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南海问题研究
南海问题
摘 要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等等。
关键词 南海问题;海权;海洋政治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有人说我国的国土象一只雄鸡,但如果把我国的海洋算进去,我国的领土更像一把火炬。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1]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虽然此次探测所用的仅为普通性质的闪电反射法震测,必须做出更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测才可确定,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
深入,各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抗不见。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并认为承认中国一直强调的南海地区的主权,中国就会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总是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
我国需要南海地区和平,并南海各国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规定,在南海问题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不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只是一份政治宣言,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倒是各方领导人一言九鼎的承诺,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按照这个宣言,有关国家今后将不允许再占据南沙群礁并在上面建碉堡、飞机跑道等军事设施。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避免冲突的爆发创造客观条件。南海问题在现阶段,只能依靠外交斡旋和外交技巧进行巧妙周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国家的利益。[4]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防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当今的世界以苏东事变为转折,处于重新洗牌的维妙关口,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舞台上演的依然是大国博弈。面对多事之秋的南海,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国是政治舞台上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而且大国政治中的中国总是遇到警惕的目光。还有,在东盟10+3中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心有人希望南海地区成为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持消极沉默和无动于衷的态度。国际法中的“领土变更方式”涉及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征服以及民族自决、公民投票、收复失地、交换领土等。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先占”、“时效”和“收复失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种友好的表现,“不以武力相威胁”也同样,但事实上的占有和占领即使是非法的,也有一个时效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一种沉默的默认,为避免“默认”和“时效”,要有积极和及时的应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先手”。
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马汉说得明白:“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5]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特别是自人类进入主权国家时代后,情形更是如此。当然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行和平外交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的和平的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
第二篇:中国南海问题研究文本
1中国南海问题研究
——中国南沙群岛问题
2中国南沙群岛问题
1.南沙群岛的概况
2.南沙问题的由来
3.近现代南沙群岛的纠纷
4.中国政府对南沙问题的对策
1南沙群岛的概况
(1)南沙群岛的历史概况
(2)南沙群岛的地理概况
3(1)南沙群岛的历史概况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唐宋年间,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
里长沙”、“万石塘”、“万里长沙”等。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塘
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
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
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
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
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
括了南沙群岛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
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2)南沙群岛的地理概况①地理位置
南沙群岛[1]在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国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中国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周边自西、南、东依次毗邻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南沙群岛由55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但露出海面的约占五分之一。
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战略重要性: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5经济重要性:南沙群岛是珊瑚礁构造,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珊瑚礁核心分布区的海域,其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和澳大利亚大堡礁,分布海域面积比马尔代夫和大堡礁都要大。南沙岛礁中的水面环礁的礁体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左右,而在国际海洋公约中,水面环礁是具有准陆地地位的。按照群岛基线准则,南沙群岛就能够划出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区域(陆地+水面环礁(具有准陆地地位)+内水),据此能够主张上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气质储量约有126至137亿吨。南沙问题的由来概述: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但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7(1)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①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②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③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2)越南的理由是法国在越南殖民统治期间曾占领南沙,因而越南应承袭南沙主权然而这一理由同样也是站不住脚的。近现代南沙群岛的纠纷(1)东南亚各国染指南沙近况
(2)中越南沙海战(1)东南亚各国染指南沙近况
越南:
??? 越南对我国南沙群岛的侵略始于前南越西贡政权。西贡伪政权在1956至1971年期间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岛,并发表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声明;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沙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1975年2月14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菲律宾:
??? 早在1946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1956年菲“探险家”到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6月11日,菲总统签发1596号总统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其主要论据是:这部分岛屿原为“无主岛屿”;这些岛屿离菲最近,对菲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菲律宾:
??? 早在1946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1956年菲“探险家”到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6月11日,菲总统签发1596号总统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其主要论据是:这部分岛屿原为“无主岛屿”;这些岛屿离菲最近,对菲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文莱:
??? 文莱对南沙问题所持的观点和立场,主要是围绕马来西亚的主权要求展开的。1981年文莱对马来西亚1979年新版地图所确定的两国间的大陆架分界线提出了责问和抗议。文莱认为,两国间大陆架分界线的确定应采取“中线原则”。文莱已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发行了标明海域管辖范围的新地图。
印度尼西亚:
??? 印度尼西亚虽然没有侵占我国南沙岛礁,但从1966年以来在海上划分“协议开发区”,侵入南沙海域5万平方公里。1969年10月印尼与马来西亚签订大陆架协定,侵吞5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198O年3月印尼单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企图进进一步侵占南沙海域和掠夺油气资源。
◆中国台湾:
??? 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在南沙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语言。台湾当局认为.南沙和西沙群岛与东沙、中沙群岛一并,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只是30年代法国占领后,才出现主权争端。台湾主要从史料记载和当地的遗迹文物、南中国海本身的定名以及一些岛的的定名、官方声明拥有主权的先后、部队进驻的时间、管辖时间等方法论证南海诸岛属中国所有。
南威岛、鸿麻岛、南子岛、景宏岛、东礁、西礁、中礁、柏礁、琼礁、毕生礁、无乜礁、日积礁、大现礁、六门礁、南华礁、舶兰礁、奈罗礁、鬼喊礁、蓬勃堡、广雅滩、万安滩、西卫滩、人骏滩、李淮滩、郭谦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马欢岛、费信岛、中业岛、南钥岛、北子岛、西月岛、双黄沙洲、司令礁、弹丸礁、光星仔、南海礁、南通礁
9中越南沙海战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第十四届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年会,通过了《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计划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并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中国政府决定在南沙群岛中的永暑礁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越南当局发现我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后,企图先于我方抢占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强夺不成,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
最终,我方击退越军。我战舰共消耗l00mm炮弹285发、37mm炮弹266发,击沉越舰2艘,重创1艘,缴获越南国旗1面,俘虏越军9人。越军伤亡及失踪约400人。在这次漂亮的海上保卫战中,中国海军以仅伤1人的代价,痛击了越军的入侵,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企图霸占我南海岛屿的嚣张气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凛凛威风。4.中国政府对南沙问题的对策外交部: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
(1)南沙群岛的目前情况
(2)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
(3)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4)未来南海冲突模式的假设探讨
11南沙群岛的目前情况目前许多舆论甚至国家,不是以公正的态度,而是出于私利来渲染南沙冲突,并指责中国。一些国家担心迅速发展的中国将会构成对他们的威胁,因而利用南沙来挑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而达到分裂亚洲、遏制中国的目的。而有些南沙争端国家则乘机扩大事态,制造舆论,利用国际压力,迫使中国承认他们侵占南沙的现实,以捞取在南海中最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①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②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③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④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3)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①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正受到影响。
南海离美国1.2万多千米,太遥远了。美国从该地区的脱离已成为事实,所以美国政府对南海问题感到很为难。现在,美国与东亚的贸易,每年都超过40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里会超过美国与欧洲联盟的两倍。一旦南海出现领土权益争端,会威胁到美国经济利益。
②美国强烈的倾向:避免卷入南海争端中去。美国正试图建立符合双方利益的关系基础,来防止美国与中国和其它国家发生冲突。尤其在军队方面,美国推行合作性的接触战略。1993年底,美国和中国开始防务交流。1994年,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问北京。1995年,美国海军两艘军舰访问中国。美国这些举动意在建立军方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加军事透明度。
③美国未来对策进行更积极的外交活动。
鼓励通过谈判解决领土权益问题
请求日本和韩国协助解决
从技术措施上推进这些目标,包括阐明南沙经济价值的不足
支持其它方面的活动,如武器控制
美国也可阐明与菲律宾签订的互助防御条约的内容
美国应该考虑扩大合作性接触战略,尤其应重新建立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
12(4)未来南海冲突模式的假设探讨假设一:中国为维护战略利益,尤其是面对其他争端方对南海石油资源的大量掠夺而采取对抗措施。
假设二:与各方的双边政治关系决定北京通过武力解决南海问题。
假设三:拥有绝对的实力,冲突发生时能够一战而胜。
假设四:中国只在外界强权的不介入的情况下,才会敢于发威。
第三篇:浅谈中国南海问题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是一个“海洋时代”,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可谓是争端不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呢?
在海洋主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断的探索如何维护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的战略。维护南海权益是一个长期并且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我们应该强调海洋文化观的建设,意识是文化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如何在世界性海洋发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首先要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适宜于海洋发展的文化观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不同,其在海洋发展、海洋竞争的世界舞台和地区舞台上所确定的国家发展模式与道路选择就不同。因此,要努力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观念,坚持正确的导向,运用各种积极的、健康的形式,传播海洋文化,提高海洋意识,使海洋文化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使其与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
第二,我们应该扩展军事力量,加强友好合作,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增强我国海军和海上巡逻队的实力,加快海军转型建设,抓住当今国际安全关系的连动性、依存性等特征。以全局的、历史的、前瞻的眼光,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前提下,时刻准备以武力解决根本问题,捍卫国家安全,国土完整。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海洋权益的争夺,更重要的是整个地区性的发展问题。中国应该坚持地区间合作,保证地区内和平、繁荣、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领土及领海主权和沿海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保护对外海上通商,维护公海自由,更好地解决争议。
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第四篇:南海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缉思,1993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2001年5月起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2005年起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任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等。被业界称做“中国知名智囊人士”、“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观察家”、“钻进白宫心脏的中国行者”。
【评论动机】
当一些中国网民尚在惊诧于希拉里在东盟会议上何以突然地“伏击”中国,美国对华强硬派已经将“希拉里主义”推向前台了;当一些中国人尚在将“华盛顿”号航母不开至黄海视为外交“胜利”,美国报刊已在欢呼雀跃于“美国顶住中国的威吓”;当中国舆论还在观望并争辩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西方舆论已明确将今夏美国在亚洲一北一南两场争端中的出手定性为“里程碑”和“枢纽”,“这一刻改变的不仅是美国对华政策,还有该地区各国的对华政策”。
这一刻,预示着中美新战略较量的序幕已经开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将为我们深度剖析:中美关系的渐变是如何发生的;在双方重大利益关切问题上,两国是否渐行渐远;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两国客观实力及主观认知的变迁将给两国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变数;中美整体战略态势将如何发展。
【先驱语录】
★在两国关系的几大重大议题领域,几乎都因结构性矛盾而新增了消极因素,导致更浓厚的战略猜疑而非促进战略互信。
★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在于,在中国越来越强烈地说“不”的重大战略与安全问题上,美国并没有改弦更张的意图和迹象。
★也许只有在经历一场或几场重大较量之后,双方才能摸索出若干新的政策底线,构建一个更为稳定的战略关系框架。
2010年年初,美国宣布新的对台军售、谷歌事件、奥巴马会见**喇嘛、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炒作人民币汇率等问题相继发生,引发了自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以来中美关系最严重的政治**。4月上旬,以两国元首通电话及宣布胡锦涛主席赴华盛顿出席全球核安全峰会为标志,双边关系实现转圜。5月24日-25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了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金融和能源合作等诸多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然而,尽管近来中美关系的气氛有所缓和,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仍在激化。正如美国防部长盖茨抱怨未能如愿访华以及美韩黄海联合军事演习等事件所揭示的,中美战略互信远未培
育出来,而战略互疑却在近几年中日益加深。
更浓厚的战略猜疑而非战略互信
本文将当今中美关系同2003年的中美关系作对比,来证实以上判断。之所以选择2003年为参照系,是因为那是冷战后中美关系发展较为顺畅的一年。当年11月,正在访美的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说,“鲍威尔国务卿不久前说美中关系正处于最好时期。我同意这样的评价。但我愿意补充说,中美关系还应当也可以做到‘更好’。”
首先来看中美双边经贸关系。2003年,中美经贸摩擦案例很多,美方也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但是当时的摩擦主要集中于贸易不平衡、反倾销、知识产权等传统领域。一般来说,经贸关系在总的双边关系中起着“压舱石”的积极作用。相比之下,当今中美经贸摩擦已经扩展到金融领域,人民币汇率等问题高度政治化。同时,高盛、谷歌、通用电气等跨国公司对中方扶植自主创新产业等政策十分不满,指这些政策影响其利润和市场份额,认为中国开始排挤外资。双边经贸关系不仅不再是“压舱石”,其中许多问题反而成为培育战略互信的严重障碍。
再看中美军事关系。在南海撞机事件后中断的双边军事交流,以2003年10月中国军委副主席曹刚川访美为标志,实现了“全面恢复”。当年两国海军舰只在良好气氛下互访对方军港。今年初以来,中美军事交流因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而进入“冷冻”状态,军方之间的对立言论也在升温。两国海军在中国沿海地区发生碰撞的危险上升。军事关系严重滞后于中美在其他领域的关系。
中美关系发展至今天这种局面,与美国国内政治与领导人因素密切相关。2003年,由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迅速得手,布什总统声望如日中天。共和党占上风的国会对布什本人亲自掌控的对华政策不持异议。但是,今天奥巴马总统的国内支持率低于当年的布什,对美中关系的把握力度也不如布什。民主党将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遭遇共和党的严峻挑战。国会议员出于国内政治考虑而攻击中国,外交和国防班子中的对华强硬派也在抬头,使现政府对华政策呈左右摇摆之势。
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调整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不少新变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上:反恐与国际安全问题。当年美国深陷中东,排除了将中国视为主要安全威胁的可能性。今天情形已大不相同。美国不满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而中国对联合国制裁伊朗决议所投的赞成票相当勉强。国内不少观察家担心美国反恐告一段落后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对于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零核世界”构想态度并不积极。美国在中国周边布局造势的动作也引起中方更高的警惕。
在美国最为关切的朝鲜问题上:目前中美都视对方为事实上的消极因素,战略互疑增加。中方怀疑美韩加强军事联盟含有对抗中国的战略意图,美方则指责中国越来越偏袒作为“盟国”的朝鲜,同美国的目标分道扬镳。
再来看中国大陆至为关切的台湾问题。从布什本人到所有负责对华事务的高级官员,都多次强调一个中国政策和不支持“台独”的立场,由被动不接受“台独”转为主动“防独”。中
美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了某种共识和政策协调。反观今日,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的时候,美国更多地被视为其中的负面因素。前外长李肇星今年3月说,美国对台军售相当于“在兄弟拥抱时递过一把匕首”。
非传统安全问题。2003年防治非典,拉近了中美两国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认知。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则出现了一些让双方不愉快的场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合作方面,怀疑对方战略动机者大有人在。
总之,在以上两国关系的几大重大议题领域,几乎都因结构性矛盾而新增了消极因素,导致更浓厚的战略猜疑而非促进战略互信。
实力拉近,认知差距却拉大
综合来看,数年来国际格局和中美的实力对比相对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美国仍然在是否、又该如何承认中国崛起问题上游移不决。
2003年,中美两国GDP分别为1.4万亿和10.9万亿美元,中国GDP只有美国的1/8多一点。当时国内普遍担心美国的战略扩张势头和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2009年,中国GDP高达5万亿美元,占美国14万亿美元的1/3以上。美国GDP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29%降低到现在的23%左右。中国军事力量迅速增强的趋势令人瞩目。无论如何解读数字,中美两国硬实力迅速接近,是不争之事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整体实力和影响下降,新兴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全球治理机制的结构性转型中,中国逐渐进入权力中心。
两国实力相对拉近,但舆论反映的认知差距却在拉大。针对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于2003年12月和11月阐述了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受到美国舆论的关注与欢迎。当年美国学界关于中国的评论相对公允,普遍认为中国的长远走向是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然而今天美国舆论界除了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之外,又出现了“中国傲慢论”,对于中国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的负面报道明显增多。诸多评论家认为中国强大之后终将同美国分庭抗礼。在中国方面,以《货币战争》、《中国不高兴》、《中国梦》等书籍为代表,舆论风向也有明显变化。褒扬“中国模式”、批判美国模式和“普世价值观”、抵制美国政治文化影响、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军事强国的观点日益上扬。质疑“韬光养晦”外交思想等论调,在国内媒体中屡见不鲜。
中国掌握主动还需要时间
不可否认,同2003年相比,今天中美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确实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卫生、环保、能源、金融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不断扩大的共同利益。
然而,综合而论,在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实力消长与国际地位均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框架正面临重大调整。随着自身实力的迅速上升,在维持对美关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将要求在上述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抬高政策底线,改变现状,争取主动。在中
美博弈中,中方控球的时间更长了,而球越来越频繁地踢到了美国那半场上去。
可是关键问题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恰恰在于,在中国越来越强烈地说“不”的重大战略与安全问题上,美国并没有改弦更张的意图和迹象。而美国不改弦更张,中美关系就难以维持稳定。
美国政治主流并未承认美国实力地位正在衰落,不承认西方在国际道义、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根本缺陷,反而宣称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对外关系和国际形象得到改善。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认知差距在扩大而不是在缩小。美国战略家仍在中国对外关系和国内问题上发现“软肋”,并试图加以利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利用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惧心理,在战略上“重返亚洲”。
还应当看到,美国对华战略的改弦更张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中国实力地位的提高并不能迅速转化为对美关系中的主动权和政策杠杆。因此,未来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空间将受到挤压,重大较量将难以避免。也许,只有在经历一场或几场重大较量之后,双方才能摸索出若干新的政策底线,构建一个更为稳定的战略关系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国内的稳定和发展是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把国内的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把对美关系处理得更好。当前,涉及对美关系的决策部门越来越多,外交、国防、维稳、外贸、金融、能源、涉台、宣传等部门的相互协调并在重大政策性问题上同中央保持一致,是稳定对美关系的关键。(原载《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简报》,略有增删)
第五篇:南海冲突问题研究
浅谈南海主权问题
企业管理1001 虞莹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常常被提起的“九段线”内既是南海的岛屿和海域。南海,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其中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可见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拥有依据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早在汉朝时中国就已经发现了南海诸岛。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人民对南海的称呼。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这些记载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发展的过程来看,古代中国对南海群岛的发现足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并对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最迟自唐宋以来就一直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从事捕捞、种植等生产经营活动。晋代的斐渊在《广州记》中对中国渔民在南海捕鱼和采珊瑚作了记录。明清以来,海南岛文昌、琼海的渔民经常于每年冬季利用东北信风南下至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捕捞水产,至第二年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利用西南信风北返。即使南沙群岛在古代不适宜居住,仍有中国渔民长年居住于南沙群岛。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常年往来于中国海南岛、广东省与南沙群岛之间生产经营,并向中国政府缴税纳赋。至元代时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南沙群岛。中国为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南沙群岛进行了不懈努力。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布,此次战争的宗旨之一是”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当时的南沙群岛被日本划归台湾管辖,《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的中国领土当然包括南沙群岛。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立场。中国于1946年收复南沙群岛,同时以一系列法律程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恢复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包括举行接收仪式和派兵驻守,绘制南沙群岛地图,重新命名南沙群岛及其群体和个体的名称,编写和出版最早的南沙群岛地理志。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
南海争端的起因
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直至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南海诸岛有各种热带植物为主的林木;盛产各种海产品,有海洋生物2850多种以上。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资源,含有锰、铁、铜、钴等 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的锰结核,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底矿产,是提炼核能的重要原料。
南海战略地位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在航道方面,它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的重要航道,占世界海运总量的一半以上。
而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侵占南海群岛的借口。该条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有的国家声称南沙群岛在其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内,并据此主张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然而根据国际法和海洋法,领土主权是海洋权益的基础,海洋权益是从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将海洋管辖权扩展到别国的领土上,更无权以主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为由侵占他国领土。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升级,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总体来说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一旦中国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
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不会坐视中国完全控制南海,而是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可以说在南海争端中参与的国家很多,南海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领土问题,而是属于国际问题,应当谨慎对待。
目前态势与中国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总体来看,邓小平的战略构想是基于一种务实的精神,通过极力扩展利益增量来模糊矛盾存量。其中,主权归我是原则和前提,搁置争议是策略和方法,共同开发是目标和秩序。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急剧提升,周边邻国对中国的战略模糊方针产生了种种顾虑,中国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外交表现,也让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走向捉摸不定。于是,一些国家开始尝试触摸中国战略心理底线的小动作,观望中国可能的政策表现。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面对夹杂有领土争端、资源开发、共同安全、权力角逐等复杂矛盾的南海问题,中国如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战略清晰态度,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内外可以预料和无法预料的多重矛盾压力,在相当大程度上牵扯很大一部分外交精力,甚至干扰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全局。
南海之我见
我认为在处理南海争端或其它领土争端时,我国可以采取的最优策略是:
1.面对不严重的纷争时,采取多边合作,友好协商等和平的应对措施,虽然可能会牺牲一些利益,但可以赢得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2.明确的表明中国的底线,既是“主权归我”,并作出承诺,对于那些
违反了“主权归我”原则、试图改变主权事实的行为,不管属于哪一
方,中国将采取战争手段进行严厉的打击。
3.如有一个国家做出了超出中国明确表明的底线的行为,中国按照之前
所作出的承诺采取战争手段进行严厉的打击。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南海诸国有侵略南海群岛和不侵略南海群岛两种策略,而中国也有采取和平谈判和战争两种策略。设计策略模型如下:
和平战争当他国不侵害我国在南海的利益时我国可以独得100的侵略 30,60-100,-30 收益;我国和他国有不严重的纷争时保持和平则我国和他国不侵略 0,100 / 各得60和30的收益,总和低
于100;在此情况下如发生战争
则我国和他国的收益各为-30和-100。对于中国,选择战争的收益为-30,选择和平的收益为60或100,则中国会选择和平战略,在确定了中国选择和平的条件下他国必然会选择侵略来使自己获得30的收益。所以均衡策略即为(侵略,和平)。
当他国通过侵略获得利润以后,并且通过以往的接触经验得知中国会选择和平策略,则会一步一步加重侵略,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如不加控制可能会沦落到如下的地步,这对于中国是非常不利的。
和平战争
侵略 80,10-100,-30
不侵略 0,100 /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国可以公开宣告中国的底线是双方各得45的利益,如他国对我国的侵略超过底线,则选择战争战略。宣言应明确并使他国相信当有国家超出底线时,如下图,虽然中国选择和平时仍可获得10的收益,要高于战争,但中国碍于说话算数的大国形象仍会实现诺言,选择战争策略。即中国通过宣言,主动斩断了自己在受到严重侵略时仍选择和平的可能性。而此时的可能策略只有(不侵略,和平)和(侵略,战争)两种,在此情况下,由于战争会给他国带来-100的巨大损失,他国必然会选择不侵略的策略,而中国将获得100的利益。通过宣告的方法,中国看似放弃了选择的余地,实则为中国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也有可能最后的均衡是在(45,45),即均衡在中国宣告的底线,因为此底线是中国自己选择的,可以接受的,中国实则掌握着主动,且此结果也远远好于不加控制时受重大侵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