、仓库不得设在住宅、宾馆、商务用房,住宅小区、军事管理区和其它影响实施及时有效的行政监督管理的区域或建筑内;仓库及其环境应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与生活区、办公场所相对独立。
2、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仓储使用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经营医疗器械单一类代码编号产品的企业,仓储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经营医疗器械单一产品的批发企业,仓储应与经营规模相适应。
经营有阴凉、冷藏贮存条件要求的产品,须具有不小于20平方米的阴凉库(20℃以下)、5立方米的冷藏库(柜)(2-10℃)。
3、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零售企业仓储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经营医疗器械单一产品的零售企业或实行产品统一配送经营的连锁企业的分支机构,在其产品陈列能满足其经营规模的条件下,可以不设仓库,但应设置相对独立的,符合产品储存条件的专区专柜。
经营有阴凉、冷藏贮存条件要求的产品,应配备适合经营规模的阴凉、冷藏库(柜)。
4、储存毒性和危险产品的仓库,应远离居民区,并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5、库房应按照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划分合格区、不合格区、待验区、发货区和退货区,并实行色标管理。
6、库房内应配备温湿度测定调控设备以及符合要求的避光、防虫、防鼠、防霉、防污染、防潮、排水、照明、消防等设施。
(七)建立包含医疗器械购进、验收、仓储、保管、养护、销售、出库、质量跟踪、不良事件报告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八)具备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九)具有对医疗器械产品购进、验收、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经营质量管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和全面真实记录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 申请核发《许可证》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申请书(附表3);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预先核准的拟办企业名称证明文件或企业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药品经营企业还须提供《药品经营许可证》和GSP认证证书复印件;
(三)企业组织机构职能框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能框图;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员、验收和养护人员的个人简历、身份证、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及医疗器械法规、专业技术知识考核证书。
上述人员(除企业法定代表人)原在其它单位从业的,须由原单位出具调离或辞职的有效证明文件。
(五)企业应提供公司章程、决定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股东会决议或企业主管部门任命文件,聘任企业质量管理人或专职质量管理等人员的董事会决议。
(六)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
(七)经营场所方位功能布局平面图。须标明详细地址(街道、门牌号等)、毗邻建筑、部门名称、面积;
(八)仓库方位平面布局图。须标明仓库名称、详细地址(街道、门牌号等)、毗邻建筑、总建筑面积和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及其面积;
(九)经营场所、仓库的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十)申报材料目录;
(十一)申请人对所提供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十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申请验收的电子文本;申报材料扫描图片电子(光盘)文本;
(十三)上述提交的申报材料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统一逐页编码活页装订。
第十三条 政务受理部门(以下简称受理部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依据本规定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对申请人提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局职权范围或不符合本规定的,应当即时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发给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或说明不予受理的原因;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发给申请人《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发给申请人《受理通知书》。并在一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移交技术审评部门(以下简称审评部门)。同时,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完成受理审查。
第十四条 审评部门收到完整的、符合规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后,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依据《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现场检查验收标准》(附件1)组织验收,现场填写《《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现场检查记录表》(附表4)。并根据现场检查验收情况,做出现场检查验收审评报告后,将验收申请材料及现场验收材料移交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审核部门(以下简称审核部门)。同时,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完成现场验收结论。
第十五条 审核部门收到现场验收申请材料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申报材料、现场检查验收审评报告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在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向社会公示公告,公示期为七天(公示期不计入审批时限)。公示期间有举报或异议的,应当中止审批程序,待调查核实后再行处理。公示期满后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核发《许可证》的意见,报局领导审批。批准核发《许可证》的,制作《许可证》;未批准核发《许可证》的,做出不予核发《许可证》的决定书,决定书应载明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同时根据审批结论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完成审批工作。之后将《许可证》或决定书随同申报资料移交受理部门。受理部门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许可证》或决定书。
第十六条 《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持证企业应在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许可证》。
第十七条 换发《许可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分别由企业所在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申请书》中,对企业有无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规的情形签署意见。
第十八条 换发《许可证》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受理、审评、审核和审批。符合条件的,收回原证,换发新证。不符合条件的,可限期三个月进行整改。整改后按上述程序重新申请,仍不符合条件的,注销原《许可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根据企业的申请,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换证的决定。
第四章 《许可证》的变更、补证、注销
第十九条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事项变更,是指经营方式、经营范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质量管理人或专职质量管理员的变更。
登记事项变更,是指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条 变更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变更企业名称等登记事项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后30日内,向原发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一条
申请许可登记事项变更,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分别由企业所在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登记事项变更补发申请表》(附表6)中,对企业有无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规的情形签署意见。
第二十二条
下列许可事项的变更应该按核发《许可证》规定的条款办理;
(一)经营第一灰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增加第二类或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范围的;
(二)企业分立、合并的;
(三)经营方式发生变更的;
(四)批发企业跨市州行政管辖区域、零售企业跨县区行政管辖区域变更注册地址的。第二十三条
申请变更许可事项有下列情形的,应依法做出如下处理:
(一)有证据证明属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的应不予受理,并暂扣其《许可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企业因违法经营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案调查或已经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尚未结案的,应暂停受理或中止核准变更。
第二十四条
许可登记事项的变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相应条款的规定;
(二)变更质量管理人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拟任人员在其它企业任职的,应提交原所在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
第二十五条
申请许可登记事项变更须提交以下申报资料:
(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变更补发申请表》(附表5);
(二)《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和加盖企业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申请人对所提供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四)“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申请变更的电子文本。
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型纸打印,统一逐页编码活页装订。同时还须提交申报材料扫描图片的电子(光盘)文本。
(五)申请下列事项变更的,除提交本条上述四款规定的材料个,须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1、变更经营范围:(1)《企业质量管理技术人员情况表》(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书》表3);(2)与增加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等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学历证书复印件及医疗器械法规、专业技术知识考核证书;
(3)仓库方位平面布局图。须标明仓库名称、详细地址、总建筑面积和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及其面积。
2、变更注册地址:
(1)注册地址(含经营场所)发生迁移的,应提交标明详细地址、方位、面积的经营场所的功能布局平面图;
(2)拟迁址的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文件复印件;
(3)注册地址(含经营场所)未发生迁移的,只需提供注册地址(含经营场所)发生变更的证明文件。
3、变更仓库地址(增减仓库):
(1)仓库方位平面布局图。须标明仓库名称、详细地址、使用面积和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及其面积。
(2)房屋产权和使用权证明文件复印件;
(3)仓库地址(含经营场所)未发生迁移的,只需提供注册地址(含经营场所)发生变更的证明文件。
4、变更企业名称;(1)公司股东会的变更企业名称决议;
(2)变更前后加盖企业原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5、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人员:(1)《企业质量管理技术人员情况表》
(2)公司股东会对法定代表人,董事会企业负责人或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任职的决议;国有独资或控制股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应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授权)文件;
(3)拟变更人员的身份证、个人简历、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学历证书复印件及医疗器械法规、专业技术知识考核证书。上述人员由其他单位调入的,须由原单位出具调离或辞职的证明文件;
6、《许可证》补发:
《许可证》遗失作废声明及情况说明。
第二十六条
受理部门收到企业变更申请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发给申请人《受理通知书》,同时,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完成申请变更的受理审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按本规定第十三条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变更企业名称、质量管理人、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以及注册地址、仓库地址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变更等不需老同志检查验收事项的,受理部门受理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将申报材料移交审核部门。
变更经营方式、经营范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等需要进行现场检查验收事项的,受理部门受理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将申报材料移交审评部门。
第二十八条
审评部门收到变更申报材料后,应在十个工作日内,按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组织验收。
第二十九条
审核部门收到变更申报材料和现场验收材料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申报材料、现场审评验收报告进行审核,许可事项的变更应按本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公示公告后提出审核意见,报局领导审批。同意变更或备案的,收回原《许可证》正本,在五个工作日内重新打印《许可证》正本,在原《许可证》副本上记载变更的内容和时间,并加盖公章;不同意变更或备案的,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不予核准变更或备案的决定书,决定书应载明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同时根据审批结论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完成变更核准工作。之后将《许可证》或决定书随同申报资料移交受理部门。受理部门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许可证》或决定书。变更后的《许可证》有效期、证号不变。
第三十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遗失,企业应立即向原发证机关报告,并在原发证机关指定的媒体登载遗失声明,声明期满一个月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许可证》。发证机关受理部门收到企业补证申请后,审查符合规定的,将申请材料移交审核部门制证,补发《许可证》有效期及许可事项不变。
第三十一条
企业在《许可证》有产期内终止经营的,应填写《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注销申请表》(附表6),经企业所在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意见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注销。发证机关受理部门收到企业申请及《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并抄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企业因违法经营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案调查或已经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尚未结案的,不予注销。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负责《许可证》受理、审评、审核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的程序、条件进行受理、审评、审核和审批。对超越法定或委托职权、违反法定程序或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由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撤销其行政许可,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三十三条
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按本规定向社会公布被委托行政审批事项及其程序、条件等。并按要求(另行规定)上报审批的资料。
第三十四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企业应依法予以取缔;对擅自变更许可事项或降低经营条件的应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五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进医疗器械,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医疗器械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第三十六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销医疗器械、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购销记录必须载明医疗器械的名称、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编码或序列号)、灭菌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购销单位、购销数量、购销日期等规定的内容。购销管理记录必须保存2年,产品有效期的保存到有效期满后1年。
第三十七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经营产品质量档案,首次经营的产品必须索取产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标准、注册证、标签说明书及同批次(编号)产品检验报告书等批准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要求的各项表格申请人自行在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下载)。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修订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