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学习心得
打造南昌核心增长级学习心得
省会南昌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鼓励支持省会南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加快全省崛起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6月4日,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若干意见》,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
【总体要求】
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南昌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是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昂起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龙头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对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南昌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做好“两篇文章”、实现“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产业发展,建设现代都市,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南昌发展的聚集力、辐射力和创造力,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发展目标】
南昌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一
到2015年,南昌市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50万人,城镇化率72%,统筹城乡发展初见成效;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框架基本拉开,“十横十纵”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基本完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和其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家要求。
到2020年,南昌市增长极效应全面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一,制造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鄱阳湖城市群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战略定位】
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培育和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装备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链延伸,打造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各种交通方式,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安全畅通、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打造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优化商贸物流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引进和培育领军企业,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增强辐射集聚功能,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贸物流城市。
打造全国重要的宜居都市
尊崇山水自然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把南昌建设成为富有特色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发展举措】
A.产业发展: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培育壮大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优做强农业特色基地。
B.城市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九龙湖片区,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C.改革创新:增强超常规发展内生动力,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更大先行先试权,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D.区域协作:强化南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鄱阳湖城市群,推进昌抚一体化,强化与周边互动。
E.支持政策:为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有力保障,鼓励南昌先行先试,资金重点向南昌倾斜,搭建全方位融资担保平台,重大产业项目优先落户南昌,南昌重大项目享受“三优先”,重点支持南昌申报引智等项目,省政府建立高位推进机制。
第二篇:打造核心增长极暨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南昌市卫生系统打造核心增长极动员会暨上
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以打造南昌卫生系统核心增长极动员大会为标志,总结我县上半年卫生工作。
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成全市卫生“核心增长极”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以开展”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为抓手,着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成绩,半年我县卫生系统业务收入突破*亿元。现将我局上半年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1、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乡镇卫生院实施网上药品采购后,我县于今年3月31日正式启动村卫生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乡村医生进所集体办公,实施药品零差价,村卫生所采购药品统一到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中采购。
二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卫生服务项目和扩大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截止6月底,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万份。二是发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610人,补助金额78.3万元、发放补服叶酸2750人、为65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宫颈疾病筛查。三是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治疗55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大力开展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免费转诊治疗先心患儿174例、1白血病患儿19例;全面开展免费血透救治工作,共使100位血透患者受益。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对我县新农合基金审计。2012年我县参合率达到99.47%,人均筹资292元,统筹基金共计1.73亿元。为用好、管好农民的救命钱,坚决杜绝挪用新农合资金的现象,实行“双印鉴”制度和“银行对帐单”制度,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同时,创新管理举措,简化报销程序,实行“直补”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开展单病种付费,并在全省新农合工作会上将我县这种创新模式作为典型进行了交流,并予以充公肯定。
四、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完善覆盖全县的卫生信息网络,全面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单,讲解卫生知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常规疫情监测,积极开展传染病、地方病与慢性病防制和管理。三是1-5月份全县总收到各级医疗机构单位通过网络直报与疫情卡片的疫情数据,39种法定传染病共报告*例。
五、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专项整治,根据市局下发的《关于对学校及周边公共卫生单位集中整治的通知》要求,对全县范围内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公共卫生单位进行了集中整治。二是与县教体局协调配合,对辖区内*家学校饮用水、传染病防治、教学环境及生活设施进行了摸底调查,对未达标的学校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六、妇幼保健各项指标达标
以实施“两纲”目标和“妇幼安康工程”为抓手,抓好母婴安全乡镇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一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1-6月产妇总数*人,建卡率97.33%。二是婚前保健情况,我县自实行名费婚检以来,婚检率大幅度提高,半年来为3946对新婚夫妻进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三是儿童保健工作,全县0-7儿童岁实检58004人,体检率达87.87%。
七、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更显著 按照上级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我们把全年的查治病、查灭螺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了各行政村。沿湖重疫区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血防健康教育,对重疫区教师进行血防知识培训班52人次。上半年共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下发实用宣传用品0.19万件,制作宣传标语10条。截止6月底,IHA查病40787人次,完成了全年任务的67.9%,晚血救治61例。
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培养有专长人才,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双卫网、新视通”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二是成立了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多方联动,培训村卫生室人员415名,完成*名在岗乡村医生培训任务。三是加强卫生人才建设,拟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人。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局还将就打造核心增长极召开专题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方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严禁放宽住院指征和挂床住院,使住院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稳步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大乡医集中办公,监督村卫生所实施药品零差价。
3、积极推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让涉农地区居民能够逐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
4、继续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绩效考核工作,启动其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
半年来,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县卫生实际,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配送企业中的药品目录品种偏少,常用药和基本药物品种偏少,与基层医务人员用药习惯有差距导致报送计划偏少。
二是医患问题,医闹”问题的节节攀升已成为当前困扰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难题,它普遍存在于我县各医院,严重扰乱了正常医疗秩序,损害了广大就医者的利益,带来了许多的社会负面影响。
述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为全市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健康保障。
二0一二年七月六日
第三篇:领导讲话核心增长极
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全力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核心提示】
省会南昌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鼓励支持省会南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加快全省崛起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6月4日,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若干意见》,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
【总体要求】
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意见》指出,南昌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是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昂起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龙头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对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南昌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做好“两篇文章”、实现“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产业发展,建设现代都市,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南昌发展的聚集力、辐射力和创造力,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发展目标】
南昌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一
《意见》提出,到2015年,南昌市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50万人,城镇化率72%,统筹城乡发展初见成效;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框架基本拉开,“十横十纵”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基本完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和其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家要求。
到2020年,南昌市增长极效应全面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一,制造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鄱阳湖城市群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战略定位】
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培育和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装备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链延伸,打造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园区。
打造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各种交通方式,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安全畅通、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打造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优化商贸物流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引进和培育领军企业,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增强辐射集聚功能,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贸物流城市。
打造全国重要的宜居都市
尊崇山水自然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把南昌建设成为富有特色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发展举措】
A.产业发展: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
培育壮大制造业集群
《意见》提出,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集聚集群为路径,尽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跨区域产业联合重组,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
南昌将抓紧实施江铃30万辆整车项目、K发动机研发,实施整车生产百万辆攻坚计划,形成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提升铜、铝、钢铁等精深加工水平、做大产业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特优钢材和铝型材生产基地。
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加快发展,重点建设桑海新医药谷,扩大南昌烟草、啤酒、优质大米、饮料等重点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争取到2020年汽车、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千亿元。
推进南昌航空城、樵舍重装产业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航空制造、纺 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新能源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500亿元。
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水平。以红谷滩金融商务区为主体,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推动南昌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齐备的金融集聚区。
积极引进服务外包领军企业,集聚服务外包人才,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依托出版、传媒、动漫、影视基地,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加快发展龙头岗综合物流产业园、华南城和南昌小商品城,改造提升洪城大市场,构建八一广场、凤凰洲、朝阳洲、昌东、昌南、青山路等六大商圈,建成辐射全省与周边的现代物流区。
打响“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景区开发,推动南矶湿地公园、瑶湖水上城、滕王阁二期改造、江西旅游集散中心、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区。
加快会展设施建设,加强与全国行业协会、区域合作组织、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合作,积极举办工业产品、高技术成果、生态文化、低碳经济、绿色食品等各种展览展销活动,打造吸引力强的会展业集聚区。
做优做强农业特色基地
《意见》提出,要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
发挥粮食和油料的主产区优势,推进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建设一批产区型基地。开拓河蟹、有机茶、藠头等产品市场,形成品牌效应,打造一批地理标志型基地。
推进蔬菜生产和良种生猪养殖,注重从规模、结构和品质上保障市场需求,建成一批城乡保障型基地。
提升水产品、苗木花卉等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标准化产供销一条龙,做大做强一批区域辐射型基地。
重点打造集观光、休闲及度假于一体的精品特色农庄,办好樱花节、桃花节、杨梅节,发展一批都市休闲型基地。
B.城市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九龙湖片区
《意见》提出,以省行政中心搬迁、南昌航空城和地铁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内优外拓,形成以赣江为主轴的一江两岸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
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九龙湖片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框架,把红谷滩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标志性区域。加快昌东新区、昌南新区建设,有序推进瑶湖生态科技新城、昌南现代综合新城、九龙湖现代综合新城、乐化空港新城、梅岭休闲度假新城五个功能组团建设。
加速老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推进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商场等公共优质资源向新区布局。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卫星城及中心镇,形成支撑市域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意见》提出,加快“十横十纵”快速路网和高速外环建设,加快建设沪昆客专杭长段、向莆铁路江西段,积极推进昌吉赣客专、武九客专、合九客专、池九城际前期工作,全力争取宁合昌城际铁路、南昌城东货运专线等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做大做强向塘、乐化货场。加快建设南昌至铜鼓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昌樟、昌九高速公路改造提升,调整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南昌出城高速公路网,加快周边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改扩建,提高连接80%中心镇的路网等级,建设环鄱阳湖旅游路网。加快南昌新港码头和南昌至湖口Ⅱ级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推进南昌港和九江港一体化进程;扩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白水湖国家集装箱货运中心,扩大航运能力。加快推进昌北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加密国内国际航线,发展空港经济,建设南昌国际货运中心。加速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和朝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争取提前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形成城市立体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形成南昌到省内设区市2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的交通格局。
C.改革创新:增强超常规发展内生动力
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更大先行先试权
《意见》提出,在南昌市九龙湖新城沿赣江下行到鄱阳湖区域,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赋予区域内更大的改革发展权和先行先试权。以昌九工业走廊和赣江黄金水道为主轴,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保护区、都市农业区和生态旅游区,构建先导区“一轴六区”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深入推进资产资本化,开展体育、文化、人防等公共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村居民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强做大市政控股、城投公司、水投集团、昌工控股、轨道交通等投融资平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意见》提出,集中力量把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全省科技创新的集聚地。鼓励和支持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立分支机构、科研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并与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重点建设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动漫技术中心、传媒资讯中心、数字资源中心,积极建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鼓励培育高层次人才市场和人才开发基地,推动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西籍、南昌籍高层次科技人才库,争取举办中国·南昌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会。
提升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前湖、瑶湖两大高校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重点学科和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依托重大产业基地,深化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形成产学研集合优势,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提升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
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意见》提出,创新招商方式,搭建招商平台,大力引吸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充分发挥泛珠会、中博会作用,继续办好赣台会、绿博会、香港招商周,扩大经贸交流。
进一步打响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品牌,广泛开展低碳发展领域国际国内合作。
充分发挥南昌在鄱阳湖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推进鄱阳湖城市群与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经贸合作。
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推动与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区。
D.区域协作:强化南昌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构建鄱阳湖城市群
《意见》提出,以南昌为核心,以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中心城市为重要节点,以环鄱阳湖交通网络为纽带,统筹区域内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功能互补、产业互动,加快构建鄱阳湖城市群。
促进昌九共融
促进昌九共融。以南昌、九江两城市为中心,以沿线城镇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加快桑海开发区、樵舍重装基地、共青城建设。加快赣江-鄱阳湖航道、港口、码头建设,促进九江港与南昌港的联动发展。
推进昌抚一体化
依托向莆铁路、福银高速、316国道,促进昌抚两城市相向发展,加快抚州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共同编制跨行政区城镇建设规划,加强两市交通、信息、市场、产业等对接。强化与周边互动
充分发挥南昌市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赣南城市群等我省其它重点地区联动发展。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共建,促进上下游产业配套,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多方共赢。
E.支持政策:为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有力保障
鼓励南昌先行先试
《意见》提出,支持南昌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低碳交通体系;积极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试点城市和国家开放低空领域试点。设立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规划环评能评试点,简化项目环评能评审批程序。
资金重点向南昌倾斜
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予以支持。省级在安排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转贷额度时,重点向南昌倾斜。对落户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重大项目和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南昌市重点建设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上市及债券融资的奖励力度。
搭建全方位融资担保平台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信贷等政策,参与南昌新城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支持省级融资担保机构与南昌市联合建立融资担保平台。引导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扩大企业发行债券,推动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重大产业项目优先落户南昌
统筹协调大企业、重大产业项目优先落户南昌,促进产业集聚。研究制订重点产业发展引导目录。支持南昌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整合扩区,小蓝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南昌市域内建设一批工业、服务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全国小微型企业工业创业示范园区,争取在进贤县设立省级工业园。优先向国家申报建设南昌综合保税区,探索南昌特殊监管区与水港、空港之间的„港区联动‟监管模式。
南昌重大项目享受“三优先”
加大对南昌市重大项目的扶持,做到优先审批、优先申报、优先争取。除国家明确规定应由省级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外,优先下放南昌市。国家切块到省的各类专项资金和省本级投资向南昌市倾斜。
加快推进新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和100万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支持开展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和新能源开发。支持南昌市建设“中国水都”,实施乌沙河综合整治等重大水利工程,推进南昌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支持南昌市国省道调整工作,将市管路网中“六纵四横”骨干公路和部分经济干线调整为国省道。
省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向南昌倾斜
省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向南昌倾斜,对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会、省开放型经济调度会的项目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南昌市在省内异地解决占补平衡。允许南昌对老城区退出的存量用地依法依规实行统一收储。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劣质农用地及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争取城市建设生态用地征转分离改革试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时调整试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适应南昌发展需要,启动行政区划调整,争取早日完成报批。
重点支持南昌申报引智等项目
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设立高级人才创业支持基金,帮助企业引进高级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各类人才到南昌企业兼职,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创业。重点支持南昌向国家外专局申报引智等项目。
省政府建立高位推进机制
省政府建立高位推进机制,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打造核心增长极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建立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省发改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和南昌市政府参加的组织协调机制,指导和统筹相关工作,编制先导区发展规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考核监督。积极筹集资源,切实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力度。南昌市要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其它设区市要加强与南昌市对接。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形成举全省之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南昌学习心得
2014年小学数学名师“同课异构”南昌专场研讨会 学习心得
10月18-19日,2014年“和美课堂”教学展示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南昌举办,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张齐华、强震球、牛献礼、庄惠芬等应邀献课,南师附小张珂、站前路小学郭亮、红谷滩育新分校刘克群等老师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数学教师参加了现场观摩。
两天里,我们听了8节课,有《图形的分割》、《认识周长》,其中《认识圆》、《相遇问题》、《用字母表示数》是“同课异构”,还聆听了名师讲座、点评,参与了学员互动。四个半天的时间里排得满满的,我们没开一下小差,每场都是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会场,好不容易坐到前排,能距离观看名师上课,感觉收获颇丰。
本次活动采取的形式主要是同课异构,由两位教师根据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的设计,展示课堂教学的风采和魅力。他们精彩的课堂设计,精湛的课堂艺术和独到的课堂驾驭成为了本次研讨活动的一大亮点,赢得了与会代表的掌声和好评。
此次活动中,献课老师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么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了名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特级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根据分工,现在我重点谈谈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牛献礼老师其人,以及他执教的三年级《认识周长》其课给我的感受。
牛老师是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的荣誉在此不必赘述。他执教的这节课,课前谈话后直接进入新课,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周长”,让学生大胆的说,说出自己对周长的认识,说错了都不要紧。牛老师慈祥的笑容,温和的语气,给了每个孩子们以勇气。孩子们说完后,牛老师并不急于下“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动画演示小乌龟、小鸡、小鸭比赛,比赛规则是沿着运动场跑一周。它们从一个起点跑,小乌龟在中途停下,小鸡跑啊跑突然从运动场中间穿过去到达了原来的起点,小鸭呢,从起点沿着运动场的边线跑了一周后又回到了起点。牛老师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比认识了“周长”,然后自然就得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个概念,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有了基础,进入下一个环节,操作感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的四周,让学生演示,边摸边说,老师特别提醒强调“起点”这个重点词。然后是大屏幕出示练习题:三道题,每个人任选一题,喜欢做哪题就解决哪题。没有压力,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这三道题是测量三角形、正方形、半圆的周长。要数测量半圆的周长这道题最难了,这道题书上没有。牛老师让学生想办法,关于怎么量半圆曲线的长度,有的想用手指量,有的想转动尺子量,孩子们兴趣很高,有的办法可行,有的办法很搞笑,老师并不急于给出方法,而是让学生们互相质疑,终于有聪明的学生想到了用软尺量,用绳子量再量绳子的长度等方法,让学生自己验证办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肯定结果,表扬了学生。最后又补充了一道题,先出示一个正方形,再演示从一个顶点到相对的一个顶点,用不规则的折线相连,把正方形分成面积不相等的两部分,让学生说说分开的两部分的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长。问题出来后,孩子们可热闹了,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虽然有的看法是错误的,老师还是紧扣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得到了正确答案。当然,快要结束新课的时候,牛老师适时让兴奋的学生安静下来,和学生一起回顾与反思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四十分钟中的课里,粗略的看,觉得牛老师的课上得很平常,可细细琢磨,就觉得他的课上的课不简单。他采用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方法,用了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了。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牛老师选择了等待,引导,他相信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事实证明,孩子们是很棒的。整堂课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学生有发现的乐趣,有探索的艰辛,有错误的困惑,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在这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仅只是教学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教学思想方法比知识和结论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仰望名师,俯视自己,觉得我也和很多普通老师一样,是为了教学而教,而不是为了学生而教,而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和美课堂”的教学思想。这次学习,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感受了先进教育理念,我们要将所学运用到平时的课堂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多想多学的同时,还要多实践、多反思,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和美!
第五篇:力推园区大跨越打造明光增长极
力推园区大跨越 打造明光增长极
---园区发展大跨越行动工作汇报
201年7月30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发展园区”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热潮。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现已初具规模,工业园区已成为明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和明光跨越崛起的重要引擎,已成为明光市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为明光跨越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强有力的支撑。
一、园区发展现状
2010园区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贯彻落实“五大行动”,把园区建设大跨越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落脚点,把效能提速作为园区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手段,科学发展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追盱眙、增两倍、争上游”的目标任务,弹好钢琴,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1、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今年市政府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围绕“巩固提升一期、完善配套二期、快速建设新扩区”的工作思路,园区已建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完成了中宁路、灵迹路西延、五一路北延工程,完成园区1500多亩的场地平整,配套完成供电、供水及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完成“五通一平”,基本满足项目入驻需求。一是道路工程。总投入900多万元的祁仓北路、柳湾路东西延、韩山北路等道路工程,已全部完成水稳工程,正在浇铸路面混凝
土,工程将在七月中旬全部完工。二是场地平整。投入800多万元对园区二期1500多亩地进行场地平整,整体工程将于七月底前完成,满足园区西部所有的项目入驻条件。三是绿化、亮化工程。投入近300万元对灵迹路西延段园进行绿化,投入140万元对中宁路、灵迹路、五一路进行亮化工程,工程已全部结束。四是完成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东西两个排涝站,确保园区无洪影响,为园区二期项目的入驻和建设奠定基础。五是投入500多万元建成污水提升泵站,实现了园区生产的污水直排污水处理厂,解决园区企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为建立环保型园区奠定了基础。2010年1-6月份,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438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其中: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产36888万元,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000万元。
2、园区规模翻了一番。一是园区面积翻番。园区由一期的4平方公里,建成目前的8平方公里,今年跨过高速建设新扩区,将完成3个平方公里的征地面积,园区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二是园区项目翻番。截止目前入园项目115家,比去年底57家增加了58家。三是亿元项目翻番。目前,入园项目共有25个投资超亿元,其中已经投产的有4家,包括明光三友电子、滁州润海甜叶菊高科、浩淼消防科技、屹州铜业;在建的有8个项目,分别是:安徽榄菊、高盛科技材料、力宏门业、丰亿电子、盛辉电器、安徽暨阳新型建材、龙利得包装、明光市茶叶瓜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华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除新入园建设的项目外,上半年启动建
设的还有投资1.2亿元的三友电子二期、投资1亿元的浩淼消防科技二期扩建两个项目。在建的重大项目中:安徽榄菊已经进入设备进场安装调试阶段,上半年榄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1.6亿元。
3、产业集聚初见雏形。立足“生态型、科技型、外向型”的发展定位,经过几年发展,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永言水产、润海甜叶菊、桂花面粉、鸿远油脂、恋尚你食品等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浩淼消防、三友电子、华信电子、众力铸造、瑞丰五金为主导的机械电子产业;以甚泰服装、希安琦玩具、天梭纺织、莱莉服装、陆玖纺织、甲青制服等为主导的服装玩具产业;以瑞尔和华慧为主志的新型材料产业;以明美矿物为主导的矿产加工产业和以榄菊日化为主导的家用日化主业等六大支柱主导产业。
4、经济效益已经显现。至2010年6月底,园区投产企业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5000 万元,同比增长125%,实现销售产值70009万元,同比增长126%,园区企业实现出口创汇4103万元,同比增加34%。6月底园区企业累计缴纳各项税收3800万元,同比增长33.24%。
5、园区跨越开始提速。随着园区一期项目的巩固提升、二期项目的动工建设,新扩区建设的迅速启动,园区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今年底园区一期将有华信电子、三友电子、甚泰服装、长兴电源、振宇电源、华慧微晶铸石、明美矿物、永言水产等8家上二期生产线项目;9月份前园区二期(西部)将有20多家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园区新扩区(三期)
正在紧张开展征地工作,8月底前将净地交付,便可立即开展场地平整和道路建设,年底前可提供3000多亩工业用地,现已有10多家在谈项目到新扩区拟选址,并签订意向协议。届时将形成,一期定单不断,效益猛增;二期井架林立,机械窜动;三期客商不断,选址繁忙。
当然,园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投产企业大部分企业还未能满负荷达产达效,场内未填满布实,投资强度未能达到协议要求;开工企业进展缓慢,未能按序时进度推进;签约企业迟迟未能开工建设等。
二、建设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工业园区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五大行动”;紧紧抓住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围绕“四个翻番”目标,以加快承接产业为主线,以提升一期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快速开工二期项目,迅速拉开新扩区发展框架,壮大特色产业,努力把明光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的聚集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明城建设的亮点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发展思路:继续完善提升一期,确保企业体量做大,产业特色彰显,实现园区现有企业的单体向亿元、三亿元、五亿元以上迈进;在二期的建设和项目开工上,全力加快场地平整和道路建设,快速完成配套工程,强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速度,对新签约项目抓动工,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迅速掀起新扩区建设高潮,加快
征地速度,场地平整、道路建设、供电、供水、电信、燃气等配套工程紧紧跟上。
目标任务:围绕科技创新型、外资外贸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和矿产品精深加工型的定位,在入园企业数量、工业产值、税收和引进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的数量上实现“四个翻番”(即:新增入园项目16个以上,产值达20亿元,税收达1.2亿元,亿元项目达10个以上);在建项目新增5家以上,达45个以上;再增加投产企业4家,投产企业达到46家;新扩区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新扩区新增签约项目10家以上,努力把新扩区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集工业、商贸、休闲、购物、餐饮等功能配套齐全的、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
1、完善一期现有园区,填满布实。强力推进一期现有企业三友电子、华信电子、甚泰服装、明美矿物、长兴电源、振宇电源、浩淼消防等二期建设工作,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对于部分投资不到位的项目实行招商引资,促进强弱联合、弱弱联合;对于无实力、无项目的一期现有的众可乐食品、海天照明、瑞泰橡胶、华亚工业用地,加快“腾笼换”步伐;督促加快一期在建的蓝德机电、奇美橡塑、卡乐诗服饰、久鼎五金、明皇咖啡壶、长恒彩印、锦上休闲、康诚伟业机电等项目建设速度;盯住园区一期东部签约项目,促使尽快开工建设。年底建设完成瑞尔路东延贯通、明光街道老工业园路(职高对面)贯通及祁仓路、柳湾路东延等配套工程。
2、全面建设二期,尽快建成投产。加快二期基础设施
建设进度,8月底前完成园区场地平整、柳湾路西延及供电供水、电信、燃气、路灯等配套工程。积极开展《在建项目联系制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促使园区二期项目于8月底全线开工,促使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榄菊公司一期工程的机械安装调试进程(10月底前开工投产),快速建设洗洁精二期项目,规划启动榄菊三期气雾剂项目,引进榄菊配套产业项目,延伸榄菊产业链。
3、积极推进新扩区。积极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大思路谋划、大手笔运作,扩容升级,打造产业承接平台。新扩区建设指挥部及“一办七组”要加大新扩区宣传力度,加快新扩区建设进程,迅速掀起新扩区建设新高潮。一是征地工作要加快进程,于8月底前完成征地工作,并净地交付;二是及时开展场地平整和道路建设,尽快使新扩区路网形成雏形;三是交通、供电、环保等部门立即着手对104延伸线、跨高速高架桥、变电站、新扩区污水处理厂等立项、申报和规划工作;四是自来水、燃气、电信、移动等部门的配套工程要紧紧跟上。
4、强化企业服务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健全和完善园区服务职能,继续推进一站式无偿服务工作,延伸服务链,为企业服务向企业经营过程、管理过程延伸;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入园项目实行分工负责制,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头上有项目,谁跟踪谁负责,一盯到底,全程帮办;强化奉献意识,发扬“五加二”(周一至周五,外加周六和周日)、“白加黑”(白天加黑夜)、“三亲五
干”(对待企业亲如父母,对待客商亲如兄弟,对待项目亲如子女,晚上当做白天干,雨天当做晴天干,假日当做平时干,两天事情一天干,两人事情一人干)精神。在做好服务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一是抓项目开工。建立健全拟开工企业档案,准确把握所有拟开工企业的项目进度情况,特别是今年重点开工项目,必要时,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问题组成攻关小组,切实为拟开工企业解决问题,力争签约的项目高标准全面开工;二是抓项目竣工。对区域内重点在建项目榄菊日化、蓝德机电、奇美橡塑等项目开展跟踪服务,积极为企业解决所面临问题,推动企业尽快竣工投产;三是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对入驻园区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对投资强度不够、二期或三期不能序时建设、长期“圈而不建”或长期“无项目达产”的项目,加快进行“腾龙换鸟”或收回项目用地步伐,建立健全项目用地动态管理机制;四是加强对重大项目跟踪力度。对园区重大项目要确定专人跟踪,专人服务,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服务。例如:榄菊配套项目、龙利得包装项目、润海二期项目、浩淼消防科技二期项目、义乌、金华等几家签订意向书的项目等;五是快速建立项目储备库。对有意向的项目或重大线索要派专人紧盯不放,建立项目存储档案。
5、建立健全园区发展机制。一是健立协调机制。建立由组织部、纪委等单位组建专门的重点项目协调督查组织(由市主要领导牵头),主要是对项目入驻进度进行跟踪督查(包括引资额、建设序时进度、投资强度等),给引资帮
办单位施加压力,促使项目早建设、早投产。对引资单位帮办服务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计分,纳入年终单位考核计分内,做为单位评优先依据之一。二是建立帮服机制。严格执行“谁引资、谁负责”,引资单位是帮办服务责任主体,明确专人帮办,切实做到现场帮办服务,进企业任何人不找,只找帮办人,帮办人负责企业对外协调、接待和处理相关问题,是引资企业的“代言人”。管委会管理企业的职能全部通过帮办人来完成;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按照“谁引资,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相关引资单位的安全和环保责任,定期对区内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哪个项目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企业和项目引进单位行政一把手责任。对敷衍了事,不能在岗,不能现场帮办的项目帮办人和帮办人所在单位主要领导一律予以通报,并追究责任,纳入帮办年终考核范围。对供电公司、供水公司、建设局、国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服务不到位或工程建设延误,影响园区建设速度的单位主要领导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行政处理;四是完善管理体制。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园区管委会的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