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3 01: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第一篇: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按照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从外到内”与“空间顺序”

C(采光效果不属历史文化寓意)

“壮丽三峡”真实壮丽;“远古巴渝”:古朴、厚重

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据、举例子两种。答案示例①列数据,准确地说明了三峡博物馆的建筑规模(答成“面积”“壮观”“宏伟”也可〕。答案示例②:举例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展厅中有大量天然三峡石。(说明方法1分表达效果3分)

答案示例:O三峡博物馆.展现壮丽三峡,传承巴渝文化。三峡博物馆,记录重庆历史.⑧三峡博物馆,触摸重庆历史的殿堂。(内容与选文相符2分,语言简洁优美2分

第二篇:三峡博物馆

毛利碧玉——三峡博物馆的外来客

一进入游览目的地,就看到两座建筑——三峡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隔着广场遥遥相望。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设计安排只是为了让游客观光是感到方便,后来才了解到这样的设计自有他的寓意在其中。博物馆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我们这次游览的主要目的地是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内又设有内蒙古草原场、书画艺术展、新西兰文化艺术展等展览。我们很有幸地赶上了新西兰文化艺术展的时期,而且由于参观时间的有限,我们主要参观了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毛利碧玉,是新西兰文化展的主要展品。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居民,据说他们是亚洲太平洋航行者的后裔。在新西兰有许多关于碧玉的传说。传说有一名美丽的女子被称为泰尼瓦的龙形水兽掳走,然后再遥远的南岛河里被变成了石头,因此,碧玉被他们看做神圣的珍宝,是联接祖先的世界的器物。

新西兰碧玉不仅外观美丽,坚硬耐用,而且还有很好的触感和钟玲一般的声音。当然,更重要的是碧玉对新西兰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碧玉饰物使佩戴者的威望更加显赫,例如,碧玉扁棍,它是毛利部落威望与身份的象征,往往与伟大首领的重要事件有关,世世代代为人尊崇;碧玉还作为缔结和平盟约时赠送的礼物。如今,碧玉成了新西兰精神的象征,需多新西兰人以佩戴碧玉为骄傲。当代毛利艺术家积蓄按照传统创作碧玉作品,以彰显碧玉的魅力和品质。因此,馈赠碧玉礼物是保持重要人际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新西兰碧玉是不朽的,它不仅为珍宝,世代相传,而且也是与祖先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对新西兰碧玉的了解,除了了解到新西兰的独特文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新西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同之处,正所谓“玉养人,人养玉”。佩戴玉饰可以让一个人看起来更具有气质,更有文化内涵,玉,可以滋养人的身体;而人的长时间佩戴会使玉变得更加晶莹有光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除此之外,中国人也有以玉器为权势地位的象征,例如古代的玉玺,兵符许多都是有玉制成的。同时,中国人认为玉器不仅好看,而且,雕刻成形状还赋予它积极、吉祥的寓意,以此赠送友人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新西兰文化展里面的玉石是可以让人触摸接触的,更加贴近了我们,打破了我们之前的博物馆里面的东西都不可以碰触的禁锢,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很开心,很兴奋。这也算是我们一次独特的体验。

中国文化融于世界文化之中,世界文化也逐渐走入中国,在三峡博物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西兰文化的引入使人们不出家门便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是一件便民的事。而且,通过对新西兰文化展的参观,不禁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历程。

由于时间的仓促,三峡博物馆里好多的地方没有去参观,有时间,我们一定会再去好好参观,欣赏我们的文化之宝的。

二班一组

孟川

第三篇: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观后感

今天参观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展馆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生命。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这些静止的文物不再是静物,而是被赋予了表现力的道具,通过它们,使我们更能体会当时的情况。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壮丽山峡》这个展厅,展厅一共分四个单元,分别是造化三峡;山水之间;三峡风流;永远的三峡。这个展厅以丰富的文物资料展示大三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陈列了三峡从最原始的风貌到建成后的规模,有几千年被水流冲刷的岩石、有一座座樵石、也有一幅幅图片记录着三峡发展全过程。三峡从湍急激流到平静的水面,这个过程历经了无数的改变。影响深刻的是三峡纤夫的塑像,那些千百年来,纤夫用纤绳和血汗磨出的道道沟痕和凹槽的纤夫石,它们一起見证了三峽人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见证了長江水運的苦難,蕴含着深刻而悲壮的人文精神。

然后我们参观了第二个展厅《远古巴渝》,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馆藏文物,集中展示重庆古老文明,追溯3000年文化的根源。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可是之前对重庆的历史的了解也只是略知一二,通过这个展厅,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家乡的文化。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巫山人的起源,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和原始人的墓葬方式都充分展示了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第三个展厅是《重庆,城市之路》,由于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人口突增,导致重庆扩建。随后重庆逐渐发展,演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漫步在老街,一间间充满重庆特色的老店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年代,油腊铺、棉花店、打铁铺、老药铺„„特别的是火锅店,火锅最初起源于朝天门一带,当时的码头工人将一些没人要的动物内脏或头、蹄,加入辣椒、老姜一起煮着吃,这就是火锅的雏形。当时也是隔开煮的,目的和现在有点不同,当时是为了方便工人分食而吃。“日暮长街吃火锅,家家扶得醉人归”便是对当时人们吃火锅的盛况的真实写照。

第四个展厅是《抗战岁月》。以丰富文物资料,突出表现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重庆这座城市和重庆人民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大量的照片、报刊以及珍贵的书信一一展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让后人了解了很多细节。

通过这次游览博物馆,对于重庆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去进一步接触历史文化,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把这座城市建设的更好美丽!

第四篇:重庆三峡博物馆导游词

三峡博物馆

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之一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为全国最大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在北京之外以“中国”二字冠名的国家级博物馆。

中国三峡博物馆为收藏、研究、展示重庆及三峡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科学殿堂;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是一个传统的水坝形状。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

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

整个陈列展览由4个基本陈列、6个专题陈列、1个360度全周电影、1个半景画陈列、1个观众实践中心和3个临时展览构成。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全馆最重展品——乌杨汉阕,重达10吨。它2001年夏在忠县乌杨镇发现,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汉阙。它是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主阙高5.4米,子阙高2.6米。阙体雕刻丰富,主要内容有仿木雕刻、生活图卷、灵禽异兽和神话传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之一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为全国最大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在北京之外以“中国”二字冠名的国家级博物馆。

中国三峡博物馆为收藏、研究、展示重庆及三峡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科学殿堂;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是一个传统的水坝形状。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

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

整个陈列展览由4个基本陈列、6个专题陈列、1个360度全周电影、1个半景画陈列、1个观众实践中心和3个临时展览构成。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全馆最重展品——乌杨汉阕,重达10吨。它2001

年夏在忠县乌杨镇发现,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汉阙。它是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主阙高5.4米,子阙高2.6米。阙体雕刻丰富,主要内容有仿木雕刻、生活图卷、灵禽异兽和神话传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合并共建,今后将挂两块牌子。它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两者中间为4万平方米的重庆人民广场,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总建筑面积为42497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通过以东西走向的人民大礼堂对称轴为主轴线,并以一个完形将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主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博物馆三位一体,一气呵成,张驰收放洒脱自如,形成“三位一体”的四维效果(包含人群的行为运动)。通过对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变化、肌理对比,形成统一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象征图形。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一体图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图案连接。从东端人民大礼堂向西望,博物馆主体的玻璃顶在阳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展厅山石状)中升起的红日,显出勃勃生机。从西端博物馆东望,人民大礼堂在人民广场和谐曲线环抱的映衬下,昭示出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两个不同时期标志性建筑的历史对话,而人民广场则成为对话的极佳场所,这种生动、谐趣的对话方式,既强调了历史和社会的人文关怀,又展示了重庆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重庆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与之相配套的三峡文物抢救保护也是广为世界关注的工程。因此,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重庆地方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博物馆,在成为三峡历史文化永久载体的同时,也将成为三峡工程文明形象的不朽丰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目标是“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

第五篇:重庆三峡博物馆调查报告

重庆三峡博物馆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重庆三峡博物馆 调查时间:2012-08-08 调查题目:重庆三峡博物馆特色人文与自然展品

调查目的:1:通过博物馆了解重庆和三峡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独特的人文气息,精神风貌,历史生活

2:增强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反思

3:丰富和提高专业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调查方式:实地参观与问询

前言

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

第一部分:简介与背景

第二部分:具体展馆与器物

______壮丽三峡与远古巴渝

长江三峡是地球上最具造化伟力,最富于人文情怀的大河峡谷。它以雄奇壮丽,悠远深邃的景观成为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它以绵延不绝,积淀厚重的历史成为长江文明最华丽的篇章。

至少在侏罗纪时期三峡地区就已经有很高等的动物进化了。各种鱼类生活在这个地区,有的以化石的形式被保留下来。有的物种还留存至今。比如重庆鱼,胭脂鱼属于灭绝消失成化石这一类(见下图)大鲵以及草鱼和鲤鱼则还能常见。这也侧面表现了史前三峡和重庆高山深峡流水的地貌,在进入原始社会时期就孕育了此地特色的渔猎经济。

重庆和三峡在数百万年前的气候温暖湿润湿润,植被繁茂,因而成为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二百万年前的巫山猿人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猿人,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文化遗址。巫山人的发现,对人类起源亚洲说是一个推动。巫山人以及龙骨山文化位于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村,在这里考古发掘出土了距今2.04到2.01百万年的人科化石,这就是直立人巫山亚种人,简称巫山人,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些石制品和脊椎动物化石。

.在进入旧石器时代后的三峡和重庆,同中原文明一样有着自己的文化遗址。大溪文化,玉溪坪遗址,巫山人民医院遗址,铜梁文化遗址,龙骨坡遗址等,以及对应的河梁人,资阳人,长阳人,建始人,巫山人。他们代表的是和中原主流文化不一样的地区流域文化遗址。

约距今5到四万年前,人类跨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形态进入母系制发展阶段。石器和骨,角器的制作技术有了巨大地进步。巴渝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各遗址的出土石器中,砍砸器用砾石直接打制成,具有南方砾石工业的特点,刮削器大部分有石片制成,又有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本地区地理位置恰逢南北方两种石器传统分布区的交界地,可见自古以来这里是我国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与走廊。重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石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在瞿塘峡意动的巫山地区发展出背溪文

化——柳林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白庙遗存,而巫山以东的地区呈现出玉溪下层遗存——玉溪上层遗存——玉溪坪文化——哨棚嘴文化的序列。

值得细说一下的是在巫山大溪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大溪文化墓葬,这些墓葬的葬式令人惊奇,从早到晚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即直肢葬,屈肢葬和二次葬演变为跪屈葬,在到蹲屈葬,最后又演变为仰身直肢葬。屈肢葬式大溪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模式。在这些墓葬中合葬墓同样引人注目。合葬墓既有二人合葬也有多至五人合葬。从大溪遗址来看,当时可能已经普遍的出现类似后来刑罚的警戒现象,许多墓主身体被插上了骨镞活骨锥,显系非正常死亡。人群内部的贫富分化现象也已经出现,有的墓葬出土较多的陶器,有的墓住身上戴满了数

以千计的蚌环,熊牙和各种骨,玉器饰品,而有的墓葬则空无一物。在祭祀坑里发现的一个个圜底罐,圜底釜等生活用器则是供死者享用的。

巴渝由于地处西南一隅,自古交通阻隔。因此,这里的古文化面貌,如巫山神女一样神秘。六七千年峡江两岸的新石器文化此兴彼伏,大溪彩陶,玉溪石器传承者文明的火种。商周以来,原居江汉平原的巴人进入了峡江,生息繁衍,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巴文化,巴王国。战争的烽烟后,巴国虽不复存在中原文化却逐渐融合 巴文化,并使之成为华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巴人是三峡地区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外部环境险恶,史记记载巴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朝歌会战:“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后世“巴出将,蜀出相”之谓。他们为三峡的早期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三峡地区农业的起步发展相对滞后。玉溪下层遗址中的充满了人们食用后抛弃的各种动物残骸骨渣,说明当时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渔猎。新石器晚期的玉溪坪——哨棚嘴文化,出土的动物数量明显减少,渔猎经济可能已处于辅助地位,通体磨光石器的增加和打制双肩石锄的发现。是农业经济的具体体现。这种山地农业与渔猎经济并并存的经济状态,一直持续到青铜时代。因此船也就成了巴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船棺葬则充分体现了船在人们心中重要性。建筑结构也迎合当地自然环境,整体框架多穿逗式,干栏式,抬梁式,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砖石竹木等,注重实用性。

远古时期。人们对洪水,地震,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没有合理解释,由此产生了原始崇拜和信仰。三峡的崇山俊水,云遮雾绕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原始信仰——巫文化的发育繁盛,并长久保留。巫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如三峡地区土家族人广为流传的傩戏表演,就是这种古老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傩公,傩母,开山。梁山土地,幺儿媳妇,勾薄判官就是出名的表演。

青铜时代的巴人,对艺术的追求经历了明显的发展过程。早期巴文化主要体现在陶器的纹饰上,与新石器晚期的联系较多。晚期巴文化则发展到成熟而且有鲜明特色的阶段。其形式主要是以青铜兵器上的平面上的装饰为主,有的则以平面图案配以高浮雕。其内容多动物图案。虎视常见的话题,鸟的图案也不少,铺地图案以勾连云纹多见,代钩以浮雕手法为主,犀牛型带钩采用整体写实与局部夸张相结合的手法。通体错金银是平面造型的代表。巴青铜器和印章山的大量符号,常常使观赏者和研究者为之着迷。除了作为装饰性纹饰部分以外,表达某种含义的意味十分的强烈,这在多种符号形成组合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早已失传的文字,在虎纹青铜上,还能看到这种文字以更抽象的形式连成句子,这使得巴人的文字符号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待解读的古代文字。巴人尚武善舞,周代纪念伐纣的武舞即取材于巴人的武舞。汉高祖定三秦,仍以巴人为前锋,并命宫廷学习其歌舞,以巴渝舞称之。后世多次演变,使用到隋,成为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宫廷为舞蹈。除了武舞,实际巴人民间的歌舞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配合歌词的踏歌是一种主要形式。

其中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花边圜底罐,它是三峡古代盐业的见证。考古人员在忠县发现了大量西周至战国时代的花边圜底罐,经实验表明,忠县花边圜底罐内壁附着物和自贡汉代铁盐锅内的沉淀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象。这表明,古代巴人至少在西周时期就进行井盐的开采加工,比文献记载的最早李冰的采盐早了七百年。

巴国晚期,由于楚国的逐步紧逼,其政治中心之间退入嘉陵江流域,控制范围也逐步缩小。利用巴蜀矛盾,秦国趁机于公元前316年攻灭蜀,巴两国,秦国在巴,蜀采取不同的政策,镇压蜀而笼络巴。此后,秦人将楚的势力逐出渝东,并以巴地为攻楚前沿阵地。秦汉时期的巴人对于中原文明来说依旧是少数民族,,“汉归义賨邑侯”金印所展现的历史就是巴人对中原王朝的归顺。该印金质,印纽卧驼行,出土于云阳县南境双河口夹沟坝,印文为“汉归义賨邑侯”。賨指賨人。秦汉时对巴人的称呼。

三国时期,三峡石吴蜀兵戈交锋的前沿地带,它见证了夷陵之战,刘备托孤等重大历史事件。而更相传刘备夷陵之战兵败后,诸葛亮在今奉节地区设下八阵图困住东吴大将陆逊的追兵,但今日已失传(见下图)。魏灭蜀后,又从这里开始了伐吴战争,《晋书。王濬传》记载,魏王令益州刺史王濬率领巴蜀兵伐吴。这便是诗人刘禹锡诗中吟道的“{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巴文化石重庆地区进入文明时期的第一个文化,是重庆地域文化的根。巴人在艰苦自然环境下和强敌的双重压迫下,不断抗争,形成文化特色,两千多年以来,逐步沉淀到巴渝文化的最深层。巴国虽亡,其文化传统与中原的融合却经历了缓慢的过程。巴人在相当时期内仍保留着原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西汉早期开始,随着西南夷的开发,巴文化日渐没落,具体表现为随葬品中铁制农具的出现,兵器数量的逐渐减少。大致到汉武帝时期,这一融合才告一段落。这种文化融合石双向进行的,其中以农耕经济为特征的秦汉统一的中原文化进入主流,巴文化中的不少精华也由此渗入秦汉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的一条涓涓支流。

第三部分:调查总结与体会 调查总结与体会:通过这次亲自的调查发现深感实践调查的经验的缺乏,在技巧和方法上以及熟练程度不足。最惭愧和着急的是感到专业知识的力不从心。通过这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调查,认为作为学生的作业很有必要,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升用巨大的帮助。在汇总全国不同地区的博物馆的调查,能从宏观上把握文化的共同性,也能在微观上发现地域差异。若能很认真的做好这次报告,我觉得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很难对全国各地历史有一个总体的详细的透彻了解,而查找史料不够形象具体,有大海捞针的感觉。对地方博物馆的调查,并得以汇总,就仿佛有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调查。所以,在此次调查之后,希望能在一两年后,同学们有了更高更精的历史文化觉悟和修养后再进行一次更详细的地方博物馆深入的调查。

下载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韩洁 tj201003010041 五年的重庆生活我以为我对重庆有了足够的了解,可当校车驶至三峡博物馆门前时,我才明白,厚重的重庆我所了解的只是皮毛,一个城市文化才......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12月3日,胡老师组织我们参观了重庆三峡博物馆。我们一起走进了三峡博物馆,学长带领我们共同解读了这座收藏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科学殿堂。 以前听朋友......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今日的博物馆,让我领会到很多东西。展览馆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历史的写照,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光辉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生命,让我感受其中历史的光......

    三峡博物馆 壮丽三峡讲解词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壮丽三峡展览引言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具造化伟力,最富人文情怀的大河峡谷。三峡以它的雄奇壮丽,成为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以它绵绵不尽的历史文脉,成为长......

    参观三峡博物馆活动策划

    巴南图书分馆义务管理委员会组织 参观三峡博物馆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目的 为了增进义管员之间的交流,锻炼大家的团结协作性,组织纪律性,同时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历史的了解,并在中......

    三峡习题精选及答案

    一、自主实践1.加红色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quē) 乘奔御风(yù)B.不见曦月(xī) 素湍绿潭(tuān)C.夏水襄陵(xiāng) 飞漱其间(shù)D.沿溯阻绝(sù) 属引凄异(shǔ)2.下列加点词的释义......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介绍(推荐阅读)

    水利工程下的历史文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介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

    三峡博物馆 城市之路讲解词

    三峡博物馆·城市之路 重庆:城市之路展览引言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19世纪以来,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坚强崛起:从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