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1:1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

第一篇: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是展示近2500年南京城建史、城市建设成就和发展规划的大型展馆,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省市外办等部门接待上级领导、各省市党政代表团、外国友人及社会团体的重要场所,是外地来宾和南京市民了解南京的城市客厅和窗口。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和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是青少年成人仪式、入团(队)等重要活动举行场所。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位于著名风景区“城市中央公园”的玄武湖主入口西侧,南京第二商业圈湖南路的东端,南临地铁玄武门站,西靠交通要道中央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馆占地23000㎡,建筑面积35000㎡,其中规划建设展厅面积15500㎡。

展览馆主体建筑呈长方型,巨型玻璃幕墙配饰花岗岩拱形门,将现代美与古朴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省最早获得鲁班奖的工程之一。

一层大厅中部为序厅,放置了书卷型铜雕,翻开的页面上分别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城市的论述和明代南京城廓图,正面主题墙为绿色南京的大型刺绣作品,周边展墙呈现了金陵四十八景图壁画。大厅的东部600㎡的规划公示厅,定期公示我市重要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重要地区规划及重大项目规划等。一层大厅西部和北部,是由约4000㎡展厅与3000㎡西广场一起组合成具有承接中小型精品展览会、交易会及其他各类公益性活动的临展场所。

建成于2000年8月的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现隶属于南京市群众艺术馆,拥有南京长江路文化街区和南京新街口核心商圈交汇的黄金地势,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4.7米,总投资3亿元。艺术中心作为南京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采用点接式、超大圆弧玻璃幕墙和干挂花岗岩作为外装饰材料,造型新颖、别致、具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中心拥有大剧场、音乐厅、贵宾厅、展览厅、排练厅、各类教室等众多艺术演出和配套活动场所,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殿堂。文化艺术中心自建成以来,不仅为全国“六艺节”、“京剧节”、“家庭文化节”、“阿拉伯艺术节”等在南京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更是在随后的运作中,举办了众多文化、艺术、报告会等大型活动,国内著名音乐家、演奏家,著名主持人等文艺演出界人士大多亲临艺术中心献艺,为江苏和南京奉献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盛典。

第二篇: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参观认识实习报告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参观认识实习报告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 2010.8.27 上午参观了南京市规划

建设展览馆,主演参观了二楼和三楼展厅,观看了南京市建设宣传片和南京市规划建设 3D 视频,以及参观了规划建设的展板和图片。现报告如下: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是一座展示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专业展览建筑,占地 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50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它具有展示、查询、交流研究、宣传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全展览馆共分为:序厅、二层展厅和三层展厅。南京全景沙盘模型 南京三维动画宣传片序厅中,分为规划公示厅和金陵 48 景展览。金陵 48 景展览中,通过壁画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南京的美丽景色。二层展厅从整体上介绍了南京。共分为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和南京全景沙盘模型四部分。南京全景沙盘展现了人文名城,南京正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美丽!三层展厅测试各个区自己的规划建设介绍。位于雨花台区的长江三桥、栖霞区的长江二桥、建邺区的河西新城等等,都在这个展厅中告诉参观者南京的富饶。展览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谋划布局、展望未来,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着力展示南京城市依托江南跨江发展的规划战略,突出“大南京”的城市发展理念,描绘出南京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第二部分:古貌新颜、沧桑巨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京城市建设重大成就为主要内容,重点展示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

异的变化和迈向长江中下游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第三部分:历史悠久、十朝都会,以南京建城为线索,重点展示两千五百年来古都兴替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风貌。第四部分:山水城林、绿色家园,以南京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为主题,重点战士生态环保、园林绿化和治污处理等方面的成就业绩,将生态园林化城市的形象充分地展示出来。第五部分:跨越南北、通衢东西,以交通建设为展示内容,重点突出南京对外交通、城市交通、跨江交通、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彰显交通作为南京与区域城市的连结纽带作用,构筑起南京交通枢纽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形象。第六部分:人居环境、和谐发展,以人居城市建设为展示内容,全面展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综合展出城市住宅布局、商业布局、科教文卫布局,以及市政配套建设围绕“人居城市、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所做出的成就。第七部分:可爱的南京,以歌颂的姿态对展览的主题和展示的历史文化文脉加以艺术的凝炼,让可爱的南京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谋划布局 古貌新颜 历史悠久 山水城林 人居环境 可爱的南京

第三篇: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参观认识实习报告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参观认识实习报告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 2010.8.27 上午参观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主演参观了二楼和三楼展厅,观看了南京市建设宣传片和南京市规划建设 3D 视频,以及参观了规划建设的展板和图片。现报告如下: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是一座展示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专业展览建筑,占地 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50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它具有展示、查询、交流研究、宣传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全展览馆共分为:序厅、二层展厅和三层展厅。南京全景沙盘模型 南京三维动画宣传片序厅中,分为规划公示厅和金陵 48 景展览。金陵 48 景展览中,通过壁画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南京的美丽景色。二层展厅从整体上介绍了南京。共分为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和南京全景沙盘模型四部分。南京全景沙盘展现了人文名城,南京正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美丽!三层展厅测试各个区自己的规划建设介绍。位于雨花台区的长江三桥、栖霞区的长江二桥、建邺区的河西新城等等,都在这个展厅中告诉参观者南京的富饶。展览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谋划布局、展望未来,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着力展示南京城市依托江南跨江发展的规划战略,突出“大南京”的城市发展理念,描绘出南京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第二部分:古貌新颜、沧桑巨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京城市建设重大成就为主要内容,重点展示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

异的变化和迈向长江中下游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第三部分:历史悠久、十朝都会,以南京建城为线索,重点展示两千五百年来古都兴替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风貌。第四部分:山水城林、绿色家园,以南京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为主题,重点战士生态环保、园林绿化和治污处理等方面的成就业绩,将生态园林化城市的形象充分地展示出来。第五部分:跨越南北、通衢东西,以交通建设为展示内容,重点突出南京对外交通、城市交通、跨江交通、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彰显交通作为南京与区域城市的连结纽带作用,构筑起南京交通枢纽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形象。第六部分:人居环境、和谐发展,以人居城市建设为展示内容,全面展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综合展出城市住宅布局、商业布局、科教文卫布局,以及市政配套建设围绕“人居城市、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所做出的成就。第七部分:可爱的南京,以歌颂的姿态对展览的主题和展示的历史文化文脉加以艺术的凝炼,让可爱的南京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谋划布局 古貌新颜 历史悠久 山水城林 人居环境 可爱的南京

第四篇: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市民政局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公安消防局 市规划局

市国土局 市环保局 市卫计委 市建委 市食药监局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民政部等部门《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民发〔2016〕179号)、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民发〔2017〕25号)、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4〕216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移交、运营及其相关的监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养老服务设施是指根据公共利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涉及的不可分割销售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等。

第四条 市、区政府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移交、监管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市民政局是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组织协调部门,发改、规划、财政、建设、国土、消防、房产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监管工作。

各区政府应参与本区范围内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建设施工、验收移交等全过程监督。

第五条 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覆盖城乡、科学合理”的原则。

第六条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有单独新建(包括划拨用地建设、出让土地建设等)、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和存量房产改建等形式。

第七条 单独新建养老服务设施,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并按照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实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因公共利益确需变更的,应按照原审批程序报市政府批准。

规划部门按相关建设程序办理规划条件,出具规划要求。

国土部门将养老服务设施单独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原则上应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应。

建设部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施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第八条 城市新区开发时,应按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城市旧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达标的,区政府应通过购买、租赁、置换、改造等方式解决。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集中建设,城市旧区不具备集中建设的可分散建设。

第九条 鼓励各区、各单位利用闲置资源和存量房产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

改造利用现有闲置厂房、社区用房等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符合《划拨用地目录》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城市经济型酒店等非民用房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的,应报民政、房产、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备案。五年内可暂不办理土地和房产功能变更手续,满五年后继续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的,可由产权人按有关规定办理使用功能变更手续。

对符合低效土地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低效用地再开发相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支持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

现有闲置厂房、社区用房、城市经济型酒店、办公用房等房产及农村集体用地等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时可暂不改变房产性质直接申办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者备案手续。养老机构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改造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可由房屋产权单位组织实施,直接运营或引入社会力量运营;也可由社会力量租赁产权单位的房屋进行改造并运营。

第十条 采用改扩(建)方式兴办养老机构,申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涉及规划变更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举办者申请,并提交相应的程序性材料。

(二)民政部门按养老机构设立管理许可办法规定,核查确定其性质(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并出具相应的指导性意见。

(三)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规划部门按有关程序进行规划审批。

(四)国土部门根据民政和规划部门所确定的养老设施性质,按规定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五)发改、建设、消防、环保、食药监、卫计等部门按职能办理相应的批准证件。

第十一条 申办养老机构须依法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和法人登记(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申请法人登记时,按“先证后照”方式办理;营利性养老机构按“先照后证”方式办理。

第十二条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符合国家、省、市文件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

第十三条 对已经用于养老服务但未依法办理消防手续的建筑设施,应完善相关手续,依法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及备案手续。

(一)1998年9月以前建设使用且未发生改、扩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的养老服务设施,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工程,无需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手续。

(二)经整改后达到国家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可以申办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手续,但需要提供可以用于养老服务的规划文件。

1.在城乡规划区域内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应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利用企业厂房、宾馆酒店、疗养院、办公服务房产等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的,由规划部门出具意见;已建设完毕作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利用社区服务用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筑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且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由规划部门提供用途证明认可材料;自建住宅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的,应提供不动产权属证书或者不动产权属来源材料及规划部门出具的同意用途变更证明材料。

2.因年代久远,竣工验收证明材料遗失或未办理过验收手续的,由养老机构提出申请,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房屋质量进行评估,以其提供的鉴定意见为依据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3.未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在完善相关手续后向当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不动产产权证遗失的,应持有关证明及时申请补办;不满足不动产登记或不动产权属证书补办条件的,由所在地区政府出具用途认可证明材料。

(三)养老服务设施应依法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各区政府及民政部门应定期对养老服务设施组织安全检查,加大对消防隐患的督促整改。

第十四条 因公共利益确需征收养老服务设施的,应按照“先建后拆”原则,就近补偿建设或异地重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其建设面积不得少于原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第十五条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的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擅自改变养老服务设施规定用途的单位和责任人,由所在地区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新集中学农耕文化展览馆建设规划案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新集中学 农耕文化展览馆建设规划案

一、前言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中国的农业时代。五千年来,农耕文明一直占据着中华民族社会形态的主体。中国的各民族,大多为农耕民族,、农事活动既是农作的劳动过程,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国数千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历史,创造了发达持久和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同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又丰富了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新集中学所处的卧龙镇拥有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学校凭借自身的文化优势和新颖的农村办学模式,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学校”。当前,新集中学正致力于挖掘和保护随城镇化步伐加快而逐渐消失的农耕文化,建立农耕文化展览馆,培养学生的农村情怀和实践精神,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传承创新之举。

本案以学校办学理念为立足点,以农耕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为契入点,以荆楚地区农耕文化发展历程为脉络,弘扬“耕读济世”的精神文化传承和发扬创新。

在设计中,本案力图以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形象展示语言,以人性化的设计,塑造一个可以触摸和深切感受的历史空间,诠释整个展馆所要表达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内涵。建成后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将成为荆楚文明辉煌历史和成就的缩影,并作为学校对内教育的园地,对外交流的窗口。

二、设计指导思想

考虑到农耕文化展览馆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本案将文字、造型、实物、图片、声音等元素紧密融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展示相贯通,力求设计手法的多样化,并且贴近学校实际。我们拟通过以下方面来展示和体现,“将物美化、将美物化”,采撷文化精髓,熔铸学校特色。

(一)特色性 新集中学是“全国美丽乡村学校”,襄阳更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展馆力求在整体设计中将浓郁的荆楚风情与浓厚的农耕文化底蕴融为一体,互为映衬,端庄大气,形成特有的视觉效果,彰显出新集中学独有的教育特色。

(二)艺术性

展馆是艺术的有机集中展示。空间与造型的构成,材质与灯光的运用,远景与近景对接,韵律与特异的对照,勾画出空间中的艺术之美。突出视觉的亮点,引领视觉的方向。另外,不同空间的艺术处理巧妙围合,也彰显出展馆十足的艺术个性。

(三)多元性

农耕文化展览馆是集回顾、展示、研究、交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殿堂,由各种大小不

一、功能各异的空间和设计组合而成,对应不同的表现内容。每个版块配以感性的文字表述,使各个空间各自独立又一脉相承。

(四)开放性

展馆是展示学校文化、特色和成绩的窗口,要迎接各界人士的参观、交流和指导,是完全开放的一个空间。在展馆中设计多媒体互动和题词留言区,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最大化。

(五)延伸性

农耕文化展览馆的建立不仅在当下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今后仍然具有延伸性。在设计中运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以前沿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持续更新,使展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备参观纪念价值。

希望通过本案极具个性化与学校特色的设计,使新集中学的农耕文化展览馆成为发扬传统、回顾征程的光辉圣地,成为传承校园精神和文脉的物化典章,同时激励自强不息的新集中学师生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勇争一流、再创佳绩!

四、展区结构布局

由于对贵校相关资料了解较少,暂且编辑出农耕文化展览馆设计内容的简约大纲,在此征询贵校主见,紧密配合,力求完美。本馆规划设计五个主展区:

第一展区:序厅

内容:

1、形象墙

2、前言

第二展区:楚风农韵 肇启山林

释义:汉江流域孕育了灿烂的荆楚文明。当年的楚国先民,筚路蓝缕、创业维艰,开垦了山坡林地,创建了楚国农业,创立了积极进取、革故鼎新、开放融合、至死不屈的楚文化精髓。可以说,荆楚文化的发源崛起正是先民辛勤农耕劳作的结果。内容:

1、神农辨谷

展现活动于两湖地区的炎帝神农发明农业,教民耕种的历史渊源,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刀耕火种

通过展示楚人先民艰苦的农业劳作环境,体现原始农业的风貌和楚人的奋斗精神。

3、轮荒耕作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土地耕作使用田莱制,就是已耕地和撂荒地之间有计划地定期轮换的耕作制。

4、早期作物

荆楚一带早期的粮食作物,包括粟、黍、稻、麻、菽、麦。

第三展区:农以载道

千古承传

释义: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而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内容:

1、天人合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农耕活动都十分注重天时(节气)、地利(水土)、人和(勤劳智慧)的结合,通过对农历、地域的介绍体现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1)天时:二十四节气

(2)地利:土壤种类、盐碱化的改良(3)人和:劳作规范、技术进步

2、智慧创新

智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中不断钻研与创造,推动着耕作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在文明的发展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耕种:耕、耙、耖、耘、耥

(2)农具:石器、青铜器到铁器的发展,铧、锄、犁、耧车、镰等种类(3)灌溉:梯田、圩田、石堰、水井、水车

(4)施肥:粪肥、绿肥、泥肥等种类,沤肥、堆肥、熏土等工艺(5)驯养:猪、狗、羊、水牛、马(6)加工:碓臼、磨盘、水碾等

3、民淳俗厚

中国的农耕习俗、岁时节日最完整地表现了农业社会的时空观念,即用岁时、节令形式表现和记录农耕时间,农耕实践。通过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寄托人们的愿望和祈求。

(1)节日习俗:如社日、鞭春牛、开秧门、新米节、谢神戏、端午、新年等。(2)人际习俗:伦常文华,根文化,家国文化

4、耕读济世

中国古代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读文化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知识分子接近生产,写出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农民疾苦的作品。

耕读文化所隐含的,是知识结合实践的务实精神,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交融,是“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优秀思想在乡村的传承和发扬,是耕读者对传统的家国天下理想的一种具体的践行。

(1)农学家:崔寔《四民月令》、陈旉《农书》、张履祥《补农书》(2)文学家:诸葛亮、陶渊明、辛弃疾(3)政治家:贾思勰《齐民要术》、徐光启

第四展区:开拓创新

放眼未来

释义: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越来越成为国家整体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制约。未来的农业发展需要我们用广阔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去发展和创新。

内容:

1、绿色农业

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绿色食品

2、科技农业

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

3、文化农业

乡村旅游、民间工艺

第五展区:多媒体播放区

释义:通过环幕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远景。

鹰翔文化 2014年3月20日

下载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南京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小编整理]

    江苏省南京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2-20 生效日期: 2003-02-20 发布部门: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

    津城未来 振奋人心--参观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实践报告[共5篇]

    津城未来 振奋人心——参观天津市规划展览馆的实践报告天津市规划展览馆2009年1月23日隆重开馆。这里成为宣传天津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展示城市演变历史和规划建设成就,展望未......

    建设规划程序(共5篇)

    1、规划窗口根据项目业主的申请,组织建筑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当日向并联审批部门发放《建筑设计方案并联审批办理通知书》。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各并联审批部门收到《建......

    新农村建设规划(共5篇)

    枫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中央“二十字”方针和县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创”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学风建设规划(共五则范文)

    学风建设规划为认真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人文社科部学风建设,按照系党政领导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提出人文社科部学风建设制度措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部学风......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共五则范文)

    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各种“城市病”的困扰。......

    南京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承诺书[共五篇]

    1.2.7 南京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承诺书 为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落实项目部文明施工管理责任,提高参建单位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本项目就文明施工管理作出以下承......

    关于开放服务加强网络建设论文[共五篇]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的经费、馆员素质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如何定位,论述了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同时针对各种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