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21种行为
二十一种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
(一)不执行《芮城县网上行政审批实施方案》(芮政办[2003]92号)和相关规定;拒绝办理或超时限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二)对已经取消、调整的审批事项,仍然继续审批;
(三)未向被执法单位和个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和告知执法依据,或违反有关行政执法登记、许可制度进行行政执法;
(四)擅自进行执法检查,或超越管理权限、管辖范围进行检查;
(五)借举报之名,行乱检查之实,或者巧立名目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六)在执法检查中,刁难检查对象;借机谋取私利;在被检查单位报销费用;接受被检查对象吃请和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七)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给投资商或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
(八)在行政处罚中,违反规定,不正确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利用行政处罚权谋取私利;滥用行政处罚权造成权利人利益损失;
(九)对已经明令取消或降低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或标准收费、罚没;
(十)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设置罚没项目;擅自变更行政事业性收费或罚没范围、标准;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
(十一)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
(十二)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不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
(十三)在办理审批事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及公共服务中,不兑现承诺、推诿扯皮,给相对人造成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十四)将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委托给中介机构进行服务收费;对中介组织、协会收费行为监管失察;
(十五)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等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十六)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中,对干扰、阻挠和破坏项目单位进场施工等行为处置不力,特别是对强买、强卖、强占、强干等“村霸”、“路霸”、“市霸”行为打击不力;
(十七)公共服务行业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
(十八)不认真接待、处理群众诉求,引起群众上访;引发群体性事件;
(十九)对抵制或举报违规执法的单位或个人打击报复;
(二十)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外出休闲娱乐、擅离职守、玩游戏等“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尽责”;
(二十一)其他影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
第二篇:集中整治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汇报
关于集中整治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情况汇报
一是如何传达会议精神1、10月19日会议召开之后,我们班子成员第二天早上进行了学习传达,安排部署了这项工作。同时,利用周一、周二早上机关学习又在全体机关干部中进行了学习传达。
2、成立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王文革局长担任,纪检组长和两个副局长为副组长,各个股长为成员。
3、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关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的规定》意见稿的学习和讨论。征求意见稿下发后,我们班子成员在一起逐条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并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如何自查自纠
1、发放了征求意见卡。我们8、9月份政风行风工作向服务单位发放了征求意见卡,这次我们又重新向40个服务单位发放了征求意见表。根据汇总罗列出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五个。
2、召开了班子成员的民主生活会。生活会的主题就是解决影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3、实施阳光作业,向社会公开承诺。我们严格执行《芮城
县网上行政审批实施方案》和有关规定,把群众关心的《烟花爆竹兼营店许可证》的办理流程以及我局的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人员工作纪律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并公布了监督电话,做到实施阳光作业,接受社会监督。
三、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是什么
1、整体学习不够
2、机关制度不健全
3、到企业服务中不够
4、对违法、非法企业的执行力度不强。
5、执法力度不够,有讲人情看面子的现象。
四、整改措施是什么
1、提高机关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学习。我们安监局现有干部职工25人,从去年的11人增至今年的25人,70%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加强学习放到授权诶。我局把周二定为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没人有专门的学习笔记,从局长、副局长到各个股长,每周二早轮流讲课,从案件法律、法规到各股室工作的重点、依据等,局长对学习笔记随时进行检查。11月20日还临时出题对机关全体同志进行了考试。通过自学,集中学习,来提高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
2、制定了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我们认为我们机关在制度建设上不健全。不能很好地约束人,我们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十项制度。同时要求各个科室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各自的工作流程。并要求在各股室以版面的形式上墙。
3、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讨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牢记创优环境,促进发展这个主题,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大开绿灯,一路放行。在芮城县工业产业聚集园项目的审批建设中,按照有关规定,“三同时”手续必须全部办齐之后,县电业局才能给企业送电,但办完安监手续需要一个过程,势必影响到工期,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我们就开了绿灯,允许企业一边建设,一边完善手续。在加油站整顿中,对没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22家加油站,我们分类解决,对11家证照不全非法经营的加油站,由县成品油市场领导组统一领导,由公安、工商、消防配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彻底取缔。对需要重新选址的11家加油站实行人性化执法,实施停业整顿,同时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进行重新选址经营。
第三篇: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
2007-07-31 08:28:28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关于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
(豫办〔2006〕13号)
各省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4月2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公务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应当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具有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其他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损害行为
第三条 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因故意或者过失使中央和省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的;(二)继续适用中央和我省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三)制定与中央和我省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作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四)以采取不平等措施甚至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开发建设的;(五)以承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但投资者投资以后的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甚至“吃、拿、卡、要”等严重失信和损害形象的;(六)其他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的。
第四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或者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的,或者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或者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或者宴请、娱乐等活动的,或者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二)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资费,或者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三)将法定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向企业收取咨询、信息、检测等各种资费,或者实施法定有偿服务项目时只收费不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四)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摊派财物,报销各种费用,或者长期无偿占用或变相占用企业财产、物品的;(五)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六)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七)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五条 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对管辖范围内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失察或者放任自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二)对危害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不力的;(三)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四)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的非管辖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超越职能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五)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强制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六)违反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行政壁垒,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道路、车站、码头、市场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的;(七)征用国有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或者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进场交易而未进行或者未按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八)其他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定的。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项目,或者擅自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二)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项目、依据和收费标准,不依法公示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的;(三)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他应予审批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不按承诺时限办理,或者对许可对象提出的正当要求、意见建议置之不理的;(四)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告知不予受理、审批的具体理由,或者首问不一次性告知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影响许可对象知情权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其他有关手续过程中,借机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以及谋取其他好处的;(六)已经明令取消收费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施收费,或者实施法定审批收费应当提供服务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七)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节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八)违反规定委托或者默许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九)不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贻误审批管理或者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无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行政执法,或者没有取得执法证件以及没有按规定出示证件的;(二)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三)实施行政执法,因故意或者过失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五)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六)实施行政检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七)实施行政征收,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八)实施行政处罚,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不出具合法凭据或者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或者使用、丢失、损毁扣押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九)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的。
第八条 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搞有偿新闻的;(二)以批评报道相要挟索要好处的;(三)强拉广告、赞助的;(四)搞虚假报道,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五)其他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
第九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不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本地区、本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二)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办理不力的;(三)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结,或者借故拖延甚至纵容、包庇、支持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一)责令整改;(二)责(三)书面告诫、诫勉谈话;(四)通报批评;(五)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六)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辞退;(七)停职、免职、责令辞职;(八)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
第十一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划分:
(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二)经领导人员批准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承办人员的故意行为致使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三)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承担责任。但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一)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二)提供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三)同时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四)两次(含两次)以上被检举、控告查证属实的;(五)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令书面检查;(七)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三条 各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特殊情况,上级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被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诉。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还;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问责的暂行办法
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问责的
暂 行 办 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打造最优的经济发展环境,坚决纠正和查处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问责的暂行办法》(襄办发[2011]36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是指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违反行政效能、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务公开、中介机构管理、作风建设等规定,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对本地经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各种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应当问责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进行问责坚持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公平公正、权责一致、责罚适当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五条 违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决定决议,阻碍政令畅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改善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和重大决策贯彻执行不力而贻误工作,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
(二)违反国家和省、市、县文件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三)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大局意识不强、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工作不落实或因本部门本单位决策失误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四)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讲诚信,因主观原因对承诺事项不兑现落实,服务不到位,或对投资者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影响投资项目进展,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
(五)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包庇护短、有责不究、执纪不严,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不认真执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迟报、漏报、误报、瞒报、拒报工作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违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决策部署,损害发展环境的情形。
第六条 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或者查封、划拨企业的财产、资金和冻结银行账户,或者违法传唤企业法定代表人的;
(二)违法对企业实施检查,违规在企业开展评比、达标、考核、审计等活动的;
(三)违反有关规定向企业征收财物、摊派或者索要赞助费;要求企业出资、陪同外出旅游观光;强迫企业订购报刊、杂志、图书、音像制品以及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强迫企业购买指定商品或接受无法定依据的检验、检疫、检测等服务的;
(四)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故意刁难企业经营者和办事人员,到企业吃、拿、卡、要、报的;
(五)违反有关规定要求企业无偿或者提供廉价劳务以及无偿占用企业财物的;向企业借款借物、推销商品或者强迫企业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和贷款的;
(六)违规对企业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七)其他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形。
第七条 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实施问责:
(一)拒不执行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或者变相抵制、反对,工作不落实的;
(二)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故意拖延、相互推诿,不按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理,或者人为设臵障碍,刁难服务对象的;
(三)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事项拒不办理,或者敷衍塞责,处理不到位的;对服务对象的投诉不及时受理、不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四)对服务对象耍特权,态度恶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情形。
第八条 违反行政审批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行政审批事项已明令取消、合并,而不取消、不合并的;擅自设臵行政审批事项,增加审批前臵条件和环节,或者将备案事项变相审批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且资料齐全,应当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合格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照证书,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超过承诺时限的;
(三)对应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未做到“应进必进”或授权不到位,导致服务中心窗口和部门内设机构“两头受理”的;
(四)对全县重点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联审联办”、“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等制度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审批管理规定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情形。
第九条 违反行政处罚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具备行政处罚主体资格或者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违法事实实施行政处罚,以及违反法律关于委托处罚规定的;
(二)违反罚没收入收支脱钩管理规定,下达或变相下达行政处罚指标,并与单位或个人待遇挂钩;收取罚款不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或坐收坐支的;
(三)不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对行政处罚应当细化而不细化,或者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滥用自由裁量权的;
(四)实施罚款或者没收财物时,违反罚缴分离规定,未使用法定票据,以及未按规定处臵罚没财物的;
(五)对一般性违反行政法规案件未严格按照先教育规范、再限期整改、最后依法处罚的“三步式”执法要求实施行政处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六)应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七)使用扣押财物或者因故意、重大过失造成扣押财物损毁的;
(八)其他违反行政处罚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条 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不执行国家和省、县有关政策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对已经明令取消、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或标准收费的;
(二)在行政事业收费中不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的;
(三)下达行政事业性收费指标并与单位或个人待遇挂钩的;
(四)在年检或各项管理服务过程中搭车收费,强制服务对象缴纳各种会费的;
(五)无偿服务变相收费,有偿服务只收费不服务或者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六)未告知服务对象有关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救济途径等法定权利,导致服务对象对收费有异议的;
(七)不按收费票据管理规定开具发票或使用虚假发票的;
(八)其他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规定的情形。第十一条 违反政务公开有关政策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布审批程序、审批条件、审批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事项,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二)未贯彻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等规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三)未严格执行政务公开政策规定,应公开的不公开,或公开内容不真实、不全面,透明度不高,增加投资者负担,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四)其他违反政务公开有关政策规定,损害投资发展环境的情形。
第十二条 违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管理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反规定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者委托给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搞有偿服务或者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获利的;
(二)向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收取管理费,或者巧立名目变相向中介机构收取、摊派费用的;
(三)在办理行政许可、审批、登记、认证、裁决等事项时,强行要求行政相对人接受中介服务、加入行业协会,或者指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为其服务的;
(四)不履行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以致发生中介机构严重违法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超标准收费的,或者授意、指示、强迫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者提供虚假证明的;
(五)其他违反国家发展和规范社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三条 违反关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反规定设卡对过路车辆强行进行检查,或者违规扣车、扣证、罚款;
(二)对属地管辖范围内的“三强”(强装、强卸、强揽)和“三霸”(沙霸、石霸、砖霸)等行为打击不力,致使社会治安和企业周边环境混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三)其他违反规范县场经济秩序法律法规的情形。第十四条 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不作为,有下列情形的,应当问责:
(一)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有关申请、投诉和举报应受理而不依法受理的;
(二)应履行现场管理职责而不及时履行或无故拖延的;
(三)应予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而不予保护的;
(四)应立案、查处、执行和撤案而未予立案、查处、执行和撤案的;
(五)应移送司法机关查处而未予移送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作为而不作为的情形。第十五条 违反干部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反工作纪律规定,在工作时间炒股、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等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擅自脱离工作岗位、怠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工作日午间饮酒的;
(四)在工作期间、公共场所以及与管理和服务对象“带彩”打牌的;
(五)上级机关检查指导工作期间,基层违反规定搞迎来送往的,领导干部异地出差、学习,为其举办饯行、接风和专门看望活动的;
(六)不按规定参加会议,不遵守会场纪律,无故缺席、中途溜号,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其他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情形。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按下列方式实行问责:
(一)通报批评;
(二)诫勉;
(三)调离岗位;
(四)停职检查;
(五)责令辞职;
(六)免职;
(七)辞退或者解聘。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十七条 实施问责要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视其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进行问责。对问责对象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五条所列情形,情节较轻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情节较重的,给予调离岗位、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职、免职、辞退或者解聘处理。其中,有第十五条第四款情形的,停职检查;有第七条、第十五条第二款情形的调离岗位;有第五条、第六条、第八条一、二款、第九条一、二、三、四、六、七款、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情形的,给予免职、责令辞职处理。党政机关授权或者委托、委派、聘用的其他人员违反第二章所列情形的,要作出辞退或解聘处理。第十八条 问责对象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问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举报投诉;
(二)开展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调查核实;
(三)做出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处理决定。第二十条 对问责对象实施问责,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对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领导干部的问责,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提出问责建议,报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其他工作人员的问责,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提出问责建议,由被问责人员所在单位组织实施。
组织人事部门或有关部门应当将问责决定及其执行的有关材料归入被问责人员的档案。
第二十一条 问责实施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受理: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投诉的;
(二)上级领导批示、上级机关督办或其他部门移送,经调查属实需要问责的;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或其他形式提出问责建议的;
(四)司法机关提出问责建议的;
(五)新闻媒体曝光的;
(六)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应当问责的;
(七)其他需要问责的。第二十二条 被问责的对象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依据有关规定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直机关各单位,县管各企业和学校,各人民团体:
经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现将《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卢氏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
2008年5月12日
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河南省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公务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应当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具有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其他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损害行为
第三条 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因故意或者过失使我县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的;
(二)继续适用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
(三)制定与省、市和我县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作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
(四)以采取不平等措施甚至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开发建设的;
(五)以承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但投资者投资以后的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甚至“吃、拿、卡、要”等严重失信和损害形象的;
(六)其他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的。
第四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或者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的,或者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或者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或者宴请、娱乐等活动的,或者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二)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资费,或者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三)将法定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向企业收取咨询、信息、检测等各种资费,或者实施法定有偿服务项目时只收费不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四)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摊派财物,报销各种费用,或者长期无偿占用或变相占用企业财产、物品的;
(五)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
(六)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五条 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对管辖范围内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失察或者放任自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
(二)对危害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不力的;
(三)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四)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的非管辖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超越职能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
(五)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强制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行政壁垒,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道路、车站、码头、市场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的;
(七)征用国有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或者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进场交易而未进行或者未按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其他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定的。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项目,或者擅自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
(二)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项目、依据和收费标准,不依法公示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他应予审批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不按承诺时限办理,或者对许可对象提出的正当要求、意见建议置之不理的;
(四)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告知不予受理、审批的具体理由,或者首问不一次性告知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影响许可对象知情权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其他有关手续过程中,借机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以及谋取其他好处的;
(六)已经明令取消收费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施收费,或者实施法定审批收费应当提供服务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七)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节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
(八)违反规定委托或者默许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
(九)不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贻误审批管理或者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行政执法,或者没有取得执法证件以及没有按规定出示证件的;
(二)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
(三)实施行政执法,因故意或者过失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
(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
(五)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
(六)实施行政检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七)实施行政征收,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
(八)实施行政处罚,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不出具合法凭据或者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或者使用、丢失、损毁扣押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
(九)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的。
第八条 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搞有偿新闻的;
(二)以批评报道相要挟索要好处的;
(三)强拉广告、赞助的;
(四)搞虚假报道,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九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不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本地区、本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二)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办理不力的;
(三)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结,或者借故拖延甚至纵容、包庇、支持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
(一)责令整改;
(二)责令书面检查;
(三)书面告诫、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六)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辞退;
(七)停职、免职、责令辞职;
(八)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第十一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划分:
(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经领导人员批准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承办人员的故意行为致使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三)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承担责任。但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提供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
(三)同时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
(四)两次(含两次)以上被检举、控告查证属实的;
(五)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
(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七)其它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三条 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特殊情况,上级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被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诉。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还;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卢氏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