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卫生防疫工作审议意见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2004年6月15日,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区卫生防疫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议。根据审议意见,我们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卫生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区政府对发展我区卫生事业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区已建立了卫生防疫工作的应急指挥、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预警监测等五大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现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8家,卫生技术服务人员1420人,床位1365张。
随着我区卫生事业整体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卫生防疫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强化宣传,增加投入,建设队伍,健全网络,严格执法,较好地防止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区的卫生防疫工作还有困难,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全民对卫生防疫的重视程度不足,卫生意识还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跟不上现实需要,制约了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三是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疫工作压力很大。四是整个公共卫生体系仍有漏洞,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信息管理网络不够健全。五是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少力量还比较薄弱。
收到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后,我们着重加强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004〕89号),对全区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进行全面监管;二是全面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区政府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出台了《关于印发**区2004-2005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函〔2004〕67号;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就医方式和手续等方面更加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报销额度,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四是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净化生活环境;五是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深入开展狂犬病预防控制专项整治活动,将集中打击阶段延长到月底,并认真开展了总结验收工作;六是切实加强了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工作,制定并落实了工作预案,有效防止了伤寒副伤寒在我区的暴发流行。
今后,我们将继续根据人大审议意见,进一步结合实际,深入改革,勇于创新,落实责任,力争把我区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努力构建公共卫生体系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区政府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机构,落实各地各部门的卫生防疫工作职责,务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激励与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发展卫生事业的积极性,为公共卫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证卫生防疫工作有效推进。增加卫生系统人员编制,增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力量,使区级公共卫生人员数达总人口数的2/万。不断加大投入,树立卫生防疫投入是战略性投入的观念,坚持政府投入为重点、为主渠道,对卫生防疫投入的增长幅度,原则上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并逐步达到同级财政总支出的5%。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机构设置、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培训专业队伍、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措施,同时,加强法制、政策、信息、人力、科技、资金和物资等多重保障,全面提升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紧急医疗救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水平,基本建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统一、信息畅通、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科学规范、功能完善、统一协调、职责明确的公共卫生体系。
二、依法管理,努力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继续抓好非典、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动向;组织开展非典、禽流感防治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生非典、人间禽流感疫情,要积极救治病人,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迅速予以扑灭。
2、加强霍乱、伤寒、副伤寒、O157:H7等肠道传染病监测与控制。根据近几年,我区周边县(市)的肠道传染病疫情动态,预示着我区的疫病防治形势也十分严峻,我们将务必保持高度的警惕,切实加强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疫情监测,规范肠道门诊。要求区级医院常年开设肠道门诊,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做到早发现,及时报告,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加强学校、外来人口聚居地监测,主动开展发热疑似病人监测,尽快明确诊断,以早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暴发疫情的监控与预警,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二是加强传染源管理,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所有病人和疑似病人实行住院隔离治疗,要严格隔离措施,按照伤寒防治方案和出院标准诊治病人,确保全程、规范、有效治疗;三是实施“三管一灭一宣”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城乡的卫生状况。加强对农村水厂和单位自备饮用水消毒监测。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测,落实“三防”设施和餐具消毒,防止食物型和水型霍乱的暴发;四是保护重点人群,防止群体发病。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处置病人及可疑病人,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加强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办法》和《〈全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省实施意见》,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形势、政策、措施和知识的宣传,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进家庭活动;实施规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告知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关法规知识、医德教育和咨询技术的培训,加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落实对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和重点人群追踪检索;开展以宣传教育、培训和关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帮助已感染艾滋病的人员获得治疗和生活帮助。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卫生执法力度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卫生监督,全面提高综合卫生执法力度。以打假保健康,打假保节日为主题开展食品卫生执法行动;以职业安全为主题开展职业卫生执法行动,以预防医源性感染和预防用生物制品安全为主题,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行动,狠抓大案、要案查处,对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深入贯彻《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化妆品卫生质量
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加大查处力度。针对季节性、时令性的重点卫生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继续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加大食品卫生查处力度,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营造强大的声势,严厉打击违反卫生法律的行为。
加强对各类食品抽样检测,重点加强集贸市场、散装食品和规模小、设备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合格率偏低企业和集贸市场的监督监测,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掌握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违法企业的曝光力度。要切实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继续实施餐饮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质量。切实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当前我区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2、依法加强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督促各地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全面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消毒隔离制度和消毒产品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
加强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对非法经营、出售预防用疫苗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进一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为中心,加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监督力度,重点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生产场所卫生状况、劳动者的个人防护、卫生知识培训、健康监护等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三同时”监管,狠抓危害源头控制。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规定防治措施,完善职业病防治制度,防止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四、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努力提高全社会公共卫生意识
制订科学的宣传方案,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工作。在宣传形式上,注重多渠道、多途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俗易懂,使群众易于接受。充分利用会议、资料、媒体、广告、横幅、标语等,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氛围。在宣传内容上,着重加强对卫生防疫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性内容和科学防病知识以及有毒有害东西的识别等,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在宣传对象上,面向全体社会人群,同时又区别不同的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务求实效。在宣传时间上,既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将宣传贯穿在全年工作的始终,又注意根据形势的需要,在不同的时候突出不同的宣传内容。
卫生防疫工作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今后,区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发展我区的卫生事业,认真倾听卫生部门的意见,了解卫生防疫的进展情况,掌握卫生防疫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熟悉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给卫生防疫工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良好的环境。并请区人大常委会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监督和支持。
第二篇:人大常委会审议城乡低保意见落实情况报告
关于对双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双柏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的报告》的意
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根据《关于印发双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审议意见的通知》双人发[2011]22号文要求,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确实加大宣传力度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惠及困难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领导重视抓、认真抓,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县人民政府及时成立调整由分管民政的副县长为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审计、工会、乡镇、社区等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有关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城乡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乡镇的城乡低保工作。明确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负责所包村的低保申请审核工作,形成民政干部专职抓,全镇干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层层落实,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形成“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加强城乡低保政策宣传。首先是通过广播电视、简报墙报、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政策,广泛宣传低保政策,不留死角,做到家喻户晓,增加透明度,使低保政策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让群众了解国家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政策。其次是通过深入村社入户调查、组织低保对象参加义务劳动等形式传达政策,让困难群众明白什么情况符合救助政策。第三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人员解释政策,让群众理解什么情况不符合救助政策。通过不同形式的广泛宣传,使国家的低保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妇儒皆知,逐步形成社会共识、群众认同的良好局面。,利用广播电视、简报墙报等形式,将低保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引导他们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配合做好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城乡低保制度的功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城乡低保只是针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众的一项救助制度,要脱贫致富,根本还是要依靠自身努力,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使他们自觉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既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使城乡低保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全民对低保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人人参与监督,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深入持久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既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社区、村委会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宣传,形成城乡低保宣传网络,使城乡低保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全民对低保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坚持三公开原则,抓好“阳光工程”的落实 严格坚持城市低保按季申报审批、按月发放的规定,认真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及保障人员有进有退、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原则“五项原则”和基层单位公示、所属村(居)委会审核公示、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发放前公示“四榜公示”的制度。严格坚持农村低保按年申报审批、年初一次性审定、按月发放的规定,乡镇半年对低保户的收入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核实,按时限上报县民政局进行确认,做到“四不准”、“三不纳入”、“三公示”及“三复查”。“四不准”即:不准暗箱操作,务必经村民评议,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不准优亲厚友,务必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准平均分配,务必以户为单位列入保障,不能户中择人列保,要确保重点;不准敷衍了事,务必手续齐备,照章办事。“三不纳入”即:没有经过村(居)民评议的不纳入;没有经乡(镇)领导集体审核的不纳入;没有张榜公示的不纳入。“三公示”即: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户主评议公示;村委会经认真调查后集体审核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且集体汇审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发放前公示。“三复查”即:对低保对象有疑点的进行复查;对确定低保对象时意见有分歧的进行复查;对公示中有异议的进行复查。
三、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 一要确保低保配套资金到位。市、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应承担的负担比例优先安排低保配套资金,做好城乡低保资金预算安排,确保我市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不低于自治区确定的全区平均补助标准,确保低保金能及时、足额发放。市财政、民政部门要建立城乡低保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要确保低保工作经费落实。按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县10元、乡镇5元、村委会3元的要求,落实专门的低保工作经费,并配备必要的工作工具,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一要确保低保配套资金到位。市、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应承担的负担比例优先安排低保配套资金,做好城乡低保资金预算安排,确保我市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不低于自治区确定的全区平均补助标准,确保低保金能及时、足额发放。市财政、民政部门要建立城乡低保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定期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对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查,防止和杜绝贪污、挤占、挪用低保资金等违纪问题发生。
大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体系。一是要科学制定低保家庭收入核定体系。重点是要贯彻分类施保原则,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进行重点救助,并把收入核查与资产核实结合起来,定期对低保对象资产及收入情况进行动态核查。二是要完善低保待遇体系,控制待遇水平。要把低保的各项待遇统筹起来考虑,结合最低工资标准合理核定。整体上讲,低保对象的各项待遇加起来,可与当地最低平均工资基本持平,但不宜高过当地最低平均工资,对于无劳动能力的长期贫困对象可适当提高。三是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低保申请、审核、资金发放、档案管理等环节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低保评议制度、社会监督员制度、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定期走访核查制度等,多层次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监督,确保低保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2、完善配套机制,使保障标准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一是建立财政增长与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提高相挂钩的长效机制。根据各级财政增长情况,提高城乡低保资金在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加大各级政府对城乡低保的资金投入。二是健全完善城乡低保与价格增长联动机制。对启动联动机制的标准、程序等做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增强联动机制的可操作性、实效性。
要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县具体情况的低保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评定、审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低保工作监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要切实加强对入保对象入保前的评定审批,进一步细化审查标准,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应保尽保,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工作保;要着力强化对入保对象入保后的动态管理,力
充分发动群众,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将城乡低保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政策规定全部上墙,聘请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为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员,拓宽监督渠道。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特别是在评议阶段,要动员各阶层的群众代表参加,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增加透明度,准确界定低保对象。要建立城乡低保信访举报受理制,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举报必查。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派员入户调查,限期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投诉人。4.开展专项检查和经常检查,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建议组织监察、财政、民政部门组成专项检查工作组,对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分户保”等不规范现象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不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坚决予以清退。民政部门要坚持做好定期审核工作,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真实全面地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生活状况,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严格执行分类施保的规定,对特困户、比较困难户、一般困难户分档发给低保金,防止“一刀切”。
五、加强低保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对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执行政策的水平,以利更好地适应低保工作需要。采取有效方式配齐配强低保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适应城乡低保工作发展需要的网络体系,切实理顺低保工作机构。一是各乡镇配备专职城乡低保民政干部,各村委会、各社区明确了专人负责,专司其职,以解决低保工作人员紧缺问题;二是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切实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本级财政要适当安排低保工作经费,确保低保工作正常运转,让民政干部既能干好事,又不出事。优先安排低保配套资金,全面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制度,为贫困群众构筑一道“保命”线。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社区、村委会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各级党委要将低保业务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城乡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低保协管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第三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工作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以来对涉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8项工作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3月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民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现阶段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情况。
1、城市、农村低保。截至11月,全市城市低保对象4885户、11074人,共发放保障资金1762.5万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232户、16025人,共发放保障资金969.1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目前共有3644人享受“五保”待遇,其中集中供养1329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元;分散供养2315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300元。共发放“五保”供养经费540.17万元。
3、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我市对集中供养的1329位“五保”老人和37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大疾病患者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 106.8万元;对已申报的70名需要救助的大病医疗患者及时进行审核批准,预计救助资金总额将达到126.6万元,比去年增加1.2%。同时,还为所有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共拨付补助资金49.6万元。
4、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目前全市共有126户享受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其中城市低保户32户、农村低保户34户、困难群众60户,截至11月共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0.2万元。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阳光操作。一是宣传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发放了城市低保“十五不准”单册3000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行风评议活动,发放《低保政策一册通》1份;走进“政风行风热线”访谈节目,对低保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应城广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民政政策宣传活动,现场答疑并发放大量宣传资料;与应城电视台联合主办了“走进民政,关注民生”的主题交流活动,让人民群众对低保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二是低保热线制度化。及时受理低保、“五保”供养和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的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调查核实工作。共接到咨询、投诉电话860多人次。三是业务培训经常化。组织低保工作人员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了低保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加强动态管理,完善低保政策。4月6日到6月6日,市民政局与城中街道办事处及有关社区工作人员组成4个工作专班,对中心城区的3411 户、9032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入户清查;7月6日至8月6日,按照孝感市“城市低保十五不准”的规定,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进行了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268户、3404人,调整637户、2020人,新增454户、871人。9月份,市民政局又组织了7个专班,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382个村的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核查和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200户、445人,调整73户、145人,新增137户、300人。我市还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支持,在原有农村低保对象的基础上新增了6005人的指标,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政策。通过两次城乡低保清查,取消了一批、调整了一批、纳入了一批,社会反响良好。既做到了动态管理,又宣传了低保政策,同时也消除了社会上不满的人情保、关系保。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五保”供养。,我市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和1300元。为全市 3644名“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划拨100元门诊费用和向医保部门缴纳30元医保费用,对他们在医保部门报销费用后剩余部分的50%予以报销,缓解了“五保”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协调各乡镇按政策落实福利院生产经营用地,鼓励农村福利院开展院办经济改善老人生活。从公益福利金中拿出近50万元对1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今年又争取省民政厅资金近40万元对杨河镇中心福利院进行完善配套,达到了一级福利院标准。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福利院24所,实现了愿意集中供养者“应养尽养”的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多途筹集资金。一是积极对上争取省级最低生活保障金4564.9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213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 139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582.96万元、农村孤儿救助资金4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02万元。二是市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配套资金210万元、农村低保配套资金6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30万元。三是落实低保局成立后的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120万元,保障了工作开展。四是积极筹备成立应城市慈善会,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我市率先在全省县级城市中争取到特批的慈善阳光班的开办资格。省慈善总会为50名成绩优秀、家庭特困的学生每人每月资助200元生活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理想大学。
二、关于组织实施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议案启动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市长阮炎坤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组织实施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议案启动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老县河综合治理涉及两条河流(老县河全长约30.4公里和盐水河长约10公里),流经四里棚、城中、经济开发区、黄滩、天鹅等地79个村,流域人口约10万人。近年来,老县河淤塞严重,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堤防失修,防洪功能退化,直接影响到老县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二)老县河综合治理启动情况。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推进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
1、组织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一是编制完成了《四里棚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环评报告》,待评审后上报批准实施。二是委托省水利科学院编制《老县河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完成工作量的50%,预计2010年1月底可完成。三是完成了老县河、盐水河沿线40.2公里的地形图测量。四是编制老县河城区段改造规划初步方案,规划两岸面积130公顷、河段长2048米。五是完成了城南大道跨老县河向西道路延伸和排水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全长 735.3米。
2、实施流域治污截污工程。一是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投入试运行。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可直接用于农灌。二是完成了全长 6.7公里的污水处理管网铺设,实现了对旧城区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同时对直接排入老县河的污水口进行了封堵。三是治理四里棚盐化企业工业废水。关闭了久大(应城)制盐公司25吨锅炉,投资486万元新上静电除尘、炉外脱硫装置,防止煤灰水流入盐水河。新都化工公司投资500多万元治理工业废水氨氮超标问题。截至目前,四里棚各工业企业共投入1800余万元对各类污染物进行了治理,控制了煤灰水向河道排放,取得了好的效果。
3、推进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在老县河城区段以东收储了474.6亩建设用地,为老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和开发创造了条件。二是启动建设城南大道跨老县河桥梁,总投资690多万元。三是实施盐水河四里棚段东堤改造工程,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长1088米的沿河护坡工程和道路工程,路基宽 14米,硬化路面宽7米。
(三)2010年工作计划。一是精心谋划,完成老县河综合治理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制定老县河综合治理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蓝图”。二是明确责任,合理分解任务。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2010年将结合实施方案的制定,把各项工程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分配到各责任单位。市政府将加大组织、协调、督办力度,促进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三是多法并举,广泛筹措治理资金。组织动员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建设的局面。工业治污工程以企业为主体;河堤加固、河道清淤工程以处镇(村)为主体;截污工程以建设部门为主体;涵洞、闸泵站工程以水利部门为主体;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以交通、城投部门为主体。在财政引导性投入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多元投入实施治理工程。比如将开发权与经营权有效整合,将沿河两岸土地出让与治理工程进行捆绑,综合开发。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对综合治理工程的投入,努力完成老县河综合治理工作任务。
三、关于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初确定了“三个确保”的奋斗目标——确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确保在孝感市排名靠前,确保在全省的先进位次。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三完善、三强化”工作机制,为持之以恒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1、完善领导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查研究,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等各类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累计达6次之多。市“四大家”领导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联系点,并经常到联系点调查、指导、督办计划生育工作,共组织各类督查活动达20余次,共印发计生工作通报32期。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2、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落实“三线”责任制,形成工作合力。将计生工作列入乡镇综合责任目标管理,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与36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目标管理责任书,保证了党政线、部门线和齐抓共管线“三线”计划生育工作有责可追。二是落实干部包保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实行驻村干部计划生育责任包保、分季考核、年终结账兑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创新考核方式,确保工作质量。,我市将原来年终考核一锤定音变为分类、分时段考核,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采取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受招待的办法进行各类考核评估,确保了考核公平和质量。
3、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支持。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经费投入始终做到了“三优先”,即优先财政预算、优先资金制度、优先专款到位。,我市计生事业费预算961.85万元,人均达到14.46元;以钱养事156.82万元;转移支付105.17万元,人均2.02元;省拔专款192万元,全部用于了人口和计生事业。
(二)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全力破解计生工作难题。
1、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采取“以房管人、区域协作、部门配合、综合治理”的办法,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服务难的问题。一是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城区计生工作新秩序。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市直单位、驻应企业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意见》、《关于理顺属地管理关系,加强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对流动人口、离下岗、户口空挂等特殊人群的计生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新机制。二是强化部门职责,将36个部门列为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单位,并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形成了综合治理新合力。三是实行“以房管人”,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办法。按照“试点启动、总结推广(来源:读书人 http://www.xiexiebang.com)、规范管理、考核评估”四步走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以房管人”工作,初步形成了定好一个章程、签好“二线”责任书,建立“三级”服务网、绘制四个平面图、落实“五同步”的工作格局。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管理的新方式。建成了高标准的信息中心和全覆盖的网络系统,将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全部录入全员信息系统,为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三年三步走”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加强区域协作,打造服务管理的新载体。多次组织专班赴武汉、哈尔滨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建立双向协作新平台,并在哈尔滨市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强化工作措施,破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难题。一是严把“六关”,强化源头管理。严把孕妇上报、孕情检测、干部包保、合同管理、出生报告、终止妊娠审批关,加强对孕妇生育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减少了擅自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二是专项治理,管好关键环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决定》,明确了相关环节的管理办法。对全市涉及性别鉴定的设备和药品进行了全面登记,对全市所有医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警示教育,对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服务机构进行专项清查,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反馈、医疗卫生部门出生和终止妊娠信息反馈、公安部门新生儿入户信息等经常性工作制度,使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三是集中办案,落实责任追究。对10月以来孕情上报、终止妊娠审批、b超和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落实孕妇、出生、人流、引产倒查制度,发现“两非”案件线索65起,并逐一进行了调查处理。
3、严格依法行政,破解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题。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力度,落实违法生育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极大地抑制了政策外生育上升势头。一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和信访举报制度,摸清了以来全市政策外生育底数,督促政策外生育群众自觉接受处罚。二是坚持试点先行,促进社会抚养费征收整体推进。在东马坊、长江埠两个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社会抚养费征收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有序推进。三是改变征收方法,提高征收质量。成立了征收领导小组和宣传发动、强制执行、综合协调、督办检查、纪律处分等5个工作专班,印发了《应城市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方案》,对以来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进行了全面清理。截至目前,全市已征收社会抚养费389.39万元,征收率达81%。四是加大惩处力度,落实党纪政纪处分。17名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全部受到处分。
4、强化优质服务,破解节育措施落实难题。以“宣传教育先导、知情选择先行、免费服务先知、补助奖励先进”为推手,鼓励和激励育龄人群尽早、尽快、尽好落实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节育措施,特别是对已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夫妇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实行补助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积极性。全市一孩妇女上环4206人,上环率达73.91%;二孩及以上妇女结扎1808人,结扎率75.74%,其中二女无儿夫妇结扎411人,结扎率为 75.69%。
5、探索统筹机制,破解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兑现难题。一是积极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独生子女保健费落实办法。市政府从公用经费中挤出了38万元,用于补贴独生子女保健费。二是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政策。按照“统一安排、分级负责、分级负担、分步到位”的办法,全力落实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政策,全市各级共筹集资金596.05万元,其中市财政预算243.5万元,兑现 1703人,兑现率100%。按照“入户调查,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市镇两级审核,市、镇、村三级公示,资格确认”的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为612名农村计生老人发放扶助资金44.06万元,为125名独生子女病残、死亡家庭发放特别扶助资金14.3万元。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惠济农村女孩。近两年来,我市建立关爱女孩资金30万元,解决了128户计生家庭女孩在就学、就业、就医方面的特殊困难。从起,共对200多名农村独女落实了中考加分政策。又对351名农村独女和二女落实了中考加分政策,对35名农村独女落实了高考加分政策。四是落实生育保险政策。筹资8万多元,为5749名农村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妇女办理了节育保险。
(三)稳定机构,加强队伍,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稳定人口计生机构。解决了市计划生育协会参公管理问题,并增加了人口信息中心。保留了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并对服务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解决了56名医技人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对全市48名市、镇医技人员进行了学历教育,提高了其专业知识水平。二是加强计生队伍建设。按照“配齐、配精、配强”的要求,配备乡镇计生办工作人员105人,其中公务员 84名。采取“镇聘村用、合同管理、工资统发”的办法,配备村级计生专干431人、组级信息员2700多名。将村级专干年工资额从原来的1500元提高到了3000元,全部列入财政转移支付。组织全市421名市、镇、村计生干部参加了为期6天的生殖健康咨询师考证培训班,提高了专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强化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全市建立计生协会组织634个,会员达67815人,构建了横道边、纵到底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网络。
四、关于《农业法》实施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农业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实行整体联动,不断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加强宣传贯彻。将《农业法》作为全市“五五”普法的重点内容进行宣传普及,将《农业法》宣传与全市农资经营户培训、农业生产相结合,扩大了《农业法》影响。二是健全执法体系。按照《农业法》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了农业行政执法制度,公开了执法依据、办案程序、办事指南、办案结果,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农业行政执法结案率100%,没有发生一例申请行政复议案件。三是加大农民权益保护力度。重点开展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顿,在防治水稻“两迁”害虫的关键时期,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23家农药经营放心店,让农民买上放心安全农资,降低防治用药成本;结合“打假保秋播”活动,累计查处、退回劣质小麦种子120万斤、油菜种子500斤,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四头”并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贯彻实施《农业法》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是扩大复种指数,“增量”增收。全市农作物总播面81.24万亩,预计平均单产461.3公斤、总产374723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48万亩、5.9公斤和6950吨。二是搞好土地流转,“集约”增收。建立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土地合理进行季节性流转,鼓励种田大户短期租赁土地,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秋播生产中季节性流转土地面积超过6万亩。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增知”增收。利用“科技下乡”活动和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推介高产、优质、抗病农作物新品种。共印发四季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公告近5万份,印发农业科技宣传资料4万余份,编印《应城农业信息》、《病虫情报》共40期(次)、8000余份,共开展各类农技培训200余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组织农技专家讲师团深入基层进行六大农业实用技术巡回讲座。分别开办《农技大讲堂》广播节目39期、电视节目20期。结合开展“三进农户”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抓推广、做试验、搞示范、办样板,推动农业实用技术广泛应用。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28个村落实了万亩糯稻示范片2个,在8个村落实了棉花万亩示范片1个。糯稻高产示范片单季单产超过600公斤,棉花万亩示范片籽棉单产超过260公斤。四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技能”增收。全年共培训3650人,包括100名基层农技人员。
(三)实施人才战略,着力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一是积极引进人才。截至目前,我市共引进“三支一扶”支农大学生14名,为我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近1000人次;组织100名公益性技术指导员进行技术轮训,现已培训2批、23人。三是落实以钱养事政策。实行“市包乡镇、乡镇包村”的农技推广责任机制,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考核制,将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与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加强了对以钱养事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四)积极申报项目,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在建农业项目14个,总投资8476万元,现已完成8个。一是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项目。三合、杨河两个乡镇标准粮田项目已完成投资85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两镇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形成“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排灌方便”的高产稳产示范样板。植保区域站项目已完成投资320万元,检验检测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将极大提高我市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防控能力。二是抓农业惠民项目。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为农民节本增效4500万元。采取整村推进、包干建设的办法推进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全市沼气池建设总量达到14448口,其中总投资130万元的祝墩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已经正式投产,为农村新能源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三是抓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在全市11个重点乡镇建设优质水稻板块面积53万亩;投资50万元重点在“随应线”、“盐两线”和“团结垸”的2万亩核心区域实行统一无偿供种,形成了连片生产、多镇一品的格局。加大对豪丰公司、瑞丰公司、巡检糯米协会等龙头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和协会发展“订单经济”,订单生产率超过 70%。仅优质稻板块建设一项,项目区农民将人均增收70元,亩平增收62元。四是抓农业项目申报。截至目前,市农业局已申报2010年农业项目建设7 个,预计总投资1359万元。
五、关于我市廉租住房建设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7月30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房管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市廉租住房建设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住房保障工作影响。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途径,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知晓率,赢得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张贴公告80余份,出动宣传车60余次,接受电视台采访2次,参与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2 次,在应城网等市级媒体集中宣传4次,举办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2次。
(二)加快建设步伐,切实解决房源问题。一方面在用足用活国家廉租住房专项资金的同时,采取打包补差的办法,多方筹措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采取新建、配建、改建等办法,不断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先后实施了工农路廉租住房、城北街道办事处膏矿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长江埠街道办事处新建廉租住房和春天名苑一期廉租住房等四个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此外,全面开展了直管公房清理活动,腾退房屋86户;逐步将直管公房改建成廉租住房,完成了进香巷、航运新村两处改造工程,提供廉租住房24套,全部出租给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三)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一方面要求房管、民政、财政、纪检等部门及相关办事处和社区加强协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完善 “社区受理,办事处审核,房管、民政部门会审,两次公示”的申报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预防漏洞,完成了廉租住房配租对象的审核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承建单位与自来水、电力等部门积极配合,本着让利于民、保本微利的原则,采取同步建设的方式,精心组织小区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了租住户用得上、用得起;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廉租住房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市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质量安全联合监督检查,确保了廉租住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全面搞好项目审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廉租住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坚持先审计后招标,认真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廉租住房建设工程预算栏标审计,搞好成本核算,最大限度减少建设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廉租住房资金管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法人、一个专户、一套专帐”的管理办法,为每个廉租住房项目设立了项目法人,开设了财政专户,建立了项目专帐,先后四次对廉租住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确保了廉租住房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和租金补贴。
六、关于应城市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9月23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5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新增4家。继续抓好特色板块建设,优质稻板块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优质糯稻面积达到30万亩,成为全国糯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含套养)达到17.26万亩;“双低”油菜面积达到30万亩;速生林新增1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力转移培训8500余人,占年初计划的106.2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杨岭镇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积极学习推广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经验,争取到2012年,努力把该镇建设成全省深化农村改革的先行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乡镇。目前已完成宣传发动工作,并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四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8405.4万元,比上年增加2014.9万元,增长23.97%。
(二)进一步突出工业主线,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工业经济协调服务,重点抓好电力、运力、大宗原材料的协调调度和企业发展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先后组织了4次银企对接会,签订银企信贷投入和合作协议2.35亿元,落实技改贴息资金200万元,85家企业获得了金融部门的综合信贷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启动了应城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课题研究。抢抓国家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研究调整我市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理清发展方向、目标和措施,做大做强我市产业特色,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11月,全市内联引资18.13亿元,占年计划20亿元的90.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91万美元,占年计划2020万美元的103.5%,同比增长10.7%。对接新增中央投资,积极申报国家和省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已获投资计划的项目26个,总投资额3.6亿元,共争取到位国家和省投资7890万元。重大前期项目取得新进展。华能应城热电联产一期工程项目已拿到国家发改委“路条”;应城国家战略石油地下储气库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将适时开工;国家战略石油应城地下储备库项目正在进行地下储油三维造腔试验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武荆高速公路应城连接线、鸿祥油品城二期、新都化工碱盐扩批、汉正街工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倾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汤池温泉二期开发、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和旅游休闲产业的培植,带动和促进全市三产业加快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一是严格依法行政,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和完善服务公开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百日整治”活动,全力营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环境。二是创新服务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建立情况报送、上门服务和项目服务、工作督办、财政扶持等工作制度,为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11家企业被列入孝感市“直通车”服务名单,31家企业列入我市“直通车”服务名单,重点协调解决了宜化双环公司“6改10”项目区内46户居民、新都公司“2改6”项目区内420户居民的搬迁问题,促进了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探索建设城南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暨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试验示范区,目前城南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抓好实事工程建设。认真制定了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具体要求,落实了领导责任,强化了检查督办,有效保证了实事工程任务落实。目前,除城中街道办事处和东马坊街道办事处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资金问题没有启动外,其他工程均已达到建设进度或完工。二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依法规划,依规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把好项目选择关、环境评估关和农民利益维护关,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七、关于应城市财政决算及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9月23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财政决算及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努力完成全年任务。一是建立精细征管机制。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和分析,加大了地方税种清欠稽查力度,强化了非税收入征管,实现了应收尽收。截止11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61645万元,同比增长8.4%,增收4771万元。二是建立协调督办机制。市政府多次召开财税收入形势分析会,主要领导亲自深入一线调研、协调解决税收征管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财税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充分发挥新一轮财政体制激励效应,有效地调动了乡镇抓发展、抓征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乡镇实行完成任务与资金调度挂钩考核,对征管部门实行征收任务与税务经费挂钩考核,促进了目标任务落实。
(二)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做实财政增收基础。一是支持企业渡难关。积极筹措资金8613万元,帮助20家招商引资企业解决了土地使用证办理问题;协调受理企业承兑汇票1.76亿元,缓解了企业困难。二是培植财源求发展。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企业税收奖励等政策,加大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检查力度,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及时下拨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贴息、热电联产项目经费、科技三项费用、企业税收奖励资金等3000多万元,有效地支持了企业发展。三是超常举措保增长。兑现金融机构奖励资金54万元,获得新增贷款4亿多元,为实现保增长目标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加大支出控管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坚持有保有压,加强对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及重点项目支出需求。组织开展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检查,有效堵塞了支出漏洞,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截止11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 68952万元,同比增长26.6%,其中社保、医疗、教育、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分别增长4.4%、23.4%、12.5%、27.9%。
(四)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和审查;强化对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运行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强化先有预算后有执行的管理意识,努力做好预算管理基础工作,规范预算执行行为。加强财政审计和监督,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逐个逐项分析,认真整改落实到位;对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转移支付资金,实行跟踪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拨付到位。积极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八、关于应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9月23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审计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提出了3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强化财经审计法规宣传,增强各部门、各单位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审计法》和审计成果。市审计局网站上设立了专栏,市财政局开通了“应城会计网”,在开展财经审计法规宣传的同时,接受各方面的咨询和监督。二是组织开展“大接访”活动,发放《审计法》宣传资料200余份。三是坚持召开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座谈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部门、单位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
(二)促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强化财政收入分析、征管和检查督办,加大税收清欠和稽查力度,实现了应收尽收。二是将基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增强了市政府调控能力。三是市财政局撤销了多设的银行账户,将国库资金拨付和财政专户资金拨付统一归口国库部门管理,有利于预算执行的源头监控,加大了预算监督力度。四是全面启用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积极开展了财政性票据检验,加强了非税收入的源头控管。五是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联合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检查,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
(三)强化审计整改跟踪督办,提高审计工作实效。审计发现的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如:地税部门已将延压的税款入库;财政部门欠拨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已逐步拨付到位,撤销了多设的银行账户,纳入国库归口管理,对国库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也进行了整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补发参保对象丧葬费,加强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
(四)强化审计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市审计局加强了对审计质量的日常监督和控制,促进了审计水平和质量提高。加强了审计工作效能建设,开展了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加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和应用,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认证培训和考试,在实际工作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取得了实效。继续加大了审计力度,开展了15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14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开展了预算审计,共减少预算造价1970万元;对汉宜线城区段路面刷黑工程等3个工程项目开展了决算审计,审减投资额253万元;对至扩大内需中央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实行了全面跟踪审计和调查,督促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促进了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落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市政府在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努力解决。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强化整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应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以来对涉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8项工作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3月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
听取和审议了市民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现阶段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情况。
1、城市、农村低保。截至11月,全市城市低保对象4885户、11074人,共发放保障资金1762.5万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232户、16025人,共发放保障资金969.1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目前共有3644人享受“五保”待遇,其中集中供养1329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元;分散供养2315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300元。共发放“五保”供养经费540.17万元。
3、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我市对集中供养的1329位“五保”老人和37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大疾病患者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06.8万元;对已申报的70名需要救助的大病医疗患者及时进行审核批准,预计救助资金总额将达到126.6万元,比去年增加1.2%。同时,还为所有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共拨付补助资金49.6万元。
4、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目前全市共有126户享受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其中城市低保户32户、农村低保户34户、困难群众60户,截至11月共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0.2万元。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阳光操作。一是宣传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发放了城市低保“十五不准”单册3000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行风评议活动,发放《低保政策一册通》1份;走进“政风行风热线”访谈节目,对低保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应城广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民政政策宣传活动,现场答疑并发放大量宣传资料;与应城电视台联合主办了“走进民政,关注民生”的主题交流活动,让人民群众对低保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二是低保热线制度化。及时受理低保、“五保”供养和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的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调查核实工作。共接到咨询、投诉电话860多人次。三是业务培训经常化。组织低保工作人员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了低保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加强动态管理,完善低保政策。4月6日到6月6日,市民政局与城中街道办事处及有关社区工作人员组成4个工作专班,对中心城区的3411户、9032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入户清查;7月6日至8月6日,按照孝感市“城市低保十五不准”的规定,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进行了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268户、3404人,调整637户、2020人,新增454户、871人。9月份,市民政局又组织了7个专班,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382个村的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核查和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200户、445人,调整73户、145人,新增137户、300人。我市还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支持,在原有农村低保对象的基础上新增了6005人的指标,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政策。通过两次城乡低保清查,取消了一批、调整了一批、纳入了一批,社会反响良好。既做到了动态管理,又宣传了低保政策,同时也消除了社会上不满的人情保、关系保。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五保”供养。,我市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和1300元。为全市3644名“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划拨100元门诊费用和向医保部门缴纳30元医保费用,对他们在医保部门报销费用后剩余部分的50%予以报销,缓解了“五保”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协调各乡镇按政策落实福利院生产经营用地,鼓励农村福利院开展院办经济改善老人生活。从公益福利金中拿出近50万元对1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今年又争取省民政厅资金近40万元对杨河镇中心福利院进行完善配套,达到了一级福利院标准。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福利院24所,实现了愿意集中供养者“应养尽养”的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多途筹集资金。一是积极对上争取省级最低生活保障金4564.9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213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39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582.96万元、农村孤儿救助资金4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02万元。二是市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配套资金210万
第五篇: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第×××届人大常委会
第×××次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市第×××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全市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报告。会议对市国土资源局在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治,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做好全市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四条审议意见。针对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落实。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领导”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市政府要求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全市实际,结合上级相关政策,编制拟定了拟实施的×××市土地整治项目库,制定了土地整治工作规划。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落实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国土资源局专人负责的项目申报专班,制订了项目申报方案,落实专项资金,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土地整治项目。近期,市政府领导多次到×××省国土资源厅汇报联系,及时了解土地整治工作信息,积极主动争取项目。截至目前,争取了建设规模×××公顷,总投资×××万元的×××土地
整理项目×××个,已完成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即将开工建设。二是对于目前正在实施以及今后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市政府均要求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整合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支农资金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努力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标准。目前逐步形成了以上级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为主,部门涉农资金为辅,吸引民间资金有益补充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投入机制。三是积极协调处理项目建设工程中各方面的关系,妥善解决相关矛盾和问题,营造良好和谐的项目建设软环境,确保项目按时顺利建设完成。每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国土资源局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并建立了《勤政廉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度,完善的制度有效的指导了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
二、关于“进一步探索土地整治新的管理机制”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进一步理顺体制。以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为目标,目前正在探索以市政府直接领导,市国土整治局统一负责全市土地整治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新模式。二是充分调动各镇街道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积极性。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充分征求项目区镇、村的意见,确保项目实施后带来最大实惠,同时年初在与各镇街道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时,将土地整治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考核。三是认真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总结和吸取过
去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土地整治项目公告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公开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努力使土地整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督管理”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按照规定,将所有涉及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的招标全部委托市招投标管理中心进行公开招标,不断总结规范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程序,按相关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有实力、讲信誉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二是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到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努力使设计方案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群众满意。三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不断探索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依靠监理单位管理工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监管制度,聘请部分项目区群众担任项目质量监督员。通过各种措施,切实把好项目建设的材料关、工序关、隐蔽工程检查关、验收关和资金拨付关,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理”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在项目后期管护方面,一是除按相关规定将建成后的设施交由当地镇街道管护外,按照“谁受益、谁负担”以及“以
奖代补,适当扶持”的原则,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后期维护管理的积极性。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拍卖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将项目后期维护管理权拍卖承包给项目区群众。三是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积极探索新的土地经营模式,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理打包给企业。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