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顺县卫生局村覆盖工作总结
沁县村覆盖工作总结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沁县位于太行山北端,全县辖13个乡镇306个行政村,835个自然庄,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现有村卫生室305个,有卫生室的村278个。无村卫生室的空白村28个。
在村覆盖工作中,我县政府于8月9日下发了《沁县村卫生室全覆盖实施方案》,按照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业务指导、村民委员会提供场地,整合利用资源、多方筹资建设村卫生室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闲置房屋、村委的闲置公房,并积极的鼓励个人、集体、社会力量新建、改建卫生室。
我局制订了包乡责任制,全局干部每人包一个乡镇,对现有的卫生室及无卫生室的空白村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制定了整体规划。尽可能利用学校闲置房屋,尽可能利用村里公房,鼓励支持个人、集体、社会力量新建、改建卫生室,极少数确实需要新建的再新建。
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已于10月底全面完成空白村卫生所全覆盖任务,其中多方筹资新建3个,利用学校或公房改建16个,鼓励村医自筹自建93个,覆盖26个,其中建中心卫生室4个。基本完成省政府全覆盖工作。现在我县卫生所工作正常运转,请上级部门验收。
第二篇:平顺实验小学2012年工作总结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平顺县实验小学2012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科教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宗旨,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六园”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体师生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将201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
(一)落实常规检查。为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开学初教务处根据省颁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根据《平顺县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月检查制度和集中检查制度,每月教务处都组织有关人员对全校教师教案的编写、作业的批改、业务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的记录情况及结队子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同时一学期在期中和期末进行集中检查,并及时地在全校教师会上对常规检查的情况进行反馈、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二)严格学籍管理。建立班主任为班级学生学籍管理责任人制度,教导处全面负责全体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控辍保学工作。各班主任学年初建立本班的电子学籍、在校学生花名册,及时上报教导处。学期中加强对本班学生的管理,学生的异动去向班主任都能及时上报教导处。确保了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借读、毕业、结业等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三)实行随堂听课、巡课制度。随机抽查;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成员随堂听课,落实课堂教学常规。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措施。牢固树立“人才兴教、人才强教”的意识,以“行政管理人员德才兼备创先争优、教师和谐阳光学高德馨、职工敬业爱岗技高明理”为建设目标,主动丰富培养培训途径,形成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队伍和教师职工队伍,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
(一)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增强遵法守纪观念,促进教师依法执教,正确履行岗位工作职责。要求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时刻把握住生活小节,以道德为标准,以自律为约束,带头遵守党政纪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求每个教师努力建设好三个精神乐园:一是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 二是建设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三是守住依法执教的精神乐园。要把这种精神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坚持落实“三个服务”:为学校整体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
(二)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1、注重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专门印发了学习笔记本,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学习活动按照自学、分组学、集中学、大会交流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坚持做到了“六有三保证”,即有学习时间、有学习地点、有学习资料、有主讲人、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参学率、保证学习效果。对学习的效果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检测,并要求教师要写出学习体会。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学校有计划地分批派出教师到省、市参加各种学习、参观、研讨、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参观取经,回校后,将带回来的新思想、好做法在本校传播推广;学校有计划地定期聘请省、市教育学家、名校长、教学专家、能手来我校做专题讲座、示范课和教学技能培训,使老师们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三、推进教育科研,抓紧教育质量的生命主线
(一)拓展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对规定的课程做到了开全学科,上足课时。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我们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和实际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先后编写了《卫生与健康》、《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文明与守法》、》《了解自己的家乡》、《国学读本》等多本校本教材,力求拓宽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健全制度,保障教研工作高效运行
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赢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硬仗。在抓好备、讲、辅、改、考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狠抓教师基本功的提高,不断创新教研模式,健全教研制度。(1)制定了“六有三定十个一”教研管理制度,即教研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课题、有活动、有资料、有成果”;“时间固定、成员固定、活动内容提前确定”。教师每学期要做到:“订一份好计划、写一份好教案、拟一份好试题、说一口普通话、写一笔规范字、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好论文、制一件好教具、做一节好课件、读一本好资料”。(2)按学段分学科开展了“合作教学,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论坛,技能展示”等独具特色的校本教学行为研究。构建了“案例研究式、主题实验式、观摩研讨式、专业引领式、同伴互助式、自我反思式”六种校本教研基本形式。(3)每学年开展一次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四课一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赛备课、赛作业、赛课件、赛论文、赛讲课,赛基本功等活动,并不失时机地派出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大赛活动,使教师在比拼中历练,在竞争中成长。
(三)联片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县教研室的参与下,我校与中五井中心校、虹梯关中心校、青羊中心校、阳光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共同体区域教研活动”确立了“把握关键,突破难点,城乡联动,均衡发展,整合资源,形成特色”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大手牵小手,强校带弱校,城乡联动,分片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同乡村教师一起开展“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网络教研,拓宽教研渠道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关于网络教研工作的文件精神,抓住网络教研这一契机,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工作。于2011年10月建立了网校,并先后建立QQ群三个。网络教研这个新生事物,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教师们积极注册学校网站,建立了个人资料档案,开设了博客,并且将自己的优秀论文、案例、反思、课件、课堂实录、教研经验等上传到网站或自己的博客上与广大同仁共勉,并积极在网校发言,参与论坛交流,实现了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共享。教师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学习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其它兄弟学校基本实现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校的网站开设了校园新闻、校园文化、教师频道、学生园地、校务公开、党建园地、心理健康、校园图库、校内资源、网校空间、网校论坛等栏目。由李青老师教师负责网络教研的培训工作,芦安红老师负责网校的维护管理工作,负责进行关于教师博客的注册、文章及图片内容的审核、学校通知及文章的发布、校内资源的上传等工作。网校建立一年来,我校的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注册教师107个,在网校上发布文章370篇、上传图片500余张,上传案例、课件、试题、论文等资源285件,上传视频资源28个,网校总积分11720分,名列全市第一。
(四)加强课改实验,创新教学模式。
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实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学校以“小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主课题,各学科结合实际,选择研究子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教研室负责实验课题的立项、管理、研讨、交流及阶段成果总结等工作。在吸取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探索总结出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一三五一”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分解为:
一条主线:以创设情境,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
三个模块:导、学、练,即课堂教学包含导、学、练三个阶段。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反馈诊断;
4、讲解点拨,总结提升;
5、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一个目标:以高效优质,当堂达标为目标。
四、加强党的建设,树立党员干部的模范形象
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校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强硬的工作措施,狠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1、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一课三会制度”、“党员承诺公示制度”、“校务公开制度 ”、“家长接待日制度”、“群众监督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员联班制度”、“党员帮扶制度”、“领导轮流值勤制度”、“年终述职考核制度”等,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民主平等、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围。
2、努力创建服务型党支部。具体载体是“四比三优一满意”活动,即在党员中开展比学习、比教学、比服务、比贡献,争创师德优秀、质量优良、环境优美,让学生家长满意。在日常工作中,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包好一个班级、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培养1名青年教师、帮扶1名贫困学生、上好一节示范课、搞好一项活动、办一件好事实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要结合实际确定系列活动内容,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深入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3、着力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党支部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业务技能,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提高,注重学以致用,注重调查研究,强化党员教师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水平,加快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步伐,带头打造学习型学校党组织。
五、坚持德育为首,夯实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
1、强化德育手段,加强养成教育。
发挥政教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的作用,采用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创新德育教育新举措。学校实行了升国旗、干部轮流值勤、文明礼貌监督岗、“五星级”班级考核等制度,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德育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隐形课程的作用,力求使每面墙壁会说话。在教学楼走廊里悬挂着学生的书画、布贴、剪纸等作品,校园里布置了醒目的标语,“一训三风”以及名人名言、文化长廊、板报、橱窗等,还建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创办了校报,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良传统、民族精神、遵纪守法、交通安全、保护环境、远离毒品、反对迷信以及反对邪教等方面的专题教育。
2、抓好公寓管理,爱心延伸到课外。
我校有来自乡下的住宿生200余名,最小的只有7岁,初次离开父母,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交往习惯,自制力比较差,为了使这些孩子进得来、稳得住、学得好,学校加强了对住宿生的管理、教育、帮扶工作,先后制订了《公寓管理制度》、《生活老师职责》、《住宿生守则》、《文明宿舍评比办法》等制度,每个宿舍建立了图书角,学校的阅览室双休日全天开放,还专门选派了六名教师负责住宿生课外作业的辅导,组织住宿生在双休日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他们看录像、阅览图书、开展体育、读书、讲故事、背古诗、娱乐等活动。
3、抓好基地建设。
为了拓宽德育渠道,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先后在红色西沟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武警中队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羊派出所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彩凤公园建立生态教育基地。并定期分年级带领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学生们高举鲜艳的队旗,徒步走向红色西沟,聆听全国劳模申奶奶的讲话,参观西沟展览馆,无不被前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清明节,学生们在烈士陵园的墓碑前向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庄严宣誓,“我们将继承革命遗志,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走进武警中队的军营,观看解放军叔叔的军事技能表演,感受军人的优良的作风;在彩凤公园生态教育基地,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让文明伴随孩子成长。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已初步养成,学校呈现出文明、活泼、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体艺工作,铺就特色办学的发展之路
1、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减负后,课余时间怎么安排?我校在各个校区分别开设了书法、演讲、剪纸、绘画、舞蹈、电子琴、合唱、田径、花样跳绳、高翘等十几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做到了活动时间、辅导老师、活动场地“三保证”,扩展了学生视野,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兴趣,发展了学生特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过得充实,过的愉快。一年来,我校共有2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抓好艺教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春季运动会”、“第五届花样跳绳节”、“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还开展了 “书法、绘画比赛”、“唱红歌活动”、“小歌手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校园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育人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另外,我校的花样跳绳成绩单显著,在国家级的比赛中几次获得殊荣,现在已成为亚洲花样跳绳理事之一,2010年被评为长治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011年被评为长治市体育特色校,获价值20000元的体育器材奖励。
六、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安全重如山,生命大于天。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创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组建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建立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先后从公安局、法院、交警中队、消防大队、地震局、疾控中心等单位聘请了校外辅导员,通过举办安全教育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交通安全、饮食卫生、防火、防震等方面的教育,举办了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活动。同时,学校还强化措施,以“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为主题,通过举办安全教育图片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征文、安全知识竞赛、深入军营体验生活经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学到了安全知识,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
一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县“模范学校”、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先进集体”、县“课堂教学改革模范学校”、县“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县“安全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县“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县“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县“第六届校园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二等奖”、市“体育特色项目示范校”、市“网球进校园示范校”、省“搭建学生自主发展平台行动研究实验学校”、省“三晋课改示范校”、全国“卓越杯”2012年全国跳绳精英赛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使命艰巨。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教育发展百舸争流之势,我校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新的思维,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快捷的步伐,不断深化内涵,扩张品牌,向着上党地区精品特色校的目标不断迈进。努力把学校办成传播精神文明的园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缔造儿童幸福的乐园。
平顺县实验小学 2012年11月19日
第三篇:2009年市卫生局村建工作总结
2009年市卫生局村建工作总结
2009年,我局包挂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象是安福县竹江乡小车村黄家桥组,我们按照市委和市村建办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半年来,局党委和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村建工作3次,选派得力人员3名组成驻村工作组,由纪检书记曾发宗同志担任组长。局长胡本池同志亲临村建点,仔细了解村情农况,现场提出具体要求。村建工作组成员经常深入村里,与村党支部和村小组讨论研究村建和党建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与改善方案。局党委发动市直卫生系统党员干部为村里的困难群众捐衣赠物200余件,党委书记邹卫东同志亲自将红会组织和党员个人捐献的物资送到贫困农户家中,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曾发宗书记参加县乡村建工作恳谈会,代表我局和工作组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新建”工程扎实推进。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被列入全乡新建示范工程,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由县建设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几易其稿,愈倾完善。为解决工程资金问题,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一方面大力发动村民多方筹资,积极参与建设工程,另一方面注重发挥驻点工作组的作用,努力向外引资支持村里建设。村里通过村民集资和乡政府支持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截止5月底已经完成资金到账近4万元。与此同时,我局领导多次向省有关部门汇报,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目前该村的改水改厕项目已获立项,下半年可望资金到位。此外,全组村民积极投劳,开展工程建设,迄今已清理垃圾污物20余吨,开挖疏通排水沟渠170米,修建村主干道1280米,拆除废旧房屋4栋,开辟休闲空地一处,栽种绿化植物200棵,由村户先行垫资进行的改水改厕改栏工作基本完成。
三、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在成立了由乡、村和市卫生局工作组共同参与的黄家桥村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之后,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注重发挥“五老”作用,组织指导村民通过民主选举,组建了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由该组组长担任会长,承担起了为村建工作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和任务。村里在乡政府和驻点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制定了严密的有限期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地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该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等影响全村的大事,均经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坚持了村务财务公开、公示制度。
四、特色产业萌芽,文明新风劲吹。在“一村一品”的政策导向下,有的农户养起了牛,有的种植了品种好的西瓜,有的经营起了店铺。村级特色产业正在萌芽状态。在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的宣传声势中,不少农户家购买了农业类书籍,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拥有手机和有线电视,有一户还安装了宽带,把网络信息引进了村里。60%的农户达到了“十星文明户”标准,村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制定了修建一个宣传橱窗的计划,以便更好地宣传党的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事安排、农业知识、卫生知识、计生政策。同时,村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均逐步开展起来,半年来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有多名农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本地养殖业的高手和致富的领头雁,有的已经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从我们进村驻点至今尚不足半年,各方面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与推进,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全年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资金问题还未完全落实,建设发展农村的现代观念还未被全部的农民所接受。我们决心在下半年的时间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出色地完成全年村建工作任务,为黄家桥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吉安市卫生局驻点村建工作组
2009年6月25日
驻点村综治工作总结
我局2009年村建扶贫驻点村安福县竹江乡小车村委会黄家桥小组的综治工作,在该局党委和该乡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要求,制定了综治工作方案,并在黄家桥村民小组建立了综治工作联系点。我局综治成员与驻点工作组成员定期到该村指导、协调和督促抓好该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推动了该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以来,该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斗殴事件和刑事案件。全村21户农家和94个村民和睦相处,共同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方向迈进。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帮助该村进一步健立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 以村干部为主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主任、会计任副组长,部分村民为成员;成立村调解委员会,并制订出相关的责任制度,十月份由村委会同村民小组签定了综治工作责任状和集体安全责任书。
二、加强综治和法制知识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多次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学习省、市、县、乡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文件,并分发宣传材料进行学习、培训,着力组织学习“五五”普法读本,深入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的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为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法律知识。刷写宣传标语10余条,路口张贴警示语,标示牌和综治通告。
三、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
1、深入调查,细致掌握情况。当我们得知村里有一位残疾人和一位弱智青年时,就积极做好所在家庭成员的教育工作,经常提醒其注意监护义务,并游说四邻尽责给予关照,以避免发生身体损害和社会危害现象。当发现邻里稍有不和时即由村干部提前介入调处解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年总共调解4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100%。村民满意度大大提高,维持了社会稳定。
2、协助该村解决休闲产所和行路难问题 局领导亲自带队进村,了解村情,制定方案,争取资金。局纪检书记、工作组组长曾发宗同志多次率领其他组员深入该村,与村委会干部一起认真分析当前该村所面临的困难后,决定将该村破旧仓库拆除,修建一处村民休闲的广场和用于村干部办公和村民开会的工作房,将原来泥泞难行的村中小道改建成了水泥村道,疏通建造了排污沟渠,美化了村庄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
吉安市卫生局2009年新农村建设
帮扶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的工作要求,我局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市委村建办的指导下,在驻点所在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委派工作组在安福县竹江乡小车村黄家桥村小组扎实开展村建扶贫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多方筹建项目帮扶资金10万元,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了驻地村民的赞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经局党委研究成立了以纪检书记曾发宗同志为组长的驻地村建工作组,局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黄家桥新农村示范点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局长胡本池亲自率领工作组到当地进行调研,党委书记邹卫生东、副书记林峰同志也分别深入当地村组慰问困难村民,工作组的同志多次同乡村干部和群众了解情况、讨论问题,商量对策。与此同时,乡党委、乡政府与村支部、村委会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由各方得力人员联合组成乡村建设指导小组。各机构人员相互联动,协调配合,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结合黄家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际以及竹江乡集镇建设中长期规划方案,科学编制了《小车村黄家桥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小车村黄家桥理事会章程》、《小车村黄家桥村庄整体规划》、《小车村黄家桥产业发展规划》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黄家桥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建设情况
(一)群众按时集资,积极投工投劳。
黄家桥新农村建设群众积极性高,在新农村建设决议书上各家各户踊跃签名,表示赞成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全组23户居民都按时每户集资1500元,同时积极投工投劳,参加“三清三改”工作,按每个劳动力60元每天折算共6.33万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的充足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开展“三清三改”,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黄家桥新农村建设项目一确立下来,乡村工作组,就对全村的情况进行梳理,并邀请县城建局专业人士来进行村庄整体规划。乡村干部亲自带领群众进行三清工作,对房前屋后杂草、污泥,公共场地垃圾以及农户家庭内部、庭院做到彻底清理;对房前屋后的排水明沟或暗沟进行水泥硬化,确保污水的顺畅排出,对村庄内的死水塘和污泥坑进行了清理整平;对占用公共道路、场所,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有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进行了拆除,已拆除危险旧房6栋,共420平方米。
在做好“三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统一的“三改”工作。为了保证居民全部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乡新农村建设指导组主动联系自来水管理工作站,利用离街道近的优势,把街道自来水管道延长铺设到各家各户,需该自来水农户有23户,目前已改好农户有23户。农村坑式老厕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理事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统一对各家各户进行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建设。我局动员爱卫办在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器材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加快了改厕工作的步伐。目前已有22户农户已改好;同时建设一座有机垃圾发酵池,对可再用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为了改善居民出行方便的问题,在乡村指导小组出席的前提下召开了理事会,对如何修路,修哪些路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统一的方案。通过一年的建设,目前黄家桥新农村已建同村主干道140米、建村内主干道480米、建村内其它道路1280米、整修排水沟140米。
通过“三清三改”,黄家桥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今天的黄家桥真正做到了村容整洁。
(三)大力进行产业规划,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展规模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结合黄家桥临近竹江街道、交通便利的独特地理位置,提出了大力发展贸易产业,目前23户农户有9户发展了汽车修理、餐饮等服务性贸易产业。同时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利用荒滩、山地进行肉牛养殖,目前已实现肉牛养殖50头。
(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
积极开展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教育建设工程,今年6月份组织一部分农民到乡政府进行农业生产培训,有效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为了提高示范点农民文化素质,丰富群众娱乐生活,建设了一个面积110平方米的村级休闲场所、在建一个面积80平方米的娱乐活动室,并订购了报纸、书刊。
(五)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黄家桥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指导工作组的指导下,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了旨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如《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配置保洁员,并通过理事会定期巡察、户主民主评议等办法来加强督促检查。此外,还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几点体会
1、广泛发动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充分调动起来,使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到建设中去,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得到广泛、深入开展。在工作中,黄家桥新农村建设点紧紧围绕“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这一原则,通过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发动,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有力的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尤其是通过成立理事会,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哪里发动群众搞得好,哪里新农村建设就搞得好。
2、培育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切实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培植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强大的经济支柱。黄家桥不仅要发展种植业相关的传统主导产业,同时要做强做贸易、养殖业,使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后续主导产业。
3、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硬件设施的同时,狠抓了文明村创建工作。黄家桥新农村建设结合实际,成立理事会,制订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评选出黄淦球等五户“星级文明户”。
一年来黄家桥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的村建示范点比较,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等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黄家桥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第四篇:村卫生室全覆盖情况介绍
古交市农村卫生室覆盖情况介绍
古交市是山西省会太原唯一的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7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146个行政村,37个社区居委会。全市总人口22.28万,其中农业人口7.75万,且大部分分散居住在边远山区。2004年以前,古交市农村仅有80所村级卫生室,且大多处于缺医少药的瘫痪半瘫痪状态,严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以至于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
2005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了10所高标准的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了153所“庭院式”村级卫生室,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基本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就近看病就医需求。2006年10月17日在我市召开了太原市农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2007年为20所交通不便的村卫生室配备了救护车。2011年我市被太原市政府授予2010“村卫生室全覆盖”工作先进市。
一、科学布局,创新机制,高标准开展村卫生室建设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卫生组织,处在服务农民的最前沿,对有效缓解农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按照“政府组织、群众建设、财政补贴”的“民办公助”的办法,积极组织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具体由村级行医者先行负责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建成验收合格后,由政府统一对每个卫生室补贴50%的建设资金,同时再给予价值1万元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通过采取这种“民办公助”的办法,我市 1
在2009年末完成了村卫生室在我市146个行政村的全面覆盖工作。
建设中我市主要坚持了“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规划布局。我们立足古交山区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的实际,本着“资源共享、方便服务”的原则,按照“小病不出村,普通病不出乡”的要求和平均人口在800人以上、服务半径1公里左右设置一个村级卫生室的标准,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共规划了135所村级卫生室,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全覆盖,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就近看病就医。二是统一设计方案。要求每个村级卫生室不少于50平方米,设处置室、诊疗室、诊断室和药房,并结合村级行医者便利服务和管理的原则,村级卫生室可建在行医者家中,即建成了“庭院式”村级卫生室。三是统一设施配套。每个村级卫生室由市财政统一出资配置1万元的基本医疗设备,配备了消毒锅、诊断床、体重秤、血压计等基本医疗器械,保证了村级卫生室能够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四是统一组织验收。凡未经交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也不予补贴。
二、实施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村卫生室的平稳运行
1、加强软、硬件建设,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严格将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分开,实现相对独立。规范科室设置,按照标准化四室建设(即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预防保健室),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的村卫生室增设留观室。同时配套相应的医疗设备,招录了18名医学院校大专毕业生村医,做到了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实现了古交市村卫生室的全覆盖。
2、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得到极大便利。一是明确定位,扎根农村,服务基层。2011年我市村卫生室总诊疗人数达到4.56万人次,在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本地居民外出就诊数量,我市医疗机构市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在全部146个村卫生室深入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所需基本药物由上级乡镇卫生院统一从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严格实行零差率销售。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药品价格比零差价前下降20%,就医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4%,农村居民的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12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95元,参合农民76067人,参合率达98.98%。1-7月份,共补偿参合农民52594人次,补偿金额1027.53万元。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深入开展慢病服务,提高健康教育水平,规范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截至今年八月份,累计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78679份、电子档案68794份。
3、村卫生室日常经营步入正轨。一是门诊营业趋于稳定。2011年我市146所村卫生室累计实现收入211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157万元,自营收入53万元。二是资产投入和基础实施建设持续加强。2011年末村卫生室总建筑面积达10496平方米;乡镇医疗机构资产总额达到22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018万元,流动资产268万元。今年又为146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电脑、读卡器等信息设备,实施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同时补充和更新必要的诊疗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诊察床、药品柜、污
物筒、资料柜、输液椅等。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努力提升农村卫生软实力
在村卫生室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我们把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重心转移到提升卫生软实力上,重点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科学管理和内涵发展。
一是根据村卫生室的规模、服务人口,合理确定乡村医生岗位职数251人,为考核合格的165名乡村医生每月发放600元/人补助,为聘用的18名大学生村医发放补助800元/人/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二是每年财政预算50万元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开展短期在职医务人员培训。今年上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350人次,医疗安全培训1260人次,选送20名卫生院骨干和240名乡村医生分别到市直医院及卫生院进行轮训。三是严格按照《古交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0度考评方案》对村卫生室进行360度综合考评。每个村级卫生室要接受服务半径范围内群众和就诊患者的监督,同时还要接受卫生局、疾控、妇幼、新农合、卫生监督及所在乡镇、村的定期考评,即由患者、社会群众和上级部门共同来评价村级卫生室的服务水平。根据考评结果分别发放以奖代补资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四是完善卫生人力资源储备,完成20124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招录工作,选送优秀生源参加“村去村来”村医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充实村医力量。
2、积极开展卫生支农,实现卫生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大
力开展对口支援行动,市直3所医院和7所驻地医院组建10支卫生人才服务队,对口支援10个乡镇卫生院,做到支援对象全覆盖。各医院与对口支援单位签订“古交市公立医院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双向流动暨患者双向转诊协议书”,同时在人才、设备、物资、培训等方面对基层卫生单位予以全方位支持。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日
第五篇:2019卫生局工作总结
2019卫生局工作总结范文
2019年,**区卫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工作目标,全年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1、以公共卫生大厦建设为标志,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创新公共卫生工作模式。不断完善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构架的公共卫生建设,多次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公共卫生大厦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年初完工,投入使用,发挥提升全区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作用。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
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20*年1-10月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2625例,发病率335.56/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发病2623例)上升0.*%,上升的主要病种为麻疹、流脑,均为散发,无暴发流行。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未发生饮水污染事故。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做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深入监督执法方式的改革,实行卫生监督执法下移。对卫生监督员进行综合执法培训,制定卫生监督执法派驻工作方案,启动试点。食品卫生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有力的配合了*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整体工作。截止20*年10月,在*区餐饮企业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完成量化分级1194户,占全区餐饮业的43.47%。监督食品卫生单位达28564户次,合格率达89.3%。卫生行政处罚307起,查封食品50公斤,及时处理了群众举报。强化医疗和卫生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全区37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情况进行督查。对违法开展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和非法行医点进行重点查处。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
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