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雅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博雅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十几年前,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大学教育被视为精英教育,而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已不是令人羡慕的称谓,大学教育亦沦为基础教育。如今,高等教育已迎来大众化时代,并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教育日益专业化,日益功利化,学生将接受教育视为在如今严峻就业压力下成功就业的手段,学什么专业向市场需求看齐。大学生为了成功就业努力学校专业知识本无可厚非,但如今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大学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博雅学院是中山大学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每年从入学新生中精选30名学生。博雅学院本科学制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贯彻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教学方式,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的经验,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3-4 门,但每门课有大量阅读和作业。学生在四年本科期间将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必修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文明语言,兼修艺术理论及其技能,毕业学生将获得哲学(博雅)学士学位。
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既然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大学教育只重视专业教育就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如我们所知,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接触学习不同科目,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如文理科之间的不同思维方式,因此有人质疑在高中就进行文理分科是否有碍于学生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大学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虽是为如今的经济发展所迫,但严重背离了教育的目的,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进步。且如今的大学教育日益功利化,学生更浮躁,热衷于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件。我认为这与大学生热衷与市场就业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等专业而忽视能修身养性的人文学科的学习。大学教育若能做到社会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的并重,做到博雅教育,给学生接触了解学习各学科的机会,既有利于学生加强内心的修养,减少浮躁功利思想,养成心平气和、踏实严谨地钻研学问的精神。
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强调精英教育,但这不意味任何特权,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博雅学院推崇的人生价值不是金钱,而是智慧与修养。博雅学院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在今日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中国,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浮躁功利、信仰缺失,大学教育是否要重新认真思考一番自身的教育模式,是否应采取博雅教育来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做起,进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和谐人格的现代公民。
第二篇: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在中国的普遍称为素质教育,美国称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 香港称为博雅教育,台湾通称为通识教育。虽然对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认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博雅教育(拉丁语:artes liberales,英语:liberal arts),又译为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通识教育、质素教育,原是指在西方古典时代中,一个自由的城市公民所应该学习的基本学科。文法、修辞与逻辑,是文科教育中的核心部份,被称为三艺(Trivium)。至中古时代,它的范围被扩大到包括数学、地理学、音乐以及天文学(其中也包括了占星学),这被称为四艺(Quadrivium)。三艺与四艺,合称人文七艺(seven liberal arts),或自由七艺,是中世纪大学中的主要科目。
在现代社会中,博雅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社会中的人的通才质素教育。它不同于专业教育、专才教育。在东方,这种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艺教育注重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质素。博雅教育所涉足的范畴随着社会而变迁,到了近代,人文和科学都成为了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博雅教育又被称为文理教育。由于并非专才训练,法律、工程、建筑学、设计、海事与航海、商业管理、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农学、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兽医学、牙医、医学及药学等这些专科及领域不属博雅教育的范畴。世界各地推行情况台湾
台湾系统的现代博雅通识教育开始于台湾大学。台湾教育家虞兆中认为,现代大学和传统儒家教育观一脉相承,学生人格养成应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于是出任台大校长时建立通才教育。随后,台湾各大学相继推行。在台湾,博雅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例如,台大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思维、世界文明、道德与哲学思考、公民意识与社会分析、量化分析与数学素养、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八大领域。香港
在香港,以博雅教育为宗旨的唯一一所大学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2008年香港教育统筹局于高中课程引入博雅教育。欧洲
在欧洲,博雅教育的原来意义是中等研习,只是涉足普遍知识及智识技术,着重于知识的承传,而不是专门或者专业技术。博雅教育在欧洲教育历史中的七大范畴被分为“三道”(初等级)和“四道”(高等级)两类。“三道”包括语法、修辞学及辩证法。“四道”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及音乐。这成了欧洲中世纪大学核心课程。虽然曾经只注重古典教育,但博雅教育在欧洲启蒙时代之后被宣传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见,随着科学及人文的地位提升,两者在近代都纳入博雅教育的范畴。美国
在美国,四年制的大学极着重博雅教育,所有学士课程皆要求学生于首两年受博雅教育之思考训练,而在学士第三年才修读主修课程。另外亦有专注于博雅教育的教学机构,被称为“文理学院”,通常为两年制。其毕业生要在其他的学院如专业学院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例如:商业、法律、医学、神学等等。
美国境外的学院都受到了这些美国高等学院启发,包括德国的欧洲博雅学院。这类型的教育未曾在英国出现,连博雅教育一词都很少谈及。反而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提供两年制TAFE文凭课程(博雅文凭课程)。
中国大陆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博雅学院是中山大学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自2009年创立以来,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国际高等教育界有广泛影响的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也曾多次报道博雅学院。海内外名校师生频繁来访,与博雅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博雅学院每年从入校新生中以二次遴选方式录取30名学生。经学校规定的报名、遴选程序而被录取进入博雅学院学习的学生,不再属于原录取院系和专业。博雅学院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集中住宿和学习。
博雅学院本科学习阶段实施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从三年级起,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学生根据所修读课程、毕业论文方向及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可申请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位,如哲学学士、文学学士、历史学学士、法学学士(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等)。
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经验,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4-5门,而每门课均有大量阅读和作业。学生在四年本科期间将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必修古汉语、古希腊语与拉丁语等古典文明语言,兼修艺术理论及其技能。学习优秀者可获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或“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
博雅学院直属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领导,博雅学院院长由“逸仙学者”讲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甘阳教授担任。人文高等研究院利用其广泛的海内外学术联系,广邀海内外学者为博雅学院讲授课程并开设系列讲座。
博雅学院强调精英教育,但这不意味任何特权,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博雅学院推崇的人生价值不是金钱,而是智慧与修养。博雅学院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
第三篇: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一辩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在座的同学,大家好!针对于对方辩友所下定义,我想说··· 那么就来听听我方的定义吧!通识教育,是建立起广泛的知识平台的教育模式。但是,众所周知,面面都到往往面面都不到,通识教育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它的浅尝辄止。而专业教育,是以某一学科为主要教育,以其他知识为辅的教育,在广博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某个领域更加注重教育模式。我们所说的专业教育,并不是说不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不是说教育出来的人才只知道专业领域的知识,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大学教育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包括本科教育、硕博教育。那么,当今社会的需要是什么呢?是需要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做出突出贡献。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哪者更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哪者更能够推动知识技能的改进,哪者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对方辩友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不得不指出:··· 接下来,我方也从三个方面论证:
对于社会来说,首先,当今社会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呈现波状式上升,而社会分工则是呈现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就需要更加需要专业教育了。其次,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就需要合作。分工的基础是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在深度上进行探索。而合作的前提是,各人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专业教育恰恰可以培养某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而通识教育无法满足分工的基础,也无法满足合作的前提,进而是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所以我们说,在这样的框架下,专业教育明显就尤为重要了。
对于人类各种知识技能来讲,只在广度上进行扩展,显然是无法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的,在深度上的探索才是最有力度的推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断深入、不断提升,是专业教育的宗旨,专业教育可以提供各方面高精尖知识,培养高精尖人才,从而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通识教育无法做到高精尖知识的提供,更不用说培养高精尖人才了。
对于个人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特征呢?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既然不能穷尽一生来通晓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而且,通识教育的人才成果,跟各个专业的专业人才相比,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无疑是薄弱的。所以,专业教育也就成为了必然。
我通过对当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个人方面来论证了我方观点,所以,我方有理由坚信:大学教育应该注重专业教育。
第四篇:博雅教育中国案例分享
博雅教育中国案例分享
*1828耶鲁报告:耶鲁学院博雅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心灵进行训练和装备,为学生奠定一个广博的、深邃的、坚实的基础。在博雅教育中,培育学生心智显得尤为重要。耶鲁学院教育是一种准备教育,即为专业教育作准备,它力求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平衡、宽广的能力及良好的性格,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绅士的教育,这与纯专业教育培养匠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目前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都参照美国的“哈佛 1978 年方案”,理念则来自哈佛大学 1945 年发表的著名报告《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涉及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大部分内容。
国内高校博雅教育体系构建
*澳门大学:
澳门“十年发展规划”中对学生培养和发展目标界定为:作为为澳门、邻近地区以至全世界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澳大期望毕业生不仅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更具备广博的通识学养。他们拥有对澳门的归属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作为世界公民的自信心。他们应操流利的中文和英文,具备良好的精神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他们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分析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自学技能。为了实现这些期望,大学除制定通识教育学分要求外,还将认真执行健康教育、体育、语言培训、校园文化艺术生活、课外活动和学生交换等方面的政策,增加校园学生活动设施,促进学生活动和大学课程的结合,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通识课是澳门大学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博雅教育的重要平台。可以看出,专业课和其他课程各占一半,其中通识课占四年制本科总学分的28%。
博雅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机制,澳门大学博雅教育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一是成立通识教育课程办公室。
二是以住宿制学院为依托,参与社区活动,实施通识教育。三是以荣誉学院为托依,加强学生国际交流。*香港中文大学:
中文大学关注 “均衡教育”(Balance Education), 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中大模式” ,成为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的典范。中大于 1963年由崇基、新亚、联合三所传统的书院合并而成 , 并坚持了四年学制。所以中大自建校之初便强调通识教育 , 是香港通识教育开展最早的大学。中大认为 “通识教育是大学整体教育的重要部分 , 通识即融会贯通知识。其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 , 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 培养抽象与综合的思考能力 , 使其在瞬息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 , 高瞻远瞩”。*香港大学:
1995 年成立通识教育单元(General Education Unit), 为所有的大学生提供 “全人教育” , 培养学生在社会中所需要的(或是被要求的)广博的知识、基本的能力 , 并和学校其他部门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学术、人文的校园氛围 , 以利于学生成长、学术讨论、艺术鉴赏等 , 促进大学的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于 1999年由岭南学院升格而成 , 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 非常重视学生的 “博雅教育”。2012年正式加入世界博雅学府联盟,并于2014年成为香港首间为本科生提供四年全宿的大学,而学生交流机会逾六成,每三名学生中就有两名可以往外地交流一个学期,致力实践博雅教育理念。岭南大学于2015年获福布斯评选为亚洲十大博雅学府之一。
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涵盖五个方面 :(1)跨学科课程、多元化知识(着重跨专业、跨文化学习);(2)小班教学、师生融洽(每名学生均有一位学术导师);(3)国际交流、拓展视野(积极为本科生提供在学期间到外国交流的机会);(4)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宿舍生活使学生全程投入, 寓学习于生活中;(5)社区服务(鼓励和安排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 , 树立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台湾:
目前,台湾博雅教育课程内容方面特别注重统整性,开设综合性课程或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对学科的整合。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模块化、集成化。如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博雅核心”+“博雅深化”课程+讲座;博雅核心课程以奠定学生基础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广泛知识为主,规划“人文与艺术”、“社会探究”及“自然与跨领域”等三个领域;博雅深化课程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文艺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科学等领域之能力,培养其分析思辨能力及终身学习成长之动力;再如,中原大学等校的“博雅公选课程+博雅生活实践课程(包括自修学习、工作学习和游历学习三大类)等。*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设置通识课程, 分为文化素质核心课和文化素质课组课两大层次。涵盖八大领域: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人生、科技与社会、法学、经济与管理、当代中国与世界、艺术教育、科学与技术。
所占学分为毕业学分的 7.4%。*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2001 年开始实施的通识教育与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结合,既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改革创新,也是北大人 100 年来教育理念的坚守。元培学院的博雅教育计划中的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的基础,能力培养是博雅教育的核心,树立价值观是博雅教育的目标导向,这也就是元培学院建立的中国式博雅教育计划。
元培学院2014 年所推出的中国式博雅教育计划则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方面实现全人教育。
北大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将课程类别细分为学校平台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构成;院系平台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另外包括专业平台课程。其中学校平台课程开设 7 大门类近20 门通识课程, 学分占毕业学分的 30%~ 50%。*中山大学:
2005 年 4 月,中大决定成立中大博雅学院,将“博雅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带有某种“精英教育”性质的素质教育方式来实验。从 2010年9 月 21 日开始,在珠海校区就读的3700 多名新生和 1300 多名二年级学生,按照新的通识教育方案选修“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中山大学博雅教育方案是设人文高等研究院和博雅学院, 聘请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甘阳担任院长。高等研究院将利用其广泛的海内外学术联系 , 广邀海内外学者为博雅学院讲授课程或开设系列讲座。博雅学院本科学制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 , 贯彻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教学方式, 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人才。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经验, 课程设置贯彻“ 少而精”的原则 , 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 3 ~ 4 门 , 但每门课有大量阅读和作业。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将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
通识课程在中山大学教学计划中,被设计为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
(1)这是一套尽力将顶层设计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将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向外专业本科生开放,作为“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实行课程的“双重编码”,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而对于外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就是公共选修课。
(3)大大增加课程教学阅读量的要求。学校明确要求所有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要学生写读书报告。
(4)强调小班讨论与学术性表达训练的环节。
(5)全面实行博士研究生担任本科课程教学助理的制度。
中山大学实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以来,注重顶层设计,(每年投入近200万元通识课程建设经费)建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在逐步建设高品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基础上,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从 2001 年开始,山大决定依托自己“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在全校非文史类的本科生中开设《中华民族精神概论》课程。整个课程尝试与目前高校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公共政治课程互相补充、互相深化,意在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积累一种“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经验”。全课程共分五个单元,以人物、事件和文化成果三大类贯串。*华中师范大学:
自 2007 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试点开展复合型创新英才培养的“博雅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博雅计划”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1)严格的学生选拔制度和考核淘汰机制。(2)保证个性化培养和科研训练的全程导师制度。(3)完全学分制导向下的跨专业自由选课制度。(4)虚拟班级的跨专业交流研讨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充分整合校内资源,为“博雅计划”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科研条件。(1)研究生化的学习资源。(2)优先性的科研和保研机会。(3)优良的师资配备和硬件设施。*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针对 95 后高职学生人文综合素养较弱以及当前高校入学教育形式的单一,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推出新生入学博雅文训,开创了高职学校入学教育的新形式。文训是军训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人文素养教育的训练与实践。岭南职院的文训秉承博雅教育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以弟子规、太极、礼仪修养、健康养生、感恩及安全避险的六大课程体验为载体,不仅使新生通过自省修身逐步转变人生角色,达到入学教育的目的,更是形成了学生知行合一的人文素养。
第五篇:入学教育暨专业教育议程
交通系2010级新生入学教育暨专业教育议程
一、时间:2010年9月27日下午
二、地点:北校区礼堂
三、参加人员:2010级所有新生和辅导员 系领导:党总支书记、主任:隋修志
党总支副书记、行政副主任:高洁
教学副主任:李立增
办公室:主任:丁峰 团总支:书记:苏晓光
四、主持:苏晓光
五、主要议程:1、2、3、4、介绍参加大会的领导和老师(包括辅导员); 党总是书记、主任隋修志同志讲话; 党总支副书记、行政副主任高洁同志作入学教育; 教学副主任李立增同志作专业教育。
六、大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