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1: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

第一篇: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

射阳县海河初中初一历史教学研究案主备人 陈红光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0课)》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思想教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养】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历史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学篇

【预习目标】

1、了解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

2、了解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3、了解宋代南方商业的繁荣

【预习方法】 阅读感悟问题探究

【预习内容】

1、阅读P56第1段,了解“苏湖熟,天下足”。说一说苏州、湖州地处哪一流域?

2、阅读P57第1、2段,了解宋代的丝织业、制瓷业。哪个地方的丝织业“号为冠天下”?瓷都在哪里?

3、阅读P58第1段,了解宋代的商业。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在哪里?

4、阅读P58第2段,了解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15、阅读P58第3段,了解纸币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里?

6、阅读P59第2段,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完成于什么时候?

(二)导学篇

【导入新课】

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讲授新课】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方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小结】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板书设计】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总结反思】

(三)慧学篇

【学习感悟】

【独立作业】

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2、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 B、南方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南方四川地区出现交子D、宋朝时期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B、唐朝中后期、北宋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时期D、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5、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挖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市舶司C、行省D、宣政院

6、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7、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二篇: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

射阳县海河初中初一历史教学研究案案主备人 陈红光 课题《对外友好往来(第6课)》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思想教育】

通过讨论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体现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能力培养】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与外国频繁友好往来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历史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学篇

【预学目标】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

【预学方法】 阅读感悟问题探究

【内容提醒】

1、__________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2、鉴真六次东渡,发生在哪位唐朝皇帝统治时期?他设计的什么寺庙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去天竺,指的是今天哪个国家?后来他把亲身见闻写成了一本书,叫什么名字?这一历史史实发生在哪位唐朝皇帝统治时期?

【探究思考】

1、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2、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表现出来的品质有哪些?

(二)导学篇

【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西游记》剧照。

提问:吴承恩的《西游记》实际上是以哪一个历史故事为题材写成的?《西游记》以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的。

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天竺的位置并填出唐朝时的主要外贸城市及与唐朝有往来的国家。

【讲授新课】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讲解从哪些城市出发,经过哪些路线,到达哪些国家:从洛阳、长安出发向西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东可以到达新罗;从广州出发,走海路可以到达东南亚各国、天竺,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从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日本。

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相当频繁,与唐朝有贸易往来的包括亚非欧七十多个国家。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情况。

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由学生列举唐朝与日本的来与往:

1、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想一想: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从哪里可以反映出来?

--学习唐朝的文化。(从遣唐使的人员构成和遣唐使回国带回大量的书籍可以反映出来)

同时,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鉴真东渡

鉴真的六次东渡,可以说是历尽磨难。第五次东渡时,鉴真刚出海就遇上了风暴,鉴真一行在海上漂流了14天,抵达海南岛。在这次东渡中,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病双目失明。

鉴真仍支持不懈,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通过鉴真的感人经历,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鉴真的六次东渡,传为中日交往的一段美谈。郭沫若称赞鉴真东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学生解释郭沫若赞美鉴真的诗句,并用事例说明。

舍己为人传道艺:鉴真把唐朝的建筑、医药等道艺传到了日本。在鉴真主持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

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日本政府为什么要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

表明这坐像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鉴真坐像是唐朝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日本政府把它定为国宝,表示对鉴真的尊崇和对中日友谊的珍视。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通过日本与唐朝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列举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制度、建筑、钱币和文字、茶道、服装、坐姿。

例如在建筑方面:(出示日本平城京和唐长安城的对比图)两幅图有什么相似之处?说明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都有朱雀大街,把南城一分为二;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同居民区分开;都是街道布局整齐笔直如棋盘状;都有皇帝的宫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这说明日本建筑、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制度、皇权思想等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下面我们来看看唐朝与新罗友好往来的情况。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略讲)

在地图上找到新罗的地理位置。

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新罗与中国毗邻,所以两者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人参等,从唐朝带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和书籍。

同时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也很深远。如韩国的国旗,韩国的国旗被称为太极旗,是以儒教及道教的思想为基础而绘制的;韩国的文字是在中文的基础上创造的。

刚才我们讲了日本、新罗在与唐朝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

学生举例:朝鲜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取经。

三、玄奘西游

学生自制课件,并根据课件讲解玄奘西游的经历。

玄奘取经回来后,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后来,考古工作者就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找到了那烂陀寺的遗址。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周边国家与唐朝保持

频繁的友好往来,积极地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

【板书设计】

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对外友好往来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游

【教学反思】

(三)慧学篇

【学习感悟】

【独立作业】

1、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B、戒贤C、鉴真D、戒日王

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3、七年级3班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相关材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如果给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A、朝鲜B、印度C、日本D、越南

第三篇:第10课 教案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

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

多角度导入法 讲解分析法 示例法 影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探究释疑 1.预习案: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出发,建设()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理论,并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即()。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根据他的设想,十三大据此作出()的战略部署。

4.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论: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时间、讲话内容、意义: 2.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1992年,召开了党的(),高度评价了()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1997年,召开了党的(),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探究案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分)

(2)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3分)

(3)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3分)3.训练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最早提出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十二大上 C十三大上 D十四大上 2.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针对的问题是()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 C党内“左”倾错误 D党内右倾错误

3.十三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称什么?

4.被称为“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的事件是()A. 中共十六大召开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 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 D.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5.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姓资姓社的问题

6.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 的共同点在于()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江泽民 C.邓小平、江泽民

D.毛泽东、周恩来

8.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章是在()A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五.课堂小结:

一 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 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三 步走——第一步〃〃〃〃〃〃温饱 第二步〃〃〃〃〃〃小康 第三步〃〃〃〃〃〃比较富裕

四 次会议——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六.作业布置:

完成“阳光计划”上的14、15、16小题。七.布置预习:

预习第11课 民族团结 完成同步导练上的预习达标 八.教后反思:

不足之处:1.基础比较庞杂,重复较多,问题设置应简单,抓重点、抓考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节省课堂时间。

2.课件设置上,有点过细,应删除不需要的东西,机会节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太村中学 刘亚妮

第四篇:第10课 组歌

《组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教学内容:

⒈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 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的浪 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 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第五篇:第10课五四运动

第10课五四运动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审核: 时间:2013-9-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性质、口号、发展及结果;分析探讨五四精神的内涵。

2、通过与以往革命运动的对比,认识五四运动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的希望,是时代精神的主人;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每位学生都应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意义。

2、难点:分析五四精神的内涵;总结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

采用了教师引导为主,包括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分析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吗?直接引入五四爱国运动。

(一)历史背景

1、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2.巴黎和会,中国要求遭拒

问: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条”的最大危害在哪里?问:巴黎和会是怎样的国际会议?中国人的期望是什么?结果怎样? 问: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二)过程及结果1.导火线:巴黎和会谈判失败2.五四运动的过程 3.五四运动的结果

(三)五四精神、意义1.爱国主义精神2.民主和科学精神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四.弘扬五四),设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历史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历史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历史

问: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五四精神?配合课件资料1

问:新时期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五、课堂小结

历史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过程及结果

五四精神、意义

六、当堂反馈:思考,回答,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1、“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共一大的召开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

A.“五四”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D.西安事变

七、教学反思:B.“废除二十一条” D.“实业救国”

下载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生活 第10课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②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作用) 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

    第10课 厨房

    第10课 厨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比较了解新老厨房之间的的相同处和主要的区别。 2.技能目标:通过描绘想象中的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

    初一历史教案第5课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知道商周时期青铜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2.知道甲骨文的含义、造字方法、特点、地位及影响。 3.认识我国以青铜文明为......

    高中历史教案第6课(本站推荐)

    2.1清朝政局的变动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政局变动的背景 1.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2.侵略战争威肋着清王朝的统治。 二、总理衙门的设立——中......

    高中历史教案第5课

    1.7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

    高中历史教案第4课

    1.5-1.6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识与技能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了解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

    第10课学会赞美

    第10课学会赞美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赞美”是增进友谊,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方 法。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勇于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