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菲南海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菲南海问题的调研报告
会计103010501330丁盼 摘要:中菲关于黄岩岛问题愈演愈烈,双方对峙状态仍在持续。关键词:南海 黄岩岛 争端 国际 对峙 主权
一、问题的提出
黄岩岛这一原本没多少人知晓的小岛近来见诸报端的频率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菲律宾当局大肆宣染黄岩岛为其领土,接二连三地在该海域威胁、骚扰、拘捕,甚至开枪追击我国正常作业的渔民渔船,频频制造事端侵犯我国领土主权。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已多次就此事发表谈话,并对菲方的无理行径提出了抗议。黄岩岛已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菲方染指黄岩岛的原因
菲方染指黄岩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黄岩岛海域资源丰富。同南沙群岛一样,黄岩岛海域不仅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金枪鱼、红鱼、章鱼、梅花参及各种贝类产品,特别是珊瑚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
其次,70年代以来,以菲律宾、越南为首的几个东南亚国家先后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的某些岛屿拥有部分或全部主权,有的派军舰和飞机巡逻;有的甚至在岛上构筑工事,派兵驻守,摆出“先占为王”的架势,使南沙局势主权之争不断升温,这一“乱世”为菲当局霸占黄岩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最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的出台后为菲侵占黄岩岛找到了“理由”。菲方紧紧抓住“200海里”这一概念,简单把距离远近作为其侵犯我国领土的依据。实际上,根据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或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内它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不容质疑。菲方的主张和行为显然与海洋法公约的准则背道而驰。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管辖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菲方有意将两者混为一谈,其霸占我领土的图谋昭然若揭。
三、问题分析
菲律宾如此小国,经济水平低下,何以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中国底线?首先,美国为实现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极力制造“中国威胁论”,并在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日益明显地站在某些国家的立场上。美着力将一向敢与中国较劲的菲律宾培植成与中国抗衡的主力。
从另一方面看,菲国军事力量在东盟和亚洲都算不上档次,在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与中国的争执中,菲将华盛顿视为其靠山和后盾。长期以来,菲与美有着稳固的军事政治联盟关系。
第三,通过渔民事件将黄岩岛,乃至南沙群岛主权问题扩大化。在黄岩岛问题上,菲当局就怕与中国的争执无人理会,导致无果而终。因此,菲极力在黄岩
岛频频惹事生非,将问题弄大。
四、对策
首先,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对整个南海领域内的管理,并派兵驻扎,坚决捍卫领土主权。
其次,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在法律上维护我国领土。
然后,建立强大的海军,海洋实力强大了,即便是美国干涉也不怕。
最后,要注意避免南海问题国际化,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讨论”的原则。
第二篇:中菲南海问题
中菲南海能源合作要先解决主权问题
2012年05月25日 01:3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江玮 衣鹏
字号:T|T
1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除了领土的含义,还有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这里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波斯湾”。据估算,南海的石油蕴藏量约为230亿至3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
在持续发酵一个多月后,这场争端所辐射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资源开发,两国更广泛程度的经济合作也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教授林智聪,他曾经出任中菲建交后的首批驻华外交官;中国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和菲律宾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庄前进,请他们就中菲能源合作前景发表看法。
让商业公司自己做合同
《21世纪》:中菲在南海石油[0.10-2.97%]上的利益分歧是怎样出现和发展的? 林智聪:1970年代马科斯总统开始扩大和中国交往,那之前十几年菲律宾就和中国已经就卡拉延(Calayan)等岛屿的归属有过争论。当时因为本土的穆斯林问题,占全国约90%的原油难以从中东运出,马科斯只能寻找其他的来源,菲律宾在和中国的关系中,总是得到中国出口油品的“友情价”。这价格往往低于菲律宾在国际上的价格,所以菲律宾在当时就平息了与中国的争论。
后来邓小平时代中菲谈过争议问题,我当时在北京使馆任职,邓的意思是中国理解菲律宾的经济困难,但是中国不能接受菲律宾作为西方操控的工具,如果中国答应把一些领土让给菲律宾,就会有很多国家提这样的要求。我们后来的研究看到,往往国际油价上涨或贸易不通畅时,中菲就容易争论南海问题。但那些海沟里到底有没有油,得花大价钱试了才知道。当然政治上的原因是1898年美国与菲律宾签订的协议中,其实只是说他们会保护菲律宾的大城市(metropolitan),而不涉及那些遥远的岛屿,到基辛格做国务卿时他们还有这样的表述。
菲律宾国内是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不会为菲律宾而战的。于是他们也主张在中美之间平衡。拉莫斯总统时期和当时中国领导人在主权争论和能源合作上都说的很多。到近几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中国官员在一些场合把南海也说成重要的国家利益。从这次黄岩岛事件看,菲考虑的显然不是这一个岛,而是更多有资源潜力的岛屿。
《21世纪》:中国和菲律宾谈这类合作很久了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林智聪:中国和菲律宾谈了一些能源合作,但是有些菲律宾官员后来被发现有贪污行为,这会让菲律宾老百姓认的这些项目就是为这些权贵服务的。菲律宾人很理解美国,对中国几乎没什么了解,这种时候中国的经济项目如果和当地政客联系在一起,这些项目就很难持续。中国应该让商业公司自己来做合同。虽然政府审批免不了,但要减少和政治家族的“合同”。
合作要先解决主权问题
《21世纪》:现阶段有菲律宾石油公司试图在南海寻找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你认为达成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林伯强:这样的合作很难。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主权问题。而且这所牵涉到的也不止一个国家,而是好几个国家,牵涉的国家太多。所以,想要在南海达成合作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不太看好。虽然谈判可以继续,但最终很难有结果。尤其是在现阶段,现在主要还是要先解决争端。
在合作开发这个问题上,且不说是两个有争议的国家,就是两个没有争议的国家要实现都很困难。比如,我们和俄罗斯之间并没有这些争议,但输油管道依然谈了那么多年。
《21世纪》:但是中国与菲律宾8年前签署过联合开发的协议。
林伯强:那个不算数,从来就没有执行通过。它只是一个意向而已,后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在开发这件事情上,菲律宾的资金和技术和中国没有可比性。我们的“海洋石油981”深海钻井平台已经起步,虽然才刚起步,但肯定比菲律宾强。所以要开发的话,中国更有机会。
政治和商业难以分开
《21世纪》:持续一个多月的黄岩岛争端给两国经济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庄前进:水果出口商很着急。菲律宾和中国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如果双方发生不愉快,对两方损失都很大,而不止是菲律宾。菲律宾和中国的经济充满互补性,菲律宾大约有1亿的人口,中国出口很多日常用品到菲律宾,衣服、鞋子,当地人穿戴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中国。每年大概有20万中国游客来菲律宾,菲律宾则有80万游客到中国。两国之间有很多互动。
我们华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希望双方减少争议;共同开发有助于两国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友情。华人生活在菲律宾,心怀祖国。对我们来说,一个是婆家,一个是娘家。两国的纷争,是我们华人最不希望看到的。
《21世纪》:你去年曾和阿基诺总统一起访华,当时中菲签订了70多亿美元的订单,现在进展如何?
庄前进:进展缓慢。不过也有一些项目有了进展,比如矿业。一方面要投资,另一方面又发生这样的问题。总统说,政治要和商业分开,但是真的可以做得到吗?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希望先把问题解决。
上周,我们到总统府和阿基诺总统有过一次一个小时的对话。是总统府邀请我们去的,他要听听我们的声音。总统谈了他对中菲关系的看法,他对我们说中菲关系是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他珍视这段关系,希望黄岩岛的问题能在外交途径上坐下来谈。他说也不喜欢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则向总统表达说,我们非常在意中菲之间的友情,建议他寻求一个双赢的局面
核心提示:随着国际休渔期的到来,表面平静的黄岩岛之下仍然暗流汹涌,中菲关于领海和岛屿主权的碰撞呈现出更加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起码在军事上,菲律宾俨然成为了中菲黄岩岛对峙的获益者,汉密尔顿级巡逻舰从一艘被增为两艘,菲律宾将会从日本得到12艘巡逻船,和韩国、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也得到加强,稍后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将会成为中菲角力的另外一个战场,而美国的身影也将会越来越明显。
凤凰卫视5月23日《凤凰全球连线》,以下为文字实录:
任韧:台湾的安全部门首长蔡得胜,他在21日说菲律宾、印尼和越南等过的官员不管在公开或者私下场合,都曾经一再要求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不要和大陆进行联手。我首先要请教一下黄棟星先生,从菲律宾的角度,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言态以及担忧,就是在南海问题上,台湾和大陆会真的联手。黄棟星:我想这个实际上是存在的,因为菲律宾是不希望看到说,两岸能够联手在维护南海的主权。大概在去年,菲律宾跟台湾曾经就台湾电信欺骗案要遣返台湾的事情,闹了一场“外交”**,当时台湾就威胁要遣返6万菲佣跟菲律宾的劳工,在那个时候菲律宾这边就很紧张,派了总统的人到台湾去请求,所以如果说台湾跟中国大陆联手在维护南海的主权,这对菲律宾来说是吃不消的。
就说如果双方的力量加起来在采取一定的措施,菲律宾在这方是受到了太大的压力,所以他当然不希望台湾能够跟大陆走在一起,再维护南海的主权,特别是台湾太平岛跟黄岩岛,如果说台湾跟大陆联手起来,菲律宾会感到更大的压力。
第三篇:关于处理南海问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处理南海问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课题名称:关于处理南海问题的办法
研究意义:正确了解南海问题,理智维护国家主权。
研究报告及感受:
1:南海的战略意义:
(一)、丰富的资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
南海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二)、地处“两洋”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彻底的收复南海,对于我国保证运输航道的安全,冲破第一岛链的包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南海方向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战略缓冲区
南海具有十分广阔的地域空间,同时,中国在南面需要宽大的战略缓冲区。如果能有效地控制南海,那么,整个中国华南地区的战略纵深就可以延伸大约1000海里;而如果只控制海南岛周边,中国华南地区的战略纵深就只有几十海里。因此,保证对南海的有效控制,对于我国华南地区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南海主权归属证据: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发现”权
南海诸岛在被中国发现以前,尚属于“无主地”,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早在汉代之时,中国人就已开始在南海航行。经过长期的航海实践,中国人先后发现了西沙、南沙群岛。宋时,中国人把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命名为“长沙”、“石塘”。明清时,南海诸岛被标示在中国官方的地图中,并且标出了南海航线和航程。
中国人在“发现”南海诸岛后就不断地来到这个群岛,不仅了解诸岛的分布、构成,而且还探索出航经诸岛的航线,创作了记载诸岛地理位置和航行路线并用中国式罗盘方位给部分岛礁命名的《更路簿》等航行手册。《更路簿》据调查最早起源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是中国渔民祖辈遗传下来的,至今在中国渔民中仍保存有各种抄本。其特点是简便易行,适合于中国渔民航行于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水域的需要。
尽管“发现”并不构成通过先占取得领土,但它的重要性不容抹煞。“发现”给予发现国以“初步”的权利或“不完整”的权利。发现国在合理期间行使“有效占领”前,这种权利有暂时阻止他国加以占领的作用。德国法学家奥本海对于领土取得方式在15、16世纪以前,与18、19世纪以后的差别作了明确的区分。他指出,在15、16世纪以前,单纯的“发现”而无需任何其他行为,就可以取得对无主土地的完整主权。英国学者布列尼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在15、16世纪,单单是“发现”,而不需要采取任何进一步的实际行动,就可以取得对所发现土地的完整主权。国际法学界关于“发现”的论述,不容否认地成为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尤其是南沙争端的重要法律依据。
从“先占”原则看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根据国际法,一国基于对无主土地的“发现”可以进行“先占”。“先占”是一国对“无主地”进行有效占领从而取得领土的方式之一。此外,“先占”还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占有必须在一国主权权利中行使,必须存在对一国权利的显示和缺少对另一国主权的承认;占有必须是和平且无间断的;占有必须是公开的。
许多国际权威公法学家认为,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这些条件都是基本具备的。奥本海指出:“现在,占有和行政管理是使占领有效的两个条件,但在以前,这两个条件并不被认为是用占领方法取得领土所必要的。虽然在大发现时代,各国也并不主张发现一块无人知悉的土地就等于发现者从事探险时所服务的国家已经用占领方法取得该土地,但是占有常常只具有象征性行为的性质。(调研报告 www.xiexiebang.com)后来,真正的实行占有被认为是必要的。但是,一直到了18世纪,国际法作者才要求有效占领,而且直到19世纪,各国实践才与这种规定相符合。”可见,当“先占”行为实施,且推定为合法状态时,应理解为被赋予了权利。
依据国际法,国民对“无主地”的发现使其代表的国家取得优先“先占”这一土地的权利,发现国有权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占有行为,以确立其主权。考古工作者在南沙群岛上及其附近海域海底,都发现一些古代文物和建筑遗迹,足以证明中国人最早开发和经营南沙群岛。20世纪70年代,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调查组在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南威等岛屿上看到了明清时代闽粤渔民建立的水井、茅屋、土地庙和石碑等物,罗孔、红草峙、奈罗、铁峙、黄山马、鸟仔峙等岛也都有中国渔民挖的水井。中国作为南沙群岛的“发现国”享有占有该群岛的优先权利,其他国家则无权“先占”,除非中国无意取得或者有意放弃这一权利。
中国自古管辖行为确立主权权利
按照近现代国际法,在确定领土主权过程中,一国的管辖行为是十分关键的。即使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古代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权利也是成立的。《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的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明朝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铭》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远赴南沙,在一些主要岛礁上竖立了主权碑,并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驻兵太平岛。1947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从而完全确立了中国对这一群岛的固有主权。
中国对南沙群岛的管辖方式主要是巡海和设治管理,这一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在帕尔马斯岛仲裁案、克利柏顿岛仲裁案、东格陵兰案中,国际仲裁或法院均指出一国对领土主权的行使,是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和领土的自然条件而确定管辖方式的,对不适合人居的岛屿要求宽些。克利柏顿岛案仲裁裁决:“如果一块土地由于不适宜居住这个事实,从占领国最初在那里出现的时候起,就一直处于该国的绝对的没有争议的支配之下,从这时起,占有应该认为是已经完成了,因而这个占领就是完全的占领。”由于南沙群岛不适宜人们常年居住,中国政府主要通过巡海和设治管理的方式,宣告将南沙群岛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禁止反言”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为确保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国际法上有一系列关于“禁止反言”的规定。该规则对于领土取得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个国家基于善意和公正的要求,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实情况或法律情况,应当采取前后一致的法律立场,以免其他国家由于它前后不一致的立场而遭到损害。当出现领土争议时,国际法院自然而然地会考虑是否有一方当事国实际上已经承认过另一方当事国的权利或权利主张。
世界各主要国家曾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承认了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而从未以任何方式承认他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20世纪30年代,法国入侵南沙群岛时,不仅中国提出强烈抗议,日本也认为南沙群岛“应为中国所有”,且认为中国渔民“早已以该岛屿为远洋捕鱼之基地”。二战时中美英《开罗宣言》明确宣布,剥夺日本自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占领的所有岛屿,日本从**的领土应全部归还中国,其中就包括南沙群岛。在1951年旧金山会议上,苏联曾提出一项条约修正案,要求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完全主权。美国很多政要在南沙归属问题上也持公正立场。1974年,参议员曼斯菲尔德建议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声明中,认为中国对西沙、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都是很有理的”。
东南亚某些国家与中国交往中,曾多次承认南海诸岛(尤其是南沙群岛)为中国政府所有。甚至一些南沙争端的主要当事国也曾经对中国拥有主权这一事
实不表示反对。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曾明确承认南沙群岛不属菲方所有,菲方对南沙没有主权要求。越南统一前北越政府也承认“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西沙和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并在其出版的教科书和地图中将南沙标注为中国领土。然而,这些国家现在却出尔反尔,置国际法有关规则于不顾,悍然声称南沙全部或部分岛礁为其所有。根据“禁止反言”原则,越南既然已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菲律宾承认群岛非其所有,它们事后就不得对该群岛提出任何争议。而某些区外大国既然已对南海诸岛归属有一明确立场,那么现在亦应从建设南海良好秩序的角度出发尊重历史。
3:当前南海形势:
争端各国加紧军备,军费增加。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美越美菲军演。
日印也宣布插手南海。
黄岩岛事件逐步升级,中越执法船海上博弈,越歼击机侦查南海。
外交上,各国唇枪舌战。
4:中国经济发展形式:
2011年,世界经济呈现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但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分化走势,国内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经济增长减速平稳。2012年,受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低速增长走势,国内外因素要求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2012年,预计GDp增长8.5%左右,CpI上涨3.5%左右。
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2012年,“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及经济增长。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一个五年规划中各年的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第二年往往是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在重大规划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给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基础上,2011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此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也将陆续出台。未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储蓄资源丰富、学习追赶型科技后发优势和国内企业建设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性高涨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以优惠政策动员国内更多战略资源投向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将加速固定设备更新换代,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将在产业结构向上调整中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作用下,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区域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省藏区的指导意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贯彻,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扩大居民消费政策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011年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十二五”内贸规划即将出台,也将有力促进国内贸易和完善流通体系;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新规定以及银联推出的无卡支付平台等政策都将为网络消费和银行卡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提供良好环境。此外,随着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消费购买力较强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政策因素和人口结构因素等将有利于我国消费需求保持稳步加快的增长态势。
4:军事解决的危害:
资源浪费
通货膨胀、经济停滞甚至倒退
基础设施的破坏
社会治安混乱
人员伤亡
交战双方人民成为敌人
大型战争会给一代或几代人民造成阴影
环境污染
总结:综上来看,我们要坚决维护主权完整。一方面,做好军事解决的准备;另一方面,保持克制与争端各方开展对话,争取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框架内解决南海问题。
军事手段不是解决争端的好方法,而且中国正在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容许有战争的破坏。争端各国人民也不会同意发生战争,战争不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认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人民应当在主权不失的条件下,努力与世界人民一道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四篇:南海问题解决方案
南海问题解决方案
第一、与美、日、韩国家继续进行经济互绑,形成你亡我亡、你生我生的局面
美国商业周刊:中美已被经济捆绑在一起2007年07月21日 星期六 08:12由食品安全之争而有可能引发美中贸易大战,令全球关注。美国专家撰文指出,贸易大战会让两国皆输,唯有合作才会有更多收益,因为两国关系和未来已被经济紧紧捆绑在一起。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7月18日发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资深副总裁、北京公司负责人大卫.迈克尔(David Michael)撰写的文章,论述了目前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美中关系,并得出两国“只有合作才会双赢否则就会双输”的结论。
文章指出,在美国与中国爆发一场贸易大战之前,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政治领袖们应该不要紧盯着眼前的贸易赤字,而是要考虑这个复杂而且性质正在转变的美中经济关系。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称,2006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325亿美元。这的确代表着一种真实的经济不平衡,它也制造出一套复杂的挑战,而且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虽然对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来说,寻找外部原因是很自然的,但事实则是,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应该为这种贸易不平衡负主要责任。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出口,都是由外国公司驱动的,而中国国内的许多市场相对来说也是对外国产品和品牌开放的。因此,贸易赤字只反映出复杂的全球化的现实。
丰富的西方品牌
这也反映出许多非中国公司的决策。那些在中国建立的非中国公司总的来说,是让想他们自己和他们的顾客受益。这样考虑一下:在所有的“中国货”中有接近60%的产品,都是那些寻求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最新基础设施的非中国公司而生产的。
美国消费者每天在沃尔玛(Wal-Mart)、好市多(Costco)、电路城(Circuit City)、梅西(Macy)等其它大型零售连锁商所购买的那些商品,都标出由西方人设计并符合西方质量标准的品牌,但这些商品却是在中国生产的。其实,为了保持货源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和其它国际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每周都在向中国投资10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还没有产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纯粹属于自己的出口基地。它与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两个亚洲国家的本土公司,在出口方面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出口游戏却完全被外国公司主导着。
入世提升了中国的冲力
那么,中国自己的市场又是什么样子呢?中国从国外进口许多外国货么?虽然中国没有进口足够的美国货来缓解两国的贸易不平衡,但与早前相比,中国正在从美国购买很多商品,而且在其经济继续蓬勃发展之际,中国可能会在未来进口大批的美国货。
例如,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自2001年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美国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原文)的出口,已经增长了 190%,使其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如果要是把美国对香港的出口也包括在内的话,那么中国已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中国销售率的增长,要比美国在同一时期对其它国家的出口增长率,高出了12倍。
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喜欢外国品牌。而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将寻求外国制造的商品。美国和其他非中国国内品牌已经支配着许多行业,包括家用小车、移动电话、电脑打印机和高端电视机。
快餐、飞机和医疗仪器
早在1992年就开始在中国上海工作的波士顿咨询集团资深副总裁迈克尔,还在文章中强调指出,中国的消费者其实很喜欢美国的一些名牌产品。比如说,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就是美国的别克车。如果你想享用一杯咖啡或炸鸡,找到星巴克或肯德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虽然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都是中国产的,但他们引进了美国提供的管理和设计,甚有美国的雇员。此外,美国和其它外国公司还主导着中国日益壮大的商业客机市场,还是中国所有的高端医
疗仪器和设备的提供者。
美国和外国产品在中国表现得如此之好,其原因实在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市场总得来说是对外国产品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市场对外国产品的开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日本和韩国。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外国产品正扮演着一个很大的角色。
文章称,这也应该是我们的提示:让中国市场继续保持这个势头。
但目前最主要的例外是,中国的服务领域如金融服务、通信、媒体和娱乐等,还没有完全对外国公司开放。这也是美国的贸易谈判专家应该从法律上给予关注的领域,因为一个开放的中国市场将会让美国的经济获益。另一个有前途的行业就是旅游业。中国消费者渴望到美国旅游,到美国去花钱。为此,美国的政策应该逐步改善,更好地抓住这个时机。
松驰的法律环境
已经在中国和亚洲工作了13年的大卫.迈克尔在文章中写道,顾全美中经济关系的“大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我们所倡导的是对两国都有巨大好处的贸易,而不是想方设法地设置障碍。如果我们这样做获得成功的话,美国还可以获得一种影响,它可以说服中国打击盗版和保护知识产权也符合自身利益,而这些问题又都是美国公司极为关注的。此外,美国还可能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推动中国向前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保护。这将包括实施更强大的环保排放标准,对新的能够加工出更清洁燃料的炼油厂进行投资,同时也可以要求中国国内的生产者遵守全球公认的污染标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正取得进展。中国也需要面对其他问题。尽管它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中国人仍然有18%的人口是世界上的穷人,有1.5亿人低于每天1美元。但据世界银行统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正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一点应该是美国值得高兴的。
无数人脱离贫穷
我们还应该感到高兴的是,皮尤民调机构在2006年进行的一份全球民调显示,中国人对美国有着一个整体的好感。它还表明中国人民对美国的态度,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那些更传统的盟友。
文章指出,在我们考虑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时,让我们反思一下:过去十年与中国贸易的增长,已经帮助无数中国人摆脱了贫穷,也助长普遍亲美的态度,并帮助美国公司提供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它有可能在未来创造出一个更大幅度的增长。那么,是否有其
他可行的剧本会比这些更积极呢?
可以把美国与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摆到桌面上来。中国的主要优势是,它拥有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其骄人的基础设施可以让那些进入中国的美国公司获得这些劳动力,它有利于投资的政策。无论是货币的调整还是贸易壁垒,都将无法改变这一局面。事实上,牛津分析最近曾报导说,即使是25%的升值,中国货币对贸易赤字而言,只会带来轻微的变动。
对每一个人都重要的问题
要中国走回头路,放弃其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越来越大的角色,这不是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真正至关重要的,就是美国要与中国一道解决重要的共同利益的使
命。
中国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能源政策,以及地球变暧方面所作出的决策,将会很快成为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届时将会从中受益的美国也会保证,这些问题在我们与
中国的整体关系中是突出的。
第二、稳住周边国家,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政治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经纪上加速推进自贸区建设;
首先,奉行相融以利的原则,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新自由主义理论学派的罗斯克兰斯认为,一个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或者开放性较大的国家,割断对外经济联系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及支付重新建立国民经济体系而导致的“调整成本”都十分巨大,因此这些国家不倾向挑起破坏经济联系的战争或冲突。自由派还主张相互依存能促进和平,但只有在国家期望于可预见的将来出现高贸易水平,相互依存能促进和平的情形才能实现。[14](P7)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对南海国家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这自然会增加南海周边国家对未来与中国贸易的预期,有助于增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倾向。而一旦建成包括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内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和中国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在经济层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中国经济吸引力日增的情况下,与东盟各国形成“利益共享、危机同担”的经济实体,使东盟各国能分享我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惠。第二,在“主权归我”的前提下,把“共同开发”具体化,并兼顾东盟各国的现实利益。第三,使东亚合作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形成呼应,打造好东南、西北两个平台。通过区域合作,增强双方的互信。
第三、军备竞赛,拖垮南海周边国家
最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类似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南海周边国家都大肆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新的作战系统的引进某种意义上开始改变南海地区的传统局势。从长远来看,这种态势最终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平定南海局势的战略和战术。
南海周边地区的军备竞赛问题,起因也涉及到了中国。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战力持续增长,在南海地区实施远程作战的能力也明显上升。周边不少国家都与中国存在领土和海上经济专属区冲突。以越南为代表的南海周边国家感受到了中国军力发展的压力,于是也就有了所谓军备竞赛的开始。部分国家首先开始的大规模军购活动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盟成员国在南海周边地区的力量对比及动态平衡。现状一旦被打破即形成了连锁反应。与中国没有大规模领土争议的国家为了维持自身区域内的实力地位,也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这场军购游戏。近些年,东南亚国家就先是战舰,接着是战机,然后是潜艇和反潜机,大宗军购接踵而至。军备竞赛的苗头已经很明显了。
从短期内看,南海周边地区的军备竞赛对于中国在南海范围内的军事优势会形成一些冲击。当然,这个冲击主要并不是在实力层面,而是在心理层面。对于中国来说,拥有完善的现代化作战系统的军事大国面对东南亚仅有部分现代化武器的中小型国家具备战场的不对称优势。在系统对抗中,几种先进的武器根本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以一个军事大国的眼光来看,东南亚国家的军事系统都是残缺的,弱点明显的。
从东南亚国家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却并非和中国眼里一样。他们面对中国,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战争,而是吓阻。大量的军购多少含有壮胆的成分。在他们的眼里,只要具备给中国造成更大杀伤的能力,就必然让中国在南海问题的解决上三思而后行。同时,加强军备也是告诉自己,还有手段来应对中国。这种心理安慰,对于弱势国家政权还是有相当意义的。这就类似于皇帝的新衣,只要自己感觉到穿上了就不会有什么不妥的感觉。
多年来,中国军费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在南海周边范围内部署的海空力量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从战争形态的角度而言,中国也领先东南亚国家很大一截。即便是中国军费增幅下调的2010年,7.5%的增长率所代表的绝对数值相对于东南亚国家仍然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目。因而,在南海冲突没有缓解前,东南亚国家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不会消失,只会与日俱增。
换句话来说,从当前中国军费在GDP的比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未来比较高的增长仍然是可以预见的。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是东南亚国家所能够比拟的。因此,当前这样一种慢慢兴起的军备竞赛氛围必然给东南亚国家带来长期的财政压力,并且这种压力是持续增长的。
也许有部分国家会在这个过程中试图退出军备竞赛。这个时候,中国就应该主动操作,通过适当的刺激来让其无法退出游戏。特别是面对与中国在南海领土问题上存在冲突的国家,手段是多样的。对于这些所谓的西方民主式政权,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领土问题上刺激民意,使其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之下不得不继续在加强军备的道路上走到底。
持续增长的财政压力总有一天会达到临界状态。此时,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获得国家意义上的安全感。如果美国的力量愿意实质性介入南海地区的话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就从目前美国的态度而言,显然并不愿意过分深入一个中国力量的内线位置。美国更愿意做的是以东南亚国家本不多的硬实力来有限地牵制中国。因此,东南亚国家很难获得美国实质上的保障。至于其他国家,有那个意图,也没有那个实力。即便是如今很是嚣张的印度也是一样。
近期,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斗争中也有所加强。如果这种趋势保持下来,势必会对东亚国家的压力上升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中国所需要的局面,就是压力突破临界点后的恐慌情绪。也许这个情绪在平常并不明显,可是只要中国施加一点军事上的刺激,无疑会爆发出来。这样做,可以直接刺激南海周边国家的不安全感。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很简单,就是战舰战机前压一些而已。
一系列变化的最终结局只有一个,逼迫这些国家最大程度地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领域,达到透支。这样做的一个明显好处,就是将中国现在面对的状况不同的对手变成同一状况的对手,从而为未来解决南海问题进行最优化的铺垫。就南海周边国家而言,军备竞赛是他们手头资源所能进行的不多的心理安慰手段。
南海问题上真正让中国头疼的怕就是对手多。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真是不少,换了谁也头疼。若每解决一个国家都靠战争,中国就必然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付出更大代价。同时,其余国家会感受到危机,从而去加强自己。自我加强的手段越多抱有的侥幸也越多。因此,压榨对手使用后续手段,对于我国解决南海问题错综复杂的局面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如果中国能够面对的是同一类型,已经达到透支状态的国家。那么解决一个之后,将对其余国家造成最大化的威慑。他们缺少新的心理安慰手段。少给对手一些侥幸的理由,一波流解决的可能性将变大。这就如同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中国和英国谈完之后葡萄牙就没有悬念了。究其原因,葡萄牙不如英国。既然英国都顶不住,葡萄牙没有道理能够顶住。
领土冲突并非立马爆发战争,而是一个政治手段不断上升,冲突烈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最终手段,才是战争。中国就是要用行动告诉他们,最终手段发挥到极致也阻止不了什么。失去希望,剩下的当然是绝望。军备竞赛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南海周边国家用上这一套来获取心理安慰了,也正说明中国给他们的压力已经到了他们要用上不多的后续手段来抵抗的层面。或者说,南海周边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在未来改变“保持现状”策略的倾向。无论哪种情况,他们无疑害怕了。把握住这一点后,寻找机会给予最后一击仅仅是一个时机和决心的问题了。
这里面基本不存在抱成团的问题。只要我们针对的对象是一个,就不会有其他国家来出头。虽然其他国家也很清楚一旦开始我们必然要最终解决问题,但是并不会有那种勇气提前站出来。究其原因,还是一种侥幸和观望的心态。
美国因素在这里仍然不得不再次提到。中国近年来外交姿态的一些改变已经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相信未来东海、台海、南海都将成为美国的主要试探方向。针锋相对地迎接美国的试探也算是剥离南海周边国家最后的救命稻草。这一点,无论是中美斗争还是对南海周边国家的斗争都是相当重要的。切忌习惯性地“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没有错,新时代的韬光养晦却不是这样了。我们不去抢别人的,他们就该谢天谢地了。要坚信,美国是不敢投入大把力量进入到南海的。
无论是政治手段还是军事手段,只要解决一个国家,口子就已经开了。既是给其他国家开一个泄压口,同时也给出了最大程度的震慑。说白了,其实就是攻心,摧毁心理层面的抵抗意志。没有更多的办法来取得心理上的安慰,基本也就没招了。通过一些经济层面的代价来最终快速解决南海问题的曙光也就出现了。
第五篇:南海问题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而现在南海问题是很严峻的,它关系到我国的领土问题。近年来,随着美国及有关国家的蓄意干涉,南海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和趋于国际化,对中国的国家建设、经济、安全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的经济环境,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能否解决南海争端已经成为中国及领导人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一,南海问题的产生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其主要包括:1.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2.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其中两个问题中南沙群岛的归属是南海问题的核心。
南海问题的产生主要有:
1.经济因素。南海的大量海底石油及天然气与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升了南海的价值,使某些东南亚国家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
2.二,自身因素。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海洋意识的淡薄和自身力量的制约使中国忽略了对南海的关注、经营。
3.3.战略因素。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是东亚通往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的重要航道和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海峡的关键所在。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趋势
南海问题的现状:
第一、多国强占。越南是迄今为止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达29 个之多。菲律宾占领9个岛礁并非法将我国4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马来西亚侵占了弹丸礁、光星仔礁和南海礁,此外还将27万平方公里南沙海域划入其版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分别侵入了我国传统海域5万和3万平方公里。中国台湾省控制着南沙群岛最大岛屿太平岛,而中国是南沙群岛的合法拥有者,却只占有7个岛礁。
第二、扩军备战。越南基于海洋战略利益的计量,着手打造强势海军。最近,越南海军大力建造多艘军舰,并计划投入巨资,在越南东北部建造一座大型军港。同时,从俄罗斯购买了号称“大洋黑洞”的基洛级潜艇。菲律宾购买无人间谍飞机数架,使其能迅速有效的介入南海争端。马来西亚把军队的职能调整到保护专属经济区和领土上,声称以捍卫其在南海所谓的“主权”。
第三、联合对抗。在国际关系中,力量弱小的一方常常通过联合或结盟的方式增强自身的力量,以对付强大的第三方。侵占南沙岛屿的各个小国以东盟他们相互支持对方提出的解决争端的建议“一个声音说话”增强了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抗与
南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的关键,其重要的战注南海问题。印度积极推行“东进”政策,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及其“利益范围”。美国更是积极介入南海问题,加大对南海地区的军事渗透,以此防范和制约中国的崛起。最近,国务卿希拉里放言南海问题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部分,中国不要单方面解决南海主权,即直接针对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地区是世界主要大国力量、意志和利益的交汇点,隐藏着中日美印和东盟等大国和组织的博弈格局。中国从大局出发,提出着眼于维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方针。但事实是,这些友善的意图并没有得到有关争端方的理解。它们竞相占领原属中国的岛礁,大肆掠夺南海资源。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解决南海问题与发展睦邻关系以及恢复南海主权和中国需要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经济建设。中国的南海政策困境客观上也促成了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印度的“东进”,日本的“南下”,东盟地区安全作用的加强和美国的“积极介入”加剧了南海问题的不确定性。
三,南海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当代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能源的巨大消耗和对外贸易的急剧增加两个特征。可以说 , 丰富的南海资源和重要的贸易通道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应从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来解决南海问题。所以我们要开发、利用南海资源、增强军力、保护航线、运用外交,和平解决、作为当代军人就要勇于承担一些社会上的责任,努力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和多增加一些社会知识和时间,为以后国家队需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