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成立于1995年8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四港四区一带”优先发展区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和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之
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该区自然资源尤其是地下卤水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最大的盐场——羊口盐场的一部分;在该区正式成立之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氨碱法纯碱生产企业——潍坊纯碱场。并最终以山东羊口盐场、潍坊纯碱厂和寿光市大家洼镇为依托,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83平方公里。
可以说,地下卤水资源是该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地下卤水,即矿化度大于50克/升的地下水,其中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是新型盐矿资源。至今,许多人对海盐的生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盐都是海水蒸发得到的。其实不然,海水晒盐是比较传统的晒盐方法,在我国的众多大规模盐场中,只有海南省莺歌海盐场因为没有发现有地下卤水存在,同时由于周围海水含盐度较高,仍然采用海水晒盐。地下卤水晒盐有其巨大的优势,其浓度比海水高2-6倍,利用高浓度地下卤水不仅可直接提取溴素等化工产品,还可节约盐田面积60-80%。地下卤水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在盐滩附近打井,抽取地下卤水至浓缩池,经浓缩后,流入结晶池蒸发结晶。因为地下卤水层位于淡水层之上,所以只要控制打井深度即可抽取,开采方便。
在该区成立之初,海盐和纯碱的生产对环境影响有限,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已经远高周边地区。然而,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开发区领导过分重视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外资,同时由于产业集聚效应,众多以卤水或海盐为原料的化工厂落户该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以合作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溴化物生产厂以及一些私营的农药生产厂。这些厂家投产后,高薪雇佣了很多工人和农民工,创造了巨额利润。然而由于该区环保局工作不到位;企业自身只追求利益,毫无社会责任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尤其严重,同时还有在2010年出现的卤水污染。
毫无疑问,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各个化工厂的未处理废弃,海水污染主要来自未处理的工业废水。该区许多化工厂为了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只在夜间生产,最终导致该区居民许多时候晚上睡觉不敢开窗。相应的,海水污染也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浅水区域海水发黄,近岸出还会有许多黄色的泡沫,该区居民已经开始拒绝使用本区捕捞的海产品。如果说这些污染仍然不能引起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领导的重视,那么卤水的污染则是对该区环境和经济的一个严重警告。
2010年前后,该区内的许多盐场生产的海盐被测不达标,原因是这些生产的海盐中存在农药杂质。经调查,该区内的一些农药生产厂,将未处理的废水用高压的方法通过卤水井压入地下卤水层。大家都知道,要想治理地下水是非常困难的,至今也没有出现什么很有效的办法。因此这种行为必将会造成长期持久的严重后果。
现在,该区正在努力转变从前的发展方式,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确定了“一城四园”的规划布局。“一城”就是滨海水城,包括科教创新区、中央商务区、高档商住区、旅游度假区四部分。“四园”就是规划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临港工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海港物流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邀请赛和首届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公开赛,创造了海上万人风筝放飞吉尼斯记录。打造环渤海地区最大的职教园区和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基地,商务、办公、金融、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山东“蓝色逍遥游”国内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该区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弃环境保护于不顾,只会在日后的发展中自缚手脚,不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
展,才能够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双丰收。
第二篇: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1.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现状
1.1开发历程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位于小国山东半则北部,渤海菜州湾南岸,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2010年4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陆域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0万,是全同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东省科学发展因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做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山东省、潍坊市做出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发区作为潍坊市发展蓝色经济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承担着代表潍坊积极参与“三区”建设,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历史使命。
1.2园区规划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立足建设设施配套、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确定“一城四园”的规划布局。一城:150平方公里滨海水城,包括科教创新区、商务居住区、旅游度假区三部分。以“欢乐海”的理念建设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现已完成旅游规划,投资150亿元的国际影城项目正在规划设计,投资8000万元的龙府旅游项目明年底建成投用。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全长20公里,包括抛石堤坝和内海侧吹填工程,总投资15亿元,围圈海域50平方公里。工程采用水上船抛石与陆路车辆运输相结合的水、陆两种方式齐头并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5亿元,石方抛填210万方,吹填防潮闸围堰60万方。沿海防护堤二期堤坝工程年底实现贯通合拢,全部工程2010年底竣工。以“太阳城”的理念建设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起步区3平方公里。总投资1.6亿元的吹填造陆上程,已完成吹填土方1000万方,造陆2平方公里,投资2.2亿元的六条城市主干道路正在建设。综合商务中心、酒店、金融港、企业总部、学校、居住等建筑和景观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年内全面开工。以“希望城”的理念建设科教创新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12平方公里。投资12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积基本完成,投资1.5亿元的创业大厦项日明午7月份投入使用。目前,已有12家职教院校确定入驻,5家已开工建设,7家正在规划设计,近期开工建设。以“幸福城”的理念建设商务居住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起步区3平方公里,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四园即先进制造业产业园: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装备制造、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已引进潍柴控股、新和成药业等106个项白,总投资320亿元。生态化工产业园: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型半态海洋化工和石化产业。现有中国海洋石油、以色列化工等360多家企业,总投资400多亿元。绿色能源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投资15亿元的华能风电项目即将并网发电;一期投资120亿元的闰电新能源项目近期动工建设。海港物流园: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临港物流、加上配送等项目。目前,已有森达美物流、海正物流等10多个项目人驻,总投资60多亿元。
1.3区位与产业布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潍坊市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区作为环渤海“C”字型“金项链”的重要节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咽喉地带,与日、韩隔海相望,紧靠天津,距北京仅有5小时车程,距世界风筝都潍坊市中心城区20公里,与济南、青岛及半岛城市群形成了2小时城市圈,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几何中心,也是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门的交汇腹地。益阳铁路直达区内,德烟铁路横贯东西;公路十线四退八达,潍日高速和荣乌高速在这里交汇,青岛、济南和潍坊机场可直飞世界各地。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着力培育六大高效生态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依托潍柴滨海产业园和上海同济同使捷汽车越级平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石化产业,加快弘润滨海工业园、中海油石化盐化体化项目建设,同前黄潍输油管线铺设和储油罐区建设正抓紧进行,弘润石化400万方储油罐区年内建成220万方;临港物流业,加快总投资150亿元的达美物流、交通物流、海正物流等33个物流项目建设,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港口物流中心;绿色能源产业,投资15亿元的华能风电一期已经并网发电,总投资320亿入的同电风电项目40万千瓦岸基风电正加快建设,140万千瓦海基风电正在规划沦证,近期启动5平方公里光伏发电园建设;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会展、星级酒店、医汀、教育、影视等尚端服务业务,力争用5午时间,在滨海水城1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设100个局端服务业项目;生态海洋化工,加快总投资160亿元的新和成药业等75个生态海洋化工项目建设,建设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石化产业销售收入达到干亿级规模,装备制造、临港物流、生态海洋化工和以新能源、新医药、高端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分别达到500亿级的规模,高效生态主导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日前,在建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36个,其中过亿元的147个,过10亿元的13个,过百亿元的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多亿元。
1.4基础设施
区内水、电、汽供应充足。土电网供电能力60万干瓦,日供汽8万吨,日供淡水25万方;建有两处公共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8万吨,峡山到滨海供水管线和森达美第二净水厂已开工建设。区内拥有国家一类外放门口岸潍坊森达美港,年吞吐能力达1200万吨,三个万吨级泊位、三个两万吨级泊位正抓紧建设,德大、黄大等七条铁路将在区内交汇,黄潍输油管线年内投入使用。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3家国家级和9家省级科研机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享受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优惠政策和对口资金支持;商业金融服务便捷,区疗机构配套,教育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开发区享有市级管理权限,设有潍坊市公共服务审批中心滨海分中心,推行“无费区”管理、“一站式”审批、“包揽式”服务,能够为投资者营造一个投资放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发展环境。
2.“蓝黄”两大战略 2.1概念:黄蓝两大战略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两大国家级战略,对山东省今后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2定位: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2.3意义: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3.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战略规划
3.1创新驱动、统一规划的产业开发战略
3.1.1利用SO战略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
首先,潍坊滨海经济区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其次,潍坊滨海经济区要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推动海洋科技产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最后,抓件“蓝黄”两大战略的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
3.1.2利用WO战略促进潍坊滨海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首先应加大依法治海力度,严格贯彻落实海洋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海洋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其次,鼓励相关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污量,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理改造。最后,适时借助政策调控、市场机制等手段,制定相应具体措施,如排污收费、发放排污许可证等,加强污染控制,改善海洋环境。
3.1.3利用sT战略不断推进外向充分发挥、协调发展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建设,一是要自身内部优势,积极组织企业、社会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内海洋产业发展。二是要将天津滨海新区、辽宁省“五点一线”等环渤海开发战略结合起来,既要与其它区域的相关产业建立强关联件,又要形成错位发展,扬长避短,以提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三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方位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实力。
3.1.4利用WT战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应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良好带动作用。二是加大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推动海洋船舶制造、油气开采、海水化工等第二产业发展。三是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海洋第一产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3.2强力推进、立体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
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山东,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有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3.2.1扩大开放、拓展腹地,提高辐射能力
城镇是开放系统,共辐射影响范围越大,与辐射影响区域的联系越强,则城镇的区域等级越高,职能越强,发展潜力越大。
3.2.2培育中心城市,优化城镇布局,推进新型城效化发展
以中心城市为基础,辐射带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凋发展的城镇群体;通过城镇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发展,合理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康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3.2.3陆海统筹、城乡一体,促进区域城乡和谐发展
要以陆域为依托,充分发挥陆海优势,强化陆海统筹。一要合理使用岸线。本着“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优岸优用,宜用才用”的原则,按岸线的自然特征和承载能力发展相应产业,建设相应城镇。二要合理布局城乡居民点,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支撑。
3.2.
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潍坊提出了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和幸福潍坊“四个潍坊”的目标,也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关系,认清对城市(包括小城镇)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并将城市(包括小城镇)的发展限制在这些因素的允许范围之内,避免由于过度发展对环境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和进步。
众所周知,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发展城市(特别是小城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时,不能以危及后代的生存能力和发展为代价。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今天的发展不能借用子孙的资源,而应该为子孙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资源和能源。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3.3改革发展、开放带动的服务外包战略
3.3.1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的力度
可借鉴印度政府对服务外包支持的做法,即“授权而非干预”的做法。根据半岛地区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税收优惠;二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园建设,形成集聚效应;三是积极有效地开展服务外包招商;四是切实保护企业利益。
3.3.2加决构建服务外包人才支撑体系,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可吸收和借鉴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发挥高等院校、示范园和企业的优势,建设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加快引进服务外包中高级人才,将服务外包紧缺急需的各类高级人才列入山东省引智范围,享受山东省有关引进人才力面的优惠政策。另外,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专业教育。
3.3.3加强服务外包地区品牌建设,树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接外包的品牌形象针对半岛地区服务外包业缺乏国际影响力品牌的问题,要着力打造半岛地区服务外包整体品牌,提高山东半岛在这一领域的整体形象,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半岛地区要打响自己的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的品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服务外包招商和论坛活动,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畅通国际渠道,树立承接服务外包的村牌形象。
3.3.4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一是大力发展新兴领域服务业。要努力扩大涉外劳务输比、运输服务、机械设备维护、建筑女装、工程承包、涉外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服务、视听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与专利服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外包、技术转让、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新兴领域的服务出口,增强服务出口后劲。
二足加快发展生产件服务业。要加快引进为建设制造业基地服务的商务服务、物流、咨询、计算机和传息服务、专利使用、广告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要积极扩人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通讯、运输、金融、保险等生产型服务,以及提供医疗保障、居住、养老、教育、购物等生活消费型服务。
3.4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高点开发策略
3.4.1高点定位,合理开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胶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必须要以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必须要有丰富内涵和显著特征。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殷切希望,不仅全面,而且明确具体。遵循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规律,必须走海洋经济集成创新,提高集成绩效之路。要在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上,努力提高显示度和影响力,力争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止出一条能反映海洋经济发展的最经济、最持续与最大社会福利的集成最优目标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
发展道路。
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目标是将山东半岛建设成为面向海洋、海陆联动的海洋经济区;鲁日韩合作交流与发展的外向型产业区;依托腹地、融入南北的同内先行的蓝色经济实验区。实现以上目标必须着眼改革和探索海陆统筹发展新模式;打造高端海洋人才聚集高地;发展和构建海洋高瑞新兴产业体系;在海洋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国际化水平‘,3.4.2生态优先和谐发展
要确保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生态安全。目前,潍坊滨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为海洋渔业资源衰退、陆源排污口污染物排海造成海洋生态环境严重受损等。另外,黄海、渤海,包括胶州湾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有效的解决。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生态安全的保护,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推动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3.4.3海陆统筹,协同发展
2008年7月26口山东省委工作会议上,姜异康同志再次强调,“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该省委、行政府做出的重大部署,要求着重抓好重大措施的实施。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战略的视角从陆地延展到海佯。海陆统筹一体建设蓝色经济区,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本国策。在此基础之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统筹建设的步伐也刻不容缓。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海洋综合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是今后的战略重点。
3.4.4改革创新,开放带动
改革势在必行、创新两手要抓。建设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要将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和陆地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结构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陆海一体的创新域,以最终带动潍坊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经济区的建设中,科技创新是其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想发展海洋经济,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以创新促发展。坚持把提升水平作为扩大开放的根本目标,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进一步做大外贸外经规模,继续大力扩大总量的同时,要按照好字优先、优化结构的要求,把提升水平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大力实施以质取胜的开放战略,着力推动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之举。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竞争力,对外开放与优化环境相辅相成。进一步扩大开放需要深入持续地优化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问上的舆论环境,能够大大提升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之,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应当利用好山东半岛监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宝贵时机,大力创新,锐意进取,促进经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环境变化日益影响经济发展
环境变化日益影响经济发展2013年06月22日 15:31:5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6月21日电(记者刘石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日在伦敦发布报告说,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的迅速改变,将日益影响经济发展,而抓住绿色发展机遇可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占得先机。
这份报告名为“环境变化对企业部门的影响”,是基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2年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环境展望》,针对企业经济领域作出的报告。报 告指出,极端天气增多、自然资源承载的压力增大等环境因素变化,将对企业运营成本、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其中,建筑、能源、食品、旅游和运输等10个行业所受影响最为显著。不过压力中也有机遇,如果能开发出适应环境变化的产品和服务,可从绿色经济中获益。
报告举例说,在食品领域,对气候变化更具适应性的多样性食品供应市场将日益扩大。在过去10年中,有机食品和饮料的市场规模每年增长10%至20%,这为相关企业带来不少商机。
报告还对上述10个行业应对环境变化的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保护自然资源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提高燃油效率以发展低碳运输等。
第四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国情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高度来认识。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环境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已经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堪重负。我国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地发展,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据统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1995年达到8000亿美元。1996年增为1万亿美元,目前已远远超过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科技进步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还降低了通货膨胀,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主要动力;长期以来,日本重视人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关于科技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1990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1970——1989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5%,仅次于资本所作的贡献;1980——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4.5%,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7%。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功能贡献率较低,不足50%。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的。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巨大,其涵义在1999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的指标,它被定义为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与上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决定一定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研究经济增长,就是要在分析各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求出各变量的均衡增长路径,进一步研究稳态增长问题。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亚当斯密把劳动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他认为,人均产出的增加主要取决与投入生产中的劳动力劳动数量和质量,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土地的使用。他强调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同时也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是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者,他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个均衡状态的移动过程。经济的均衡状态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来打破的。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格哈德.门茨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动力。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罗伯特.索罗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他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遗漏了两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投入要素,而不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问为的只是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只能其部分的辅助作用。5.新经济的发展模式表现为新的制度与新的记述的密切结合。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创新思想和技术,而其运行机制则体现出了风险、不确定和持续变革等基本特征。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在技术成为公共产品且可迅速扩散、劳动力可完全流动的前提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是一个相似的稳定状态即为增长的趋同。
在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应先法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三个要素,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人类用大自然的恩赐来发展经济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科技可以用人类的创造发明来获得新的资源,创造新的物品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因此,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无限的。据估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20世纪上半叶为45%,80年代达到80%。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5%—20%靠采用新技术取得,80年代以后。有60%—80%要靠采用新技术取得。
其次,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使用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例如,电子技术用于炉窑技术改造,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使水泥、化肥等行业获得显著进步;我国印刷业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铅字,进入电子时代。
再次,科技创新将导致新的经济体出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经济的日益密切结合,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受现代科技革命,而且还受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其变革的力度、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包括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现代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模式、生产销售模式和就业模式,是人类的经济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结论: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全都是凭票供应,作为大多数人来讲,能住上普通的房子、粮食够吃,家里能买得起收音机、电视机几乎是奢望。现在住楼房,水、电、气、暖,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的成果,更要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岩.《三千年大赢家》台湾新书谈未来科技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1995
[2].刘满凤.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
[3].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6.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杨立忠.高科技战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第五篇:经济发展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而对我国外交的影响,一是对外交日益增多;二是外交政策更加复杂;三是需要付出的援助也不断增多。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这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级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经济全球化迫使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当中。经济的一体化造成政治的大小三角,相互牵制的,一超多强的局面——经济决定政治。
所谓弱国无外交,只有经济和综合国力足够强大,才能在国际舞台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中国的经济利益即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大部分。
目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先后提出睦邻友好政策,倡导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关系等,此举都是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平是经济发展的沃土。世界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将会强化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应再局限于周边,而是世界,要作为一个世界强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