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下第五单元作者简介(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1:1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八下第五单元作者简介(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八下第五单元作者简介(共)》。

第一篇:语文八下第五单元作者简介(共)

报告文学是一种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充分运用除虚构和创造性想象以外的文学手法,对当代社会出现和存在的典型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再现,同时又饱含哲理思辨、理性光芒和批判精神,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是一种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两栖类”体裁,它既有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即真实性与时代感,又有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即典型性与艺术化。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文体的特点。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温书林,男,1961年10月5日生于山东省招远市;1979年9月至1983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读大学本科,并取得法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至1990年9月先后任大学教师、北京通利公司经理,1990年至1992年9月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也是《南京大屠杀》一文的作者;1992年9月至2001年9月任富利昌公司总裁;2001年9月至今任天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龙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天力兴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拓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未被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及其他有关部门处罚;为公司股东深圳拓博实业有限公司推荐提名;未持有本公司股票。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任职日期2007-09-04 离职日期2010-03-2

4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中国著名劳动模范。191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5年5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孙德宏,男,中共党员。历任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秘书,中国建设报编辑、记者,工人日报社记者、一版主编、编委、副总编辑。2005年7月起任工人日报社总编辑。

孙德宏,男,1962年8月生于辽宁盖县,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为《工人日报》高级编辑、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的20年里,他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5部著作,曾6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独立采写的通讯《寻找时传祥》获第6届中国新闻奖(1995年度)一等奖,并被节选和全文选入全国初中、高中语文课本。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兰州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院系的兼职教授。目前正在职攻读文化美学士。著名作品有:《困境中的思索》《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阿炳在音乐上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他最著名的曲目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1812年兵败俄国,元气大伤;1814年被反法联军赶下台。1815年复辟,随后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逝,1840年尸骨被迎回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纳河畔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主要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中国大陆艺人徐静蕾曾自导自演过该书改编的电影。斯蒂芬·茨威格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独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第二篇: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练习1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从流飘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4、横柯上蔽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二、翻译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好读书,不求甚解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三、背默

1、《与朱元思书》中起总领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2、文中表现水势急促的句子是:。

3、通过联想表现山的奇特的句子:,。

4、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

四、语段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一百许里()负势竞上()()急湍甚箭()....

互相轩邈()()风烟俱净()窥谷忘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把静景写活,使景物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本文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的句子是

4、写景还要注意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景物的特征。本文第三段写景注意了视觉与听觉的交替,动与静的结合,景与人的变换。请谈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既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又怎能听见“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怎么能听见“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请你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美景的句子是

7、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第三篇: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五单元答案

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五单元答案

21课 与朱元思书

一、1.(1)Piǎo

(2)tuān(3)miǎo(4)líng(5)yīng(6)yuān lì

2.(1)“转”通“啭”鸟叫声

(2)“反”通“返”返回

3.(1)一样的颜色。(2)独一无二。

(3)青白色。(4)高。远。

(5)向。

(6)全都。(7)比箭还快。

飞奔的马。

4.略

5.略

6.梁

吴均

叔庠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二(一)7写景抒情的散文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8总写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总领全文。9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声的奇; 10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由景生情,从侧面表达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的思想。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3(1)连接。(2)河流。(3)飞鸟。(4)覆盖,长满。14绝壁、孤峰、绿嶂。15到这里随意走走,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在自由自在地欣赏山水美景时,人的内心会有所感悟的。16①山之雄奇;②山之绿;③溪流清澈;④鸟兽满山;⑤四季有景。17寄情山水,排遣烦恼;避世隐居;怡情养性。22课

五柳先生传

一1(1)处所。(2)体会、领会。(3)往,到。

就。

(4)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5)心情急切的样子。2.(1)喜爱读书,却只求领会其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2)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3)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4)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遮不住风和阳光。3不求甚解

先生的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工夫。

指不求有深入理解,停留于一知半解。4(1)魏晋 诗人 元亮

五柳先生《陶渊明集》(2)略

二(一)5好读书;性嗜酒。6环堵萧然……晏如也。

7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是一个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人。(言之成理即可)(二)9告诉10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11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23课 马说

一、1.略

2(1)B A

(2)A

B(3)B A

3(1)“食”通“饲”,喂养。(2)“见”通“现”,表现。

(3)“邪”通“耶”,语气词。4(1)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2)想要它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根本不认识千里马啊。5(1)它 难道 表肯定语气

(2)一顿 吃 喂养(3)鞭打 马鞭6.C 7.略

二(一)8如果没有“伯乐”的发现和爱护,“千里马”就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有也等于没有。作者借此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控诉。9统治者平庸浅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大批的人才被埋没。10需要广阔的施展空间,需要统治者的赏识和提拔。11示例:文章托物寓意,寓理于事,字句上是在说马,其实是阐发关于人才问题的一些道理,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寄寓在人们熟知的故事之中,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12(1)动词,显灵(有灵异)。(2)靠近。遮盖。感应。产生神妙。(3)使……神妙。(4)降雨,滋润。水奔流的样子。13(1)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真正不行呢!(2)奇妙啊!龙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14一段:龙凭借云能变化无穷。二段:龙失去云则毫无神异。三段: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15A√B×(提示:“信不可欤”表达的是感叹语气。)C√D√16略

24课 送东阳马生序 一1.B2.(得到)(借给我)(担心)(等待)(最终)(腰佩)4D 5A

6B7.(1)支通肢,肢体(2)(3)被通披,穿8(1)汤:热水;汤汁(2)走:跑;行走(3)趋:快步走;趋势(4)或:有时;或者(5)卒:最终;士兵(6)假:借;不真实

(一)9.勤奋刻苦10.远道求师,表现了求师的迫切愿望和坚定的学习信念 11.侧面表现前辈道德声望高,学识渊博,求教的人多。

12.色愈恭……又请焉。不论求师多么艰难,都恭敬地求教。

(二)14.(1)偷偷地(2)总是,常常(3)入迷(4)安静的样子(5)离开(6)通“披”,穿着15C 16(1)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2)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亲自跟在车后

17,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原因: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25课

一、积累运用

1.Kē jǐ, liáo què

chóu chú(1).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增强、振作(3)销蚀(4)荒凉冷落(5)这里指史册(6)不能承受

3、(1)唐

刘禹锡

白居易(2)杜牧

唐 《樊川诗集

(3)文天祥

履善,宋瑞,文山、浮休道人

《文山先生文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

苏洵

苏辙。《东坡乐府笺》(5)

张养浩

希孟号云庄。元代

散曲家

4、(1)沉舟侧畔千帆过⑹,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阅读简答

5、交代作词的缘由,领起全篇

弟弟

苏辙

6、天

人生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B

10、B

词牌名

题目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14、幼安,稼轩

南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5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16树

处1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8、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入大荒流

后天下之乐而乐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举杯消愁愁更愁

病树前头万木春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单元五答案

1、B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至

通“返”凭借

美丽的.5(10(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2)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6、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7、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

8、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9、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10、D

11、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12、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13、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③虚心请教。

第四篇:2018年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教案

壶口瀑布 梁衡

单元目标

本单元由山水游记中的四篇经典文章组成。其中,《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白洋潮》运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天目》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目山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对天目山的喜爱之情。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认识景物特点,了解文中的妙处和彼此不同的风格,品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材地位和作用

《壶口瀑布》原本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二期课改后编入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山水清韵》中。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

2、品位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

3、体会文章催人向上的积极精神。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希望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学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探究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用到水,一切生命也离不开水。我在农村见过清凉甘甜的井水,在城市见过纯净的自来水。你们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些什么水?能加上形容词更好。(波涛汹涌的海水,滚滚东逝的江水,清澈透明的河水,潺潺流淌的溪水,平如镜面的湖水,清凉甘醇的泉水,弯弯曲曲的河水,漾起波纹的湖水,波光闪闪的江水,直泻而下的瀑布,咆哮翻滚的瀑布,温柔的雨水……)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水,赋予了自然以美。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交流自己知道的瀑布

你们见过瀑布吗?请把自己见到的瀑布描述一下。(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等)。

3、介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观赏图片,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1、看完课文之后,能否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明确: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2、圈划批注相关描写“水” 的语句,感悟体验。(黄河壶口既是一个水的世界,也是一个人的世界)

3、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请女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四、品读第3、4、5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请男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

2、请女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完成下列表格: 季节 声 势 景 雨季

旱季

学生填写 季节 声 雨季 阴阴如雷

震耳欲聋

势 景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水浸沟岸 劲地冲进去,冲进雾罩乱石 去……”

旱季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其势如千军万马,“龙槽”“深不可测”;汩汩如泉、潺潺成溪互相挤着、撞着、推 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哀哀打漩、如丝如缕推搡搡、前呼后拥,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撞向石壁,排排黄浪碎成雾”,大水“向两边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涌去”时,“平平的,大“凝重”“猛烈” 大的,如飞毯抖落”。

3、回答问题:(1)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 明确: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了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黄河具有的特点。

(2)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明确: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4、思考:黄河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点同人的情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五、作业布置

1、寻找并摘录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不少于3句)2抄写并解释“学习建议”“积累”中列出的词语。

3、根据“学习建议”“积累”的要求,写一段话。

4、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2、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故知新:提问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1、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明确: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3、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明确: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4、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明确: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1、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2、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明确: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品味语言,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感受力量之美。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你喜欢的理由。2.说说你所选择的句子,在字里行间有什么意蕴。

五、学习本文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壶口瀑布,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明确:作者写壶口瀑布不仅仅在写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壶口瀑布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使我们懂得要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去面对人生。

六、布置作业

1、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2、请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仿写本课。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声 势 景 感 旱季: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雨季: 教学反思: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所在单元:第五单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2.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二 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 正音

裸露 lù黧lí黑

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

演绎yì

五释义

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5、熠熠:闪烁的样子。

六 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

七、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八、研读课文,合作讨论。

1、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丛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2、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是为了反衬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小结

这篇游记,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我们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巨大威力,作者的体验更强烈显示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十、布置作业

《综合练习》同步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及字词

二、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此长眠吧”中“我”的心态?

(1.作者在《藏北游历》序言中说,自己对于这片雪原高原,“是一个逗留太久,热情也持续得太久”的人。在西藏期间,“足迹和心迹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她和这块大陆感情至深,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死亡何尝不是一种回归?这时死亡也没有了恐怖色彩)

(2.各拉丹冬,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有一种吸引力,在它面前,人浑然忘我。在这种忘我的精神境界中,作者感悟到生命是一种永恒,也是一种不朽,从而能坦然面对死亡)

三、赏读品析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下列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眩晕”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卖弄”指故意展现。这里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删去后,不能表现大自然的风是亘古存在的,不能表现冰窟的历史悠久)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写大自然的形成之前,引发人们思考生存和意义。)

四、写作特色

1.议论抒情写感受,给读者以强烈的共鸣。

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感情。文中作者远望冰塔林的景物,“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融汇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感叹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直接发表议论,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2.移步换景巧观察,避免平铺直叙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来观察描写景物,如“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在各拉丹冬以东……草坝子上”“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等,移步换景,思路清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主题归纳

读了这篇游记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感悟(1)各拉丹冬终年冰雪覆盖,是长江的源头,景色神奇、壮美。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是生命之源。读后,我们心中不由产生了对它的向往、崇拜、热爱之情。

感悟(2)各拉丹冬雪山圣洁、坦荡,读文如临其境,身心豁然圣洁,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是内在体验的深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六、拓展延伸

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七、布置作业

采用“移步换景” 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为主要内容,写一段话,介绍校园的情况。

板书设计

一、交代时间、介绍概况

二、介绍冰塔林景色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壮美景色、神奇伟力

三、“我”受伤后的经历

四、孕育长江、滋养人类

登勃朗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 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难点 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 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填表格

方式 所见所遇 感慨

上山 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丽景色 惊叹

美好联想

下山 雇车旅行

(7-11)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 幸运

轻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见课文第1段,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

(2)登山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神奇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之王”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游行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生动描写出车夫之王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本文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2.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3.文中语言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记散文,也体现了他语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周围山峰多样的形状;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观峰远望:V字形 壮观周围山峰形状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联想)下山遇车夫之王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愉快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力求也能让同学们轻松地读,愉快地学。学习的过程也好比旅行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目标,端正我们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像作者游勃朗峰一样,既能观赏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乐趣,从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力求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的象征意义,体会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难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云南丽江秀美风景图片。

2.导语:丽江,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二、作者介绍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2016年10月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四、基础知识

⑴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驿道yì

蜿蜒wān yán

矗立chù

翡fěi翠

⑵解释成语

矗立:高耸地立着。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硕大:非常大、特别大。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五、课文讲解

<一>课文理解及思路

第一部分(1段),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第二部分(2-14段)写小水滴的旅行,它沿途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以及所感。

第三部分(15、16段),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开始新的旅途。

<二>课文研读

(1)一滴水有哪些经历,请同学们试着概括一下。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的?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由高到低的顺序)

(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4)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小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三>写作特点

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2.线索清晰,借物抒情

文章以“小水滴”为线索,通过“雪花——冰川——小水滴——跌入、跃出落水洞——经玉河流入四方街——经中河流经丽江古城并流出古城进入金沙江”完成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历程。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热爱的真挚情感。

<四>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感悟①: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小水滴”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读来亲切感人。我们应学习这种写法,让自己的作文生动起来

感悟②:景美人更美,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除了抓住景物的特征外,往往还需要关注人的活动,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借鉴。

六、作业:

本文采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了对丽江古城的喜爱之情。请运用拟人的写法写一个片段,表达某种情感,1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自然界旅行—景色优美

旅行过程

建筑古朴

一滴水经过丽江

人世间旅行

无限热爱

民风质朴

奔向大海——开始新旅途

第五篇:八下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精选)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重点记忆兰色字体和表格里边的内容)(图片参考教材)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概况:

1、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2、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

3、明朝的统治政策:(1)明初的统治政策: ①政治方面: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作用: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经济方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作用: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③对外关系方面:郑和下西洋(作用: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中后期的统治政策: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作用: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4、明末农民起义:

(1)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②自然因素:1627年,陕西北部连续发生旱灾。(2)爆发时间:1627年;

(3)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4)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二)清朝(1636-1912): 1、17世纪初(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1644年,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

(三)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明修长城,清修庙”,体现了明朝的“防御的民族政策”(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清朝“怀柔的民族政策”(在避暑山庄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少数民族联络感情。)

注:“四书”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

第二课第二课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基础重点记忆单)

(一)进步思潮

1、进步思潮兴起的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2)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文化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3、主要思想:(1)追求个性解放

(2)主张平等民主(3)批判专制皇权

(4)反对以农为本,主张工商皆本。

(二)世俗文化

(1)明清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 ①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②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2)晴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3)文学艺术(小说、戏曲)①中国“四大名著”

②京剧是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剧种。

③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下载语文八下第五单元作者简介(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八下第五单元作者简介(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编八下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检测卷 姓名 成绩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搡(sǎng)霎时(shà)迂回(yū)寒噤(jīn) B.棱角(líng)蠕动(r......

    八下第五单元《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复习导学提要【复习目标】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2.认识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提高......

    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1.28 )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

    (朱永道)八下第五、六单元

    实验初中初三年级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主备人:朱永道校对人:审核人:陈太运 八下第五、六单元 知识点梳理 1、 字词 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举例) 颟jǐng悟驾驭ù硕.mān顸.hān渊薮.sǒu憬...y..s......

    八下语文三四单元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课内阅读文段 《敬畏自然》(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

    语文第五单元(五篇模版)

    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一、字词、背诵(见书中) 二、文学常识。 1、《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

    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4分) A.硬面饽饽(bō)值更(gēng)梆子(bāng)跳踉(liáng) .... B.万籁俱寂(lài)入垢入詈(lì)殚智竭力(d......

    小四语文第五单元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一、要会默写的词语: 桥梁 浇灌 遍地 警枕习惯 稍微 期末 校园 远渡重洋 滚瓜烂熟 基础 有所作为 名列前茅 急起直追 毫不气馁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