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7 909班语文教学计划与改进
907.909班语文教学计划与改进(陈琴)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单元主题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907.90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根据我前两年的教学反思,目前,两个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907班尾巴太多,大部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强,本学期更注重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此,还要狠下功夫。
三、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全力备战中考,争取取得好成绩,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一般,基础较弱,优秀学生语文成绩并不突出,中间层次较多,后进面较大,并且有部分学生语文偏科较严重,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
四、具体措施
1、夯实基础,利用周考,重复检测前面6个小题,达到准确率百分之九十。
2、加大学生字词、古诗的听写过关。
利用早读课和课前5分钟过关听写,确保中考默写不失一分。
3、加大阅读训练的辅导
阅读训练散文复习是重中之重,学生容易失分,平时必定要加大练习辅导,特别是方法的指导,希望能提高学生得分能力。
4、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作文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惧怕,这个学期要花更多时间更多课时解决立意、构思、谋篇。坚持每周的作文训练,加大面批面改。
五 教学进度安排:1——3周课文:《陈涉世家》(2)《唐睢不辱使命》(2)《隆中对》(2)《出师表》
(2)《词五首》(2)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1 写作及讲评:2单元综合复习:
2课文:《沁园春·雪》(2课时)《外国诗两首》(2)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2)写作及讲评:3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及检测:2 名著导读:1
4——5周(10课时)月考
课文:《敬业与乐业》(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傅雷家书两则》(2)《致女儿的信》(1)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1)写作及讲评:2国庆长假
7——9周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2
课文:《故乡》(3)《孤独之旅》(1)《我的叔叔于勒》(3)《心声》(1)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1
写作及讲评:2 复习:2
阶段测试:2 试卷讲解:2
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短文两篇》(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1 写作及讲评:2
课文:《智取生辰纲》(3)《杨修之死》(2)《范进中举》(3)《香菱学诗》
(1)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2
写作及讲评:3 名著阅读初步交流:1
课内外诗词背诵活动: 名著阅读实践活动交流:
第二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计划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题实验子课题: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的结合一、教材分析
(一)、实验内容性质
我校的传统文化实验内容,包括校内以经典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氛围的创设、经典诵读韵律操的实施和特色班级的创建等,这其实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内容,是我校的必修内容之一。
本内容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典范性
本内容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创造性地编导成各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趣味性
本内容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内容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3、启蒙性
本内容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
本内容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充分利用了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1、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及活动演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内容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内容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三、实施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内容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经典诵读韵律操、特色班级的创建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乐于展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价值观。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内容,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9、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内容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10、注意处理好本内容与其他内容的关系
本内容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内容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德育渗透
巧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学科,是学科德育的“主角”,自然应演好德育教育这部“大戏”,传统文化教师更应积极、富于创造性的担当起德育教育的“导演”,编好、导好、演好传统文化德育这出“精彩好剧”,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使传统文化学科教育与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达到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使二者完美结合,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育之中。我们的做法是巧用传统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德育素材,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实施有效的教育引导,以点引线开展德育教育,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之中体会、联想、感悟,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学进度
本内容的学习每天30分钟左右,再加上每周两节课,每学期约为90个课时。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
—从一个填空题开始的思考
摘要:
上课过程中的一个填空题答案引发的思考。阐述了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与改进。行文过程中反思与改进是结合在一起表述的,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是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实困难;第二是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之惑;第三是实际教学中,诵读能力培养问题;第四是实际教学中,课文选材的理解;第五是实际教学中,文化矛盾问题,文章最后是对于自已一段时间来教学心得总结。
关键词:
语文教育多样化教学手段阅读能力诵读能力课文选材
最近结合已上过的课文出了一道填空题:叶落了是
()。正确答案是:(秋天)。有的学生答成是:(沧桑地告别)。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但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不给分。
作为老师,我知道不符合标准答案,即是不能够认同学生们作答时候的思想。一如农夫收割麦苗一样,不要求每个麦苗的个性,只是希望它们一样高一样齐。但是,我们所教育的毕竟是孩子,是要去建设未来的。记得撒切尔夫人80年代末期访华的时候,说道不要看到中国经济在发展,但未来百年内中国不会有思想。真的,时至今日,诺贝尔奖依旧离国人很远。什么原因,不是科技研发距离太远,而是根深 1
蒂固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否决了创新。而这样的思想,寻根溯源就是语文教育不够完善,基础不够坚固。
语文教育究竟是该怎样?从权威理论上看: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学好语文,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
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结合语文这门课程的定义反观语文教学,可以说教学不应当是死板地程式化教学,而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无论多细微都可能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或正或负影响,这包括语言、神态、动作、评分笔迹等等。老师站在讲台上是全方位展现给学生们的。
当然,本文只是讨论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着重点在于小学语文教育,受众体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故,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目前小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实困难
语文教学载体主要是文字和音像。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叙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视广播、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但现实是课堂上多媒体教学课件风靡,批量化、程式化教学,本应充满交流韵味的课堂,成为学生们看屏幕的鼠标与屏幕的交流。而学生们课余时间,多被学习任务挤占,大部分课外语文素养培育纯粹看家长素质高低。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由于学校囿于各方面实力,学生家庭以追求生活生计为主,课外语文素质培养近乎为零。
二、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之惑
语文教学,基本对象是字、词、句,语文基础打牢后便延伸到阅读文章上来。可以这么说,字、词、句,包括为学习字而研习的拼音最终目的还是在阅读上。现在,教材着重于阅读上,要求精读每篇课文,即便是一篇内容很简单的文章要讲好几课,一两个字词会分析一大段,到头来学生分析文章还是靠背诵课本上已有的结论,拿一篇陌生的文章就“分析”得一塌糊涂。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小学教育,笔者记
得自己即便是在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带学的课文分析起来头头是道,自己去做习题却所对了了。反思个中原因,在于阅读教学的总体思路,就是“举一反三”。老师对教材文章的拆解、历练,就是“举一”,之后学生“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语就是“反三”。“举一”,讲究求甚解、深解,不厌其深、不厌其细、不厌其透,一篇文章讲它三四课时不在话下。“举一”的目的在于“反三”,让学生通过这个“例子”,看看怎么运用语言。“举一”是数量少,“反三”是数量多。这种“举一反三”的阅读教学思路,实际就是一种完全科学化、理科化的路子,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的路子。教材或教师讲深讲透一个例题,后面就附着相当数量的习题;学生学会一个例题,就会做数量相当多类似的习题。但语言的学习规律,恰恰是“举三反一”。人类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的“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再无限量地加大后,才“奔涌而出。”
三、实际教学中,诵读能力培养问题
笔者记得,在初中时,有一位自上海下放至东至县城的语文老师。老师当时约50来岁,清瘦,上课时候由于语音原因不是十分清晰,但是至今日我还能记得他便是他诵读时候的神情,真是投入文中,不可自拔。细细来讲,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加上轻声有五个声调,说起来音高跌宕起伏,比起只有升调和降调的西方语言来说可谓一门音乐语言。但
可惜的是,今天走上讲台却发现,像老师当年那样的诵读基本不可能,因为小学层次只有对于简短诗歌的翻译和背诵,吟诵被丢到了一边,从数据上可以说明这一点,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诵读零要求。
四、实际教学中,课文选材的理解
教育,何为教育。有过错,施之以言辞厉罚是其一,列社会优良,摒弃社会恶劣是其二,等等。小学语文教育面对懵懂的孩童,个人以为以良性的社会教育为主比较好。而实际教学中,过于伟大的文章太多地充斥于我们的语文教材之中,有些更是为了刻意迎合小学生懵懂心理去改写原文,读起来不仅意味全无,还有粗制之感。相反,幽默的、谐趣的、亲和于人的文章,太少。其实,循循善诱、诙谐有趣、和言悦色的,寓理于诙谐幽默的妙文很多。可课本这类原著文章很少选用这样,面对教材中课文的庄重、沉重时。如何去解读首先禁锢了老师的思维,更不提让孩子的心灵飞翔!
五、实际教学中,文化矛盾问题
语文课本很精美,可是孩子不爱看,设计配套的教学光盘很充实,可学生们不爱听;流行的电视剧、动漫却能把他们一下子都吸引过去。即使用上电化教学手段,用上最先进的课件,直接吸引力也比不过流行的文化产品。
流行文化能占风头。虽然是花果枝叶,浮浅却鲜活虽然要经过长时间才能积淀成文化的主干根本。但就是易于被孩
子们接受,特别是有叛逆的意识,在未成年人有限的鉴别能力前便是诱因。把学校教育和流行文化摆在平等的位臵竞争是不现实、不合理的。流行文化本身就是追逐时尚,倡导享受的产物,并通过商业运作而成功的,对于孩子有天然的磁力;学校教育则致力于被教育者的长远发展,不仅仅传授知识,还滋润着人的内在涵养。而小学的语文教育就是一方面希望在课堂内通过学校教育提供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们自己通过生活学习形成更完善充实的思维能力。可这种希望,在当前教育和社会的小氛围里成了两难选择。
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虽然才教书一年,但时时刻刻地反思工作的得失是必要的,当然能够参与小学语文教育这个大题目的思考本身也是值得高兴的。
第四篇: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一、目标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2、注重基础积累、内容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3、通过知识性阅读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4、通过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听话、说话的能力。
5、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和技巧。
二、具体活动时间和内容 阅读训练
(一)、口语交际、学会照样子续写儿歌 阅读训练
(一)、仿写儿歌 阅读训练
(二)、口语交际、写一首秋的小诗 阅读训练
(二)、写一首秋的小诗 阅读训练
(三)、口语交际、美丽的秋天 阅读训练
(三)、美丽的秋天 阅读训练
(四)、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文具与主人的故事》 阅读训练
(四)、童话故事《凳子与桌子》 阅读训练
(五), 口语交际、习作《冬天》 阅读训练
(五)、习作《快乐的冬天》 阅读训练
(六)、口语交际、写一首保护环境的小诗 阅读训练
(六)、看图写话 阅读训练
(七)、口语交际、生活中聪明的我
曹凤伟
2017年9月21日
小学三年品德与社会上册《我懂事了》教学案例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 “ 你真聪明 ”、“ 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 ” 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 “ 知识 ”、“ 教学任务 ”,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 “ 格 ”,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的理念。为此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忆一年前他们刚刚入校时的情况,再通过课件展示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唤起了对一年来学校生活的美好回忆。我认为《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我联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对小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我懂事了》一课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更理性地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案例背景信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具准备:小奖品(“进步树”、“能干花”、“开心果”)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体验成长
1、课件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成长:展示张平的成长经历(照片、作品、证书),体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成长快乐》的相册,你们想看吗?先来看看相册的主人是谁吧? 为什么猜不出来?再来看看,是谁?哦,她在长大,样子变了。她在长大,我们呢?也在长大。)揭示课题(板书1:我懂事)
2、猜照片 挑一些班里同学的照片,让小朋友们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谁?(学生事先不告诉别人哪一张是自己)(体验快乐)~ 1 / 4 ~
3、出示学生在校的各个场合的图片。(教室里、操场上)师:是呀,那时的你们既天真又不乏幼稚,还带点任性。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你们渐渐地长大了,逐渐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你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还交了许多好朋友。(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空洞说教所不能比拟的。而教师的生活、学生家长的生活又不同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生活,找到他们生活中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积极的引导、适时的点拨,支持他们、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趣。指导学生去热爱生活、不能死抠书本,在选择活动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既来源于生活还要注意高于生活,不能只是学生以往生活的简单再现,而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经过感知、体验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并有所发展。)
(二)、交流讨论,感悟成长 A活动一:栽上“进步树”
1、口头汇报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在这一年中,你有什么变化?(学生汇报)过渡:对呀,老师知道何林小朋友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能每天认真地做值日,还学会了跳绳呢!同学们你们在校有哪些进步呢?请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吧。
2、小组内交流学生在校的表现。
3、反馈: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本组交流的情况。(给小组内各个成员栽上“进步树”)B活动二:开出“能干花” 过渡:同学们不仅在学校里进步了,而且在家里也带给了父母无尽的快乐。今天,我们就先走进郑琪小朋友的家庭,看看他是怎样把快乐带给他最亲近的人的。
1、图片显示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2、看了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到学校和家里一个样;孝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帮手。)
3、你在家又是如何做的呢?把你做的令你家人开心的事说一说吧。(指名学生说,并给交流的学生戴上“能干花”)过渡: 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亲的最爱。你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快乐。请看这几位小朋友的家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的。
4、师:这是钟莹妈妈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我选取其中的一段读给小朋友听吧(边放抒情的音乐)~ 2 / 4 ~ 师:听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告诉自己的家人,下面我们就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吧!师根据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送上“能干花”。(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反映家庭中的点滴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就是一种生活体验。)C活动三:长出“开心果” 过渡:经过两年的学习,小朋友们还发展了兴趣爱好和特长,今天就趁这个机会把才艺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1、在音乐的伴奏下,多名学生分别展示铅笔字、画画、舞蹈等才艺。
2、采访我班的写字好的彩云同学: 问:你字写得这么好,有什么窍门吗? 生:没有,就是常常练习。
3、小结:漂亮的字迹、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旋律,这一切都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和勤奋。
4、小组交流并反馈。(给有各方面长处的学生送上“ 开心果”)[分析:
(一)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课堂上,通过设计“露一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个性才艺展示。通过展示自己的本领,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参与到学习中。在展示过程中,老师相机点拨,突出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同时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
(二)关注课堂的生态,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层不变的。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合作,注意活动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拓展,学习内容联系生活。]
(三)小结明理,健康成长 你们就像一棵棵小树,在阳光雨露下茁壮地成长。学会了许多的知识,养成了好习惯,也能说明你们的长大,更重要的是知道去关心,体贴他人了,老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四)课后延伸 孩子们,把我们的成长快乐记录下来吧,课后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本“成长相册”,记录下你生活中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更把它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吧!
三、课后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孩子们从进入学校那一天起就离开父母过半独立的生活。两年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力图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让品德课真实起来,真正体现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 3 / 4 ~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 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示者、支持者。教师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的人。如当有一个孩子说到回家帮妈妈洗碗、倒垃圾时,我就出示钟莹妈妈的一封信并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巧妙地利用了这一资源,使学生明白了要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并有感而发地说出与同学团结友爱的好多事例。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又把学校的生活拓展到了家庭生活。在“活动二”这个教学环节中,强化学生在学校外的生活、行为习惯;接着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夸一夸自己在家里的表现;再让孩子的父母通过录音和现场打电话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与行为体验不断丰富,自我认识不断加深,也在愉快的活动中树立起了自信心和上进心。
曹凤伟
年9月20日
2017
第五篇:初三语文教学计划与策略
初三语文教学计划与措施(11月下旬至12月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期中考试乘兴而来,兴尽而去。当我们尚未从刚刚过去的出题、考试、评卷、讲析的紧张中回过神来,我们组便迫切地讨论了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我组三位同事,总是对工作充满激情,又不知疲倦。她们总是能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剖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她们也总能对应该教授的内容做出精当的判断,并指明下次考试的方向。下面我将就我们语文备课组在下次月考之前所要教授的内容与措施做简要汇报。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1、知识积累部分:
字词积累,九年级上册全册。
标点符号、病句修改专题训练。诗文背诵与默写为九年上册所有古诗、两篇古文,九年级下册两篇古文、四首古诗、一首现代诗。
2、诗歌赏析:九年级下册四首古诗。
3、文言文:精讲九年级下册两篇。
4、现代文:九上课内四篇,同时继续讲练课外议论文与记叙文阅读。
5、作文:两周至少写一篇,批改半数或全批全改。
二、教学措施
(一)、知识积累:滴水成渊。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字词的积累融入每天的小测。
第二,重要知识点标点与病句修改精选部分试题,专项练习。
第三,练习中考题与中考模拟题的知识积累部分,使学生见识更多的知识点和变化更丰富的各种题型。
第四,诗文背诵,以勤求准。坚持学生互查与老师检查相结合,坚持课上检查与课下检查坚持相结合,坚持口头背诵与默写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天小测或隔天小测的习惯,坚持多次反复测试的习惯,务必做到以勤求准。
(二)诗词赏析与文言文:精讲课内,触类旁通。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诗词赏析:我们的原则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考点精讲并生并结
合练习中考试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第二,文言文:去年中考只考了课外文言文,但我们认为不可放松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所以在课内教学内务尚未完成之时,目前仍以课内为主。要求学生触类旁通,用课内知识完成课外阅读。但在7、8班,教学进度较快,最近即将开始两天一篇课外文言的练习。
(三)现代文阅读:品事悟理,课内外兼顾。
现代文阅读,首先完成九年级上册教学任务,同时兼习课外。进一步巩固议论文和记叙文阅读所学知识,对部分重点题型强化练习。鼓励学生将个人答案展示到黑板上,与其他同学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获得启示,明晰得分点所在,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使之在实践与切磋中提高应试的能力。目前议论文阅读已经做到知识点的专项训练,记叙文因考点过多,1---5班尚未进行专项训练。只有7、8班,专项练习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并成效显著。
这里特别强调,魏芳老师每天要求学生做一篇现代文阅读,已经坚持两个月,并坚持给学生全数评改。不仅如此,他们做的综合试题也最多。评改作业和试卷的任务很重,但她深埋与如山的作业堆中,却从未抱怨。你不仅可以在办公室看到她倾心工作的身影,甚至可以想象她在家评改试卷的忙碌。但她很少功利心,既不为得到领导的赞许,也不为获得更多的荣誉,她只是依从自己的本心,想要尽力做好一件事,力求将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最精致。这既是对自我完善的要求,也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每当一扭头,就看到她沉浸在劳动中,我便收敛了自己的堕怠,增添许多继续劳作的勇气。她是千千万万人民教师的典型,也是无数辛勤园丁的缩影。
(四)作文教学:面批与精讲,创作与修改互补。
每两周一次正式作文,全批全改,对目标生争取面批面改。为了方便老师看作文,我们都是统一发稿纸,做到规范整齐,更重要的原因是方便批改。因为作文量很大,大家几乎都是装在书包里,带回家,方便时就拿出来看几篇。看完之后,分五步。首先,选择问题作文与优秀作文在全班展示,讨论并分析得失。其次,将学生作文分小组阅读交流,提高鉴赏能力。第三,收回自己作文,修改并誊写。第四,将修改后作文装订成册,全班展示。第五,对个别学生有针对地面授机宜,传授“葵花宝典”。
以上是我组近期的教学内容与部分措施。我们的方法可能比较笨拙,下面倾听一下其他组的举措,让我们借鉴一下,希望可以多给我们一些启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