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协议书》的使用与管理
《就业协议书》的使用与管理
毕业生所使用的《就业协议书》,是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每套协议书(四份)有唯一编号,对应每位毕业生,不可相互挪用。
1.《就业协议书》的填写
毕业生领到协议书后,首先在甲方内容框内填写姓名、专业、学制等本人信息,以防遗失或他人挪用。然后仔细阅读协议条款,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注意:协议书为无碳复写纸材料,请用力填写。填写过程中,不要折叠,以防复写字迹印染其他页面;更不要在书写其它纸张时将协议书垫在下面,会导致协议书印染报废。)
乙方栏由用人单位填写。要注意单位性质的正确勾选,“档案接收”一栏须填写有独立人事权或人事代理资格的单位名称,可以是用人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地市一级人事代理机构。另外,在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包括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就业时,毕业生原户籍非当地户口或非当地院校毕业生的,需提供当地人事劳动部门出具的“毕业生A类接收函”,否则不能正常派遣和落户。如用人单位不接收档案,或档案派往他处,“档案接收”栏可不填,或另附“户档接收函”。
(注意:升学、考公务员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试结果还未确定的,应本着诚信的美德,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如实向用人单位告知,并要求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如果毕业生接入本科院校学习或录取为国家公务员,则就业协议无效。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此条款,则毕业生不应与该单位签订协议,以免出现违约纠纷。)
2.《就业协议书》的管理
毕业生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就业意向,应签订《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发放,各系(部)集中领取。《就业协议书》实行编号管理,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编号,每位毕业生只能使用属于自己唯一编号的协议书。每位毕业生只有一套《就业协议书》,每套一式四份,复印无效,毕业生、用人单位(或包括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学院各执一份,另外一份办理就业手续。每位毕业生只能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如同时与两家或多家企业签订协议,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就业协议书》不得挪用、转借,否则,一经发现,学院将予以严肃处理。
3.《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原则
(1)主体合法原则:签订就业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
毕业生必须取得毕业资格,并且没有其他方面的择业限制。如果学生在派遣时仍未取得毕业资格或由于个人其他原因无法派遣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接收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必须具有合法从事各项经营或管理活动的能力,否则毕业生可解除协议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
(2)平等协商原则:就业协议的双方在签订就业协议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应是一致的,按照《普通高等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不应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求毕业生交纳风险金、保证金。除协议书规定内容外,双方如有其他约定事项可在协议附加条款或备注栏中加以补充确定。
4.《就业协议书》签订的程序
(1)毕业生填写基本情况,应如实填写。
(2)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毕业生应阐明自己的就业意向,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单位基本情况和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单位名称、地址及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各项条款内容须填写完整,笔迹要清晰。
(3)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人才服务中心批准盖章(中央直属单位、省直单位、省内重点企业、军队单位、公办高校等可以无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用人单位在与毕业生签订协议书后,应及时将协议书送交或邮寄到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经鉴证、盖章、登记后方可纳入就业方案。
5.就业协议的解除
就业协议的解除分为单方解除和双方解除。
单方解除,包括单方擅自解除和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单方擅自解除协议,属违约行为,解约方应对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是指一方解除就业协议有法律或协议上的依据。此类单方解除,解除方无须对另一方承担法律责任。
双方解除是指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原来订立的协议,使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此类解除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体现,各方均不承担法律责任。
6.违约责任的追究
《就业协议书》一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署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均受法律保护,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违约方应向权利受损方赔偿相关损失。对于用人单位违约,学院将与用人单位直接协商、交涉,尽可能妥善解决。学院支持毕业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就业协议书》补发办法
(1)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要妥善保管,不得遗失。确属遗失需补发的,由毕业生在河北日报上刊登《遗失声明》,注明毕业生姓名、毕业学院、遗失的《就业协议书》编号等信息,然后凭刊登有《遗失声明》的报纸到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申请办理遗失补发手续。(协议书上会注明“原协议书遗失,此系补发”字样)
(2)毕业生与原签订协议的用人单位解约,需要补发新《就业协议书》的,凭原用人单位出具的书面《解约函》,到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申请办理补发手续。
(3)因协议书本身质量或印刷问题要求更换的,可直接到就业指导中心更换。
(4)《就业协议书》的补发期限与择业期限相同,即毕业当年至第三年7月1日止,逾期不予补发。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指导中心
2013-11-18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与协议书的使用与管理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与就业协议书的使用与管理
一、什么是毕业生推荐表,有什么作用?
毕业生推荐表是由毕业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并通过各高校发放给毕业生的推荐材料,是学校正式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作用如下
(1)是毕业生具有就业资格的证明文件。只有国家计划内招收的毕业生才有资格领取毕业生推荐表。定向、委培毕业生、非国家计划内招收的毕业生没有推荐表。
(2)是毕业生申请户口、报考公务员等的必备资料。用人单位申报解决毕业生户口,推荐表是要提交的申报材料之一。同时,毕业生如果报考国家公务员,也必须要提交推荐表。
(3)是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正式书面材料。推荐表内容需要经过毕业生所在高校审核并加盖公章。
二、什么是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
第一点 什么是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是毕业生落实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以及学校制定毕业生就业方案、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的依据。
签订就业协议书是国家为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避免混乱,杜绝就业欺诈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严肃性,为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项必要措施。
第二点 就业协议书的作用是:
1、就业协议由学校作为见证方,有利于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2、就业协议经学校和地方就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具有一定的行政约束力,聘用双方不得任意违约。
3、就业协议是一种文字契约,确定了甲乙双方的聘用关系,毕业生不得另找单位,学校按协议派遣后,用人单位不得拒收毕业生。
4、就业协议毕业生实现自我保护的基本依据。一旦发生劳动纠纷,没有劳动协议的员工只能任凭单位宰割。
5、就业协议是学校和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制定就业计划的基本依据,从而保证就业计划的落实和实施。
6、不签协议的毕业生,目前人事部门认为是缓派人员,不能调动档案和户口,这样势必影响毕业生工龄的计算、职称的评定、社会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
7、不签订就业协议书,不能算是国家正式派遣的毕业生。学校不能为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毕业生也没有派遣报到证。报到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凭证,它和学生的学位证、毕业证。被称为是学生就业的必备三证。
8、毕业两年仍然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将被派回原籍参加所谓的二次分配,原则上只能在本市或本县就业。这样势必影响毕业生的发展
三、违约责任及毕业生违约的程序
1、申请办理违约手续的,须属于就业协议书已经上交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按要求在学校就业网上履行了协议书备案手续的毕业生。
2、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在签约30个工作日后,持有效的新单位接收证明材料,方可向学院提出违约申请;
3、如学院同意其违约申请,毕业生应取得原用人单位的谅解并获得用人单位同意解除协议的书面证明材料。
4、在满足以上要求后,毕业生方可到学校就业网下载《毕业生违约申请表》,按要求填写完整,并请学院党委副书记签署意见,加盖学院公章。
5、毕业生持《毕业生违约申请表》,用人单位开具的解除协议书面证明、原协议书和新单位接受证明材料到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违约,没有按要求将就业协议书上交学校毕办并履行了网上备案的,其违约手续不予办理。
四、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就业协议适用于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之间,学校是就业协议的鉴证方或签约方,就业协议对用人单位的性质没有规定,适用任何单位;而劳动合同只适用于劳动者(含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不含公务员单位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系统)之间,与学校无关。
(二)内容不同
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受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不涉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应享有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三)时间不同
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就业协议应在毕业生就业之前签订,而劳动合同往往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才签订。
(四)目的不同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对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的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的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双发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
(五)适用法律不同
就业协议发生争议,除根据协议本身内容之外,主要依据现有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法律对合同的一般规定来加以解决,尚没有专门的一部分法律对毕业生就业协议加以调整。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应依据《劳动法》来处理。
五、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1、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并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名称和地址。(注意一定要明确用人单位是否接受户口档案。)
2、用人单位进人,如须经主管部门同意则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如当地的人事局、去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要进户口必须要当地有关部分报批)
3、签约前,请确定保险、薪酬、违约金、试用期时间等具体事宜并在协议书上明确写出。
4、毕业生将签订好的协议书直接送到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处。
5、学校会及时将协议书的审核情况反馈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6、对于考研、专升本的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时要说明情况,如用人单位在知情后同意签约,毕业生在录取研究生或升入本科后不承担违约责任。没有签约的考研、专升本的毕业生将就业协议书统一交到就业处。
7、在2011年5月1日前签完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将协议书及时交到就业处,确保在毕业时能及时拿到就业派遣证。(请尽量在这个日期前签约以便派遣)
8、由于各种原因暂时不能签约,必须提供工作证明,以作为学院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和进行毕业派遣的依据。
五、签订协议时应注意的问题
1、查明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签订就业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一般而言用人单位必须具有从事各项经营或管理活动的能力,单位应有录用指标和录用自主权。
2、按规定的程序签订协议
毕业生凭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交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处。
3、有关条款的内容必须明确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签约时,尽量采用示范条款。如确有必要进行变更或增加,亦应在内容上必须明确。
4、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
由于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在先,为避免在日后订立劳动合同时产生纠纷,应尽可能将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并明确表示在今后订立劳动合同时应予以确认。
5、对合同的解除条件做事先约定
毕业生就业协议一经订立,就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得随意解除,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篇:就业协议书管理和使用的说明
关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和使用的说明
各学院: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为了确定录用或就业关系,双方协商约定的明确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是学校编制,上报就业方案的凭据。
按照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学校相关规定,请各学院安排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和鉴证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就业协议书的领取和发放
毕业生领取就业协议,原则上须向学院提交用人单位的书面录用函,录用函为电子版的,须打印并由毕业生本人签字确认。
学院工作人员应做好协议书发放的登记工作,并审核留存毕业生提交的用人单位接收函。
有以下情形的毕业生,不予发放就业协议书:
1、凡已被确定为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因已纳入研究生招生计划,不得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2、有定向或委培单位毕业生应按合同到定向、委培单位。
二、就业协议书的鉴证盖章
各学院在对毕业生就业进行鉴证盖章登记时,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1、审查用人单位的信息是否填写真实完整,如单位名称、单位隶属、联系人、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单位性质,档案接收情况等。
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应将档案接收栏目填写完整;
用人单位不接收档案的,应填写“不接收档案”或“由毕业生本人处理户口档案”,这种情况下,学院审核人应要求毕业生选择档案与户口去向:托管在武汉的人才服务机构或转回生源地,并填写相应的申请表(就业网下载专区下载)
2、审查用人单位是否签字盖章,或用人单位是否出具接收函,接收函为电子版的,须打印纸质版,并由毕业生签字确认。用人单位未签字盖章,也未出具接收函的,原则上不能加盖学校就业协议书专用章。
3、审查毕业生是否签字。毕业生本人未签字确认的,不能加盖学校就业协议书专用章。
4、通过就业网就业去向登记系统,查看毕业生是否将协议书内容进行网上登记备案,并修改毕业生就业状况,通过审核后,在经办人栏目签字,加盖学校就业协议书专用章。
加盖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专用章后,学院将第三联和第四联留存,每两周或每月集中向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交送审核第三联。
5、就业协议书签订的一般程序:
(1)毕业生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和应聘意见;
(2)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并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的部门名称、地址(有人事档案保管权的用人单位填写用人单位地址,无人事档案保管权的单位应填写其委托保管档案的单位如某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等)和户口迁入地址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
(3)用人单位进人如需经主管部门同意则应盖有主管部门公章;就业单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另有规定的按当地规定办理;
(4)毕业生所在学院登记盖章,学院指定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审核协议书的真实性,并保存学校和学院联;
(6)学院集中将就业协议书交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审核后列入就业方案。如需学校先鉴证盖章的须提供用人单位书面有效接收函。
毕业生因升学和因录取公务员等原因不需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应在提交升学及录取公务员材料时将就业协议书退回学校。
三、就业协议的生效和解除
1.就业协议书一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签字或盖章即生效。全体毕业生均应树立“契约神圣、诚实守信”的意识,慎重签署就业协议,严格履行就业协议,自觉维护自身信誉和学校声誉。
2.对违反就业协议或不履行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按就业协议或合同书有关条款处理,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毕业生因解除就业协议申请补发新的就业协议书的,学校在学生毕业当年的1月1日以后开始受理申请。按以下程序办理:
(1)毕业生在向签约单位提出解约前,须向所在学院征求意见;
(2)在征得学院同意后,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解除就业协议申请表》;
(3)原签约单位出具同意解除就业协议的书面公函;
(4)拟签约单位出具接收函;
(5)毕业生所在学院审查原单位解约函(须为原件,如为传真件,学院工作人员须核实并在其上签署核实情况)、新单位接收函,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解除就业协议申请表》上签署审批意见;
(6)学院在毕业生毕业当年的1月1日后的每周四集中向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报送审批,审批通过的学校收回原就业协议书,补发新的就业协议书,并在新就业协议书备注栏注明“第×次解除协议补发”。
4.为保障广大毕业生就业正当权益和维护学校声誉,学校不因毕业生个人违约出具任何证明,同时,学校对就业协议的解除和就业方案的调整从严控制,原则上只受理一次毕业生提出的解除就业协议申请,毕业生第二次提出解除就业协议的,只能在毕业离校后办理就业调整改派手续。凡是经过毕业生本人申请,学校组织推荐,并被用人单位录用和参军的毕业生,则必须到录用单位去就业;凡是通过公务员考试、组织部门选调等方式已被录用的毕业生,原则上应当去该单位工作。
四、就业协议书遗失补发
具体规定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管理办法》(中南大〔2005〕2号)。
协议书个人遗失的应出具个人向派出所报案的书面证明,单位遗失的应由单位出具单位加盖公章的书面证明。
学院应审查毕业生提交的书面证明和遗失补发就业协议申请表,并在申请表相应栏目内填写审查意见,由就业工作负责人签字后,集中每周四向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交补发申请材料,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网公示15天后凭用人单位接收函予以补发新协议。
特此通知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2011年10月17日
第四篇: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吉财社【2009】23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8]35号),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金安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省里每年根据各地就业工作实际下达就业专项资金最低预算安排建议数。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国家及省里有关规定执行。
二、资金使用范围。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专项工作补助等其他支出。
三、省财政补助。对各地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专项工作补助等资金,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并对困难市县和就业工作任务重的地方给予重点支持。省财政就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与各地就业状况、地方财政投入(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保障情况)、就业工作绩效等因素挂钩,对未落实或未足额落实省下达的就业资金最低预算安排建议数、落实就业政策不到位,以及就业专项资金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省里将其视为扣减因素,相应减少补助。省补助资金实行年初和年中分两次拨付、全面考评、全年重点跟踪检查的办法。
四、预算管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制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就业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执行中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按照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
(一)职业介绍补贴
1、对职业中介机构的职业介绍补贴
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可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时,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申请。
职业介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经职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后已实现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接受就业服务的本人签名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吉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职业介绍补贴标准为90元/人,其中属于吉政发[2008]35号文件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为180元/人。
2、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经费安排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合理布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对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其享受财政补助编制内实有人数,并结合考虑其承担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量,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含设备购置、修缮、基本建设等支出)和项目经费,上述经费由同级财政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包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缴财政的服务收费收入)。对未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暂按职业中介机构申领职业介绍补贴的规定申请职业介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
对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业绩突出,促进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同级人民政府考核确认后,各级财政部门可通过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
(二)职业培训补贴
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以及待安置的复员退伍军人参加符合资质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以及有创业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及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及社会其他特殊群体(包括两劳释放人员和残疾人)等,参加符合资质条件的创业培训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根据其参加培训和就业(创业)状况,可向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不得重复申请。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培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1、培训补贴申请办法
(1)符合条件的上述各类人员参加培训后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凭借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直接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2)对用人单位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对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用人单位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3)对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采取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办法,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必须与申请人签订代为申请协议书。职业培训机构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4)对部分省属职业培训机构直接开展免费职业(创业)培训的,原则上向培训机构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补贴资金,确有必要的可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请,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培训机构所在地财政部门复核后,符合条件的,可将培训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培训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省财政可进行必要的审查监督,并根据培训实际对培训机构所在地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届初高中或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毕业证以及复员退伍军人身份证明等复印件,职业(创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培训或就业证明等材料,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参加创业培训的,还需提供实现创业和自谋职业(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认可的非正规劳动组织)的有效证明,如: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创办微小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微小企业的地址和营业情况等;对用人单位集中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对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代为申请协议等。
2009—2010年,我省实施百万特别职业培训工程期间,培训补贴可采取“先预拨不超过50%补贴资金,后根据培训、就业情况据实结算”,直接拨付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的办法,从2011年起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2、培训补贴标准
(1)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20元,其中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各地可根据培训专业(工种)、实际培训期限等,将职业培训补贴标准适当予以上浮和下调,最高幅度不超过30%。
(2)对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及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及社会其他特殊群体参加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最高不超过培训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对6个月内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
(3)对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培训补贴最高不超过规定补贴标准的50%。
(4)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和办法,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培训券兑现等办法,可继续按照省里有关规定执行。各地实际培训农民工人数超过省下达计划人数的,培训补贴资金可从现有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3、培训机构管理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就业困难人员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8]35号)确定的人员。
1、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及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原则上最长不超过3年。
企业(单位)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申报缴费时应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企业(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企业(单位)银行账户。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聘用就业困难人员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具体办法,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政办发[2008]33号)有关规定执行。
2、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以及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其当年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50%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2008年底前核准的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非“4050”人员申报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当年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15%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一次性延长1年。对截止2008年12月31日女年满45周岁、男年满55周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其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一次性延长至退休。从2009年1月1日起,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按规定从享受补贴审批之日起连续计算,对审批之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以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各地要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管理,建立就业与低保、失业联动的工作机制,避免灵活就业人员重复享受各项政策。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2年内自主创业的,要向街道(社区)申报就业,并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由本人签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盖章确认的、注明具体从事灵活就业的单位、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需提供大中专院校毕业证复印件及相关创业证明材料,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上述符合条件人员一次性缴纳全年社会保险费的,也可采取年末集中审核支付的办法。各地也可采取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办法,经审核,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及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差额缴费,其应享受的社会保险补贴部分,由财政部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实结算核拨。
(四)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有关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五)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对无经费来源和经营收入的用人单位,由当地财政根据其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数量,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含小时制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全额的岗位补贴。对有经费来源或经营收入的用人单位,由当地财政根据其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数量,按每人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给予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原则上最长不超过3年。
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可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具体办法可按《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政办发[2008]33号)有关规定执行。对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全额岗位补贴的岗位聘用人员,可实行公益性岗位补贴银行折(卡)式直接支付等社会化发放办法。
(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A类补贴110元/人,B类补贴100元/人,C类补贴90元/人。
(七)特定就业政策补助。为帮助国有困难企业妥善处理并轨遗留问题,各级财政可通过特定就业政策补助给予必要支持。现行特定就业政策中,对国有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金补助,以及用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偿还并轨开行贷款本息补助政策执行到2008年底;为国有困难企业“4050”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政府承债“4050”并轨人员的社会保险费补助政策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
(八)其他支出。各地在确保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的前提下,将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适当调整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专项工作补助等支出。
1、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各级财政安排的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其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软件购置,以及开发应用支出)。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作为就业专项资金的组成部分,必须单独安排,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不得与其他就业专项资金相互调剂使用。2009年支出列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80701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科目,以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如有修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相应列入每年修改后的科目中。各地应逐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为求职者、用人单位等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以此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职业中介、公共就业服务等机构、用人单位和享受政府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就业状况的监督管理,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2、就业专项工作补助。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工作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部门开展统筹城乡就业、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专项活动、师资力量培训、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考评、就业政策宣传以及《就业失业登记证》印刷工本费等支出,具体补助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除省级补助外,各级财政安排的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专项工作补助资金,原则上应列入相关部门年初预算,不能列入年初部门预算且执行中确需支出的,需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安排,并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各地预算安排、整合现有各类扶持创业方面资金设立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必须单独核算,单独管理,并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全民创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09]4号)规定范围使用。
六、决算管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终了后,要认真清理核对财政核拨的就业专项资金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并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就业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情况和说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说明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将审核汇总后的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
就业专项资金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七、账户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将上级补助及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及时转入“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中的“就业资金财政专户”,按具体用途进行分账核算。
八、监督管理。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违反规定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应由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出,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基本建设支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要以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台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建立享受各项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和数据系统,有效甄别享受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每年年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本地上各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包括享受补助的单位名称、享受补助的人数、具体补助数额等),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种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按季向上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就业人数、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人数、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有关情况,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研究解决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九、《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吉政发[2006]3号)规定的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审批截止到2008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所涉及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管理事宜,按本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十、中央和省属企业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企业所在地政府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规划,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落实,省财政在对各地就业补助资金进行分配时一并予以考虑,各地不得因隶属关系等原因将中央和省属企业失业人员排除在就业优惠政策之外。
十一、各市(州)、县(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可根据本通知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十二、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省财政厅、劳动和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社[2006]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社[2004]1235号)同时废止。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第五篇:关于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使用办法
关于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使用办法
字号:小中大| 打印 发布: 2011-11-07 11:22作者: webmaster来源: 本站原创查看: 0
次
关于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使用办法
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是反映毕业生在校期间表现的重要材料,是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的重要依据。为了维护学校、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利益,确保就业工作在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的发放
1、为保证毕业生推荐材料的真实性、科学性,维护学校声誉,凡我校毕业的本科学生,均应使用由江苏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
2、每年十一月份,校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将下一毕业生的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发放到各学院,由各学院负责将其发放给本学院毕业生(保送研究生的毕业生除外)。发放过程中,需按照分配清单编号对应发放给每位毕业生,并保留协议书编号以备后查。
3、每位毕业生只能拥有一份推荐表和协议书,但为广泛向用人单位介绍个人情况,允许毕业生持有多份就业推荐表复印件,推荐表复印件不可再盖学校红章。
4、毕业生获奖证书、发表作品原件(复印件)、成绩单复印件、其它自荐材料,可作为推荐表附件使用。
二、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的填写
1、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基本依据,毕业生在填写时要求字迹工整端正,如实填写。
2、各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和老师要对学生填写内容认真核查,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相应的获奖情况的真实性切实地负起责任。对毕业生推荐表涉及内容有弄虚作假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请各学院把毕业生推荐表中的获奖情况等重要内容建立电子档案,为用人单位查询提供方便。
3、各学院将已审核并签署学校评语的就业推荐表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时间内报送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审核并加盖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公章。
三、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的补办
1、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应妥善填写和保管,若填错或遗失,原则上不予补办,如确因特殊情况例如遇抢被偷等,须由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出具证明,经学院审核,同时登报(公开发行报纸)挂失后报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予以补办,登报挂失须达到15天后方可领取新的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
2、毕业生在补办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时,为确保其丢失的真实性,须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签订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补办保证书,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罚并取消其派遣资格。
3、毕业生应本着对本人、学校及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签订协议书,协议一旦生效,若无正当理由不予解约,如确因客观情况(家庭重大变故的影响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需要解约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同意后领取或直接在我校就业网站上下载《毕业生解除协议申请表》,先后到原单位、新单位和所在学院签署意见盖章并收回所有原件,最后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
4、每届毕业生补办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时间定为学生毕业当年3月1日起至当年9月底。
四、其他事项
1、毕业生就业意向一经确定,必须签订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依据,协议书需反映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学校责任和权益。
2、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我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实行网上统一打印,请各学院辅导员自行登录高校就业网络联盟网站审核并打印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由于推荐表纸张有限,请各学院务必认真审核测试打印无误后方可使用推荐表专用打印纸打印。打印完成后统一至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盖章,方可有效。
3、对于考取研究生、降级等相关情况的毕业生,不得私自将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转让给他人,而应将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及时交还给学院,由学院统一在每年5月份将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退还给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4、对于已经保送研究生的毕业生,请勿打印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和发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5、其他未尽事宜,由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解释。
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