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要活动化

时间:2019-05-13 00:3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工作要活动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工作要活动化》。

第一篇:德育工作要活动化

德育工作要活动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也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实行。”德育工作活动化,其实就是摆脱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说教,转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反思、成长。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农村中小学要不断创造条件,开动脑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育人的道路。德育活动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常规活动:

常规活动指的是周初的升旗,周中的兴趣小组活动。每周开始的升旗活动要有明确的规定:只要不下大雨、大雪,只要场地无积水、积雪,周一的升旗铁定举行,当然升旗也要有自己的规定如:

规定一:师生全员参加。教职工在校长的带领下,分列两队全程参与,办公室主任对教职工升旗出勤现场考核,校长做给老师看,老师做给学生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不仅具有严肃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升旗,向全体师生释放出新的一周又正式开始了,大家又该启程了这样的一个明确的信号。

规定之二:竞争获取升旗资格。哪个班在上个周的班级管理中做得最好,就由哪个班获得升旗资格。然后由班主任安排四名升旗手,指定其中一名介绍旗手,确定升旗发言主题,撰写升旗发言材料,这样做不仅能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而且通过旗手介绍会在全校树立了榜样,推出了各班的名人,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撰写材料,发言的同学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在他们的身上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对其它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更重要的是把教师传统的说教,改变成了同伴的呼唤提醒规劝,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规定之三:有专题点评。政教主任有必要的强调、补充和反馈、通报,上周的情况和得分、先进班级的评比、下周的升旗班级都由政教处通报。政教主任的讲话与学生的发言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形式新颖,效果极佳。

周中下午的第四节课依次为各个年级的兴趣小组活动。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课程负担重,没有缓解释放的机会,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就是想给学生提供一个释放的机会,让他们每天都能有一节课去干自己最想干的事,让他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享受、释放、活动、锻炼,同时音乐组、美术组也确实还能培养一下学生的特长,体育组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充足的锻炼机会,这与阳光体育的要求也是极其吻合的。

(二)节日纪念庆祝活动

节日的庆祝活动包括:庆五一迎五四、五一二、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元旦节等,甚而包括母亲节、父亲节、清明节等等各种形式庆祝活动。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主题鲜明、身临其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规范学生的言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很多的节目设计新颖独特,学生能力也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学生的思想受到洗礼,他们用歌舞等多种形式地表达了对祖国等的祝福、赞美和热爱。

(三)有针对性的教育性活动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乡里娃、山里娃经不住诱惑,白天逃课上网,晚上通宵上网,住宿生深夜搭人梯翻墙上网较为普片,严重时,很多学校成立巡夜小组,开展集中大整顿,动用过家长,但收效甚微。倘若学校筹备举行《远离网吧,告陋习》的演讲竞赛及签名活动,将活动准备充分,将过程走向深入,一定会使学生触动深刻,效果明显。又如:当今女生撩拨男生,涉外交往,打扮怪异,出口成脏等现象,学校举行“自尊自爱,做美丽女生”专题讲座,安排学校女教师与女生敞开心扉,悉心交流,教她们学会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效果一定会好一些。再如:当今的学生最缺乏的是“感恩、诚信“等,学校政教处可以组织《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等有奖征文活动;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等举行了专题知识讲座;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措施,学校定期组织防震、防火灾等紧急疏散演练。当然,针对性的活动包括的范围很多:学校田径运动会,球类循环赛等等。

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能起到了多重作用,产生了巨大效应:

①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实行。

②拓宽了育人的渠道,增强了育人的效果,焕发了学校的生机。

③给各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找到了应有的快乐,降低了厌学辍学的机率。

④使学生掌握了生活的技能,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本领。

⑤缓解了师生间矛盾,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二篇:活动化工作总结

活动化工作总结

活动化工作总结1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为此,我校今年开展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实践性。

五、六年级利用每个周五学生托管时间开展了去实践基地清捡白色垃圾、清除乱贴小广告活动、清扫、擦拭楼道、向社区居民宣传“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活动。每次活动我们安排了三个班,分在不同的路段进行活动,每位同学手拿一个环保垃圾袋,捡起身边的垃圾,活动时孩子们不怕脏,以自己的行动感染了小区每一个人,送来微笑和称赞,学生们觉得自己为社区奉献一份力量,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做一名合格的小主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年级去幼儿园进行了卫生扫除、学前教育等活动。他们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通过帮助幼儿打扫卫生,教幼儿识字等活动,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并且锻炼了相互合作的能力。

中年级学生代表文艺骨干在少先大队辅导员带领下,去蓟县光荣院给老人们演出节目,送去欢乐,让老人们感受到新一代健康成长,为老人们整理房间,收拾内务,打扫卫生,净化美化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晚辈的敬爱;同时邀请阅历丰富的老人们给孩子们讲述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家乡的巨大变化,让孩子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家乡情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发奋读书的志向,取得良好效果。

二、时时处处注意安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的开展。

安全问题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活动开始前,政教处、体育组的老师先到活动的地方踩点,并且都到各路口协助交警交通保证安全。班主任老师在出发前强调了组织纪律,提醒了学生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安全;科任老师分到各班,协助了班主任老师开展活动。以上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保证了活动圆满的完成,活动结束时,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三、活动形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利用了我校社会实践基地,通过让学生去实践基地清捡白色垃圾、清除乱贴小广告活动、清扫、擦拭楼道、向社区居民宣传“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活动,亲身体验,认识到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体会到付出收获后的快乐,。活动结束后,学生有的以日记形式记录,有的撰写活动体会,有的写成了作文,并向校报投稿,真正把思想教育融于活动之中,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体验实践的机会。

活动化工作总结2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一学期来,我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本学期来,我能够根据教研组和学校的课题组计划,并做到有研究,有交流,有记录;在活动子课题提出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教师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始终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强调了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活动中,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导师制”。这个制度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一个或多个小组活动。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学科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对这门课程兴趣比较浓厚,教师也是以十分的热情影响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与研究。总之,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

活动化工作总结3

中国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龙门区按照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区实际,精心组织、创新活动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在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形象,彰显全国5a景区、全国文明景区的魅力的重要载体,把抓好志愿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结合实际,专门成立了龙门区第xx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志愿者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副县级领导干部任组长,明确办公室(文明办)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协调。同时制定了《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第xx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下发了《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第xx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景区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通知》、《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关于进一步做好第xx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通知》等,明确了活动指导思想、内容和要求,把任务具体细化分解到各各单位、各部门,落实了责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伊始,我区为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由管委会办公室牵头组织召开了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大会;

二是于第xx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前夕隆重举行了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讲文明树新风,建设友爱龙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三是在本区所辖景区及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等宣传标语。通过广泛的宣动员,全区形成人人关心志愿活动,人人参与志愿活动的良好局面,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

三、创新载体,注重实效

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区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注重活动实效,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全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1、迎宾志愿服务活动。设置旅游信息志愿服务站3个,每个服务站5名志愿者,为游客宣传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免费提供茶水、地方风俗介绍、城市道路指引、景点介绍。目前共免费提供矿泉水60余桶、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每天提供咨询服务上千人。

2、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平安创建、扶老助残、关爱未成年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共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9支,并安排固定活动场所,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

3、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我为花会添光彩”集中活动日,深入到背街小巷、社区楼院、公共场所、城乡结合部等部位,清除卫生死角。活动开展以来,共集中组织志愿服务活动5次,清理垃圾500多立方。

4、绿色旅游进景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做环保小事,建和谐园区”生态环保实践活动;重点与市内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组建三支绿色志愿服务队,利用星期天时间组织绿色志愿者在景区开展保护绿色植被、清除白色垃圾、水源保护、生态监护等活动。

5、畅游景区无障碍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老弱病残人士”专项服务活动,提供轮椅、帮助上下台阶等志愿服务项目。六是景区游览无偿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游客提供无偿咨询服务活动,为游客解疑释惑,指引道路,介绍服务项目等。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我区志愿服务活动渗透到牡丹文化节的方方面面,赢得了全区群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活动化工作总结4

我校语文组在学校行政的.关心支持下,于20xx年下期确定了《小学作文活动化教学研究策略》课题,并在市教育局立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做到了总结经验和理论研究一体化。下面我就20xx年至20xx年在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来谈几点。

一、利用活动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三完小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郊区的农村和倒闭的厂矿子弟。正由于处于这种情况,学生的生活比较窄小、单调、课外的知识面窄,对大自然的景物、社会现象、一般的生活情景了解不多,认识肤浅,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描写的景物也是干巴巴,叙述事情记流水帐,写人则是千人一面。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在这几年一直利用活动化来教学,组织学生把社会上一些常见的事物、现象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有时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出去旅游。如我教学生写景的作文时,我组织学生到秀流公园参观。而秀流公园是大家常去的地方,但小学生游秀流公园注重的是玩,对于公园的景、人事大多不甚注意,之所以我组织学生去之前,给学生提出了写作要求,然后带领学生重游秀流公园,看到景物,老师在一边解说、点拨,学生就有话可说,描写的景物也形象具体了。学生写完后,指导学生按以下的步骤修改:明确要求交流感悟示范导改自我修改(互相评议),最后讲评,也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明确标准典型讲评品读交流巩固延伸。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自己,又了解了别人,也找出了差距,还掌握了写作方法,给学生一个优越的创造空间,解除了心灵的桎梏,放飞了自由的翅膀,展示了智慧的灵光,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之所以学生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二、利用活动化作文教学,落后生不再掉队

落后生一直是老师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在写作方面的教学,更是头痛的厉害,因此,我们充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好动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地营造生动活泼的习作氛围,创设适应儿童需求和发展的操作时间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好动心理就获得了满足,这样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为了进一步证实成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我从学校抽出了40名落后生进行了作文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分析表。

学生作为呢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分析表项目人平分人平字数学生人数xx%第二轮xx%第三轮xx%审题正确率40中心明确率40层次清楚率40修辞使用率40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落后生的人平分、人平字数、审题正确率、中心明确率、层次清楚率、修辞使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一次比一次要好,实践证明,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

三、利用活动化教学,学生作文初显成效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传统的作文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是“站在岸上教游泳,”学生是“站在岸上学游泳”,模式呆板,方法枯燥无味,激不起学生写作兴趣。而应用活动化作文教学使他们乐于写作。具体体现在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教师相机出示任务,指导观察,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的习惯,激起内在动机,个性特长得以发展,能用我手写我心,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以往,我校学生的作文在正规的刊物报刊上发表是零,但我校自从采用了活动化作文教学后,获奖的作品层出不穷,就20xx年上期至20xx年上期就有30多篇作品在市教育局获一、二、三等奖。我和曹满英老师指导黄宇写的《买萝卜》、黄贤娥写的《学会保护自己》分别在《小学生导刊》的20xx年的11期至12期和20xx年7期至8期发表。

四、采用活动化教学,锻炼了语文组的教师,使他们的写作

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

课题组全体成员将自己在教学时间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攒写教学论文。在这一年来,教师写的论文在市里有26篇获奖。如唐廷艳写的《谈谈如何组织小学活动化作文教学》在市里获一等奖,并在百度网站发表,《资兴积极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在《郴州日报》发表,《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钓龙虾》教学设计,欧资慧写的《差生作文教学三得》、《创设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李美玲写的《情感教学,诱导作文》,袁卫萍写的《作文要有个性化》、《运用音像教材提高小学生口语水平的粗浅体会》,曹满英写的《观察、体验生活,扩展作文实践活动的空间》等论文,还在小组内广泛交流学习。

五、问题与讨论

活动化作文教学,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也的确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条件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未能灵活利用活动化作文教

学模式来教学。

2、开发作文教学资源还不够。

3、课件制作方面要加强。

活动化工作总结5

做为寝室文明监督的一员,我有责任也有使命为维护公寓文明出一份力。来监督、提醒和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争做一名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的大学生。在一学期的文明做岗中,我发现大部分我们学生的生活状况大体上还是比较乐观,同学们都比较看重寝室公寓的外在形象,争创文明的寝室和学习型寝室,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做为监督员做好了监督同学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一次次的监督中,同学们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少,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良好的作风,共同维持好良好的寝室生活秩序,提高、提高分院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

寝室文明监督主要安排队员在早中晚在寝室公寓楼下做岗,提醒同学在寝室里保持文明。这学期,我认为在督察过程中要不擅离职守;要认真负责,不敷衍了事;要诚实守信,不慌报情况。做到文明上岗,文明劝阻。纪律,卫生,熄灯三个方面小结报告方面做得都不错。主要情况保持良好,但在督促同学注意财产和用电安全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成立寝室文明监督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减少寝室内的不文明现象,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借助文明督察做岗这一形式,希望全院学生能够主动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共同创建和谐校园使学院的学习生活环境更美好。

活动化工作总结6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相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

为落实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学校体育组组织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具体措施。同时把推动全校的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列入了议事日程,根据学校特点,分类实施,形成合力,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体育组丁凯组长在落实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启动仪式上强调青少年健康是国富民强之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是国家昌盛、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他号召在校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聪明的才智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形式。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是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通过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分发向上精神。全体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

学校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宣传等阵地,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标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地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同时各学校在课间和课余时间播放《阳光体育之歌》,音乐教师、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在音乐课、体育课上学唱,让《阳光体育之歌》在校园传唱,使阳光体育运动人人皆知、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扩大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精心谋划、狠抓落实

根据文件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出本校活动的具体方案,并认真组织、策划、实施,做到师资、时间、器材设备三落实,师生共同参与。

(1)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学校的领导对阳光体育活动进行宣传和动员。

(2)是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质健康达准》测试相结合,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并把测试报告书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或中小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3)是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相结合,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保证每天每个学生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4)是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广泛组织班级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和各种主题鲜明的体育活动来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11月:广播操、队列比赛;12月:50米迎面接力比赛;12月下旬:毽球比赛、冬季越野赛;20xx年1月:趣味比赛。比赛结束后及时填写好学校体育主题活动方案反馈表。

四、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现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成为我校近两年来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阳光体育活动使我校45%以上的学生完成800和1000米成绩达到及格,xx%以上的学生完成1000、800米成绩达到良好,25%以上的学生完成1000、800米成绩达到优秀。它将为学校提供素质发展的条件与时空的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其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自己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开展了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学生乐于参加,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学生能够真正行动起来,真正每天锻炼一小时,从而健康生活一辈子!

总之,通过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所改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加了班与班之间的友谊,体育锻炼的氛围也有所加强,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提高自身体质是一项长久之计,对每一名学生来讲,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不仅是每天单单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活动,而是要让健康和运动的理念深入内心,并成为自觉的习惯,为自己健康幸福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活动化工作总结7

校园安全关涉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的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高度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真抓实干,发动社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编织校园安全网络,以开展综合整治工作为校园安全防治的主要举措,把握校园安全动态,主动开展校园安全的预防工作。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我们根据学校的特点,认真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与各班级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制,建立了家庭与学校之间,学校与部门之间层层安全责任网和具体的责任范围。在常规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经常研究分析校园安全动态,及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落实了层层责任制,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注重宣传教育注重培训队伍

抓学校安全工作,突出的特点是要注重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救护技能的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在日常安全工作中,突出地体现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首先利用6月8日六一班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生产月”动员活动,在校园内建立了“校园安全宣传专栏”,各班开展了以“交通、游泳、防火、防雷电”等为内容的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各班出了一期以防震抗灾为主题的黑板报。结合安全月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疏散演习,及时通报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推广安全管理的好做法。

三、依法建章立制依章规范管理

只有依据国家的安全法规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只有依据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安全工作,才能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有循,才能使我们的安全常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我们制订出台了《芳华路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并制定了《芳华路小学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申办程序和校园安全隐患告知制度,实践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安全管理必须以安全法规为管理准绳,必须心系广大师生的安全,公正、廉明地照章办事,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校园安全、部门工作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从源头上有效遏止学校安全隐患,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安全管理法规,切实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严格执行教育部门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切实抓好学校安全的常规工作,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布置、有专题、有落实、有效果”。在日常视导和督查工作中,做到“五结合”即“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与安全工作相结合;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日常安全教育与专题安全教育相结合;校园与社会、家庭的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四、活动的开展、实施

1、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名义进行“安全校园,和谐家园”学校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在学校内外营造“安全、和谐”的大环境;

2、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6月8日到来之际,每个班级出一期以“安全教育、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红领巾黑板报,使学生了解学校及社会安全细则;

3、各班举行了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以班为单位,围绕平安、和谐、文明校园,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4、针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责任到人,鼓励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学校没有能力整改的,在危险处设置警示标志,并统计上报社会事业局,请求尽快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5、在学校显著、醒目位置,悬挂安全教育标语;在楼梯出入口,张贴“靠右慢行”等警示标志。

6、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班级中队会,每天上下学等时机,集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天在学校门口安排值班老师接送学生,引导保护学生出行安全。

7、针对地震、火灾等重大人力所不能及的灾害情况,开展了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并于6月23日开展了“安全撤离演练”。

8、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的是“小手拉大手,安全进万家”活动。从6月23开始,学校大队部号召全校师生,做“安全生产月”义务宣传员,走进社区、家庭,利用走亲访友之际,向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措施:同学们的热情和努力,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9、在6月29日,利用学生期末返校的机会,各中队对前期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进行了总结。表扬了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队员;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今后的安全教育职责;同时各班对学生进行了暑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注意溺水、防雷电等危险。

通过这个月的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芳华路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加深了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创安全和谐的校园。现在,全校学生讲安全、行安全的氛围蔚然成风,把安全教育落实到行动中。

活动化工作总结8

9月9日上午为了庆祝教师节,我们大班小朋友汇聚一堂幼儿通过参加活动知道9月10日是老师的节日。活动开始小朋友们用动听的声音为教师演唱了歌曲《老师老师我爱你》小朋友们动听的歌声打动了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唱完歌曲幼儿们还亲自动手绘画,幼儿用涂色绘画小花的形式,表现出对老师妈妈的喜爱及尊敬。知道在幼儿园里应该听班里老师的话,每天应该主动和老师们打招呼。最后,每个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把花送给老师!就连平时不善言语的小朋友今天都开口对老师说了祝福的话。

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结合班级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还在9月9日下午举行了中秋品月联欢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努力传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培养孩子初步的爱国情感,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结合班级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举行了中秋品月联欢会。

在活动前,教师们先利用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中秋节教育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共同收集了多种多样的月饼盒,并将这些月饼盒布置在教室的环境中,让幼儿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还请家长通过各种途径(网络、图书等)收集有关中秋节的由来、传说、诗词等,讲述给孩子听,让孩子学习诗词,使幼儿对中秋节有了进一步更深的理解。

在活动中,老师不仅向大班孩子讲述了中秋节的来历,还欣赏了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在故事欣赏中孩子们了解到月亮的变化过程,同时对大自然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故事欣赏后,孩子们还猜了谜语,做了各种丰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还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口味的月饼,在与同伴相互介绍与分享中,进一步增进了同伴间的关爱情感,体验到人与人交往的快乐。

月儿圆圆,人儿团圆,我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教师节和中秋佳节!

第三篇:Unit6活动化教学设计(推荐)

Unit 6 <<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教学设计

英语组

蒋红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内容,并能利用对文章的理解,回答和完成相应的练习;

2)能熟练掌握重点词汇generally speaking, in short, be of+ n, be ashamed to do, an amount of/ the amount of以及句型Only by persistent efforts can you become well-educated.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能运用文中所学知识加以拓展并发表自己对居住环境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课通过听、说、读以及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各环节活动的设计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各活动环节的设计增强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能了解环境的重要性,能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一种时刻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学生分析

学生处于高二年级下半学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对于理解文章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即要求先读懂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另外,绝大多数学生对环境这一话题还是比较熟悉,并有自己一定的看法与观点,只是不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因此,学生想要了解并学习这课的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

三、教材分析

1.本文的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在前面听和说部分对环境问题种类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安排的一篇居住在乡村的文章,学生能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居住在乡村的一些利弊,同时也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下一篇文章作好了铺垫。2.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大意,能熟练运用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尤其是only+状语放在句首,句子用倒装的用法。3.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从而掌握学习的各种渠道;同时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能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保护环境的观点和看法。4.课时要求: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采取交际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和在小组合作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Lead-in and Warm up 1.课堂问候

2.学生看图说话(活动1)

Where do you like to live, city or countryside? 此活动设计的是学生的个人活动,一位学生描述自己对于居住在哪里的看法和观点。他(她)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Listening and skimming(活动2)

让学生听录音,并且快速阅读文章同时思考文章大意:

()What i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A.city life versus country life B.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C.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此活动设计的是全班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是检测学生听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分析学生对文章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便安排下一个教学环节。问题比较简单直接,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铺垫来进一步理解文章。

(三)Scanning(活动3)

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细节内容,同时完成下列问题。Para 1: City — greatest invention Para 2-7: Six reasons— not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The smell---the country is full of animal The cows---I don’t like the cows.The shops---You have to travel half an hour by car to get anything you want to buy.The people---No other people lives around you and your choices of friends is limited.The dirt---The countryside is full of dirt.The scenery---The countryside doesn’t have enough mountains

此活动设计的是小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采用自学的方式,理解文章,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同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个组对文章的把握更快更准确。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组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Consolidation 1.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然后让学生完成下列的选择题。1.What is the topic of this passage? A.City life Vs country life.B.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C.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2.Wha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A.To inform people of the coming of the countryside era.B.To describe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countryside.C.To persuade people no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五)Discussion(活动4)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联系实际生活,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Where do you prefer to living? 此活动设计的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先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一小组派代表对其他小组进行采访,了解其他小组成员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相互转换角色多进行模拟训练。最后老师在听取了学生的观点后做出全面的总结,教会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六)布置作业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or in the city.七、教学反思

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明显要比教室活跃许多,而且通过课件以及图片也增强了他们对本文的兴趣,这样也降低了他们理解课文的难度。同时,本课设计了许多活动,而且活动各不相同,学生在活动中都显得比较积极。活动的设计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增强了小组之间的交流和竞争。但学生这样偏重于情景的记忆,对知识点的掌握明显不如以前,所以还需要他们课后多加练习和训练。

第四篇: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题库

《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周献英

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57

更新时间:2006-12-13

在新课程背景下,审视我们的传统品德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品德课教改实际,我们提出《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的课题。本着“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品德教学中努力探索并创建能体现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性教育新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积极地引导儿童的发展。

2、研究的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将道德知识看作为一般学科知识,只进行简单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应付考试,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开展活动化教学,就是要变学科中心为儿童生活经验中心,变传授性教学为体验性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能使课堂与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学所用的教材是相对静止的,往往滞后与社会的发展,而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活动化教学使课堂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能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

(3)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而“内外相互作用的中介即是主体在生活中所参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说,活动总是与人的能动性、积极性相联系的。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碰上有趣的活动,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就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1、概念界定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的教育着眼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注重形成学生独立的人格,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是指在品德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教材和学生及生活社区特点相结合为载体的,以主动探索、变革活动对象为特征的,以实现道德素质不断完善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2、基本理论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新课程的核心

新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儿童的生活是新课程的载体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新课程以儿童生活为载体,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新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新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高效的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策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养成,增强品德课的教育实效性。

2、研究内容

(1)活动策略的研究。活动的策略要接受教学原则的指导和制约,我们要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学生,恰当而又科学地选择活动的时机、环境、内容、确定活动的人员等,从而向教学目标层层逼进。

(2)学习方式的研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发现,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实效性的研究。探讨如何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要素(教材结构、师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切合实际的最有效的活动方案。

(4)教师作用的研究。活动化教学突出的是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它不同与以往由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因此,要加强对活动型品德课中教师作用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品德课的教育实效性。

四、研究的原则

教师要改变过去传授者和训导者的角色,充分认识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以达到思品学科活动的目标要求。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目的性原则

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以活动促发展,因此设计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使进行的活动成为教育中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活动过程正是学生情感、行为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关注思想品德课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

2、自主参与性原则

第斯多杰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因此,在这一课堂模式中,让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组织、协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现榜样人物的真善美和辨别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社会实际进行自我教育。

3、开放性原则

品德活动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空开放,即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可延伸到课外校外;(2)内容开放,即注意及时吸收新信息和新观点,并提供可供选择的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教师思想开放,即教师应较少干预,使学生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大的开放度;(4)活动结果开放,即答案应具有多样性,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3、知情意行相结合原则

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做到情理交融,知行统一,把思想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而指导行为。

4、整体优化原则

以系统论为指导,坚持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小学阶段低、中、高年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分层要求和相互衔接;坚持小学德育教育主渠道和课内外、校内外的主体化、网络化体系。

5、教师指导性原则

在指导和组织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真正接受道德观念,并体现到行动上。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说心里话。教师应改变“道德判官”的形象,不简单地以课文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观点作对与错的判断,多一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五、实施活动化教学的策略

1、围绕教材内容,确立教育专题

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每一课书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课与课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可每月制定一个系列教育中心,将原有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形成系列。

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因为二月份刚开学,对学生要进行勤学守纪教育。于是,教师把第5课《自觉遵守纪律》,第6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第8课《虚心好学》这三课调整到二月份开学上,并围绕勤学守纪这个教育中心上来。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了阅读《邱少云的故事》参观东航警卫连等活动,教师教育目标明确,行动指导到位,产生的德育效应也较好。

2、打破教学常规,拓宽教育时空

为了使每一堂品德课收到一定的成效,教师还可打破教学常规,把每周一节的班队课和思想品德课合起来上,这样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就可以多搞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体验生活,去巩固道德认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来拓宽活动的空间。

3、活动设计多样化,丰富教育内容

由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知、情、意、行,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活动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从中得到感悟,以实现品德的不断完善。就活动化教学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操作、表演、交流、实践、游戏等类型。

4、整合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最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将品德课教学与其它各种教学、班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课堂体系,建立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使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六、研究成果的阐述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组的教师对新形势下的品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教育科研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实验小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1、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

(1)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价值观重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活动化教学顺应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首先是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因素,注重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其次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发展的快慢之差,不可忽视任何学生的存在。活动化教学认为,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天赋和环境所允许达到的最佳水平。

(2)确立了“在活动中体验”的思想

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活动化教学重要的教育思想。根据课程知识的不同特点,一般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知识,如理论形态的概念、原理、命题、公式、定理及其内在的理论体系;一类是技能操作性、情感体验性、问题解决性知识。道德知识主要属于后一类知识,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活动性,其教学应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操作、实践、体验为主。体验正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体验。因此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对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体验不能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也应伴随活动的结果,但过程和结果又是不可分割的,这使得思品学科活动化教学能把过程和目标更好地统一起来,更注重教育的实效。因此,强调并突出体验教育思想,能够将活动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确立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化教学的又一基本指导思想。早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活动化教学同样认为,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者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主动发展。也就是说,“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看来,教育教学的关键或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条件。

2、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思品课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道德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一定程度上学生成为了接受道德知识的“容器”,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行脱节,以至出现“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转变道德灌输者的角色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因此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体现本次课研努力的方向之一。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道德灌输者”的形象,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组织活动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要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师成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引导者

这次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本次课题研究要求改变学生像羔羊、像鸭子一样无趣、无奈地接受说教式的教育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活动、勤于实践的活动体验方式,并在课程形态上提供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如活动体验性学习等。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参与活动、体验内化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的道德灌输者改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教育活动,不但要让学生参与所设计的活动,还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使他们在自觉、自愿的乐学活动中接受教育、认知与明理,形成各种好品德、好习惯。

(3)教师成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一味地死守教科书,机械地、单向地向照本宣科,学生只能无奈地成为道德的接受器,德育的实效将等于零。本课题组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思品课程标准》,领会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大胆、有效的创新与整合,科学地使用教材及其他教育资源、使给定的课程内容不断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课程”。例如:教学五年级《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这一课,由于这里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国外,他们与父母的沟通几乎很少,更别说与父母成为朋友,而且在家里又是祖父母的小心肝,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能体谅家人,也不懂得家庭的亲情与温馨。如何让学生体会祖辈与父辈对他们的爱。在这里我们对本课进行大胆的整合,设计了两个活动专题:①“与远在国外的父母两地书”书信活动;②“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朋友”的活动。通过两个活动的开展,学生体验了父母在国外的艰辛,祖辈对自己深深的爱。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郁,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而在开展活动化教学中,学生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的权利。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1)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存疑、探究、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讨论、辨析等活动方式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例如,教学四年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对于要求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研究公共秩序问题,兴趣并不是很浓。于是,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先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学生问:“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场所为什么要守秩序?”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不同的公共场所有哪些不同的秩序和规则要求。然后,又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场景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明白,人人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因学生列举、表演的都是亲身的经历,真实可信,贴近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因而学生学习起来主动性、积极性较高。

(2)合作学习

在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没有提出而本课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不平衡,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给他们充足的交流时间和空间,合作机制,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例如教学六年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时,当学生明白了毒品的危害后,教师又抛出了一问:“既然大家知道毒品的危害,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吸毒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但还是不能让大家信服。于是,教师就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学生间合作学习去解决问题。通过上网查询、寻找身边人的事例,观看录像带片断等多种形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毒品的危害,上瘾后让人难以解脱,从而告诉每一个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从整个活动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做人。

(3)角色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充当特别角色,模仿练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学三年级《节约水电》一课,当学生了解水电的重要作用,懂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离不开它们后,教师就让学生人人争当“水厂检查员”,别好标志,去校园内检查自来水有否漏水?哪些同学没有节约用水?如碰到问题就要求自行解决。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也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建立了几种常用的活动型教学模式

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充分体会到必须把课堂看成是儿童学习的过程,牢固树立了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我们潜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精心组织学生最感兴趣的主体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摸索出以下几种常用的活动型思品课堂教学模式:

(1)游戏表演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因此,思品课教学常采用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摸索出“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分工合作,共商角色→小品表演,集体评价”的游戏表演活动模式。

①创设情景,激趣设疑——教师可通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将课文内容改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放完一段后定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际,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给课文故事情节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②分工合作,共商角色——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每个角色的特点,然后分角色尝试表演。分组准备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尽情投入到角色表演中去,由于每个小组人数较少,学生可以人人参与。

③小品表演,集体评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上台把本小组排好的节目表演给全班同学看,而其他同学则要求边观看、边思考,然后集体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小演员表演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评价表演者对题目的理解是否到位,认识是否全面、准确。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展示学生的真实想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如教学《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由课文内容改编的录像片,当播放到年轻人骗王涛说爸爸要给他买学习机,让他赶快跟着走时让画面暂停,让学生想象故事发展的结局,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角色表演,续编故事结尾,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教师按了解到的情况,有目的地安排2-3组同学到台前表演,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再相机因势利导,使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导行的环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有人让带路”,“爸爸住院,要其回家取钱”两个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同桌自编自演,并提供给学生电话等道具。小学生如临其境,精心编排,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小品。结合表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巧妙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白:问路人不一定都是坏人,遇到真正问路的人,应礼貌回答别人的问题;确实遇到坏人时,应机智地想办法脱身,跑到人多的地方想办法拨打110报警等。

教学中,我们发现《品德与生活》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以使用这种活动方式。例如一年级的《美丽的校园》、《我爸爸和妈妈》、《亲亲热热一家人》、《欢天喜地过大年》、《和小树一起长大》、《上超市》、《你帮我,我帮你》;二年级的《我就是我》、《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等等。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角色体验型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思品课活动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导行”,而要“行动”必先“心动”,体验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思考、感悟,进而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社会角色及社会问题,构建了“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模拟体验→交流感受,强化认知→课后延伸,形成习惯”的活动模式,通过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残疾人的特殊与艰辛,对残疾人产生同情。再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走进聋哑人(用手势传悄悄话)”、“走进盲人”(蒙上眼睛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和“走进残臂人”(单手穿衣服)的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残疾人生活的酸与苦,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溢于言表。再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过去的故事》,二年级下册中的《我会打电话,看电视》;《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父母的疼爱》,三年级下册中《有多少人为了我》、《不给邻居添麻烦》,四年级上册中的《面对欺负和威胁》、《擦亮眼睛》,四年级下册中《想想他们的难处》等课文都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拟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悟。模拟体验活动的开展,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缩短了学校与社会以及家庭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

(3)明理思辨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勿庸置疑,学生有自行讨论的强烈内驱力,让这种内驱力爆发并加速,则是教师的职责。

小学生具有具体的道德概念水平,对道德概念的认识总是与具体的道德行为、道德形象结合在一起的。在生活中,学生往往知道与之水平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比如应该爱护公共设施,讲文明礼貌等,但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有礼貌?不讲文明礼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才是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加以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道德认识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背诵一些道德规范条文。

课堂中,我们根据课文内容,从孩子们的世界出发,选择与现实生活或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事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含有道德主题的问题情境(图画、图像、文字材料、表演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道德问题的讨论或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而不是将单一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强加给学生。通过“提供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小组讨论,阐述观点(分组辩论,阐述观点)→全班交流,明确观点”的活动模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成果,在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的活动中,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领悟道德知识,并在活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如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勤俭节约的含义,我们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讨论内容:“近几年来,小华爸爸公司经营情况越来越好,不仅安排了一批下岗工人重新旧业,还向国家交纳了足额的税金。自家的条件也变了,添置了整套家电,还买了手机、电脑,连小华也有了好几件名牌服装。”问:小华一家是不是太浪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迅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不浪费,一派认为浪费,说不浪费的理由是:辛勤劳动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活,这是一种正当享受、合理消费,正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认为浪费的同学说:小学生不一定要穿名牌,整洁美观就行,手机、电脑是高消费,小华爸爸应该多投资办好公司……最终老师评点,阐明自己也认为这不是浪费,但同时也肯定持“浪费”观点的同学善于思考,不无道理。这种思辨式学习完全从道德现象出发,从学生的认识出发,不带任何灌输的色彩,不要求有完全统一的答案。

可以使用明理思辨型活动模式的课文非常多,例如《盼盼迟到了》、《学习真有趣》、《在餐桌上》、《我不胆小》、《我不耍赖皮》、《他为什么学得这么好》、《我想要我能要》、《有多少人为了我》、《真正的友谊》、《抄袭害了谁》、《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我们赢了》等。

(4)成果展示型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尝试成功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呀。成功的机会既要自己去把握,而更多的,是要靠老师去创设。

实验中,我们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秋游回味》、《巧手剪秋天》、《送给新年的礼物》、《过好暑假》、《走进聪明屋》、《生活中的小创造》、《让校园更美好》、《我心中的春天》,《我最爱读的书》,《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办一张自己的报纸》等课文时,构建了“课前布置,准备用具→明确目标,分工协作→展示成果,分享快乐→集体评比,总结延伸”的成果展示型活动模式。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欣赏,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安排生活,学会了热爱自然……

(5)探究实践型

意大利教育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是的,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新教材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把大量的生活资料编入教材,作为孩子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则要引导孩子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拓展教材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绿色小卫士》、《我们的民风民俗》、《家乡的变化》、《媒体连着我和你》、《从一滴说起》、《我和春天一起玩》、《我与小动物》、《逛商场》、《衣食的来源》、《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等课文的教学仅靠课堂说说、议议、演演是不能达到预设的道德教育目标的,于是我们将课堂搬出教室、搬上社会、搬进图书馆、搬进商场,广泛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多种实践活动构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探究实践活动模式。如我们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物的生存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开展“濒临灭绝的动物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做出一份内容完整、论据充分的调查报告。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该阶段,由教师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主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类”,学生根据自己对各种生活媒体的接触,说出并写下他们自己认为将要灭绝的动物的种类名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动物的生存现状及其灭绝原因。

(2)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该阶段涉及三个方面内容:①把握问题,一旦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将问题变成一种可解决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所有动物名称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再通过小组讨论,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的种类名称,从中选出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为进一步探究的主题。②收集资料。学生明确要探究的主题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来论证主题中所选定的动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及其灭绝原因。各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展开探究,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有关该动物灭绝的资料。③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所收集的资料,选择、组合并排列相关资料信息,确定出验证课题所需要的信息呈现方式,如文字、图片、动画或声音、视频等形式,最后拟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在这个阶段,各小组需要做成一份关于“濒临绝灭的动物”的调查报告,以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展示与交流探究成果,比如将研究成果打印出来形成小论文,做成多媒体文稿或发表在网上,还可以写一些体验日记等。再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

5、增强了思品课的教育实效性

(1)调查表及调查结果

实验前后调查结果对比表明:由于开展了活动化教学,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明显增强,有效培养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与能力,现将后期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86%的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在思品课中97%的学生喜欢做游戏,62%的学生喜欢小品表演,45%的学生喜欢小竞赛,33%的学生喜欢听故事,30%的学生喜欢辩论,对老师提出问题,84%的学生乐意回答,81%的学生喜欢采用四人小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的方式。思品课上,经常举手发言的学生占到了65%。

(2)学生日记调查情况

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对开展活动化教学的情感态度和操作反应,抽样调查实验班学生日记的结果表明,100%的学生课前兴趣浓,愉悦感强,78%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自由组合式讨论学习,92%的学生乐意小品表演、课堂辩证、现场实践等形式,89%的学生青睐老师的评价方式,特别是注重闪光点及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85%的学生课后会有意或无意识地去进行道德实践,享受道德自我调适的快乐。

(3)四年级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自我评价抽样调查

活动化教学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正体现《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即①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②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③教育的基础性和实效性是课程的要求。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新教材所蕴含的换位观、生态观、共赢观、对话观、分享观、多元观等品德教育观,活动的内容取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事件,普通的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事件、今天的生活事件以及首属群体的生活。

斯宾塞指出:“教育应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通过教学研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是道德养成的摇篮,真实体验胜过读万卷书、听万句话。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练素质。酸甜苦辣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获着热情,收获着希望,也收获着人生。

六、课题的后续研究方向

1、将“德育活动”和“学生生活”紧密挂钩,使活动“走进”生活,使生活“走近”活动,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勾画美丽的德育图案。

2、牢固树立“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的思想,大胆取舍,合理规划,充分筛选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

3、注意发挥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校实践活动等的整合功能,在肯定区别的前提下,加强目标、内容及形式的联系。

4、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要力求简明、简单简短、简便、简易,特别是设计、安排、准备、规则宣布等尽量不要占用或过多占用课上的宝贵时间。

七、参考资料:

1、《思品课活动化的教学过程》——《小学教学研究》2001.4

2、《小学学科活动化教学理论与实践》——邓水荣主编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大出版社朱慕菊主编(2002年版)

第五篇:古文教学活动化的几点思考

古文教学活动化的几点思考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何媚秀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是,在进入语文新课程教育以后,我对自己的古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了很大改革,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交给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了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我今天在上完初中阶段篇幅较长、内容最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我对自己的改革措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就感。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后记书写出来,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1、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就每个组派人到黑板上板书出来,向老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2、分层次活动,要明确活动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3、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和搞活活动的方式。但是难免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合作讨论有明确的要求和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不是盲目的一阵热闹和喧哗,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别对少数不动脑筋,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单独提问和督促。像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价值。许多学生从过去不敢读、不敢写,到主动上台,而且表现很不错。甚至加强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读得不好,其他同学也很着急,大胆地上台为他纠正,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竞争意识。

4、活动要有明确的评价过程:

我曾经听过很多节古文教学公开课,对老师们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也颇为赞叹。但是我总结起来,老是感到缺少了一个环节,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主要还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过程性评价。这也是新课程崭新的教学思想。不能只重视那个考试后的结果,不要忽略了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有效评价。有评价才有认识,有认识才能明是非、明得失。在谈到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时,我提出了两个问,一是:请同学们站在范仲淹生活的时代,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二是:请大家站在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评价。目的就是让学生要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结果学生的交流和发言是多么的丰富,特别谈到了:我们也许不能对国家有多大的忧患,但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班集体“先忧后乐”。我觉得他们的发言真正有了属于自己思考的东西,但我不作评价,而是让同学相互评说,自评、互评、师评、生评相结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当然这样的过程评价手段的采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课堂内容和班级情况而异。

以上是我在教学《岳阳楼记》后的几点反思,其实这些方式也完全可以运用于语文教学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只要能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真正目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下载德育工作要活动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工作要活动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初探论文(最终5篇)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现状,认为语文教学活动化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从语文教学活动化的提出、内涵、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关键词:活动 活动课 活动课程 语文......

    1、德育工作要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 ...

    大邑县蔡场镇中新友谊小学德育管理制度1、德育工作要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小学德育纲要》。 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政策......

    《品德与社会》活动化教学探索

    《品德与社会》活动化教学探索 泸州市龙马潭区教研室教师进修校贺正媛活动化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化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化教学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传统的品德教育过重于说教,忽略了学......

    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初探论文

    【内容提要】: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少慢差费”的尴尬局面,为了彻底改变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理念,为学生积极创设条件......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

    让“活动化作文教学”走进课堂

    让“活动化作文教学”走进课堂 不可否认,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曾经造就了许多大文豪、大作家,如鲁迅、老舍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明......

    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总结 针对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思想开放、道德多样、价值多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